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慧 是什么意思求解

  一合相,确实不好理解,因为原经的语句很晦涩难懂。我也只能靠猜了,“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那么我们这世界是实有的吗?按世尊的般若实相的理论,显然世界不是实有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当然属于有为法,所以也是“梦幻泡影”,世界乃心所变现,所谓“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既然世界不是实有的,按原句的逻辑,“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若世界不是实有,则不是一合相。所以“一合相”的概念应该近似于——极微小实体的聚合——的意思。“一合相”的概念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物质由原子组成,且原子不可再分——也就是说最小粒子是可以找到的一个实体。而与此理论直接对立的是中国的庄子的观点——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可以无限分割,不存在所谓的最小实体。  如果从佛陀的观点看,肯定庄子说的是对的,世界如影像,影像当然可以无限分割,再怎么分割,你也不可能找到那个最小的粒子。所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弦论》,认为不存在最小的实体粒子,只存在一段段的无形的振动。实际上是“道”、“太极”、“空性”在振动。  这个“一合相”确实很难猜,以上是抛砖引玉,看看诸位道友有没有其他的理解。不过,希望谈点干货,不要又是“空”和“有”兜来兜去,“空”和“有”无非就是“体空,相不空,用不空”,就像做梦,虽然明知是假,但人人都想做美梦,不想做恶梦。所以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东西,就不要老兜来兜去。
楼主发言:839次 发图:0张 | 更多
  如果是按原子论这样的分解。不超小乘知见。非大乘知见。一合者,不二也。于有无不生分别想。以无分别想故不生有无二见。以无二见故名一合。
  上面短短几十个字,存在两大根本性错误。1 小乘、大乘的区别只在发心不同。小乘罗汉,只度自己,做自了汉。大乘菩萨,自度度他,最后达到“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大同世界”。小乘罗汉虽无如此发心,但在知见上也是明心见性的圣人,不受轮回,怎么可能连般若都搞不懂,去持原子论呢?2 佛法中跟“有”相对的是“空”,不是“无”,“空”和“无”完全不同,“空”是“妙有真空”,相当于电视信号,虽然看不见,但里面什么频道都有。“无”是彻底的啥都没有,是断灭见,“有”和“空”(或“色”和“空”)犹如水和波,有水才能起波形,所以“空”和“有”才是不二法门,而“无”中是不可能生“有”的。  另外,谈问题,就直接说大白话,不要兜来兜去,最讨厌口头禅。  
  一合相,在知见认识里就是无分别心,万物及其过去未来都平等以仅仅是“幻象”而观之,如梦相;  在实证上,就是觉到极点的寂灭相、涅槃相,如观声音到了极点声音就会听不到,所有声音都是一个静相。
  如果世界真实存在,那么,这个世界定是由“物质”和合而成  因为“实”的对“虚”的,如果有实,则实必然是和合而成,称为一合  如果不是真实的,那么,就不是和合而成,是幻化而成,瞬间就变化的  哪怕山河大地,也无需任何“物质”,只是一念,就变出来了,此身是彼,彼身是物,物又是人,人还是鬼,鬼又是圣,圣也是佛。。。
  其实我读《金刚经》,总觉得世尊是在说一个物理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世尊谈的是“诸法实相”,而我所理解的“诸法实相”,就是物理实相。当然“心物一体”,物质就是意识,意识就是物质。所以六祖慧能说“非风动,非幡动,乃仁者心动”。但归根到底,世尊还是在解释世界最终的物理原理——“心外无土,土外无心”,世界是由心变现的影像。  所以,《金刚经》里一再说“不住相布施”,人们都解释成布施的时候要“三轮体空”,心里面不能有我、布施对象、布施行为这三桩事情。但我总觉得不能这样理解,“不住相布施”应该是布施“不住相”——即告诉众生“你不能住相啊,一切相,山、河、大、地、你、我都是电影荧幕上的投影啊,真正的胶片,也就是诸法实相,是无相的啊,在妙有真空里面,相当于电视信号啊”。  而《金刚经》里面一直有“如来说xxx,即非xxx,是名xxx”这样的句子,实际上只要出现这样的句子,这里的xxx就是所谓的投影,是假相,而不是“诸法实相”。  《金刚经》最难的一句我觉得应该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人们也是从心理上理解这句——过去已消失,现在也已成过去,未来却不可见,所以心里不要住过、现、未来。但我觉得这里世尊还是在谈物理问题。我们不能总是按我们那点小心思去理解世尊的话。我们还是要站在诸法实相的基础上,即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去考虑世尊的话,世尊在很多场合都提到“无过、现、未来”,即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是一,或者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就像你电脑里的电影,虽然你还在看中间情节,但实际结局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播到那,在现实中,诸多的算命、预测、占卜就是基于以上的物理基础。三心不可得,是因为,“现在”正在改变未来,也正在改变过去,因为三者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三心时刻在变化中,即每时每刻都产生一套新的“过去、现在、未来”。世尊说的话,实际在挑战我们想象力的极限,所以悟“道”难,但没办法,这就是世界的物理真相。  
  放下妄念,当下所显内外一切就是实相,平等这些即一合。一者全也、等也,合者根尘识合。  
  同意飞过山说的,一合相就是说由四大因因缘因果和合而成的世间相,可以把世间比方成幻化,而它不是真正的幻化。  我没去看空和有的争论,他们真的在争空和有?还是在争行法?  空和有,有什么好争的?究竟是空,为什么说第一义,不是第二义。但是,有同样重要,因为自性生万法,这也是必然,这整个世界就是那个空,色就是空。  
  时间,在圣谛,是虚妄,不存在。  
  理论理解的同时,要实修,我们会进入更广阔的领域,领略更多事物,有更广阔的切磋。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个个随类解。佛法太高深,修行人也都是莫衷一是。  还好有个净土法门,不论开悟没开悟,得定没得定,乃至五逆十恶都有机会去极乐,亲听佛祖教诲。到了那,自然就有答案了。  
  “色”和“空”(或“有”和“空”)其实很好理解,如果老是从自己的判断心出发,什么不住“有”,不住“空”,又不住两边。大前提我觉得就有问题,世尊谈般若是谈诸法实相,也就是物理实相,而不是在谈你的那点小心思——住啊?不住啊?重要的是外界物质的真相是什么。  “色”和“空”的关系就是“波”与“水”的关系,本体是同一个东西,形状不一样。你看到“波”就等于看到“水”。不同的是“色”,我们能看到,“空”我们却看不到。就像电视信号,我们无法触摸感知,只有借助电视屏幕才能显示出来。“空”也是一样,我们无法感知,只有借助“色”,才能体现“空”的存在。  其实,我觉的当初老祖宗在翻译这个“空”时,选字有问题。人一看到“空”字,本能就联想到“无”。但在佛法里“空”和“无”完全两个东西。然后和尚又要费功夫解释“空”是“妙有真空”啊,里面有东西啊。当初为什么不干脆就用梵文,不翻译,就像菩提,般若,还省去很多误会。  
  探讨,我觉得【空】字很准确,空和无也很接近,本来无一物,说的就是空。只有法身是真,报化也是假,但是,这个真和假是一非二。  
  一切相,皆由阴阳和合而生。因非常住,性本空,故说非实有。但非实有不代表没有,因为语言无法完全表达这种意思,所以不可说,故所谓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故名一合相。  
  @flyandcry 因为万法唯心所造  山河大地 乃至人我 鬼神 皆是心性之流露 是心念的映射 并非实有 其实实有是名实有 因为真理来讲 并没有一个空与有的对立 也没有一个对与错的对立 世尊说 若此世界实有 因为有 所以有 有就是有 并没有一个无对立的 假如在有的角度来说呢 我们所有众生所见之世界就是和合而成 是一个幻化的虚假的镜像 乃至于呢 人看到的是人界 天人看到天界 畜生看到畜生界 鬼看到鬼界 每种类众生看到的世界皆不同 皆是和合之假相 那么多真理的角度来看呢 这个世界并不实有 所以所对之境(世界)并不是真实的 是虚幻的 此间并没有任何对立 是境界与心识的区别之分 造成了所映射之镜像变得不同了 其实这一皆的有和无 物质和生命 都是从心性中流露出来的 是一体的多面 。。。越说越啰嗦 不可说不可说。。。唉 没有世尊的智慧呀 惭愧惭愧
  其实严格意义来讲,“色”只能和“空”相对应,他们才是一对,“无”只能和“有”相对应。不能把“空”和“有”扯到一起。就像“黑”和“白”是一对,“高”和“矮”是一对,你不能把“黑”和“高”搞成一对。  
  就是因为“空”和“无”容易让人混淆,所以还不如就把“空”译成“如”。就像道家里“道生一,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实际佛家的“空”,就相当于“道”、“太极”。但一个“空”字不知道坑苦多少学佛人。一提到“空”,马上就想到“无”,然后马上就想到对立面“有”,然后就把“空”和“有”放在一起扯。然后就理解的一塌糊涂。  
  @道之光 修行就是体证,这句话错了,如果把修行直接等同于打坐修定功,更是大错特错。佛法归根到底是求智慧,所有经书里全是讲无上智慧,佛陀在《四十二章经》说“人若有智慧,就算无天眼,也是一个明眼之人”,修行是在佛法智慧的指引下,修自己身、口、意三业,最后达到孔老夫子“从心所欲不逾距”,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语言、念头都是无漏的善因,不结有漏的恶因。民国四大僧——太虚法师说的,是真正的修行——“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把你自己修成了一个言、口、意都无漏的大圣人,这才是修行,不是枯坐修禅定。  当然,这里不是抨击“打坐”,我自己也天天打坐,那是因为没办法,没六祖那样的慧根,只能靠打坐来开慧。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什】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奘】 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故名一合執。  【凈】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如來則有聚執。佛說聚執者,說為非聚執,是故說為聚執。  And why? If, O Lord, there had been a world system, that would have been a case of seizing on a material object, and what was taught as 'seizing on a material object' by the Tathagata, just as a no-seizing was that taught by the Tathagata. Therefore is it called 'seizing on a material object'.   英譯作“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著實。如來以非著說著實,故名著實。”  按:PH新譯作“如來以無著說著實”。(what the Realized One has preached of as seizing upon a solid mass, that has been preached by the Realized One as devoid of any seizing.)  又,什譯“一合相”所對應的梵文為pi??agrāha,pi??a是“球、丸、團塊”;grāha是“執取”,即對整體的執著。笈多譯作“摶取”,係直譯。   又,七種漢譯中,有四種做了部份否定(即“非執”或“非取”)。  更多內容,請見拙作:(二稿)《金剛經》九種對勘析評稿(艾習角著).pdf  /s/yV48YcdSlvQZ0
  一合相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樓主於“一合相”三字起虛妄之念,所謂理解亦是戲言  
  上面兄台提供的三个版本里,第三种版本里把“一合相”译为“聚执”,我觉得很恰当。一合相本来就是世尊所否认的一个错误的观点,类似于“原子论”。即小实体聚合成大实体。这是错误的。世界如影像,哪来的小实体、大实体。  
  上面道之光兄谈到修净土的,念佛需要念到一心不乱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开始,我也是从禅宗入的门,所以用禅宗的理论去理解净土法门,总认为法法相通,禅净不二。总认为念佛就是禅的另一种形式,或称之为念佛禅。一定要念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号一时脱落,证到念佛三昧才能往生极乐有望,不然,最起码也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  到最近我才认识到,所谓“法法相通,禅净不二”是一种捣浆糊的说法。实际不能用禅宗那一套“能所双亡、一心不乱”去理解净土的念佛。  修净土没有那么难,并不需要念到“能所双亡”、甚至不需要你念到“功夫成片”,这不是我说的,印光、善导、藕溢净土祖师也这样说,阿弥陀佛自己也这么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若闻我名,至心信乐。所以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通篇阿弥陀佛48愿,就看到一个信字,一个愿字,然后就是回向,就没看到念佛三昧的字样。所以学净土,就看净土祖师爷们的文章,不要又把禅宗那套搬过来来解释净土的东西。净土从根子上就是佛力法门,禅宗从根子上就是自力法门(虽然有时也借借佛力加持),完全是2套不同的法门。  可以说,修净土非常容易,就因为太容易,容易得别人都不相信,反而成了难信之法。净土的自力只体现在“你深信极乐,发切愿想去极乐”,只要你有这个深信、切愿,临终你就是念十声佛号,阿弥陀佛都来接。这是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48愿自己说的。不是我瞎说的。  《观无量寿经》里面下下品往生,更是不可思议,就是平时五逆十恶,一丁点善根没有,临终时地狱都现前了,遇善知识,念佛发愿去极乐,弥陀都派化佛化菩萨来接。以上也不是我瞎说的,是释迦佛在《观经》亲口说的。这样的人跟念佛三昧,功夫成片毫不搭架,也能去极乐。可见往生那一下,实际是100%靠佛力。自力不起作用。自力只体现在平时的“深信,切愿”,至于执持佛号,我现在的态度是“管他一心不一心,多念一句是一句”,平时多多烧香,多多给弥陀老爸、观音老妈磕头,多多念弥陀经、大悲咒。可能有人觉得称呼弥陀为老爸、观音为老妈、天天磕头过于谄媚。实际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在心里面就要有这样的定位,慢慢的心理感应道交,你和弥陀、观音的缘分就会越来越深,到时候不来接你,都说不过去。而且这些也不是我说的,也是释迦佛说的《无量寿经》“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孝道不就是子女对父母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里“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菩萨把我们当儿子,我们还有什么扭捏客气的,不称呼弥陀老爸、观音老妈干嘛?不拼命磕头烧香求老爸、老妈给福、给慧、给加持干嘛?  
  我所理解的“体证”,就是修定修到“能所双亡”,其实就是定到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亲身体验一下世界的物理实质——到底是实有,还是影像幻化。因为我们这世界就是由能、所两套东西组成形成。眼、耳、鼻…六根是“能”,色、声、香…六尘是“所”。六根接触六尘,就产生了大千世界这一影像。能所双亡就是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到底是实有的,还是心所幻化的。感受完了以后,如果有人悟性够,认得了,就明心见性了,就悟了道。但也有人,悟性不够,见到也不认得,还是没悟道,就相当于非想非非想天的众生,定功厉害,但悟性不够。  其实体证就相当于,我们上地理课,老师告诉我们地球另一边有个美国,但有人不信,就是要坐飞机飞过去看一下,看完了他才放心。但看到了,你就一定能认的、了解美国了么?也不一定,还是看个人悟性。有的人不去跑这一趟,坐在课题翻资料,冥想思考,也能知道、了解美国,这就是悟性。  说到底,悟道还是和智慧、悟性相关。  
  再谈谈修行和体证的关系。体证只是修行的一部分,因为般若(明心见性)也只是佛法的一部分。体证无非就是通过禅定亲身体验一下世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让你亲自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到底是实实在在的由最小原子实体聚成的“一合相”呢?还是只是你的心所幻化的一个梦境而已。  就好像我们在课堂上听世尊讲了一堂高等物理课,课的中心思想就是——世界非实有,皆心所幻化,上完课,大家各自回家做物理实验,修定,定到“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然后大家才知道“哦,原来老师讲的是真的”,这就是“证”,“证”就做物理实验来证明所学之理论。所以,佛法真的是一门高度物理学课程。而且科学方法很严谨。  但这里想说的是,般若(明心见性)也只是世尊教的一堂课而已,学期没结束,其他课程还多的很。“体证”也只是完成体验般若(明心见性)这一堂课的实验而已。  如果认为完成了体证,或领悟了般若,或明心见性。就完成了修行,完成了悟道。这是不对的。般若是佛法智慧的核心,但不是全部。所以世尊弟子里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不是解空(即般若)第一的须菩提。佛陀在《法华经》给弟子授记,也是最先给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授记,第一拨授记,只有舍利弗  一人。而须菩提在第二拨人授记。  可见般若(明心见性)不是佛法智慧的全部,“体证”也不是修行的全部。  真正的“修行”,就是在佛法的智慧的指导下,修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佛法的智慧,所有的所做、所为、所言都是无漏的善因,圣言、圣行、圣意。把自己修成圣人,这才是修行。  中国崇拜的是孔夫子这样的“从心所欲不逾距”的道德高尚、智慧非凡的大圣人,什么时候听说过崇拜哪个定功厉害,神通厉害的人么。佛陀在三藏十二部经,处处讲的都是善护口业、身业、意业,圆满道德,增长智慧,成就辩才。一再提醒,不能显异惑众。真正值钱的是一个修行人的道德和智慧,这两样才直接关系到你的下一个生命形态的切换——是去极乐做菩萨,还是去地狱做饿鬼。“定功”所获得的“神通”在这一点上帮不了你,反而有可能障碍你。所以“神通”不值钱。“修定”就是一个目的——增长智慧。  人说佛法是出世间法,儒学是世间法,其实没有世间和出世间之分,因为如果你到了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的法对于你就是出世间法了。儒学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不就是极乐世界么——连菩萨模样都相同。儒学所追求的“内圣外王”,不就是阿弥陀佛么,阿弥陀佛在极乐国,即当王又当圣,即当王又当老师,负责教化。左右宰相就是观音、势至,也是即当官又当圣,也负责教化。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世界啊,那里的人时时刻刻在受到大圣人的教化,道德智慧时时刻刻在进步,周围的邻居非圣即贤,都是道德、智慧的顶峰之人。唉…那才是真正的“大同好世界”  
  常与无常,断灭,也是我们经常说起的。如果断灭,世间就会消失,无常说的是世间诸法无常,整个世间是常,我认为真常唯心。  
  我现在觉得,一直以来谈到“修定”马上就联想到双腿一盘——打坐开始。这个是不是过于注重形式主义了,或者说过去着相了。  佛法是100%心地法门,考虑问题全部要站在“诸法实相”的物理原理上,管他什么形式,无非就是让“心”定,少波动呗。  六根、六识、六尘说白了不都是“空性”的波动,所谓定到“能所双亡”,就是波动全消失呗。这时当然整个世界也没有了。因为世界是六根接触六尘产生的幻影没。  既然明白修定最终目的是减少波动,那何必在乎外在形式呢?就像六祖慧能说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扫地也修定,做饭也修定,只要心安住,何必在乎形式。  在平时少贪、少嗔,少分别,少执着,保持清净心,也是在修定,一切减少波动的动作都是修定。  
  五力齐修就无所谓坐与不坐。
  @flyandcry   我刚找来这段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生辈想,名第十六观。  请看这几个字:“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你知道至心是什么意思吗?至心就是心外无物 物外无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   令声不绝,就是净念相继,不绝者相继也,这个声非色声香味触法的声,而是自性之声,由自性发出来的念佛之声,连绵不绝  达到这个程度,俱足十念,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定中,十念这么一会功夫,就可以往生  当然,还要发愿发往才行,“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就是把往生的道理传达给这样的造恶之人  并不是说,我做了很多恶,死的时候,我就念十声佛,我就往生了,这是无有是处的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 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 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 作五百佛,来迎此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  
  太多了,不贴了,我现在发现从上三品到中三品,就没谈到念佛啊,通篇就是积累功德,回向西方,然后条条都是4个字“愿生极乐”啊。包括阿弥陀佛自己说的48愿里面,往生条件里面条条都是“信,愿,回向”啊。  如果念佛功夫对往生如此有决定性的话,怎么可能通篇不出现 念佛三昧 的字样。  净土法门不能用常理来推断,很多往生案例是当事人清清楚楚活着看到弥陀来,然后跟着走的——活着往生。也有临终昏迷的一塌糊涂的。  这个东西啊,不好说,谁都不敢打包票。还是那句话念佛“管他一心不一心,多念一句是一句”,只管拼命的念。  
  其实,谈上面这些不是说念佛不重要,只是想说清楚净土法门的原理——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从排名就能看出,一定要在“深信极乐,切愿往生”的基础上好好念佛。“深信、切愿”是净土根本。  我现在每天4小时大悲咒,准备念3年,因为看“守月亮博客”,每天108遍大悲咒,完成10万8千遍,能上品上生。先把这个往生凑够,上第一道保险。念完之后,再攻念佛三昧,上第二道保险。  不精进不行,此身不度,更待何身。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早晚的上香,拜佛,拜观音一定不能少,世上的事无非都是因、缘、果,有因必有果,结善缘必成善果,就像电脑程序设定死了一样,改不了的。所以每一句佛号、每一支香、每一拜都是在和弥陀、观音结缘,慢慢长年累月,你和弥陀、观音的缘就越来越深,人和人相遇都是缘,人和佛菩萨相遇也靠缘,你每一声佛号、每一支香、每一次磕头都是板上钉钉的钉在那个因果的程序里,功德绝不唐捐,今生不见佛,来生也必定见佛,因为“因”已经种下——这就是大势至菩萨为什么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为符合因果律。  
  世界是真的是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对于心来说一切都是幻象,就算世界是真的对你来说仍然是幻象。  首先我们对外界的一切认知都是由我们的心来映射出来的相,这就是幻象。  比如我们人类能看见的颜色远远的少于大多数的鸟类!  而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又欺骗了我们的主观意识。这就是幻象!  简单来说外界的一切认知都是我们心中的幻象,如何能让这些幻象更加准确的映射到相,这个能就是太合一的真谛了,这就只有靠自己了。我作为一个只看过道德经的人就不对佛家的心法做出评论了!更何况我没有读过金刚经!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挂了那么世界是真是假,又有什么意义吗?因此一切都是幻象!  心在的佛法解释太重于幻术了,这是饮血止渴的行为。得不偿失。  我就想说一句话:当你们使用幻术教导信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佛祖菩萨们有没有放弃过道/禅?  
  世界是真的是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对于心来说一切都是幻象,就算世界是真的对你来说仍然是幻象。  首先我们对外界的一切认知都是由我们的心来映射出来的相,这就是幻象。  比如我们人类能看见的颜色远远的少于大多数的鸟类!  而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又欺骗了我们的主观意识。这就是幻象!  简单来说外界的一切认知都是我们心中的幻象,如何能让这些幻象更加准确的映射到相,这个可能就是合一相的真谛了,这就只有靠自己了。别人帮不上什么忙,帮了也是到忙!  我作为一个只看过道德经的人就不对佛家的心法做出评论了!更何况我没有读过金刚经!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挂了那么世界是真是假,又有什么意义吗?因此一切都是幻象!  现在的佛法解释太重于幻术了,这是饮血止渴的行为。得不偿失。  我就想说一句话:当你们使用幻术教导信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佛祖菩萨们有没有放弃过道/禅?  
  娑婆帝
17:29  如果是按原子论这样的分解。不超小乘知见。非大乘知见。一合者,不二也。于有无不生分别想。以无分别想故不生有无二见。以无二见故名一合。  1楼 评论[8]  RESTLESSNESS:般若智慧非三乘学人所能了悟。更何况无修证之凡夫,妄自揣度,于己无利,去道甚远!论坛无倒驾慈航之大菩萨!何以故?缘未熟故!此其一。 言谈语句中不离分别意识,四相炽盛。俱生、分别二执未断故。此其二!故有志之士当远离之!   00:49 评论  flyandcry:@RESTLESSNESS 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阿罗汉属于声闻乘,辟支佛属于缘觉乘,佛、菩萨属于菩萨乘。你的意思是阿罗汉连般若都搞不懂?我晕倒了,禅宗所谓明心见性,就是领悟般若,禅宗明心见性的大德、祖师一大堆,但能证罗汉果几乎没有。“五通仙人,六通罗汉”,阿罗汉已经是得   10:45 评论  flyandcry:漏尽通,证大涅磐,六通齐发,当生就已出轮回的圣人啊。阿罗汉三义, (一)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二)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盘,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三)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   10:50 评论  flyandcry: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只在发心不同,罗汉自利,菩萨自利利他,唉…没悟道之人啊,总是觉得什么都是遥不可及,说话也说不透彻,神神秘秘,遮遮掩掩,唉…,   10:54 评论  flyandcry:@RESTLESSNESS 自己修佛一无所获,还不让别人谈修佛心得。按你这个说法,祖师、大德写那么多注疏、文集,都要在自己成佛以后再写喽。   11:02 评论  flyandcry:《佛说四十二章经》里“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可见阿罗汉就是大彻大悟、断尽见、思烦恼的圣人。   11:32 评论  flyandcry:@RESTLESSNESS 我所说到底是正知正见,还是邪知邪见。诸位看官要用自己的智慧觉照,佛说“我说法这么多年,其实啥都没说”,自己吃饭自己饱,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看到有邪知邪见,欢迎抨击,但要就理论理,逐条辩论,大家都说大白话,别神神叨叨,故弄玄虚。我一眼能看穿,呵呵。   11:39 评论  flyandcry:@RESTLESSNESS 可以这样说,般若是佛法核心,如果学佛不领悟般若,不明心见性,学佛等于0,干脆就直接念佛,求往生得了,到了阿弥陀佛那再去领悟般若。  
  可以这样说,般若是佛法核心,如果学佛不领悟般若,不明心见性,你就是修到五通齐发,你的佛法也等于0,更别谈了生死,干脆就直接念佛,求往生得了,到了阿弥陀佛那再去领悟般若。  
  其实悟没悟道,自己心里很清楚。悟道之人在大彻大悟那一刻,会感到理解什么事物都很透彻,看待事物洞若观火,以前所有看过的不理解的材料、文章、问题忽然一下子全部连成一串,信手捻来,就像破案之后,以前所有的蛛丝马迹都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说话全是正知正见,深入义味,而且一杆子到底,明明白白。  没悟道的人,看什么都是神神秘秘,玄而又玄。说出话来故弄玄虚,玄来玄去,把看官玄晕了,敬畏了,就胜利了。这种风气在禅宗最盛,难怪当年净土印光祖师看到来问禅的,就轰出去。有事说事,有理辩理,一来就是摇头晃脑“太玄了,不可说,不可说啊”,我都想一杆子把他打出去。  
  @RESTLESSNESS 兄台,你心里一定在说“我说一句,你说这么多句。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呵呵,我只是梦中人做梦中事,说梦中话而已。还是那句话,自己吃饭自己饱,“说了”和“没说”是一,“听了”和“没听”无二别,个人都看自己的福报和造化。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我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倾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flyandcry:@flyandcry 时间的物理原理,空间 的物理原理。佛法是一本大的高等物理学课程 。因为世界一切都是物理,你的思想归根到底 也是物理变化  --------------------  若不懂幻术拿什么去破幻?  我前面说的是,有些人太重视幻术了,忘了幻术的目的是破幻。  你到好将幻术全面否定,直接搞物理了。  那物理要是能解释的了世界,佛祖早退休撂干子了。  
  相信我,佛法就是物理,心物一体,心法就是物理,你时时刻刻记住,世界万事万物、物质、意识全在那个“妙有真空”场里运行,这个妙有真空里面只有一个东西,但这一个东西又是成千上万的东西,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如果你能时时刻刻这样看问题,你就离悟道不远。  
  道友咱俩说的不是一个道理马?  --------------------  百炼丹心:@flyandcry幻术不是神通,它可以干 坏事也可以干好事!你所看见的一切事务都药 现在你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相!这个想成了才 会传给你的主观意识,而你的心对外物的理解 取决与你以往的经验以及所感觉,所学,所用 ,这些经验有时会救你有时会害你,这就是幻 !所以你要先看清楚自己,也就是破幻破自   18:35 评论  flyandcry:@百炼丹心 道兄,如果我告诉你,所 有人真的是生活在自己的梦里,你周围的一切 全是跟梦境毫无差别,这不是比喻,是物理真 相(诸法实相)。你面前的电脑只是你心所幻 化,你能相信么?这就是佛法,如果我再告诉 你,所有东西都是投影,包括你的肉体,所有 东西都是按照一个无形的程序(业力)里跑,  
  想跟@百炼丹心 道兄,谈谈了生死,出轮回的大事。  首先讲佛家关于生死的物理原理,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只要有一个相在那里,被你看到、听到、摸到,就是有为法。所以我们周围能感知到的一切,全是有为法。有相的东西就一定“成、住、坏、空”,而人的肉身显然是有相,属有为法,所以肯定要“生,老,病,死”,这就是佛法里对生、死物理原理的理解。  所以要彻底摆脱生死,就不能是“有为法”,即不能有相存在,进入无为,也就是无余涅磐。就没了生死。  但实际上,其实没什么生死,我们凡夫其实也没生死,我们这个肉身坏了,就像一段影像放映完了而已,接下来,还有放下一段电影,我们又呈现中阴身的影像,然后又或呈现畜生影像,天人影像,阿修罗影像,饿鬼影像…六道轮回。实际我们都没死啊,就像电影胶片一直在,法身就是胶片,一直都在,无生灭,他一直在放电影。不过电影基本上属于恐怖片,地狱、饿鬼、畜生…恶道。所以佛法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别再放六道轮回的电影了,自己身临其中太难受了。  但我们凡夫要靠自力出轮回很难,所以阿弥陀佛就帮我们一把,在我们舍弃这个肉身的时候,直接把我们法身带到极乐世界,实际就相当于直接把原来“六道轮回”的电影胶片彻底烧掉,换上“极乐世界”的电影。  这就是佛法关于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如何了生死,出轮回的解决方案。  希望道兄也能先从生死、轮回原理谈起,再介绍一下道家的了生死,出轮回的解决方案。最好能简单的比喻,太复杂了,大家很难理解。  
  想跟@百炼丹心 道兄,谈谈了生死,出轮回的大事。  首先讲佛家关于生死的物理原理,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只要有一个相在那里,被你看到、听到、摸到,就是有为法。所以我们周围能感知到的一切,全是有为法。有相的东西就一定“成、住、坏、空”,而人的肉身显然是有相,属有为法,所以肯定要“生,老,病,死”,这就是佛法里对生、死物理原理的理解。  所以要彻底摆脱生死,就不能是“有为法”,即不能有相存在,进入无为,也就是无余涅磐。就没了生死。  但实际上,其实没什么生死,我们凡夫其实也没生死,我们这个肉身坏了,就像一段影像放映完了而已,接下来,还有放下一段电影,我们又呈现中阴身的影像,然后又或呈现畜生影像,天人影像,阿修罗影像,饿鬼影像…六道轮回。实际我们都没死啊,就像电影胶片一直在,法身就是胶片,一直都在,无生灭,他一直在放电影。不过电影基本上属于恐怖片,地狱、饿鬼、畜生…恶道。所以佛法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别再放六道轮回的电影了,自己身临其中太难受了。  但我们凡夫要靠自力出轮回很难,所以阿弥陀佛就帮我们一把,在我们舍弃这个肉身的时候,直接把我们法身带到极乐世界,实际就相当于直接把原来“六道轮回”的电影胶片彻底烧掉,换上“极乐世界”的电影。  这就是佛法关于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如何了生死,出轮回的解决方案。  希望道兄也能先从生死、轮回原理谈起,再介绍一下道家的了生死,出轮回的解决方案。最好能简单的比喻,太复杂了,大家很难理解。  
  实际上佛法关于生死的本源,是跟佛法关于物质的本源一脉相承的。“三界唯心”——一切皆幻影,生死也不例外。  佛法其实是一门很严谨的物理课,不光有理论,还有物理实验,就是修定“体证”,修天眼、天耳、宿命通去证实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修“神足通”去证实世界如幻。定到“虚空粉碎”去证实“诸法实相”其实是“空相”,但现在的一些同学学佛,连教材都没搞通,就忙着做实验去了,得了个实验结果都不知道是为了验证什么理论。这样怎么能学好佛法这堂物理课。  
  想跟@百炼丹心 道兄,谈谈了生死,出轮回的大事。  首先讲佛家关于生死的物理原理,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只要有一个相在那里,被你看到、听到、摸到,就是有为法。所以我们周围能感知到的一切,全是有为法。有相的东西就一定“成、住、坏、空”,而人的肉身显然是有相,属有为法,所以肯定要“生,老,病,死”,这就是佛法里对生、死物理原理的理解。  所以要彻底摆脱生死,就不能是“有为法”,即不能有相存在,进入无为,也就是无余涅磐。就没了生死。  但实际上,其实没什么生死,我们凡夫其实也没生死,我们这个肉身坏了,就像一段影像放映完了而已,接下来,还有放下一段电影,我们又呈现中阴身的影像,然后又或呈现畜生影像,天人影像,阿修罗影像,饿鬼影像…六道轮回。实际我们都没死啊,就像电影胶片一直在,法身就是胶片,一直都在,无生灭,他一直在放电影。不过电影基本上属于恐怖片,地狱、饿鬼、畜生…恶道。所以佛法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别再放六道轮回的电影了,自己身临其中太难受了。  但我们凡夫要靠自力出轮回很难,所以阿弥陀佛就帮我们一把,在我们舍弃这个肉身的时候,直接把我们法身带到极乐世界,实际就相当于直接把原来“六道轮回”的电影胶片彻底烧掉,换上“极乐世界”的电影。  这就是佛法关于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如何了生死,出轮回的解决方案。  希望道兄也能先从生死、轮回原理谈起,再介绍一下道家的了生死,出轮回的解决方案。最好能简单的比喻,太复杂了,大家很难理解。  
  @flyandcry  老实念佛!
  佛经里处处写着“增长智慧,成就辩才”,“击大法鼓,吹大法螺”,“说法如狮子吼”。明心见性之人更应该是辩才无碍的。掖掖藏藏,不是佛家的风格,“直心”即是道场,开个无遮大会,全倒出来,莫弄玄虚。除非真的没有佛法,那也不强人所难。  
  RESTLESSNESS 唉…也不用你再开口了,你说的第一句话“般若智慧非三乘学人所能了悟。”就偏的够离谱了,你先说说怎么冒出这句的。  
  flyandcry
22:40  太多了,不贴了,我现在发现从上三品到中三品,就没谈到念佛啊,通篇就是积累功德,回向西方,然后条条都是4个字“愿生极乐”啊。包括阿弥陀佛自己说的48愿里面,往生条件里面条条都是“信,愿,回向”啊。   如果念佛功夫对往生如此有决定性的话,怎么可能通篇不出现 念佛三昧 的字样。 ……  31楼 评论[4]  flyandcry:但我始终认为净土和禅本质不同,净土的“深信,切愿”比什么都重要。   22:49 评论  道之光:多行善放生累计功德。   07:41 评论  飞过山:死的时候 能发愿就是有定力 这是相通的 不信可以多去医院观察观察 看看将死之人有能力做点什么没有?一旦有能力按自己意愿做的 不管是发愿也好 念佛也好 或者上天堂 这人已是善根福德了 而且愿就是定就是慧 愿就是念佛 这个就是一不是二的东西 切不可执着于名相 临终发愿和念佛是一不是二 皆定力体现   21:36 评论  flyandcry:@飞过山 其实啊,我理解的更夸张,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只要你现在平时烧香,念佛,每天发愿回向,实际上你已经在塑造未来,并不是说只在临终那一刻发愿才起作用,而平时发愿就不起作用了。可以说,你现在烧香、念佛、发愿,极乐世界就有一个未来的你在那里了,你就已经在极乐世界生活了。你能想象到么?  
  flyandcry:@飞过山 其实啊,我理解的更夸张,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只要你现在平时烧香,念佛,每天发愿回向,实际上你已经在塑造未来,并不是说只在临终那一刻发愿才起作用,而平时发愿就不起作用了。可以说,你现在烧香、念佛、发愿,极乐世界就有一个未来的你在那里了,你就已经在极乐世界生活了。你能想象到么?  
  而与此理论直接对立的是中国的庄子的观点——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可以无限分割,不存在所谓的最小实体。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个是庄子批判过的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不是庄子的理论。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歷物之意,曰: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  卵有毛。  雞有三足。  郢有天下。  犬可以為羊。  馬有卵。  丁子有尾。  火不熱。  山出口。  輪不蹍地。  目不見。  指不至,  至不絕。  龜長於蛇。  矩不方,  規不可以為圓。  鑿不圍枘。  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  狗非犬。  黃馬驪牛三。  白狗黑。  孤駒未嘗有母。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  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辯者之囿也。  惠施日以其知與之辯,特與天下之辯者為怪,此其柢也。  然惠施之口談,自以為最賢,曰:  「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  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眾不適也。  弱於德,強於物,其塗隩矣。  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者也。  其於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貴,道幾矣!  惠施不能以此自寧,散於萬物而不厭,卒以善辯為名。惜乎!  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悲夫!
  六道轮回是个大学问,但是也很简单。  六道轮回不一定非要死后才能才会出现!  祂就在我们身边!由于我不读佛经,所很多都记不全,但是感悟没忘!  我先编个故事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群人在沙漠里,几天没吃没喝,他们捡到了一个水袋,于是平分。  其中一个人拿到了自己的水却不喝,他在想他就这些水喝了就没了!可是他又很可。所以他就在那想,我若不喝等他人渴了会不会抢我?所以他就更郁闷了。  这时他看到一个柔弱的女人,他忽然想到我把我的水喝了再去抢那个柔弱的女人的水不是更好吗!  可是他又想如果我抢她的水会不会被排挤,到时候就我一个人在沙漠那就死定了。  可是它发现其他几个比他壮的男人把水喝光了,他马上想到如果我不去抢他们也会抢到时候可能还会抢我的。  不行这到处都是沙漠,若不先下手我就死定了。  于是他快速的将自己的水喝光,然后汗然的抢取了那个女人的水,女人一喊叫马上引起其他几个大汉的主意,他看几个大汉马上要出手,他马上将抢来的水喝了个精光。  然后他大声说的这里是沙漠,如果你们因为这事浪费体力就没人能活着走出去了!  于是大家忍住了没有动手,但是不允许他加入队伍。  可他知道在这个沙漠中一个人死定了,所以他远远的跟在队伍的后面。  忽然他听见了轰隆声,抬头一看是巡逻机!于是大家就拼命的喊,可是飞机太高根本没有看见他们,于是有人提出巡逻是定期巡逻的,飞机一定会回来的,我们将衣服都脱了,用衣服排成sos的求救信号,于是出了那个女人和那个远远的吊在后面的那个其他人都将衣服脱下来拍成了求救信号。  很快到了晚上,沙漠晚上是很冷的,大家都躲在一个沙丘下避风的地方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  可是他一个人根本没人和他取暖,到了后半夜他实在受不了,它想栽这样下去他一定活不到明天,可是他又不敢向大家道歉。  于是他偷了大家排成求救信号的衣服。  第二天一阵轰隆巨响吵醒了大家,大家兴奋的起来想飞机大喊招手。  可是飞机没有看见他们,飞走了!  有人问我们在沙丘上的求救信号那么大飞机怎么可能没看见那?是不是衣服被吹走了?另一入硕不可能,我们已经用石头将衣服压好了不可能被风吹走!  于是大家爬上沙丘看见衣服全没了,有人说这是被偷走了,不然不会这样。  大家自然猜的道是谁偷的,所以他扔掉了衣服躲的远远的。  大家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将衣服在摆好等着飞机再来。  有人提出不能这样饿着肚子,仙人掌和沙洞里的蜥蜴都是可以充饥的。  于是留下女人看守衣服,大家出去找吃的,中午大家带着蜥蜴干草和仙人掌,虽然食物不多但是总比没有强。于是大家将食物交给了女人后都休息起来,毕竟在炎热的沙漠里找食物是很费体力的!  重于食物做好了,女人刚叫起大家吃饭,一阵轰隆生响起。  大家兴奋的爬上沙丘向飞机招手呼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飞机看见了他们,飞机压低了高度,并且在他们头顶飞了三圈才走。  有人兴奋的说我们有救了,飞机发现我们了。救援队马上就会来。  大家兴奋的你一言我一嘴说的不停。  终于有人提出我们先吃饭庆祝一下。于是大家下了沙丘去吃饭,这才发现食物丢了大半!  于是大家很生气就去找那小子算账。  这小子一看大家要动真格了,抱着烤蜥蜴撒腿就跑,大家追了好久一个个累的气喘嘘嘘,终于还是放过了他。  看着大家饿这肚子累的跟狗似的,这小子在哪啃着蜥蜴,高兴的想就你们也想跟我斗,吃沙子去吧!  终于他吃完了肚子饱饱的,想着饿了好几天今天终于吃饱了,在看看那些饿的连蜥蜴骨头都没放过的人,他就更加高兴了,只是要是再有几个蜥蜴和水就更好了!  没过多久飞机回来了,扔下了一些救援物资就走了。  这时他眼极手快的抢了离他最近的一个大的救援包躲啦起来!  看着帐篷和水含有压缩饼干,还有一封信!信上说:救援队要明天中午才能到,如果路况不好有可能更早,请大家不要离开这里,请你们放心我们会紧最大的努力救援你们。  这时他在帐篷里一边吃着压缩饼干一边喝着水,看着眼前成堆的饼干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他相这回可以吃个够了哈哈,可是肚子饱饱的,不过他想我不吃完了,等他们吃完了可定会来抢我的。  不能便宜了他们,我要全吃光!  不久他突然肚子疼的厉害,汗水流量一地,他想起来寻找救援,可是他疼的动不了。  于是他拼命的大喊救命。  在远处正与在一起聊天吃饭,忽然听见呼救,有人说他怎么了叫的这么惨?  但有人不同意说,鬼晓得他又要起什么妖鹅子。我们被他闹的还清吗?追他追的没累死我!我是没空管他!妹子在给哥一块饼干!哥饿坏了!  女人说:不行!说明书上说这是压缩饼干,一顿不能超过两块,不然遇水会膨胀,会胀破肚皮,等会在吃吧!  ----------------------  写小说真不是我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文盲干的活!写了好几个小时没累死我!  言归正传!  我们的主角的命运就不用我说了吧?  我想大家一定会问我:六道轮回在哪!  我说:就在小说里!  我们的主角第一次拿到水的时候,左右摇摆不定,既想喝又不舍的喝,既想抢又不敢抢。  这不正是摇摆不定的:人道吗?  ---  当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负,并且抢了那柔弱的女人的时候,不正是落入了:损人利己的魔道了吗?  -----  他不计后果的偷了大家用来救命的衣服来取暖,不考虑救援问题这不正是:没有脑子的畜生道吗?  ---  他偷了大家的烤蜥蜴,并拜托了大家的追赶,吃的饱饱的他,却自娱自乐,这不正是自信过头的变成自大还不知会改的:天人道吗?  这虽然只是虚构的故事,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干过这些事阿?咳咳:说话前先问问自己信不信!  ----  他吃饱了还好要吃,这不正是:贪得无厌的饿鬼道吗?  -----  他一错再错,不知回改,还变本加厉,越走越错。这不正是:那无法自拔的地狱道吗?  -----  而这一切正好引动了:自我毁灭的阿修罗道!  ------  耶....我好像搞出来了七道,其实我还能在搞出几道的,知是有些东西还是自己悟比较好!  这些还不是重点,这个故事里还隐藏这一个,佛家心法中更终要的问题!  不是我不说,是有些事必须要靠自己。而且有些东西让坏人学去那我就造孽了!  百炼丹心    
  辛苦了,百炼丹心道兄,庄子是你们部门的吧?呵呵,上面有位道友提出一个分割棍子的问题,要你出马看看了,到底一根棍子可不可以无限分割下去。  
  回复楼主问我的念佛问题!  百炼丹心
22:09 那是普通人能学的吗?搞不好搞的人家世 界观崩溃去了神经病院,这孽债就要记住你头 上。 不在网上你可以这么干,你可以手把手教 ,这在网上你也敢胡来! 宅说就算搞,你也要先告诉一下其中的厉 害关系吧! -----老百姓想学还不容易,多念念佛比啥都强 。 念佛的时候多想想佛祖的种种善力,多想 想佛祖刚健和正直以及伟大的奉献精神。这里 要主意如果自己的心中不干净或者心中的佛有 扭曲那你嘴上念佛,招来的可未必是佛,搞不 好把紫烟天魔老大招来就不要怪别人了。 你心中的佛越伟大那么效果就越好,如果 你用你那小心眼来理解佛那你就死定来。 一遍不行两边,两遍不行三遍,你每天念 祂一群遍,就算你是白痴也能不动如山,金刚 不坏。又简单又实用效果还好。 这么简单的方法还需要我在个,非佛家人 提醒吗?  1楼 评论  百炼丹心:念祂千八百遍!   22:13 评  
  这两天泡论坛泡太久了,要检讨,不能耽误念佛大事,其实,要说的都说完了“诸法实相”“因果”“轮回”“业力”“净土”“修行”“大悲咒”,我肚子里也没货了。  
  借楼主宝地,提个问题:有修观想的同修吗?可以交流请教吗?  
  我某一次参加放生,那次,由于各种原因,鱼儿死的多,我很心痛,又无能为力,就静心观想死掉的小鱼都乘坐莲花往生。  后来,每次放生都至心观想不能存活的小鱼都往生。自己感觉这样放生比以前效果好很多。  参加盂兰盆法会的时候,观想爸妈受益,观想到爸妈的表情清清楚楚,只是他们的表情不同于平时,平时妈妈矜持内敛,观想到的妈妈脸上充满法喜,爸爸表情也不一样,爸爸是唯物主义者,平时清高,观想到的爸爸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接受了法会的福报。  今年年初,是我最难的时候,在最无助的时候,就拜地藏菩萨,观想自己升入空中,礼拜地藏菩萨,观想到的地藏菩萨动作表情都很清楚。而每次观想礼拜,心愿都达成了。  我想知道,我这些感受是什么?  
  @flyandcry
评论  @青泥坊 这位道友才是真正来讨论佛法,共同进步的。首先,我所理解的“性” 和“相”,是不是就是“空”与“色”。涅磐境界有没有相呢?应该没有,但涅磐里面“性”还是存在,因为“性”无生灭。无相,只是说不显“相”。就像水起波,水是性,波是相。水平静下来,波这个相就不显出来,但水还是在。  flyandcry:
22:28:59   @flyandcry 即性还在,不知道我这种观点道兄是否认可?  flyandcry:
  @flyandcry 我发现我喜欢从纯物理的角度去理解佛法,这位道友,包括帮启那位道友喜欢从心理方面去理解佛法。  》》》》》》》》》》》》》》》》》》》》》》》》》》》》》》》》》》  性和相不是空和色。性是法之性,相是法之相。法是空,也是色,色即是空。  涅槃就是性,不能说涅槃里面有性存在。涅槃是性,性是相之性,不是无相而有性。  至于阿罗汉的涅槃,另有别论!  楞严经中说:“佛于大菩萨在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本无所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性就是佛,众生与佛同此大涅槃性。性就像空气,不能以数论,你不能说它是一个,就像空气不能说一团,或者一个,或者一什么一样,但的确是不能分解的。这么说太机械,但我想不出别的好词。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燃灯佛,等等百千万亿诸佛,都是你的心。  但不能说此身是你,此身之内与外,也没有一个心是你。这句话与上一句合在一块儿可能不好懂,我大略举一个例子:此身不是你,身内身外也没有一个心是你,但是,你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对面看看人,明明都有见。  既然没有一个身心是你,此见何来?在此地去悟会!  再,佛法不是物理学。你的理解很无奈,都是知见,是脑子在画图,和心体不相干,这样想上一千年,也与佛法无干涉!
  性和相不是空和色。性是法之性,相是法之相。法是空,也是色,色即是空。  涅槃就是性,不能说涅槃里面有性存在。涅槃是性,性是相之性,不是无相而有性。  至于阿罗汉的涅槃,另有别论!  楞严经中说:“佛于大菩萨在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本无所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性就是佛,众生与佛同此大涅槃性。性就像空气,不能以数论,你不能说它是一个,就像空气不能说一团,或者一个,或者一什么一样,但的确是不能分解的。这么说太机械,但我想不出别的好词。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燃灯佛,等等百千万亿诸佛,都是你的心。  至于你看到的相,是你自己的心相,属于妄心的范畴,别人看到的相,也同样是别人的心相,这里面有一个共业与别业的说法,但大致是这样理解。所以你所看到的相,是你这个人看到的相,属于妄心的范畴,和佛菩萨无关。  比如,一杯水,天人看到是甘露,饿鬼看到是烧红的铁水。再比如,我们看到的红色,色盲看到的,则是绿色或者其它色。这些色彩是你的妄识妄心。你看到的色彩是业力,佛没有业,不受业力支配。佛菩萨只是如如不动的大涅槃性。  但不能说此身是你,此身之内与外,也没有一个心是你。这句话与上一句合在一块儿可能不好懂,我大略举一个例子:此身不是你,身内身外也没有一个心是你,但是,你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对面看看人,明明都有见。  既然没有一个身心是你,此见何来?在此地去悟会!  再,佛法不是物理学。你的理解很无奈,都是知见,是脑子在画图,和心体不相干,这样想上一千年,也与佛法无干涉!
  上面这位兄弟,没悟道,整天都在玩弄自己的小心思,你最后一句话其实适合你自己,如果一直玩弄小心思,才是玩1000年都无用。  其实我一看到你说“性”和“相”,就知道肯定跟“空”和“色”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以前全是看“般若”,所以常用的术语是“空”与“色”,不怎么研究中观、天台宗,但佛法是“不二法门”,般若是核心,术语不同,原理是一样,我询问的口气也只是客气、客气。  刚才我百度了一下“性”和“相”的定义,怕真弄错了,结果找出这一段给你看看“明末僧人德清和智旭批评法相和天台、华严三家各有偏颇。智旭指出性相关系如同波水关系,性是水,相是波,如波不离水,相也不离性,两者又非并列,而是会相归性。”  这个智旭是谁,我不认识。但这哥们是个明眼人,他说性是水,相是波,光拼这一句,他就见了“性”,算悟了道。  你啊,才是真正钻死胡同去了。  悟没悟道一开口就知道。你一开口说“性”和“相”,和“空”和“色”不是一回事,我就知道你没明心见性。  世尊在世讲法49年,般若就讲了22年,般若就是核心,不懂般若,不明心见性,佛法等于0。  世尊说“诸法实相”,就是世界的物质本源,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是佛学。所有这些科学家,哲学家,大智者,思考的全是相同的问题——世界的物质本源。这不过最后佛学研究到最后又重新指向了内心——物质即是意识,意识即是物质。如果你们这些人把佛法当成一本心灵鸡汤去读,而不是站在“诸法实相”的基础上去探求物质与意识的本源,而是一天到晚就摆弄你们那点小心思,你们根性就太差了。  经上说“论法无厌”,但我发现我有点厌倦了,实际上我觉得自己已经讲的很透,比喻的也很透,但是没办法,钢铁脑袋,连锤子都敲不开,可见开悟有多难,慧根有多么重要。  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当年虚云老和尚看到人来问禅,二话不说,直接丢个蒲团,“自己参去”,赵州和尚看到人来问禅,直接一句“吃茶去”支走,我左比喻、右比喻全是在做无用功,唉…,做壁上观吧,懒的开口了。真是自己吃饭自己饱,开悟都是自己的事,别人就是钉子砸,都砸不开你的脑袋。  
  @flyandcry
22:28:08 评论  @青泥坊 这位道友才是真正来讨论佛法,共同进步的。首先,我所理解的“性” 和“相”,是不是就是“空”与“色”。涅磐境界有没有相呢?应该没有,但涅磐里面“性”还是存在,因为“性”无生灭。无相,只是说不显“相”。就像水起波,水是性,波是相。水平静下来,波这个相就不显出来,但水还是在。  ——————  我当时跟你讲“性”和“相”的问题,一开场就采用了这个比喻——我说性与相,就是水与波。  这个比喻难道很难理解吗?  再这样搞法,根本没办法做到论法无厌了,我也要学口头禅们的“太玄了,不可说,不可说”。  
  各位道友啊,给个忠告啊。  学佛啊,如果今生想悟大道啊,只有领悟般若,只有明心见性,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参禅、修密、念佛,般若避不开,悟道重在一个“悟”字啊,慧根是决定性的。  慧根不利啊,还是实际点,修净土,解决生死问题,这个其实比悟道重要千百万倍。  其实论法啊,唉…作用不大,个人都随个人的业力流转,无可奈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不停,就能开悟、了生死,何必费事折腾。劝人念佛,就是最大的论法。  
  性和相不是空和色----这句话是对的。他们就不是说的一个东西:一个整体概念一个是单一集合概念。  性只能说不灭,因为它是整体地。但不能说存在,存在是具体地。万法都无自性。  把水比喻成性,把波比喻成相,且得出性如水一样是存在。那是你理解错了。  相如波是说明相幻,但性呢?就有相吗?  性是相连续向前,也就是不间断显示的根源。  性与相是一,不是二。  还是这样说吧,  “心虽无形,但有实体功能,且必有对象才能显现真实内容。否则,心必然坠入空幻与妄想。换句话说,心不住实际对象就住妄想。物质世界、现实事务、当下五根都是实际对象,但这些对象是变化着的,只要不执着而随他们改变。取其功能体性,不住于相,那么心就可以常住真实对象。”  这里的“取物质世界、现实事务、当下五根的功能体性”而使心无执着显现,但记住不是执着于一事一物。整体性的功能性体性就是性。没有它,心死。
  性是法之性,相是法之相。法是空,也是色,色即是空。  涅槃就是性,不能说涅槃里面有性存在。涅槃是性,性是相之性,不是无相而有性。  --------------------------------  师兄把法当成物质了。。。。。
  青泥坊:哦,没有。法---性是真,相是幻,性不动,想常变。无论怎么变,其性不动。比如木头,烧成灰变成土,被禾苗吸收变成粮食再被人吸收变成肉,无论如何变化,只是相变,性不变!但它没一个叫做木头的性,其性是空,所以能成任何相。法界的一切都是法。 金刚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22:48 评论  青泥坊:木头只有一个木头的名,和一个木头的相。其实相是空。比如一个乞丐,在我们眼里是乞丐,但他很可能是佛,这只有有道行的人才能看到。再比如一尊佛,在每个人眼里,其形象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看到的是老比丘相,有人看到的是丈六金身,所以,具体的相只是我们的业力作用下的显现,唯识所变。  ~~~~  青泥坊,只想问一句,你觉得自己悟道了么?你自己都没悟道,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悟道了?无有是处。  你连性和相都理解不透,虽然你这次讲的,比上次“性是法性,相是法相…”有了那么点意思(上次简直乱扯),不过你还是没理解透性和相。小辫子一抓就一个,“性是真,相是幻”,既然性和相是一,何来一真一幻?告诉你,如果涅磐境界是一真法界,那么娑婆世界也是“一真法界”,如果说我们娑婆世界是幻,那么“涅磐境界”也是幻,要假一切都假,要真一切都真,“真”和“假”是一,这才是“不二法门”。而且我告诉你,离开了假,就没有另外一个“真”给你找到。你还有一个辫子更粗大,“木头的相是空”,木头都被你看到了,怎么相是空呢?自己都说不通,木头是体空,性空,相不空,用也不空。  不谈禅了,各说各话,没意义。  
  于当下性相一如,全真。于前念后念性真相幻。
  性与相是一并不是说就是同一种概念,而是谁也离不谁。性通过相显,相由性而生。如湿性离不开水,有水才能生湿性而洗。在具体色物上,性就是功能性。在注意力的心上(神),性是遍一切法界与时空的统一性。
  性是遍一切法界与时空的统一性,是心显相的条件。心动,相显。心不启,相寂。
  @flyandcry 青泥坊,只想问一句,你觉得自己悟道了么?你自己都没悟道,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悟道了?无有是处。  你连性和相都理解不透,虽然你这次讲的,比上次“性是法性,相是法相…”有了那么点意思(上次简直乱扯),不过你还是没理解透性和相。小辫子一抓就一个,“性是真,相是幻”,既然性和相是一,何来一真一幻?告诉你,如果涅磐境界是一真法界,那么娑婆世界也是“一真法界”,如果说我们娑婆世界是幻,那么“涅磐境界”也是幻,要假一切都假,要真一切都真,“真”和“假”是一,这才是“不二法门”。而且我告诉你,离开了假,就没有另外一个“真”给你找到。你还有一个辫子更粗大,“木头的相是空”,木头都被你看到了,怎么相是空呢?自己都说不通,木头是体空,性空,相不空,用也不空。  不谈禅了,各说各话,没意义。  来自UC浏览器 | 举报 | 收藏 |
66楼 | 打赏 | 评论(3)  flyandcry: 举报
评论  其实道理再简单不过,性和相,即水和波,水真,波就真。水假,波就假。无相也是一种“相”,平静的水是另一种波。我跟你说,悟道之后,理解什么都很轻松,最多考虑分分钟,就能彻照、悟透事情的本源,就像看水底的沙子,清清楚楚,清澈见底,这种感觉很爽的。因为道生万物,悟了道,就悟了万物。呵呵  flyandcry:
评论  而且不光悟了道,最重要的是知道了怎么出轮回——修净土。我现在是无事道人,爽的很。  剩余 1 条评论
我要评论  《《《《《《《《《《《《《《《《《《《《《《《《《《《《《《《《《《《《《《《《《《  所以说你不懂哦!相当体就是性,并不是离相而有性!也不是你说的有性无相,因为离相就没性了,但你执着于木头就是木头就是木头时,就是着相了。木头不是木头,只有一个名字和木头之相而已,但木头之相是随人而起变化,随业而起变化的,所以说,木头是没有自性的。如果你住于自己的理解,佛就白念了,因为你谤法了,这种见解会妨碍你,见解不是你,是你和业!  比如你说,涅槃中有性而无相,这就是错的,无相也就无性了。再,涅槃没有出入,有出入的涅槃是二乘的涅槃,不是这里的大涅槃性!
  flyandcry: 举报
08:10:38 评论  其实道理再简单不过,性和相,即水和波,水真,波就真。水假,波就假。无相也是一种“相”,平静的水是另一种波。我跟你说,悟道之后,理解什么都很轻松,最多考虑分分钟,就能彻照、悟透事情的本源,就像看水底的沙子,清清楚楚,清澈见底,这种感觉很爽的。因为道生万物,悟了道,就悟了万物。呵呵  《《《《《《《《《《《《《《《《《《《《《《《《《《《《《《《《《《《《《《《《《《《  其实根本没道理,有道理早离佛法远了。心即是佛,心上加一丝就是魔,何况道理?以你这种见解,三藏十二部全是魔了!  水和波的关系,是指---波就是水,离开波没有水。不是相外有个性,而是相当体就是性。不是你说的那样,什么有性而无相。  无受想行识,悟道之人没有想,还考虑什么分分钟?
  flyandcry:至于“体证”,能证就证,不能证,也不打紧,了生死重要万倍,就像一门课程,都悟透了,做不做实验也无所谓。而且告诉你,并不是什么都能“体证”到的,道理很简单,就像爱因斯坦只搞理论,实验都留给后人去做,一个是懒的去验证,只求悟透。二 有些东西受限制就没法去验证。佛法里也一样。   08:28 评论  flyandcry:在《金刚经》的唐三藏义净和玄奘翻译的2个版本里,如来说,无有法证“无上正觉”,直接用“证”字,而不是用罗什版本“得”无上正觉,我觉得很正确。可“得”,却不可“证”。  
  青石坊,你先悟了道,再去练“不想”吧,哈哈,还说佛法没道理可讲,你完全陷入“虚无主义”,空的没边了。  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没有想法,就是佛了?你连转识成智的道理,都不懂。没想法就最牛,那还要修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用智,大圆镜智干嘛?  你空来空去,空的啥的没了?  
  不过,我感觉你的见解,一次比一次提高一点点,哈哈,水和波的比喻还是有用的。  
  寂相也是相,是法身法相。不是心的觉知相。
  我见我识不可有,无分别智不可少。区别在于: 从意识思维里出,还是妙观察内心里悟出。
  我见我识不可有,无分别智不可少。区别在于: 从意识思维里出,还是妙观察内心里悟出或看经相应而冒出。
  不是佛法太高深,是 自己太愚痴。任何事都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上面那个莲花一笑兄弟说的没错,真的是这样啊。佛法捅开了,就是一层纸。没捅开,就是隔一个地球。用钻井机都钻不透。  所以谈禅,是最傻的事情。  莲花一笑,道友也是净土中人么?因为我看到“莲花”二字就很亲切。  我皈依本来想自己取个法名“清莲”,意为想到莲花里面去出生,但被寺庙的师傅否觉了,这个寺庙是个禅宗的,就给我取了一个禅宗的法名。  我五戒还没受,想去江西净土祖庭东林寺受一下,不知道法名能不能改得。  
  我错了,我以后不谈禅了,我只念佛,应该无事了。你们有兴趣的,继续交流交流。  
  我给你们取个外号哈,青泥坊就叫“太空人”,帮启就叫“概念帝”,飞过山嘛,最头痛就是他,就叫“不二帝”,道之光嘛,是好同志,就是好奇心强,好奇害死猫啊,要当心。  
  云槎写的全是诗啊,不好,还是大白话好。只要把意思100%表达出来,越清楚、越自白,越简单越好。  
  若论佛法交流之资具,佛门唯识法相学是正宗,虚拟网络上交流尤其如此!实修历程之详细、准确评判,舍唯识其谁?!
  有修观想的同修吗?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那个青泥坊就是在扯淡,前面谈“性”和“相”还能看看,后面简直的扯的没边,我懒都懒的理,你这样如果还带徒弟,要害死好多人。  
  青泥坊:哦,没有。法---性是真,相是幻,性不动,想常变。  ~~~~~~~  上面是你的高论“性是真,相是幻。性不动,相常变”。  我发现没悟道的人啊,要他说一句正知正见的话都很难。  上面2句话,每句都错了。  第一句:性是真,相是幻;佛法是不二法门,性和相肯定是一,不是二,何来一真一幻呢。性和相,即水和波,水真,波即真;水幻,波即幻。同样道理,性真,相即真;性幻,相即幻。  第二句,性不动,相常变。性即是相,相即是性,也是不二法门,你一个不动,一个常变,不就成了2张皮了?其实还是水和波的关系,水动即成波,性动即显相。  后面你写的那些东西,看都不能看,完全是扯淡。扯的没边去了。  还是那句话,你没明心见性,抵赖也没用。  
  你别再来扯淡了。我都懒的看你的东西。  
  修佛其实很简单,而那些整天转载大段大段不知所云,无病呻吟的文章的,都是扯淡大王。  其实修佛很简单,就是把“不二法门”使劲的套,套到最后,只剩一个“一”,这里说使劲的套,不是生拉硬扯,你要自己心里真正悟到,最后把“色”与“空”变成一,把“性”与“相”,变成一。  所有你的言论如果最后体现的不是一,而是二,你就不是正知正见。  
  青泥坊,你太愚痴了,我同情你  
  楼主:flyandcry 时间: 17:46:00第一句:性是真,相是幻;佛法是不二法门,性和相肯定是一,不是二,何来一真一幻呢。性和相,即水和波,水真,波即真;水幻,波即幻。同样道理,性真,相即真;性幻,相即幻。  -----------------------------------------------------------------------------------------------  如果性和相是像你所说死死的一个东西,那么你的肉身就是你的自性了,那么,肉身死亡,性也断灭了?肉身念念在生灭,当你说这个是自己时,早已换了百千万的细胞,早不是那个人了,你的性是否跟着刚才那个旧肉身断灭了?你说一句话,此话相也是性,那么,这句话声音落了,性也跟着断灭了?   19:07:25
评论  比如你的手会动,手动是相,但手怎么会动的呢?是性的作用。脚怎么会动的呢,也是同一个性的作用,不能说,手一个性,脚一个性,也不是佛一个性你一个性,所以,性和相,当体即一,但是非一非异,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这才是中道,不是你那样死执的!
  佛法就是朴实无华的,大道至简,如果你听一个人描述佛法,玄而又玄,神神秘秘,云里雾里,你要明白你遇到扯淡大王了。  
  青泥坊:别动心,你不是悟道了吗?最好把自己死掉,不然你说悟道了,明眼人要笑你!  ~~~~  青泥坊,拜托你别开口,你一开口就是错。  悟道就可以不动心啊?  你连什么是悟道,什么是成道都拧不清了?  悟道是慧,想成道需要悟后起修,把定补上,这点常识性的东西,你都不懂。  你别来丢人现眼了,我拜托你了。  
  青泥坊,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愚痴了。  我找到根了,你已经两次咒我死了,你心很凶险。修道的人,心要柔软,佛法慈悲心更是排第一,所有的智慧、福德都从慈悲心出啦。  你这么愚痴,是自然的。符合因果。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但有人就是不懂,佛说三藏十二部,多少人还是不懂,自己读不懂,还说人家是扯淡大王,是否愚痴?三季人听别人说四季,又愤又怒,井里的蛤蟆只看到那一块儿天,认为就是全部,因为它被见闻觉知迷惑了,佛法本来就是破这个的,但换个马甲,有些人就不懂了,这有什么办法?
  生生死死不就是恒常的吗?禅师还呵佛骂祖,菩萨岂不要气死了?  阴符经有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是什么呢?你骂他,他不悲,你赞他,他也不喜,无论恶人善人,无论富豪乞丐,一律一样对待,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该你死了,他不偏你是谁,该你发财,他也不认你模样。这就是天啊,这就类似于道了。所以无心者得道,无我者得道!  地也同样,你狠劲挖矿,它照样生你养你,你在它上面拉屎拉尿,它还养你,不论贫富,一律平等。  恒河沙也同样啊,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无心即是真心,但能无心无我,便是究竟。你怎么能说我咒你呢?
  我还没看到过像青泥坊这样愚痴、竭力诡辩的人,你让我大开眼界。  你、我不同路,你啊,谁跟你学佛,谁倒霉。  
  你被见闻觉知迷惑,用所见所闻落谢到心头的影子(法尘),然后用意根恒审思量,得到一串结论,就说自己悟道了,岂不知,根本没有起出六识的圈圈,执着啊,执着!  不破掉这个,你哪能悟道?
  若世界是实有的,必然有最小的物质,如果运动就会不断堆积到最大,如果不运动则无法认知,现在的世界及能运动又能认知,所以是假的  
  青泥坊,我来给你确诊一下吧,你就是“顽空”——口头禅通病。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