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皇帝年间《休宁县志》卷一、十六记载,休宁县在明代有“节妇”、“烈妇”四

格式:PDF ? 页数:13页 ? 上传日期: 17:49:01 ? 浏览次数:71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元气实体思想构成了戴震义理之學的价值源头和逻辑起点戴震义理之学的思想宗旨决定了戴震必须把探索的视野由自然的层面转向社会的、政治的层面。戴震论“性”是展示其进步伦理观和思想启蒙意义的重要方面,是戴震义理之学的核心内容戴震从元气实体的本体论观点来规定人性,反对宋儒以所谓“天理”来“凑泊附著以为性”把其人性理论建构在坚实的“血气心知”基础之上。戴震论“性”已不单纯局限于“性”之自身,而是具有超越“性”自身的人类学或伦理学的含义具体说就是,戴震论“性”是其元气实体思想在整个社会政治、伦理领域的充分展开。本文将从戴震对“性”所做的价值规定及“性”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等特征方面做一总体分析和评价
一.心性实体:以“血氣心知”为存在基础
戴震反对宋儒把“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不是二分的而是一元的,“血气心知”就是“性”的实体即戴震所谓“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1]“性”不是空疏超然之“性”,而是建构在“血气心知”基础之上的“性”;“性”不是来自“虚”而是来自“实”。戴震在《读孟子论性》、《读易系辞论性》以及在其“正人心之要”的著作《孟子字义疏证》中都用大量篇幅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述了有关人性的思想,提出了其系统的自然人性思想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自然本质和价值内涵,成为中國传统人性理论学说的集大成者

一.心性实体:以“血气心知”为存在基础
三.人性结构模式:自然构成与社会构成

[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75页
[2]据清道光皇帝年间《休宁县志》卷一、十六记载,在只有六万五千人的休宁县在明代,有所谓“节妇”、“烈妇”四百余人;自清初至道光皇帝年间多达两千余人妇女“不幸夫亡,动以身殉经者、刃者、鸩者、绝粒者,数数见焉”对那些再嫁的女子,“必加之戮辱”甚至出门时,“儿群且鼓掌掷瓦石随之”由此可见徽州地区妇女命运之蕜惨。
[3]戴震:《绪言》卷上《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90页。
[4]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姩版第176页。
[5]戴震:《答彭进士允初书》《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58页。
[6]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0页。
[7]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0页。
[8]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2页。
[9]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1页。
[10]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68?69页。
[1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3页。
[12]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56页。
[13]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参见《荀子·王制篇》。
[14]戴震:《绪言》卷上,《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91页
[15]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4页
[16]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蝂,第181页
[17]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3页
[18]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3页
[19]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才》,《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5页
[20]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4页
[21]梁启超:《戴东原的哲学》,转引自《戴震全书》卷七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69页
[22]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0页
[23]均见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0页
[24]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72页
[25]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姩版,第179页
[26]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0页
[27]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3页
[28]戴震:《原善》卷上,《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7页
[29]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說]

材料一 朱熹曾经托名“空同道士邹 ”为《参同契》作注常自谓“清夜眠斋宇,终朝观道书”足见他对道教的重视。正是在“集诸儒之大成”并充分吸收释道哲理的基础上朱熹对理学展开了一次系统的、创造性的总结,从而成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

——摘编洎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格”“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視”此等数语而实加工焉。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思想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喰等做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光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