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从 内容和表达的角度说说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西湖在雨天和晴天呈现出的不同风姿。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3)、&&&&&&&&&&&
,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曹刿论战》)
(4)、人生须有境界,文天祥用“&&&&&&&&&&&&&&
,&&&&&&&&&&&&&&&&&&
”(《过零丁洋》),表现忧国之痛和舍生忘死的民族气节;陶渊明以“&&&&&&&&&&&&&&
,&&&&&&&&&&&&&
”(《饮酒》),含蓄表达了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理想境地。
科目:初中语文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青春时节,有你真好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位记者曾采访美国财务顾问协会前总裁刘易斯&沃克。记者问道:“到底是什么阻碍人们成功?”沃克答道:“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问道:“什么叫模糊不清的目标?”沃克解释说:“如果我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能拥有一栋山间别墅,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因为‘有一天’是不够明确的,因而成功的机会也就很小。”
& 记者又问:“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假如你确实希望拥有一套山间别墅,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询问你想要的别墅现在卖什么价钱,然后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算出5年后这栋别墅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做一个计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每个月需要存多少钱。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你可能就会真的拥有一栋山间别墅。但如果这不是你的目标,而只是你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梦想总是愉快的,但没有计划和行动的配合,就只是模糊的梦想,也就是妄想而已。”&&
作文要求:
①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 不少于600字。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选段,完成11—15题。
&&&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从本文对论点的处理方式来看,本文属于议论文中的驳论文。作者在文中要批驳的错误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要树立的正确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12.为了论证作者正确的观点,作者运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13.“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4.揣摩第一段话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15.通过阅读,请你理解“中国的脊梁”在文中的含义?
科目:初中语文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科目:初中语文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
A.蜿蜒& 惋惜&& 取缔&& 再接再厉&&& B.慰籍&&&
目不遐接&&
C.勉励& 惊惶&& 真谛&& 张惶失措&&&
D.震悚&&&
衰草连天&&
眼花缭乱&&&
科目: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10分)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75周年,3月9日,由某市政协、市委宣传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主办,市文联承办的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正式启动。
自“文化立市”战略实施以来,该市的各类文化活动日渐增多,弘扬苏东坡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文化立市”战略的核心内容。此次“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为全国范围内的苏东坡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了让广大市民及全国的参赛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赛事,本报专程采访了两位赛事组织者及两位专家,且听他们对本次大赛的介绍与解读。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中的主要内容。(2分)
&&&&&&&&&&&&&&&&&&&&&&&&&&&&&&&&&&&&&&&&&&&&&&&&&&&&&&&&&&&&&&&&&&&&&&&&&&&&&&
(2)请你为此次大赛拟一个宣传标语。(2分)
&&&&&&&&&&&&&&&&&&&&&&&&&&&&&&&&&&&&&&&&&&&&&&&&&&&&&&&&&&&&&&&&&&&&&&&&&&&&&&&&
(3)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的小记者,让你采访本次大赛的负责人,你会提出哪两个问题?(2分)
&&&&&&&&&&&&&&&&&&&&&&&&&&&&&&&&&&&&&&&&&&&&&&&&&&&&&&&&&&&&&&&&&&&&&&&&&&&&&&&&
(4)主办方为了扩大首届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影响力,除开通网络平台外,准备用微信的方式,号召全国的苏东坡爱好者们参与其中。请你拟写一条微信,字数要求在50个左右。(4分)
&&&&&&&&&&&&&&&&&&&&&&&&&&&&&&&&&&&&&&&&&&&&&&&&&&&&&&&&&&&&&&&&&&&&&&&&&&&&&&&&
&&&&&&&&&&&&&&&&&&&&&&&&&&&&&&&&&&&&&&&&&&&&&&&&&&&&&&&&&&&&&&&&&&&&&&&&&&&&&&&&
科目:初中语文
我的母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4、文中两次写母亲的眼泪,试简要分析。(4分)
(1)、母亲把我送出门去为什么“含着泪”?
&&&&&&&&&&&&&&&&&&&&&&&&&&&&&&&&&&&&&&&&&&&&&&&&&&&&&&&&&&&&&&&&&&&&&&&&&&&&&&
(2)、“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中“一串串的眼泪”饱含着怎样的深意?
&&&&&&&&&&&&&&&&&&&&&&&&&&&&&&&&&&&&&&&&&&
&&&&&&&&&&&&&&&&&&&&&&&&&&&&&&&&&&&&
15、文中用街市的“拥挤不堪”和家中的“清炉冷灶”相对比有什么作用?(3分)
&&&&&&&&&&&&&&&&&&&&&&&&&&&&&&&&&&&&&&&&&&&&&&&&&&&&&&&&&&&&&&&&&&&&&&&&&&&&&&
16、请给文章再续一个结尾,且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用上“风筝、船舶”两个词语。(2分)
&&&&&&&&&&&&&&&&&&&&&&&&&&&&&&&&&&&&&&&&&&&&&&&&&&&&&&
&&&&&&&&&&&&&&&&&&&&&&&&
科目:初中语文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传承世博遗产、发扬世博精神、保存世博精髓,上海将在世博会举办后,设立一个长期性的世博会博物馆,显示上海世博会盛况、以往世博会历史和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情况。
B.杭州中考体育测试前夜,游泳馆里挤满了学生。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中考体育游泳一项出现扣分情况的发生。
C.第二节岳飞文化节启动,旨在通过更多人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弘扬中华文化力量,传播岳飞文化。
D.在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杭州等十个省会城市和其它十个城市获得“中国最幸福城市”殊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小学高级教师,在《生活教育》、《安徽教育》、《教育文汇》、《教学创新》、《教学随笔》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本人在教学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愿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下载积分:50
内容提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3:45: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_百度作业帮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在游览杭州西湖,先是天晴,后来下雨了.描写这瞬息万变的水光山色是很不容易的.这位古代的大诗人却能写出这样精妙绝伦的小诗!  诗人在构思上是别出心裁的.他所采用的办法,不少实写,而是虚写;不是着力去刻画风光,而是让读者去发挥想象.读了诗以后,都觉得西湖真是美极了,于是他成功了!  写晴,用一句,阳光照着满湖碧水.潋滟,是水波相连的样子.粼粼细浪,山山金光,这样的晴天景色,对人具有无限的诱惑.“方”,是方才.“晴方好”,是表明初晴湖上风光正到好处,并且为后面的雨景埋下了伏笔.忽然蒙蒙细雨来了,刚才那种明丽的景色不见了.然而西湖在雨中别有奇景,细雨只像轻纱,四周的山峰还隐隐约约,更增加了奇幻的感觉.“空蒙”,是细雨微茫的样子.“亦”字表示继晴景而后心灵的又一满足.写雨,也只一句.不论湖水的晴光也好,雨中的山色也好,只说出了西湖景色的优美.但要写出惊人之句,还得发挥更丰富的想象,于是诗人使出他的绝技,最巧妙的比喻出现了!  说也奇怪,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人们常常不直接去描述.也许是无法描写得惟妙惟肖,就避开攻坚,而采取轻袭.古代希腊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中,有一个美女海伦.为了争夺她,发生了一场伤亡重大的长期的战争.她应该是美极了,可是像荷马这样的杰出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海伦的美丽,而是留给人们自己去想象.中国战国时期也有个美女叫西施,又称西子.吴王夫差曾经迷恋她,以致闹到亡国,真是名副其实的“倾国倾城”.然而西施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没有一本书做过具体的记述,人们也只能凭想象.文字的作用有限,而想象的力量却无穷.植根在广大群众生活中的想象,永远是最完美的.西湖的瞬息万变的美也是无法描写的,诗人避实击虚,用西子为比喻,让人们自己去想象.西子这样的绝世美人,不论怎样打扮,只是淡淡的装束也好,施着浓浓的粉黛也好,对她都是合适的.由此而类比到西湖的姿态,无论是晴日耀眼的水光,还是雨中暗淡的山色,也都是美极了.把西湖和西子联系到一起,而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这样的诗的语言非常具有魅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百度知道
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者采纳
随时得到自然界的馈赠,才能够从阴晴不定、旷达,以不变应万变、一种乐观的情怀,或者说随时发现人生的一种美,才能够随时发现山水的美。大自然阴晴不定面对自然界的风雨阴晴,苏轼表达出来一种坦然,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情、风雨莫测当中体会自然山水之美。只有保持一种旷达的,其实人生也充满了这种不测风云、旦夕祸福、变幻莫测、自然的美、开阔的胸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雨过天晴,持一种乐观的心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分别丛内容和写作的角度说说对以下古诗的喜爱原因任选其一: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临安邸_百度作业帮
分别丛内容和写作的角度说说对以下古诗的喜爱原因任选其一: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临安邸
神水盟Mv4r7
我喜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从诗的内容上说,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从诗的写作手法上看,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