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真的吗哪四训?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了凡四训内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图书信息/事业了凡四训
  书 名:事业了凡四训
  作 者:,李团辉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 次:1
  页 数:211
  字 数:300000
  印刷时间: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事业了凡四训
  创业推动就业,人生就要醉一次、悲一次、爱一次、恨一次、痛一次、拼一次!
  感恩比努力更重要;梦想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合作比努力更重要;心态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简介/事业了凡四训
  陈大为,管理中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员,东方教育研究院中国直销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东方职业管理与东方健康管理”学者,原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直销》杂志高级战略顾问。 该作者在负责组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共营养师岗位培训的几年间,深入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各企业团队一线,在全国演讲、培训数百场,获广泛好评。 该作者曾出版过《感恩》《》等十多部个人著作,近期正在致力于《》等系列丛书的创作。
目录/事业了凡四训
  前言:感恩的人懂责任,报恩的人懂方法,施恩的人懂境界
  第一章 《了凡四训》: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中国人自己的励志经典
  二、大不幸、大坎坷与大逆境
  三、人的命,天注定吗
  四、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五、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二章 创业改变命运
  第一节 你要做哪种人
  第二节 创业的“动力”源泉——感恩
  一、感恩父母
  二、感恩国家
  三、感恩妻儿(丈夫)
  四、感恩公司和领导
  五、感恩合作伙伴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38:41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字号:大 中 小
邵子皇极数”说起2016年2月2日&15:42:56&Dear:融入&和&李守力&在微信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融入&22:18在古代是否只有邵雍的《皇极经世》,和《梅花易数》谈到了象,数?谢谢融入&22:21天机不可泄露的,有可能是‘数’吗?李守力&22:21很多易学家融入&22:23个人觉得,数,可能是天机融入&22:24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窥探天机……比如邵雍,刘刘伯温融入&22:39比如《了凡四训》孔先生把袁了凡的一生全算完了……(摘)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李守力&22:40这是假的融入&22:40不会吧李守力&22:40我从不公开说明融入&22:41我现在一直在学《了凡四训》课程融入&22:46‘孔为余起数’用的是《皇极经世》的数推的,准确率之高,袁了凡是深信不疑,……由此可见,数,可能是天机啊……,请李老师指正李守力&22:52易学大师潘雨廷及其师友刘衍文&【&现摘录刘衍文先生《易学大师潘雨廷及其师友》部分章节,全文见刘衍文《寄庐杂笔》,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潘先生是十分自尊和自信的,他在讲课或与人闲谈,往往总要提到我,说我和他在人和物的认识关系上有一个根本的分歧。我赞成世界和人生有可供寻绎的规律性,而他则赞成生命的轨迹是可以人为操纵的。我说,人们批评泰纳实证主义的艺术观为“庸俗社会学”,其实他的《艺术哲学》中所说的艺术批评三要素,即种族、环境、时代,倘稍作补充修正,还是颠扑不破的。种族是内部主源,是先天的、生理的和遗传的禀赋;环境是外部压力,包括自然、社会、政治和气候;时代是后天的力量,也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泰纳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不会全部脱离他的时代,人绝对不会在刮平的版上起作用,而只是在已标了印迹的版上起作用的,印迹的差别则依人们在此一时还是彼一时取其版所决定。所以我们个人能起的主观作用原很有限,处处会受生理、心理、社会、时代与特定机遇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命运。潘先生说我没有通晓易理,所以摸不清世态,才会吃了二十三年的苦头。他则不论处于怎样的情况之下,皆能定位自己的卦象,从“未济”走向“既济”的,&所以命运难不倒他,能够“无往而不自适”。同时他又特别提到了袁了凡的故事,说袁了凡尝遇一铁版数的术士,推算他的过去,事事皆有奇验,后袁日日记下“功过格”,功渐多而过渐少,最后终于有功无过,术士所推就不灵了。但潘先生说,袁不过以行善来改变自己的前途,还不像他那样更进一层,能用易理来驾驭自身。他是相信“铁版数”(或称“皇极数”)的,但认为只通用于常人,而不适用于他这个深明大道的哲士。&&就在姜福钧先生来访那天,潘先生又重提上面的争论了。我说,袁黄,字了凡,他原是一个陋儒,并不知“铁版数”的底蕴。清叶名沣在《桥西杂记》中早已指出:“大都已往验,而未来之事多不足凭。”其所以“不足凭”之理,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曾记录安徽人苏日新对他所说的道理认为“先天数”只能推算过去,于后来之事便不准;若用“后天数”推算,对将来之事就能件件应验入神了。苏君曾遇到一个术士,定要恳求他用“后天数”推算,结果无一不准,后却遭了天谴。所以,袁了凡行善而改变命运的看法,是不足为凭的。&&所有在场的人于是都纷纷议论起“铁版数”来了,他们大都有过亲身经历和经验,而我正在懊悔没有机缘遇见如此的奇人异事,不然也可讨教一二时,傅紫显却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忍不住开口就说:你们真是一群书呆子,这都是假的,骗骗人的!一时间大家竟和他辩论起来。傅先生对着潘先生又说:“老潘,你这么一个有学问的人,怎么也会上这个大当!”&&的确,我们都上了这个千年骗局的大当了。统治阶级中人自不必说,愚夫愚妇更不用提,文人学士不但听而信之,还为之引入了高深哲理来析解,则其谎言和手段的巧妙,恐怕也可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要不是遇到傅先生,连潘先生也会和过去的经学大师等人一样的“堕其术中”。我也几乎被它困惑了大半生。&&按“铁版数”,上海人称“铁算盘”,原名“皇极数”,亦称“太极数”、“先天数”、“蠢子数”、“前定数”、《皇极经世书》,术者自称乃是得邵康节先生所秘传之妙诀,甚至认为另外公开于世的《皇极经世书》,尚是其糟糠或糟粕,真传并不在彼而却在此。&&而且民间故老还流传一则这些术士杜撰出来的传说:邵康节把三本内容各不相同的“铁版神数”&传给了他的三个徒弟,一个行术在洛阳,后来逐渐传至燕、赵与晋,故统称北派;一个行术到浙江,故称浙派;还有一个行术到广东,故称粤派或南派。有些人去请他们推算,根据他们的生辰八字查不出结果的,北派会推说在浙派,浙派又推说在南派,粤派又推说在其他两派之内。他们承认各自获得的“真传”都不全,言下颇有遗憾之感。但他们又都不肯将自己的宝书献出,凑成“完璧”。其所以要这样说的最大原因,怕是可以让自己有时有个“落场戏”好做。&&叶名沣所记更加增加了人们访求其书的兴致。他说曾经到内阁大库中去看“前定数”,仅存数十册,而且篇页凌乱,听守库老人说,在三十年前,有某相国取走了一大半,又听说在稷山县库也藏有写本。如此说来,这些原来都是完整的,是后来被人明取暗偷而残缺了的。&&这些书的存留也许是可能的,但无疑的都是作伪之人所为。叶氏的记载中有几句话很重要,他曾“玩其纸墨”,断定它是“明人所为”,而决不能上推到邵雍。&&我所看到的“铁版神数”刊本,共有四种:一种是锦章书局出版的,其中很多只有数字而无文字。另一种是千顷堂印行的,约有八千多条。还有就是前几年台湾出版的,书有精装四厚册,共有一万二千多条,据称是南派即粤派所传,又声称书中官制,多有沿用清朝的,因此断定系清人所为。特别其中有一条内容,是“黄泉无旅舍,今夜宿谁家”,谓是金圣叹的诗,遂断此书当成于金死之后。实则此诗乃五代江为所作(首二句为“街骨侵人急,西倾日欲斜”。)见《五代史补》),年代还在邵雍之前呢!又有钞本一种,计四十八册,且参以姓名纳音所化数字,就愈来愈觉难于推算了。&&说到推算方法,作书者又专喜在这方面故作高深,它牵涉到《皇极经世书》中的元、会、运、李守力&22:52说到推算方法,作书者又专喜在这方面故作高深,它牵涉到《皇极经世书》中的元、会、运、世、和年、月、日、辰,又牵涉到河图、洛书的配数,还有爻辰、纳甲、卦气、升降、紫微斗数、太乙、奇门、六壬等等,几乎是所有术数的集大成者。我们再四研讨,都不得其门而入。但据傅先生说,那根本是在故弄玄虚,装装门面,目的就是要人感到莫测高深哩。&&旧版《辞源》于“铁版数”条目下写道:&占法之一,用本人父母本身八字,配合五音八卦,每一时分八刻,每刻分十五分,故须屡次推试,得前事数年符合,始为的准时刻,吉凶祸福,预撰成语,以此检查原书,事皆前定,故名铁版数。俗传为宋邵雍所作。&&这里除了说它是“占法之一”有错误外,其馀的话,大致袭用流俗所传,可见写此条目的人也是深信其术的。台湾出的《铁版神数考释》则于“铁版”二字的解释又有别说,认为这书实际上是一个号称铁卜子者所为,不过假名邵雍而已。&&后来我把旧《辞源》中的话翻给傅先生看,傅说:“诀窍和机巧就出在‘故须屡次推试,使你自己说出父母妻子的情况,其他的事就好办了。但要学会它也&不是很容易的,我是在即将解放时,化了三十元大洋才学来的,不过要我保证不得以此谋生。”傅先生当然无意厕身于江湖术士之林,他足足化了三个多月,终于弄&通了其中的关键。其书的页码、抄写,每条的编号及其所系的词,完全可由术者自行编排,也可参考现成的。书最好用抄本,就愈显名贵,纸张愈黄愈旧,就显渊源&古老。因此术者往往将抄本用蒸笼蒸过再晒干,令人有古色古香之感。&&傅先生接着又向我们揭穿了术者的行骗过程。他说,行术时技巧的熟练是很重要的。桌下安置两个活动的小圆盘和图表,这是帮助记忆用的,必须处置得当,不露痕迹;条目和编码,还有打的数字,可随心所欲预先做好暗记。翻检时某事在某页分毫不差,所以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训练。他问我想不想学,随时都可以教会我的。我回答说:骗人的东西学他干什么,难道我要去做骗子吗?&&过去已有人认为这种推算没有什么希奇,如徐朗西先生就是。他原名应庚,后以字行,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陪同其一道亡命日本多年的。有篇文章说他是中山先生的秘书,这并不确实。当时有个极有名的“铁算盘”为他推牌多时,弄得满头大汗,结果一无所得。朗西先生以为这就像查电话号码,查到就是,查不到就罢,毫不稀奇的,也不想深究,淡然处之而已。但却不知道这竟是一个骗局,而且绵延了近千年之久。最早提到“皇极数”的似是《水浒传》第六十四回。上过它当的,达官贵人之外,学人文士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袁黄、叶名沣、俞樾,另外还有许仲元(见《三异笔谈》卷一“蠢子数”条)、龙阳才子易顺鼎等人。易曾有诗记其事,解其后来所以不验之故,胡说其年龄当从民国元年为一岁起算,直是强作解人!这与俞樾等人于“先天数”和“后天数”的解释,几乎同样是在梦中说梦。&&傅先生要我不得外传,他宅心仁厚,说应该让这些术士有口饭吃吃。但我以为让人上当受骗,总不是一件好事,故在其身后就把它公开出来。我想,拨开千古迷雾,揭示其真相,破除迷信,净化心灵,未始不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应该感谢傅先生,在与潘先生友人的交往中,可以说,这件事是我得益最大的,于潘先生的帮助可也不小!融入&23:04谢谢老师!我再仔细看看―――――&&―――――融入&19:44李老师,您好!这《了凡四训》哪个地方伪了?傅先生说是假的……我不认同他的观点,原因1.原书明明写的是邵子皇极数,而傅先生说的是铁板数(错误1后期才叫铁板数)2.袁了凡是明朝人,距今才400多年的历史,哪有象傅先生说的,千年骗局……。3.傅先生说的与原书内容出入很大,我认为他都没仔细阅读过……。《了凡四训》应该是真书,原因有3。1.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写给他儿子的家书……他没必要说假话骗自己的后代。(类似于曾国藩家书)。2.明朝距今400多年,也就是说流传了400多年,教育了多少后代,里面的改命之法,积德行善,与佛教的观点一直(众善奉行……)3.书中记在了他与云谷禅师的对话,因为佛教不打妄语(至今没有一个佛教中人说了凡四训是伪书)……不知对否,还请老师指正李守力&19:46其他不伪。只有这个。邵子皇极数,就是铁板神数。邵雍距今一千年李守力&19:47还有你知道袁黄晚年运气很糟糕吗(60岁遭受弹劾,74岁去世,死后15年平反)李守力&19:49修了一辈子善,还学佛修炼,晚年遭受诽谤定十大罪,这很难解释。所以隐匿了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袁黄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东亭桥。他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初拟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考官而落第。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唐文献榜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河北宝坻知县(今属天津),任职五年,业绩辉煌。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事室”,疏请袁黄“赞画军前兼督朝鲜兵政”。“问关异域,功迹茂著”,“勋劳甚备”(见《了凡杂著?序》)。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被李如松弹劾诬告,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审判,终于在‘拾遗’(谏官)的任内,被迫停职返乡。后由嘉善县魏塘镇迁居吴江赵田村,建藏书楼,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凡十余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年七十四终。天启元年(1621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东征功勋,追赠尚宝司少卿。融入&19:49书中没有提到他运气的事融入&20:19佛教认为,一切不顺,皆因福报不够……,所以袁先生一直修善。如果不修,恐怕真的应了皇极数的推得结果……;书中说,袁先生得到的是皇极数正传,而铁板神数是正传吗?(3家各得一部分),傅先生说千年骗局……,那也就是说邵雍流传下来的内容,是骗局了……李守力&20:28不是邵雍传的,邵雍的《皇极经世》是理学范畴,根本不是算命的。邵雍临终前,张载要为他算命,被邵雍喝斥。可见邵雍还对算命非常排斥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雍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雍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雍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雍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雍《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郭.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邵雍)融入&20:36这是否是应了‘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如果张载知道以后的事情,他可随时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历史一定会改变。因此说,数,(命数)在古代可能是天机,不可轻易泄露李守力&20:37你说反了。知天命而顺天命。融入&20:40可是《了凡四训》说的是,命是可以改的。李守力&20:41佛经里说,佛有三不能。知道吗融入&20:42知道,好像是四不能李守力&20:44【佛三不能】&[出景德传灯录]&一不能灭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二不能度无缘者。谓佛能化导一切众生。而不能度无缘之人也。三不能尽生界者。谓佛能度世间一切众生。而不能令众生界尽也。李守力&20:44定业,就是命融入&20:44是的融入&20:45但还有不定业李守力&20:46圣人不能改变定业,贤人更不能。不定业,则有善恶的微调,但调整不是无限的融入&20:46定业+不定业是命李守力&20:47不定业,也能推算出来融入&20:49易经好像也不能百分百的推算准确李守力&20:50命,实际是前世的债务融入&20:50定业,是李守力&20:51欠债必还:面对讨债者圣人安安然还债!李守力&20:52从不想逃避债务融入&20:53是的,前几天禅兴法师来郑州,我还问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融入&20:56问题就是,因果的标准是什么?_?难道是前世我打了你,今世你也打我?那打的标准是什么?_?法师没说李守力&20:58改变命运的想法是凡夫害怕灾祸的映射。所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李守力&21:00《了凡四训》是针对凡夫的法门,是不了义融入&21:00积德行善,命可以改好。《了凡四训》里说的融入&21:00对,是不了义李守力&21:02命数不会有变化,变化的是德行融入&21:07了凡四训里说的是袁先生最后寿命都变了李守力&21:09邵子神数是不能算出寿命的李守力&21:09所以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融入&21:09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Dear:融入&和&李守力&在微信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李守力&21:11我读过无数遍,那是学佛的基本善书融入&21:12可能,皇极数,算法失传了(个人理解)李守力&21:13修善一定会得福,但没有改变命,而是在命运的空档里做了填补。融入&21:14那会不会没有正传?里面的核心失传了?李守力&21:16没有的,《皇极经世》没有失传。李守力&21:16而且还有儿子邵伯温的注解,同样反对算命,不相信有命运李守力&21:18邵雍的父亲死之前有严肃的遗嘱,死后绝不可请和尚超度,乱了儒教规矩融入&21:21呵呵,邵雍能算的人世间的事,可是算不出死后的事李守力&21:22人世间的事情他也不算,他是理学家。融入&21:23梅花易数里,好多例子李守力&21:25《梅花易数》不是邵雍的作品,是邵雍最排斥的后世术数家假托邵康节的作品李守力&21:26我是在1988年研究《梅花易数》的,这部书是占卜的方便法门融入&21:28这个里面有,象与数的内容李守力&21:29研究易经,业余可以用《梅花》补充融入&21:29是的,认同李守力&21:33《了凡四训》是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的,那就是增加福报的法门融入&21:34是的,不仅可以增加福报,而且可以改变命运李守力&21:35我们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是非吉非凶的无记命,积德行善主要是为了填充无记命的时间和空间的。李守力&21:36增加福报和改变命运不是一回事李守力&21:41我研究过四千例八字,所以对命运的认识超过易经李守力&21:44你今天提的问题,只有在佛经的法相宗唯识宗经典中稍有涉及,所以一般高僧大德也解释不了的融入&21:44命不可改吗?如果不可改,那佛祖,圣人还有必要教导,度化众生的意义吗?融入&21:47谢谢李老师,学生受益匪浅,改天再聊,不当误李老师休息了……感谢!感谢!李守力&21:51佛家的根本法则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前世的债务要彻底还清,可是业力如须弥山,佛陀说永远还不清的。于是阿弥陀佛创立净土法门,让众生业往生到净土,修成菩萨后就可以安然还债了,受大苦也能承受了。李守力&21:52谁早觉悟佛法了,今生乃至以后就再也不造恶业了,于是后世的命运越来越好,直至成佛融入&22:00业力本空,其实业力也是假象融入&22:01所以说,可以带业往生(恶业也可往生)李守力&22:02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业力是不空的。融入&22:04在因果里,业力当然不空。跳出因果,业力空了李守力&22:04《大宝积经》:“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无上依经》《楞伽经》:“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李守力&22:04你能跳出因果吗?佛都不能融入&22:06成佛可以,在三法印中,涅寂静。都涅了哪有因果李守力&22:07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李守力&22:07宁执有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融入&22:08体上说无差别李守力&22:08《梵网经》说,释迦牟尼佛这一次来我们世界是第八千次了。那么为何佛陀还有七灾八难呢?《佛说梵网经卷下?菩萨心地品之下》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藏世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吾为释迦牟尼佛。于寂灭道场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品竟。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之人。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有当当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于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受持。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李守力&22:09佛陀这八千次之前早已证得涅了。、李守力&22:10七灾八难是涅之后的事情(用,应化众生)融入&22:12佛是救度众生,不是为他自己……是佛的大菩提心感恩诸佛菩萨李守力&22:12《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李守力&22:13佛陀早已证得涅,可以不来世间受苦。为了度化众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融入&22:14是的,诸佛菩萨慈悲&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说起《了凡四训》,相信没有几个佛教信仰者是没听说过的,大从不但听说过,更是喜欢拿此说教。  中国的很多书籍,因为经过战乱等原因,都变得无从考证其真正的出处,如很多易经的书籍都被历代的易学大师讨论其作者的真实度,而对于这本流传很广的民间佛教思想宣传书籍,我相信其是无从考证的。  当然,这在信佛者的眼中,我所说的可能是大逆之言,因为了凡四训根本不需要考证,本就是袁居士所写。  可在我们的易界,虽然写着诸葛亮、邵雍等著作,但依然有人不断提出种种疑问,在追寻其根源所在,而这本大名鼎鼎的了凡四训,其实和很多大名鼎鼎的易学书籍一样。  考不考证重要吗?  自然是不重要的,几千年来流传下来那么多书籍,要是非要考证才读书那不是完蛋了,所以考不考证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内容才是王道。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部分,其第一部分是专讲袁了凡先生的故事,而后三部分讲如何积善修福。我本想进行概括式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述,但写到这儿的时候发现,这实在有点不妥,因为了凡四训的各章节内容不同,综述的方式难免会出现文字表达混乱,再加上我自己所写文字本就混乱,这可是不好的一件事情,思来想去,最终将我关注的段落摘出来,进行单独表述。  一、关于皇极经世  平常本姓自然不知道皇极经世,但你若是遇上一位真正的易学资深爱好者,又哪有不知道皇极经世这本书的。你若是让他用皇极经世为人推演,那就别想了。除去那些传说中的隐世之人外,当今存在的易学资深爱好者,没有一个会用皇极经世推演的,我的朋友杨景磐老先生写了《皇极经世演绎》一书,但终究也不过是演绎而已,未曾将皇极推演的方式破译出(如果知道常秉义的就更不要提他会推演了,他所著皇极之书抄了杨景磐老先生的)。  在了凡四训中,那位慈云寺中的老先生为其推命,何时考多少名,何时会出现何事,可谓是推详至极,没有学过命理的人自然感觉不出来什么,但学过命理学的人,看过古代命理书藉《滴天髓》、《渊海子平》等里面的案例,再与了凡四训中的相对,那绝对的小巫见大巫,变得不值一提,可以这样说,从我现如今所了解到的命理书藉及当今的命理师而言,未有一人能达到了凡四训中十之一二的水准,相信不少的命理师都和我有相同的心境,若能获得了凡四训中的皇极经世内容并推广,则死也足矣。  现摘录了凡四训中的推命内容: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在这段内容中,我来指出让当今命理师或自古以来命理师(书藉案例所列)所难以做到的几点:  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在这一段中,其中的各种名次,不学命理的自然不知其难度,但若学过的就知道直接说出其某年多少名、某年多少名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一件事,若是能做到如此细的批命,那么双色球就真可破解了,之所以易学无法预测双色球,是因为易学的符号组合会形成非常多的选择,如何从终多的选择中找到对的组合,本身是一件不太可能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完全无法预测,因为命有简易,卦有清晰模糊,这是每一位易学人士都懂得的,若偶遇所推理的内容代表的某些象特别清晰,相对应的数自然是容易找寻,但玩易学的都知道,这,实在是非常难遇的一件事,且在文章中的府考七十一名,这需要很多符号组合,可不是轻易能推算出来的。  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这段就比较有意思了,这段是对何年会发生何事的推演,因为命理中对官、财、子、禄等有相关符号代表,推演出年份倒不难,难就难在了,推演出了该人何年应发生何事的详细信息,因明朝科举制度的原因,其中这一段大多数内容推演出来都可忽略,唯有当选四川一大尹这句,详细推出了要委派到何处当官,实在可称奇,而且是奇中之奇,哪位若是认为你也可以,那么你且把八字或紫薇学上十年,再说此节中这段是奇与不奇(你说这是皇极经世自然不同,学易学的都知道越是推演细至的应用起来便会越复杂,皇极若是应用起来要比八字应用起来难上不是一点两点的,学易学的你说是吗?)。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  我们再看最后这段,在古代的一些奇事异事上,常会有多少岁的几月几日几时,便会发生何事,现在社会的江湖骗子也是这样为别人算命,并指出你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会发生不好的事,并可进行化解,在这里我要对看过的人说,这在算命上基本上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因推命使用了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六十甲子,又用其中的刑、冲、克、害及用神等方式对事情进行推演,推演何年发生何事稍简单,何月发生何事也是可以,但到了何日发生何事这就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更别说定下了何时发生。(最主要的是一口定音的说这个时间发生,而不是多个时间点参考性发生。学佛的也可能从佛书上看到很多大和尚往生时会提前说几时几时,那我想对你说,这都2016年了,你能劝劝他们进行一年365天,且一生一世的修行直播吗?让我们也跟着学学。)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被这种古代的故事所蛊惑,殊不知此乃江湖败类打着易学的名头骗钱的一种方式,而在了凡四训中的开头这一段,引用了此种骗局的方式讲述推演自己的人生,在我的眼中看来实在是可笑至极,一看便知其写作之人并不精通易理。  且不去争论是否精通易理,我且来问,邵雍之后谁是皇极经世传人?邵雍之后何书有标出皇极经世的推演方法?邵雍之后谁又能用皇极推演的如此之细,且将推演的方式写了一下?
楼主发言:9次 发图: | 更多
  二、不在阴阳五行中  作为一个易学爱好者,我听到佛教信仰者对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自己念佛了,所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算命的是算不准我的事情的。我听到这话,向来都是笑而不语。  闲话不多说,我们再来引用一段了凡四训中的话: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这里有一个理念就是我们常人被阴阳所缚,所以我们按照自己命运轨迹而行;但若是行善之人,则因所行善事而改变了命运的运行轨迹,反之行恶之人而因为所行恶事而改变了自己命运轨迹。  这个理念和我常听到的信佛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异曲同功之感,但两个又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指信佛后自己将不受三界五行的规则所左右,自己的命运也自然不受规则所左右,所以算命先生为信佛之人算命则无法算的准确。  另一个以善恶为基准,指出了突破命运束缚的方法。  但我们如果细一想袁了凡也活了如此多年了,从他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来看,就知道下的修行功夫也是很深的,人生也是经历很多(袁先生可是和倭寇对过阵的人物),而他的命运却没有跳出慈云寺老先生为他推命的圈圈。如此多年来,难道袁先生就一点善事没做过或一点恶事没做过吗?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里面的这句人未能无心,就值得我们去略想一二了。  若这行善行恶也必须明心见性也才能起到作用,那未能懂得这个道理的善良人岂不是一生的善事都白白付出。  若不需要懂得这个道理,那袁先生这几十年的人生岂不是太过平奇,别人的三年清知府都是十万雪花银,他定然能做到独善其身,变的善恶之事与己无关,这实在是平淡人生中的神奇事。  如果说古代除了有权有势的做一件恶事也许很难,但在当前这个社会,我试问一下又有几个经商之人没有做过恶事?  我们且不说其它,就一个地沟油,从生产到饭桌这一个流程,会有多少人坠入恶之中,那么这些人因为恶事是不是就跳出了命运的规则,而要附加上做过恶事的不好规则呢?那么是不是算命先生为他们算命都不准呢?  我知道有很多佛教大能对这一句有精彩见解,但你且将自己的见解放在你自己的臭皮囊中,勿要拿出来熏着过路的闲人,更不要熏着我这个混蛋东西。
  三、富贵功名从此求  我们直接引用原文的一段: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这一段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这段话道出了当代中国人烧香拜佛的心中所想,在很多人还在虚假的说拜佛不求什么的时候,了凡四训的云谷同学直接指出信佛不但修的是道德仁义,连功名富贵一样可以修来。  你就想想吧,道德仁义这种口头上的东西,没多大吸引力,但功名富贵就不同了,这可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前赴后继想要得到的,而信佛就能得来功名富贵,只此一句就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信佛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实践出真知派,而是理论改变一切的一群人,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自然也就对此深信不疑,了凡四训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的热度不减,与这种能改命而得到功名富贵的结果是分不开的。  你也许也听过金刚经中的句子: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而在这里,我们见到的不是舍,而是求,转成句子即是:德尚可求,何况富贵。  我在很多年以前一直在想,那么多信佛的都读过这些句子,难道他们会不明白其中舍的道理?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终于明白,不是他们不懂得这些句子的意思,而是诱惑力太大,一个疯狂追逐功名富贵的人,又怎么会在意其中的真假,他们在意的是求不求得到,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到。其它的都是次而又次的。  而在中国,将求得道德仁义的事情,变成了假仁假义之人披在身上的外衣,一群群信佛的人聚在一起,说着连鬼都不想听的人话,做着连鬼都不愿看的人事,去求那所谓的功名富贵。  这本是一篇劝善的文字,本想将很多道德仁义善恶的思想与富贵功名命运进行捆绑,但怎知人心又哪会如此简单,他们懂得想获得什么,要避开什么。而这篇劝善的文字,在我的眼中也失去了其本来意义,让本来就迷信的中国人,因为文字中的一些思想变得更加迷信。
  四、福薄无子皆因此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这位袁先生,也确实是人才,对自己进行了相关总结,认为自己是一个福薄之人,自己如此福薄是连科弟也不应该得到的。  我学易也有十年时间,面相算是早期学到的一种易学,且开过面相培训班,定然不知道人的福厚富薄是以此而定。  在这段文字里面,前面这段文字说自己福薄之因,而后面这段则说的是袁先生总结了自己无子的原因。我这个命理之人就想问一下九泉之下的袁老爷子,你这无子的原因是根据什么书或何处的理论总结的呢?  我们常说:说话要据理而言,但袁老爷子的这些理论可真是随口胡言,且一胡言就迷住了无数人。
  五、且问善事何处为  我们来引入这本书中与当代中国佛教信仰者很相符的一种情况的内容:  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公元1581年),生男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 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至癸未(公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 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公元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 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袁先生在听了云谷同学的一段话之后,感悟颇深,日后自然是行了很多善事,后因一直无子,就许了一个三千善事的求子愿,善事完毕而生得一男孩。  求子成功后,袁先生依然是善事长行,且许了万善心愿,并将自己每行的善事记在本子之中,这却让我想起了近代的雷锋,不知道雷锋同学是不是在那个时代也许过类似的心愿,所以一一记录,与雷锋不同的是,袁先生行善改运的效果比较好,过了慈云老者所说的正寝年纪依然活的非常好。  说起将善事记下这件事,我想起了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中的名句: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当然,这种句子也就是谈笑玩玩,自然是不入学佛之人法眼的。因为学佛者的世界中自有一本善恶单,又岂会出现虽恶不罚,虽善不赏的事情。  想起这两本罚恶单,我自然而然的又想起了一段信佛的皇帝萧衍的故事:  萧衍问:“联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达摩答:“并无功德”  萧衍大惊,忙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  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到现在我还在思考萧衍与达摩这段对话的意思,虽未时想时思,但也是偶想偶思,多想多思少想少思。  但不管如何,这段话中的意思一定是与袁先生所做之事获得的结果相冲突的,也是与中国万千求功名富贵的人有冲突的。  我虽未对其中所讲的万千善事进行一一实践,且以我今世的时间而言,也无法一一实践去验证。但读史以知今,我更倾向于达摩所言的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的回答。  而求金得金,求银得银,求富贵功名得富贵功名的说法,自然被我定义为荒谬之言。  说起行善之事,这自然是值得推广的一件事情,但因传输方式太过偏激且离法甚远,难免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众多文化交融汇聚的土地上,各种文化进行着冲击融汇,一种文化一不小心就失去本身的内涵,离自己的本意越偏越远。  而行善之事亦是如此,虽然行善是一件好事,劝人行善也是一件好事,但若用谎言包裹下的行善,终究会失去本身的作用,而变得怪异离经。  我们在众多文化冲击下,往往忽略掉其主要中心思想,而在意那些细枝末节,于是一种不迷信的文化在一个转身后变成了一种迷信的文化,而在后人的推动下,一不小心从一种迷信步入另外一种迷信。
  六、佛陀传给我的迷惑  我们先将了凡四训中的一段文字放在下面再讲读佛教书藉带给我的迷惑: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其实在读佛陀传以前,读到过一个故事,指某位修行很历害的人,很多人想要害死他,他都死不了,但因为曾经他踩过一株草,犯下了业障,所以除了草能杀死他外,别的东西都杀不死他。  这是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而下面读到的才是佛陀传中的故事:  佛陀经过很多很多次的转世,且他都记得每一次转世,其中的一次转世佛陀是一颗树,在它不远处是一个小水池,而水池中有一些鱼,在远处有一只鸟想要吃掉池里的鱼……这里省掉N多字……,故事的结果就是这只鸟吃掉了池中的鱼,但是让最后一只鱼发现了他的动机,然后把鸟也杀死了。而在这只鸟想尽办法吃鱼的过程中,佛陀所转世的这颗树因为说不出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只鸟做了这些事情。  我所关注的并不是鸟与鱼的宿命,而是佛陀转世后的树。  这儿要插进一段那位萧衍皇帝的事情,中国和尚完全不能吃肉就是源自这位皇帝的至高觉悟,因为在此之前和尚或按修习的大乘与小乘,又分为完全不吃肉与可吃三净肉的和尚。  但自南朝萧衍后,和尚就变得完全不能吃肉了。在我的眼中这确实是一件极好之事。可不能吃肉,吃素就对吗?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在提倡素食健康文化,我自从读了佛陀传后,我就在想,佛陀即然转生为一颗树,并且这颗树对周边环境是有感受的,这也就是说这颗树一样有五感。那么我们如果吃掉这颗树,那么它会不会和动物一样哀鸣,只是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呢?  我时常问我自己,即然不能吃肉是不是也不应该吃素呢?一滴水中含有万千微生物,是不是不应该喝水呢?  后来偶读到慈悲二字,使得明白,吃与不吃本就不是重要的,若能因吃与不吃的这一念生起自己的慈悲心,则吃与不吃都是一样的。  虽然,现在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但终是自己胡思乱想下的结果,待得一日,说不定又想成其它答案。  自己这些无用的东西写了这么多,原了凡四训中的文字又只字未提,其实我写的这段文字与了凡四训的这段话有相通之理,只能看客们自己去思考了。
  七、牛、鬼、蛇、神共相存  我接触过的佛教书藉中,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种不提牛、鬼、蛇、神的是非常少的,其它的基本上都充斥着牛、鬼、蛇、神在里面,而整个佛教好像也是依靠这些牛、鬼、蛇、神支撑着自己一样,虽然不一定是主要支柱,但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下面这一段文字,借用了周易里面风水改运的方式: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这段文字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其中包含了阴宅风水改运。在我们易学老师之间流传着一句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话语,指阴宅风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最难就难在了寻找好的龙,寻到好的龙之后点出好的穴更是难上之难。  很多我听过的江湖故事都是某某风水师走到某地,说此处是好地葬后必福荫后代,而后有人在此下葬后,后代必发达的传奇故事。 或者风水师因为某人对他有过恩德,所以为了报其恩德而为其择一风水宝地,旺其后代。  但此书中的故事又不一样了,此故事中直接就是一仙化道来人间,为了验明老夫人的真假心而三年如一日的在此考验,后因老夫人善心恒久,所以为其指点了一处风水宝地。  这种神仙化身为某种人来到世间渡化世人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我也是听说过很多很多,何尝不想遇到个渡化仙人,不求渡我一二,就是他飞身而去之时那飞身之象看上一二也就足矣。  你可能也读过很多此类故事,并且故事里很多仙人降世都是不显真身的,我又何尝的没有读过,但我对这类不显真身的不感兴趣,你若感兴趣,自己收好即可。  说完仙人降世,我除此之外还想吐槽一下这位仙人,功力也实在太弱,最多也就是位见习仙人,连个凡人的心看不透,还需要三年考验。若是仙人不过这样,不当也罢。
  八、真善与假善 阳善与阴德  我们把了凡四训中的句子贴上: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这两段并不是在一起的,但相关性太强,所以两段放在了一起。  第一段讲的是真善与假善,这是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这句话本意中的“为”是指修身养性之意,但被我们这些只读片面意思的中国秀才一解读,完全将为己变成了为了自己。  可这一变味之后恰恰符合真善与假善的本意,因为我们太重利,所行的很多善事也皆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行,像现代社会流行的放生,很大一部分人不是为了真正的放生行善,而是为了获得放生后的功德,而组建放生的人又恰巧能从中获利,一拍而合的事情就这样天经地义的发生,放生的人放的欢欢喜喜,满嘴的功德善事,组建放生的人更是财气双收,捧的放生之人好像做完这件事之后就功德圆满,就万事大吉,就无往不利一样。  可那些被放生的鱼儿、鸟儿的生死则无人再去料理,放生任务已经完成,谁又会在意他们的生生死死呢?除了他们生死未知外;那些被放生蛇后受到惊吓的人们以及被打死的蛇,这冤家结的也实在是有点冤。  第二段的本身就很有意思了,将善分为了阳善与阴德。这可真是惊死当年看完译文的自己了,这阳善可真是玄乎其玄的一件事情,因为做完阳善后并不是不起作用,按译文所解依然是起作用的,但又不像阴德一样稳定。结果也就是我们无法辨明做完阳善后经历的吉凶与阳善的关系。你说作为一个求证者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不过对于大多数不追求对事物求证的人来说,善的阳善与阴德自然没有任何区别。对于那些口若悬河,一张口就已经行善百千万的人来说,这阳善与阴德更是极为不重要的事情,所以看过本文的同学也不要太过在意,只是我个人比较在意而已。  为何要如此在意呢?因为分不清阳善对吉凶的作用,我也就无法知道某某一生都在做善事的大善人若是出现凶事,那么这个凶事是来自于几世前的业还是来自于现在呢,这实在不好分辨。  若你要问我这种类似于某某善人突遭凶事是何原因,身为一位命理学者,自然会告诉你这是命运的安排,我相信喜欢了凡四训的朋友不太喜欢听,不喜欢听你也给我听着。
  九、真是假时假亦真  佛教在中国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职业。对于信仰者,这是一种无上的信仰,知识面广而全,可以满足与解答各方面的问题,更可让自己从感悟中受益多多,所以历史上很多才子都与佛教有关联,如苏东坡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就给我深刻体悟。  抛开信仰而言,以佛教为基础进行盈利,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它们以佛教为根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还硕果累累呈现在世人面前。  其从业者与信仰者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口喧佛号。  可真真假假的,穿着同一样的外衣,又怎是一小小凡人能够轻易分辨,所以明目者自辨,不明目者盲从。  在近代的抗日史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追求革命信仰的人,宁死也不会低下自己头颅的列士。一种是为了能够享受物质生活,而变成了别人的走狗。  在佛教的信仰中,自然不存在所谓的走狗不走狗,但假信真信还是真实存在的,下图的人就是我眼中的假信者,也祈望能有更多真信者看清假信者的面目,而不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看完我写的这篇,可能不少人都想吐糟,而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吐糟之人,若你能吐的有理有据,我,真是爱死你了。  PS:因本人写作粗心大意,一篇文章中往往出现众多错字,如果发现有错字的欢迎指出,我会在我博客原文中改正,多谢。  臧晏  
<span class="count" tit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凡四训是迷信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