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李弥逊 落红是什么意思和已亥杂诗中落红是什么意思感情上有何不同

李弥逊《春日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李弥逊《春日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者:李弥逊&&上传者:admin&&日期:13-01-06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2011年8月:&&读李弥逊:《春日即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来购购购【一元夺宝】,手机、电脑统统一元就购了。
点此注册即领88元红包
上一篇:下一篇:
李弥逊《春日即事》晁冲之《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查看更多>>
阅读答案姐妹分类
阅读答案热门排行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1.(1)“小雨丝丝欲网春 句中的“网 字用的很妙.请对此进行赏析. 2.(2)这首诗三.四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4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1.(1)“小雨丝丝欲网春”句中的“网”字用的很妙,请对此进行赏析。(2分)
2.(2)这首诗三、四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1.(1)运用比喻的手法(0.5),写出了春雨的密(0.5),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1分)2.(2)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说明免官后无人拜访,表现了世态炎凉,(1分)自掩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1分)。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伤。【解析】试题分析:1.(1)题作者写丝丝小雨,连绵不断,互相交织辉映,好像是张开了一张的弥天大网,想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怅,而含愁得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雨丝之网又象征着愁绪之网。2.(2)题中三、四句是叙事兼抒情,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着力写门前冷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考点:古诗赏析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4分) 四季分明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虽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淋,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又一年四季的轮回。 17、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转瞬即逝:&&&&&&&&&&&&&&&&&&&&&&&&&&&&&&&&&&&&&&&&&&&&&&&&&&&
(2)、欲说还休:&&&&&&&&&&&&&&&&&&&&&&&&&&&&&&&&&&&&&&&&&&&&&&&&&&&
18、阅读全文后,概括各段意思,补全下面的表(5分) &
19、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8分) (1)、春天:&&&&&&&&&&&&&&&&&&&&&&&&&&&&&&&&&&&&&&&&&&&&&&&&&&&&&&&&
(2)、夏天:&&&&&&&&&&&&&&&&&&&&&&&&&&&&&&&&&&&&&&&&&&&&&&&&&&&&&&&&
(3)、秋天:&&&&&&&&&&&&&&&&&&&&&&&&&&&&&&&&&&&&&&&&&&&&&&&&&&&&&&&&
(4)、冬天:&&&&&&&&&&&&&&&&&&&&&&&&&&&&&&&&&&&&&&&&&&&&&&&&&&& &&&&& 20、第③段到第⑤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 例如:用“&&&&&&&&&&&&&&&&&&&&&&&&&&&&&&&&&&&&&&& ”来比喻“春的短暂” 用“&&&&&&&&&&&&&&&&&&&&&&&&&&&&&&&&&&&&&&&&&&&&& ”来比喻“夏的火热” 用“&&&&&&&&&&&&&&&&&&&&&&&&&&&&&&&&&&&&&&& ”来比喻“秋的成熟”。(6分) 21、品读第⑥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答:&&&&&&&&&&&&&&&&&&&&&&&&&&&&&&&&&&&&&&&&&&&&&&&&&&&&&&&&&&&&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4分)捡来的手机 周广华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已打电话过来。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教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予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1.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4分)④故事情节:( )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 )手机——回忆还手机情景。②儿子的情绪:惊喜——( )——心情很好——( )。2.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4分)【答】 3.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4.南京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就此说说你的想法。(2分)【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宜兴市九年级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表达与交流(共66分)(一)(6分)1.下图是一组真实的照片,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二十年后孙子推着奶奶,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地点。请紧扣两个画面细节,续写一段话。(6分)要求:①要有人物和景物描写②要有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运用③不少于100字。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您却老了。……2.作文(60分)当凛冽的北风吹遍大地,无边的白色便会覆盖山川,花儿谢了,草儿枯了,叶儿落了,天空暗了……但是无论寒风有多猛烈,无论冰雪有多厚实,无论世界有多阴冷,这些都是暂时的,请一定相信,终有一天会春暖花开,到那时必将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蜂蝶起舞,鸟语花香……请以“终于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⑴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⑵不少于600字。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是( ) A.一霎时(sà) 怦怦(pēng) 脸颊 形影不离 B.姊妹(zǐ) 荫蔽(yīn) 决别 花团锦簇 C.乌桕(jiù) 栖息(xī) 锥形 花枝招展 D.屏息(bīng) 威慑(shè) 嘈杂 哄堂大笑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张家港市九年级上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4分)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_________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宜兴市九年级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今起,肥西严店乡的村民进城再也不用绕道,环巢湖旅游大道在建的四座大桥之一的派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B. 2014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国内公开招标,首次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确定供应商,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汽车租赁与包车。C.经过程鹏多年的刻苦学习,到了高中时,运用起文言文就像现代汉语一样,基本没有障碍。D.按照要求,这些古村落,在2015年8月底前,都要完善和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同时编制保护发展规划。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八年级12月练习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其他题
解释加点字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不可久居 (5)念无与为乐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非相度不得其情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⑧,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干:岸边。②圮(pǐ):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杮(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⑧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一寺临河干 (2)是非木杮 (3)盖石性坚重 (4)如其言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一老河兵闻之B. 求之下流,固傎C.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翻译句子。(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2)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治水必躬亲》)(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说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春日即事&李弥逊&试题与赏析
<img ALT="美丽树影"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thumb/zhiwu/shu/shuying/a01.jpg"
TITLE="春日即事&李弥逊&试题与赏析" />&
<img ALT="美丽树影"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thumb/zhiwu/shu/shuying/f06.jpg"
TITLE="春日即事&李弥逊&试题与赏析" />&
<img ALT="美丽树影"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thumb/zhiwu/shu/shuying/e05.jpg"
TITLE="春日即事&李弥逊&试题与赏析" />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解析(全国卷II)
------------------------------------------------------------
(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春日即事&&&
&&&&&&&&&&&&&&&&&&&&
李弥逊&&#9312;&
&&&&&&&&&&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9313;,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9312;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9313;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本题第(1)题重点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这“网”除了与时令有关之外,还应该含有很强的政治寓意。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細細的雨絲在空中織成了一張大網,倣佛要把春天網住;天色已近黃昏,滿地落花雜亂無數。我住的地方十分冷落沒一輛車經過,在陣陣歸鳥聲中關上柴門,忍受著孤獨。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
开头“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二句即目写景:蜂、柳、鸦。蜂为“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不记家,已表明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表明本篇的主旨是写思乡情怀。柳为“新柳”,鸦为“啼鸦”,这是春天景物,柳、鸦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示离愁乡思的传统意象。如“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8943;&#8943;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梁元帝萧绎《折杨柳》)上句写“游蜂”,言“不记家”,已表现词人心曲;下句写“柳”“鸦”,却是暗示衷肠。于是才有后面的“寻思旧事即天涯”。
“即”,是“便是”的意思,盖“事”已“旧”矣,一“寻思”,便“天涯”之隔。刘辰翁另有《山花子·春暮》词说:“东风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也是说春风中一分手,便是天涯相隔,即使所距咫尺之隔,也不相见,写空间距离如此,写时间距离也是如此。
过片承上往往不堪回忆之意,转入抒情。“睡起”句为倒卷法。“有情”,即指上句“寻思旧事”而言。所以知“寻思旧事”是午睡初醒时的心理活动。为此睡起后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而“情”也连同画一齐被卷起来了。这里的“和”字有“连同”之意。“情和画卷”,“卷”字兼管“情”与“画
”。“情”也称“卷”,是情不得舒展之意。蕉心可卷,诗词中常用蕉心喻指人的情感,故情也是可卷的。“我情似画,可以卷也。”不很是富有情致。“燕归无语傍人斜”在句型上是与“睡起有情和画卷”构成对仗,上句人事,下句景物,以景物反映人的心态;但从写景来说,又与“晚风”句并列对称。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象默默无言。刘辰翁另有《占绛唇·瓶梅》词,说瓶梅“春堪恋,自羞片片,更逐东风转”,也写瓶花在晚春中被风吹落,不由自主,象征着美人飘泊不定的不幸命运。本篇则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诗词中常用“无言”,实际是以无言衬托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 。如“
天言匀睡脸”(温庭筠《菩萨蛮》),写伤春女子的冷落寂寞情愫;“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凤栖梧》)写倚楼怀远的离人的复杂心绪。刘辰翁此词则借景物(燕子、落花)来写词人“无言”,手法独特,抒情的效果却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本篇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全词的基调淡雅,别有情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亥杂诗表达的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