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设以敬心执手,执手已,婆罗门牛辄自灌洗 什么意思

搜作品集&&&&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巻六十六上    元 陶宗儀 撰
  佛國記釋法顯/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始二年嵗在
己亥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尋求戒律
初發跡長安度隴至乾歸國夏坐夏坐訖前行至耨檀
國度養樓山至張掖鎮張掖大亂道路不通張掖王慇
懃遂留為作檀越於是與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等
相遇欣於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訖復進到燉煌有塞東
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共停一月餘日法顯等五人
隨使先發復與寶雲等别燉煌太守李浩供給度沙河
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
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
枯骨為標幟耳行十七日計可千五百里行至鄯善國
其地﨑嶇薄俗人衣服麤與漢地同但以氈褐為異
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乗學諸國俗人及沙
門盡行天竺法但有精麤従此西行所經諸國類皆如
是唯國國言語不同然出家人皆習天竺書天竺語住
此一月日復西北行十五日到夷國夷國僧亦有
四千餘人皆小乗學法則齊整秦土沙門至彼都不預
其僧例法顯得符行堂公孫經理住二月餘日於是還
與寶雲等共為夷國人不修禮義遇客甚薄智嚴慧
簡慧嵬遂返向髙昌欲求行資法顯等?符公孫供給
遂得直進西南行路中無居民涉行艱難所經之苦人
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闐其國豐樂人民殷盛
盡皆奉法以法樂相娯衆僧乃數萬人多大乗學皆有
衆食彼國人民星居家家門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
二丈許作四方僧房供給客僧及餘所須國主安堵法
顯等於僧伽藍僧伽藍名瞿摩帝是大乗寺三千僧共
犍槌食入食堂時威儀齊肅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缽
無聲淨人益食不得相喚但以手指麾慧景道整慧達
先?向竭乂國法顯等欲觀行像停三月日其國中十
四大僧伽藍不數小者従四月一日城裏便掃灑道路
莊嚴巷陌其城門上張大幃幕亊事嚴飾王及夫人采
女皆住其中瞿摩帝僧是大乗學王所敬重最先行像
離城三四里作四輪像車高三丈餘狀如行殿七寶莊
校懸繒幡葢像立車中二菩薩侍作諸天侍従皆金銀
彫瑩懸於虛空像去門百步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
持華香翼従出城迎像頭面禮足散華燒香像入城時
門樓上夫人采女搖散衆花紛紛而下如是莊嚴供具
車車各異一僧伽藍則一日行像四月一日為始至十
四日行像乃訖行像訖王及夫人乃還宮耳其城西七
八里有僧伽藍名王新寺作來八十年經三王方成可
高二十五丈彫文刻鏤金銀覆上衆寶合成塔後作佛
堂莊嚴妙好梁柱户扇窻牖皆以金薄别作僧房亦嚴
麗整飾非言可盡嶺東六國諸王所有上價寶物多作
供養人用者少既過四月行像僧紹一人隨胡道人向
?賔法顯等進向子合國在道二十五日便到其國國
王精進有千餘僧多大乗學住此十五日已於是南行
四日入葱嶺山到於麾國安居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日
到竭义國與慧景等合值其國王作般遮越師般遮越
師漢言五年大會也會時請四方沙門皆來雲集己莊
嚴衆僧坐處懸繒旛葢作金銀蓮花著繒座後鋪淨坐
具王及羣臣如法供養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時
王作會已復勸諸羣臣設供供養或一日二日三日五
日供養都畢王以所乗馬鞍勒自副使國中貴重臣騎
之并諸白?種種珍寶沙門所須之物共諸羣臣發願
布施布施已還従僧贖其地山寒不生餘穀唯熟麥耳
衆僧受嵗已其晨輒霜故其王每讚衆僧令麥熟然後
受嵗其國中有佛唾壺以石作色似佛鉢又有佛一齒
國人為佛齒起塔有千餘僧盡小乗學自山以東俗人
被服麤類秦土亦以氊褐為異沙門法用轉轉勝不可
具記其國當葱嶺之中自葱嶺已前草木果實皆異唯
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與漢地同耳従此西行向北天
竺在道一月得度葱嶺葱嶺冬夏有雪又有毒龍若失
其意則吐毒風雨雪飛沙礫石遇此難者萬無一全彼
土人人即名為雪山人也度嶺已到北天竺始入其境
有一小國名陀厯亦有衆僧皆小乗學其國昔有羅漢
以神足力將一巧匠上兠術天觀彌勒菩薩長短色貌
還下刻木作像前後三上觀然後乃成像長八丈足趺
八尺齋日常有光明諸國王競興供養今故現在於此
順嶺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阻崖岸險絶其山唯石壁
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投足無所下有水名新頭河
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傍梯者凢度七百度梯已躡懸絙
過河河兩岸相去減八十步九驛所記漢之張騫甘英
皆不至衆僧問法顯佛法東過其始可知耶顯云訪問
彼土人皆云古老相傳自立彌勒菩薩像後便有天竺
沙門賫經律過此河者像立在佛泥洹後三百許年計
於周氏平王時由兹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彌
勒大士繼軌釋迦孰能令三寶宣通邊人識法固知?
運之開本非人事則漢明之夢有由而然矣渡河便到
烏萇國烏萇國是正北天竺也盡作中天竺語中天竺
所謂中國俗人衣服飲食亦與中國同佛法甚盛名衆
僧住止處為僧伽藍凡有五百僧伽藍皆小乗學若有
客比丘到悉供養三日三日過已乃令自求所安常傳
言佛至北天竺即到此國已佛遺足跡於此跡或長或
短在人心念至今猶爾及曬衣石度惡龍處亦悉現在
石高丈四濶二丈許一邊平慧景道整慧達三人先發
向佛影那竭國法顯等住此國夏坐坐訖南下到宿呵
多國其國佛法亦盛昔天帝釋試菩薩化作鷹鴿割肉
貿鴿處佛即成道與諸弟子遊行語云此本是吾割肉
貿鴿處國人由是得知於此處起塔金銀校飾従此東
下五日行到犍陀衛國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處佛為
菩薩是亦於此國以眼施人其處亦起大塔金銀校飾
此國人多小乗學自此東行七日有國名竺刹尸羅竺
刹尸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
因以為名復東行二日至投身餧餓虎處此二處亦起
大塔皆衆寶校飾諸國王臣民競興供養散華燃燈相
繼不絶通上二塔彼方人亦名為四大塔也従犍陀衛
國南行四日到弗樓沙國佛昔將諸弟子遊行此國語
阿難云吾般泥洹後當有國王名?膩伽於此處起塔
後膩伽王出世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
牧牛小兒當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曰作佛塔王言
大善於是王即於小兒塔上起塔高四十餘丈衆寶校
飾凡所經見塔廟壯麗威嚴都無此比傳云閻浮提塔
唯此為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尺
許佛鉢即在此國昔月氏王大興兵衆來伐此國欲取
佛鉢既伏此國巳月氏王篤信佛法欲持鉢去故興供
養供養三寶畢乃校飾大象置鉢其上象便伏地不能
得前更作四輪車載鉢八象共牽復不能進王知與鉢
縁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及僧伽藍并留鎮守
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僧日將中衆僧則出鉢與白衣
等種種供養然後中食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斗許
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瑩徹光澤貧人以少
華投中便滿有大富者欲以多華而供養正復百千萬
斛終不能滿寶雲僧景只供養佛鉢便還慧景慧達道
整先向那竭國供養佛影佛齒及頂骨慧景病道整住
看慧達一人還於弗樓沙國相見而慧達寶雲僧景遂
還秦土慧景應在佛鉢寺無常由是法顯獨進向佛頂
骨所西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佛頂
骨精舎盡以金薄七寶校飾國王敬重頂骨慮人抄奪
乃取國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印封守?清晨八人俱
到各視其印然後開户開户已以香汁洗手出佛頂骨
置精舎外高座上以七寶圓碪碪下琉璃鍾覆上皆珠
璣校飾骨黄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後精舎
人則登高樓擊大鼓吹螺敲銅鈸王聞已則詣精舎以
華香供養供養已次第頂戴而去従東門入西門出王
朝朝如是供養禮拜然後聴國政居士長者亦先供養
乃修家事日日如是初無懈惓供養都訖乃還頂骨於精舍
中有七寳解脫塔或開或閉髙五尺許以盛之精舍門前朝
朝恒有賣華香人凡欲供養者種種買焉諸國王亦恒遣使
供養精舍處方四十歩雖復天震地裂此處不動從此北行
一由延到那竭國城是菩薩本以銀錢貿五莖華供養定光
佛處城中亦有佛齒塔供養如頂骨法城東北一由延到一
谷口有佛錫杖亦起精舍供養杖以牛頭旃檀作長丈
以木筒盛之正復百千人舉不能移入谷口四日西行
有佛僧伽梨精舎供養彼國土亢旱府國人相率出衣
禮拜供養天即大雨那竭城南半由延有石室博山西
南向佛留影此中去十餘步觀之如佛真形金色相好
光明炳著轉近轉?髣髴如有諸方國王遣工畫師模
寫莫能及彼國人傳云千佛盡當於此留影影西百步
許佛在時剃髪剪爪佛自與諸弟子共造塔高七八丈
以為將來塔法今猶在邊有寺寺中有七百餘僧此處
有諸羅漢辟支佛塔乃千數住此冬二月法顯等三人
南度小雪山雪山冬夏積雪山北隂中過寒暴起人皆
噤戰慧景一人不堪復進口出白沫語法顯云我亦不
復活便可時去勿得俱死於是遂終法顯撫之悲號本
圖不果命也柰何復自力前得過嶺南到羅夷國近有
三千僧兼大小乗學住此夏坐坐訖南下行十日到?
那國亦有三千許僧皆小乗學従此東行三日復渡新
頭河兩岸皆平地過河有國名毗荼佛法興盛兼大小
乗學見秦道人往乃大憐愍作是言如何邊地人能知
出家為道逺求佛法悉供給所須待之如法従此東南
行減八十由延經歴諸寺甚多僧衆萬數過是諸處已
到一國國名摩頭羅又經捕那河河邊左右有二十僧
伽藍可有三千僧佛法轉盛凡沙河已西天竺諸國國
王皆篤信佛法供養衆僧時則脫天冠共諸宗親羣臣
手自行食行食已鋪氊於地對上座前坐於衆僧前不
敢坐床佛在世時諸王供養法式相傳至今従是以南
名為中國中國寒暑調和無霜雪人民殷樂無户籍官
法唯耕王地者乃輸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
用刑罔有罪者但罰其錢隨事輕重雖復謀為惡逆不
過截右手而已王之侍衛左右皆有供禄舉國人民悉
不殺生不飲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羅旃荼羅名為惡
人與人别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
不相搪揬國中不養猪雞不賣生口市無屠行及酤酒
者貨易則用貝齒唯旃荼羅獵師賣肉耳自佛般泥洹
後諸國王長者居士為衆僧起精舎供養供給田宅園
圃民户牛犢鐵劵書録後王王相傳無敢廢者至今不
絶衆僧住止房舎床褥飲食衣服都無缺乏處處皆爾
衆僧常以作功徳為業及誦經坐禪客僧住到舊僧迎
逆代擔衣鉢給洗足水塗足油與非時漿須?息已復
問其臘數次第得房舎臥具種種如法衆僧住處作舎
利佛塔目連阿難塔并阿毗曇律經塔安居後一月諸
希福之家勸化供養僧作非時漿衆僧大會説法説法
已供養舎利弗塔種種香華通夜然燈使彼人作舎利
弗本婆羅門時詣佛求出家大目連大迦葉亦如是諸
比丘尼多供養阿難塔以阿難請世尊聴女人出家故
諸沙彌多供養羅云阿毗曇師者供養阿毗曇律師者
供養律年年一供養各自有日摩阿衍人則供養般若
波羅蜜文殊師利觀世音等衆僧受嵗竟長者居士婆
羅門等各持種種衣物沙門所須以布施僧衆僧亦自
各各布施佛泥洹已來聖衆所行威儀法則相承不絶
自渡新頭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萬里皆平坦無
大山川正有河水従此東南行十八由延有國名僧伽
施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説法來下處佛上忉利天以
神通力都不使諸弟子知未滿七日乃放神足阿那律
以天眼遙見世尊即語尊者大目連汝可往問訊世尊
目連即往頭面禮足共相問訊問訊已佛語目連吾却
後七日當下閻浮提目連既還于時八國大王及諸臣
民不見佛久咸皆渴仰雲集此國以待世尊時優鉢羅
比丘尼即自心念今日國王臣民皆當奉迎佛我是女
人何由得先見佛即以神足化作轉輪聖王最前禮佛
佛従忉利天上來向下下時化作三道寶階佛在中道
七寶階上行梵天王亦化作白銀階在右邊執白拂而
侍天帝釋化作紫金階在左邊執七寶葢而侍諸天無
數従佛下佛既下三階俱沒於地餘有七級現後阿育
王欲知其根際遣人掘看下至黄泉根猶不盡王益信
敬即於階上起精舎當中階作丈六立像精舎後立石
柱髙三十肘上作師子柱内四邊有佛像内外映徹淨
若琉璃有外道論師與沙門諍此住處時沙門理屈於
是共立誓言此處若是沙門住處者今當有靈驗作是
言已柱頭師子乃大鳴吼見證於是外道懼怖心伏而
退佛以受大食三月故身作天香不同世人即便浴身
後人於此處起浴室浴室猶在優鉢羅比丘尼初禮佛
處今亦起塔佛在世時有剪髪?作塔及過去三佛并
釋迦文佛坐處經行處及作諸佛形像處盡有塔今悉
在天帝釋梵天王従佛下處亦起塔此處僧及尼可有
千人皆同衆食雜大小乗學住處一白耳龍與此衆僧
作檀越令國内豐熟雨澤以時無諸災害使衆僧得安
衆僧感其惠故為作龍舎敷置坐處又為龍設福食供
養衆僧日日衆中别差三人到龍舎中食每至夏坐訖
龍輒化形作一小蛇兩耳邊白衆僧識之銅盂盛酪以
龍置中従上座至下座行之似若問訊遍便化去年年
一出其國豐饒人民熾盛最樂無比諸國人來無不經
理供給所須寺北五十由延有一寺名火境火境者惡
鬼名也佛本化是惡鬼後人於此處起精舎以精舎布
施阿羅漢以水灌手水瀝滴地其處故在正復掃除常
現不滅此處别有佛塔善鬼神常掃灑初不須人工有
邪見國王言汝能如是者我當多將兵衆住此益積糞
穢汝復能除不鬼神即起大風吹之令淨此處有百枚
小塔人終日數之不能得知若至意欲知者便一塔邊
置一人已復計數人人或多或少其不可得知有一僧
伽藍可六七百僧此中有辟支佛食處泥洹地大如車
輪餘處生草此處獨不生乃曬衣地處亦不生草衣條
著地跡今故現在法顯住龍精舎夏坐坐訖東南行七
由延到罽饒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藍盡小乗學去
城西六七里恒水北岸佛為諸弟子説法處傳云説無
常苦説身如泡沫等此處起塔猶在度恒水南行三由
延到一林名呵梨佛於此中説法經行坐處盡起塔従
此東南行十由延到沙祇大國出沙祗城南門道東佛
本在此嚼楊枝刺土中即生長七尺不増不減諸外道
婆羅門嫉妬或斫或?遠棄之其處續生如故此中亦
有四佛經行坐處起塔故在従此南行八由延到拘薩
羅國舎衛城城内人民稀曠都有二百餘家即波斯匿
王所治城也大愛道故精舎處須達長者井壁及鴦掘
魔得道般泥洹燒身處後人起塔皆在此城中諸外道
婆羅門生嫉妬心欲毁壊之天即雷電霹靂終不能得
壊出城南門千二百歩道西長者須逹起精舎精舎東
向開門户兩廂有二石柱左柱上作輪形右柱上作牛
形池流清淨林木常茂衆華異色蔚然可觀即所謂祗
洹精舎也佛上忉利天為母説法九十日波斯匿王思
見佛即刻牛頭栴檀作佛像置佛坐處佛後還入精舎
像即避出迎佛佛言還坐吾般泥洹後可為四部衆作
法式像即還坐此像最是衆像之始後人所法者也佛
於是移住南邊小精舎與像異處相去二十歩祇洹精
舎本有七層諸國王人民競興供養懸繒旛葢散華燒
香然燈續明日日不絶?銜燈炷燒花旛葢遂及精舎
七重都盡諸國王人民皆大悲惱謂栴檀像已燒却後
四五日開東小精舎户忽見本像皆大歡喜共治精舎
得作兩重遠移像本處法顯道整初到祇洹精舎念昔
世尊住此二十五年自傷生在邊地共諸同志遊厯諸
國而或有還者或有無常者今日乃見佛空處愴然心
悲彼衆僧出問顯等言汝従何國來答云従漢地來彼
衆僧歎曰竒哉邊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謂言我
等諸師和尚相承以來未見漢道人來到此也精舎西
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本有五百盲人依精舎住此佛
為説法盡還得眼盲人歡喜刺杖著地頭面作禮杖遂
生長大世人重之無敢伐者遂成為榛是故以得眼為
名祇洹衆僧中食後多往彼榛中坐禪祇洹精舎東北
六七里毗舎佉母作精舎請佛及僧此處故在祇洹精
舎大援落有二門一門東向一門北向此園即須達長
者布金錢買地處也精舎當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説法
度人經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乃孫陀利殺身謗
佛處出祇洹東門北行七十歩道西佛昔共九十六種
外道論議國王大臣居士人民皆雲集而聴時外道女
名旃遮摩那起嫉妬心及懐衣著腹前似若妊身於衆
?中謗佛以非法於是天帝釋即化作白?齧其腰帶
斷所懐衣墮地地即劈裂生入地獄及調達毒?欲害
佛生入地獄處後人皆標識之又於論議處起精舎精
舎高六丈許裏有坐佛其道東有外道天寺名曰影覆
與論議處精舎夾道相對亦高六丈許所以名影覆者
日在西時世尊精舎影則映外道天寺日在東時外道
天寺影則北映終不得映佛精舎也外道常遣人守其
天寺掃灑燒香然燈供養至明旦其燈輒移在佛精舎
中婆羅門恚言諸沙門取我燈自供養佛為爾不止婆
羅門於是夜自伺候見其所事天神持燈繞佛精舎三
帀供養佛已忽然不見婆羅門乃知佛神大即捨家入
道傳云近有此事繞祇洹精舎有九十八僧伽藍盡有
僧住處唯一處空此中國有九十六種外道皆知今世
各有徒衆亦皆乞食但不持鉢亦復求福於曠路側立
福徳舎屋宇床卧飲食供給行路人及出家人來去客
但所期異耳調達亦有衆在供養過去三佛唯不供養
釋迦舎衛城東南四里琉璃王欲伐舎夷國世尊當道
側立立處起塔城西五十里到一邑名都維是迦葉佛
本生處父子相見處般泥洹處皆悉起塔迦葉如來全
身舎利亦起大塔従舎衛城東南行十二由延到一邑
名那毗伽是拘樓秦佛所生處父子相見處般泥洹處
亦有僧伽藍起塔従此北行減一由延到一邑是拘那
含牟尼佛所生處父子相見處般泥洹處亦皆起塔従
此東行減一由延到迦維羅衛城城中都無王民甚如
坵荒只有衆僧民户數十家而已白淨王故宮處作太
子母形像乃太子乗白象入母胎時太子出城東門見
病人迴車還處皆起塔阿夷相太子處與難陀等撲象
捔射處箭東南去三十里入地令泉水出後世人治作
井令行人飲之佛得道還見父王處五百釋子出家向
優波離作禮地六種震動處佛為諸天説法四天王守
四門父王不得入處佛在尼拘律樹下東向坐大愛道
布施佛僧伽梨處此樹猶在瑠璃王殺釋種子釋種子
先盡得須陀洹立塔今亦在城東北數里有王田太子
樹下觀耕者處城東五十里有王園園名論民夫人入
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歩舉手攀樹枝東向生太子太
子墮地行七步二龍王浴太子身浴處遂作井及上洗
浴池今衆僧常取飲之凡諸佛有四處常定一者成道
處二者轉法輪處三者説法論議伏外道處四者上忉
利天為母説法來下處餘則隨時示現焉迦維羅衛國
大空荒人民稀疎道路怖畏白象師子不可妄行従佛
生處東行五由延有國名藍莫此國王得佛一分舎利
還歸起塔即名藍莫塔塔邊有池池中有龍常守?此
塔晝夜供養阿育王出世欲破八塔作八萬四千塔破
七塔已次欲破此塔龍便現身持阿育王入其宮中觀
諸供養具已語王言汝供若能勝是便可壊之持去吾
不與汝爭阿育王知其供養具非世之有於是便還此
中荒蕪無人灑掃常有羣象以鼻取水灑地取雜華香
而供養塔諸國有道人來欲禮拜塔遇象大怖依樹自
翳見象如法供養道人大自悲感此中無有僧伽藍可
供養此塔乃令家灑掃道人即捨大戒還作沙彌自挽
草木平治處所使得淨潔勸化國王作僧住處已為寺
今現有僧住此亊在近自爾相承至今恒以沙彌為寺
主従此東行三由延太子遣車匿白馬還處亦起塔従
此東行四由延到炭塔亦有僧伽藍復東行十二由延
到拘夷那竭城城北雙樹間希連河邊世尊於此北首
而般泥洹及須?最後得道處以金棺供養世尊七日
處金剛力士放金杵處八王分舎利處諸處皆起塔有
僧伽藍今悉現在其城中人民亦稀曠止有衆僧民户
従此東南行十二由延到諸梨車欲逐佛般泥洹處而
佛不聴戀佛不肯去佛化作大深壍不得渡佛與鉢作
信遺還其家立石柱上有銘題自此東行五由延到毗
舎離國毗舎離城北大林重閣精舎佛住處及阿難半
身塔其城裏本菴婆羅女家為佛起塔今故現在城南
三里道西菴婆羅女以園施佛作佛住處佛將般泥洹
與諸弟子出毗舎離城西門廻身右轉顧看毗舎離城
告諸弟子是吾最後所行處後人於此處起塔城西北
三里有塔名放弓仗以名此者恒水上流有一國王王
小夫人生一肉胎大夫人妬之言汝生不祥之徴即盛
以木函擲恒水中不流有國王遊觀見水上木函開看
見千小兒端正殊特王即取飬之遂便長大甚勇健所
往征伐無不摧伏次伐父王本國王大愁憂小夫人問
王何故愁憂王曰彼國王有千子勇健無比欲來伐吾
國是以愁耳小夫人言王勿愁憂但於城東作高樓賊
來時置我樓上則我能却之王如其言至賊到時小夫
人於樓上語賊言汝是我子何故作反逆事賊曰汝是
何人云是我母小夫人曰汝等若不信者盡仰向張口
小夫人即以兩手搆兩乳乳各作五百道墮千子口中
賊知是我母即放弓仗二父王於是思惟皆得辟支佛
二辟支佛塔猶在後世尊成道告諸弟子是吾昔時放
弓仗處後人得知於此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兒者即賢
劫千佛是也佛於放弓仗塔邊告阿難言我却後三月
當般泥洹魔王嬈固阿難使不得請佛住世従此東行
三四里有塔佛般泥洹後百年有毗舎離比丘錯行戒
律十事證言佛説如是爾時諸羅漢及持戒律比丘凡
夫者有七百僧更檢校律藏後人於此處起塔今亦在
従此東行四由延到五河合口阿難従摩竭國向毗舎
離欲般湼槃諸天告阿闍世王即自嚴駕將士衆追到
河上毗舎離諸梨車聞阿難來亦復來迎俱到河上阿
難思惟前則阿闍世王致恨還則梨車復怨則於河中
央入火光三昩燒身而般泥洹分身作二分一分在一
岸邊於是二王各得半身舎利還歸起塔度河南下一
由延到摩竭提國巴連弗邑巴連弗邑是阿育王所治
城中王宮殿皆使鬼神作累石起墻闕彫文刻鏤非世
所造今故現在阿育王弟得羅漢道常住耆闍崛山志
樂閑靜王敬心請於家供養以樂山靜不肯受請王語
弟言但受我請當為汝於城裏作山王乃具飲食召諸
鬼神而告之曰明日悉受我請無坐席各自賫來明日
諸大鬼神各持大石來辟方四五步坐訖即使鬼神累
作大石山又於山底以五大方石作石室可長三丈廣
二丈高丈餘有一大乗婆羅門子名羅汰私婆迷住此
城裏爽悟多智事無不達以清淨自居國王宗敬師事
若往問訊不敢並坐王設以愛敬心執手執手已婆羅
門輒自灌洗年可五十餘舉國瞻仰賴此一人?宣佛
法外道不能得加陵衆僧於阿育王塔邊造摩訶衍僧
伽藍甚嚴麗亦有小乗寺都合六七百僧衆威儀庠序
可觀四方高徳沙門及學問人欲求義理皆詣此寺婆
羅門子師亦名文殊師利國内大徳沙門諸大乗比丘
皆宗仰焉亦住此僧伽藍凡諸中國唯此國城邑為大
民人富盛競行仁義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
輪車縛竹作五層有承櫨揠?髙二丈餘許其狀如塔
以白?纒上然後彩畫作諸天形象以金銀琉璃莊校
其上懸繒葢四邊作龕皆有坐佛菩薩立侍可有二
十車車車莊嚴各異當此日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
樂華香供養婆羅門子來請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内再
宿通夜然燈伎樂供養國國皆爾其國長者居士各於
城中立福徳醫藥舎凡國中貧窮孤獨踐跛一切病人
皆詣此舎種種供給醫師看病隨宜飲食及湯藥皆令
得安差者自去阿育王壊七塔作八萬四千塔最初所
作大塔在城南三里餘此塔前有佛脚跡起精舎户北
向塔塔南有一石柱圍丈四五高三丈餘上有銘題云
阿育王以閻浮提布施四方僧還以錢贖如是三反塔
北三四百步阿育王本於此作泥犁城中央有石柱亦
高三丈餘上有師子柱上有銘記作泥犁城因縁及年
數日月従此東南行九由延至一小孤石山山頭有石
室石室南向佛坐其中天帝釋將天樂般遮彈琴樂佛
處帝釋以四十二事問佛一一以指畫石畫跡故在此
中亦有僧伽藍従此西南行一由延到那羅聚落寔舎
利弗本生村舎利弗還於此村中般泥洹即此處起塔
今亦現在従此西行一由延到王舎新城新城者是阿
闍世王所造中有二僧伽藍出城西門三百歩阿闍世
王得佛一分舎利起塔高大嚴麗出城南四里南向入
谷至五山裏五山周圍狀若城郭即是?沙王舊城城
東西可五六里南北七八里舎利弗目連初見頞鞞處
尼犍子作火坑毒飯請佛處阿闍世王酒飲黒象欲害
佛處城東北角曲中耆舊於菴婆羅園中起精舎請佛
及千二百五十弟子供養處今故在其城中空荒無人
住入谷搏山東南上十五里到?闍崛山未至頭三里
有石窟南向佛本於此坐禪西北三十步復有一石窟
阿難於中坐禪天魔波旬化作鵰鷲住窟前恐阿難佛
以神足力隔石舒手摩阿難肩怖即得止鳥跡手孔今
悉存故曰鵰鷲窟山窟前有四佛坐處又諸羅漢各各
有石窟坐禪處動有數百佛在石室前東西經行調達
於山北嶮巇間横擲其石傷佛足指處石猶在佛説法
堂已毁壊止有磚壁基在其山峰秀端嚴是五山中最
高顯於新城中買香華油燈倩二舊比丘送法顯上?
闍崛山華香供養然燈續明慨然悲傷收淚而言佛昔
於此住説首楞嚴法顯生不值佛但見遺跡處所而已
即於石窟前誦首楞嚴停止一宿還向新城出舊城北
行三百餘步道西迦蘭陀竹園精舎今現在衆僧掃灑
精舎北二三里有尸摩賖那尸摩賖那者漢言棄死人
墓田搏南山西行三百步有一石室名賔波羅窟佛食
後常於此坐禪又西行五六里山北隂中有一石室名
車帝佛泥洹後五百阿羅漢結集經處出經時鋪三空
座莊嚴校飾舎利弗在左目連在右五百數中少一阿
羅漢大迦葉為上座時阿難在門外不得入其處起塔
今亦在搏山亦有諸羅漢坐禪石窟甚多出舊城北東
下三里有調達石窟離此五十步有大方黒石昔有比
丘在上經行思惟是身無常苦空不得淨觀厭患是身
即捉刀欲自殺復念世尊制戒不得自殺又念雖爾我
今但欲殺三毒賊便以刀自刎始傷再得須陀洹既半
得阿那含斷以成阿羅漢果般泥洹従此西行四由延
到伽耶城城内亦空荒復南行二十里到菩薩本苦行
六年處處有林木従此西行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按
樹枝得攀出池處又北行二里得彌家女奉佛乳糜處
従此北行二里佛於一大樹下石上東向坐食糜樹石
今悉在石可廣長六尺高二尺許中國寒暑均調樹木
或數千嵗乃至萬嵗従此東北行半由延到一石窟菩
薩入中西向結跏趺坐心念若我成道當有神驗石壁
上即有佛影現長三尺許今猶明亮時天地大動諸天
在空中白言此非過去當來諸佛成道處去此西南行
減半由延貝多樹下是過去當來諸佛成道處諸天説
是語已即便在前唱導導引而去菩薩起行離樹三十
步天授吉祥草菩薩受之復行十五步五百青雀飛來
繞菩薩三帀而去菩薩前到貝多樹下敷吉祥草東向
而坐時魔王遣三玉女従北來試魔王自従南來試菩
薩以足指按地魔兵退散三女變老自上苦行六年處
及此諸處後人皆於中起塔立像今皆在佛成道已七
日觀樹受解脱樂處佛於貝多樹下東西經行七日處
諸天化作七寶屋供養佛七日處文鱗育龍七日繞佛
處佛於尼拘律樹下方石上東向坐梵天來請佛處四
天王奉鉢處五百賈客授麨蜜處度迦葉兄弟師徒千
人處此諸處亦起塔佛得道處有三僧伽藍皆有僧住
衆僧民户供給饒足無所乏少戒律嚴峻威儀坐起入
衆之法佛在世時聖衆所行以至於今佛泥洹已來四
大塔處相承不絶四大塔者佛生處得道處轉法輪
處般泥洹處阿育王昔作小兒時當道戲遇釋迦佛行
乞食小兒歡喜即以一掬土施佛佛持還泥經行地因
此果報作鐵輪王王閻浮提乗鐵輪案行閻浮提見鐵
圍兩山間地獄治罪人即問羣臣此是何等答言是鬼
王閻羅治罪人王自念言鬼王尚能作地獄治罪人我
是人主何不作地獄治罪人耶即問臣等誰能為我作
地獄主治罪人者臣答言唯有極惡人能作耳王即遣
臣遍求惡人見泄水邊有一長壯黑色髪黄眼青以脚
鈎兼魚口哹禽獸禽獸來便射殺無得脱者得此人已
將來與王王宻勅之汝作四方高墻内殖種種華果并
好谷池莊嚴校飾令人渴仰牢作門户有人入者輒捉
種種治罪莫使得出設使我入亦治罪莫放今拜汝作
地獄王有比丘次第乞食入其門獄卒見之便欲治罪
比丘惶怖求請須?聴我中食俄頃得有人入獄卒内
置碓臼中擣之赤沫出比丘見巳思惟此身無常苦空
如泡如沫即得阿羅漢既而獄卒捉内鑊湯中比丘心
顔欣悦火滅湯泠中生蓮華比丘坐上獄卒即往白王
獄中竒恠願王往看王言我前有要今不敢往獄卒言
此非小事王宜疾往更改先要王即隨入比丘為説法
王得信解即壊地獄悔前所作衆惡由是信重三寶常
至貝多樹下悔過自責受八齋王夫人問王常遊何處
羣臣答言恒在貝多樹下夫人伺王不在時遣人伐其
樹倒王來見之迷悶躃地諸臣以水灑面良乆乃蘇王
即以塼累四邊以百甖牛乳灌樹根身四布地作是誓
言若樹不生我終不起誓已樹便即根上而生以至於
今今高減十丈従北南三里行到一山名雞足大迦葉
今在此山中劈山下人入處不容人下人極遠有旁孔
迦葉全身在此中住孔外有迦葉本洗手土彼方人若
頭痛者以此土塗之即差此山中即日故有諸羅漢住
彼方諸國道人年年往供養迦葉心濃至者夜即有羅
漢來共言論釋其疑已忽然不現此山榛木茂盛又多
師子虎狼不可妄行法顯還向巴連弗邑順恒水西下
十由延得一精舎名曠野佛所住處今現有僧復順恒
水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國波羅城城東北十里許
得仙人鹿野苑精舎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棲
宿世尊將成道諸天於空中唱言白淨王子出家學道
却後七日當成佛辟支佛聞已即取泥洹故名此處為
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後人於此處起精舎佛欲度
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謂言此瞿曇沙門本六年苦行日
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間恣身口意何道之有
今日來者慎勿與語佛到五人皆起作禮處復北行六
十步佛於此東向坐始轉法輪度拘驎等五人處其北
二十步佛為彌勅授記處其南五十步翳羅鉢龍問佛
我何時當得免此龍身此處皆起塔見在中有二僧伽
藍悉有僧住自鹿野苑精舎西北行十二由延有國名
拘晱彌其精舎名瞿師羅園佛昔住處今故有衆僧多
小乗學従東行八由延佛本於此度惡鬼處亦嘗在此
住經行坐處皆起塔亦有僧伽藍可百餘僧従此南行
二百由延有國名達嚫是過去迦葉佛僧伽藍穿大石
山作之凡有五重最下重作象形有五百間石室第二
層作師子形有四百間第三層作馬形有三百間第四
層作牛形有二百間第五層作鴿形有百間最上有泉
水循石室前繞房而流周圍迴曲如是乃至下重順房
流従户而出諸層室中處處穿石作窻牖通明室中朗
然都無幽暗其室四角頭穿石作梯磴上處今人形小
縁梯上正得至昔人一脚所躡處因名此寺為波羅越
波羅越者天竺名鴿也其寺中常有羅漢住此土丘荒
無人民居去山極逺方有村皆是邪見不識佛法沙間
婆羅門及諸異學彼國人民常見人飛來入此寺於時
諸國道人欲來禮此寺者彼村人則言汝何以不飛耶
我見此間道人皆飛道人方便答言翅未成耳達嚫國
嶮道路艱難而知處欲往者要當賫錢貨施彼國王王
然後遣人送展轉相付示其逕路法顯竟不得往承彼
土人言故説之耳従波羅國東行還到巴連弗邑法
顯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諸國皆師師口傳無本可寫是
以遠步乃至中天竺於此摩訶衍僧伽藍得一部律是
摩訶僧祇衆律佛在世時最初大衆所行也於祇洹精
舎傳其本自餘十八部各有師資大歸不異於小小不
同或用開塞但此最是廣説備悉者復得一部抄律可
七千偈是薩婆多衆律即此秦地衆僧所行者也亦皆
師師口相傳授不書之於文字復於此衆中得雜阿毗
曇心可六千偈又得一部綖經二千五百偈又得一卷
方等般泥洹經可五千偈又得摩訶僧祇阿毗曇故法
顯住此三年學梵書梵語寫律道整既到中國見沙門
法則衆僧威儀觸事可觀乃追歎秦土邊地衆僧戒律
殘缺誓言自今已去至得佛願不生邊地故遂停不歸
法顯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漢地於是獨還順恒水東下
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國佛精舎經行處及四佛
坐處悉起塔現有僧住従此東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
梨帝國即是海口其國有二十四僧伽藍盡有僧住佛
法亦興法顯住此二年寫經及畫像於是載商人大舶
泛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風晝夜十四日到師子國彼國
人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國大在洲上東西五十由延
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數其間相去或十里
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統屬大洲多出珍寶珠璣有出摩
尼珠地方可十里王使人守?若有採者十分取三其
國本無人民正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人共市易市
易時鬼神不自現身但出寶物題其價直商人則依價
直直取物因商人來往住故諸國人聞其土樂悉亦復
來於是遂成大國其國和適無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
種隨人無有時節佛至其國欲化惡龍以神足力一足
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相去十五由延於王城北
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銀莊校衆寶合成塔邊復起
一僧伽藍名無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銀刻鏤悉
以衆寶中有一青玉像高一丈許通身七寳炎光威相
嚴顯非言所載右掌中有一無價寶珠法顯去漢地積
年所與交接悉異域人山川草木舉目無舊又同行分
拆或留或亡顧影唯己心常懐悲忽於此玉像邊見商
人以晉地一白絹扇供養不覺悽然涙下滿目其國前
王遣使中國取貝多樹子於佛殿旁種之高可二十丈
其樹東南傾王恐倒故以八九圍柱拄樹樹當拄處心
生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大可四圍許柱雖中裂猶裹
在其外人亦不去樹下起精舎中有坐像道俗敬仰無
倦城中又起佛齒精舎皆七寶作王淨修梵行城内人
信敬之情亦篤其國立治已來無有饑荒喪亂衆僧庫
藏多有珍寶無價摩尼其王入僧庫遊觀見摩尼珠即
生貪心欲奪取之三日乃悟即詣僧中稽首悔前罪心
告白僧言願僧立制自今已後勿聴王入其庫看比丘
滿四十臘然後得入其城中多居士長者薩薄商人屋
宇嚴麗巷陌平整四衢道頭皆作説法堂月八日十四
日十五日鋪施高座道俗四衆皆集聴法其國人云都
可五六萬僧悉有衆食王别於城内供五六千人衆食
須者則持本鉢往取隨器所容皆滿而還佛齒常以三
月中出之未出十日王莊校大像使一辯説人著王衣
服騎象上擊鼓喝言菩薩従三阿僧祗劫苦行不惜身
命以國妻子及挑眼與人割肉貿鴿截頭布施投身餓
虎不恡髓腦如是種種苦行為衆生故成佛在世四十
九年説法教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衆生縁盡乃般
泥洹泥洹已來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間眼減衆生長
悲却後十日佛齒當出至無畏山精舎國内道俗欲植
福者各各平治道路嚴飭巷陌辦衆花香供養之具如
是唱已王便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已來種種變現
或作須大挐或作睒變或作象王或作鹿馬如是形像
皆彩畫莊校狀若生人然後佛齒乃出中道而行隨路
供養到無畏精舎佛堂上道俗雲集燒香然燈種種法
事晝夜不息滿九十日乃還城内精舎城内精舎至齊
日則開門户禮敬如法無畏精舎東四十里有一山山
中有精舎名?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一大徳沙門名
達摩瞿諦其國人民皆共宗仰住一石室中四十許年
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室而不相害城南七里
有一精舎名摩訶毗訶羅有二千僧住有一高徳沙門
戒行清潔國人咸疑是羅漢臨終之時王來省視依法
集僧而問比丘得道耶其便以實答言是羅漢既終王
即案經律以羅漢法葬之於精舎東四五里積好大薪
縦廣可三丈餘高亦爾近上著旃檀沈水諸香木四邊
作階上持淨好白?周帀蒙?上作大轝床似此間輲
車但無龍魚耳當闍維時王及國人四衆咸集以蕐香
供養従轝至墓所王自華香供養供養訖轝著?上蘇
油遍灌然後燒之火然之時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
儀葢遥擲火中以助闍維闍維已即檢取骨即以起
塔法顯至不及其生存唯見葬時王篤信佛法欲為衆
僧作新精舎先設大?飯食僧供養己乃選好上牛一
雙金銀寶物莊校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頃四邊然後
割給民户田宅書以鐵劵自是已後代代相承無敢廢
易法顯在此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云佛鉢本
在毗舎離今在揵陀衛竟若千百年法顯聞誦之時有/定嵗數但今忘耳
當復至西月氏國若千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千百年
當至屈茨國若千百年當復來到漢地住若千百年當
復至師子國若千百年當還中天竺到中天已當上兠
術天上彌勒菩薩見而歎曰釋迦文佛鉢至即共諸天
華香供養七日七日已還閻浮提海龍王持入龍宮至
彌勒將成道時鉢還分為四復本頻那山上彌勒成道
已四天王當復應念佛如先佛法賢劫千佛共用此鉢
鉢去已佛法漸滅佛法滅後人夀轉短乃至五嵗十嵗
之時糯米酥油皆悉化滅人民極惡捉木則變成刀杖
共相傷割殺其中有福者逃避入山惡人相殺盡已還
復來出共相謂言昔人夀極長但為惡甚作諸非法故
我等夀命遂爾短促乃至十嵗我今共行諸善起慈悲
心修行仁義如是各行信義展轉夀倍乃至八十嵗彌
勒出世初轉法輪時先度釋迦遺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
歸五戒齋法供養三寶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縁者法顯
爾時欲寫此經其人云此無經本我止口誦耳法顯住
此國二年更求得彌沙塞律藏又得長阿含雜阿含復
得一部雜藏此悉漢土所無又得此梵本已即載商人
大船上可有二百餘人後係一小船海行艱險以備大
船毁壊得好信風東下二日便值大風船漏水入商人
欲趣小船小船上人恐人來多即斫絙斷商人大怖命
在須?恐船水漏即取麤財貨擲著水中法顯亦以軍
持及澡灌并餘物棄擲海中但恐商人擲去經像唯一
心念觀世音及歸命漢地衆僧我逺行求法願威神歸
流得到所止如是大風晝夜十三日到一島邊潮退之
後見船漏處即補塞之於是復前海中多有抄賊遇輒
無全大海瀰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星宿而進若
隂雨時為逐風去亦無准當夜闇時但見大浪相搏晃
然火色黿鼉水性怪異之屬商人荒遽不知那向海深
無底又無下石住處至天晴已乃知東西還復望正而
進若值伏日則無活路如是九十日許乃到一國名耶
婆提其國外道婆羅門興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國五月
日復隨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許人賫五十日糧以四
月十六日發法顯於船上安居東北行趣廣州一月餘
日夜鼓二時遇黒風暴雨商人賈客皆悉惶怖法顯爾
時亦一心念觀世音及漢地衆僧蒙威神祐得至天曉
曉巳諸婆羅門議言坐載此沙門使我不利遭此大苦
當下比丘置海島邊不可為一人令我等危嶮法顯本
檀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爾便當殺我汝其
下此沙門吾到漢地當向國王言汝也漢地王亦敬信
佛法重比丘僧諸商人躊躇不敢便下於時天多連隂
海師相望僻誤遂經七十餘日糧食水漿欲盡取海鹹
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盡商人議言常行
時正可五十日便到廣州爾今已過其多日將無僻耶
即便西北行求岸晝夜十二日長廣郡界牢山南岸便
得好水菜但經涉險難憂懼積日忽得至此岸見藜藿
菜依然知是漢地然不見人民及形跡未知是何許或
言未至廣州或言已過莫知所定即乗小船入浦覓人
欲問其處得兩獵人即將歸令法顯譯語問之法顯先
安慰之徐問汝是何人答我是佛弟子又問汝入山何
所求其便詭言明當七月十五日欲取挑臘佛又問此
是何國答言此青州長廣郡界統屬劉家聞已商人歡
喜即乞其財物遣人往長廣太守李嶷敬信佛法聞有
沙門持經像乗船汎海而至即將人従至海邊迎接經
像歸至郡治商人於是還向揚州劉法青州請法顯一
冬一夏夏坐訖法顯逺離諸師久欲趣長安但所營事
重遂便南下向都就諸師出經律法顯發長安六年到
中國停六年還三年達青州凡所遊歴減三十國沙河
已西迄于天竺衆僧威儀法化之美不可詳説竊唯諸
師未得備聞是以不顧?命浮海而還艱難具更幸蒙
三尊威靈危而得濟故竹帛疏所經歴欲令賢者同其
 是嵗甲寅晉義熈十二年嵗在夀星夏安居末迎法
 顯道人既至留共冬齋因講集之際重問遊歴其人
 ?順言輒依實由是先所略者勸令詳載顯復具叙
 始末自云顧尋所經不覺心動汗流所以乗危履險
 不惜此形者葢是志有所存専其愚直故投命於不
 必全之地以達萬一之冀於是感歎斯人以為古今
 罕有自大教東流未有忘身求法如顯之比然後知
 誠之所感無窮否而不通志之所奬無功業而不成
 成夫功業者豈不由忘夫所重重夫所忘者哉
  神異經東方朔/
  東荒經
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髪皓白人
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黒熊左右顧望恒與一玉女投壺
毎投千二百矯?按仙傳拾/遺矯字作裊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
嘘華曰/嘆也矯出而脱悞不接者言失/之天為之笑華云言笑/者天口流
火炤灼今天下不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東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帶?冠女皆采衣男女便轉
可愛恒?坐而不相犯相譽而不相毁見人有患投死
救之名曰善人俗曰/士人一名敬俗云/敬謹一名美俗云/美人不妄言
然而笑倉卒見之如癡俗云善人如/癡此之謂也
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尺本
上三百丈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狐黒猿枝主
一州南北並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
州吉凶斫之復生其州有福創者州伯有病積嵗不復
者其州滅亡亡者州伯死復/者木創復也
東方有桑樹焉高八十丈敷張自輔其葉長一丈廣六
七尺其上自有蠶作繭長三尺繰一繭得絲一斤有椹
焉長三尺五寸圍如長
東方有樹焉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尺其名
曰梨如今之樝梨但樹大耳其子徑三尺剖之少瓤白
如素和食之為地仙衣服不敗辟榖可以入水火一/名
東方有樹高五十丈葉長八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
寸和核食之令人益夀?按别本/作夀短誤食核中仁可以治
嗽小桃溫潤嘅嗽人食之即止?按别本作嘅/嗽人肉滑者誤
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葢禀至陽
之為質也海中激浪投其上噏然而盡計其晝夜噏攝
無極若熬鼎受其洒汁耳
大荒之東極至鬼府山臂沃椒山?按?中記云天下/之彊者東海之惡燋
焉水灌而不已惡燋山名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海水灌之即消即?椒也脚巨洋海中昇載
海日葢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
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東海滄浪之洲生彊木焉洲人多用作舟楫其上多以
珠玉為戲物終無所負其木方一寸可載百許斤縱石
鎮之不能没
東方荒中有木名曰栗其殻徑三尺三寸殻刺長丈餘
實徑三尺殻亦黄其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氣而渴?按/太平
御覽引此云東荒北有栗樹高三十丈栗徑三尺其殻/赤其肉黄白味甘食之令人短氣而渴廣記所引出酉
東方裔外有建山其上多橘柚
  東南荒經
東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長七丈?按説郛所/引作七尺誤腹圍
如其長頭戴雞父魌頭華曰髮煩亂也/?曰雞父未詳朱衣縞?以赤
蛇繞額一作惡/蛇繞項尾合於頭不飲不食朝吞惡鬼三千暮
吞三百此人以鬼為飯?按廣記飯作/食别本作飲誤以露為漿廣記/作霧
名曰尺郭一名食邪道師云吞邪鬼一名赤黄父今世
東南荒中有邪木高三千丈或十餘圍或七八尺其枝
喬直上不可?也?云?/猶何也葉如甘?二百嵗葉落而生
花花形如甘?花復二百嵗落盡而生蕚蕚下生子三
嵗而成熟成熟之後不長不減子形如寒?長七八寸
徑四五寸蕚復覆生頂言發蕚而/得成實此不取萬世如故若
取子而留蕚蕚復生子如初年月復成熟復二年則成
蕚而復生子其子形如甘瓤少音/練甘羙食之今人身
澤不可過三升令人?醉半日乃醒木髙人取不能得
唯木下有多羅之人縁能得之多羅/國名一名無葉世人後
生不見葉故謂之無葉也一名倚驕
東南隅大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竝髙千里腹圍自輔
天初立時使其夫妻導開百川嬾不用意說郛/用力作謫之
竝立東南男露其勢女露其牝勢北謂男女之/隂陽御覽作殺不飲不
食不畏寒暑唯飲天露須黄河清當復使其夫婦導?
百川古者初立此人開導河河或深或淺或隘或塞故
禹更治使其水不壅天責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黄河清
者則河海絶流水自清矣
東南海中有烜洲洲有温湖鮒魚生焉其長八尺食之
宜暑而避風寒
東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俠東南面上有蹲
熊有榜著闕曰地户
  南荒經
南方有人人面鳥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
有翼不足以飛一名鵬兠書曰放鵬兠于崇山按古文/尚書作
鵬/吺一名驩兠為人狠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耳
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
所之國大旱俗曰/旱魃一名格子善行市朝衆中遇之者
投著厠中乃死旱災消詩曰旱魃為虐或曰生捕得殺
之禍去福來
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按别本作/不晝之木晝夜火
燃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按?中記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其木皮為火浣布
南方大荒之中有樹焉名曰柤稼柤者柤梨也稼者
株稼也親?也三千嵗作花九千嵗作實其華蘂紫
色其實赤色其高百丈或千丈也敷張自輔東西南北
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廣五尺色如緑青木皮如
梓樹理如甘草味飴實長九尺圍如其長而無瓤核以
竹刀剖之如凝蜜一作/如酥得食復見實即滅矣言復見後
實熟者夀一萬二千嵗瑋按言復見以下/十三字乃茂先註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嵗作華九百嵗作實
華色朱其實正黄高五十丈敷張如葢葉長一丈廣二
尺餘似菅苧色青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朴材理如支九
子味如飴實有核形如子或作/棘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
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
南方荒中有涕竹長數百丈圍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
以為船其笋甚美食之可以止瘡癘張茂先註/曰子笋也
南方有之林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促節多汁甜
如蜜咋囓其汁令人潤澤可以節蚘蟲廣記引/作蟲人腹中
蚘蟲其狀如蚓此消榖蟲也多則傷人少則榖不消是
甘蔗能減多益少凡蔗亦然
不燼木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但居火
中洞赤時時出外而毛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取其毛
績紡織以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燒之則浄
南方蚊翼下有小蜚蟲焉目明者見之每生九卵復未
嘗有復成九子蜚而復去蚊遂不知亦食人及百獸
食者知言蟲小食人不去也此蟲既細且小因曰細蠛
陳章對齊桓公小蟲是也瑋按陳章鷦螟巢於/蚊睫事見晏子春秋此蟲常
春生以季夏藏於鹿耳中名嬰蜺
南方有獸似鹿而豕首有牙善依人求五榖名無損之
獸人割取其肉不病肉復自復其肉惟可作鮓使肥
美而咋肉不壊吞之不入盡更添肉復作鮓如初愈
美名曰不盡鮓是也御覽獸部引此/字作瀋鮓字作鮮
南荒之外有火山長四十里廣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燼
之木火鼠生其中
南方有銀山長五十里髙百餘丈悉是白銀
  西南荒經
西南大荒中有人長一丈腹圍九尺踐龜蛇戴朱鳥左
手凴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識山石多少知天下鳥獸言
語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糓可食識草木鹹苦名曰聖
一名哲一名賢俗曰/先知一名無不達凡人見而拜之令人
神智此人爲天下聖人也一名先通
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
而不食人榖彊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单名曰饕餮春
秋言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一名貪惏一名彊奪
一名凌弱此國之人皆如此也
西南荒中出訛獸其状若兎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
西言惡而善其肉羙食之言不真矣言食其肉則/其人言不誠一名
  西荒經
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
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
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徳行而往牴觸之有凶
徳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春秋云渾沌帝鴻
氏不才子也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轉仰天而笑以史記/正義校
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長一
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春秋云顓頊氏
有不才子名檮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
能飛為人饕餮淫逸無理名曰苖民春秋所謂三苖書云竄三苖于三危
西荒之中有人焉長短如人著百結敗衣手虎?名曰
獏?伺人獨行輒食人腦或舌出盤地丈餘人先聞其
聲燒大石以投其舌乃氣絶而死不然食人腦矣
西方日宫之外廣記引/作目官有山焉其長十餘里廣二三里
高百餘丈皆大黄之金其色殊羙不雜土石不生草木
上有金人髙五丈餘皆純金名曰金犀入山下一丈有
銀又一丈有錫又入一丈有鉛又入一丈有丹陽銅似
金可鍜以作錯塗之器淮南子術曰餌丹陽之為金是
西荒中有獸如虎豪長三尺人面虎足口牙一丈八尺
人或食之獸鬭終不退却唯死而已荒中人張捕之復
黠逆知一名倒壽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
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
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呌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
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人形而變化然亦鬼
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西海水上有人乗白馬朱鬛白衣?冠從十二童子馳
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使者或時上岸馬跡
所及水至其處所之之國雨水滂沱暮則還河
西海之外有鵠國焉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有禮好
經綸拜跪其人皆壽三百歳其行如飛日行千里百物
不敢犯之唯畏海鵠過輒吞之亦夀三百嵗此人在鵠
腹中不死而鵠一舉千里
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觸之者中頭
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竝至名曰率然茂先
註云?稽常山最多此孫子兵法三軍勢如率然者是
  西北荒經
西北有獸焉状似虎有翼能飛便勦食人知人言語聞
人鬬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
殺獸往饋之名曰窮竒亦食諸禽獸也?按别本云窮/竒似牛而狸尾
尾長曵地其聲似狗狗頭人形鈎爪鋸牙逢忠/信之人齧而食之逢姦邪者則禽禽獸而伺之
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髪蛇身人手足而食五榖禽獸
貪惡愚頑名曰共工書流共工於幽州幽州北裔也而
此言西北方相近也皆西裔之族耳
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廣一丈長深三丈酒
美如肉澄清如鏡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焉
與天同休無乾時石籩有脯焉味如麞鹿脯飲此酒人
不生死一名遺酒其脯名曰追復食一片復一片或作/一斤
西北荒中有二金闕髙百丈金闕銀盤圓五十丈二闕
相去百丈上有明月珠徑三丈光照千里中有金階西
北入兩闕中名曰天門?按陸公佐新闕銘/云北荒明月即此事
西北荒中有小人長一分其君朱衣?冠乗輅車馬引
為威儀居人遇其乗車?而食之其味辛終年不為物
所咋并識萬物名字又殺腹中三蟲三蟲死便可食僊
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里兩脚中間相去千里腹圍一
千六百里但日飲天酒五斗張華云天/酒甘露也不食五榖魚肉
唯飲天酒忽冇饑時向天仍飲好遊山海間不犯百姓
不干萬物與天地同生名曰無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
  北荒經
北方荒中有林其高五十丈敷張枝條數里餘疾風
不能偃雷電不能摧其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熟赤如
朱乾之不縮氣味潤澤殊於長棗食之可以安軀益於
氣力故方書稱之赤松子云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餘恒氷唯夏至左
右五六十日觧耳湖有横公魚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
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煑之不死以烏梅二枚
煑之則死食之可止邪病其湖無凸凹平滿無高下
北方層氷萬里厚百丈有磎鼠在氷下?按御覽/磎作鼷鼠土中
焉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其毛
八尺可以為褥卧之却寒其皮可以蒙鼓聞千里其毛
可以來鼠此毛所在鼠輒聚焉
北海有大鳥其高千尺頭文曰天胸又曰候左翼文曰
鷖右翼文曰勒頭向東正海中央捕魚或時舉翼而飛
其羽相切如風雷也
  東北荒經
東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葉長五尺廣三尺名曰栗其
實徑三尺二寸其殻赤其肉黄白味甜食之令人短氣
  中荒經
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髙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
周圎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
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
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嵗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故其柱銘曰崑崙銅柱其高入天員周如削膚體美焉
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碌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
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隂陽相須唯?益工
九府玉童玉女與天地同休息男女無為匹配而仙道
自成張茂先曰言不為夫妻也男女名曰玉人
東方有宫青石為墻髙三仞左右闕髙百尺畫以五色
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宫西方有宫
白石為墻五色?黄門有金牓而銀鏤題曰天地少女
之宫中央有宫以金為墻門有金牓以銀鏤題曰天皇
之宫南方有宫以赤石為墻赤銅為門闕有銀牓曰天
皇中女之宫北方有宫以黑石為墻題曰天地中男之
宫東南有宫黄石為墻黄牓碧鏤題曰天地少男之宫
西北有宫黄銅為墻題曰地皇之宫
東方裔外有東明山以青石為墻西方裔外有大夏山
以金為墻南方裔外有岡明山以赤石為墻西南裔外
老夀山以黄銅為墻東南裔外闠清山以青石為墻西
北裔外西明山以白石為墻皆有宫葢神仙/之宅也東北有鬼
星石室三百户共一門石牓題曰鬼門西南銅闗夾牓
題曰人往門東北銅闗夾門牓題曰人來門
南方有獸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鐵
飲水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剛名曰齧鐵?黄經云南/方齧鐵糞利
為剛食鐵引水腸中不傷?/按今蜀中深山亦有齧鐵獸
鬼門晝日不開至暮即有人語有青火色
西南大荒有馬其大二丈髯至膝尾委地蹄如丹踠可
握日行千里至日中而汗血乘者當以絮纒頭以辟風
病彼國人不纒
北方有獸焉其狀如獅子食人吹人則病名曰?音/恙恒
近人村里入人居室百姓患苦天帝徙之北方荒中
西方深山有獸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體大如驢善縁
高木皆雌無雄名綢順人三合而有子要路彊牽男人
將上絶冡之上取菓并竊五榖食更合三畢而定十月
不孝鳥狀如人身犬毛有齒猪牙額上有文曰不孝口
下有文曰不慈胸上有文曰不道左脅有文曰愛夫右
脅有文曰憐婦故天立此異畀以顯忠孝也
 説郛卷六十六上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六十六下    元 陶宗儀 撰
  拾遺名山記王嘉/
  崑崙山
崑崙山有崑陵之地其髙岀日月之上山有九層毎層
相去萬里有雲色従下望之如城闕之象四面有風羣
仙常駕龍乗鶴遊戯其間四面風者言東南西北一時
俱起也又有祛塵之風若衣服塵汚者風至吹之衣則
淨如浣濯甘露濛濛似霧著草木則滴瀝如珠亦有朱
露望之色如丹著木石赭然如朱雪灑焉以瑤器承之
如崑崙山者西方曰須彌山對七星之下出碧海之
中上有九層第六層有五色玉樹?翳五百里夜至水
上其光如燭第三層有禾穟一株滿車有?如桂有柰
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第五
層有神龜長一尺九寸有四翼萬嵗則升木而居亦能
言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羣仙
種耨焉旁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最
下層有流精霄間直上四十丈東有風雲雨師聞南有
丹宻雲望之如丹色丹雲四垂周宻西有螭潭多龍螭
皆白色千嵗一蜕有五臟此潭左側有五色石皆云是
白螭膓化成此石有琅玕璆琳之玉煎可以為脂北有
珍林别出折枝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南有赤陂紅
陂千刼一竭千刼水乃更生也
  蓬萊山
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雲來高二萬里廣七萬里水淺
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淨仙者服之東
有鬱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説此上常浮轉低昂有如山
上架樓室常向明以開户牖及霧滅歇户皆向北其西
有含明之國綴鳥毛以為衣承露而飲終天高登取水
亦以金銀倉環水精火藻為階有氷水沸水飲者千嵗
有大螺名躶步負其殻露行冷則復入其殻生卵著石
則軟取之則堅明王出世則浮于海際焉有葭紅色可
編為席温柔如罽毳焉有鳥名鴻鵝色似鴻形如禿鶖
腹内無腸羽翮附骨而生無皮肉也雄雌相眄則生産
南有鳥名鴛鴦形似鴈徘徊雲間棲息高岫足不踐地
生於石穴中萬嵗一交則生雛千嵗銜毛學飛以千萬
為羣推其毛長者高翥萬里聖君之世來入國郊有浮
筠之幹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下有沙礰
細如粉柔風至葉條翻起拂細沙如雲霧仙者來觀而
戲焉吹風竹葉聲如鐘磬之音
  方丈山
方丈之山一名巒雉東方龍場地方千里玉瑤為林雲
色皆紫有龍皮骨如山阜散百頃遇其蜕骨之時如生
龍或云龍常鬭此處膏血如水流膏色黒者著草木及
諸物如淳漆也膏色紫先著地凝堅可為寶器燕昭王
二年海人乗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昭王王坐通
雲之臺亦曰通霞臺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烟色丹紫
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遥拜之燈以火浣布為纒山
西有照石去石十里視人物之影如鏡焉碎石片片皆
能照人而質方一丈則重一兩昭王舂此石為泥泥通
霞之臺與西王母常遊居此臺上常有衆鸞鳳鼓舞如
琴瑟和鳴神光照曜如日月之出臺左右種恒春之樹
葉如蓮花芬芳如桂花隨四時之色昭王之末仙人貢
焉列國咸賀王曰寡人得恒春矣何憂太清不至恒春
一名沉生如今之沉香也有草名濡奸葉色如紺莖色
如漆細軟可縈海人織以為席薦巻之不盈一手舒之
則列坐方國之賔莎羅為經莎羅草細大如髪一莖百
尋柔軟香滑羣仙以為龍鵠之轡有池方百里水淺可
涉泥色若金而味辛以泥為器可作舟矣百鍊可為金
色青照鬼魅猶如石鏡魑魅不能藏形矣
瀛洲一名?洲亦曰環洲東有淵洞有魚長千丈色斑
鼻端有角時鼓舞羣戲逺望水間有五色雲就視乃此
魚噴水為雲如慶雲之麗無以加也有樹名影木日中
視之如列星萬嵗一實實如?青皮黒瓤食之骨輕上
如華葢羣仙以避風雨有金巒之觀飾以衆環直上于
雲中有青瑤瓦覆以雲紈之素刻碧玉為倒龍之狀懸
火精為日刻黒玉為烏以水精為月青瑶為蟾兔於地
下為機棙以測昏明不虧弦望時時有香風泠然而至
張袖受之則歴年不歇有獸名嗅石其狀如麒麟不食
生卉不飲濁水嗅石則知有金玉吹石則開金沙寶璞
粲然而可用有草名芸苖狀如菖蒲食葉則醉餌根則
醒有鳥如鳳身紺翼丹名曰藏珠毎鳴翔而吐珠累斛
仙人甞以其珠飾仙裳葢輕而燿于日月也
  員嶠山
員嶠山一名環丘山有方湖周迴千里多大鵲高一丈
銜不周之粟粟穗高三丈粒皎如玉鵲銜粟飛於中國
故世俗間往往有之其粟食之歴月不饑故呂氏春秋
云粟之美者有不周之粟焉東有雲石廣五百里駮駱
如錦扣之片片則蓊然雲出有木名猗桑煎椹以為蜜
有氷蠶長七尺黒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
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
不燎唐堯之世海人獻之堯以為黼黻西有星池千里
其中有神龜八足六眼背負七星日月八方之圖腹有
五岳四瀆之象時出石上望之煌煌如列星矣有草名
芸蓬色白如雪一枝二丈夜視有白光可以為杖南有
移池國人長三尺夀萬嵗以茅為衣服皆長裾大袖因
風以昇烟霞若鳥用羽毛也人皆雙瞳脩眉長耳飡九
天之正氣死而復生於億刼之内見五岳再成塵扶桑
萬嵗一枯其人視之如旦暮也北有浣腸之國甜水繞
之味甜如蜜而水强流迅急千鈞投之久久乃没其國
人常行於水上逍遙於絶岳之嶺度天下廣狹繞八柱
為一息經四軸而暫寢拾塵吐霧以算歴刼之數而成
丘阜亦不盡也
  岱輿山
岱輿山有員淵千里常沸騰以金石投之則爛如土矣
孟冬水涸中有黄烟従地出起數丈烟色萬變山人掘
之入數尺得燋石如炭滅有碎火以蒸燭投之則然而
青色深掘則火轉盛有草名莽煌葉圓如荷去之十步
炙人衣則燋刈之為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矣
南有平沙千里色如金若粉屑靡靡常流鳥獸行則没
足風吹沙起若霧亦名金霧亦曰金塵沙著樹粲然如
黄金塗矣和之以泥塗仙宮則晃昱明粲也西有白玉
山其石五色而輕或似履舄之狀光澤可愛有類人工
其黒色者為勝衆仙所用焉北有玉梁千丈駕?流之
上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食者千嵗不饑玉梁之側有
斑斕自然雲霞龍鳳之狀梁去?流千餘丈雲氣生其
下傍有丹桂紫桂白桂皆直上百尋可為舟航謂之文
桂之舟亦有沙棠豫章之木長千尋細枝為舟猶長十
丈有七色芝生梁下其色青光輝燿謂之蒼芝螢火大
如蜂聲如雀八翅六足梁有五色蝙蝠黄者無腸倒飛
腹向天白者腦重頭垂自挂黒者如鳥至千嵗形變如
小燕青者毫毛長二寸色如翠赤者止于石穴穴上入
天視日出入恒在其上有獸名嗽月形似豹飲金泉之
液食銀石之髄此獸夜噴白氣其光如月可照數十畝
軒轅之世獲焉有遙香草其花如丹光耀入月葉細長
而白如忘憂之草其花葉俱香扇馥數里故名遥香草
其子如薏中實甘香食之累月不饑渴體如草之香久
食延齡萬嵗仙人常采食之
  昆吾山
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陳兵於此
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鍊石
為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劔利土亦鋼而精
至越王句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採金鑄
之以成八劒之精一名揜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金隂
也隂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劃水開即不合三名轉
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四名懸翦飛鳥遊過觸其
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泛海鯨鯢為之深入六曰
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郤邪有妖魅者見之則
伏八名真剛以切玉斷金如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
鑄之也其山有獸大如兔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
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
昔呉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
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黄殺之開其腹而有鐵
膽腎方知兵刃之鐵為兎所食王乃召其劒工令鑄其
膽腎以為劒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鏌鋣者雌其劒
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後以石匣埋藏及
晉之中興夜有紫色衝斗牛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
掘而得之華與煥各寶其一拭以華隂之土光耀射人
後華遇害失劔所在煥子佩其一劔過延平津劔鳴飛
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纒屈於潭下目光如電遂
不敢前取矣
  洞庭山
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
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楚懐王之時舉羣才賦詩
於水湄故云瀟湘洞庭之樂聴者令人難老雖咸池九
韶不得比焉毎四仲之節王常繞山以遊宴舉四仲之
氣以為樂章仲春律中夾鍾乃作輕風流水之詩醼於
山南時中賔乃作皓露秋霜之曲後懐王好進姦雄
羣賢逃越屈原以忠見斥隠於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
獸不交世務採柏實以和桂膏用養心神被王逼逐乃
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謂之水仙其神遊於天河精靈
時降湘浦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在其山又有靈洞入
中常如有燭於前中有異香芬馥泉石明朗采藥石之
人入中如行十里迴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
宮觀異常乃見衆女電裳氷顔艷質與世人殊别來邀
采藥之人飲以瓊漿金液延入璇室奏以簫管絲桐餞
令還家贈之丹醴之訣雖懐慕戀且思其子息郤還洞
穴還若燈燭導前便絶饑渴而達舊鄉已見邑里人户
各非故鄉鄰唯尋得九代孫問之云遠祖入洞庭山采
藥不還今經三百年也其人説于鄉里亦失所之
 録曰按禹貢山海正史説名山大澤或不列書圖著
 於編雜之部或有乍無或同乍異故使覽者迴惑而
 疑焉至如列子所説員嶠岱與瑰竒是聚先墳莫記
 蓬萊瀛州方丈各有别名昆吾神異張騫亦云焉覩
 中外不同寒暑律人獦禽至其異氣雲水草木怪麗
 殊形考之載籍同其生類非夫貴逺體大則笑其虚
 誕俟諸宏博驗斯靈異焉
  海内十洲記東方朔/
  祖洲在東海   瀛洲在東海
  炎洲在南海   ?洲在北海
  長洲在東海   元洲在北海
  流洲在南海   生洲在東海
  鳳麟洲在西海  聚窟洲在西海
漢武帝既聞王母説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洲
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
人跡所稀絶處又始知東方朔非世常人是以延之曲
室而親問十洲所在所有之物名故書記之方朔云臣
學仙者耳非得道之人以國家之盛美將招名儒墨於
文教之内抑絶俗之道於虚詭之迹臣故韜隠逸而赴
王庭藏養生而侍朱闕矣亦由尊上好道且復欲抑絶
其威儀也曽隨師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夜之
丘純陽之陵始青之下月宮之間内遊七丘中旋十洲
踐赤縣而遨五岳行陂澤而息名山臣自少及今周流
六天廣陟天光極於是矣未若凌虚之子飛真之官上
下九天洞視百萬北極勾陳而并華葢南翔太丹而棲
大夏東之通陽之霞西薄寒穴之野日月所不逮星漢
所不與其上無復物其下無復底臣所識乃及於是愧
不足以酬廣訪矣
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
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
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
枉死者横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覆死人面當時起坐
而自活也有司聞奏始皇遣使者齎草以問北郭鬼谷
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東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
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
人始皇於是慨然言曰可採得否乃使使者徐福?童
男童女五百人率攝樓船等入海尋祖州遂不返福道
士也字君房後亦得道也
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稽去西岸七
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
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
仙家風俗似呉人山川如中國也
?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兩岸三
十六萬里上有太?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風
山聲響如雷電對天西北門上多太?仙官宮室宮室
各異饒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處甚肅肅也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
獸似豹青色大如貍張網取之積薪數車以燒之薪盡
而獸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灰囊
以鐵鎚鍜其頭數十下乃死而張口向風須臾復活以
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和菊花服之盡十斤得
夀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
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
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以緝為布時人號
為火浣布此是也國人衣服垢汚以灰汁浣之終無潔
淨唯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
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
二十五萬里上饒山川及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者一
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
英靡所不有又有風山山恒震聲有紫府宫天真仙女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
?澗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此五芝亦
得長生不死亦多仙家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里上多山
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劒光明洞照如水晶
狀割玉物如割泥亦饒仙家
生洲在東海丑寅之間接蓬萊十七萬里地方二千五
百里去西岸二十三萬里上有仙家數萬天氣安和芝
草常生地無寒暑安養萬物亦多山川仙草衆芝一洲
之水味如飴酪至良洲者也
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
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數萬各為羣
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
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
已斷之弦刀劒斷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使力士掣之
他處能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
海祠恒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
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用也以為西國雖
逺而上貢者不竒稽留使者未遣之時武帝幸華林園
射虎而弩絃斷使者時従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
弩弦帝驚曰異物也乃使武士數人共對掣引之終日
不脱如未續時也膠色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黄色葢神
馬之類也裘入水數日不沈入火不燋帝於是乃悟厚
謝使者而遣去賜以牡桂乾薑等諸物是西方國之所
無者又益思東方朔之逺見周穆王時西夷獻昆吾割
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盃受三升刀切玉如切
泥盃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
比明而水汁已滿於盃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實靈人之
器秦始皇時西夷獻切玉刀無復常滿盃耳如此膠之
所出従鳳麟洲來劒之所出必従流洲來並是西海中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崐崘二
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
門不可勝數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
之獸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鳥之象因名之為人鳥山山
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為反?樹
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羣牛吼聞之者皆心驚神駭
伐其木根心於玉釡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黒?狀令
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靈丸或名之為反生
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人鳥精或名之為却死
香一種六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
氣乃却活不復亡也以香薫死人更加神驗征和三年
武帝幸安定西夷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
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有以付外庫又獻猛獸一
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貍而色黄命國使将入呈
帝見之使者抱之似犬羸細秃悴尤怪其之非也問使
者此小物可弄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百禽者不
必繫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為巨象之王鸞鳯必為大
鵬之宗百足之蟲制於螣蛇亦不在於巨細也臣去國
此三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呂
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
家而貴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捜竒藴而貢神香
歩天林而請猛獸乗毳車而濟弱淵?驥足以度飛沙
契闊途遥辛苦蹊路于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夭殘之
死疾猛獸却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實濟衆生之至要
助政化之昇平豈圖陛下反不知真乎是臣國占風之
謬矣今日仰鑒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
色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多飾則奢侈未有
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恧然不平又問使者
猛獸何方而伏百禽食噉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鄉
耶使者曰猛獸所出或生崐崘或生?圃或生聚窟或
生天路其夀不窮食氣飲露觧人言語仁慧忠恕當其
仁也愛?蠢動不犯虎豹當其威也一聲呌發千人伏
息牛馬百物驚斷絙繫武士奄忽失其勢力當其神也
立興風雲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龍騰騖處于太上之
廐役御獅子名曰猛獸葢神光無常能為大禽之宗主
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長帥者也靈香雖少斯更生之
神丸也疫病災死者將能起之及聞氣者即活也芳又
特甚故難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獸發聲試聽之使
者乃指獸命喚一聲獸脣良久忽呌如天大雷霹靂
又兩目如?磹之交光光朗衝天良久乃止帝登時顛
蹶掩耳震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賁皆失仗伏地
諸内外牛馬豕犬之屬皆絶絆離繫驚駭放蕩久許咸
定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虎聞獸
來乃相聚屈積如死虎伏獸入苑徑上虎頭溺虎口去
十步已來顧視虎虎輒閉目帝恨使者言不遜欲收之
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遣四出尋討不知所止到後
元元年長安城内病者數百亡者大半帝試取月支神
香燒之於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
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録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檢
函封印如故無復香也帝愈懊恨恨不禮待於使者益
貴方朔之遺語自愧求李君之不懃慙衛叔卿於揩庭
矣明年帝崩于五柞宫已亡月支國人鳥山震檀却死
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時何縁不得靈香之用
耶自合命殞矣
滄海島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萬里海四
面繞島各廣五千里水皆蒼色仙人謂之滄海也島上
俱是大山積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腦石桂英流丹黄子
石膽之軰百餘種皆生於島石服之神仙長生島中有
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數萬人居焉
方丈洲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
千里上專是羣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
治之處羣仙不欲昇天者皆往來此洲受太?生籙仙
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課計頃畆如種稻狀亦有玉石
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隂精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
海海廣狹浩汙與東海等水既不醎苦正作碧色甘味
香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宫太真東
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數千
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
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體皆作金光色飛翔空?其樹
雖大其葉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嵗
一生實耳味絶甘香羙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
狀真仙靈官變化萬端葢無常形亦有能分形為百身
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迴五千里外别
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黒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
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葢太上
真人所居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崐崘號曰崐崚在海西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
萬里又有弱水周迴繞帀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
户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
山實崐崘之支輔也積石輔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云
咸陽去此四十六萬里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
角方廣萬里形如偃盆下狹上廣故名曰崐崘山三角
其一角正北于辰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
?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崐崘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
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其北户山
承淵山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
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珠霞九光西王母
之所治也真宫仙靈之所宗上通璿璣元氣流布五常
玉衡理九天而調隂陽品物羣生希竒特出皆在於此
天神濟濟不可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矣
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珉城象
綱輔也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隂難到故治無常處
非如丘陵而可得論爾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觀
方縁形而著爾乃處?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昆吾
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而光獸生於炎野
次揔衆隂是以仙都宅於海島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
丑?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高風鼓於羣龍之位暢靈
符於瑕丘至妙?深幽神難盡真人隠宅靈陵所在六
合之内豈唯數處而已哉此葢舉其標未爾臣朔所見
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昔曽聞之於得
道者説此十洲大丘靈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
餘山川萬端並無覿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鐘山在北海
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高一萬三千里上方
七千里周旋三萬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種上有
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舍天帝居治處也鐘山之南有
平邪山北有蛟龍山西有勁草山東有束木山四山並
鐘山之枝榦也四山高鐘山三萬里官城五所如一登
四面山下望乃見鐘山爾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
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經自一路従平邪山東南入穴
中乃到鐘山北阿門外也天帝君揔九天之維貴無
比焉山源周迴具有四城之高但當心有觀於崐崘也
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乗蹻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
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又禹經諸五岳使工刻石識其
里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書今丈尺里數皆禹
時書也不但刻剫五岳諸名山亦然刻山之獨高處爾
今書是臣朔所具見其王母所道諸靈藪禹所不履唯
書中夏之名山爾臣先師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
臣崐崘鐘山蓬萊山及神洲真形圖昔來入漢留以寄
知故人此書又尤重於岳形圖矣昔也傳授年限正同
爾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寶秘臣
朔區區亦何嫌惜而不宣所有哉然術家幽其事道法
秘其師術泄則事多疑師顯則妙理散願且勿宣臣之
武帝欣聞至說明年遂復從受諸真形圖常帶之肘後
八節當朝拜靈書以書求度脱焉朔謂滑稽逆知預觀
帝心故弄萬乘傲公侯不可得而師友不可得而喜怒
故武帝不能盡至理於此人
  洞天福地記杜光庭/
國家保安宗社修金籙齋設羅天醮祈恩請福謝過消
災投金龍玉簡於天下名山洞府謹按本教龜山白玉
上經具列所在去處云爾
第一玉屋洞周迴一萬里名小有清虛之天在東都
第二委羽洞周迴一萬里名大有虛明之天在兖州東
第三西城洞周迴三千里名太?總真之天在梁州西
王母所居崑崙之别宮
第四西?洞周迴一千里名三元極真之天在華州
第五青城洞周迴二千里名寶仙九室之天在蜀青城
第六赤城洞周迴三百里名上玉清平之天在台州唐
第七羅浮洞周迴五百里名珠明耀真之天在惠州博
羅縣八十里
第八句曲洞周廻一百五十里名金壇華陽之天在潤
州金壇縣界屬茅山
第九林屋洞周迴四百里名佐神幽墟之天在蘇州洞
第十括蒼洞周圍三百里名成徳隠?之天在台州樂
安縣界有宮一所
 右十洞天大小悉皆相通光明景耀妙異不可備陳
 太上列上真之封掌之
第一洞霍童山周迴三千里名霍林之天在福州長溪
縣有三所觀及遊仙湖
第二洞東嶽泰山周迴一千里名蓬?之天在兖州
第三洞南嶽衡山周迴七百里名朱陵之天在衡州衡
第四洞西嶽華山周迴三百里名總仙之天在華州
第五洞北嶽鎮山周迴一百三十里名總?之天在鎮
第六洞中嶽嵩山周迴三千里名思真之天在洛州
第七洞峨嵋山周迴三百里名靈陵太妙之天在蜀嘉
第八洞廬山周迴二百六十里名洞靈詠真之天在江
第九洞四明山周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
第十洞?稽山周迴三百五十里名陽明洞天一名極
?太元之天在越州
第十一洞太白山周迴五百里名?徳之天在明州
第十二洞西山周迴三百里名天寶極?之天在洪州
第十三洞大圍山周迴三百里名好生?上之天在潭
第十四洞潜山周迴八十里名天柱司?之天在舒州
第十五洞鬼谷山周迴七十里名?思之天在信州貴
第十六洞武夷山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昇真化?之天
第十七洞玉笥山周廻一百二十里名太秀法樂之天
第十八洞華葢山周廻三十里名容成太玉之天在温
第十九洞葢竹山周廻八十里名長耀寶元之天在台
第二十洞都嶠山周廻一百八十里名寶?之天在容
第二十一洞白石山周廻七十里名瓊秀長真之天在
第二十二洞句漏山周廻四十里名玉闕寶圭之天在
容州流陽縣
第二十三洞九疑山周廻三十里名相真太虚之天在
第二十四洞洞陽山周廻一百十里名洞陽隠觀之天
第二十五洞幕阜山周廻一百里名?真太元之天在
鄂州唐年縣
第二十六洞大酉山周廻一百里名大酉華妙之天在
第二十七洞金庭山周廻三百里名金庭崇妙之天在
第二十八洞麻姑山周廻一百五十里名丹霞之天在
撫州南城縣
第二十九洞仙都山周廻三百里名祈仙之天在處州
第三十洞青田山周廻四十里名青田太鶴之天在處
第三十一洞鍾山周廻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潤
第三十二洞良常山周廻三十里名方?之天在茅山
第三十三洞紫盖山周迴八十里名紫?洞照之天在當陽
第三十四洞天目山周廻二百里名太??葢之天在
杭州餘杭縣
第三十五洞姚源山周廻七十里名白馬?光之天在
朗州武陵縣
第三十六洞金華山周廻一百五十里名金華洞元之
天在州金華縣
 右三十六小洞天出本教龜山白玉山經
地肺山在潤州茅山
葢竹山在台州臨海縣
石磕山在台州黄巖縣
東仙源在台州樂安縣
青嶼山在西海
赤水山在真誥巖
郁木坑在臨江軍新淦縣
丹霞洞在撫州南城縣
君山在洞庭湖中
桂源山在桂州桂陽縣
靈墟在天台山
沃州在剡縣南
天姥岑在唐興縣
若耶溪在?稽縣
金庭山在剡縣
清遠山浦在陽縣
安山在交州
馬嶺山在郴州
鵞羊山在潭州長沙縣
洞真墟在長沙縣西
青玉壇在衡山祝融峯西
洞靈源在南嶽招仙觀西
光天壇在南嶽
洞宫在長溪縣
陶山在温州安固縣
三皇井在温州永嘉縣
爛柯山在衢州西安縣
芹溪在建寧府建陽縣
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
靈山在饒州
泉水源在龍川界
金精山在?州?化縣
閤皂山在臨江軍新淦縣
始豐山在豐城縣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縣
東白源在洪州新呉縣
鉢池在楚山
論山在潤州丹徒縣
毛公壇在洞庭湖中
雞籠山在和州厯陽縣
桐栢山在台州唐興縣
平都山在忠州
緑羅山在武陵縣
彰龍山在灃陽縣
抱福山在連州
大面山在鄂州
虎溪在江州
元辰山在都昌縣
馬蹄山在饒州鄱陽縣
徳山在武陵縣
藍水在河中
玉峰在河中
天柱山在杭州於潜縣
商谷山在商州
張公洞在常州宜興縣
湖魚洞在姚州西
白山中條山在河中
司馬悔山在天台北面
綿竹山在蜀西川
甘山在黔中
瑰山在溪山
金城山在古限戍
雲山在朗州武陵縣
北邙山在東都
武當山在均州
女几山在洛州福昌縣
少室山在東都
麗山在江州
西仙源在台州嶠嶺
南田山在東海
玉瑠山在樂城縣
抱犢山在鎮州
  右七十二福地
  别國洞?記郭憲/
漢武帝未誕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従雲中直下入崇蘭
閣帝覺而坐于閣上果見赤氣如煙霧來蔽户牖望上
有丹霞蓊鬱而起乃改崇蘭閣為猗蘭殿後王夫人誕
武帝于此殿有青雀羣飛于霸城門乃改為青雀門乃
更修餙刻木為綺橑雀去因名青綺門
建元二年帝起騰光臺以望四逺于臺上撞碧玉之鍾
掛懸黎之磬吹霜條之箎唱來雲依日之曲方朔再拜
于帝前曰臣東遊萬林之野獲九色鳳雛涔源丹瀬之
水赤色西過洞壑得滄淵虬子靜海遊珠洞壑在虞淵
西虬泉池在五柞宮北中有追雲舟起風舟侍仙舟含
烟舟或以沙棠為枻檝或以木蘭文柘為櫓棹又起五
層臺于月下
甘泉宮南昆明池中有靈波殿七間皆以桂為柱風來
自香帝既躭于靈怪常得丹豹之髓白鳳之膏磨青錫
為屑以蘇油和之照于神壇夜暴雨光不滅有霜蛾如
蜂赴火侍者舉麟鬚拂拂之
元光中帝起夀靈壇壇上列植垂龍之木似青梧高十
丈有朱露色如丹汁灑其葉地皆成珠其枝似龍之倒
垂亦曰珍枝樹此壇高八丈帝使董謁乘雲霞之輦以
昇壇至夜三更聞野雞鳴忽如曙西王母駕?鸞歌春
歸樂謁乃聞王母歌聲而不見其形歌聲遶梁三帀乃
止壇傍草樹枝葉或翻或動歌之感也四面列種軟
條如青桂風至自拂堦上遊塵
董謁字仲?武都郁邑人也少好學嘗遊山澤負挾圖
書患其繁重家貧拾樹葉以代書簡言其易巻懐也編
荆為牀聚鳥獸毛以寢其上
波祗國亦名波弋國獻神精香草亦名荃蘼一名春蕪
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所謂春蕪
布亦名香荃布堅宻如紈氷也握一片滿室皆香婦人
帶之彌月芬馥
翕韓國獻飛骸獸狀如鹿青色以寒青之絲為繩繫之
及死帝惜之而不瘞掛于苑門皮毛皆爛朽惟骨色猶
青時人咸知其神異更以繩繫其足往視之惟見所繫
處存而頭尾及骨皆飛去
旦露池西有靈池方四百歩有連錢荇浮根菱倒枝藻
連錢荇荇如錢文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沈波下實細薄
皮甘香葉半青半白霜降彌美因名青氷菱也倒枝藻
者枝横倒水中長九尺餘如結網有野鴨秋鳬及鷗鷖
来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繒網也亦名水網藻
中有轉羽舫凌龍舫凌波舫帝甞遊宴於此
瑤琨去玉門九萬里有碧草如麥割之以釀酒則味如
醇酎飲一合三旬不醒但飲甜水隨飲而醒
琳國去長安九千里生玉葉李色如碧玉數十年一熟
味酸昔韓終常餌此李名韓終李
元封三年大秦國貢花蹄牛其色駮高六尺尾環繞
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蓮花善走多力帝使輦銅石以起
望仙宮跡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陽闗之外花牛津時得
異石長十丈髙三丈立于望仙宫因名龍鍾石武帝末
此石自陷入地唯尾出土上今人謂龍尾墩也
帝好微行于長安城西夜見一螭遊于路董謁曰昔桀
媚末喜于膝上以金簮貫玉螭腹為戲今螭腹餘金簮
穿痕安知非此耶曰白龍魚麟網者食之帝曰試我也
元封四年脩彌國獻駮騾髙十尺毛色赤斑皆有日月
之象帝以金為鏁絆以寶器盛芻以飼之
勒畢國人長三十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常羣
飛往日下自曝身熱乃歸飲丹露為漿丹露者日初出
有露汁如珠也
太初三年起甘泉望風臺臺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帝以
錦葢覆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以賜董偃盛以琉璃
李克馮翊人也自言三百嵗荷草畚負五岳真圖而至
帝禮待之亦號負圖先生也
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嵗語及周初事了然如
目前岐侍周公昇壇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玉笏
與之岐嘗寶執毎以衣袂拂拭之笏厚七分今銃斷恒
切桂葉食之周帝好仙時披草葢而来謁帝焉
郭瓊東郡人也形貌醜劣而意度過人曽宿人家輒乞
薪自照讀書書眠眼不閉行地無迹帝聞其異徵焉
黃安代郡人也為代郡卒自云卑猥不獲處人間執鞭
懷荆而讀書畫地以記數者夕地成池矣時人謂黄安
年可八十餘視如童子常服朱砂舉體皆赤冬不著裘
坐一神龜廣二尺人問子坐此龜幾年矣對曰昔伏羲
始造網罟獲此龜以授吾吾坐龜背已平矣此蟲畏日
月之光二千歳即一出頭吾坐此龜已見五出頭矣行
即負龜以趨世人因而謂黃安萬歳矣
帝所幸宮人名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不欲
衣纓拂之恐體痕也毎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迴
風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麗娟于明離之帳恐塵垢汚
其體也帝常以衣帶縳麗娟之袂閉于重幕之中恐隨
風而去也麗娟以琥珀為佩置衣裾裏不使人知乃言
骨節自鳴相與為神怪也
西域獻龍虎高七尺映日看之光如聚炬火有童子遥
見有黄鵠白首鼓翅于帝前即方朔著黄綾單衣頭班
白漢朝皆異其神化而不測其年矣
  西京雜記序
漢之西京惟固書為該練非固之能爾亦其所資者繕
也仲尼約之寶書馬遷鳩諸國史因寶而成在古皆然
也暇得葛洪氏西京雜記讀之云為劉子駿所撰以甲
乙第次百卷考比固作殆是全取劉書有小異同耳洪
又抄集固所不録者二萬許言命曰西京雜記予於是
始知固之漢書葢根起於子駿也乃遡憶其所不録之
故大約有四則猥瑣可畧閑漫無歸與夫杳昧而難憑
觸忌而須諱者也其猥瑣者則霍妻遺衍之類是也其
閑漫者則上林異植之類是也其杳昧者則宣獄佩鏡
秦庫玉燈之類是也而其觸忌者則慶郎趙后之類是
也凡若此者披金置沙法所删棄矣至於乗輿大駕儀
在典章鮑董問對言關理奥亦皆擯落而無採宜書而
不書者何也豈不幸存於雜記歟但今所傳且失其半
又非洪之故簡矣鳴呼後代之儒安得如子駿者遐收
彚集以待班固者出歟誠為史家之一嘅也吴郡黄省
  西京雜記劉歆/
  天子筆
天子筆管以錯寶為跗毛皆以秋兎之毫官師路扈為
之以雜寶為匣厠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吉光裘
武帝時西域獻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時服此裘以聴朝
  戚夫人
高帝戚夫人善鼔瑟擊筑帝常擁夫人倚瑟而弦歌畢
毎泣下流漣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
歸之曲侍婢數百皆習之後宫齊首高唱聲入雲霄
戚姬以百鍊金為彄環照見指骨上惡之以賜侍兒鳴
玉耀光等各四枚
  斬蛇劍
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奏白玉璽高祖斬白蛇劒劒
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厠五色琉璃為劒匣劒
在室中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劒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
刃上常若霜雪開匣?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七孔針
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宣帝被收繫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采婉轉絲繩
繫身毒國寶鏡一枚大如八銖錢舊傳此鏡見妖魅得
佩之者為天神所福故宣帝從危獲濟及接大位毎持
此鏡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緘以戚里織成錦一
曰斜文錦帝崩不知所在
  蒲桃錦
霍光妻遺淳于衍蒲桃錦二十四匹散花綾二十五匹
綾出鉅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霍顯召入其第使
作之機用一百二十鑷六十日成一匹匹直萬錢又與
走珠一琲緑綾百端錢百萬黄金百兩為起第宅奴婢
不可勝數衍猶怨曰吾為爾成何功而報我若是哉
  昭陽殿
趙飛鷰女弟居昭陽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砌皆銅
沓黄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黄金釭含藍田璧明珠
翠羽飾之上設九金龍皆銜九子金鈴五色流蘇帶以
緑文紫綬金銀花鑷毎好風日幡旄光影照耀一殿鈴
鑷之聲驚動左右中設木畫屏風文如蜘蛛絲縷玉几
玉牀白象牙簟緑熊席席毛長二尺餘人眠而擁毛自
蔽望之不能見坐則没膝其中雜熏諸香一坐此席餘
香百日不歇有四玉鎮皆達照無瑕缺窻扉多是緑琉
璃亦皆逹照毛髮不得藏焉椽桷皆剖作龍蛇縈繞其
間麟甲分明見者莫不兢慄匠人丁緩李菊巧為天下
第一締構既成向其姊子樊延年説之而外人稀知莫
  昆明池
昆明池刻玉石為魚毎至雷雨魚常鳴吼鬐尾皆動漢
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
  長安巧工
長安巧工丁緩者為常滿燈七龍五鳯雜以芙蓉蓮藕
之竒又作卧褥香鑪一名被中香鑪本出房風其法後
絶至緩始更為之為機環轉運四周而鑪體常平可置
之被褥故以為名又作九層博山香鑪鏤為竒禽怪獸
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
  七輪扇
又作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
趙后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女弟昭儀不能及也但昭
儀弱骨豐肌尤工笑語二人並色如紅玉為當時第一
皆擅寵後宫
元帝後宫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
諸宫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
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
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宫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
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
延夀為人形醜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豊劉白
龔寛並工為牛馬飛鳥衆勢人形好醜不逮延夀下杜
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棄市名畫
工於是差稀
  五侯鯖
五侯不相能賔客不得來往婁?豐辯傳食五侯間各
得其懽心競致竒膳?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
  鷫鸘裘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
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懽既而文君抱頸而泣
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於成都賣
酒相如親著犢鼻褌滌器以耻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
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逺山臉
際常若芙容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
故悦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
悦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
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於世
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宫悽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其
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鬭雞蹴踘以此
為懽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
之太上皇乃悦故新豐多無頼無衣冠子弟故也高祖
少時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豐亦還立焉高祖既作新
豐并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
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識其家其匠人胡
寛所營也移者皆悦其似而徳之故競加賞贈月餘致
漢諸陵寢皆以竹為簾簾皆為水紋及龍鳯之像昭陽
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珮之聲
  子虚賦
司馬相如為上林子虚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闗
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然如睡煥然而興幾百日而後
成其友人盛覽字長通?牱名士嘗問以作賦相如曰
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宫一商此
賦之迹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
内不可得而傳覽乃作合組歌列錦賦而退終身不復
敢言作賦之心矣
  思賢苑
文帝為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賔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
館皆廣廡髙軒屏風幃褥甚麗
廣陵王胥有勇力常於别囿學格熊後遂能空手搏之
莫不絶脰後為獸所傷陷腦而死
  賈佩蘭
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叚儒妻說在宫内
時見戚夫人侍髙帝嘗以趙王如意為言而髙祖思之
幾半日不言歎息悽愴而未知其術輒使夫人擊筑髙
祖歌大風詩以和之又說在宫内時甞以絃管歌舞相
歡娯競為妖服以趣良時十月十五日共入靈女廟以
豚黍樂神吹笛擊筑歌上靈之曲既而相與連臂踏地
為節歌赤鳯凰來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
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
竹下圍碁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
辰星求長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
令人長夀菊華舒時并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
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正月上辰出池邊
盥濯食蓬餌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如此終
嵗焉戚夫人死侍兒皆復為民妻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婆罗门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