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苏联最高苏维埃为什么在江西建立苏维埃

苏联政权的性质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
苏联政权的性质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代表谁的利益啊?
苏联政权的性质和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只是苏联政权的具体国情不符合,苏联政权从年,国内矛盾激化,从而导致1989年的苏联解体.而中国苏维埃全政权,是属於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虽然经历国共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但没有抛开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利益.
与《苏联政权的性质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4年建立了自己的宪法.该宪法宣称,其宪法大纲代表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这些基本任务主要有: 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他在全中国的胜利.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工农、中国共产党军队成员等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 制定劳动法,宣布八小
苏维埃是俄语COBETCKИX的音译,是“代表大会”的意思,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本身代表一种制度,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会制度一样,只不过当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音译而不是意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又称工农联合政府,用“苏维埃”做过号表示的是自己采用了苏维埃政体.苏联中的“苏维埃”表示的也是苏维埃政体,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第一,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7〕,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
社会性质的区分有:奴隶社会,是一部分人以武力强迫,压榨奴隶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封建社会,是一部分人以土地属权,压榨农民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资本社会,是一部分人以资本为根本,榨取劳动成果而简单获利的模式.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共产社会,是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利益
B.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在一九三一年的十一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上 第二条 就规定了“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 ” 第三条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会议的大会”
The Soviet Union called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is joined by the 15 Socialist Republic of .90 era republics became independent,the disintegratio
The Soviet Union called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is a socialist republic of 15 consisting of .90 era republics became independent,the disintegrat
  红军在甘肃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历史意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情况  红军在甘肃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就时间而言大体在1936年5月至1937年3月之间.这一时期,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过渡阶段,时局瞬息万变.日发生的冀东事变,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鲸吞中国的罪恶野心,从而使民族危机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正式形成.2、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中枢指挥的作用,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对于鼓舞革命群众的斗志,推动革命斗争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4、它也是
诞生于日,(前苏联国庆节),终结于日,建立者为中国共产党,首都为江西省瑞金.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在中华民国境内,因此,被中华民国政府视为武装叛乱割据政权.境内,因此,被中华民国政府视为武装叛乱割据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中枢指挥的作用,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鼓舞革命群众的斗志,推动革命斗争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在其后近三年时间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中枢指挥的作用,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鼓舞革命群众的斗志,推动革命斗争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在其后近三年时间里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根本法,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由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1934年1月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修改,共17条.其基本内容为:确定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背景 重大决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成立,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性作出的重大决策.具体来说: 一是统一领导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斗争的迫切需要.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秋短短的4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
解题思路: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苏维埃主要意味着这个政权代表的利益是广大工农利益的政权。解题过程: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COBET&的汉语音译(英文为 Soviet ),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 中华苏维埃
解题思路: 谢谢您的提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无产阶级政权。解题过程: 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正确领导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中共中央决
国家性质即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指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宪法第一条就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是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政体后建立的,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  二、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领导者是资产阶级  2、思想是以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等思想为思想基础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  三、具体分析如下
抗战期间毛没有建立中华苏维埃国,只是建立了所谓的边区政府.当然,分裂祖国的性质是一样的.目的当然是自立为王了.  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苏联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整个战争时间内,发展国民经济的全部任务就是竭尽
  日,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扩大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它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更加看清
  【所罗门群岛历史简介】  所罗门群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面积29785平方公里,人口29 2万(1987年),全境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共9
  【瑙鲁历史简介】  瑙鲁共和国是位于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南约60公里的岛国,为一珊瑚礁岛,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9000人(1987年)。瑙
  【马绍尔群岛历史简介】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同属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由34个小岛和870个微型
  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之一。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在战胜德国后日益尖锐
  胜利前夕的同盟国  雅尔塔会议是在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反法西斯同盟国在1943年夺得战略主
  1958年5月,当法国陷入因旷日持久的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而触发的严重危机,面临着军事叛乱和内战威胁的紧急关头,隐退12年之久的夏尔&
  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基础  西欧地域不大,国家众多,历史上一直相互征战不休。早在14世纪初就出现欧洲统一的思想。1305年诺曼
  由于受到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和美军全面反攻的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在亚洲、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了内外交困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简述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及时采取的措施内容2简要概述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5、1918年3月,首都迁至莫斯科;6、年,苏俄国内革命战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7、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苏维埃政权一方面建立了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红军,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30年代苏联完成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支持,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着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业集体化也大大提高了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5、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936年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是人类历史上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宝贵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失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粉碎三次武装入侵、实行战士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2、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的恢复,24年开始实行工业化建设,28-33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建设;第二个五年计划后 经济世界第二、欧洲第一;36年宪法规定建成工农社会主义共和国。...
翻开世界史下册课本1、第一课第二面最下面一段里的四点就是措施,分号的地方就是一点。2、实施新经济政策 使苏俄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得到恢复
年两个五年计划 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弱国变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先后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次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斯大林模式形成...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现在的位置: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套装上下册)
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套装上下册)
特价书是出版商库存积压、书店下架返库图书……
在线支付满98免快递费
作 者:, 译 (俄)埃德尔曼 编 张达楠 校
ISBN:2出版时间:页数:
包装:精装开本:16开字数:
我要买:件
淘书推荐图书套餐
2种图书组合购买
总定价:¥245.50
总淘书价:¥105.10
《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套装上下册)》简介:  《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套装上下册)》是迄今为止,俄罗斯整理出版的规模最大的历史文献集。收录的大部分文献,都是首次对外公布,内容贯穿俄罗斯20世纪特别是整个苏联时期的历史,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和历史事件,史料价值极高。
暂缺《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套装上下册)》作者简介
《20世纪俄罗斯档案文件: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套装上下册)》目录:序言《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摘要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1年
商品问答(0条)
暂时没有问答
同类图书热卖榜
&11.6030折
&12.4040折
&39.6045折
&11.5041折
&14.4045折
&36.3066折
&10.6048折
&34.3066折
&25.1066折
淘书推荐特价好书
&30.6045折
&15.8045折
&21.6045折
&29.9046折
&35.6045折
&17.6045折
&17.6045折
合作单位: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单元精练15《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单元精练15《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5次
资料类型:工作计划
文档大小:13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精练(十五)
第十五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
2.“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3.由于战前的俄国只有1.75%的人口从事工业,这意味着苏俄需要恢复旧沙俄的经济政策。唯一不同的是,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24万忠诚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呢?”列宁在此实际上强调了(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必要性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可能性
C.恢复经济及优先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D.运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的可能性
4.(2013·汕尾模拟)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
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6.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7.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8.(2013·惠州模拟)“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9.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为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0.(2013·南京盐城一模)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11.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12.(2012·南通二模)20世纪80年代前后,苏联的酒的平均消费量比美国的平均消费量多一倍,也比30年前的苏联的平均消费量多一倍,嗜酒者的平均年龄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7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高
B.改革停滞,不少人消沉颓废
C.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地位下降
D.国家解体,个人前途日益渺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摘自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
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体现了“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哪些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美苏交锋》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国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们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被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 “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 (3)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1.【解析】选B。据题干中“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说明这种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故选B。A属于新经济政策;C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政策,D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该政策引起了政治经济危机,影响了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并且领导人认识到这方面的“阻碍”,故可以推断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选A。
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一要注意理解题干材料的信息;二要明确旧沙俄的经济政策的内涵,迁移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 “恢复旧沙俄的经济政策”“ 24万忠诚活动分子的党”等信息,可知是运用市场、货币等,在苏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恢复发展经济,故选D。
4.【解析】选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新经济政策。结合列宁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知公式实质反映的就是新经济政策,选D。
【变式备选】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
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维埃推行市场经济模式
D.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解析】选D。据题干美国大资本家哈默、福特等到苏俄开办工厂,说明符合新经济政策中部分中小型企业以租借方式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或者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的内容,故选D。
5.【解析】选B。观察图片,中国粮食产量从1949年到1952年增长幅度最大,到1960年有所下降,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及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苏俄(联)从1921年到1925年逐年增长,这与新经济政策有关,故共同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影响。A不符合中国;C不符合苏俄(联),苏俄(联)农业集体化是1925年后,排除D。
6.【解析】选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从材料中的“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可知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D正确。
7.【解析】选B。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造成题干这一现象,选B。
8.【解析】选D。据题干时间“1930年”,“农民的恐怖冬天”,说明是苏联的农业经济政策问题造成的影响,这符合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和影响,故选D;A、B与时间不符;C不是农业政策,排除。
【变式备选】列宁曾说:“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体现这一设想的是苏俄(联)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体制
【解析】选C。据题干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故选C。
9.【解析】选D。1953年到196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从材料中列举的重工业发展,同时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可知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符合题意。A、C材料体现不出;B没有涉及工人生活得到改善,不全面。
【误区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的共同根源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但是改革却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导致苏联国内政治、经济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1973年”的时间信息及题干材料,可知是勃列日涅夫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故A有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C有误。D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11.【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理解。据题干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实质反映了改革中措施的激进。
【变式备选】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选D。据题干 “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等信息,意思是把前苏联像剥卷心菜一样给剥光,反映了苏联解体,故选D。
12.【解析】选B。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危险局面。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改革停滞,不少人消沉颓废”的社会现实。A、C、D均不符合题意。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社会性质国家发展经济不同模式或策略的认识与思考。第(1)题结合罗斯福新政措施和影响分析其实质;影响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角度分析。第(2)题据材料判断分别为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从内容上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从经济体制管理的模式角度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第(3)题结合材料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
答案:(1)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和调控。(2分)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
(2)列宁的思路:新经济政策。(2分)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僵化的模式: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4分)弊端:管得过死、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2分)
(3)新特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化传统产业结构。(4分)原因:科技革命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改革开放创造的有利条件。(4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对比分析能力。第(1)题概括这一时期美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措施。第(2)题分析苏联工农业方面的措施及影响。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学习的样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4分)苏联: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成功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4分)
(2)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2分)理解: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2分)影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3)农业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注重民生,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4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www.gkxx.com
高考学习网:www.gkxx.com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