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杨申兰这个名字来模仿雨巷写一首诗诗,该怎么写

071129&大将军蔻流兰
人艺大戏,莎翁晚年作品。林大导濮存昕易立明。
此戏场面第一,倒不仅是找了七八十个男女民工披个麻袋片作战士,而是那些并没受过什么训练的民工在混杂其中的四五个演员带领下木偶般的动作、僵硬的表情和戏剧的主题合拍得让人忍俊不禁,把“乌合之众”四个字演绎得入木三分。麻袋里面很明显是民工的装束,迷彩裤和球鞋,也不知人艺怎么报答人家。
摇滚乐是这戏的灵魂所在,大家很容易想到《白鹿原》里面老腔的尝试,而这次无疑更加大胆。乐队在气氛的表达上十分到位,战斗场景的渲染和群众热烈场面的烘托,事半功倍。在伴奏下拿着麦克动员群众和军队是最搞笑的处理手法,太NB了,那麦克简直就是国家媒体,谁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必胜的法宝。在摇滚伴奏下把台词说清楚已经很难了,那节奏感不仅让我想起《八扇屏》里面的“莽撞人”一节,“曹操听真,呔!现有你家张三爷在此,尔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乃匹夫之辈!”
濮存昕的台词功底自然没得说,大段大段拗口的词,人家说着就那么舒服,丹田气撑着啊,不过也真没少口误,好在大家对他都很宽容。
道具舞台挺大气,或者说是有点简陋,有点国话的风格。
再说主题,古罗马的政治莎翁来写,如今的人来演,这本身就挺微妙的。我看到了传说中“分裂的公众利益”,民主似乎注定只是统治者的工具,无论什么时代用什么方式,注定出不了这个困境。可爱的人民只是些乌合之众。
新浪娱乐讯
11月27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年终大戏《大将军寇流兰》首演。该剧为莎士比亚剧作,由导演、主演。
  林兆华此次在《大将军》的演出中首次采用了重金属摇滚乐,其效果多用于烘托气氛、明确节奏。开场时,林兆华用钢丝将几个群众演员吊起,让他们面对耸立的砖墙犹如“攻城”一般。演出中,更是有百余名群众演员参与,组成了一个个大型群众场面。
  濮存昕所扮演的悲剧英雄马修斯,凭借勇武果敢一举夺取了寇流兰城,被民众奉为勇士,并获得了“寇流兰大将军”的封号。但由于狂妄、自负与鲁莽,使得马修斯与社会、民众的沟通越来越难。在奸人的陷害煽动下,无知的民众大举叛乱,并将马修斯赶出了寇流兰城。马修斯为报仇不惜去向敌人借兵,发誓重新攻占寇流兰城。最终,在朋友、妻子、母亲的以死相劝下,马修斯终于不再想当叛国者并命令退兵。敌军将领对马修斯的决定怒不可遏,用剑刺向了他的身体……马修斯死了,虽然他有许多难以克服、难以被原谅的缺点,虽然他一次次被人误解,但最终还是被所有人认定是个无可超越的英雄。
杨申/文并图
腾讯娱乐讯,11月27日至12月16日,林兆华、易立明导演,主演的莎剧《大将军寇流兰》将在首都剧场上演。这也是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活动接近尾声的大戏。
《大将军寇流兰》是英若诚先生生前对莎士比亚剧作《科利奥兰纳斯》重新翻译的译作。《科利奥兰纳斯》作为莎士比亚晚期的作品,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层面,都与其早中期作品截然不同。由于原剧作所呈现出的复杂社会关系,使得其在舞台上亮相的机率也相对较低。伟大的戏剧家布莱希特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从其所持的概念化的阶级立场,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原作进行了带有时代印记的改编演出,却依然未能让这部伟大著作闪耀出它本该具有的光芒。
《大》剧诞生之时,正值欧洲社会风起云涌,狂飙突进的历史车轮裹挟着混乱与冲动的人群汹涌向前,理性与疯狂同在,创造与毁灭共存。今天的中国正同样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剧变,嘹亮的号角声声在耳,前行的步伐历历在目,在追逐目标的同时,人们却忘记了这令人激动的行进亦需要理性的指引。
《大》剧中的大将军寇流兰正可以视为这种困境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整场戏剧悲剧性的集中体现。其处于夹缝中的个人意志,不断的受到各种人群的影响与冲击,直至最后被彻底的摧毁。越过对其性格缺陷分析的层面,他的被摧毁,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哪怕伟大如曾被歌颂的战争英雄寇流兰,亦同样要被这追逐的步伐所踩踏下去,更何况其他更为渺小的个人。
这是个人的悲剧,历史的喜剧。
虽然从类型上,《大》剧被归为历史剧,但其所表现出的个人悲剧原则和人类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使得剧组在排演该剧的时候,可以将其置身于当今现实的空间中处理,从而使该剧与今天生活的时代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大》剧在表层的叙事和人物表现之下,提供了多维度的空间来创作。大将军寇流兰,作为“悲剧”中的“英雄”,或者说关于人物的某种“悲剧性”,实际上是被各种力量所左右的,同时又淹没于被各种力量所作用的历史进程中,哪怕这历史是以某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行进的。而对于剧中不同阶层的处理,相比于在表面上将其区分或对立起来,挖掘其所具有的共同倾向和特质,更具有意义。
剧组方面称,这次排演《大将军寇流兰》,亦是剧院在一贯风格之外的一种尝试,在紧紧抓住莎士比亚剧目精髓的同时,也对各种表现形式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在前期工作中,他们邀请英语文学顾问对《大》剧的英文原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梳理,以期在台词上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精妙之处。舞台美术在建立起广阔的人类社会空间的同时,为演员提供了极为自由的表演空间。表演上由演员采取主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风格化的调整,尽量去除附着于演员身上的各种枷锁,在一种自由本能的状态中进行表演。而音乐,则大量采用了乐的音乐形式,它不仅仅给戏剧舞台带来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为整个戏剧演出建立起了富有力量的基础。
编剧:威廉·莎士比亚(英)
翻译:英若诚
导演:林兆华 易立明
设计:易立明 林兆华
主演:濮存昕 等
演出时间:日---12月16日每晚7:30(周一休息)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仿乡愁写一首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