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孙周女儿括张的原因(简要回答)

当前位置:
[身边的感动]张红梅:真心如红烛 真情若梅香[图]
[发布时间]: 日
[责任编辑]: 郑茂
  三十年前,她踏出大学校门时,在心底立下誓言:“让教育成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三十年来,她任劳任怨,甘心奉献,特别是在二十年前走上思政岗位后,为了兑现这句誓言,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每一份爱都真挚而无私。
  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红梅,2011年交大校长奖获得者。真心如红烛,真情若梅香,在思政教师的广阔舞台上,她用全心全意的付出,书写着至诚至真的光芒。
  廿年辛勤廿年心
  张红梅1993年从湖南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作,1995年成为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思政教师,1997年任外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至今……二十年的时间并不短,足够让一个襁褓中的婴孩成长为翩翩少年。而这二十年,张红梅始终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一刻都未离开过。
  “和学生相处,最重要的是知心,学生需要我,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愿意去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灵的灯。” 张红梅曾说这样过。张红梅带过的学生,有70后、80后,还有90后。张老师的邮箱地址,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张老师的手机号码,即使是深更半夜打过去,都能得到温暖的回应。张红梅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学生们组织活动时,总少不了她的身影。每年中秋佳节,她都会带着早已备好的月饼前往宿舍,让身在异乡的学子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张红梅,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讲述的是她对学生的一片真情,是廿年辛勤廿年心。
  这样的思政老师,让学生信任、家长放心。她的敬业和投入换回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及外院学生学风正的好口碑,换回了外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她个人连续十年获评校优秀思政教师的优异成绩。每年教师节的时候,张红梅的办公室总是分外热闹,回来看她的学子,既有已经为人父母的70后,也有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的80后。张红梅说,学生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同样也是她的骄傲;而学生们说,张老师的好,他们不会忘记。
  绘就青春别样红
  忙,一个字,足以概括张红梅的生活,从新生入学到应届生毕业,性格本就较真的张红梅为学生的每一件事情操劳。她特别注重新生入学素质教育,每年新生入学后,都会定期亲自给新生上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营造积极要求进步的氛围。她还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宿舍与学生们交流谈心,促进了解、增进感情。
  长期以来,张红梅一直主抓外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她始终认真细致地做好就业指导,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工作。在她的影响下,每年都有学生积极报名支援西藏、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以火热青春报效祖国。就这样,外院连续十年保持毕业生就业率100%、文明离校率也达100%的“骄人战绩”,张红梅立下了“汗马功劳”。
  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龙头,张红梅一直紧抓学生党员队伍,结合外院实际,开展特色创新活动,以此带动团建,增强引领作用。她带领学生党员以实际行动模范带头,提出“外语学院党员先锋行”、“弘扬奉献”等主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新世纪大学生党员体会奉献,实现自己的价值。她还连续六年组织并带领师生党员利用暑假时间去井冈山义务支教,受到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学校的数次党建创新评比活动中,外院均榜上有名。张红梅用她的兢兢业业、身体力行,教给了学生党员最生动的一课。
  春风化雨见真情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评价辅导员工作:“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箴言,张红梅如饮甘泉,铭刻于心。“只要是学生的事,就没有小事”——认识张红梅的人都知道,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也是她的行为准则。
  张红梅可谓思政队伍的“老法师”,处理“疑难杂症”得心应手,也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不少孩子。学生有时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产生心理落差,或因无法适应快节奏的新生活而灰心丧气。在这些时候,纵然夜已深、天已冷,张红梅总能及时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做最好的倾听者和领路人。曾有一名女生因情感问题而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张红梅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把学生带回家,亲自下厨为她烧了一桌可口的饭菜。餐桌上,张红梅似不经意地聊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边讲述边开导,逐渐打开了学生紧闭的心门。在她的屡次开导下,女生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和青春的活力。“张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女生真情流露的话语,何尝不是对张红梅的最高褒奖。
  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张红梅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从学生的宿舍管理、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思想政治类学术论文,还曾在2006年获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点滴汇聚大爱,大爱铸就丰碑,张红梅用日复一日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思政教师的道路上,张红梅走得精彩,走得负责,走得漂亮;真心如红烛,真情若梅香,在思政教师的广阔舞台上,她用全心全意的付出,书写着至诚至真的光芒。
[作者]: 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供稿单位]:
[阅读]: 人次
[] &&&& &&
[]&&&&&&&&
更多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沪ICP备020861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新闻网编辑部维护当前位置: >>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 轮) 专题课件 专题八 小说阅读 第1讲情节与形象第1讲 情节与形象 第1讲 |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纲在线] 对“情节”的概括分析主要对应考纲中“分析作品 结构”的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主要考查对小说中 前后情节关联、情节安排技巧、情节作用等的理解。 对“形象”的理解把握,则对应的是考纲中“欣赏 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力”的考点,能力层级为D。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评价 能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 的个性特征和意义。 第1讲 | 考情分析[考情透析] “情节”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一是考查情节的作 用;二是直接考查情节的梳理概括;三是结合探究 考点,分析情节的合理性。 对小说“形象”的考查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 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二是结合文中人 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 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 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环境描写的分析 来考查人物形象。 第1讲 | 真题体验真题体验一、[2011? 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 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 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 第1讲 | 真题体验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 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 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 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 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 AB 型的。?这时,彭先生忽 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 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 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 第1讲 | 真题体验?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 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 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 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 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 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 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 第1讲 | 真题体验?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 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 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 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 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 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 AB 型呢??这时钱太 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第1讲 | 真题体验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 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 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 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 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 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 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第1讲 | 真题体验?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 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 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 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①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 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 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 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 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 第1讲 | 真题体验?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 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 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一 百毫升,共需三百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 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 O 血型的喽?’ 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 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 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第1讲 | 真题体验?‘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 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汇,一切嫌 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 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 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 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 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 ①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第1讲 | 真题体验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 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 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 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 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 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 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 第1讲 | 真题体验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 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 笔诙谐而又细腻。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 A、E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综合分析理解文学类 文本的能力。B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 以至于以死抗争”有失偏颇,她没有牺牲亲情;A项 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 爱悲喜剧,是因为这个故事与血型有关;E项错在“ 文笔细腻”,且文章主要讲了外省人彭先生与秀鸾的 爱情故事。 第1讲 | 真题体验2 .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 “ 南腔北调 ” ,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 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 种方言。 第1讲 | 真题体验3 . “ 外省郎 ” 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 分析。(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 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 得老丈人的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 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 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 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 力。文中的彭先生是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他对 待爱情和老丈人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执著 与隐忍,不放弃爱情,对老丈人的责难不莽撞行事; 在老丈人需要输血时,彭先生挺身而出,善待亲情 可以看出他的明大义识大体;另外彭先生风趣幽默, 第1讲 | 真题体验4 .小说的题目是 “ 血的故事 ” ,但主要内容是 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 “ 血型的故事 ” 为题,你 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 血 ” 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 “ 血脉 ” 、 “ 血缘 ” 、 “ 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立意 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 血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 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 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台湾、大陆“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 血 ” 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 “ 南腔北调 ” 之分, 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 第1讲 | 真题体验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 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 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台湾、大 陆“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第1讲 |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探究文学作品题目与 主题内容的能力。关于 “ 血型的故事 ” 这个题目是否 合适,认同与否均可,但一定要能够自圆其说。不 认可这个题目,可从“血”与“血型”各自含义的比较入 手,“血”包含的意蕴更为丰富一些,而“血型”较为单 一,无法更好地表现主题。认可这个题目,从血型 不同和南腔北调的身份相吻合这个角度入手,这就 是作者精巧的构思,能够更好地揭示主旨。分析时 还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切不可脱离文章泛泛而谈。 第1讲 | 真题体验二、[2011?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8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 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 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 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 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 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 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 第1讲 | 真题体验“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 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 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 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 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 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 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 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 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 第1讲 | 真题体验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 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 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 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 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定做的。”巴尔塔萨补充 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 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第1讲 | 真题体验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 “ 六十个比索。 ”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 极了。 ” 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 “ 蒙铁尔可真有钱 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 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 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 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 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 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 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 第1讲 | 真题体验“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 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 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 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 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 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第1讲 | 真题体验“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 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 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 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 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 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第1讲 | 真题体验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 “ 抱 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 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 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待着,连眼皮都不 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 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 趴倒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 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第1讲 | 真题体验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 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 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 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 什么好。 “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 我不是说了吗, 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 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 第1讲 | 真题体验“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 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 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 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 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 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 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 吧。” 第1讲 | 真题体验“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 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 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 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 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 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 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 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 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 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 一步也动弹不得。 第1讲 | 真题体验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 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 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第1讲 | 真题体验★5.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 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 事件发展脉络 ) 示例 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 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 心理变化脉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C(分析综合)。梳理脉络,就是理清小说中所 叙内容的先后顺序。这就首先要确定一个依据,通 常可以从时间地点变换、故事发生发展、人物心理 变化等角度加以梳理。对于本题而言,以事件发展 为脉络,以主人公心理变化为脉络,都不难梳理清 第1讲 | 真题体验★6.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 特点。(5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 酷,吝啬。 第1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 本题考查 “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 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鉴赏小说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 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 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品中对人物的 介绍和评价文字。对于本题而言,抓住蒙铁尔的身 份,抓住他对待儿子及巴尔塔萨给儿子送来其喜爱 鸟笼的态度,不难概括出答案。 第1讲 | 真题体验7.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 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 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2)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 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第1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 本题考查 “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 ” 及 “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 价)。第(1)题,考查对人物语言描写的赏析能力;第 (2)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赏析语言,一 般要从修辞及句子本身的意义两方面去回答,即作 者用怎样的修辞表达出了怎样的意思。人物描写的 方法,考生答题时应灵活把握,一般可从肖像(神态 )、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的角度回答,也可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角度回答,还可从白描、 细节描写的角度回答。 第1讲 | 真题体验8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 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 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 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 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 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 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 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 “ 醉酒 ” 让主人公欠下债务, 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 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 善与爱的主题; 第1讲 | 真题体验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 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 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 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 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 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 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第1讲 | 真题体验[ 解析 ] 本题考查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及 “ 探讨作者的创 作意图 ”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探究 ) 。情节的作用, 除了要看其所在的位置,还要看其对人物塑造、情 节推进、环境表现、主旨揭示等方面所能起到的意 义。“从来没有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 这种安排,在以上方面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答题 时选择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第1讲 |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结构模式 1 .传统小说模式。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 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是一种线性结 构。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遵循基本模式,即由固定的几个部分组成: 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发展的四个 阶段就是矛盾冲突缓急变化的几个部分。 第1讲 | 考点精讲“开端”,是矛盾冲突尚未展开的阶段;“发展”,就是 矛盾冲突逐渐展开的阶段; “ 高潮 ” ,是指故事情节 发展到矛盾冲突的最高点,矛盾即将解决而尚未解 决的那一瞬间;“结局”,是矛盾冲突的最后结果。 ②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 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 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 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 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慑人心 魄的魅力。 第1讲 | 考点精讲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 亨利式笔 法”。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都出乎人的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都在情理之 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 .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常见 结构模式: ①“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 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 的结构张力。如高中新课程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 欣赏》第六单元选文《牲畜林》。 第1讲 | 考点精讲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 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 空间。如高中新课程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选文《半张纸》。 ③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 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 空间里任意往来。如高中新课程选修人教版《外国 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选文《墙上的斑点》。 第1讲 | 考点精讲(二)情节的结构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除去情节本身外,还有以下要 素: 1.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 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 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 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前者如“真题体 验”所选小说,以“鸟笼”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后者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华家的故事是明线,描 写群众的愚昧;夏家的故事是暗线,歌颂革命者的 第1讲 | 考点精讲2.情节安排的技巧 ①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 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高明的 小说作者往往会在情节的安排上进行有意识的紧凑 或舒缓,以配合内容表达的需要。 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 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 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 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的突转。 第1讲 | 考点精讲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 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 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 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 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④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 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 )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⑤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 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 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 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 第1讲 | 考点精讲⑥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 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 的复杂关联。 第1讲 | 考点精讲(三)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读者深 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 说的主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 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 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为后面情节作铺 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①小说开头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小说开头常用两种方式。 第1讲 | 考点精讲一是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 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 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或者突 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另一种是写景式,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定下感情基调。 ②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四种。 一是出人意料的结局,欧 ? 亨利常用。这种结 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 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 第1讲 | 考点精讲二是令人感伤的悲剧结局,这类结尾,从主题 上看,能够好的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 够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 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三是令人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从表 现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感情体验看,喜 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 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看,这样的结局凸 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 起读者共鸣。 第1讲 | 考点精讲四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这样的结尾 能够让读者充分的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 针对小说中间的某个情节安排作用的考查,也 是近年小说情节结构考查的重点。从三点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 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 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 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 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 第1讲 | 考点精讲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 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 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 苦生活、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写武 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 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 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 起铁般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窍流血的 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第1讲 | 考点精讲二、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 者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 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 “ 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 。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 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 “ 我 ” 不能看成是作者, 他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第1讲 | 考点精讲1.形象特征 小说中的形象特征包括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 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 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 命运变迁等。分析时,一般先要判断人物形象的属 性,其次再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最后再概括 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1讲 | 考点精讲2.人物描写方法 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 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①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 物的外部特征,还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分析人物 的肖像描写往往可由形入神,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是人物性格 的外化,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思想性格。 第1讲 | 考点精讲③动作描写。作者将人物性格的表述分散在动 作中,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表明自己的性格、 处事方式以及性情态度,是小说表现人物、展开故 事的主要手段。 ④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 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 暗示。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 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 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⑤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 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 第1讲 | 考点精讲⑥社会环境描写。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 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 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因为人物的个 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塑造一个人物, 都是把他当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典范人物来塑造的。 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 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有广泛的“共性”。而对 人物 “ 共性 ” 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 景中去考察。 第1讲 | 考点精讲3.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 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刻画人物是 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 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 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 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 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 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 说主题的作用。 第1讲 | 考点精讲(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 般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 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 中的 “ 我 ” ,多起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③同主要人 物一起揭示或凸显主旨。 (3)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 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如 [2009 年全国课标卷 ] 小说《孕妇和牛》中的 “ 牛 ” 和 [2010年江苏卷]小说《溜索》中的“牛”都对人物性格 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第1讲 | 考点精讲二是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 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2011年安徽卷 ]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的“鸟笼”。 第1讲 | 技法点拨技法点拨【设问方式】 1.小说情节题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 中共写了几件事,请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 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或者其中某些部分)。 ②分析某一情节(或某一情景)的作用。 ③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或请概 括回答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或 “××人 ” 、 “××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第1讲 | 技法点拨2.人物形象题 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 ③×××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 括说明。 ④×××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 析。 ⑤×××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第1讲 | 技法点拨【解题技法】 1.小说情节题 解题思路: ①明确考查要求,是概括情节,分析情节作用, 还是分析情节要素。②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 来龙去脉。③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 物服务。④见微知著,从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中分 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答题模式: 第1讲 | 技法点拨概括题:①先写了……,紧接着写了……,又 写了……,最后写了……(或者①……②……③…… ④……)。②小说以……为线索,以……为主要方式 展开故事情节的。 作用题:①为 …… 情节发展作铺垫 ( 提供依据, 设置伏笔悬念 ) 。②表现了 …… 的思想品质 ( 精神世 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揭示(表现、突出) 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2.人物形象题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头戏,承担 两个任务,一是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 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倾向等;二是辨析人 第1讲 | 技法点拨解题思路: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 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从文本中 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 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③分析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 括。④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答题模式: 按 “ 总分 ” 或 “ 分总 ” 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 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 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 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第1讲 | 技法点拨几个方面是指: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 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 了解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次,揣 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 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 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人物题要针对试题设的角度答题,所以没有固 定的答题模式。一般说来,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 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思想品质)。另一种是“简 要分析”或“具体说明”,答题的一般格式是:观点(思 想性格是什么)+阐述(在文中找)。 第1讲 | 训练VS检测训练VS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狗之争 何惠芳 今年的夏天比秋天凉爽。立秋后,大地像烤红 薯一样,处处烫手。气候颠倒,似人搭错了哪根神 经。 “爱蒂,爱蒂!”她急急地向狗走去,抱起它。 狗两眼像噙着泪,温顺地依偎在她身边,尾巴无力 摇着。 第1讲 | 训练VS检测静静地躺着,瞧了瞧主人摆在面前的美好食物, 爱蒂仍不为所动。两年相处下来,爱蒂就像她的心 头肉,它痛她也痛。爱蒂准是病了,她随便穿了件 外衣,抱上它就往宠物医院飞奔。 “ 没事,轻度中暑迹象,打一针,吃点药就会 没事的。看把你急的!”女兽医笑着安慰。她抱狗看 病,次数多了,一来二去,同兽医成了好朋友。 一个电话打到单位。 “ 请两天假?身体不舒服 啊?噢,这样,我帮你到领导处请假?好的,没问 题,在家安心养病吧!对了,这有你老家来的一封 信……”“知道了,先放那,等我上班以后再看。” 是 单位同事小张接的电话。 第1讲 | 训练VS检测她尽量装得语音有气无力,等不及听完就挂了。 她知道,是老爸的来信。爸爸文化颇高,上世 纪70年代的大学生,就是耳朵有些聋,不能通电话, 有啥事就靠笔写。 两天一晃过去了。狗在慢慢恢复中,丰盛狗食, 她操持着给狗调养,忙碌着,愉快着。 第四天上班。午间休息时,她拆开父亲的信, 照例一些家常话语。地里茄子、辣椒、冬瓜,菜挺 多,让她回来拿去吃。最后捎带几句:“母亲挺想你, 这两天咳嗽厉害些,不比往常,不过在接受治疗, 没事,别担心。” 咳嗽,母亲多年来常犯的毛病。她在家读初中 第1讲 | 训练VS检测晚饭后,她带上爱蒂来到公园草坪溜达。听兽 医告诫说,狗就像人一样,不能整天关在屋里,出 门散散步也利于健康恢复。在草坪上,画册中看到 的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玩具狗仿佛都活了过来, 转眼间堆成了狗的世界。它们在人们面前窜来窜去, 打架调情,仿佛五颜六色的一群孩子炫人眼目。 她的爱蒂懒懒地趴着,盯着活蹦乱跳的同类, 眼里充满了羡慕。她爱怜地抱起它,梳理着它洁白 的长毛,旁人笑她像抱自己的孩子。 “ 不。 ” 她予以 纠正,“它就是我的孩子。” “爱蒂病了,它好像病得不轻。”她自言自语, 眼泪蓄满眼眶。 第1讲 | 训练VS检测医院,家里,单位;打针,吃药,喂食,她忙 得焦头烂额,确切地说,她痛得焦头烂额。哥打来 多次电话,让她回去看妈都顾不上,一拖再拖。 半夜两点,爱蒂终于没熬过这炎热的伏天。她 大哭。这时,哥打来电话,哽咽着说:“妈去了,死 前喊你的名字。”她手拿话筒,重新大放悲声…… (有删改) 第1讲 | 训练VS检测★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 两项是( ) A .开头写 “ 大地像烤红薯一样,处处烫手 ” , 交代了天气特点,为下文写 “ 爱蒂 ” 中暑生病的情节 埋下了伏笔。 B.第一段中“气候颠倒,似人搭错了哪根神经 ” 看似闲笔,实则是暗示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对 “ 颠倒之爱”的讽刺。 C.父亲信中写到“茄子、辣椒、冬瓜”,“让她 回来拿去吃”,主要是担心她不回家,故意用她喜欢 的蔬菜哄她回去。 第1讲 | 训练VS检测D .小说题目 “ 人狗之争 ” ,既概括了故事的主 要内容,同时也能引发人们对 “ 人不如狗 ” 的扭曲社 会现象的思考。 E .作品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技 巧。如女主人公对狗与对母亲的态度对比,狗得到 的照顾和母亲无人理睬的对比等。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答案] CE [解析] C项父亲信中内容主要体现了父母对她 的关心;E项“母亲无人理睬”缺少原文依据,母亲应 该能得到父亲和哥哥的照顾。 第1讲 | 训练VS检测★2.结合文本,说说女主人公爱狗表现在哪些 方面。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答案] 狗病了,她随便穿了件外套,抱上它就 往宠物医院飞奔,并请了两天假来陪它;带它到公 园的草坪溜达,纠正别人的说法,说“它就是我的孩 子”;为狗打针,吃药,喂食,连回家看母亲都顾不 上;为狗的病而心急,为狗的病而心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梳理故事情节、归纳内容 要点以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写了女主 人公发现狗生病后的一系列反应,对女主人公爱狗 的描写贯穿全文。解题时,应分层筛选有关女主人 公爱狗的描写的主要信息点,然后进行归纳。 第1讲 | 训练VS检测★3. 线索是贯穿小说的 “ 筋节” 。抓住小说的线 索,才能准确理解小说的主旨。结合文本,探究这 篇小说的线索。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答案] 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狗生 病,被带去看兽医,慢慢恢复,再到病重,死亡; 暗线是女主人公的母亲病重,想念女儿,去世。这 两条线索并行发展,最后在死亡上交会,表现了女 主人公对狗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突出了主题,有 力地讽刺了女主人公爱的颠倒的不正常的行为。 第1讲 | 训练VS检测[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考查探讨作品的写 作意图和写作技巧的能力。狗的命运贯穿全文,使 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这是明线;母亲在作品 中则是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这有你老家的 一封信 ” 是暗线的第一次出现; “ 你母亲挺想你,这 两天咳嗽厉害些 ” 是暗线的第二次出现; “ 妈去了, 死前喊着你的名字”是暗线的第三次出现。明暗线并 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1讲 | 训练VS检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扯 淡 侯德云 岁月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 龄上去。头发白的已经白了,没白的地方快白了。 牙齿掉的已经掉了,没掉的也快掉了。爷爷老喽。 人总是要老的呀。 爷爷老了老了,老出这个毛病。有事没事,爱 闲扯个淡,唠唠叨叨,把肚子里的旧货,陈麦子, 烂高粱,抖落一地,扫不净。 孙子听着烦。烦就烦你的吧。爷爷不理那个茬, 有滋有味地叨咕下去。大智若愚的样子。或者也可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爷爷说,那年,我还是个愣头小伙子哪,参加 了游击队。晚上端鬼子岗楼,不知谁,弄出一个响 儿,被鬼子发现了,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一 个劲儿扫。狂得不知姓个啥。 孙子懒懒地捡起话头:岗楼端了没? 爷爷沉了脸,摇头:没。鬼子狠哩。死了两个 弟兄。那几天,心里就是一个恨! 默了一瞬,爷爷笑:个把月,又去。端了个屁 的。炸药包,手榴弹,轰轰地响。出了口鸟气啊! 孙子脸上木木的,半晌,吐了一个问:游击队 啥编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 爷爷凝了个怔,无话。 第1讲 | 训练VS检测孙子又吐了一个问:企业吗?国营还是集体? 爷爷又凝了一个怔,无话。 孙子勾了头,翻一本花里胡哨的杂志,哗哗乱响。爷爷瞟了孙子一眼,接着,往下扯:转过年, 我参加了八路。嗬,那叫神气!队伍往外一拉,漫 山遍野,海啦。打大仗!啥也不顾,劲儿劲儿的, 就是一个冲!,小日本鬼子,稀巴啦,举了白旗, 降啦。哈。 孙子突然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爷,你干掉 几个小日本? 爷爷笑,悠儿悠儿的:哪有闲空数哇,大其概 第1讲 | 训练VS检测孙子生了兴致,扔了手里的杂志。嚷:爷,你 发财啦。干掉一个,得多少奖金? 爷爷岔了嗓:奖金?没啊,倒是身上让鬼子的 枪子儿钻了几个洞。 孙子矮到真皮沙发深处,撇撇嘴:爷,傻了吧 你,没奖金干个啥劲儿?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 一个个全是大款! 爷爷吼:炮火连天,鬼子打到家门口啦,唱个 屁歌?踢个屁球? 孙子一脸不屑:那就去做买卖,就便还能跟日 本人搞个合资企业,当个老板多牛呀?话再说回来, 干啥不比打仗强?死了白死。嘁!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爷爷垂下眼皮,锁了嘴。抬腚下楼。弓身背手, 沿大街一驼一驼地走。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 儿。 日头撞向西山,洒一坡血,那景,酷似刚刚了 事的战场。 爷爷叹一口气。停停,又叹一口气。沿大街一 驼一驼地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7年第20期,有删 改) 第1讲 | 训练VS检测★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确的两项是( ) A.爷爷没事爱跟孙子闲扯当年打仗的事,说 得有滋有味;可是孙子听了却不屑,因为他认为, 爷爷说的那一套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 B.“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一个个全是大 款!”孙子说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嘲讽爷爷,实际上 是借此表达改变现状的良好愿望。 C.本文末尾,作者以日落西山的景象渲染气 氛,写出了爷爷内心的凄然;“血”、“战场”引人追忆 那些为国抛洒热血的志士。 第1讲 | 训练VS检测D.本文语言表达颇具特色:通篇由短句构成; 叙述语言精练雅致,朴素自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生活气息浓郁。 E.作者通过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 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使得人 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答案] BE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理解。其中ABC 三项属于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E两项属于对小说 艺术特点的分析。B项“借此表达改变现状的良好愿 望”显然了拔高了孙子的思想,也不符合小说中孙子 形象的基本特征,其错误较为明显。 E 项 “ 丰富 ” 的 “ 心理描写”有错,但这一错误显然较为隐含,或者也 可以说略有争议,小说的心理描写有多种表现形式, 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借助其他描写来表现,本 文中,直接的心理描写是没有,但许多人物的动作、 表情描写,显然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心理描写,比如 第1讲 | 训练VS检测★5.请分别概括小说中爷孙俩的形象特点。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答案] 爷爷富有牺牲精神,不计名利。孙子民 族意识淡薄,以个人利益、物质享受为重。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概括,较为简单。 概括时,要注意小说中的爷孙是作为对立的两方出 现的,因此,概括两人的特征时,应注意对应地概 括。 第1讲 | 训练VS检测6 .本文题为 “ 扯淡 ” ,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训练VS检测[答案] 理解:题为“扯淡”,表面上是指爷孙俩 的闲谈,实际上是以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谈方式叹息 年青一代精神世界的苍白贫弱,呼吁民族精神家园 的重建。 作用: (1)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3)意蕴丰富,耐人寻 味。 第1讲 | 训练VS检测[解析] 对题目的理解往往会涉及主题,本文中, “扯淡”是一个民间俗语,其本义是“胡扯,闲扯”,既 指谈话内容的没意思,也指谈话人的无聊,而这两 层意义都显然与爷爷所谈的 “ 抗日 ” 话题有矛盾。因 此, “ 扯淡 ” 这一标题显然是作者通过模拟孙子及社 会上某一类人的口吻,运用反语的手法来表达小说 深层含义的手段,其深层含义,也显然应指作者对 某一社会现象的批评。至于标题的作用,主要应当 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作用,也就是表现小说 主题的作用;二是结构作用,特别是线索、悬念等 方面的作用;三是形式作用,主要指标题运用某种 特殊表达方式,借以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2讲环境与主题第2讲 环境与主题 第2讲 |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纲在线] 对小说环境描写和主题的考查,其主要对应的 是考纲中“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文学作品体裁的基 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和“赏析作品的内涵”、“对作 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等考点, 能力层级为C和D。 第2讲 | 考情分析[考情透析] 小说的环境描写因文而异,有的小说中,环境 描写并不突出,甚至没有,因此,对小说环境描写 的考查不一定每篇都能实现。但是,应当注意的是, 小说中一旦有较明显的环境描写,考查的可能性甚 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主题是小说阅读的必考点,有些题目虽然没有 直接考查对主题的概括或分析,但写成该题往往要 建立在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也可以说是间接考 查了小说主题。近几年来,以小说的主题理解为主 考查学生挖掘、探究文本内容的考题有趋热的态势。 第2讲 | 真题体验真题体验一、[2011?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 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 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 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 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 第2讲 | 真题体验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 )?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 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 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 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 9车 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 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 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第2讲 | 真题体验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 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 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 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 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 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 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 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 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 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 9 车厢来 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 第2讲 | 真题体验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 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 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 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 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 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 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 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 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 正常人。 第2讲 | 真题体验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 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 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 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 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 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 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 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 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 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第2讲 | 真题体验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 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 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 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 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第2讲 | 真题体验★1. 小说开篇写了 “ 我” 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 么作用?(3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 ( 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 性。[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 以“我”的经历开篇,再加上“基辅读者”的来信,可以 增强小说的悬念,使之更有吸引力,并且有引出主 要故事的作用。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发现 “ 我 ” 的经 历与 “ 基辅读者 ” 的经历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样就强 化了故事的叙述效果;而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说明 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这样就突出了故事的普遍性。 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有引出人物出场、为下文情节 第2讲 | 真题体验2.补写第二段“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 过50字)(3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答案] 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 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 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根据两个人的经历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判断信中会 提及相关的遭遇;再根据下文的“他果然真的没让我 白跑一趟 ” ,我们断定信中一定会有类似 “ 不会让你 白跑一趟”的话。然后按照文中 “此处删去两句话”的 提示以及 “ 不超过 50 字 ” 的要求,组织答案就不难了。 做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既要有相关联想,又要回到具 体语境以制约发散思维。 第2讲 | 真题体验★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 么效果?(3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答案] 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 写 “ 我 ” 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 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 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第2讲 |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角度的鉴赏能力。 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 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 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 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本文开 篇的叙述者是第一人称“我”,所以对“基辅读者”的经 历的叙述就很自然地用了第三人称,使得故事具有 真实性、客观性。关于叙事角度的命题一般采取鉴 赏叙述人称的方式,以往我们习惯了做关于第一人 称、第二人称的题目,往往忽略了第三人称叙事的 效果,这也提醒我们今后要更全面地掌握小说的各 种叙述角度。 第2讲 | 真题体验★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 ①“ 光秃秃 ” 的大草原, “ 冷冷” 的圆月渲 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 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 从写景文字本身,我们可以获知其渲染凄清、荒芜 的氛围的作用;再根据情节,我们会发现故事的荒 唐,更感知到人在其中的无助感。此处景物描写也 暗示了人们荒唐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景物 描写的鉴赏一般是从营造意境、设置故事背景、导 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情感等角度 第2讲 | 真题体验★5. 第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 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答案]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 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 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 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 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 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 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第2讲 |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主题,探究思想意义 的能力。分析事故的原因,我们发现问题有以下因 素:个人不负责任,领导简单粗暴,判断问题机械 武断,解决问题依赖惯性思维,团队间缺乏配合等。 再结合事故的结果 ――给旅客带来麻烦,列车工作 团队也有不必要的浪费等,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组织 答案了。另外,在组织答案时要遵照 “ 结合作品 ” 的 要求,不能放弃作品,妄言其他。对于此类主题探 究类题型,我们一般情况下还是要遵照作品本身; 当然,当作品主题不确定时,我们就可以有自己的 观点了。 第2讲 | 真题体验二、[2011?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 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 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 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 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 “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 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第2讲 | 真题体验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 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 十块,给我八块 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 无定父亲的 “ 审丑说 ” 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 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 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 “ 审丑 ” 创举 ―― 巨大的画幅 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 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第2讲 | 真题体验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 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 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 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 ”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 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 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 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 第2讲 | 真题体验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 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 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 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 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 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 第2讲 | 真题体验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 ” 然后转脸向无定,笑 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 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 哎哎! …… 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 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 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 第2讲 | 真题体验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 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 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 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 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 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 ――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 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 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 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 一辆垃圾车…… 第2讲 | 真题体验“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 “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 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 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 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 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第2讲 | 真题体验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6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 点。(4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答案] 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 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 晚景凄凉。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 一般答题思路是:形象特点、生活遭遇、精神特色。 如果是要分析形象特点,还要找到证据来验证。曾 大爷的形象特点一开始就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表现了两点,在最后的故事中又表现了其他两点, 概括时注意把握细节描写。 第2讲 | 真题体验7.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 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 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 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 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两处都是小说最基本的描写手 法,一个侧面描写,一个心理描写。回答要点包括: 手法、表达效果等。 第2讲 | 真题体验8 .小说结尾处 “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 ? 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答案] 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 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理解了他 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 (或“忘恩负义”), 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考 生一般都能分析出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因为无定 最了解真相。回答时还要写出无定听到这句话的心 理反应过程及原因,这样答案才算完整。 第2讲 | 真题体验9 . “ 审丑 ”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2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 ①标题一语双关 ( 或反讽 ) ;②“ 审丑” 是 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 学生的 “ 审丑 ” 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 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 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 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 也考查探究能力。标题显然是双关语,否则很难意 蕴丰富。要回答出 “ 审丑 ” 在本文中的基本义、深层 含义以及深层意蕴,也就是要挖掘出题目背后的多 重含义及作用。 第2讲 |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环境描写 环境就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 自然环境 ” 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 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 社会环境 ” 是指人物活动的 具体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处所、氛围 以及人际关系等。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 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第2讲 | 考点精讲1.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及作用 分析角度: ①抓住特征,进行形、声、味等方面的描写;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 绘;③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④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 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尤其是那些具有地域 文化色彩的小说,环境描写的自身、独立的审美价 值不容忽视。 第2讲 | 考点精讲②渲染某种气氛。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作 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 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或喜庆,或清冷,或 悲凉,用来感染读者。 ③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环境描写, 在一些小说中可以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 如《红楼梦》中贾母的住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 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 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 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保守、迂腐、假正 经的个性品格。 第2讲 | 考点精讲④烘托人物的心情。小说中环境描写能烘托人 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 来有一段景物描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 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 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这段景物描写来自 孙少平的目光,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紧张, 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映 衬着人物的心理 ――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 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 第2讲 | 考点精讲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 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 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如《祝福》 中多次祝福的描写,特定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推 动了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 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骆驼祥子》中,为了 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 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烈日暴雨的情景。日烈到人 不能忍受,祥子还拉车挣钱;雨暴到人不能行走, 祥子还不得不挣命。这样的环境描写,揭示了旧社 会劳动人民生活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第2讲 | 考点精讲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 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小说里一般会 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 酒店的格局的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 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明显。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 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2讲 | 考点精讲②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小说里的环境描 写,不是无缘无故的空洞文字,往往有暗示性。如 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 描绘,不仅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情 节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也向我们暗示了辛亥 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封建思想、封建秩序 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③交代人物身份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 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或为人物性格 提供合理的社会根源。 ④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2讲 | 考点精讲3.具体场景描写的功能 小说往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功能有: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 “ 定调 ” 。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 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 读者或主人公。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 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 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第2讲 | 考点精讲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 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 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 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 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 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 本进行具体分析。 第2讲 | 考点精讲二、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 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现出来的,贯穿一部小 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就是俗称的“主题思想”(或中心 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能够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隐藏在人物、情节的深层,需要读者借助人物和 情节来把握。就目前高考小说阅读对主题的考查情 况来看,主要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明确要求考 生概括小说的主题,二是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其 中,第二种方式最受命题者的青睐。我们将在探究 一节中详细解读。 第2讲 | 考点精讲小说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 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或假丑恶。如[2011年江苏 卷]小说《这是你的战争》,作品通过教育部征调大 学生入伍做翻译这一特定事件,刻画了两类学生, 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 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 尚。小说主题由此而见。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如[2009年辽宁卷] 的《遗璞》,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 轻人突然炸掉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 革开放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第2讲 | 考点精讲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如[2011年辽宁卷] 小说《怪人》,作品借助加乌乔烙牛的故事,运用 抑扬的手法,展示了被别人看作 “ 怪人 ” 的马乌罗心 地善良的一面,讴歌了人性美的伟大与崇高。读者 也从中悟出了一条人生的哲理,那就是不能以貌取 人,更不能固持成见。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 态。如[2010年江苏卷]小说《溜索》,小说以“我”为 见证人,虚构了一队人马溜索过江的故事,反映了 怒江两岸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2讲 | 考点精讲三、小说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 “ 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慑人心魄的作用。 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是考查主题的一种 重要考查方式。 1.了解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 ①以人物 ( 形象) 为题,如《棋王》、《阿 Q正 传》 ②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③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④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第2讲 | 考点精讲2.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和作用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 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 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 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 第2讲 | 考点精讲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 “ 铺 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第2讲 | 技法点拨技法点拨【设问方式】 1.环境描写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要求说出其特点。 ③就指定的一段文字(环境描写),要求指出运 用了什么手法。 ④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要求说出其作用。 ⑤就指定的一段文字(环境描写),要求指出特 点、手法、作用。 第2讲 | 技法点拨2.小说主题 ①直接要求“归纳”“概括”主题。 ②结合全文,分析某一语句的内涵。 ③结合标题的含义、作用,要求指出小说的深 刻内涵。 ④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回答小说的社会、 时代价值。 第2讲 | 技法点拨【解题技法】 1.环境描写 答题思路: 解答环境描写的题目,首先要掌握环境描写的 相关知识,其次辨清它属于哪类环境描写,弄清它 在小说中的位置,最后认真阅读相关文字,再联系 人物、情节、主题作全面、准确的考量。比如《二 十年以后》所附试题,考查的是小说环境描写的作 用。这两处环境描写内容相同,但在文中所处的位 置不同,因而它们对情节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环境描写是在小说的开头,为故事发生交代 一个背景,烘托出了一个冷峻的环境,同时为下文 第2讲 | 技法点拨第二次环境描写是两个人见面后,警察 ( 吉米 ) 发现 了自己的儿时好友是逃犯。这里的环境描写既可以 理解为吉米心上刮过的冷风,也可以理解为吉米和 他的好友之间的关系无形之间冷却,这些都是气氛 渲染;同时还是推动情节,为下文情节转换作铺垫。 解题模式: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 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 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 发展。 第2讲 | 技法点拨2.小说主题 答题思路: 小说的主题在小说中往往不是直接体现的,而 是借助情节、形象、环境描写等其他要素间接体现。 分析小说的主题,要善于透过具体的描写,挖掘出 背后的思想和内涵。分析小说主题的常见方法有: ①从题目入手分析。小说的题目往往一语双关, 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分析标题含 义,往往能直接触摸到小说的主题。 第2讲 | 技法点拨②从写作背景分析。写作背景往往是作者创作 小说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小说有关的写作背景能 使我们对主题的欣赏不产生偏差或误会。 ③从创作意图分析。一般说来,小说创作出来 后,就不再属于作家,而属于整个社会。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不能离开作家的创作意图去随便解读,任 意发挥,而要认真地通读作品,仔细地分析作者在 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 ④从情节线索分析。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思想性 格发展的过程,分析小说情节,可能帮助我们正确 把握小说人物的思想,进而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理 解主题。 第2讲 | 技法点拨⑤从精巧构思把握。小说的构思,有的通过景 物、场面的描写去透视社会的本质;有的通过日常 生活故事来烘托社会的大背景;有的用象征手法, 以物喻理或以事喻理,揭示生活的主题;有的用夸 张手法乃至荒诞的手法,把人物的特征放大,从而 折射现实,针砭现实,为读者提供辛辣的喜剧美。 这些精巧的构思,都是为了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 理解小说的构思技巧,往往就能归纳出小说的主题。 ⑥从环境描写分析。在小说中,人物总是在一 定的环境中活动,对其所生活的环境做出种种反应。 小说的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为我们 把握主题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 第2讲 | 技法点拨自然环境描写往往为文章定下感情基调,社会环境 描写则往往体现创作意图。 ⑦从塑造的艺术形象揭示。小说主题一般比较 含蓄,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在人物形象 之中。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 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主要人物就是 “ 主题性人物 ” ,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是理 解作品思想的关键,也是正确评价小说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钥匙。 第2讲 | 技法点拨⑧从细节描写来探究小说主题。典型的细节描 写是小说的血肉,有了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饱 满、丰满、感人;否则就会单薄、干瘪、乏味。反 复品味细节描写,就能探究出小说的主题。 第2讲 | 技法点拨解题模式: 对小说主题的考查,设题形式比较多样,没有 统一的解题模式,但应注意三个原则: ①对主题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具体描写, 不能脱离文本内容,任意加入阅读者个人的体验和 经验。 ②对主题的分析概括,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或 社会环境描写,切忌任意拔高或过度解读小说主题。 ③对主题的分析概括,要注意有理有据、全面 完整,由于小说的主题往往不直接表现,因此对小 说主题的理解往往也是多义的,但无论哪一种理解, 都是要注意能够找到文本依据,而且能够自圆其说。 第2讲 | 训练VS检测训练VS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 九① 老 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 都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 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 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 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 了。 第2讲 | 训练VS检测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 什么事,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 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 证据”。说完,他自动地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 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是无望的。 无论怎说”! 这一晚,张丙来了,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 “老张,有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笑的。 “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第2讲 | 训练VS检测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地开始: “ 假如你看 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 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是第一步。” “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 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 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有意 义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 孩子,那不体面。” “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 第2讲 | 训练VS检测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 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 石头说几句好话呢。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自然是 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 的: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下回 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 “ 那么,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 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 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 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 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 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 第2讲 | 训练VS检测“ 他?反正我是计划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 而过去劝,他一定得意扬扬而去。设若我跟他讲理, 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 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又笑了。 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 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 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向来利用筋 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 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是看清了 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 第2讲 | 训练VS检测“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 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 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 “ 这是今天早 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地。 “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 ― ―我应当怎样说 ――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 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 明是给一家外国人做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 孩,赶过来,低声下气地央告他们:踢他!踢他! 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 第2讲 | 训练VS检测…… 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问我: “ 今天是什么日子?”“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噢!” 张丙立起来说,“ 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 打倒帝 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 碗茶,便走了。 【注】 ①这篇小说是老舍为 “ 五九 ” 国耻日而 写的,发表于 1931 年 10 月《齐大月刊》。 “ 五九 ” 即 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 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 第2讲 | 训练VS检测★1.下列关于小说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 项是( ) A.小说开头的人物描写突出张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州周章新老婆张红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