有关《饮湖上初睛后雨的诗意》的谚语?急需

饮湖上初睛的雨有没有多音古或形近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饮湖上初睛的雨有没有多音古或形近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山中云雾朦胧,漂漂渺渺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晴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不大工夫天下起雨来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苏轼写的诗哪句是千古名句?(饮湖上初晴后雨)?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苏轼写的诗哪句是千古名句?(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有更好的答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采纳率:55%
来自团队:
欲把西湖比西子,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欲把西湖比西子,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也显得非常奇妙,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淡雅妆饰。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西湖水微波粼粼,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 (宋代)水光潋滟晴方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写出了西湖的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全诗内容/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作者简介/饮湖上初睛后雨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与其父、其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齐名。与韩愈、 、 、
、 、 、 曾巩并称“”,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写作背景/饮湖上初睛后雨
于神宗熙宁四年至神宗七年(公元)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即因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此诗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因为最为脍炙人口而选留广为流传。缘此西湖也叫西子湖。原作第一首是:“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是写西湖水仙庙景色。
注释/饮湖上初睛后雨
湖:指。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初晴:起初开始放晴。后雨:后来天又下雨。潋滟:粼粼闪动的样子。睛:通假字。“睛”通“晴”,晴天。方:刚刚,正好。空蒙:形容空中雾气迷茫的样子。亦:也(刚刚,正好)。与诗中“方”同义。欲:想。西子:越国美女,:化妆,淡描娥眉,浓施粉黛。总:都。相宜:合适,适宜。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全句解释/饮湖上初睛后雨
波光粼粼,晴天西湖多么美好,山色迷茫,景致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是美女,都是那么美丽动人。
全诗理解/饮湖上初睛后雨
一天,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天下起。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漂漂,又显出别的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怎么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这首诗大意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
赏析提要/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晴天的西湖,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波光闪烁,正展示着那无限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西湖,在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晃若仙境,显出一番奇情妙景。“晴方好”“雨亦奇”,宜晴宜雨,可浓可淡,能动能静,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诗人以自己独具的慧眼,将西湖的晴姿雨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描妆,潋滟水光是她艳丽的粉饰,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的丽质和迷人的神韵。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拿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优美的风姿。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从此《》与西湖总相提并论,成为西湖的嫁妆,加上妙喻西子湖美名,使西湖锦上添花,名人名诗名湖广为流传,为西湖增了光添了彩。
鉴赏技巧/饮湖上初睛后雨
苏轼《》一诗鉴赏,要把握其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也叫,即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其中的“好”和“奇”处在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奇”就是“好”的意思,“好”与“奇”可以互解。“方”与“亦”可以互释。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如:“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睛方好”。全句意思是说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由于“水光潋滟”与“山色空朦”,“睛方好”与“雨亦奇”,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对仗工整,创造出神秘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西湖的神往之情。自此“宜晴宜雨”成为西湖的,广为流传,频繁使用。如:临海市著名风景区东湖村,有清代著名学者俞樾题写楹联:“好山好水,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比喻诗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以自己的奇妙的观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过巧妙地比喻,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像,创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贴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这个名字是从这首诗歌中的比喻而来。西湖也因此而锦上添花,越来越闻名。
古迹胜景/饮湖上初睛后雨
西湖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水、、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和1985年评出的“”。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日,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子指,春秋末期的越国美女。与、、并称为。其中居首,因貌美被越国将军献给吴王夫差。到吴国之后,乱吴国政,让吴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同时离间吴王夫差与吴国大将伍子胥,削弱吴国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中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吴越战争之后,回国,与越国大将一起隐居,泛舟五湖。在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迄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临浦山麓、浣纱溪畔尚存红粉石、、娘娘庙,西施殿等古迹。苏州园林里的对联王也六题西园,在苏州阊门外,隔与留园东西相望,西园始建于元代,是戒幢律寺和西放生池的总称,园内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建筑,规模宏大,西园寺以雄伟著称。对联如下: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色即空,正婆娑,苏台;何处寻干净土?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宴春酒楼楹联这是一副描写镇江金焦山烂漫春光中文人墨客饮酒题咏的对联。短短数十字,勾画出一派宜人景色。这副对联是专为镇江著名酒店——宴春酒楼而特意创作的。上下联第一字,就是酒楼的名字:“宴春”。宴春酒楼的创办,有一段趣事。早年,镇江有个叫蒋铭山的人,是镇江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镇江站代理人。一天,他去顺兴楼菜馆吃早点,看见盘里的肴肉不够新鲜,就责问老板。老板向他笑了笑:“你想吃得好,不如自己开爿店!”一气之下,蒋铭山回去就准备开店。恰巧一位朋友经营的万华楼菜馆遭了火灾。他就决定在原址上再建个酒楼。酒楼建成之日,蒋铭山邀请了镇江城内一些文人雅士、社会名流聚会。,蒋铭山拱手道:“本人已给酒楼命名为宴春,谁人能用这宴春二字作副。”席上,有个叫吴季衡的当即随口咏出一联,上联用李白《春夜宴请诸从弟桃李园序》中诗句意“会桃李之芳园”、“吾人咏歌”、“飞羽觞而醉月”,下联用名诗《》意,由点到面、有情有景、对仗工整,还将镇江著名的金、焦二山写入,十分雅致,受到席间众人推举。蒋铭山随即又请席上一位著名书家挥毫,于是妙联加墨宝,喜煞店主。事后,店里将这副对联又请名家雕刻在两条木板上,排在店堂两侧,从此,宴春酒楼就伴随着这副对联名满全城,加之酒楼师傅的技艺不凡,店里的水晶肴蹄、蟹黄汤包、白汤大面在镇江城更是首屈一指。名店名菜,遐迩闻名,远播海外。1989年宴春的肴肉还获得全国饮食业金鼎奖,声名愈加大振。尝宴春美味,品名楼名联,实在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雅事。对联如下:宴开桃李园中亦觞亦咏;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33:1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您现在的位置: >>
>> 关于茶的谚语
关于茶的谚语
来源: 时间:
常喝茶,少烂牙。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酒。夏季宜饮绿(春茶),冬季宜饮乌(乌龙茶)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采茶用手摘,掐茶茶变色。吃两杯茶,喝两家酒,睡两张床。长江三峡水,楚地竹溪茶。高山茶叶,低山茶子。头道垢甲,二道茶雨后去采茶,害坏茶专家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四万个芽、公斤茶&(指龙王垭箭茶)。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头茶不采、二茶无芽,头茶荒、二茶光。茶吃后来酽 。土厚栽桑,土酸种茶。春季种茶,很难出苗。 茶好客自来。烫茶伤人,姜茶治疾,糖茶和胃。春茶香、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浅茶满酒。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春分采摘僵桃茶,清香生津去毒寒。粗茶淡饭健康家,生吃萝卜淡饮茶。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春雨绵、茶发尖,夏雨少、发不了。文章标题:《关于茶的谚语》相关阅读毕业(设计)题 学 专 年目:茶谚语及其与茶文化关系浅析 院业级:龙润普洱茶学院 茶学(茶艺茶道方向) 2010 级 赵珍美 袁文侠 2014 年 5 月学生姓名指导日 期: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 制1 科类 文科编号(学号)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茶谚语及其与茶文化关系浅析赵珍美指导教师袁文侠 云南农业大学职称 昆明讲师 650201黑龙潭学院:龙润普洱茶学院专业:茶学年级2010论文(设计)提交日期2014 年 5 月答辩日期2014 年 5 月 12答辩委员会主任吕才有云南农业大学 2014 年 5 月2 茶谚语及其与茶文化关系浅析赵珍美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昆明,)摘要谚语是民间创作、广泛流传的、定型化的语言,它是生活经验的和集体 智慧的结晶。茶谚语是谚语中的一个分支,即民间口耳相传的易讲、易记、富含【1】 哲理的关于茶叶的俗语。由于茶谚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 易于流传,又能对生产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故有很强的生命力, 即使在科学非常发达的今天, 在茶事中也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于茶 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以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2】 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本文作者通过历时平面与共时平面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法、文化解释法等收集有关茶的谚语,并结合指导教师意【3】 见,所学知识等将茶谚语进行分析及整理。茶谚语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分析茶谚语中的茶谚语,可以加深茶文化的全面理解和传播弘扬,能够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对茶文 化有纵向的深入剖析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以探究茶谚语与茶文化的研 究方向,对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谚语;茶谚语;茶文化The Collection of Tea Proverbs and Its Relactions with the Tea Culture3 ZHAO Zhenmei(College of Long Run Pu-erh tea,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AbstractProverbs are the folk creation, widely circulated, standard language, it is the summary of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Tea proverbs is a branch of the proverb, that is, by word of mouth is easy to speak, to remember, rich in philosophical proverb about tea. [1] as a result of tea proverbs are short, easy to understand, catchy, easy to spread, and can produce guidance to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hus has a strong vitality, even in very science developed today, in the tea matter activity also has the very important role. Culture refers to the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history created by the sum total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 also is the human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nature and society has created all wealth, all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culture. Tea culture, is the huma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production, the good tea, with tea as the carrier, to expres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and various ideas, beliefs, feelings between people of various cultural forms. [2] [3] tea tea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 culture, collect and analysis of tea tea tea in the language of proverb, but it will spread to deepen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ea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to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tea culture4 茶谚语与茶文化关系浅析一、引言谚语是民间语言文化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语言文化, 是一种人民群众口头创作【5 】 的精简短语,同时也是民族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农谚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以交口相传、 世代相袭的形式来传授农业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 经验教训的概括。茶谚是农谚的一部分,是谚语的一个分支,即民间口耳相传的 易讲、易记、富含哲理的关于茶叶的俗语。茶谚语是我国茶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主要来源于茶叶生产实践和茶叶饮 用,是茶叶生产经验和茶叶饮用的概括或表述。由于茶谚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易于流传,又能对生产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故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 在科学非常发达的今天, 在茶事活动中也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当代茶谚内容 涉及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饮用及茶叶贮藏等诸多方 面。国内目前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文化的历时研究, 主要以茶马古道作为研究茶文化的焦点;茶文化的共时研究,有的侧 重中国茶文化与其他国家茶文化的对比研究, 有的结合茶文化的经济 价值进行研究,如茶文化与旅游、茶文化与产业发展等,结合语言进 行茶文化研究的论文不多, 主要集中在汉语和其他语言对比所体现的 茶文化,更突出少数民族语言如藏语、维吾尔语的茶文化,而对汉语 茶文化本体研究非常薄弱, 而茶文化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汉民族的聚集5 地,因此通过对汉语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 入了解,也利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这正是本研究的价值和特 色。国外关于茶谚语的研究很少, 大多是对茶文化的传播, 茶叶贸易、 茶道精神等方面。因此通过对茶谚语与茶文化的研究探讨, 从而丰富汉语词汇 分类,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为茶文化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材料, 进而更好地弘扬与传播茶文化。茶谚语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茶谚语的收集和归纳整理与分析,不仅能够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社会情况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也能对茶文化有纵向的深入剖析和横向 的比较分析,以探究茶谚语与茶文化的研究方向。这就是本论文的研 究意义所在。(前言部分包括:1、茶谚语的现状 2、 二、文化与茶文化的概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也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 切财富,都属于文化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即人类所创造的精神【2】 财富,如文学、教育、艺术、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和组织机构等。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于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以表达人【3】 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茶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中国的茶文化由四个层次组成,即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 化,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由于第一层次(物态文化)早已形 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 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也是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作为新兴学科的茶文化学就将6 研究重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第四两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狭义 茶文化是属于平常所谓的“精神文明”范畴,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 明”的文化,而是结合在一起的。不管是茶道也好,茶艺也好,茶礼也好,茶俗 也好,都是在茶叶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离开,也就不存在什么茶文化了。透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茶从物质层面进入精神层面的 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注意饮茶的过程而非饮茶本身。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将 我国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升华, 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12】 后的作用。现在,茶不仅具有解渴的功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从生理的需求,渗透到人们的心理上、情感上,且转化为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生活情趣。(建议简略或者不要) 三、谚语与茶谚语(一)谚语的概念 谚语是一种广为流传地表达人们智慧的简短格言,语言凝练,常具有鲜明的 形象和一定的韵律, 易于记忆的语。它以简短的语言形式凝集着广大劳动人民 丰富的智慧, 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种种规律和人们群众的生活经验、思想感 情,寓意深刻,富有战斗性,人们从中吸取经验,得到启示。同时,它含义丰富, 韵味隽永,语言凝练,结构固定,在语句功能上相当于词,是汉语词汇中绚丽多【7】 彩的重要成员,更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二)谚语与成语,歇后语,俗语,俚语,歌谣的区别 成语主要来源于书面语,并以书面形式存在,是经文人习用定型定义的修辞 性语句,一般言简意赅,格调古雅,四言定格。而谚语则是来源于口语,在群众 中以口头形式传播,随口语变化而变化,字数、句数也无固定形态。5 二者一雅【 】一俗,互相渗透,并驾齐驱。歇后语是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学形式,是民间群众俗语的一种。它是由两个部 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现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平常说话或 写文章时,可以只把前半截的比喻说出来或写出来,歇去后半截的解释,让听话【8】 的人或读者去揣摸猜测, 歇后语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它的历史远远晚于谚语,7 萌芽于唐,形成于宋,是一种诙谐,俏皮,幽默的现成话,所以又被称为“俏皮【9 】 话” 。而谚语是生活斗争经验的总结,在形式上,前后也没有比喻和解释的关系。长期以来,俗语一直被人们所混淆,认为俗语包括谚语,成语,歇后语等。而实际上俗语与谚语, 成语处于同一地位, 同一等级, 是熟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谚语与俗语同是人们口头上创作流行的定型性短语,但从结构上而言,俗语多是 单句,少有复句,没有三个以上分句的多重复句,而谚语多是两个分句构成,前 后还有押韵现象。从语义上而言,俗语的内容没有知识性或道理性,只是对事物 某种特征的描述和形容, 语义常常不完整, 谚语则是典型的知识传授, 讲述道理, 且语句都是完整的经验性语句。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 “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民间非正式、 较口语的,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 指俚语, 多指描述性的俗语。而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且言简意赅的传授 经验的话语,流传范围广。谚语与歌谣二者皆来自远古,都是以口头形式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间短小, 定型的艺术语句。但谚语在于传播经验,说明道理且形式较短,一句亦可成谚,【5】 而歌谣善于讽刺时政,抒发感情,形式较长,未闻有一句成谣者。(三)谚语与茶谚语的关系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且言简意赅的传授经验的话语。茶谚语是来源于茶叶生产实践和茶叶饮用,是茶叶生产经验和茶叶饮用的概 括或表述,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流传,又能对生产实践产生 积极的指导作用, 是茶农们和具有一定茶叶知识的群众不断创作和发展着的言简 意赅,寓意深刻,传授经验的有关茶叶知识的语句。谚语包括茶谚语, 茶谚语只是谚语中的一个部分,但茶谚语作为长期以来茶 农们在茶叶生产利用的过程中经验智慧的总结,它不仅体现着农业的文明,丰富 着茶语言文化,而且是我国谚语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员,是我国文学或茶文化 中的一宗宝贵遗产,也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枝奇葩。。8 四、茶谚语的分类 茶谚语是谚语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来源于茶叶生产实践和茶叶饮用,是茶 叶生产经验和茶叶饮用的概括或表述,就其内容或性质也大致分为如上两大类, 每类又可以细分若干子目。现当代茶谚内容涉及茶树种植, 茶园管理, 茶叶采摘, 茶叶制作,茶叶饮用,茶叶贮藏,茶叶贸易等诸多方面。(一)茶树种植 1、种植方法 【法如种瓜】见于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意即种茶如种瓜。【孤子不生】茶籽单粒播种难出土。2、经济效益 【千茶万桐,一世不穷】全句原为:“千杉万松,一生不空;千茶万桐,一世 不穷。”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意为杉、松、桐(油桐)、茶都有 很高的经济价值,多种可以致富。【千茶万桑,万事兴旺】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意为多种茶、多 种桑(养蚕)均是致富之道。【2】 【一片茶叶七粒米】 流行于浙江嵊州一带。茶叶的经济价值比粮食作物要高。【有山不种茶,放着钱不拿】流行于湖北鄂州一带。【栽栗树,兴茶园,吊起石磙吃三年】流行于湖北鄂州一带。【四旁中桑,吃用不慌】茶树与桑树混种,因为两种都是较高的经济作物,吃 穿就不用愁了。3、种植时节 【正月栽茶用手捺】全句为:“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三月栽茶 用锄夯也夯不活。”主要流行于浙江瑞安等地。【槐树不开花,种茶不还家】主要流行于广西一带。意即槐树在夏天开花,趁 着槐树尚未开花,赶紧种茶而不回家,也意味着槐树一开,种茶即迟。9 4、种植环境 【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杉】主要流行于福建等地。【1】意思是说阳坡宜种茶, 阴坡宜种杉。阳坡气温高,日照强度大,春秋季茶树长势尤旺。而冬季阴坡的茶 树易受冻害。类似的谚语还有“向阳好种茶,背阴好插柳”。【茶桐要籽多,栽种在岭坡】流行于广西地区。【2】 【高山生漆低山麻,阳坡桐子阴坡茶】流行于陕西安康地区。【桑栽厚土扎根牢,茶种酸土呵呵笑】主要流行于浙江西部等地。意思是说栽 植桑树土层宜厚,而茶树却喜欢酸性土壤。类似的谚语还有“土厚种桑,土酸种茶”、“沙土杨梅酸土茶”,流行于广西等地。“油砂土茶香, 死黄土茶苦” 。【桑栽红土麻偏沙,酸性疏松好种茶】流行于湖北鄂东一带。【2】 【高山多雾出名茶】主要流行于浙江天台等地。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对茶 树生长有利,且空气湿度大,使叶片生育好,持嫩性强。高山日夜温差大,土壤 有机质含量较多,利于提高茶的香气。类似的谚语还有“高山云雾出名茶”。【高山云雾出好茶】指高山上云雾多、湿度大,光照好,有利于茶叶生长, 茶树 是喜阴植物,“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概括了茶树对环境的要求,明确指 出优质茶叶产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就容易生产出好茶叶。类似的 谚语还有“自古高山出好茶” 。【2】 【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流行于浙江绍兴一带。高山出产优质名茶, 平原地带生长漂亮的花朵。大概伟人的后代必出英.美妇人必养倩女儿吧。【16】 【茶树最糊涂,宜露又宜雾】流行于浙江等地产茶区。说出了茶树适宜生长的 生态环境。【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 教的是道教。早在唐代时,道士喜饮茶者已比比皆是。道士们品茶,也种茶。凡 在道教宫观林立之地, 也往往是茶叶盛产在佛教昌盛的唐代, 饮茶尤为僧家所好。僧众坐禅修行,均以茶为饮。其中除提神外,也以茶饮为长寿之方。那时僧众们 非但饮茶, 且广栽茶树, 采制茶叶。在我国南方, 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 而众寺僧都善采制、 品饮。所谓&名山有名寺, 名寺有名茶&, 名山名茶相得益彰。【高山茶叶,低山茶子】流行于浙江江山一带。高山上适宜种茶,而低山则不 适宜,就算种出来也长不好,多节茶籽。10 【一方种, 一方茶】 客家茶谚,意思是说形成在一个区域的茶种, 不仅在形态 特征、生物学特性上有别于其它茶种, 而且适制性也有所不同。【要想茶叶发得好, 三晴四雨最为高】客家茶谚,说的就是在雨量丰沛、云 雾较多的地方, 即漫射光充足的地方茶树芽梢表现生长快、嫩度好的现象。[5] 类似谚语有 “若要叶质嫩, 不离雾与云” , “茶树开花天气晴, 来年茶子好收成” 。【平土栽得困,坡土栽得栋】流行于湖南安化地区,意在说明茶树应种在缓坡 上。【雪前冷,冻阴坡;雪后冷,冻阳坡】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在中国的气候条 件下,一般阴坡的茶树受冻害叫重,阳坡的茶树受冻害较轻。下雪后,阴坡茶树 有积雪覆盖可免于受冻;而阳坡上的雪因气候较高已融化,再遇寒冷,茶树便会 受冻。【茶怕干冻】 浙江谚语。茶树不宜生活在干燥, 寒冷的地区。类似的谚语还有“茶树不怕冷,就怕干风冻。” 【春雨多, 茶换蔸】 客家谚语,谚语从茶树生长发育的角度, 指出春季雨水多 有利于茶树抽发新梢, 俗称“换蔸” 。类似谚语“夏雨少, 发不了” 。[5] 【种茶一二天,摘茶数百年】流行于潮州。茶树是常绿多年生植物,可活数百 年。(二)茶园管理1、松土的重要性 【三年不挖,茶树摘花】主要流行于浙江余杭等地。意即茶园三年不挖地,茶 树就无茶可采,只长茶花了。类似的谚语还有:“三年不挖,茶树摘花” 、 “三年不挖,茶树扎花” ,均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若要春茶好,春山开得早】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开春山”即茶园内 的春季耕锄,一般结合除草施肥进行,以达到疏松土壤,铲除春草,提高土温, 促进茶树萌芽的作用。“春山开得早”意在不延误农时。【春山挖破皮,伏山挖见底】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挖破皮,谓耕锄得较浅。挖见底,谓耕锄得较深。意即春耕不能太深,否则损伤根系。伏耕则应深耕。11 【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茶地晒白”为茶园 伏耕中的一个技术环节, 可增加土壤肥力, 利于保蓄水分。大麦是小猪的精饲料, 猪吃猪饲料长势必好。全句意为茶园伏耕中的底土翻白,对茶树的效果来说,胜 过小猪吃大麦。【要吃茶,二八挖】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意即农历二月的春耕和八月的伏耕 有利于茶叶的增产。【动动铁器,三分壮气】主要流行于浙江东阳等地。铁器,耕锄用的铁齿耙, 强调茶园耕锄的重要性。类似的谚语有“见铁三分肥”。【秋冬茶园挖得深,胜于拿锄挖黄金】主要流行于安徽等地。说明茶园耕耘的 重要,秋冬的耕耘,有助于土壤的疏松、通气,为来年的茶叶丰产创造了条件。【锄头底下三分水】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意为通过耕锄可提高茶园土壤的保 蓄水能力。耕锄给土壤创造了良好的通气透水条件,故提倡耕锄。【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流行于湖北吉安。说明茶园伏耕应在农 历七八月份进行, 这样才能达到茶叶增产的目的。类似谚语“十冬腊月挖茶园” 或是“开过年,挖茶园” ,三峡地区茶农的习俗。“七挖金,八挖银,九十月挖的【1】 【14】 不如屋里闲” 。流行于浙江嵊县。【茶山不用粪,一年三届钉】“钉”即中耕之意,茶山能勤于中耕,强调给茶 树松土翻耕的重要性。【茶地不挖,茶芽不发】茶园不挖,其土壤就不疏松,这样土壤就不通气,不 能蓄水,从而降低土壤肥力,使茶树不能正常发芽甚至几乎不发芽。【三年不挖, 茶树喊妈】 客家茶谚, 即不及时中耕, 就会降低产量。类似谚语,【5】 “茶山不要粪, 一年三次锄” 。【茶山隔年铲,收成一定减】隔年,指第二年才给茶园松土,即耕耘时间迟, 这样茶叶就会减产。【茶树年年铲,松枝年年砍】流行于广西,给茶园耕耘很重要,每年都应该进 行。【七挖金,八挖银,不挖茶园成草林】流行于浙江淳安,对茶园进行耕耘,不 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以减少害草的发生。12 2、肥料的重要性 【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强调了施肥的重 要性,意即只要把肥上好,就能把像神仙草一样的茶树种好,就能多采茶叶。类 似的谚语有 “茶树缺肥芽不旺” , 流行于浙江等地; “茶树不怕采, 只要肥料足” , 流行于浙江绍兴等地。【1】 【种茶生根靠淋水,禾苗转青靠追肥】流行于广西地区。【2】 【一担春茶百担肥】主要流行于浙江淳安等地。肥,系指标准肥。意即若想增 产一担春茶,需要增施一百担标准肥。【基肥足,春茶绿】基肥有两种含义:一是茶籽播种或茶苗移植时的底肥,一 是茶园秋冬季的施肥。该谚语所言基肥指后一种含义。基肥用在秋茶采摘之后, 可以使茶树在经受采摘后加强营养,尽快地恢复树势,提高越冬能力,增加光合 作用,使根系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储备,以使与根系吸收的氮结合,合成茶氨酸 贮藏于根系中,对来年春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根底肥,芽上催】肥料供应充足,茶芽才能长得好。【茶季施化肥,冬季培生泥】采茶季节只有肥料跟得上,茶芽才能迅速不断地 长出了,化肥肥效快能满足这种长势。冬天的时候是茶树休养生息的季节,茶树 在经受秋茶采摘后需要加强营养,尽快地恢复树势,提高越冬能力,培生泥,即 在茶园本有的土层加上一些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这样可以起到增肥作用。【一担春茶百担肥,栏肥壅肥三年青】强调了茶园施有机肥的重要性。【根底肥,芽上催,茶丛好,树势旺,茶叶增产有保障】茶园肥料足,茶芽才 能长得好,茶叶长势好,树势旺,茶叶增产才有可能实现。3、茶树修剪 【修茶臂,理茶脚】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及湖南等地。茶臂,茶丛内较粗大的 枝条,今称“骨干枝”。茶脚,茶丛下部的枝条,亦称“地脚枝”或“匍地枝”。修剪整理的方法是剪去衰老的骨干枝,病虫枝,对匍地枝要留蓄其上行枝,剪去 其横行匍地部分。经疏枝后的茶树,树冠面积、覆盖度均有大幅度提高。【改造茶树不养丛,辛辛苦苦一场空】不养丛,即不使茶树任意生长,以避免 茶叶产量的减少。13 4、管理措施 【熟地加深泥,胜似吃高丽】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熟地,指茶园;生泥, 指“客土”,即从他处运来加于茶园中的土壤。高丽,指朝鲜人参,朝鲜古称高 句丽、高丽。意为茶园加客土,胜似人吃了朝鲜人参。类似的谚语有“若要肥,泥加泥。”【宁愿少施一次肥,不要多养一次草】主要流行于浙江义乌等地。强调除草的 重要性。亦言杂草的危害胜过少施肥。【若要茶,伏里爬】流行于浙江地区。【2】 【采茶摘尖,铲草除根】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茶园铺层草,等于施肥料,夏天防高温,冬天当棉袄】茶树适宜生长在气温 较高, 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 忌讳干冻。茶园铺层草, 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 提高其养分,也能起到微观温室效应的作用,这样,既可以防止夏天时阳光直射 而使茶根系受到高温伤害,也可以防止冬天的寒冷。【来年想安耽,冬季要封园】茶叶是一种很怕干燥和寒冷的植物。冬天的低温 度可能会使茶叶受到冻害而影响来年的茶产量。所以茶园在冬季要做好封园的工 作。【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保】茶叶产量的多少与肥料有关,能收获与 否则与水有关,因为如果严重缺水,茶叶就可能没有产量,保持适当水分,茶才 能长得好,才能有收获。【若要茶树好, 铺草不可少】 主要流行于浙江义乌等地。即在茶园的行间铺草, 其好处有六: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杂草发生,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壤温度,增 加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养分,提高茶叶产量、品质。【若要茶树败,一季甘薯一季麦】主要流行于浙江、安徽等地。意谓如果在茶 园中间种一季麦和一季甘薯,便会使茶树衰败。【要想茶叶产量高,肥、采、植保要抓牢】要使茶叶获得高产,适当施肥,处 理好茶叶采摘时“采与留”的关系,做好茶树冬天的保护等工作不可少。【茶树绿丛丛,只怕拱拱虫】 “拱拱虫”即茶叶害虫之一茶尺蠖,这种害虫专 吃茶叶,会使茶叶产量严重减少。类似的谚语还有“拱拱虫一拱,梅家坞人要喝西北风”。14 【老茶不改鸡骨头】茶树到一定年龄以后,它的生命力就会变得微弱,如果此 时不对其进行改造,它的枝干就会变得又干又硬,如同鸡骨头。(三)茶叶采摘1、茶叶成熟期 【三岁可采】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意为茶籽种下后,三年即可采 摘。【茶树三年破丫五年摘】 流行于浙江地区。茶苗栽下后一般要在三五年后才能 采摘。【三年桐子五年茶,十年兴个桦栎扒】流行于陕西安康,说明茶树种下去后需 要五年左右才能收获。2、鲜叶特点 【叶卷上,叶舒次】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意为嫩叶卷曲的可制上 等茶,叶片已展平的茶叶品质较次。【笋者上,芽者次】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笋,肥壮的茶芽。芽, 细弱的茶芽。意为肥壮的茶芽像笋那样饱满,而细弱的茶芽就显得逊色了。【小满过后茶变草】流行于浙江等地。过了小满,春茶结束,茶芽已成老叶, 如草一般失去价值。谚语说明采摘季节的每一天都极其宝贵。【立夏茶,夜夜老】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此时茶芽生 长迅速,叶片渐渐老化。类似的谚语还有:“夏前宝,夏后草。”主要流行于浙 江桐庐等地。“茶过立夏一夜粗”,流行于浙江等地。“立夏三天茶生骨”流行 于安徽等地。“一年老了爹,一夜老了茶”流行于湖南等地。【春茶一担,夏茶一头】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足, 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 养生息,在茶树体内积累丰富的内含物,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 叶质柔软, 白毫浓厚,尤其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氨量和多种维生素,使春茶滋味鲜活,富有 保健作用。而夏天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十分迅速,使能溶解于茶汤的浸 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茶汤滋味、香气比春茶逊 色。此外,由于花青素、 咖啡碱、茶多酚等有苦涩味的成本比春茶含量高。15 【三年老不了爷,一个隔夜老了茶】说明茶叶很容易老,特别是采摘下来的鲜 叶,应该当天采当天做。【头茶无风香十里,晚茶有风十里香】头茶即早茶(春茶) ,春季温度适中, 雨量充沛,茶树经一冬休养生息,体内营养物质丰富,茶叶的汁水较多,其滋味 鲜爽,香气强烈。晚茶即夏秋茶,夏秋茶香气一般赶不上春茶了。但也都突出了 茶叶是一种香气浓郁的饮料。3、采茶时节 【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主要流行于江苏一带。清明时节是采茶的重要时 机之一,凡清明前采摘的茶,即为受人看重的“明前茶”。【小满熟了樱桃茶】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小满,农历节气,在每年的 5 月 21 日左右。小满节樱桃和 2 茶树都成熟了。樱桃越熟越好吃,但茶叶太熟就 成了老叶,没有采摘价值了。5 月下旬是春茶结束阶,此时所采之茶均为下等 茶。【谷雨前,嫌太早】全句为:“谷雨前,嫌太早。后三天,刚刚好。再过三天 茶变草。”主要流行于上海、湖北等地。早、刚刚好、草,均系对茶叶老嫩而言, 强调采摘的季节性、时效性。类似的谚语有“谷雨前,M把抓”、“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主要流行于浙江奉化等地。意为茶叶的采 摘要及时,要适时,要抓住最佳时间。【抢茶如抢宝】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言采茶季节时间如金,像抢宝一样采摘 茶叶,不容半点松懈。类似的谚语有“茶叶好比时辰草,日日采来夜夜炒”。【枣树发芽, 上山采茶】 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枣树发芽在农历三月上旬, 时值清明节前后,是龙井茶区采摘高档龙井之时。【插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草】主要流行于湖南长沙等地。意为大忙季 节,既要早稻插秧,又要采制春茶,有点顾此失彼。类似的谚语还有:“采朵茶儿秧又老,插朵秧来茶变草。”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四月采茶茶叶黄, 三角田中使牛忙;使得牛来茶已老,采得茶来秧又黄。”主要流行于陕西。【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流行于湖南等地。【2】16 【抢茶如抢宝,姑娘不嫁郎】言采茶季节时间如金,像抢宝一样采摘茶叶,不 容半点松懈。【惊蛰过,茶脱壳】惊蛰,即 3 月 6 日前后,惊蛰过后,茶树就要发芽了。【做天难做四月天】大部分产茶地区四月分多雨天,而采茶需在晴天进行。【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采摘西湖龙井应该在雨前或是清明前,此时品质 最好。【清明时节到,姑娘采茶忙】清明前后,是采茶的重要时间。【假忙除夕夜,真忙采茶叶】流行于安徽西部等地,意在说明采茶季节确实是 一个很忙的季节。【春分发芽,清明摘芽】流行于潮州。春分的时候茶树开始发芽,清明的前后 就可以采摘了。【采茶欲适时,曝茶着(须)看天】流行于潮州。采茶要看天气,一般在晴天 采,阴天或雨天就不能采。【适时采叶, 香味馥烈】 就是从充分发挥采摘的作用, 对采摘茶叶的时期、标【5】 准、方法的总结。4、采茶方法 【头茶不采,二茶不发】流行于浙江绍兴等地。一般树木枝条顶端的生长最为 活跃。植物生理学术语为顶端生长优势。顶芽旺盛的活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如 若切除顶芽(即采去头芽),便可使侧芽(二芽)迅速生长,有时采去一个顶芽, 可换来较多新梢的形成,获得更多的芽叶。类似的谚语还有:“漏手不收,二茶不抽。”意即头茶漏采处,二茶就发不出来。“今年不采,明年不发。”两说均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茶叶越采越发。”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会采年年采,不会一年光】主要流行于陕西一带。会采,即会使用“留叶采 摘”的办法采收鲜叶,不强采,以保证年年有较多的茶叶可采。不会使用此采茶 办法,尽管当年的产量较高,但来年产量会大大减少,甚至无茶可采。同类的谚 语还有“留叶采摘,常年不败”。17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麻,指苎麻,多年生草本, 地下部分由根和地下茎形成麻蔸,可活数十年,一年可割数次。茶为长寿作物, 可活百年以上,从第四年起即可采摘,采期数十年。【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流行于浙江绍兴等地。采春茶时使用“留叶采” 的采茶办法,不强采,以保证夏天有较多的茶叶可采。【头茶荒, 二茶光】 意即由于春茶成长期间茶园没有及时耕锄, 造成杂草繁茂, 养分和水分被杂草耗尽,致使茶树生机衰退,萌芽无力,于是夏茶便无茶可采。【摘秋茶,犯天骂】说的是茶树虽是常绿植物,采了春、夏茶后,秋茶就要留【14】 养了。类似谚语, “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吃摘不得” 。【雨天有晴叶,晴天有鲜叶】流行于湖南地区,下雨天茶叶长得快,长得好, 茶鲜叶采摘应该在晴天进行。【采茶莫乱抓,一枝三四芽】采春茶时,要适当地“留叶采” ,因为这些留着【4】 芽有的可以长出更多的芽。【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吃没人摘】头茶指春茶,二茶指夏茶,三茶指秋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经一冬休养生息,体内营养物质丰富,茶叶的汁 水较多,其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夏茶多指 6 月初到 7 月初采摘制成的茶叶。夏 季气温高,芽叶中积累多酚类物质,滋味不如春茶鲜爽,较苦涩。秋茶是 7 月中 旬以后直至当年茶季结束前采摘制成的茶叶。经过春夏两季采收,茶树体内贮存 的营养物质显著减少,茶汁浓度较低,苦味随之减淡,比夏茶口感好。但是由于 秋茶产量少,一般无人采摘。类似的谚语还有:“春茶甜,夏茶苦,秋茶味道赛过酒” ,流行于江西婺源等地。“头茶香,二茶苦,三茶可口不可摘。”【采得快,采得好,留余叶,不捡脚】江西修水茶农采茶要诀。【老茶嫩茶,分采分放。幼龄茶树,注意养蓬】江西修水茶农采茶要诀,意即 采茶要留叶采, 采一部分留一部分, 采养结合。幼龄茶树要以采为辅、 以养为主。【采摘多留叶,来年多增产】采摘的时候适当地留一些芽叶,可以实现来年的 增产。【茶树早采早发,越采越发,迟采迟发】顶芽旺盛的活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如若切除顶芽,便可使侧芽迅速生长,有时采去一个顶芽,可换来较多新梢的形 成,获得更多的芽叶。类似谚语还有:“今年不采茶,明年茶不发” 。18 【尖对尖,四十天,混茶当中间】采摘以芽头为原料的特价茶,采摘批次之间 一般要间隔四十天。【一季草,季季草】一季草,即春茶的时候不采,让其放任生长而失去价值, 夏茶和秋茶也就跟着长的不好了。【采茶头批早批批早,头季早季季早】头批茶和头季茶采得早,后面的批次也 会相应地提前。5、其他 【稻时无破箩,茶时无太婆】主要流行于福建等地。意为农忙时节无闲具,无 闲人。稻子收割前,把所有的破箩都补好,以备盛稻。采茶时节,连平时坐在家 里只吃饭不干活的“太婆”都上山采茶了。【女采茶,男炒茶】茶乡有习俗 【下田会插秧, 上山能采茶】这是皖西茶乡人评价女性是否能干的一条重要标 准。一般说茶谚是由民间口传心授的,但这并不排除文人可以加工整理。如《武 夷山志》曾载明阮文锡的“武夷茶歌” ,其歌曰“采制最喜天晴北风吹,忙得两旬夜昼眠餐废。采制鼎中笼上炉火温,香气如梅斯馥兰斯馨。”这是以歌谣形式出现的茶谚, 这首茶谚虽经阮文锡作了些文字加工,但看得出还是源自茶农的实【9】 际生活体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四)茶叶制作 【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否(少,匹),坏。臧,好。意思是指茶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诀(经验)。【1】【6】 【大锅炒茶对锅保】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珠茶制作过程中“对锅炒”在 先,“大锅炒”在后,只有对锅炒得好,才能使大锅的质量得到保证。炒对锅是 形成颗粒成圆的关键过程,是颗粒“做坯”的过程。炒干机的炒手往复运动,叶 子在锅中不断受到弧形炒手板的推力和球形锅面的反作用, 促使叶子在不断推炒 中逐渐卷曲,形成颗粒。到炒大锅时,只是叶子随着水分的继续蒸发,逐渐把已 形成的颗粒炒紧,对成形不起关键作用。19 【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帽】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从炒小锅、炒对锅到 炒大锅,是珠茶初制成圆的特定工序。三道工序的基本要求各有侧重,炒小锅是 使茶叶细小的“下脚茶”成圆,炒对锅是使腰档茶成圆,炒大锅则要求粗大的面 张茶(盖帽)也成圆。【抛闷结合,多抛少闷】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抛闷,即抛炒、闷炒,均系杀 青技术。抛炒的特点为在高温杀青条件下,不使叶子与锅底的接触时间过长,使 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和青草气迅速散发,叶温也随着下降,然后在接触锅底,使叶 温上升。闷炒的特点为生成的高温蒸气具有穿透力,是梗脉内部迅速升温,能克 服抛炒中芽叶各部位升温不一致的矛盾,闷炒叶温较高,对彻底破坏酶的活化有 显著效果。【10】在锅温较低时可适当提早闷炒,并适当延长闷炒时间,以免产生 红梗红叶。闷炒叶质柔软,有利揉捻成条。抛炒与闷炒各有特点,应结合进行。抛闷时间应据鲜叶情况而定,原则是嫩叶宜多抛,老叶要多闷。【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流行于浙江等地。强调杀青时先用高温后用低温。不 论是炒青或蒸青,都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催化作用,不使叶子变红。在杀青后阶 段,酶的活化已破坏,叶子水分大量蒸发,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若继续采用高 温, 不但芽尖和叶缘容易炒焦, 而且内部化学成分也会遭到消失, 影响绿茶品质。先高后低,既能使鲜叶杀匀杀透,又能达到“老而不焦,嫩而不生”,从而保证 了杀青阶段的茶叶品质。【11】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流行于浙江等地。杀青是把鲜叶中的水分杀掉。嫩叶 的含水量较高,酶的催化作用较强,故应“老杀”即多杀去一些水分。否则,酶 的活化未彻底破坏,易产生红梗红叶;而且在揉捻时液汁易消失,加压时易成糊 状,芽叶易断碎。低级粗老叶则相反,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高,叶质粗硬, 故应“嫩杀”,即少杀去一些水分。如果水量失去过多,揉捻时难以成条,且加 压时易断碎。【炒茶没得巧,全靠火候好】流行于湖北等地。【2】 【采茶师傅作茶匠,红茶出在汗水上】流行于湖北鄂东一带。汗水指掌握好发 汗即发酵环节。【5】 【烧水的师傅,炒茶的匠】旨在强调把握火候的重要性。【做茶窍,日生香,火生色】做茶的诀窍,就是指白天进行茶叶杀青揉捻时,20 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干燥时候色泽发生变化。(五)茶叶贮藏 【贮藏好,无价宝】流行于江苏、浙江等地。[6]讲茶叶贮存的重要性。不善贮 茶者,其茶色、香、味、形俱变,如同陈茶一般。既降低了饮用价值,又失去欣 赏价值。善贮茶者,即便放一年以上,依然香气不散,滋味不变,颜色不走,其 经验如无价之宝。【茶是草,箬是宝】讲箬叶在贮茶中的作用。箬有两种,一是笋皮,二是箬竹 之叶,叶可裹粽。谚语指的是后者。箬叶清香性凉,可以隔湿,兼保茶香气,用 其包茶作用良好。【茶怕异味】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这类物质性状活泼, 极易吸收各种气味。由于碰到异气便不易分离,并很快吸收黏附于茶叶表面,从 而吸收异味。这句谚语朴实、 简洁、 明了地告诉人们, 要注意茶叶的保存和贮藏。【酒越陈越香,茶越存越差】一般,茶存放的时间久了,其色泽、香气、滋味、 外形等品质都会有所下降。(六)茶叶饮用1、以茶待客 【客来敬茶】出国民间俗语。唐宋以来,“客来敬茶”在我国民间已经形 成民间习俗, 并成为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礼节。随着中国茶文化对海外的传播, “客 来敬茶”的礼节也成了许多国家的日常礼仪。【客到茶烟起】意同客来敬茶。【茶七饭八酒加倍】指泡茶之水以碗之七成为宜,饭盛八成,酒则加倍,均是 约定俗成之礼仪。【茶要浅,酒要满,饭要饱】主要流行于山东泰山。说明给客人倒茶不要倒太 满,而要倒七八分满,以示尊重。类似的谚语“酒要满,茶要浅” , “姨婆倒茶满盅盅,小姐斟茶大半盅” 。【上茶三分等】流行于安徽徽州。表面徽州人的茶礼十分讲究, “三分等”指21 客人来敬茶,奉茶要双手,茶要倒七八分满。【七水八饭酒十】辽北农家俗谚,水即茶水,七水即倒茶要倒七分满最适合。类似茶谚还有“茶满欺负人,酒满敬高人。”流行于潮汕等地。“酒满敬人,茶 满逐客” 。客家人茶谚。【待客茶为先】招待客人的饮料以茶为好,以茶待客是一种礼俗。茶满欺负人,酒满敬高人。【茶薄人情厚】 以茶水招待客人, 也许茶不是最好的, 但表达了主人家的情谊。【茶无三推(让) 】别人敬茶时一般不宜拒绝。2、泡茶用水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出自唐代陆羽《茶经?五之煮》。意为饮茶用水 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主要流行于四川等地。意为扬子江水,蒙顶山茶 是数得上的好水、好茶。扬子江,即南泠水(意即中泠水)。古时把江苏江都至 镇江之间的的长江称扬子江。泠又作零, 或濡。南泠水最宜煎茶。唐代张又新 《煎 茶水记》载刘伯刍把宜茶之水分为七等,以扬子江南泠水为第一。蒙顶茶,产于 四川省邛崃山脉中的蒙山顶上。蒙山山顶势陡,重云积雾。自唐代起,蒙山茶为 历代贡品。【龙井茶,虎跑水】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谚语含有两层意思:饮茶要饮龙井 茶,用水要用虎跑水,只有用虎跑水泡龙井茶才是最上等的茶。龙井茶,即“西 湖龙井” ,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群山中。西湖自唐代就享有盛名。虎跑水, 即虎跑泉之水。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大慈山虎跑寺,泉水甘冽,著称于世。【活水茶炉活水煮】 浙江俗谚。煮茶用水应该用活水。意同 “活水还需活火烹” 。【山泉泡茶碗碗甜】闽南人民间之说。陆羽《茶经》中说泡茶用水“山水上, 江水中,井水下” ,泉水亦可称山水,意即山泉水泡出来的茶甘甜有味,品质好。【水忌停,薪忌熏】泡茶用水用活水较好,烧水用的木碳用无烟的好。【11】 【冷水泡茶慢慢香】冷水泡茶需要的时间长。3、茶的重要性22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即日常生活中必须的七件东西。屡见 于历代诗文。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 酱醋茶。” 元代武汉臣 《玉壶春》 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明代唐寅《除夕口占》诗“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清代强璨《无 题》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茶米油盐酱醋 茶。”“茶叶如米盐,不可一日无。” “茶与米,同在一起。” 【书画琴棋诗酒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对。古代文人一般会的东西,花 即茶馆里的插花。类似谚语还有:“琴棋书画草歌茶。”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主要流行于新疆等地。强调饮茶的重要性。新疆牧民喝奶茶,早中晚三次不可少。中老年牧民上下午各加一次,有的一天喝 七八次,新疆地区高寒,少蔬菜,主食以奶、肉为主,奶茶用以补充维生素,并 助去腻消失。类似的谚语还有:“牧鞭不离手,奶茶不离口。”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主要流行于云南等地。全句为:“早茶一盅,一天威 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这里 的“茶”是指云南当地的盐巴茶,为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怒族、苗 族等少数民族日常饮料,一日不可少。饮罢身轻气爽,益智消乏。【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主要流行于江苏扬州、浙江德清等地。意为白天 人们在茶馆里饮茶,茶吃在肚子里,以皮包水。晚上,人们又到浴室洗个澡,人 浸在浴池里,以水包皮。此为江南水乡饮茶者的日常生活写照,以茶洗内,以浴 洗外,使人精神舒爽,延年益寿。【2】 【茶余饭饱】元、明时期谚语。【三茶六饭】明、清时期谚语。【一日三朝,朝朝腹(福)满】安徽芜湖俗语,芜湖人往往是早、中、晚三遍 茶,清晨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到老虎灶冲开水,老虎灶是芜湖人对水炉的俗称。【朝可不食, 不可不饮】 徽州人有此说法, 说明饮茶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红苕饭, 蔸子火, 一壶清茶润着我, 除了神仙就是我】 流行于湖北英山地区。【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回族谚语。盖碗是回族最常用的泡茶用具。【宁可百日无肉, 不可一日无茶】 闽南人民间自古就有的俗语。类似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流行于新疆、西藏等地。23 【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早起茶一杯,胜过吃公鸡】闽南同安俗语,说明 闽南同安人早晨离不开一杯清茶,他们也很享受这一杯清茶。【吃擂茶,伴粑粑,饱肚皮,壮体格】赣南人吃擂茶的俗话。【生在杭州,食在广州】广东俗谚,广东的茶馆除了有茶以外,更多的是各类 精致的茶点和食品,品味美食就应该在广州。【能说潮汕话,就必定能讨到一杯茶喝】潮汕地区俗语,类似谚语有“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 。说明潮汕人民均酷爱饮茶。【早晨敬你茶三盅,晚上敬你酒四盏】早晨起来喝几杯茶,可以起到提神的作 用,一天都有精神,到了晚上,喝一点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的作用。4、饮茶作用 【新沏茶清新有味,隔夜之茶伤脾胃】一杯清澈碧绿的茶汤,时间放长了,会 失去绿色,增加黄的程度。研究表明,茶汤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茶多酚在不断地氧 化,导致茶汤颜色加深。当然,在温度较高的夏天,茶汤的放置时间长了还会发 馊变质。这种变了质甚至长了霉菌的茶水, 与其他变质饮料一样, 是不宜饮用的。任何饮料都以新鲜为好, 茶也不例外, 应当随泡随喝, 不仅香气浓郁, 茶味甘醇, 还可以减少污染。【烫茶伤人,姜茶治病】茶宜温饮,不宜烫饮。中医认为:“烫茶伤五内”。经常饮用烫茶会烫伤食管的黏膜,久而久之,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病变。姜 茶是药茶的一种,由于加工的方法和配伍的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类似谚 语:“茶水宜温淡,浓烫易伤胃。” “烫茶伤五内,温茶能益寿。” “淡茶温饮最养人。”【素食清茶,爽口爽心】这是一条与茶有关的养生谚语。素食属于清淡类的食 品,无论是口感,还是食用之后,都能给人带来舒坦的感觉。冲泡出来的各种茶 汤,都有消食解腻的作用。经常适当地食用素食和品饮清茶,不仅能爽口爽心, 而且有益于健康。【饭后一碗茶,饿死郎中的爷】流行于陕西关中。郎中的爷指郎中的父亲。喝 茶可以消食解腻,经常喝茶,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24 【饭后一杯茶,医生饿掉牙】类似谚语, “饭后一杯茶,郎中叫你爷” 。都流行【2】 于湖北鄂东一带。【头汁苦,二汁补,三汁四汁解罪水】头茶即第一泡茶,二茶即第二泡茶。意 即泡第一泡茶时,由于刚泡开,茶汤浓度较大,因而茶汤较苦,而第三泡时浓度 较淡了,滋味往往醇厚回甘,较滋养人,第三、第四泡时茶汤更淡了,基本没有 了茶味,此时喝着就只起到解渴的作用了。【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药之药】 茶有一定的药效,常饮茶可以预防很多疾 病的发生。【壶中日月,养生延年】指多饮茶可以延年益寿。【饭后一杯茶,解腻助消化】饭后饮一碗茶可以解除肥腻和帮助消化。【午茶能提神,晚茶人难眠】茶有提神、兴奋的作用。【吃饭不宜过饱,喝茶不宜过浓】常言道:物极必反,饭吃太饱和饮茶太浓都 会伤身体。【粗茶淡饭不喝酒,一定活到九十九】经常饮茶可以延年益寿。5、各季茶特点 【春花茶,夏陕青,秋天乌龙冬祁红】回族茶谚。春茶适宜喝花茶,春天万物 复苏,百花齐放,但天气干燥,花茶可以更好的补充水分以及滋润养颜,而且花 茶也与季节相匹配; 夏天宜喝青茶, 夏季天气炎热湿润, 喝青茶可以更好地消暑; 秋天宜喝乌龙茶,秋天秋高气爽,介于夏冬季间,温度适宜,乌龙茶属于半发酵 茶,其品质特征也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冬天宜喝红茶,冬季气候寒冷,红茶属 于全发酵茶,饮用红茶可以起到暖胃驱寒的作用。【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等地。系对春、夏、 秋茶品质的概括。春茶指五月底前采摘制成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 茶树经一冬休养生息,体内营养物质丰富,茶叶的汁水较多,其滋味鲜爽,香气 强烈。夏茶多指 6 月初到 7 月初采摘制成的茶叶。夏季气温高,芽叶中积累多酚 类物质,滋味不如春茶鲜爽,较苦涩。秋茶是 7 月中旬以后直至当年茶季结束前 采摘制成的茶叶。经过春夏两季采收,茶树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显著减少,茶汁25 浓度较低,苦味随之减淡,比夏茶口感好。类似谚语有,“春茶甜,夏茶苦,秋 茶味道赛过酒”。【4】6、其他 【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出自民间俗语。意思是说我国茶叶品种丰富,茶 名也五花八门, 仅县市级以上的名茶就多达千余种,而且各种创新名茶仍在不断 出现,即使每天品尝一种,也需花费几年时间。【中国茶馆之多数四川,成都茶馆甲天下】俗话。四川是最早利用茶的地区之 一,其茶文化丰富,茶馆也很多。【茶三酒四游玩二】流行于台湾,潮汕。饮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 味。此俗语意即品茶需三人,饮酒需四人,游玩则二人就好了。【不尝烟茶酒, 枉在世上走】这里对烟茶酒的嗜好, 不仅成了男子汉的象征,【5】 也成了男子汉的一种生活标志。【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用瓦器盛茶,就像【9】 骑着跛脚马登山一样,很难达到希望的效果。【一家女不吃两家茶】一般女子与中意男子订婚或结婚时,吃茶是一种必须仪 式。吃了茶, 就代表女子就是男方家的人了。不吃两家茶, 即代表了女子的忠贞。【冷茶冷饭吃得, 冷言冷语受不得】 冷言虽可以忍耐, 但对于冷言冷语的挖苦 和讽刺绝不能接受. 也有说“ 冷言受不得, 冷茶吃得” 的。【16】 【酒头茶尾最精华】意在说明杯底的茶汤是精华,倒茶时候要倒完。【好茶不怕细品】真正的好茶是经得起细细品味的。【长老种芝麻,未见得吃茶】意思是和尚怎么能种芝麻?种了也开不了花,结 不了籽,只有夫妻一起种才好。芝麻是多子的象征,吃茶是婚姻成功的含意。谚 语说明夫妻合作才能成功的事理。9【 】(七)茶叶贸易 【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说明新茶很受消费者 的欢迎, 有时还会把茶价格提得很高。如果茶叶不够新, 采摘不够早、 不合时宜, 茶叶就会失去其价值,茶农也不去采摘了,茶叶就只有在山上老化的分了。26 【嫩香值千金】细嫩的、品质好的茶叶价格很高。小结从以上的茶谚语中, 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 我国茶产业发展有的了解。从纵向看,最早的谚语主要见于《茶经》中,如“法 如种瓜” , “叶卷上,叶舒次”等谚语,之后的朝代都总结,流传出一些茶谚语, 直到现代,但是现代新生的谚语较少。从横向看,这些谚语产生地区和流行地区 主要在我国南部。主要流行于浙江地区和潮州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 地方适宜种植茶树,其茶叶产业更发展,茶文化更丰富。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 摘和茶叶饮用方面的谚语较多, 前两者是茶叶生产经验的总结,而茶叶饮用这一 部分则是茶叶品饮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普遍受到认可的经验方法,对整个茶产业 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整个茶文化的内容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茶谚语主要来源于茶叶生产实践和茶叶饮用, 是茶叶生产经验和茶叶饮用的 概括或表述, 就其内容或性质也大致分为如上两大类,现当代茶谚内容涉及茶树 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饮用及茶叶贮藏等诸多方面。茶谚 是我国文学或茶文化中的一宗宝贵遗产,也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枝奇葩。从这些 有关茶叶生产和茶叶饮用的谚语中, 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中国茶农们的智慧和中国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五、茶谚语与茶文化的关系(一)茶谚语文化现象 茶谚语就是茶农在生产茶和利用茶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的言简意赅,易于记忆的语言。茶谚语主要有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 茶叶制作,茶叶贮藏,茶叶饮用和茶叶贸易七个方面的内容。1、茶树种植 这方面的谚语,主要从茶树的种植方法,经济效益,种植时节和茶树能良好 生长的土壤和环境等方面,对茶树种植的经验进行了各方面的概括。从谚语中, 我们能获取很多信息,如:茶树的种植方法,与种瓜的方法类似,即把种子埋在27 土里后进行一些如浇水、施肥等管理,但是种茶籽又不能单种一粒,这样种子往 往长不出来。茶叶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与杉、桐、桑、米等联系在一起, 这样, 就使人们对茶有了一个很通俗的理解。茶树种植季节一般是在农历正月或 二月间,即适宜在初春种,不然很难栽活。茶树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是:土壤偏 酸,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大,有漫射光,有点坡度但坡度又不宜太大的地方,即 南方丘陵地区较合适。2、茶园管理 此部分谚语主要可分为茶园耕耘的重要性,施肥的重要性,茶树的修剪,茶 园的一些管理措施以及一些其他有关茶园的谚语。茶园实施耕耘和耕耘的时间是 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给茶园耕耘,可以达到疏松土壤,铲除害草,提高土温,提 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茶树萌芽等的作用。但是耕耘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进行, 耕耘一般分春耕与伏耕,伏耕即秋耕,分别在农历二月份和八月份进行。给茶树施肥,是保证茶叶产量高,鲜叶质量好必须措施,但要注意有机肥与 化肥结合施用。茶树要进行适当的修剪,这样才能保证茶树旺盛的生命力和收获 更多的茶叶。给茶园土壤加一些外来的土壤(最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增加 土层的厚度,提高茶叶土壤的肥力。在茶园铺层草,秋冬季进行封园,这些都是 管理茶园很重要的措施。此外,还要注意茶园间作植物的选择,茶园害虫的防治 等。3、 茶叶采摘 谚语主要从茶树种下到可收获的时间,茶鲜叶特点、茶叶采摘时间和方法,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谚语。“三岁可采” ,茶树种下三年后一般就可以收获了。清 明前的鲜叶质量最好,小满过后,茶叶就会迅速变老了,变得苦涩,采摘下来的 鲜叶要及时做茶,不然老得很快。采茶时间到就要进行快速采摘采,因为几天的 时间茶就会变老,失去茶叶应有的价值。摘时要“留叶采” ,即处理好采与留的 关系。采茶时间宝贵,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即平时不干活的老人也要上 山采茶了,这些谚语是人们又一些有关采茶的日常生活的总结。28 4、茶叶制作 关于茶叶制作的这一部分谚语较少,且一般是当代做茶经验的总结。如生产 珠茶总结出来的“大锅炒茶对锅保”,“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帽”两句谚语。说明现代恩对茶叶制作有了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5、茶叶贮藏 茶叶是容易怕光、怕潮、怕异味,易霉变的东西,因而茶叶的贮藏是一件很 讲究、很重要的工作。此部分谚语就讲了茶叶储藏的重要性,贮藏茶叶的辅助包 装物箬叶的作用,总结出来“茶怕异味”这一茶叶储藏很重要的内容。6、茶叶饮用 这一部分谚语,主要是说茶叶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饮料,茶叶冲泡用水,茶叶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茶饮的作用,各季节茶叶的特点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谚 语。“客来敬茶”一句高度总结概括了茶叶在招待客人时的重要性。“山水上,江 水中,井水下” ,这是茶圣陆羽对泡茶用水品质的总结,山泉水也属于山水,山 水即活动着的水质甘冽的活水。对于这一条总结,它的主线是正确的,但现在环 境遭到破坏, 许多地方的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我们要具体去观察水质 状况,现在一般多用矿泉水去冲泡。“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是茶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居家 必备。茶饮有提神、兴奋、消食、解腻、降血压等许多作用。经常饮用茶水,可 以起到使人变得精神,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春茶较鲜爽,夏茶较苦涩,而秋茶 则滋味浓淡适宜, 口感更佳。不同季节的茶品质不一, 不同茶类也有不同的品质, 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及喜好, 根据季节特点选择所饮茶类。四川是最早利用茶的 地区之一,其茶文化丰富,茶馆也很多。酒头茶尾最精华,一家女不吃两家茶, 这现在看似平常的说法,但是它一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验,终于广为认可。7、茶叶贸易 “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新茶品质一般最 好,品质好因而卖得好价钱,但是“捧得高似天”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更多的29 是强调了采茶要合时宜,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小结与谚语精良在一起,更能突出研究成果) (二)茶谚语中的精神财富1、茶谚是茶俗文化的一种体现 许慎《说文解字》中讲, “谚:传言也” ,可见谚语就是指群众中相传的一种 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语,它是在民间创作,并且在民间流传的定型化语 言,它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 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名诗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 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 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我国茶谚什么时候最早出现很难确切考证,陆羽《茶经》说:“茶之否臧, 存于口诀”,是说茶的好坏判断在口诀中就有了。[9]长期以来形成的茶谚语中, 有很大一部分的谚语都体现着人们的饮茶习俗,如自宋代以来就有了“开门七件 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藏族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主 要流行于云南的“早茶一盅,一天威风”,是指云南当地的盐巴茶,为纳西族、 傈僳族、彝族、怒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日常饮料,一日不可少;流行于江苏、浙 江地区的“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些谚语都体现着茶俗文化。2、传承经验,指导生产 茶谚语中有绝大部分的谚语是在茶叶的种植和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如:“一 片茶叶七粒米” , 突出了茶叶的经济价值; “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杉”,总结 出茶叶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 ,概括说明 了茶园松土的关键时节;“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说明给茶树供 应充足肥料是保证其产量的保证;“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及时采 摘茶叶很重要; “会采年年采,不会一年光”,会采即留叶采,采茶要采养结合。这些谚语都是前人们在种植生产茶叶的过程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经验,对当30 代甚至未来的茶叶种植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它们不仅是精神财富,也不断创造 着物质财富,我们需要重视其作用,传承其智慧。(三)茶谚体现着茶文化特性 茶文化特性有五点,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国际性。历史性是 指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 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民族性:各民族 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 俗及喜庆婚礼。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 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 文化等 茶谚语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其也体现着茶文化的特性。它体现着历史性, 如陆羽《茶经》说:“茶之否臧,存于口诀”,是说茶的好坏判断更早在口诀中 就有了。民族性,藏族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云南地区 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的谚语。地区性,如流行于江苏、浙江地区的“白天 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回族地区“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的谚语。总结 茶谚主要传授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启示,但有些谚语也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如“酒越陈越香,茶越存越差” ,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越存越差,如普洱生 茶。“不尝烟茶酒, 枉在世上走” ,吸烟,过量饮酒都有害健康,此谚语有一定的 误导性。“冷水泡茶慢慢香” ,实践证明,冷水泡茶不会香,温水泡茶也难沏出茶 的香气, 泡茶一定要用开水。水温够了, 方能把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酚性物质, 氨基酸,糖类,多种维生素等物质给泡出来。不过绿茶不宜用刚烧开的水,因为【11】 滚烫的水会把细芽嫩叶给烫熟了。这些茶谚内容涉及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饮用,31 茶叶贮藏及茶叶贸易等诸多方面,在收集整理中,我回顾加深了四年来对大部分 所学茶叶知识,也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收集整理这些谚语,相信可以对茶叶初 学者, 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茶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对茶学者的茶文化研究有 些许的帮助。如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基本手【13】 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任务,收集整理这些茶谚语,既能对这一任务起到些许的建设作用, 也对加深茶文化的全面理解和传播弘扬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也为茶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茶谚语与茶文化的关系1;茶谚语反应茶文化的特性。时代性等 2、茶谚语是茶文化的普及的主要代表 3、茶谚语是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论文的主要框架摘要:说明为什么这么做,采用什么方法做。做了些什么。得到 了什么结果 引言:论文的主要意义 1:现代情况(国际国内) 2、本论文的特色或者创新之处 3、所获得的新结果 正文部分1、谚语与茶谚语(略写) 2、茶谚语分析 3、茶谚语与茶文化关系分析 4、总结讨论(可以将第三点简略化,概括化)高度化 5、参考文献32 6、致谢【参考文献】[1]徐传宏.茶百科[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6(11) [2]程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 【3】读图时代.中国茶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4】朱匡宇.事茶淳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4) 【5】张玉婷.客家谚语文化透视[J].赣南师范学院,2012.5 【6】[清]陆廷灿.茶经续茶经[M].三秦出版社,2005(09) 【7】王勤,汉语熟语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版,第 259 页 【8】林更生.中国特有的歇后语茶文化[J].2004 年第 4 期. 【9】赵国雄,茶谚――茶俗文化的一种体现[J],广东茶业 【10】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1) 【11】钟文;中国茶文化[M];外文出版社;2010,8 【12】丛书编委会编撰.中国茶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13】黄建璋.广东茶文化经典[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06) 【14】夏涛.中华茶史[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4 【15】沈冬梅.茶与宋代社会生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8) 【16】张军译,中国有关茶的习俗和熟语[J],2013致谢:33文章标题:《关于茶的谚语》相关阅读茶谚,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 ,用许慎, 《说文解 字》 的话说, “谚传言也” , 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 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茶叶谚语,是一种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 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茶谚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流传下来的茶谚。1、茶树种植谚语 法如种瓜 千茶万桐,一世不穷 千茶万桑,万事兴旺 正月栽茶用手捺 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衫 桑栽厚土扎根牢,茶种酸土呵呵笑 高山出名茶 槐树不开花,种茶不还家 一年种,二年采 2、茶园管理谚语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 三年不挖,茶树摘花 老茶不改鸡骨头 若要春茶好,春山开得早 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 若要茶树败,一季甘薯一季麦 茶山不用粪,一年三届钉 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 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 春山挖破皮,伏山挖见底 修茶臂,理茶脚 要吃茶,二八挖 栏肥壅肥三年青 拱拱虫一拱,梅家坞人要喝西北风 根底肥,芽上催 3、茶叶采摘谚语 三岁可采 叶卷上,叶舒次 笋者上,芽者次 小满熟了樱桃茶 头茶不采,二茶不发 头茶荒,二茶光 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尖对尖,四十天,混茶当中间 会采年年采,不会一年光 谷雨前,嫌太早 抢茶如抢宝,姑娘不嫁郎 枣树发芽,上山采茶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 茶树三年破丫五年摘 惊蛰过,茶脱壳 做天难做四月天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 插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草 摘秋茶,犯天骂 稻时无破箩,茶时无太婆 4、茶叶制作谚语 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大锅炒茶对锅保 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帽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5、茶叶贮藏谚语 贮藏好,无价宝 茶是草,箬是宝 6、茶叶饮用谚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龙井茶,虎跑水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神农遇毒,得茶而解 壶中日月,养性延年 苦茶久饮,可以益思 夏季宜饮绿,冬季宜饮红,春秋两季宜饮花 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 饮茶有益,消食解腻 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 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苦茶久饮,明目清心 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酒 午茶助精神,晚茶导不眠 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 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 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寐,烫茶伤五内,温茶保年岁 投茶有序,先茶后汤 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与忧愁 早茶晚酒 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好茶不怕细品 茶吃后来酽 常喝茶,少烂牙 7、茶叶贸易谚语 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 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 8、以茶待客谚语 待客茶为先 茶好客常来 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 人熟好办事o烟茶不分家 人走茶就凉 酒满敬人o茶满伤人 茶逢知已千杯少o壶中共一片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o茶人之交醇如茶 客来敬茶 好茶敬上宾o次茶等常客 客从远方来o多以茶相待 清茶一杯o亲密无间 无茶不成仪文章标题:《关于茶的谚语》相关阅读关于茶园管理的谚语发布日期: 阅读次数:21 字体:[大] [中] [小]要吃茶,二八挖 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意即农历二月的春耕和八月的伏耕有利于茶叶的增产。三年不挖,茶树摘花 了。若要春茶好,春山开得早 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开春山”即茶园内的春季耕锄,一般结合锄草 施肥进行,以达到疏松土壤,铲除春草,提高土温,促进茶树萌芽的作用。一般地区在惊蛰(3 月 6 日前 后)到春分(3 月 21 日前后)时节比较适宜,“春山开得早”意不在误农时。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 主要流行于浙江义乌等地。即在茶园的行间铺草,其好处有六:防止土壤 冲刷,减少杂草发生,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养分,提高茶叶产量、品质。若要茶树败,一季甘薯一季麦 主要流行于浙江、安徽等地。意谓如果在茶园中间种一季麦和一季甘 薯,偈会使茶树衰败。此两种作物不宜与茶间作,因为麦类(如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叶子密闭, 蒸腾系数大,吸肥吸水力强,其根系密布在 25 厘米的表土层中,阻碍水分透入深山层,并吸收土壤上层 的养料。如果种甘薯,作畦常要挖去茶树根边的土壤,使茶根暴露,影响茶树发育。甘薯藤蔓又会缠到茶 树上,影响采茶。动动铁器,三分壮气 主要流行于浙江东阳等地。铁器,耕锄用的铁齿耙,强调茶园耕锄的重要性。耕锄可以保蓄茶园养分、水分,防止水分蒸发及地表径流,且可杀虫灭菌,通风透光,故提倡多次耕锄。类似的谚语有“见铁三分肥。”(指用铁器耕锄) 秋冬茶园挖得深,胜于拿锄挖黄金 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 主要流行于安徽等地。说明茶园耕耘的重要,秋冬的耕耘,有助 于土壤的疏松、通气,为来年的茶叶丰产创造了条件。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茶地晒白”为茶园伏耕中的一个技术环节:把 底土翻到上面,高温下,经过“晒白”的土壤易于风化,变得疏松,可增加土壤肥力,利于保蓄水分。大麦 是小猪的精饲料,猪吃精饲料长势必好。全句意为茶园伏耕中的底土晒白,对茶树的效果来说,胜过小猪 吃大麦。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 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意即只要把肥上好, 就能把像神仙草一样的茶树种好,就能多采茶叶。茶树施肥有五个基本原则,即重视有机肥,重视基肥, 重视春肥,重视氮肥,重视根部肥。类似的谚语有:“茶树缺肥芽不旺”,流行于浙江等地;“茶树不怕采, 只要肥料足”,流行于浙江绍兴等地。春山挖破皮,伏山挖见底 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挖破皮,谓耕锄得较浅。挖见底,谓耕锄得较深。意即 春耕不能太深,否则损伤根系。伏耕则应深耕。修茶臂,理茶脚 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及湖南等地。茶臂,茶丛内较粗大的枝条,今称“骨干枝”。茶 脚,茶丛下部的枝条,亦称“地脚枝”或“匍地枝”。修剪整理的方法是剪去衰老的骨干枝、病虫枝,对匍地 枝要留蓄其上行枝,剪去其横行匍地部分。经疏枝后的茶树,树冠面积、覆盖度均有大幅度提高。雪前冷,冻阴坡;雪后冷,冻阳坡 已融化,再遇寒冷,茶树便会受冻。锄头底下三分水 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意为通过耕锄可提高茶园土壤的保蓄水能力。耕作使土壤变 得疏松,孔隙率增大,成为水分和空气进入土壤的通道。雨水或灌溉水落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挤 大孔隙中的空气,渗入土壤下层保蓄起来,地表径流大为减少。水分下渗完毕,新鲜空气重新充满于大孔 隙中。耕锄给土壤创造了良好的通气透水条件,故提倡耕锄。熟地加生泥,胜似吃高丽 主要流行于浙江嵊州等地。熟地,指茶园;生泥,指“客土”,即从他处运 来加于茶园中的土壤。高丽,指朝鲜人参,朝鲜古称高句丽、高丽。意为茶园加客土,胜似人吃了朝鲜人 主要流行于浙江等地。在中国的气候条件下,一般阴坡的茶树受 冻害较重,阳坡的茶树受冻害较轻。下雪后,阴坡茶树有积雪覆盖可免于受冻;而阳坡上的雪因气温较高 主要流行于浙江余杭等地。意即茶园三年不掘地,茶树就无茶可采,只长茶花 参。加客土简便易行,是各地茶区广为采用的改土办法,尤适用于浅土层茶园。须经数年之后,方可形成 肥厚土层。茶园客土,宜以含有机质较多的林地表土、灌木丛荒地表土、山塘水库淤泥等为土源,亦可黏、 沙结合。类似的谚语有:“若要肥,泥加泥。” 一担春茶百担肥 主要流行于浙江淳安等地。肥,系指标准肥。意即若想增产一担春茶,须要增施一 百担标准肥。宁愿少施一次肥,不要多养一次草 主要流行于浙江义乌等地。强调除草的重要性。亦言杂草的危害 胜过少施肥。茶园杂草丛生,致使茶树衰老,甚至枯死,幼年茶园尤其如此。基肥足,春茶绿 基肥有两种含义:一是茶籽播种或茶苗移植时的底肥,一是茶园秋冬季的施肥。基肥一 般用迟效性的有机肥料,如饼肥等。该谚语所言基肥系指后一种含义。基肥用在秋茶采摘之后,可以使茶 树在经受大量采摘后加强营养,尽快地恢复树势,提高越冬能力,增加光合作用,使根系有较多的碳水化 合物贮备,以便与根系吸收的氮结合,合成茶氨酸贮藏于根系中,对来年春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