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老人指什么 老年丁克如何规划才能老有所依保姆打老人

当前位置: > >
给丁克家庭的保险建议
发表时间:
随着生活观念的改变,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二人世界,不想要孩子,像这样的家庭被称为丁克家庭。
配备重疾险、意外险、附加的住院医疗险。在此基础上,考虑为另一半也选购一份商业重疾险。丁克家庭只有夫妻两人,一旦有一人身患疾病,便意味着经济收入骤然减少、还遭遇着昂贵的治疗护理费用及巨大的精神压力。配备足够的健康保险显示十分必要。
&保障&,此时,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基础保障,只能满足个人基本生活需求。如果想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收入降低而受到较大影响,个人还应该配置一些商业养老保险。购买养老保险,还可以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将来定期领取保险金。
&&&&3.选好投资、理财产品
&&&&丁克家庭没有养育子女的负担,应该把闲钱做好各种投资与理财。目前,银行存款利息偏低,无法抵御通胀,应拓宽理财渠道,把更多闲散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用于其他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如在国外,多数人是在配置完保险之后,会考虑股票、基金、债券等其他理财形式。独居老人家中去世&3天后才被邻居发现
&&&&来源:&&&&
原标题:独居老人家中去世 3天后才被邻居发现
11月16日,得知独居的弟弟在家中去世,康健的姐姐伤心落泪。
国家卫计委报告称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成为社会课题
关注身边“独居老人”
离婚十多年,膝下无子女,57岁的康健独自居住在成都金牛区抚琴北二巷一栋老式筒子楼里。11月16日,因多日未缴水费且未现身引起邻居怀疑,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叫来开锁工人打开房门后,发现康健仰坐在家中板凳上,已经去世多日,凳子旁放着一个空酒瓶。
经过初步勘查,警方已排除他杀可能。据邻居介绍,大约3年前,这栋楼也曾有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孤独死于家中。
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婚姻破裂、丧偶、血亲联系淡薄、地域关联丧失……使得独居人群逐步扩大。据国家卫计委报告披露,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提供无缝衔接的养老服务,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成为了一大社会课题。
蹊跷老人多日未现身 邻居起疑心报告社区
11日是交水费的日子,收费员王女士连着几天敲康健的门却无人应答,楼下老头们都说好几天没见到他出门遛弯和喝酒了。
“几天不见他出门,很奇怪。”王女士住在抚琴北二巷筒子楼里已有30年,对上下的邻居都比较了解。她说,康健一直是独居的低保户,此前社区安排他做垃圾清理工作,以补贴生活。
考虑到康健一个人生活不易,邻居们提议让康健清扫楼道,并支付他每月60元的“辛苦费”,“其实大家都比较爱干净,一个月扫不了几次,主要是想帮帮他。”
每个月的11日是交水费的日子,王女士是收费员,她敲康健的门却无人应答,“以往哪怕他电视开得再大声,我只要重重地敲门,他都会应的。但那天敲了很久,都没人应。”
此后几天,王女士都去敲康健的门,但一直大门紧闭。她跟楼下茶铺里的老头们一打听,都说好几天没见到康健出门遛弯,也没看见他喝酒了。
11月16日上午,王女士觉得“不太对劲”,于是把情况反映给了社区。
悲剧开门之后才发现 老人坐在板凳上死亡
“一进房间就闻到一股酒味,房间布置很简单,康健仰坐在客厅板凳上,只穿了一条裤衩,凳子旁放着一个空酒瓶。”民警说,老人大约死去了3天左右。
接报后,抚琴西北街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派出所民警一起赶到康健的住处。
康健家位于筒子楼6楼,极少有阳光射进来,楼道里很幽暗。他家大门紧闭,从走廊望去,屋子的两扇窗户开着。
等到开锁工人赶来打开房门,大家才发现康健已经死亡。
16日下午,抚琴西北街社区书记陈勇这样向记者描述当时他看到的场景:“一进房间就闻到一股酒味,房间不大,布置很简单,康健仰坐在客厅的板凳上,只穿了一条裤衩,凳子旁放着一个空酒瓶。”
陈勇说,现场勘验的民警告诉他,“老人大约死去了3天左右”。
“他每个月有几百元的低保收入,考虑到他独自生活,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每周都会去看他。”陈勇说,大概是上周二左右,还曾有工作人员去其家里探望,“当时还好好的,没什么异样。今天去,邻居才说他之前好像摔倒过。”
陈勇说,社区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康健的家人,“去派出所查户口,发现户口本上只有他一人;找到他的手机,发现几乎没什么通话记录,仅有的几个也是社区打给他的……”陈勇说,他们最后在房间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旧电话本,上面写着“姐”的座机号码。
陈勇一连打了十多次这个号码,对方终于接通了。
说法5兄妹已经年迈 每次探望弟弟不进门
二姐说兄妹们都有家庭和儿孙的牵绊,平时没有太多精力照管独身的弟弟。姐夫说,每次来看望康健都在楼下聊聊或去吃个饭,“他的房间好几年没进去过。”
康健的二姐告诉记者,他们一共6兄妹,57岁的康健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大姐已经72岁,我也快70岁了。”眼睛红肿的康女士说,兄妹们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有儿孙的牵绊,平时并没有太多精力来照管独身的弟弟。
“他婚姻不幸,结婚10多年,女方就抛弃他走了,也没有生儿育女。”姐夫张万均说,康健此前在面食公司工作了近20年,后来“下海”做生意失败,婚也离了,此后便没有再找到工作,靠低保维持生计。或许是借酒浇愁,康健一直酒不离身。
“我们几家人每个月都会来看他,有时候还会一起吃个饭。”张万均说着,领着记者往康健的住所走去,可走到楼道中,却在“究竟是哪一层楼”的问题上犯了难。他原本去了7楼,后来在邻居提醒下,才找到康健位于6楼的住所。
“他的房间,我们都好几年没进去过了。”张万均说,自己年近七旬腰腿不好,上6楼的楼梯对他来说已经是难事。每次来看望康健,都在楼下茶馆聊聊,或者就去饭馆吃个饭。
目前,家人们正在商量康健的后事。
“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几乎是独居老人的共同理由
每个独居老人的背后,或许都有一段故事。但记者走访发现,“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几乎成为支撑他们独居的共同理由。
主角1:陈桂兰77岁
“女儿们拖儿带女 我去了添乱我去了添乱””
自6年前老伴去世,77岁的陈桂兰(化名)便一直独自生活在成都锦江区布后街一处老居民楼里。两个女儿曾提议接她一起住,但被她拒绝了:“她们都拖儿带女的,我去了尽添乱。”
陈桂兰有糖尿病、心脏病,3年前,她学会了自己注射胰岛素,每天要注射4次。
大女儿怕母亲寂寞,给她带来了一只虎皮鹦鹉,“但它终究还是不会说话。”陈桂兰偶尔会下楼和其他老人聊天。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她下楼的次数越来越少。
每每在电视上看到“独居老人去世”新闻,都让她心里不舒服。
“我肯定不会那样。”她低头看着别处,眼角却闪着泪光。
主角2:王霞72岁
邻居孤独死担忧会是“相同下场相同下场””
因为和女儿们的娱乐、饮食、休息等习惯存在差异,丈夫去世后,72岁的王霞(化名)独居在成都三道拐街附近的院子里。
一年前,小区一位70多岁、子女在国外的老人死于家中,几天后才被人发现。王霞听说此事后,多了一份会落得“相同下场”的忧惧。“有时怕煤气没关,要反复检查几遍;有时怕门锁住女儿进不来,给她们每人配了钥匙……”她想让女儿们每天打个电话给自己,“以防意外”,不过终究没能说出口,“她们肯定会说我想多了。”
如何老有所依?
三类老人可享政府购买居家养老
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和高龄老人数量的增长,当老年人丧偶或失能之后,对家庭照料的需求就迅速增长。那么明天,我们如何老有所依?
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黎文强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养老服务,将成都城区的“三无”老人、农村的五保户安排进入综合敬老院,或者交由社区监管看护。此外,在今年实现了“三项补贴制度”:即困难老人、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和高龄补贴。
2014年,《四川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出台,各级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可向养老机构、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以及有组织的公益性岗位社工等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这些服务内容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对象为60周岁以上的散居城镇“三无”老人、散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残疾老人和独居老人;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这三类老人。
“近年来兴起了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黎文强说,老年人在家通过终端连接服务平台(一般是手机拨打热线),平台调集机构或组织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心理慰藉等服务。
据了解,目前成都有“长者通”、“孝行通”两个比较成熟的服务平台。今年成都财政已投入2000多万元,资助8万名困难老人进入“孝行通”平台享受服务。
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一半
独居老人占老年人近10%
以往,三代人共同生活是极普通的中国家庭模式。然而如今经济条件变好,观念不同,很多人都以“小家庭”为核心,父母更多是单独居住。此外,随着“丁克”、离异之类的家庭增多,也使得独居现象变得更加普遍。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2015》。报告指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
据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2015年四川省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50.7%的受访60岁以上四川老人自己独立居住生活(包含 和 配 偶 一 起 生活)。成都尤甚,家庭中老人“独立居住生活”比重达到54.1%。
记者走访多个社区,与老人们交谈发现:婚姻关系破裂、丧偶;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血亲关联日益淡薄;长时间背井离乡,地缘关系被切断……这些进一步使独居老人人群逐步扩大。
这样的背景下,“老人孤独死”的不幸事件时有发生。
报料人:王先生线索奖:100元
记者张元玲摄影郝飞
(责编:赵恩泽、刘茸)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丁克族步入老年:如何规划才能老有所依_新浪论坛_新浪网
作者:cidinl
发表日期: 08:45:11
主题:&丁克族&步入老年 如何规划才能老有所依
]&丁克族&步入老年 如何规划才能老有所依
<font color=# bytes&
<font color=#:45:11& [点数:20]
<font color=#6 bytes&
<font color=#:45:28& [点数:8]
<font color=#02 bytes&
<font color=#:45:39& [点数:8]
<font color=#05 bytes&
<font color=#:45:52& [点数:8]
<font color=#39 bytes&
<font color=#:46:05& [点数:7]
<font color=#9 bytes&
<font color=#:26:59& [点数:6][转贴]
在参加新浪中文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新浪网中文论坛各栏目的版主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论坛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新浪论坛发表的作品,新浪网有权在网站内免费转载或引用
本贴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丁克老人如何规划才能老有所依
丁克老人指什么
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意思是:双收入,没有孩子。那么被动选择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吗?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因为被动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经济,个人发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最合理的定义是:双职业,能生但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称之为丁克。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其次,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当丁克已经不再是新名词,当社会已经认同了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存在,作为丁克家庭的成员却越来越看重自己晚年的幸福安康,丁克家庭老了之后,“丁克老人”名词也开始渐渐出现,他们的老年生活成为了最被关注的问题。
老年丁克如何规划才能老有所依
丁克养老的难点
1、在可以自理阶段,如果丁克的夫妻双方都在,那么应该的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一方生病的是,可能会有些问题;不过可以通过雇工来解决;
2、在不能自理阶段、临终和安葬这两个阶段,丁克家庭会有很大的困难,有些问题不是仅仅有充足的经济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时间和精力。
3、因为没有下一代,在年节等家庭团圆的时候,丁克会有孤独感,特别是单身的丁克;(单身丁克主要指丁克家庭丧偶之后剩下的一方。)
4、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条件和头脑反应能力的下降,容易上当受骗。
5、单身丁克在生病和不能完全自理阶段有很大的生活困难。单身丁克主要指丁克家庭丧偶之后剩下的一方。
丁克互助养老的总体构想
互助养老的核心思想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建设社会主义乃至发展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合作组织机构。
互助养老的目标是: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体面尊严的离开。
互助养老的构想是,由丁克共同出资建设一个“养老院”。所有,参与者都入住在其中,集约化餐饮、娱乐、养老等,负责参与者从参与开始至离去后的的全部服务需求。也就是上面说三个阶段的全部事宜。
需要说明的是“养老院”是对外的名称,对内应该是度假村或者农家乐性质的。内部设置医疗、餐饮、娱乐、清洁、运输等等完善的生活设施。
服务的劳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机器,参与其中的可以自理的老人,雇佣的工人。
管理层由参与者民主投票选出。“养老院”的资产在初期属于投资者所有,在一定时间后,转为参与者集体所有。
丁克互助养老的优势
1、丁克互助养老的首要困难是由于性格的特点,难于统一思想
上面已经阐述了丁克的成因。由于不同原因形成的表面相似的群体,实际上在内在的心理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相对于主流的群体有些丁克的性格和心理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如何良好的沟通使大家求同存异、互相扶持一起走向共同的目标,需要组织者有非常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极大的包容性。
所有的参与者,必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思想;一定要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心理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底线,彻底抛弃“自私自利”的行为;统一思想目标在“快乐的生活,尊严的离开”这个主题上。
2、丁克互助养老的第二个困难是聚集足够的多得首批参与者
由于第一批参与者,必须要进行一定资金的投入,并参与计划的实施,因此就为首批参与者设置的一定条件,如何聚集到足够的首批参与者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首批参与者的条件:
首先,参与者初期要研究大量的规则、规划、计划等如果地域太广泛,不利于集中研究,而且对于今后养老院的具体选址有很大的影响,还有社保医保的地域性要求,因此首批参与者有一定的地域性要求,建议考虑京津冀地区为好;
其次,考虑到初期10-20名参与者的规模,人员太少了,资金压力太大,人员太多的不利于统一思想。就目前的物价水平启动第一期互助项目预计在400—800万左右的资金量,因此,首批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预计首批参与者投资额度在30-60万是个比较适合的额度;
第三,由于项目的启动和建设需要有人员的现场管理和具体操作,因此,首批参与者中至少要有一定量的退休人员或者比较自由的人员;
第四,如果10年后启动这个项目,5年的建设时间,那么首批参与者中目前45岁左右及以上的人员是最佳的选择,而这样的人员对网络比较陌生,而且比较传统,如何聚集是个问题。当然,如果可以聚集到50-60岁的有参与热情地首批参与者,那么可以提前实施这个计划。
3、互助养老的第三个困难是“宪法”的确定和各项规则的制定
互助养老组织的建立的重要基础就是在统一思想之后,制定相应的章程和规则。机构的章程我称之为“宪法”,这是将来互助养老机构运作的基础,也是将来出现争端时解决问题基本依据。由于参与者的经历、年龄、诉求、身体和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不同,要建立起一部“宪法”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如果大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抛弃自私自利的观点,具有互助精神,最大程度的求同,我想完成“宪法”的制定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宪法”完成之后,要制定具体的执行细则、长期规划、近期的计划、选举办法等。我相信只要大家秉承“互助”精神,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为行为准则来研讨,应该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其他制度细则的制订。
4、互助养老的第四个困难是养老院地点的选择
互助养老模式需要把老人集中在一起,集体生活,居住地点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安静、干净、适宜老年人的生活,最好风景好些,便于老年人活动;
其次,交通方便,考虑到老年人的就医情况,地点距离大医院的车程小于2小时;
第三,生活成本尽量低一些,最好可以建立自己的农场和养殖基地;
第四,当地政府对于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也是一定要考虑的;
第五,考虑到参与者主要是京津冀地区的老人,为了便于社保和医保的使用,建议在京津周边地区;
不建议在大城市中心地点。
5、丁克养老的第一个优势是目标的一致性
由于丁克的养老问题是不可能靠子女来完成,如果考虑有侄子、外甥之类的后辈来养老的,就不要参与进来了。我认为,选择丁克生活的人,基本上都有独立自主的性格,靠亲属的后辈来养老的不多,毕竟需要看人家的颜色,而且人家没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
社会的养老机构,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可能选择那些超高端的,会费50万,年费10万的养老院。如果选择政府或者目前民营的养老机构,根据我的调查,除了干休所还不错,其他的肯定实现不了,我们的“快乐的生活,尊严的离开”的目标的。
没有后代的养老,不愿意依靠社会养老机构,无路可走的我们只有聚集在一起,携手创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大本营。
共同的目标是丁克互助养老成功的重要基础和最大程度求同存异的关键,也是丁克互助养老的第一大优势。不恰当的比喻“置于死地而后生”!
6、丁克养老的第二个优势是没有继承人的拖累
丁克家庭不需要继续为第三代当牛做马,家庭负担很少,退休以后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参加互助组织的集体活动并为互助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适当的活动既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又可以在互相帮助中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友情。还可以降低互助组织的运营成本。可以说一举多得。
互助组织是每个参与者的家,它属于参与者中的每一个人。大家秉承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观念参与其中,为了大家庭的和谐、幸福、快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丁克互助组织的第二大优势。
7、丁克养老的第三个优势是经济条件较好和社会责任较少
丁克家庭由于没有子女的拖累和为子女而在经济上的大量支出,一般经济条件较好,都会为自己积累一定的养老资金。相应的社会责任较少,除了要负责赡养上一辈的老人外,基本上没什么法定责任义务。
正是因为以上的两点,丁克互助养老组织的建立初期的资金投入和管理运营人才的难题相对于非丁克人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湘潭惠耳书院路店(市一医院对面公交车站牌后)8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有所依的经典语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