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朗诵里面,是“世与我而相违”还是“世与我而相

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网
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及注释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6)靡途:没有门路。(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8)诸侯:指州郡长官。(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10)见:被。(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12)惮:害怕。役:服役。(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15)何:什么。则:道理。(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20)怅然:失意。(21)犹:踌躇、犹疑。望:观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25)仲秋:农历八月。(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8)是:正确。非:错误。(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13)稚子:幼儿。(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15)盈樽:满杯。(16)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2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27)情话:知心话。(28)春及:春天到了。(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参考资料: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601-604 .
张金英 等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新教材·语文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125-126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http://so.gushiwen.org/view_71183.aspx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第104期A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归去来兮辞·并序作者/陶渊明 (魏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县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归去来兮辞》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但不是抒写归田后生活实况,而是他登舟起程之前对归途及归田后的想象,让读者从中深刻体会他结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坚决与畅快,表明了归隐田园的决心。作者纵情纵笔,感情真挚坦率,巧妙地把叙事、议论、抒情、写景有机结合,处处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文章感情浓烈,语言质朴无华,一种淡远潇洒的田园乐趣跃然纸上。《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  朗诵者:牧言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演讲学会理事、佛山市语言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团省委特聘“广东青少年文化艺术导师”,“中国诗歌万里行”、《诗歌与人》杂志社特邀朗诵嘉宾,先后为中国华侨出版社、广东电台、佛山电台录制心灵美文数百篇。长期从事配音、主持、朗诵等有声语言工作。如何收听以往作品,请在关注后查看历史消息,或进行如下操作:1、回复数字。回复数字“1”,即可收听第1期作品,回复数字“2”,即可收听第2期作品等,以此类推。2、收听各专题。回复“经典1”直至“经典6”可收听经典诗歌朗诵回复“中英”可收听双语朗诵回复“美文”可收听经典美文朗诵回复“绘本1”至“绘本2”可收听绘本、故事、童话回复“古文”收听古诗文专辑回复“配音”可收听电影配音回复“朦胧诗”可收听北岛、舒婷、顾城等人朦胧诗名作回复“仓央嘉措”、“萧红”、“张爱玲”、“叶芝”、&普希金&、“徐志摩”、“林徽因”、“席慕蓉”、“舒婷”、“海子”、“泰戈尔”、“茨维塔耶娃”可收听朗诵专辑回复“纪念”可收听纪念专题诗歌回复“原创诗1”直至“原创诗6”可收听以国内诗社原创诗歌为主的诗歌朗诵回复“原创散文”可收听以国内作家原创散文为主的散文朗诵回复“创意”可收听创新朗诵。3、回复作品名称。例如:“雨巷”、“致橡树”、“一棵开花的树”、“当你老了”、“一切”、“相信未来”、“青春万岁”等可收听作品。蝴蝶为你朗读已发布篇目,可直接回复篇名收听。一、经典诗:徐志摩《再别康桥》、《她是睡着了》,林徽因《那一晚》《你是人间四月天》《给秋天》、戴望舒《雨巷》、舒婷《致橡树》《这也是一切》《会唱歌的鸢尾花》、北岛《一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活在珍贵的人间》《日记》,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无怨的青春》《初相遇》《渡口》《暮色》《莲的心事》《盼望》;仓央嘉措《那一天》《见与不见》《问佛》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食指《相信未来》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王蒙《青春万岁》彼得森《让我慢下来》里尔克《秋日》菲利普雅格泰《声音》郑愁予《错误》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像这样细细地听》卡佛《水流交汇的地方》戈蒂耶《春天最初的微笑》迪伦托马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佚名《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樊发稼《雪朝》朱自清《小鸟》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凯恩》《我曾经爱过你》玛丽格丽娜《飞不走的蝴蝶》二、古诗文及佛经:《前赤壁赋》、《橘颂》、《岳阳楼记》、《心经》、《长恨歌》、《一剪梅》、《声声慢》、《归去来兮辞》三、创作诗:《小调唱江南》《酒》《北方雪恋》《忆故乡》《河床》《你在墙上微笑》《一只从世俗走向真理的虎》《黄昏的河》《丽娃河》《广陵散》《无眠》《谒草堂》《草堂,那位诗人》《成都故事》《立秋》《怀念落花》《你还在听》《道谢》《致中国》《大风》《唐诗弥撒曲》节选(那时月、胡姬,侠客或诗人、迦陵频伽)《致朱丽叶》《春气》《一个俗人的早晨》《妈妈送我蓝色喇叭裙》《初孕季节》《独自歌唱》《向南向南》《这样的夜色》《原来月亮可以是红的》《蝴蝶》《写给父亲》《与子书》四、美文:张爱玲《一别一辈子》《爱》,《红尘摆渡》《送别》,陈启佑《永远的蝴蝶》,萧红系列(《永远的憧憬和追求》、《游走的人似水的流年》、《击退了寒凉又来了悲哀》)五、创作散文:《夏洛和卑微者的尊严》《爱是唯一的玫瑰》《我的爱人将永葆青春》《洪江古商城赋》《红月亮》《守候红月亮》《沈园的故事》《千年》《爸爸的手》六、双语诗歌:《当你老了》《走进莎莉花园》《爱》《再别康桥》《微小的事物》《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七、绘本及童话、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想长大》《爱心树》《聪明猫的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的爸爸叫焦尼》《红舞鞋》八、配音:《叶塞尼亚》《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九、微电影:《与你同行》《天使的翅膀》如何与蝴蝶联系:直接回复微信公号,向蝴蝶推荐作品或参与朗读。如何订阅:点击标题下蓝色字&蝴蝶为你朗读&加关注或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或在“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蝴蝶为你朗读”;或搜索微信号“dancingbutterfly2271”;或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加关注让声音为您的情感插上翅膀友情链接:非常朗诵(微信号fclsong)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友情链接:《归去来兮辞》的真情分析_社会科学论文_第一论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归去来兮辞》的真情分析
胡 前(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的第四课,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此文成就颇高。《归去来兮辞》的创作不仅是陶渊明结束多年徘徊的决定,也是他回归田园的宣言。《归去来兮辞》由“序”和“辞”两部分组成,序文交代了本文写作时间背景以及自己辞去彭泽令的原因,正文将生动可感的生活情境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决定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后,所流露出的自然真实的情感。也正是这份自然真实、发自肺腑的情感让人深受感染。本文根据作者的情感脉络,从真情的内涵、真情的展现和真情的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教育期刊网 关键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真情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02一、真情的内涵(一)“质性自然”的对自然的热爱陶渊明在官场与田园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文中写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第二自然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白云出山、飞鸟投林、夕阳在山、暮色苍茫等等自然景色令人遐想,作者将笔触从自家小院延展到自然天地。第三自然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表示要谢绝交游,与世相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与家人相伴,以琴书为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过从事农活、躬耕田园生活;“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农事之暇,游山玩水,随性洒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年四季万物欣欣向荣,河流不断涓涓流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魅力,令人神往。无论是家庭生活、忙时务农,还是闲时游玩都与大自然不可分割,足见作者“质性自然”,对自然世界的真挚情感。(二)“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生命意识陶渊明对自然的崇尚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陶渊明认为人应该恬淡地顺应自然规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恰逢万物繁荣生长的季节,可惜“我”的一生将要结束,陶渊明对岁月的飘忽不居和人生的短暂无常十分敏感,节序的变化往往引起他对生命终结的焦虑,自然景物的枯荣更容易触发他的生死之念。“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仅不能使人沉醉忘情,反而勾起他对人生短暂的焦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他对生死的感怀,比那些回避死亡的人更富于生命的激情,对生命的体验也显得更有深度。“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我”在世上还能活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的活着?既然生命如此宝贵,“我”定不辱此生。(三)从“奚惆怅独悲”到“委心任去留”的自我反思《归去来兮辞》中的情感表达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从文章伊始:“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勿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最终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对过去犯的错误有懊悔,但对未来的生活有新的希望。“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表明了陶渊明与官场的决绝态度,提醒自己不要再留恋世俗。“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要相信自己心灵的指引,生命易逝,抛开世俗的观念,珍惜有限的时间。在这条情感线索中,能看出陶渊明率真、洒脱的真性情和不断剖析自己、反思自己的令人敬佩的真情。二、真情的展现(一)序文结合,辞赋文体《归去来兮辞》选择序文结合和辞赋文体比一般文体更具抒情性和感染力。《归去来兮辞》全文由“序”和“文”两部分构成,二者各司其职。前部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在这里主要叙述自己辞官的原因,条理清晰;韵文辞赋全力抒情,二者结合使读者能准确地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正文是一篇抒情辞赋,辞是一种形式灵活多变的韵文,篇幅有长有短,句式上有散文化倾向,有长短句,但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且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将辞和赋统称为词赋,不加区分,虽然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多,内容上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归去来兮辞》的辞赋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并将说理与抒情二者充分结合,既有了对农村生活的场景描述,又有了归耕田园的感情抒发,充分展示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真情。(二)透过意象,传递真情意象是非常感性的、生动的,意象是揭示意脉的起伏的突破口,通过表层意象我们能够看到作者情绪的变化、意脉的曲折,能了解作者真实的情感。《归去来兮辞》中的意象选取的都是田园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但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如松菊、琴书、西畴、清流等,以展现自然景物的本色。《归去来兮辞》中以松菊代表自己高洁、坚韧的品质,琴书暗指自己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境界等,通过这些意象群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的“质性自然”,能一窥作者的心灵,能感受到作者辞官归田的愉悦心情,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意象的分布也十分随意,并不是呆板的重复罗列,而是零零星星的,似是不经意的流露,但有了这些意象的点缀,更突显了陶渊明自由抒发情感的创作状态,所以这种直抒胸臆的文本才真实、感人。(三)癯而实腴,点到即止陶渊明决意回归自然,语言也回归自然,陶渊明语言的魅力就在于甘醇而自然。苏轼评价陶渊明诗词语言的特点是“外枯而中膏(《东坡题跋》)”,“癯而实腴”(《与苏澈书》)。从表面上看,诗的字句辞藻是干枯清癯的,但它给读者的感觉却是饱满丰富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看到了云气冒出山头,鸟儿飞回巢穴,诗人采取了接近白描的手法描写田园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和场景,但是云是“无心”出的山头,鸟儿是“倦飞”回到巢穴,这就调动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会与陶渊明做官、辞官的经历联系起来。诗人充分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作用,并没有对这种观点进行阐述,而是点到即止,转笔到:“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将自己炽热的真实感情和浓郁的生活热情含蓄地隐藏在平淡朴素的语言外表下,把返回自然的轻松喜悦与与仕途的厌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更纯粹、真挚。三、真情的价值(一)罕见的真实,罕见的坦诚《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回归田园宣言书,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内心在“出仕”还是“归田”是有过一番斗争的。陶渊明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开始,五次出仕都是一踏上仕途就想赶快逃离仕途,先后入桓玄、刘裕、刘敬宣三人的军幕,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出任彭泽县令,辞官后赋《归去来兮辞》,永归田里。在《归去来兮辞》的序文中,陶渊明写自己为“幼稚盈室”而“瓶无储粟”的生活所迫而求官,但由于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而且“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最终辞官归田,在辞赋中将自己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对自己内心世界进行剖析:“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心念田园却去求官出仕必定“心为形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驱驰仕途也就是误入“迷途”,但幸好“今是而昨非”。当然,陶渊明求官并不全是为了养家,辞官也可能也有政治斗争等原因,但陶渊明敢说出自己为生活所迫去求官,且经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没有在宦海中挣扎,而是跟随自己的心做出了选择,足见陶渊明的真实、坦诚,而这正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二)精神的自由,自我的超越从《归去来兮辞》中能体会到陶渊明并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只是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在“不知道干什么就什么都干”的价值观取向中,既要保持自身的高洁又要有所作为实在太难了。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魏晋许多名士因为精神价值的虚无而无拘无束,因为不必有什么操守而得意自如,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任性、一种迷惘,热衷的是玄理。所以表现在诗歌创作中,那些超言绝象的玄言诗备受推崇。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却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意象疏朗;写人、写劳动、写自然,写自己用心感受到的生活;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剖析自己的心灵世界。陶渊明在躬耕田园中追求精神世界的丰满,寻找现实生活本真,实现了精神的自由与自我的超越,使《归去来兮辞》中的真情更显珍贵。(三)冷落到推崇,漫长的考验在南北朝时期,陶渊明的诗文曾遭到冷落和忽视,直到唐代才渐渐受到重视,到宋代以后,人们才给予陶渊明大诗人的地位。辛弃疾对《归去来兮辞》的借用有18次之多,苏轼对陶诗有颇多评论,使陶诗受到了推崇,陶渊明才获得一流诗人的地位。由忽视到重视,由冷落到推崇,陶渊明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归去来兮辞》中,我们能体会到陶渊明不含杂质的对自然的热爱,有超然尘俗的韵致;辞赋蕴藉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质朴平淡的语言,抒情与说理的结合。正是这些,才使《归去来兮辞》感人至深。教育期刊网 参考文献:〔1〕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责任编辑 徐阳)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0:44:18
网友评论《《归去来兮辞》的真情分析》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去来兮辞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