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暖暖有青春气息的打扮和冬的奇美的诗句有哪些

小学生诗词大全
我的图书馆
小学生诗词大全
1(一年级上)《静夜思》 &&唐- 李白
——“” 20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4 (一年级下)《春晓》 &唐- 孟浩然(今湖北襄阳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更令作者痴迷的是昨夜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5 (一年级下)《小池》&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
6 (一年级下)《村居》 &清-& 高鼎
&&&& &&&& &
&&&&& &&&&
&7 (一年级下) 《所见》 &清- &袁枚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
&8(二年级上)  《赠刘景文》 &&宋 -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
9 (二年级上)《山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译文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停车坐爱枫林晚”,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展现在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10 (二年级上)《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11 (二年级上)《赠汪伦》 &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汪伦: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地名。  & 不及:比不上。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12(二年级下) 《宿新市徐公店》 宋 -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篱笆。  疏疏:稀稀疏疏。  径:小路。  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上。 
&未:没有。&& &阴: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奔跑。   . 黄蝶:黄色的美丽的蝴蝶。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13 (二年级下)《望庐山瀑布》& &唐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词释义
  庐山: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古诗今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14 (二年级下)《绝 句》 唐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15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16 (三年级上)《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名句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刻骨。这里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17 (三年级上)《望天门山》& &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词释义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古诗今译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18 (三年级上)《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 苏轼
&19 (三年级上)《咏 柳》 &&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20 (三年级下)《春 日》& &宋 -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朱熹是无可奈何的。&&21 (三年级下)《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22 (三年级下)《嫦 娥》& 唐- 李商隐
23 (四年级上)《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词释义
  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古诗今译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24 (四年级上)《游山西村》 &宋-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随时。 &&&叩(kòu)门:敲门。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赏析】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25 (四年级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词释义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市,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古诗今译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26 (四年级上)《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在今新疆。&&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27& (四年级下)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词释义
 敬亭山:山名。 闲:悠闲。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厌倦。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名句赏析
  这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28 (四年级下)《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词释义
  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此时山更翠,山更清。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29 (四年级下)《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30 (四年级下)《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1 (四年级下)《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指春夏秋冬。&&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昼:白天。&&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 &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32 (四年级下)《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
&33 (五年级上)《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京口:地名。 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代指作者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名句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34 (五年级上)《秋思》 &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5 (五年级上)《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7 (五年级下)《牧童》& 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8 (五年级下)《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9 (五年级下)《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茅檐:指茅屋。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的上饶,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无赖:顽皮的意思。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40 (六年级上)《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41 (六年级下)《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 (六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3 (六年级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52“”“”“”“”“”“”“”“”
44 (六年级下)《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 “”“”&&&
——“” “”“”
45 (六年级下)《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意指人声寂静。
 && 空:、空空荡荡。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 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46 (六年级下)《浣溪沙》 &&宋-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47 (六年级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处:指山与水交汇处。& 欲:想
48 (六年级下)《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49 (六年级下)《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们。【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什么风。
&50 (六年级下)《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51 《江南》 汉 -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2 《长歌行》&& 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5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yǎ“” jiàn
——“” “”“”“”
54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5&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
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6 《凉州词》& 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
57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58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59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0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61 《从军行》&&&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62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zhài“”yǐng“”
“”“”“”“”“”
63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
64《古郎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
65《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759“”“”“”“”
66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
67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8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
69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
70《绝句》 &唐-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唐 -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
72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3 &《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4& 《寻隐者不遇》
-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
75 《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6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7 《滁州西涧》 &唐-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8 《塞下曲一》&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匈奴首领。& 将:率领。& &逐:追逐。这首诗描写的是边防战士雪夜追击敌人的情景。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被打败的敌人仓皇逃命,惊得大雁高飞鸣叫。将军正想要率领骑兵追击,一瞬间大雪落满了弓和刀。
79 《塞下曲二》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0 &《竹枝词》 &唐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 ——“”“”“”“”
81 &《乌衣巷》 &唐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2& 《浪淘沙》& 唐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3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
 野草长在古原上,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 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84&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 &&一道:一路。 &&开:分开。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 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85 《悯农一》 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
86 《悯农二》 唐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87&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 “” ——“”——“”
88&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
89《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90& 《乐游原》 &唐 -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
91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92&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3&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4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君:你。& &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解释】:&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鲈鱼虽味美,捕渔却艰辛,虽然没有直言,但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的。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 95&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96《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7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bū“”“”
9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
99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
100&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shāng“”
——“” kuì
&101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8580
10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68——“”
10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0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1129“”
106《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 40“”“”
107&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
108& 《墨梅》& 元 -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09 《朝天子·咏喇叭》 &明 -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暖暖有青春气息的打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