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脸是黑色的吗的来历?

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起源:传说灶王爷大战三尸神-中新网
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起源:传说灶王爷大战三尸神
  除旧迎新,首先要干干净净,把“穷运”、“晦气”扫出门
  腊月二十四这天,各家不光要打扫屋子、洗衣服,还要洗澡、洗头
  至于为什么要扫尘,民间有个传说:这是灶火爷为搭救凡人想出的办法
  统筹: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执行: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宗雷见习记者陈晓丽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33岁的郑州市民刘女士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这一天全家齐上阵扫房子,屋里屋外一尘不染,奶奶做活儿最细致,灯泡、画轴都要擦干净,往往要忙到晚上。而洗澡、洗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偎着火,头发洗完都能结成冰凌子”。
  扫尘记忆
  天再冷也要洗个头
  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说,在尧舜时代就开始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刘女士说,那一天,男人负责力气活,彻底清扫屋内上下,还要把平常不用的碟子、盆、酒盅、酒壶洗干净以备过年用。
  拆洗被子、衣服,这活就是女人的了。旧时一般人家结婚时的棉衣棉裤要穿很久,有的甚至要穿到老,只是外面的罩褂罩裤三五年重置一下。到年关都要脱下来洗,又没有替换的,碰到雨雪天就热闹了。
  此外,人们还要洗澡,称为“洗福禄”,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来年的新春。
  因为天太冷,老家冬天洗澡就成了一件大事。但过年将近,想着要穿新衣服,这澡是一定要洗的。先烧一大锅水,房间里放上一盆炭火,家里人还得轮流洗澡,有时候实在太冷,至少也要洗个头发,“不偎着火,头发洗完都能结成冰凌子。”
  扫尘来历
  初见于尧舜,盛于唐
  高天星说,古代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以为家中的刀、井、灶各种物件都有神明主司。人们也是基于这种信念,认为必须选一个百无禁忌的日子清扫屋子。
  据《陕西日报》报道,“帚”字已见于甲骨文。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可见,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扫帚扫除了。《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这说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
  据传说,早在尧舜时代,我国人民就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扫尘工具
  鸡毛掸子是“主力”?
  一把带叶的竹子扫帚,绑上一根长长的竹竿,便成了扫尘利器。
  草帽和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中原百姓,鸡毛掸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除了吸尘性好、轻柔外,为啥受欢迎,还有个说法。
  鸡毛掸子多由公鸡尾部、背部的羽毛制作,公鸡在民间常作镇宅避邪之物。另外,“鸡”与“吉”谐音,也意味着吉祥如意。
  如果你还能记起儿时过年的甜蜜,来吧,在新浪微博@河南商报,也可以拨打河南商报热线电话6,我们一起重温年的味道。
  扫尘传说
  灶王爷大战三尸神
  据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讲,关于“扫尘”,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情况,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间。三尸神是个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的家伙。
  一次,三尸神更危言耸听,密报人间咒骂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并将犯乱人的姓名、罪行书于墙壁之上,并让蜘蛛结网遮掩以做记号。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带记号之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三尸神好不高兴,乘机下凡,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墙壁上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斩尽杀绝。
  此事灶王府君知道了,大惊失色,为了搭救凡人,各家灶王爷聚集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家每户必须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王灵官于除夕之夜来察看时,家家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灯火辉煌,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所谓“劣迹”的记号,立刻返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帝大惊,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避难消灾、赐福吉祥,人们还有“送灶”习俗。
  搂着压岁钱睡觉
  昨日,看到商报推出的《年味儿》系列报道,63岁的牛先生打来电话:“谢谢你们给我个说记忆的地方。”
  他老家在巩义一个山沟里。他说,小时候,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就想着放炮和压岁钱,五分钱一毛钱睡觉都搂着。因为年一过,钱就被大人收回去了。
  同样,报道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回忆,纷纷@河南商报留言:
  @嘿小段儿:烟雾缭绕的厨房,奶奶点着散发怪味的香;远处传来的声响,小孩燃放的炮仗;记忆中的灶糖,扯出条条银丝光亮;铁锅中盛出的饺子,水雾弥漫了整个厨房;我伏在母亲怀里,柔柔地叫上一声“娘”。如今我在陌生的城市,回忆着幼年时的芬芳;时光似一道墙,困我于浮躁和彷徨;何时才能重逢,天蓝地旷的故乡?
  @王王之屋:除夕和小伙伴一起穿着新年穿的衣服在外嬉闹,大年初一全家人还有堂哥堂姐一起去照相馆照全家福,下午去我们那边一个庙里,大人忙着烧香,我们忙着买零食吃。初一过后就开始挨家挨户走亲戚,走完亲戚后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跑这个那个地方去玩耍,好有过年的气氛。现在是长大了,还是年味散了?
  @勒马听松:记忆中的年味就是漫天炮仗带来的火药味儿。
  @青青畛河岸:印象最深刻的是翻山越岭地走亲戚,走在泥泞的小路上……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灶王爷的传说 灶王爷是谁,如何送灶王爷上天?
 &&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送灶王爷了。相传,灶王爷为天上仙界的神仙,主管着人间的烟火与柴米油盐。因此,每年腊月人们送灶王爷时,可谓是毕恭毕敬,生怕怠慢了灶王爷,同时亦希望灶王爷能上书天界神仙,来年给自家的炉灶增添柴米油盐以及食禄口福。今天,我们就从民俗的角度来探讨一番,腊月该如何送灶王爷。   一、腊月的节气  “腊月”为农历的十二月份,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冻。据《风俗通义》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月为新旧交替的月份,因此就延伸出许多祭祀、打猎的活动,送灶王爷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腊月亦别名为“祭祀之月”。  二、如何供奉灶王爷  灶王爷为人间的炉灶之神,主管一家全年的食禄口福,因此最宜在厨房供奉灶王爷。祭灶的最佳地点为炉灶台上方,或者炉灶旁边,如果福主厨房有专门供奉灶王爷的神台亦可在神台上摆放供品。其奉祀的供品大多为鸡、猪、鱼“三牲”、麦芽糖、水果、清茶、香等。在奉祀的同时,亦可说些吉利喜庆的话来增添来年的食禄口福。  三、送灶王爷的时间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供奉的习俗亦不相同。北方地区送灶王爷的时间多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南方地区多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而一些少数民族,亦会有其它的送灶王爷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三国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种种事迹为人称道,就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把诸葛亮当作神算子
中国古文化渊远流长,一直到现在,古人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后人,比如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将次子代善封为和硕贝勒,与其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
  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五十岁时却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赵光义便于灵柩前即位,是
有一年,武则天下令禁止屠宰牲畜。有一位左拾遗,姓张,恰巧他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他
  在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岳飞是不能诋毁的,我也无意于此。不过有缺陷的英雄才是真实
  要说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朝代,明朝皇帝们的历史故事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绝伦且荒诞不
  1368年朱元璋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在应天府称帝。完成统一大业的朱元璋不仅
  潘金莲作为《金瓶梅》里的第一淫妇,像&淫妇荡女&、&谋杀亲夫&之类的对女人带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被古往今来的人们说成是旷世罕见的一大创举,也为今天的中国
  白起被称为&人屠&,传说他就像是个屠夫双手沾满了鲜血,他的成功是踏在无数人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家会想到谁?除了皇帝权利最大,还有谁能在朝廷呼风唤雨?如果你
  伍子胥的画像&&最早的&通缉令&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被楚国画
  1644年,大明王朝的气数走到了尽头,李自成兵临城下,很快攻入了北京城。这时
  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
  中国古代春药配方很奇怪,其中一味名叫&天葵&,即少女处女初潮经血,此物可提炼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诸多方面都是大
  1928年7月,清十三陵传来一声声炮火的轰鸣,附近的人们还不知道,以军队演习
  蜀汉得以苟延残喘,离不开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在曹魏和东吴之间,站稳脚跟。卧龙先
  翻开《汉书》,皇帝赏赐黄金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动辄万斤,几十万斤!比如,因北
  不管时代再怎么发展,城市的建设永远是重中之重,而&钉子户&这也是一个一直存在
  中国的历史十分的悠久,经历过很多的朝代。但是历史上当过首都的城市也就那么几个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提到潘金莲,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她在《水浒传》和《金瓶梅》这两部小说中被塑造的
乱世奸雄曹操,以奸诈著称。
  过去人很看重祖坟的所谓风水,因&挖祖坟&而引起的掘墓扒坟现象,便成了中国古代
  本文要说的,则是在步军头领里排名第二的好汉,他的名字众所周知,武松武二郎。与
  追求和男性皇帝平等的私生活,这是武则天作为皇帝最起码应该做的。武则天也没有象
  从顺治三年(1646)到光绪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清朝共取中状元1
很难想像,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城市,人们该如何洗澡。一百多年前,某些先人们使用的依
内衣,古称亵衣。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随意展示于人,尤其是女子
  如今清宫影视剧里经常看到婢女们称呼皇帝的女儿为&格格&。其实这是不对的,根据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
  乌兰布统,绿水青山,战火硝烟。蓝齐儿搀扶着奄奄一息的丈夫走在草原上,大阿哥追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灶王爷传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灶王爷传说
传统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民间通常叫灶王爷)上天,祈求灶神向王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报全家老小平安,报全家老小几口人,祈求玉皇大帝留下全家老少的饭碗,小年不回家,灶王爷不会汇报此人,接下来一年此人就不属于这个家庭,汇报人家烟火,芝麻小事,因果善恶,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
灶王爷传说书名:灶王爷传说
作者:刘锡诚| :刘魁立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为你讲述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祭灶王爷的来历?为何叫灶王爷?供灶王爷为什么要用糖?张大巴掌如何打出个灶王爷?灶神为什么只有一只耳朵?……欲知谜底,请看本书。
灶王爷传说目录
灶神的故事/1
灶王的来历/5
灶王神的传说/11
祭灶(苗族)/15
灶神菩萨的由来/18
灶王爷的来历/21
祭灶王爷的来历/26
半生漂泊兆灶王/30
灶神菩萨/35
灶火爷的故事/40
灶君的传说/45
为何叫灶王爷/47
供灶君的来历/50
灶神的故事/56
灶王爷和盐/59
灶王为何是皂王/61
灶神的传说(傣族)/63
苗族的灶神/65
皇上封的灶神菩萨/68
灶头神画像/72
灶王爷上西天/74
灶王爷原来叫乔大爷/78
送灶神的来历/80
灶君的由来/87
张大巴掌打出个灶王爷/89
灶家老爷/95
灶王的故事(毛南族)/97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100
赵辰和灶神菩萨/103
为什么要敬灶神菩萨(土家族)/105
灶神菩萨奏本(羌族)/107
农家为啥要祭猪/109
灶王爷和牛的故事/113
灶神爷和老黄牛的故事/115
灶神请牛王下凡/116
牛吃草的来历/117
灶君吃牛粪/118
灶王吃枣糕/120
馋嘴的灶君/122
灶神菩萨偷肉吃/124
好吃的灶王爷/125
灶王爷休妻/127
灶王爷拐妻/129
灶王润后诗为媒/131
祭灶和守岁的来历/133
贴灶王的习俗是怎么来的/138
祭灶大扫除的传说/142
灶神爱干净/144
送灶君掸烟尘的传说/145
二十三祭灶/149
灶王奶奶回娘家/152
粘灶王/155
供灶王为什么要用糖/157
麻糖敬灶/159
麦芽糖塞灶王爷/161
灶王爷告状/166
吃灶糖的由来/168
为啥要过小年/170
祭灶祭火塘(苗族)/176
灶神挨打/182
雷公打灶头/183
灶神为什么只有一只耳朵/184
黑脸雷神和聋耳灶神/186
灶神一只眼的传说/188
灶杩爷成精/190
灶王爷背账/192
邋遢神的故事/198
打火醮/203
灶王爷“显灵”/205
灶家菩萨/207
敬灶神砸家堂/209
灶神和火炕神(苗族)/211
后记/219[1]灶王爷的来历传说
我的图书馆
灶王爷的来历传说
到春节,庄户人家就在锅台旁供一张灶王爷的像,说他是“一家之主”,是掌管一家祸福的神。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人叫张腊月,娶了个妻子叫丁香女,生得聪明贤慧,十分可爱,只是成婚几年没生儿女。为了这,张腊月觉得心里凉冰冰的,不是个滋味儿。   丁香女的表妹叫王海棠,相中了张腊月,偷偷对他说:“只要你休了丁香女,把我娶进门,不出三年我给你生个小儿郎,他跑到这边叫声爹,跑到那边叫声娘,你说这样强不强?”张腊月看着如花似玉的王海棠,眼皮都不眨了。忙不迭地说:“强!强!强!”   张腊月果然休了丁香女,丁香女哭肿了双眼,伤透了心。张腊月冷冰冰地说:“别哭了,哭死也没有用!”丁香女望着这无情无义的负心郎,把眼泪一擦,胸脯一挺,说:“好吧,我走!”张腊月得意地问:“丁香女,你说吧,想要什么东西?”丁香女说:“别的东西我不要,只要一辆纺线车,一辆破车,一头老牛。”这点东西张腊月根本没放在眼里,一口答应了。   丁香女将纺线车装在破车上,抚摸着拉车的老牛说:“老牛啊,你拉着我走吧!拉我到个好埝(方言,地方的意思)儿里,我好草好料喂着你;拉我到个孬埝儿里,我可就没法养活你了!”   老牛象听懂了似的,拉着丁香女走啊,走啊,来到一所破窑前停下。丁香女往破窑一打量,看见墙根下有一支金簪闪闪发光。丁香女急忙拾起金簪,往北一晃,北面“刷”地立起一座楼房;她又往东一晃,往西一晃,东楼、西楼也都立起来了。丁香女十分高兴,就在这里安下家,支起纺线车纺线,靠卖线过日子。   再说张腊月见丁香女走了,不由得心花怒放。他兴冲冲地来到表妹家,进门就说:“表妹,丁香女被我休了,咱俩快拜堂成亲吧!”两个人正亲热呢,突然家人跌跌撞撞跑来,慌慌张张地说:“老……老爷,不好了!家中失火了!” “啊?!”张腊月一惊,匆匆跑回家一看,所有家产化为灰烬。他生活无着,只好去投奔王海棠。谁知王海棠翻脸不认人,恶声恶气地说:“哼,真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这个穷光蛋,让我嫁给你去喝西北风啊?滚!”   张腊月一听,气得浑身颤抖,指着王海棠愤愤地骂道:“你,你这个贱货,你好狠心啊……”话没说完,忽然觉得眼前象蒙上了一层黑布,气火攻到眼里,什么也看不见了,两手摸索着,哭喊着:“我的眼,我的眼啊……”王海棠根本不理。   张腊月这时想起了贤慧、善良的丁香女,又悔又恨,呼天号地大哭一场,只好离开王家,沿街乞讨。   丁香女喜欢吃面条。这一日她做好面条正要吃,忽听外面传来讨饭的叫喊声。远听象丈夫的声音,近听更象丈夫的声音,急忙跑到街上一看,只见张腊月双目失明,穿得破破烂烂,走路踉踉跄跄,手持打狗棍,正摸索着沿街乞讨。善良的丁香女见他落到这般光景,不由心中一阵酸楚,把过去的怨恨全忘了。她不言不语走上前去,拉着张腊月的打狗棍,把他领进家,盛上一碗面条,拔下头上的金簪插在碗里,递给他说:“快趁热吃吧!”   张腊月双手捧着香喷喷的面条,长叹道:“唉——自从休了丁香女,从没吃过这么好的面条!”丁香女问:“你吃的谁的面条?”张腊月光顾狼吞虎咽,没顾得上答话。忽然,他“哎哟”一声,从嘴里吐出一支金簪说:“这块鸡骨头,把我好硌!”说着,“当”一声把金簪扔到地上。丁香女摇摇头:“唉!真是生就的穷骨头。我给你插上一支金簪,你倒当成了鸡骨头!”   张腊月听了这话一愣怔,他越琢磨越觉得是丁香女的声音,急忙问:“你,你是谁?”   “我,我就是被你休出门的丁香女啊……”丁香女呜呜地哭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张腊月听着丁香女揪心的哭声,越想越羞愧,觉着无地自容,悲怆地喊道:“我好糊涂啊!”猛地站起来,“砰!”一头撞到坑沿上,立时气绝身亡了。   丁香女见张腊月死了,悲悲切切地把他安葬了。为了纪念他,找人给他画了一张象,挂在锅灶边。有人问他:“这是谁?”丁香女说:“这是当家的。”   后来,人们为了记取这一惨痛教训,都学着丁香女,把张腊月的画像挂在锅灶旁边,称他是当家的,并在画像上方贴一横匾,写着“一家之主”。时间长了,就把他叫成“灶王爷”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灶神的由来和传说
  灶神也叫灶王爷,他是传说中所有的神祇之中,官职最小的一个。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他是一家的顶头上司。  一、灶神的工作职责  他一年到头长住在家里,掌管着这一家人平日善恶记录,只有到了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时候,他离开人间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善恶。如果这家人在这一年当中做过善事,那么在来年,上天就会给这家降下百福;反之,如果这家人在一年当中做过很多坏事,上天就会给这家人降下百祸。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作善降之百福,作不善降之百殃”的由来。  灶神有两只大坛子,一只叫做善罐,另一只叫做恶罐。若发现这家有人做了好事,他便记下来放到善罐中;如果发现了坏事,他就记下来放到恶罐中。最后作一次总的结算,到了每年腊月二十四日晚上小年夜的时候,他回到天上,按照两个罐子里的记录来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情况。人们为了讨好灶神,都会在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为灶神饯行。  二、灶神其实是御厨  其实,灶王爷本来也是天上的神仙。他是玉皇大帝的御厨,但是因为偷吃了玉皇大帝的供果,才被贬到人间,并且罚他永远坐在老百姓的灶台上,只能看着人家做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在每年的年末向玉帝报告人间的情况。由于他一年到头只能看着别人吃东西,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吃,久而久之就对人家产生了嫉妒,并且还有个“多嘴”的毛玻因为他主管一家的祸福财气,人们只得都把他敬为一家之主。每次主人在祭灶神的时候,都得在灶王爷像旁贴一对吉利的对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摆上芝麻糖果供奉灶神。灶神特别喜爱吃这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吃多了就会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就不会胡说八道了。  三、灶神是个善良的长工  又有的传说,灶神原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长工。有一天,他家里的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瓶圣洁的水,十分甜润,家里其他人觉得这水很奇异,就都喝了几口,没想到喝完之后,他们都飘飘忽忽地飞到天上去了,成了天上的神仙。这水还留下一小瓶,这是给还在地里干活的长工留下的。长工干完活回到家里,已经又累又饿了,但是看到家里一个人影子也没有,并且火没生,饭没煮。一怒之下他就把桌子上的圣水往地上一泼,还准备摔家里的东西。说来也奇怪,这水波在什么东西上,什么东西就飞到天上去了。放在屋子角落里的犁,因为沾了几滴圣水,也飞上天变作了犁尾星座,火扇沾上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火扇星座,鱼笼沾上水飞到天上变成了鱼笼星座。这一刻,长工方才醒悟过来,可是圣水一滴都没有了。他十分悔恨,又见家人都已离他而去,就一头碰死在火灶上。后来,玉帝念及他勤劳善良,就让他做人间的灶神,由他在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汇报一次人间情况,同时也与他在天上的家人团聚一天。  四、雷公和灶神  关于灶神,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仡佬族媳妇,天天提心吊胆地怕灶神诬害她。所以她除每天细心办事外,总要在吃饭之前偷偷地供老天爷一次,乞求保佑。久而久之,老天爷被她感动了。有一次,这个媳妇舀饭的时候,不小心把几粒米饭撒落到了水缸底。本来灶神早就知道她在求老天爷保佑,所以一直在找她的岔子,这回算逮住她的辫子了。于是赶忙起早,鸡叫就上了天向玉皇报告:“这个媳妇抛撒五谷六米,弄得水缸里丢得有半缸的白米饭!”玉皇大怒:五谷六米本是上天所赐,怎么能随便糟蹋!他立即叫雷神下去劈那媳妇。  这时,老天爷对玉皇说:“现在下界怨气冲天,弄得我心神不宁,您是玉皇,办什么事都要慎重一些才好。还是叫雷公弄清事实,不要冤枉好人。”玉皇见老天爷说得有理,于是吩咐道:“雷神,老天爷讲得很公道,你要按实际情形好好地处理这件事。”
推荐有声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灶王爷有女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