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图片表现了诗人什么的心胸和超然洒脱的精神面貌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浪漫绝伦,广阔无垠,大气磅礴,豪迈奔放,超然洒脱,突破想象.粗略说了几个词,考试的时候你自己发挥下呗,意思差不多就可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弃轩冕,白首卧。醉月频,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唐宋诗举要》:吴曰:疏宕中仍自精炼(“醉月”二句下)。吴曰:开一笔(“高山”句下)。吴曰:一气舒卷,用孟体也,而其质健豪迈,自是太白手段,孟不能及。《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矫然不变,三四十字尽一生。《唐诗鉴赏辞典》: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辖》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黄宝华)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其二(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闻说金华渡,东连。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赠薛校书(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引用典故: 我有,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未誇观涛作,空郁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引用典故: 汉帝长杨苑,誇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有光辉。摇,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赠郭季鹰(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盛德无我位,独映君。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凌紫氛。
口号赠徵君鸿(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题注:引用典故: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唐诗品汇》:范云:律诗必须守规矩。试看此等五言,何其严哉!今人虚实轻重且不审,恶乎律?《李杜诗通》:既比之陶潜、梁鸿,不得复比之杨震。一篇中用三人,任笔铺杂,此在太白可耳。范德机以为律诗须守规矩,此篇为最严,非确评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前四句不特一气呵成,而援引古人,法属初创。《网师园唐诗笺》:一气舒卷,无斧凿痕。《唐诗成法》:起列两高士,下紧接征君无愧古人,已把征君将人天上去,再无出仕之理。今方云卧丹壑,而紫泥已降,但不知征君早晚赴召,又与前判然盖讽其勿往也。前五句一段,后三句一段,法之变化已极。起用两古人名,结用一古人,又相应法也。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六代帝王国,三吴。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静,长江万里清。应须策,未肯弃侯嬴。
赠崔秋浦三首(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 吾爱崔秋浦,宛然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山鸟下厅事,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李太白诗醇》:诗亦有陶令风。   其二(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先韵引用典故: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见客但倾酒,为官。东皋春事起,种黍早①。   其三(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真韵引用典故:   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投沙。
秀华亭(唐·李白)  五言律诗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何当馀荫照,天造洞仙家。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其一(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悲。
赠柳圆(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赠钱徵君少阳(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注: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馀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①猎,犹可帝王师。
寄淮南友人(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 红颜悲旧国,歇芳洲。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海云迷驿道,江月隐。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唐诗归》:钟云:“连”字下得奇(“日夕”句下)。钟云:一片真气,自是李白寄杜甫之作,工拙不必论也。《唐诗别裁》:沙丘在莱州,汶水出沂水,在青州,境地相接,故欲因水以寄情也。《唐宋诗醇》:白与杜甫相知最深,“饭颗山头”一绝,《本事诗》及《酉阳杂俎》载之,盖流俗传闻之说,白集无是也。鲍、庾、阴、何,词流所重,李杜实宗尚之,特所成就者大,不寄其篱下耳。安得以为讥议之词乎?甫诗及白者十馀见,白诗亦屡及甫,即此结语,情亦不薄矣。世俗轻诬古人,往往类是,尚论者当知之。沈德潜曰:有馀地,有馀情,此诗家正声也,浮浅者以为无味。《李太白诗醇》:名句读终有馀韵(“城边”二句下)。谢云:古诗有“婵娟空复情,浩荡而伤怀”,今衍为四句,尤见自然(末四句下)。《唐诗鉴赏辞典》: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四载(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写。从天宝三载春夏之交,到天宝四载秋,两人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分别,但相处的日子还是不少的。现在,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我”──“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读来大有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觉,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当我们明白了这个主旨之后,再回过头去细味前六句,便又觉得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可以说前六句之烟云,都成了后二句之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自己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又会怎样呢?联系诗题(“寄杜甫”),联系来沙丘之前和杜甫相处的那些日子,答案就不言而喻了。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象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采。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当律体盛行的时候,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非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赵其钧)
寄当涂赵少府炎(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晚登高楼望,木落双江清。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
寄王汉阳(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①。寄谢,西来定未迟。
江上寄巴东故人(唐·李白)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誇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引用典故: 三山怀,水澹①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共824,分42页显示& &1
(1).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唐
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清
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共矜红颜日,俱忘白发年。” 唐
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宋
诗之二:“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3).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汉
《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 南朝
:“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清
《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4).指美女。 明
诗:“红颜宛转马蹄间,玉箸双垂别 汉 关。” 清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分类:酒醉的隐语。 唐
诗:“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宋
:“或时得名酒,亭午犹中圣。” 明
《綵毫记·脱靴捧砚》:“臣虽中圣,敢不奉诏,愿给笔札。”分类:青松白云。指隐居之境。:“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唐
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分类:滩名。在今 浙江
金华市 西南五里 金华江 中。古时相传舟行过此,需五百人牵挽方可渡,故名。 唐
诗之二:“闻说 金华 渡,东连 五百滩 。”分类:吴 地民歌。 唐
诗:“我有 吴
越 曲,无人知此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吴
越 曲, 吴 人以歌其地也。”分类:皇帝使用的笔。亦借指御批。 南朝
《上新定法律表》:“其中洪疑大议、众论相背者,圣照玄览,断自天笔。” 唐
诗:“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犹赞赏。“ 车胤 父作 南平郡 功曹” 南朝
刘孝标 注:“ 胤 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 唐
诗:“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 明 孙柚 《琴心记·得意荐扬》:“因检阅 梁王 书籍,得《子虚赋》,深加激赏。” 秦牧 《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每当人们围着新出现的品种,投以激赏的眼光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一个赞美的声音:‘多行呀!人类又给大自然增添新的花样了。’”分类:期待;相约。 唐
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说于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分类:(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阙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诏,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饫终日,清光欲暮。” 唐
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窗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分类:(1).一侧;一面。:“堕马髻者,作一边。” 唐
诗:“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红娘 ﹞持笺归,置于妆台一边。”第一回:“怎奈那些关切一边的师友亲戚骨肉,都以天恩祖德报国勤民的大义劝勉。” 丁西林 《一只马蜂》:“ 余小姐 从长椅那一边,移到这一边。”(2).副词。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动作同时进行。卷九:“你住在外面,一边等我,一边看人,方不误事。”《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那两个虞侯那里肯依,一边收拾,一边叫了两匹马,将行李驮在马上,两个虞侯跟的先行去了。” 艾青 《<诗选>自序》:“我就在一家工艺美术的小厂工作,一边进行自学。”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艄公看见 邓秀梅 一边只坐两个老百姓,比对面少两个人,一边荡桨,一边这样地调整。”分类:指风光绮丽、文物荟萃的名城。 南朝 梁元帝 诗:“结交 李都尉 ,遨游佳丽城。” 唐
诗:“六代帝王国,三 吴 佳丽城。”分类:靠近屋檐下边开的花。 唐
诗:“山鸟下听事,檐花落酒中。” 唐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赵次公 注:“檐花近乎檐边之花也。学者不知所出,或以檐雨之细如水,或遂以檐花为檐雨之名。故特为详之。” 宋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词:“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分类:(1).归还公田。 殷
周 时平民二十岁向公家领田耕种,六十岁还田给公家。:“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三代之时,吏道淳古,归田受田无上下其手者。”(2).谓辞官回乡务农。卷六六引 晋
鲁褒 《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唐
诗之二:“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金
诗:“萧萧华发老书生,久欲归田计未成。” 清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销永日。”(3). 汉
《归田赋》的省称。 唐
方干 《赠李支使》诗:“一等 孔 门为弟子,愚儒独自赋《归田》。” 宋
诗:“自惭头半白,方解赋《归田》。”分类:不贪财。 唐
诗之二:“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 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分类:指 屈原 。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楚 臣去境, 汉 妾辞宫。” 唐
诗之三:“应念 金门 客,投 沙 吊 楚 臣。” 王琦 注:“ 屈原 , 楚 贤臣也。” 宋
诗:“纫为 楚 臣佩,散落天女襟。” 清
《辨仙行》:“ 周任
史佚 来斌斌,配食 漆吏 与 楚 臣;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悱怀义仁。”(1).青春。 唐
:“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还遒。” 唐
诗:“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王琦 注引 杨齐贤 曰:“青岁,犹青春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亲叙》:“当初指望白首谐,谁知青岁遭残害。”(2).春天。 唐
诗:“ 白云县 北 千山口 ,青岁欲开残雪后。”分类:乡间楼屋。 唐
诗:“海云迷驿路,江月隐乡楼。”分类:当前位置: >>
诗歌鉴赏的形象之美
古代诗歌鉴赏感悟高考 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5年浙江卷 年浙江卷) (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傍晚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 ________时刻的景色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 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 西风 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有“恨”而 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 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 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 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 荷花” 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 。(4 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 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分)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 14 望庐山瀑布 李白 上海卷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 庐山记》见寄者, 是日有以陈令举《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 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 旋入开元寺, 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 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 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 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谪仙:李白。 [注]谪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 所谓响者,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 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 字为例, 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 (2分 析。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 14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 庐山记》见寄者, 是日有以陈令举《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 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 旋入开元寺, 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 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 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 用夸张手法) (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以比喻手法)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谪仙:李白。 [注]谪仙:李白。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2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千古长如白练飞: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 14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富山 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 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 ,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 庐山记》见寄者, 是日有以陈令举《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 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 旋入开元寺, 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 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 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 不同意。徐诗分别从视觉、 不同意。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 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气势显得壮阔。 入,气势显得壮阔。 谪仙:李白。 [注]谪仙:李白。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 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 (2005年湖南卷 年湖南卷) (2005年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首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 两首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 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思念, 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思念, 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 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给予援手的急切期待。 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给予援手的急切期待。 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 李诗之“ 在首句,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 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 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 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 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 结构上的作用 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 (2005年湖南卷 年湖南卷) (2005年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 痛楚两首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两首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 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 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写到了“ 李诗曰“青山留人”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 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 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 诗曰“尖山似剑” 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技巧及作用 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 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 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 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 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6 2005年湖北卷 年湖北卷) 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 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 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 围场。 伤心辞汉主; 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 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 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 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 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 (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 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 泣寒蜇,绿纱窗; 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 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 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 不思量! 窗,不思量! 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寒蜇:寒蝉。 注:①寒蜇:寒蝉。 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 出色” 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 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 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 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 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6 2005年湖北卷 年湖北卷) 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 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 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 围场。 伤心辞汉主; 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 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 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 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 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 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 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 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 泣寒蜇,绿纱窗; 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 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 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 不思量! 窗,不思量! 的愁绪。( 。(2 的愁绪。(2分) 寒蜇:寒蝉。 注:①寒蜇: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 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记梦寄师伯浑①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北京卷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 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与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 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 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 衰的悲愤情怀。 衰的悲愤情怀。 诗歌鉴赏考查方向1、诗歌体栽:诗(绝句、律诗)、词、曲 诗歌体栽: 绝句、律诗)、词 )、 2、考查角度:形象(情感)、技巧、语言、 考查角度:形象(情感)、技巧、语言、 )、技巧 评价。 评价。 3、命题形式:填空、简答,常常与前人的 命题形式:填空、简答, 评价结合起来,对比鉴赏。 评价结合起来,对比鉴赏。 答题要求:可以有多种理解, 4、答题要求:可以有多种理解,但要言之 成理(一般不要推翻前人的评价), ),运 成理(一般不要推翻前人的评价),运 用鉴赏术语,饱含情感。 用鉴赏术语,饱含情感。 5、试题分值:6~8分。 试题分值: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计划1、诗歌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 2、诗歌形象鉴赏 3、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4、诗歌语言鉴赏 5、评价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6、答题技巧及答题规范 7、诗歌鉴赏综合练习及过关检测 诗歌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一 诗歌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 一)? ? ? ? 1.古代诗歌分 备考指南 古代诗歌分(备考指南 古代诗歌分 备考指南P10) 2.诗歌特点 备考指南 诗歌特点(备考指南 诗歌特点 备考指南P10-11) 3.诗歌鉴赏考查目标 备考指南 诗歌鉴赏考查目标(备考指南 诗歌鉴赏考查目标 备考指南P11) 4.鉴赏方法 备考指南 鉴赏方法(备考指南 鉴赏方法 备考指南P19-22) 古诗词鉴赏复习( 古诗词鉴赏复习(二)――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形象鉴赏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门泊东吴万里船。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 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 或画面,它可以是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或画面,它可以是人物形象, 也可是景象 物象。 景象和 也可是景象和物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形象(意象) 形象(意象) ?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 公) ?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 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 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北京卷) (2004北京卷) 北京卷?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 林逋《梅花》诗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 黄昏” 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 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 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决非红莲诗。 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 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 认桃无绿叶, 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 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 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幽、高洁;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认桃无绿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 仅从“绿叶” 青枝” 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 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一)人物形象《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 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咏荆柯》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咏荆柯》登车何时顾, 荆柯《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清明绝句》 《清明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行人、 形象:行人、牧童 通过什么来表现? 通过什么来表现? 行人语言、 行人语言、牧童动作 饮酒》 《饮酒》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形象:喜爱隐居 形象: 生活, 生活,厌恶官场 的隐者形象 通过什么来表现? 通过什么来表现? 动作: 神态: 动作:采菊 神态:悠然 《闺怨》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教夫婿觅封侯。 形象: 形象:思念丈夫后悔 让丈夫建功立业的少妇通过什么来表现? 通过什么来表现? 神态: 心理: 神态:忽见 心理:悔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 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 神态、 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 笑容、一个动作 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动作、 微妙的心理变化, 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 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 典型的细节, 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 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 马戍梁州。 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尘暗旧貂。 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 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此生谁料, 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天山,身老沧洲。 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 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 山。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 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 驰骋疆场, 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 置不用, 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 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 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报国无门的感慨。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动作、心理。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什么形象; (1)什么形象;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的意义。 (3)形象的意义。 练习: 练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分析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 塑造的人物形象。 塑造的人物形象。 柳宗元的《江雪》 2、分析 柳宗元的《江雪》中渔 翁的形象。 翁的形象。 练习: 练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分析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 塑造的人物形象。 塑造的人物形象。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 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 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作者独自 登上幽州台,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 登上幽州台,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 叹息着: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 叹息着: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 感叹着沧凉与孤独,潸然泪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 感叹着沧凉与孤独,潸然泪下。 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练习: 练习: 柳宗元的《江雪》 2、分析 柳宗元的《江雪》中渔 翁的形象。 翁的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 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 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 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 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 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 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 诗人摆脱世俗、 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的寄托和写照。 的寄托和写照。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 王昌龄的《出塞》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杜甫的《兵车行》 杜甫的《兵车行》8.爱恨情长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鉴赏: 鉴赏: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 人形象。 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 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 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 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 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 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 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 ?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 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 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 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 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 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 理等方面) 理等方面) ?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天真可爱 )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 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 遥招手” 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 机灵)。 (机灵)。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 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 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 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 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 )、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 场面描写( 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 )、色彩描写 色彩描写。 等)、色彩描写。 ?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 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 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 2、描摹诗歌图景; 、描摹诗歌图景; ? 3、剖析作者思想。 、剖析作者思想。 西 楼 曾巩? ? ? ?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钩疏箔: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的情感? ?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 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 的雄伟气势。 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 襟和内心的豪情。 襟和内心的豪情。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看画面形、 ?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 二是画面色彩; 二是画面色彩; ? 三是动态; 三是动态; ? 四是静态。 四是静态。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 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 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 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 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 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 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 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 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 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 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 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 人赏心悦目。 人赏心悦目。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 然之情. 然之情 绝句? ?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 万里船近景。上联黄、 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 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 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 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 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 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 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 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 促人深远的联想。 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 的心境. 的心境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 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 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 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 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 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 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 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 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 情感有什么? ? ? ? ? ? ? ?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 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 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 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 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 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 象的写照,那么, 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 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 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 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 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 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 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 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 难舍难分之态。 难舍难分之态。 ?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 这两首诗中, 排云白鹤” 蜡烛垂泪” 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 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 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问 无情最是台城柳, 题: ?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无情 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 ) 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 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 (1)台城已是“千门万户成野草”,而台城 )台城已是“千门万户成野草” 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 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与荒凉破败 的历史遗迹形成鲜明的对比, 的历史遗迹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人触目惊 而台城堤柳却不管人间兴亡, 心。而台城堤柳却不管人间兴亡,不顾诗人 的哀痛,枝繁叶茂,所以说它无情。 的哀痛,枝繁叶茂,所以说它无情。 ?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 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 昔如来者视今, 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 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三)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 借助意象,?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 人内在情思的统一, 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 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 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 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 的整体 ?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 明月、风灯、宿鹭、 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下几时回? 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径独徘徊。 径独徘徊。 ?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 个意象, 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 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 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 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 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 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 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 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 相识燕归来” 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 令人欣慰。 令人欣慰。 三、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 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 声。 ?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 分析思路: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 与志的“契合点” 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 何为,情为何端。 何为,情为何端。 早梅? ? ?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 梅为雪之错觉, 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 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 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 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 :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 :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 身手的骏马形象。 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 的激愤之情。 的激愤之情。? ? ? ? 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 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 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的思想感情? 的思想感情? ?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 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 ? ? ? ? 墨 梅 王冕? ? ?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 __的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的 特点 ?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 ①、高洁、淡雅、朴素。②、写出了 高洁、淡雅、朴素。 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 守。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的思想感情? 的思想感情? ?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 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 ? ? ? ?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 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 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 等。 ?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然洒脱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