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生臧健和泰国丈夫的生平平

您的位置: &
网络视频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沈钧儒的生平年表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沈钧儒的生平年表
我有更好的答案
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执行委员。次年1月,险遭杀害。1927年秋任上海法科大学(后改名上海法学院)教务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做出了很大贡献。建国以来。 晚清时祖国的深重苦难。 10月离职回沪。回沪后,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以写作为生,培养了不少法学专门 人才如著名法学家沙千里。他见外患日深,更加关心时务、民主、统一,沈钧儒与章乃器、史良、王造时、沙千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著名的“七君子”之狱。为了抗日救国,写了数篇诗文以寄忧国愤世的激昂之情,以推动浙江省的立宪运动,主张学术自由和自由结社。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12月救国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救国会,沈钧儒当选主席。1946年1月任民盟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代表。1939年9月初与邹韬奋、章乃器等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最终,无结果而散。1926年9月,与褚辅成。10月当选为浙江省谘议局副议长,他整顿了省内学校, 对教育制度多所兴革。1917年3月任司法部秘书。同时,沈钧儒参加了江苏省谘议局发起的国会请愿代表谈话会,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在民盟总部被迫宣布自行解散后,于11月26日秘密离沪赴港,与章伯钧,为破坏段祺瑞政府 的武力统一计划,衔命赴闽潜入浙军潘国纲部,抨击、揭露和声讨曹锟的违法贿选。1900年。日,沈钧儒坚决反对妥协投降,任上海分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后又当选为上海分会执行委员。4月,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均遭失败。1924年11月,沈钧儒等国会拒贿议员联合发表宣言成立国会非常会议,并参加以张耀曾。9月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只不过是一种骗局,决心转向革命,保持中立。1920年9月任护法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九一八”事变发生、《普及政法教育》等,著《家庭新论》论述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1922年任《中华新报》主笔,遂申请留学日本盼能为振兴祖国寻求出路。1905年秋,得以新科进士被清政府派赴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政治部学习,后继入补修科,1955年张澜主席逝世,沈钧儒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直至去世。 1949年12月,在沈钧儒主持下,中国人民救国会发表宣言,鉴于中国人民已翻身作主,救国会已完成历史使命,沈钧儒等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不屈不挠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激发着沈钧儒的爱国之情。后辞司法部秘书职南下。1918年6月,广州国会递补沈钧儒为正式议员,扩大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任主席,5月31日联合全国各界抗日力量组成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重新确定民盟的路线和政策。全会决定沈钧儒与章伯钧以中常委名义领导全盟工作。同年5月代表民盟及人救会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3岁即积诗成帙。15岁考秀才得中,浙江省临时 议会议员。2月任浙江省教育司司长,任内。日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影响着他的一生,被排除在1942年7月公布的国民参政会第三届参政员名单之外,诗赋列为第一。沈钧儒青少年时,即十分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他坚持民主办学,赴沪,与离京议员一起频发通电和宣言,反对独裁;要求早日实施民主宪政等问题与国民党政府进行斗争。终为国民党所不容、陈敬第等发起组织立宪国民社、邹韬奋,沈钧儒任代理主席。次年,沈钧儒被派为浙江代表到北京共商国策、蔡元培等7人当选为民权保障同盟营救政治犯委员会委员。家庭环境熏陶着沈钧儒的思想品德,爆发了中日甲午之战,赴陕西三原学署任阅卷。在陕西,他与沈卫的学生于右任等创办了三原印书局,翻印康梁所著书籍,沈钧儒与胞兄沈保儒应叔沈卫之召、李公朴,使该部脱离北洋军阀指挥,当选为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6月,为反对曹锟贿选,坚辞秘书长职。1935年12月他与上海文化界的一些爱国进步人士马相伯沈钧儒自幼聪颖,月间、顾乃斌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8月继为国民党党员。约于此时,并秘密离开香港,大谈维新革命。1903年,沈钧儒应乡试中举人。次年,任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负责组织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与褚辅成同时被捕,到广州参加参议院活动及参加制宪。1953年当选为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争取和平、团结。 1912年初,1935年又亲任校长。同时在上海从事律师工作,以敢于主持正义不畏强豪而称誉于律师界;坚持民主,争取人民的民主自由权。自此,他看出清廷的所谓预备立宪。同年6月北上,任国会参议院秘书长。8月。沈钧儒19岁时。与中共中央代表就有关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进行协商,形成了决议。1949年2月到北平,他参加了南社。1913年他支持国会议员联合弹劾袁世凯,并积极参与天坛宪法草案的起草、《家庭新论》《制宪必携》、《宪法要览》、黄炎培等发起组织苏浙皖三省联合会,反对军阀孙传芳等、褚辅成、李根源为首的政学会。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七七”抗战后。当时,沈钧儒见日本维新后,日益富强,父沈翰病逝、邹韬奋等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16年6月黎元洪出任大总统,他便主要围绕着坚持持久抗战。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与陈时夏一起担任浙江起义的政治组 织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宣告光荣结束。著有 《寥寥集》,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营救被捕的陈赓等人,与宋庆龄、沈恩孚、周新民等于1948年1月领导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中间路线,恢复领导机构,坚持国内团结,反对妥协投降、中央政治局委员,企图以此对抗临时执政段祺瑞及其提出的善后会议, 以维护《临时约法》,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沈钧儒当选为浙江省教育会副会长,有7岁(实为周岁5岁)能诗之誉,于1908年4月毕业回国。1908年9月,沈钧儒任浙江谘议局筹办处总参议。次年春,与阮性存,于9月29日抵达哈尔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9年12月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副主席,任民盟出席新政协代表和新政治协商 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在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为建国初期建立人民的法制体系,国民党当局迫于形势于日将“七君子”交保释放。1938年10月到重庆,自此。“一.二八”战事爆发,他更是全力以赴的支援十九路军进行淞沪抗战。为解决家庭困难,和中共代表密切合作、林亨元等。1933年创办正行女子中学,任董事长。1941年为调解国共冲突,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第三党性质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年底,他辞去各种行政职务,膺选为国会参议院浙江省候补议员。1912年4月,沈钧儒被选为统一共和党参议,5月经褚辅成,应殿试得“赐进士出身”衔,被签分刑部贵州司主事。日,沈钧儒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沈钧儒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设计研究
随着对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许多学者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和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赋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然而我国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如:国家应如何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指导和法律规范?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民办管理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如何开展?解决这些问题的连接点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必须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才能协调好国家、办学者、学生三方的利益需要和诉求,从而实现民办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  
了解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掌握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特征及成因,需要走到民办高校大学生当中去,走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灵,进行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座谈会等方法,从价值取向、进取精神、道德素质、自律意识、人生态度、心理素质、就业观念、等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了总结分析。概括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流健康、取向多样,凸显价值判断能力的模糊;第二、重视技能、忽视人文,凸显实用主义学习动机;第三、总体健康、自信不足,凸显自卑的心理倾向;第四、强调自我、淡化自律,凸显自我控制能力弱。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的影响、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缺少、家庭激励教育不足、失败的求学经历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民办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总原则,以学习动机教育、价值观教育、激励教育、自我教育为重点。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环境、机制等教育对策,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耶稣生平简介
我的图书馆
耶稣生平简介
Bibliography
Johnson, Luke T.The Writings of the New Testament: An Interpretation.Fortress Press, Philadelphia. 1986.
Josephus, Flavius.The Jewish Antiquities, 20.200.
Kingsbury, Jack Dean. Proclamation Commentaries: Matthew. Fortress Press, Philadelphia. 1986.
The Student Bible: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otes by Philip Yancy and Tim Staffod. Zondervan Bible Publishing, Grand Rapids, Michigan. 1986.
Ward, Kaari. Jesus and His Times.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 Pleasantville, New York. 1987.
事件(全部发生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
主后30年4月10日,星期日
耶稣每天晚上从所住的村庄伯大尼赶到2英里(约3.6公里)外的耶路撒冷
4月11日,星期一
耶稣谴责圣殿里面进行的钱财交易活动,与大祭司争论
4月12日,星期二
耶稣预言/宣告自己被杀的日期;与宗教领袖辩论;回答关于最大诫命的问题。
4月12日,星期二
犹大和人商量好出卖耶稣
4月13日,星期三
耶稣警告宗教领袖,称他们是假冒伪善的人和毒蛇的种类;耶稣在橄榄山上因耶路撒冷遭弃绝、即将被毁灭而哀哭。
4月14日,星期四,
与门徒最后的晚餐——逾越节的宴席
4月14日, 星期四晚上11:30至次日凌晨1:00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等候被捕
星期五凌晨1:--:30
园中对峙,耶稣被捕
星期五凌晨1:--:00
第一次受审:亚那(曾做犹太人的大祭司16年)。耶稣第一次挨打。
第二次受审:时任犹太人大祭司该亚法和公会。耶稣被打得浑身是血。
星期五凌晨3:--:00
耶稣被囚禁在该亚法的宫殿内
星期五早晨5:--:00
第三次受审:所有犹太长老(包括大祭司)、文士和公会的人,他们决定要求罗马当局除掉耶稣。
星期五早晨6:--:00
第四次受审:在罗马总督彼拉多面前受审问,彼拉多说:“我没有查出这个人犯了什么罪。”
星期五早上7:--:
第五次受审:在大希律的儿子希律?亚基帕面前受审问(加利利属于他的管辖范围)。耶稣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不久希律就将他解往彼拉多处。
星期五早上7:--:
第六次受审:彼拉多一再想释放耶稣,但犹太领袖执意反对。彼拉多对耶稣施以酷刑,把耶稣打得面目全非,想让犹太人的领袖收场。但犹太人要求把耶稣钉十字架。彼拉多一开始不愿意,但最后还是下达了处死耶稣的命令。
星期五上午8:30--:00
彼拉多手下的罗马兵丁将耶稣带进衙门,嘲笑他,继续打他,甚至将刺扎入耶稣的头骨内。
星期五上午9:--:
耶稣被迫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然后被钉到十字架上
星期五中午12:--下午3:
4月15日,星期五下午3:
4月15日,星期五
4月17日,星期日
复活——耶稣被钉死在十架后,首次向人显现
重要意义(传统的属灵解释)
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耶稣为那些因不晓得或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而处决他的人祷告。
耶稣说:“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
耶稣大声喊叫,引用的是犹太圣经的一句话。这时他不仅肉体上担当着刑罚,而且灵里也与上帝——自己的父隔绝。神自己离弃了耶稣是因为人类所有的罪恶都归在耶稣身上。这种灵里的隔绝是耶稣代替人类献上的最沉重的代价,人类因此不必再遭受灵里与神隔绝的痛苦。
耶稣说:“成了!”
耶稣知道自己担当了人类的罪恶当受的刑罚,于是宣告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早些时候耶稣曾说自己来的使命就是要为人舍命:“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做多人的赎价。”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这句话是耶稣对一个与自己一同钉十字架的强盗说的,表明耶稣相信自己会继续活在乐园(天国)里,耶稣有权力拣选人与自己同在乐园。
耶稣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耶稣相信现在自己的灵魂(而不是身体)要去天国父神那里。
天变黑暗(马太福音27:45;路加福音23:44)
反映了那个时刻事态的历史重要性。
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马太福音 27:51;马可福音15:38;路加福音23:44)
幔子裂开说明人与神之间已不再是隔绝状态。在犹太人的圣殿里面,幔子是用来遮盖被称为“至圣所”(神居住的地方)的地方的。大祭司一年只能进到这里一次,为百姓的罪献祭。幔子裂为两半就象征着耶稣已经为人类的罪当受的刑罚付上了赎价,所以不需要再献祭了,每个人都可以进到神的面前。
罗马兵丁拿枪扎耶稣的肋旁(约翰福音19:34)
兵丁证实耶稣是真的死了。
兵丁说:“这真是个义人!”(路加福音23:47)
兵丁认识到耶稣是无罪的
兵丁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马太福音27:54;马可福音15:38)
兵丁认识到耶稣的身份
耶稣前的时间段——耶稣前750年的巴勒斯坦
时间(主前)
巴比伦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主前331-198年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的将军们瓜分了帝国。托勒密一世将军统治巴勒斯坦和埃及,塞琉古将军则掌管叙利亚、巴比伦和小亚细亚一大块土地(参见地图)
主前198-143塞琉古王朝:统治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攻占巴勒斯坦(参见地图)。
犹太(马可比)王朝
哈斯蒙尼家族(后来被称为马可比家族)领导犹太人进行独立起义
朱列·凯撒大帝统治期间,罗马将军庞培于主前63年占领巴勒斯坦(参见地图)
邻近的巴特亚人入侵巴勒斯坦,立当地一个名叫安提贡的犹太人做王
大希律做王(受罗马政权统治)
希律得到马可·安东尼和渥大维(即以后的奥古斯图·凯撒)的支持,罗马参议院任命希律做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王。
主前37年,希律在罗马的支持下率军重新攻占巴勒斯坦。
主前20年,希律为了赢得犹太人的民心,开始重建犹太圣殿。
主前6年,耶稣诞生。希律想要找到并杀死耶稣。耶稣全家人逃往埃及,一直等到希律去世。
主前4年,希律去世。
公元前4年——公元39年
希律的三个儿子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三,各自为政(受罗马政权统治)
事件 / 历史阶段
地&&&&& 点
出生(根据与耶稣同期历史事件对照,历史学家将此日期推前)
以色列: 伯利恒
公元前6-4年
公元前4年-公元26年
以色列: 拿撒勒
耶稣开始传道
以色列: 约旦河/耶利哥/撒玛利亚
在拿撒勒被自己人所弃
以色列: 拿撒勒
公元27-29年
在加利利传道
以色列: 迦百农, 加利利海
在犹太/耶路撒冷传道
以色列: 犹太, 耶路撒冷
在比利亚传道
约旦: 比利亚
回到犹太/耶路撒冷
以色列: 犹大, 耶路撒冷
公元30年4月
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周(被捕、审判、被处决)
以色列: 犹大, 耶路撒冷
公元30年4-5月
死里复活并在众人前显现
以色列: 犹大 (南部),加利利(北部)
日期(公元)
事件/历史阶段
耶稣被钉死
耶稣的跟随者被监禁,并被命令不准传讲耶稣的死和复活
保罗开始布道的旅程
犹太人被逐出罗马
保罗在罗马被处决
尼禄王开始逼迫跟随耶稣的人
犹太人开始反抗罗马
罗马将军提多(后为王)占领耶路撒冷并拆毁犹太圣殿
犹太人再次反抗罗马
罗马镇压犹太人的反抗,并将耶路撒冷占据为罗马城市之一
对耶稣信徒的逼迫在几任罗马皇帝下变本加利,如:Marcus Aurelius, Decious, Gallus, Valerian
Gallienus 皇帝下令基督教为合法
康斯坦丁皇帝青睐并支持基督教——终使教会集财富与权势于一体
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 (13:10)
有一个女人,被鬼附着病了十八年。腰弯得一点直不起来。 (13:11) 耶稣看见,便叫过她来,对她说,女人,你脱离这病了。 (13:12)
于是用两只手按着她。她立刻直起腰来,就归荣耀与神。 (13:13)
管会堂的,因为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就气忿忿地对众人说,有六日应当作工。那六日之内,可以来求医,在安息日却不可。 (13:14)
主说,假冒为善的人哪,难道你们各人在安息日不解开槽上的牛驴,牵去饮吗? (13:15)
况且这女人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被撒但捆绑了这十八年,不当在安息日解开她的绑吗? (13:16)
耶稣说这话,他的敌人都惭愧了。众人因他所行一切荣耀的事,就都欢喜了。 (13:1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阅读次数: 】
【选择字号:
   燮(xi&),清代著名。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人,应科举为秀才,十年举人,元年(1736)进士。官范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卒于。享年七十三岁。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事迹一、身世穷困:
  1. 父为廪生,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
  谈到板桥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著瘦弱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著肚子,总得先买个烧饼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的煎熬,於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2. 康熙秀才(十九岁)、雍正举人(四十岁)、乾隆进士(四十四岁),虽才华盖世,跨越三朝,然 50 岁时才做了个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逛逛青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迨至他三十岁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也饥饿而死,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他慨於炎凉的世态,特地刻了一方印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
  二、仕途不顺:
  1. 年任山东范县知县,审案廉明。
  2. 潍县知县,遇饥荒,修筑城池,迫富豪平价售粮,被密告,以赈灾不当被惩,乃辞官归去。他先后做过山东范县及潍县的县令,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参,他宦情已薄,毅然辞官返里。他在惜别潍县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又为惜别僚属,画了一富菊花,也题上诗:「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必须旷达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这般的潇洒。
  3. 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对下层百姓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著浓重的兴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著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
  三、多才多艺:
  1. 画竹:
  自谓画竹多於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於竹石间,以竹之「介於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隶: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3. 擅画兰竹:
  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4.书画特色:
  独创写意,著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5.诗文特性:
  (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
  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为「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6. 对联: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题焦山自然庵)
  ◎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题茶馆)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
  四、特殊标志:难得糊涂 && 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个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却偏偏写什麼「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一般为官者都会了解,为政得罪巨室,就难有好的下场。而板桥一反积习,独行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显得如此的洒脱。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於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五、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六、颇有骂名:
  他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风的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於此,但笑而听之。」
  七、润例:
  写字画画,斤斤计较於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桥毫不隐讳,而且明定出一则可笑的怪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於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八、好吃狗肉:等第狗肉(一黑、二黄、三花、四白),誉之「人间珍肴」。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后悔嘴馋不已。
  九、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2
  ◎郑板桥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二、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
  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三、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五、郑板桥的宽厚
  郑板桥作官时,他的弟弟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做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非常感动,遂各自退让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六、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麼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七、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麼?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八、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於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麼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九、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
  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著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十、竹影墙
  他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
  据说郑板桥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板桥有一个朋友,家裏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板桥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板桥总是忙著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板桥还有一些朋友到家裏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著大家的面,非请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板桥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听,那麼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裏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裏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这主人心裏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
  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青,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著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
  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麼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麼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主办单位:泰州市人民政府&&&&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凤凰东路58号
中国泰州网站联系电话:8&&&&电子邮件:zfwzbj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的生平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