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续,幻影城》大卖家这本书怎么样哪里有卖?还有怎么写一部推理小说?

娱乐时代的悬疑推理小说|《2016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_凤凰资讯
娱乐时代的悬疑推理小说|《2016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娱乐时代的悬疑推理小说|《2016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2014年,笔者第一次成为长江文艺出版社悬疑年选的选编者。那一次,笔者给年选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悬疑之殇》的后记,以感叹刊发中短篇悬疑推理小说的实体平台的凋零。
如今,已经过去两年,所幸还有《故事月末》《最推理》(笔者在撰写这篇序文时听闻杂志已停刊,深感惋惜)《岁月&推理》《推理世界》等几家悬疑推理专门志,在编者们的苦心经营下存活了下来,虽然艰难,但聊胜于无。
与传统悬疑推理小说出版市场的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悬疑推理小说的影视改编也越来越多,许多影视公司都开始涉足悬疑推理类型的网络剧和大电影的开发。
例如,的“死亡通知单”系列、的“心理罪”系列和的“法医秦明”系列都相继被改编成网络剧,相关院线电影也都在积极筹备、拍摄中。而且,周浩晖还策划和雷米、秦明共同编剧一部名为《》的悬疑电影,让国内三大知名悬疑IP强强联合,使罗飞、方木、秦明三大名侦探同台……
反过来,悬疑推理类型在影视圈的持续升温,正促使传统出版商逐步开始囤积一批具有影视改编潜力的悬疑推理小说(长篇居多),并在出版实体图书的同时,为作者进行影视版权的代理。
所以,越来越多的悬疑推理作家选择创作易于影视化的作品,直接寻求图书单行本的出版机会,有时甚至在出版前就已经卖掉了影视版权。另外,不少作者也开始投身影视行业,转而进行悬疑推理剧本的创作。
悬疑推理杂志的没落和悬疑推理图书出版的回暖,似乎从某个层面证明了多年前国内一些评论家提出的“中国悬疑推理小说要想发展,必须向欧美和日本那样,从杂志时代过渡到图书时代”的论断。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这个论断的真伪,但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正一点点成为这个论断的佐证。
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作者都在创作怎样的悬疑推理小说,哪些悬疑推理小说可能成为这个娱乐时代更受大众欢迎的作品呢?我们不妨从2016年出版和发表的诸多作品中管窥一二。
微阅读时代的脑洞小说
人们将阅读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总习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奔驰:一种是,完全放空自己的思绪,跟着人物一起,不假思索地进入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之中;另一种,时刻警惕着作者设下的圈套和陷阱,集中精神和作者斗智,并由衷期待着脑力激荡的来临。
悬疑推理小说就是后一种的代表。而每个时代,都有脑洞大开的作家和作品,让我们沉浸在他们惊人的想象力之中,并怀疑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70后”“80后”读者至今忘不了上天入地、爱管闲事儿的冒险家卫斯理,先生的“卫斯理系列”更称得上华语“脑洞小说”的代表;“80后”“90后”依然对“那多手记系列”中由一篇篇真实的新闻而引发的亦真亦幻的故事津津乐道;而如今,在这个“读长篇太累”的微阅读时代里,“90后”“00后”渐渐习惯在各种零星的空余时间里,用手机浏览一些言之有物的“微型”小说,而方洋的《梦游症调查报告》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作品。
《套层空间》选自《梦游症调查报告》第一季,篇幅只有5000多字。同“卫斯理系列”和“那多手记系列”一样,方洋也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梦游症”的故事,给读者极强的代入感。但不同于前两者的是,由于短篇小说的篇幅所限,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上并未设置太多曲折的情节,而是尽量将“我”与“梦游症患者”就“世界的其他可能”的针锋相对的讨论极致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直接掉入到“病人们”的“脑洞”之中,一边无法自拔,一边大呼过瘾!据悉该系列已经被改编成漫画,并已卖掉影视改编权。
《胆小鬼的灵感》选自燕返发表于豆瓣阅读的推理小说集《推理小说家的绝境》,这也是一篇5000字左右的短小精悍的作品。故事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位“胆小如鼠”的旧书店老板关于“书”的脑洞大开的“推理”,颇具日本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之风骨。
国内不少科幻作家都喜欢看推理小说,也喜欢将悬疑推理元素加入到科幻小说之中,赤膊书生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科幻推理《冥王星密室杀人事件》发表于国内专门发布超短篇科幻小说的平台“小科幻APP”。小说将发生密室杀人案的舞台从地球搬到了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被诬陷成凶手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异想天开”般地破解了密室诡计,为自己洗刷了冤屈。
不可能犯罪与逻辑流
本格推理一直是追求脑力激荡和游戏乐趣的推理小说类型,虽然常因小说故事性差而被大众读者所诟病,但一直以来都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一些推理作家也坚守在自己的本格推理阵地。
综合来看,属于不可能犯罪范畴的“密室推理”和以逻辑推演为卖点的“逻辑流”推理一直很受本格推理迷的青睐,而立志成为中国的“密室推理之王”的鸡丁和视埃勒里&奎因为偶像的“逻辑流”推理作家时晨则是二者的代表。
现任本格推理动态漫画《吃谜少女》编剧的鸡丁,自创作之初就热衷于密室推理,《天蛾人事件》是他的代表作“夏时系列”的暂时完结篇,小说将有关“天蛾人”的都市传说和密室杀人结合起来,兼顾故事性和推理性。
时晨近年来开始创作他的本格推理代表作“数学家陈爝系列”,目前已经出版《黑曜馆事件》和《镜狱岛事件》两部长篇,并卖出影视改编权。《缄默之碁》是该系列的第二个短篇(第一个短篇《濒死的女人》详见《2015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据说灵感来自于人工智能AlphaGo对战韩国棋手李世乭的新闻。数学家陈爝是时晨笔下著名的“天才型”侦探,十分擅长从一些不起眼的线索入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推出案件的真相。这一天赋在《缄默之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传说,生前犯了罪,即便瞒过了世人,死后也会落入孽镜地狱。罪恶的灵魂会在那个时候现出原形,为所犯的罪行付出代价,受到地狱之火的灼烧,为时八千六百四十亿年。 镜狱岛,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岛上设有一家关押罪犯的精神病院。一位失忆的女子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正置身这座与世隔绝的精神病院中,充满恐惧的她,要面对的是上百位精神病罪犯。在与众人的接触中,她察觉自己的身世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她究竟是谁?在这个充满谎言的岛上,她将如何逃出生天? 与此同时,数学家陈爝接受刑警唐薇的邀请,前往镜狱岛调查一起密室杀人事件。精神病院前任院长惨死在禁闭室中,凶手却不知所踪。随着调查的深入,诡异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陈爝意外发现,这座小岛上竟然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由于本格推理诡计一般较复杂,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又比较低,所以影视化的难度比较大,这也是为何相关改编作品较少的主因。再者,国内真正懂悬疑推理的编剧实在凤毛麟角,外行改编起来往往力不从心,随意改动会破坏原著完整的逻辑链,最后只能被观众吐槽影视剧漏洞百出了。
抒情推理与爱情悬疑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中短篇悬疑推理小说都把重点放在了讲故事上,往往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和人物情感的表达。但也有作者把情感表达放在小说的第一位,加重了小说的文艺色彩。
日本已故推理大师以《一朵桔梗花》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说风格都较为突出文艺性,常被人称作“抒情推理”小说。拟南芥的《一簇朝颜花》就是一篇从题目到内容都向连城先生致敬的作品。小说以二战后的日本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大兵被杀一案背后隐藏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故事案情并不复杂,但作者文笔极佳,让人深切感受到了抒情推理的至伤至美。
视日本畅销天王为男神的新锐悬疑女作家香无,则创作了多篇爱情悬疑小说,《谋杀自己》(原名《眸色》)便是其中之一。香无最著名的爱情悬疑小说《往生刑》曾入选《2013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当时的主编舒飞廉就评价它“有着东野圭吾《》一样的质地”。如今,《往生刑》已被改编为同名爱情悬疑电影,并纳入优酷和万合天宜联合出品的“骇故事”系列网络大电影之中。
将爱情、青春等元素加入悬疑推理小说之中,或许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读者,抑或让那些不再年轻的人重温旧梦、怀念过往。而这些,往往也会成为小说影视化的卖点。
多视角叙事与叙述性诡计
不论小说还是电影,故事始终是王道,但也是最难做好的地方。当你没有一个特别出彩的故事时,如何利用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它讲好,就要看创作者的本事了。
近来涌现出一些靠叙事结构取胜的电影,如《心迷宫》《火锅英雄》《追凶者也》,都是将一个故事打散,通过多视角叙事,拼合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多视角转换叙事并非新鲜事物,导演宁浩曾玩得极溜。
火锅涮出的英雄,麻辣有余鲜香不够。(via
豆瓣上的各路大神仗着自己看过几部科恩兄弟就开始各种bb了…张译的这个杀手形象应该是中国银幕上比较特别的一种 不是人物身上的地域特色 而是有些带有现代人病的完美者的憋虐过程 这是我认为电影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这是中国罪案悬疑题材的新鲜点(via
而在国内悬疑推理作家中,亮亮算得上最为擅长多视角转换叙事的作家之一。选自其《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3》的《卧底能有几条命》依然是此类风格,将一个卧底破获军火交易的案子,通过小偷、枪贩、警察和杀手的不同视角娓娓道来。
王稼骏的《LOOP》也是一篇玩转叙事结构的作品,但作者的着力点不在视角,而在故事的时间线,且小说题目也暗藏着玄机。
除了在叙事视角、时间线上做文章之外,不少作者还偷师日系推理,玩起了叙述性诡计。选自河狸“都市轻喜剧风格”短篇推理小说集《剪刀中的幽灵》的《孤独的孩子》就是一例。
媲美蝙蝠侠的双面英雄,推理世界的都市传说。身怀绝技的女白领,现代都市的侠客演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里出现了一位行侠仗义的女侠,因为她擅长使用剪刀,所以大家都称其为“剪刀侠”。 嗜血如命的变态医生、专门杀害儿童的连环杀手、每次都会在凶杀现场出现的神秘女孩以及命中注 定的宿敌……面对着这一连串强悍的敌人,剪刀 侠是否还能继续主持这个城市的正义?
所谓“叙述性诡计”,即作者利用小说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叙述性诡计多见于小说文本,但也正越来越多地被电影所吸纳。电影同样可以用镜头语言,来混淆观众对影片中时间空间的认知,以达到震撼观众的目的。比如,宁浩的电影《心花路放》就在时间线上采用了叙事性诡计。
当读者和观众看惯了平铺直叙的乏味故事,或许换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尴尬中前行的幽默推理
在中国大陆悬疑推理小说越来越猎奇化、变态化和重口味化的今天,一些作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小说中加入越来越多的幽默搞笑元素,来调节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
河狸的《剪刀中的幽灵》虽然算不上完全的幽默推理小说,但也很自然地带有一定的轻喜剧元素,使得故事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大陆推理圈,致力于幽默推理小说创作的作家主要有两位:一位是亮亮,代表作《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和《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另一位是陆烨华(昵称:陆小包,撸撸姐),代表作《撸撸姐的超本格事件簿》和《超能力侦探事务所》。此外,时晨也创作过一部幽默推理小说,名叫《斜眼少年》。这三人被笔者戏称为“中国幽默推理三巨头”。
以笔者的观察,目前国内幽默推理小说制造笑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叙述层面制造笑点,即加入喜剧元素(幽默搞笑的人设和剧情),如《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超能力侦探事务所》;另一种是在诡计层面制造笑点,即运用反推理等手法,以伪解答来取悦读者,如《撸撸姐的超本格事件簿》《斜眼少年》。
幻影城是一座侦探之城:硬汉侦探、主妇侦探、美食侦探……风格迥异的“侦探事务所”都存在于这座城市。 超能力侦探事务所也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这个事务所里的所有侦探都拥有“超能力”,只不过……每个人的超能力都有点……呃,没用。 但既然顶着“侦探”的头衔,就要与邪恶的犯罪势力斗智斗勇!超能力侦探事务所的各位神探对灯发誓,一定要凭借超级厉害的逻辑推理和超级没用的超能力,破解谜团,保一方安全!而此时,在这些侦探不知道的角落,有一个邪恶的神秘组织已经悄然逼近……
2016年初,由导演、主演的喜剧电影《》最终票房突破了8亿元大关。看到这样一部“幽默+推理”模式的院线电影大卖,作为“季警官系列”图书最初的策划人,笔者感到很欣慰。因为这印证了笔者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幽默推理”极有可能会成为大陆原创推理最好的一种出路。
但鉴于幽默推理自身特有的类型属性,使得它在发展中暴露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幽默推理中“幽默”和“推理”这两种元素,以及二者怎样才能彼此兼容?
喜剧元素是用来搞笑的,增强了小说的娱乐性,但悬疑推理本身往往涉及到死亡与恐惧,是严肃的,甚至是可怕的,二者简直可说水火不容。一个不小心,就会由于人物故意卖蠢胡闹使得小说最终变成一出闹剧,惹人生厌。
另一方面,作者在诡计层面制造的诸多笑点,往往是对本格诡计的吐槽,这些槽点只能戳到身为小众的本格推理迷,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是不友好的,甚至完全不知所云。
正是以上两点造就了如今幽默推理的尴尬。作者们虽然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兼顾“幽默”与 “推理”的方法,但感觉并不成功。就连之前大卖的《唐人街&探案》也只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本格推理故事,制造笑点的手段依然停留在叙述层面,而未深入诡计层面。
所以,在尴尬中前行的幽默推理小说作者们依然任重道远。
古代悬疑与三国谍战
当代读者喜欢读古代背景的悬疑推理小说,大概是因为可以跟随古代神探的脚步穿越到他所处的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甚至与当时的帝王将相发生神奇的联系,现今诸多以大唐名相狄仁杰有关的小说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狄仁杰探案》闻名的唐隐(曾用笔名:安娜芳芳)新近创作了“大唐悬疑录”系列,继《兰亭序密码》之后,又推出了《璇玑图密码》;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也已经出到了第三部,六部的计划已经完成过半,迷局也初露端倪。以上两个系列都偏重于悬疑解谜,而何慕的《三国谍影:暗战定军山》则走的是古代谍战的路子。
讲述《三国演义》忽略的情报暗战。曹魏“进奏曹”、蜀汉“军议司”、孙吴“解烦营”3大情报机构,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188个三国人物热血登场。 听瓮(窃听术)、矾书(密写术)、阴符(密码术)、纸鸢(通讯术)、摹迹(仿造术)等等影响古今的情报秘术,全面呈现情报获 取、传递、分析、斗争、影响三国战局的历史细节。 在魏蜀吴的每一个角落,正潜伏着各色间谍,他们或听命于曹丕、司马懿主持的“进奏曹”,或效忠于刘备、诸葛亮主管的“军议司”,或正在为孙权的“解烦营”舍命奔走;他们身份隐秘,来去无踪,却左右着三国大小战役的局势,成为冷兵器时代最可怕的传奇。 建安二十四年,魏蜀在定军山交战,一位在魏国高层潜伏多年的间谍“寒蝉”泄露军情,瞬时扭转战局,致使曹魏惨败。一时间,魏国朝野震动,各国相互猜忌,一场席卷三国的间谍与反间谍行动,在不动声色间迅速展开……
三国小说一直是国人喜爱的小说类型之一,不论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柴田炼三郎、陈舜臣等人新编的三国志小说,还是国内作家马伯庸的《风起陇西》《三国机密》等小说,都有不少受众。
何慕的“三国谍影”系列在前辈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将谍战视角下的三国故事讲得张弛有度,气氛逼人,更加好看。《寒蝉鸣泣》是该系列番外篇的第二篇,篇名中的“寒蝉”就是整个系列里最神秘的间谍。
一直以来,古代背景的悬疑推理小说都是影视改编的潜力股,而且大多都是大制作,有能力挑战这一类型的作者不妨放手一搏。
原创推理路在何方
身处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中国悬疑推理发展的举步维艰,总让人恍惚有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
那个时候,作为一种新兴文学类型的侦探小说刚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脚步而来到中国,生根发芽。那时的侦探小说家,带着一股热情在创作,因为当时的侦探推理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作家们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模仿国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试图进行本土化的创新。
转眼间,一百多年过去了,经过多次断代的中国推理,其实并不比草创期的民国侦探小说高明多少,反而让人觉得依然孱弱。当下的推理小说作家们几乎依然在借鉴欧美和日本的经典作品,本土化之路道阻且长。
这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我们至今都没有一部完整详尽的“中国推理小说史”,我们的作者、读者,甚至学者都几乎不怎么了解百年前的侦探推理小说是怎样的,不了解我们的先辈作家们在原创推理本土化的道路上做过哪些努力,又有哪些得失。
笔者于2016年开始专注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挖掘与研究,在查阅了一些当时的报刊、杂志、图书资料以及相关存目后发现,那时的很多作品可能已经永远遗失在历史的暗角之中,再也找不回来了。而我们现在正做的一些本土化的尝试和自以为是的创新,很可能前人早已做过,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先辈们走过的路,我们现在可能又在重走……
以“幽默推理”为例。在此之前,笔者和很多人一样,都以为这一类型是在日本幽默推理大师东川笃哉的作品引进国内之后才逐步兴起的,其实早在晚清民国时期,有一种名为“滑稽侦探”的小说,就已经率先将滑稽幽默元素加入到侦探小说当中。那时诸如徐卓呆、赵苕狂(《胡闲探案》)、朱秋镜(《糊涂侦探案》)等作家都深谙此道。
《胡闲探案o鲁平的胜利》,赵苕狂著,正气书局,1948年3月初版
笔者无意在此批评当代的推理作家们,只是为我们自己不懂得珍惜前人的遗产而感到惋惜和悲痛。
是国内知名的晚清民国科幻研究者,也是一位推理迷,在笔者搜集整理民国侦探小说资料时,他给了笔者不少帮助。他的《枯苇余春》讲述了一位文学研究者破解一位民国作家死亡之谜的故事,运用了文学考据、历史推理、心证推理等手法,读来趣味盎然。而小说中翻阅资料进行考据的学者与当时翻故纸堆的笔者心境又何其相似,难免有所触动。
其实,在推理本土化的道路上,当代不少作者都做过努力,只是目前还不窥门径、收效甚微罢了。旅日作家、评论家陆秋槎的《冬之喜剧》通过“作中作”的形式,对所谓的“原创推理”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但能看得出,更多的是对自身创作的自嘲。
推理本土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代作家的共同努力才会不断完善,还请各位作者和读者共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386874
播放数:1810742
播放数:440024
播放数:5808920【推理知识】谈谈日本的推理小说奖项(转自豆瓣)
日本是世界第一推理大国,每年出版的推理小说新书(以单行本为主,也有直接出文库本的情况)非以百计,年产量在十部作品以上的作家也不在少数。然而这只是 日本推理市场成熟和繁荣的诸多表征之一,与大量的推理小说相对应,名目繁多、令人发晕的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推理奖项也是日系推理足以与欧美推理相颉颃的 一大要素。   我们经常嗟叹于欧美推理的没落和&黄金时代&的古典本格传统不在,但与我们仅一衣带水之隔的邻国日本,却始终保存着本格解谜的种子,大师和高 手层出不穷。战前在江户川乱步统领下的&新青年时代&,小栗虫太郎、梦野久作、甲贺三郎、大阪圭吉、海野十三&&诸雄并起,本格与变格论战频仍;战后的 &宝石时代&,以横沟正史、高木彬光、土屋隆夫、鲇川哲也为代表的作家们,为本格推理注入了持久的活力;再来则是&幻影城时代&,在岛崎博(傅博)的努力 下,发掘出了一批赖以维系本格血脉的新人作家,泡坂妻夫、栗本薰、连城三纪彦、竹本健治等人以寥落的星星之火先后与社会推理派、冷硬冒险派的大流相抗衡; 最后便是现如今在日本炙手可热的&新本格世代&,他们在岛田庄司的导引下迅速成长,将本格推理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各种分支流派林立不息,规模和影响都不 比日本战国时代的诸藩势弱,其中最具&先锋&气质的便是方当进行中的&梅菲斯特时代&。   请注意,笔者的以上文字非以赘言重述日本推理发展史为目的,而是要突出该史程中各个阶段所出现的杂志之重要性(《新青年》、《宝石》、《幻影 城》和《梅菲斯特》都是日本深具影响力的推理专门志)。尤需广大读者注意的是,这些杂志培养的在日后被视作一定时期之代表的新人作家们,正是通过以各杂志 名字命名的相应奖项而脱颖而出的。因此,关注日本的推理杂志及其奖项十分有意义,毕竟这一优良传统至今仍未被遗忘,《小说推理》、《ALL读物》、 《Mysteries!》等杂志都有各自的推理新人奖,这一点与美国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主办之同名奖项实无明显区别。除却杂志办奖之外,日本推理 作家协会、日本本格推理俱乐部等组织机构和讲谈社、光文社等出版商&主催&(即主办的意思)的新人奖项也不遑多让,且评选标准、过程更加规范和严苛,往往 是数百部作品中挑选一、二佳作,甚至时有获奖作空缺的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日本的推理奖项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现在的欧美推理奖高出几筹(仅从欧美庶几丧失本格传统这一点来分析,笔者的此一论断当 不为过吧)。依照参选范围来划分,我们说日本的推理奖项大致可以分作专业奖和非专业奖两大类,其中专业奖包括上述的组织办奖、杂志办奖和出版社办奖,而非 专业奖则概指那些将推理小说纳入参选作品范围的大众文学类奖项,如直木奖、山本周五郎奖、柴田炼三郎奖等。下面将由笔者具体来谈谈这些推理奖(已停办的奖 项适度介绍)。
  一、专业奖   1. 江户川乱步奖 / 江戸川乱歩賞   江户川乱步奖,通称或简称&乱步奖&,设立于1954年,是主办方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后更名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用江户川乱步捐献的基金以 奖励推理小说创作而创设的文学奖,是日本推理小说界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具知名度的新人奖。起初受奖标准是为了表彰对推理小说出版具有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前两 届分别颁给编著《侦探小说辞典》的推理小说评论研究家中岛河太郎,与计划性出版欧美翻译推理小说系列&早川袖珍推理&的早川书房。   为了提倡推理小说写作与阅读风气,第三届以降,开始公开招募长篇优秀作品(不另设其他项目)。现在本奖作为新人登龙推理文坛的最主要途径而为 世人所熟知。其评选方式是由六位推理小说评论研究者担任预选委员,从每年超过三百篇的投稿作品中选出五部最终入围作,再由包含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在内 的五位推理作家单位决选评审。   乱步奖的正奖为江户川乱步像,副奖为1000万日元奖金。同时,获奖作由讲谈社出版。从1992年的第38届开始,富士电视台作为赞助商之一 加入奖赏后援,因此获奖作将很快电视剧化,或者被摄制成电影。作为正奖的人像,第48届之前是&歇洛克&福尔摩斯像&,不过从第49届开始改为更有本土特 色和纪念意义的&江户川乱步像&了。   获奖作由讲谈社文库收录,不过近年来因绝版而难以入手的情况越来越多,终于自1989年9月开始陆续推出&讲谈社文库&江户川乱步奖全集&, 保证了获奖作品及评选内容全收录。该全集迄今(2006年9月)已出至18卷(大多以两部获奖作合为一卷)。虽说出版之初,曾号称收录全部获奖作,但也有 个别作品因不能得到作者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收录的情形。2004年4月,乱步奖作家合作编撰的中篇单行本《乱步奖作家红色的谜》出版。   由于该奖地位特殊、素质整齐,历年来入围作品的平均水准稳定,足以媲美职业作家(不少得奖者都是不只一次投稿,而是经过两年以上的磨练才摘下 荣冠),因此比较受我国推理出版界重视,近一半获奖作都出版了中译本,成为读者了解日系推理的一扇窗口。当然,本奖也和其他新人奖一样,面临&投稿对策& 问题,即新人们往往针对评选倾向写作的情况逐渐浮现,致使一些不依评选倾向而创作的秀作最终落选,比如土屋隆夫《天狗的面具》、中井英夫《献给虚无的供 物》、天藤真《嫌疑犯》、中町信《自动车教习所杀人事件》、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小森健太朗《挪威城的密室》、折原一《倒错的轮舞曲》等,造成了 遗珠之憾。   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猫知道》(仁木悦子)、《湿濡的心》(多岐川恭)、《枯草之根》(陈舜臣)、《幻影之城》(户川昌子)、《天使的伤 痕》(西村京太郎)、《柏林1888》(海渡英祐)、《阿基米德借刀杀人》(小峰元)、《蝴蝶们如今&&》(日下圭介)、《属于我们的时代》(栗本薰)、 《猿丸幻视行》(井泽元彦)、《放学后》(东野圭吾)、《剑道杀人事件》(鸟羽亮)、《恐怖分子的阳伞》(藤原伊织)、《虚线的恶意》(野泽尚)、《13 级台阶》(高野和明)、《天使之刃》(药丸岳)等。   2.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 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的前身为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于1947年六月创立,隔年开始颁发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由于社团法人化,在1963年由原先的同好团体变更为由职业作家组成的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名也改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而更名前后的纪录则合并计算。   第一届在1948年举办,当时设有长篇奖、短篇奖及新人奖三项,不过新人奖也就仅此一届,直到目前为止都未再设立新人奖项。从1952年的第 五届起不再分项,直到1976年的第二十九届才再度分项,目前分为长篇或连作短篇集、短篇、评论及其他等三项,并规定不限类别,同一人不得重复得奖。目前 的选评方式是由多名推理小说评论研究者担任预选委员,分别选出四到五部最终入围作品,再由数名推理作家担任决选评审。   由于本奖的地位特殊,几乎可以作为日本推理专业奖项之水平最高者,因此有不少作品曾出版中译本,目前已取代乱步奖成为中国的推理读者最为关注 的大奖。历届得奖作包括各种题材、类型,如文学气息浓厚的《一朵桔梗花》(连城三纪彦,1981年第三十四届)、冷硬派风味的警察小说《新宿鲛》(大泽在 昌,1991年第四十四届),或是描写女性心理的《越界》(桐野夏生,1998年第五十一届),呈现出日本推理小说的多样性风貌,并不只专注于侦探办案 上。   虽然历届得奖作均具有一定水准,以选出年度最佳推理小说、肯定作家成就为努力方向,但由于不得重复授奖,得奖作的年度代表性可能不足。对作家 本身的纪录也是,若某位作家曾得过奖,即使之后写出超越得奖作的作品也无法再受到这个奖项的肯定。近年来,已引起越来越多文学评论家建议改进这项规则,成 为日本推理界的重要话题之一。   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本阵杀人事件》(横沟正史)、《不连续杀人事件》(坂口安吾)、《能面杀人事件》(高木彬光)、《憎恶的化石》(鮎川 哲也)、《影子的告发》(土屋隆夫)、《蒸发》(夏树静子)、《日本沉没》(小松左京)、《失控的玩具》(泡坂妻夫)、《大诱拐》(天藤真)、《终点站杀 人事件》(西村京太郎)、《爱丽丝国的杀人》(辻真先)、《卡迪斯红星》(逢坂刚)、《钟表馆的幽灵》(绫辻行人)、《龙眠》(宫部美幸)、《魍魉之匣》 (京极夏彦)、《秘密》(东野圭吾)、《永远是孩子》(天童荒太)、《推理歌剧》(山田正纪)、《樱的圈套》(歌野晶午)、《死神的精确度》(伊坂幸太 郎)、《玻璃之锤》(贵志佑介)、《赤朽叶家的传说》(樱庭一树)等。   3.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 日本ミステリー文学大賞   这是由光文社后援设置的奖项,于1998年创立,正奖是一尊象征故事能手的天方夜谭山鲁佐德雕像,副奖是三百万日元。本奖是日本推理界唯一的 功劳奖,奖励的对象是对于日本推理文学具有卓越贡献的小说家与评论家,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历届得奖者分别为:佐野洋、中岛河太郎、笹泽左保、山田风太郎、 土屋隆夫、都筑道夫、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赤川次郎、夏树静子、内田康夫等人。对于中国推理读者而言,这样的名单决不陌生,因为都是老牌重量级作家,当 然也容易推理出这个奖项的性质。   4.日本推理文学大奖新人奖 / 日本ミステリー文学大賞新人賞   为光文社后援设置的新人奖项,于1998年创立,正奖是山鲁佐德雕像,副奖是五百万日元,至今已举办十一届。最新获奖作为绪川怜(1957& )的冒险小说《雾之孤调》。   5.梅菲斯特奖 / メフィスト賞   本奖项是由讲谈社从1995年起举办的小说新人奖。采取长期征稿方式,不设评审委员、没有奖金、没有征稿期限、作品字数无上限(下限是三百五 十张稿纸),由编辑从不断涌入的稿件中阅读、遴选、出版,因此有时一年只有一名得奖者,有时多达五、六名。传统的新人奖大多以选出各方面表现平均、中规中 矩,让大多数读者都觉得不错的作品为主。本奖则跳脱过往模式,直接由编辑决定,以选出好看的娱乐小说为准则。   虽然本奖第一届得奖作是一九九六年出版的森博嗣《全部成为F》,但起源其实是一九九四年出版的京极夏彦《姑获鸟之夏》。有志成为作家的新人除 了参加新人奖之外,也有不少人直接投稿至出版社,当时京极夏彦便是如此。《姑获鸟之夏》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投稿中被发掘出来,轰动一时,此系列后续作品也本 本畅销,近十年来,京极夏彦陆续摘下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泉镜花文学奖、山本周五郎奖与直木奖,这全赖当时讲谈社慧眼独具,而《姑获鸟之夏》也因此被称为 &梅菲斯特奖第○届得奖作&。   由于《姑获鸟之夏》的成功,一九九五年讲谈社在杂志《小说现代增刊梅菲斯特》上刊登征稿消息,隔年陆续出版了《全部成为F》与清凉院流水《密 室物语》这两部风貌差异极大的作品。《全部成为F》刚出版时,大众因此认为本奖的定位是新本格推理小说奖,但与前者风格完全不同的《密室物语》出版后,立 即引起广泛讨论,连职业推理作家也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这部争议性极大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起新秀。之后几届得奖作不似前两届那般抢眼,但每部作品的题材各 异,写作手法各有特色,搞笑、金融、奇幻、历史与传统日本和歌等不同风貌,呈现出本奖&个性化&的特色。   自一九九九年起,第十二届得奖作的雾舍巧《二重身宫》又走回新本格推理小说路线。之后两届得奖作分别是殊能将之《剪刀男》与古处诚二 《UNKNOWN》,这两部作品令本奖的声势再创高峰。而第十七届的古泉迦十《火蛾》及第十九届的舞城王太郎《烟、土或食物》更是引起读者与评论家的瞩 目。该奖得主以年轻人居多,往往只有20岁左右,第五届的浦贺和宏获奖时只有19岁,这使得梅菲斯特奖作品或多或少地带有&轻小说&的趣味。目前最新得奖 作是今年5月刚出版的二郎游真《Money Road》。   除了上文提到的作品外,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还有《六块炸猪排》(苏部健一)、《J的神话》(干胡桃)、《漆黑的黎明》(冰川透)、《电影般的 风格──镜公彦理想的杀人方式》(佐藤友哉)、《斩首循环》(西尾维新)、《钟城杀人事件》(北山猛邦)、《错格的幻影》(生垣真太郎)、《冰封校舍》 (辻村深月)、《少女在黑暗的腹地跳舞》(冈崎隼人)等。   6.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 本格ミステリ大賞   由17名热爱本格推理小说的作家发起,并于2001年11月正式成立本格推理作家俱乐部,同年开始举办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由会员票选出同年出版的本格推小说第一名。   目前的规则是在每年的12月中旬,将这一年的书单与提名单寄给会员,在翌年的1月中、下旬,由预选委员会从众多提名作品中选出五本入围。会员 必须读过所有入围作品才能享有投票权,本奖在5月中旬开票,正奖为京极夏彦设计的奖杯。除了以长篇或连作短篇集为范围的小说奖,同时举办评论&研究奖,至 于该年度优秀的短篇小说则集结成册,由讲谈社出版。   在成立本格推理作家俱乐部的宣言中便明白指出&&为了促进本格推理小说这种类型文学的发展,在目前纷乱的各式奖项中,设立一个以本格推理为评选第一要件的奖项有其重要意义。俱乐部成员集结于此,也是期望这个奖项能够运作顺利,并获得各方的协助与认同。   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推理歌剧》(山田正纪)、《GOTH 断掌事件》(乙一)、《樱的圈套》(歌野晶午)、《去问人头吧》(法月纶太郎)、《嫌疑犯X的献身》(东野圭吾)、《影子》(道尾秀介)、《女王国之城》(有栖川有栖)等。   7.鲇川哲也奖 / 鮎川哲也賞   该奖的前身是1988年的&鲇川哲也与十三个谜&,正式设奖是在1990年,以作家鲇川哲也()命名,由东京创元社主办, 目前已举办17届,正奖为柯南&道尔雕像。鲇川哲也毕生信奉本格推理小说的创作精神,在日本推理文坛地位很高。既然本奖以鲇川哲也为名,评审方针自然是倾 向于选出具有传统解谜趣味的作品,也因此成为九十年代促进日本本格推理小说蓬勃发展的推手之一。除了每年的首奖得主外,获得第一届佳作的二阶堂黎人(《吸 血之家》)、入围第一届的西泽保彦(《联杀》)、入围第二届的篠田真由美(《琥珀城的杀人》)、入围第四届的贯井德郎(《恸哭》)与连续入围第七、八届的 柄刀一(《绚烂的红色》《三千年的密室》)等作家,都是经由鲇川哲也奖而受到文坛瞩目的。不过,近几年来逐渐呈现出每届得奖作品的水准参差不齐的现象,这 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日本推理小说界如今正逐渐打破类型范畴,往多方面发展的现状。   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杀人喜剧的13人》(芦边拓)、《七岁小孩》(加纳朋子)、《冰冻之岛》(近藤史惠)、《化身》(爱川晶)、《狂乱二十四孝》(北森鸿)、《未明的噩梦》(谺健二)、《千年的沉默 异本源氏物语》(森谷明子)等。   8.横沟正史推理大奖 / 横溝正史ミステリ大賞   以日本推理文坛泰斗横沟正史为名,由角川书店举办,公开征稿的推理小说新人奖。   上世纪70年代后半叶,多部横沟正史作品由市川崑执导搬上大银幕,大获好评。借此横沟热潮,角川书店于1981年设立横沟正史奖。2001年改名为横沟正史推理小说大奖,并于隔年增加一项附奖&&东京电视台奖,由东京电视台以影像化为标准,独立选出。   虽然以横沟正史为名,特殊的是本奖并非以传统本格风格作为单一选评方针,而是更为广泛地接受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推理小说投稿。此外,只要入 围最终决选,作品便得以出版,此点与一般新人奖不同。因为这些特点,本奖的投稿数量向来不少,也时有不同风貌的优秀作品出现,著名推理小说家绫辻行人、恐 怖小说作家坂东真砂子等人,近年来接任本奖评审,选出不少以冒险悬&疑、科幻等元素包装,而内在还是具有本格趣味的得奖作。   不过,本奖不只是在中国知名度不高,在日本读者眼中也不像看待其他推理小说新人奖那么重视,投稿数量虽多但是水准不稳定,这些弱点能否经由前几年陆续更换评审为中坚推理作家而获得改善,尚待观察。   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直线的死角》(山田宗树)、《DZ》(小笠原慧)、《中空》(鸟饲否宇)、《水时钟》(初野晴)、《有一天,将会前往彩虹彼端》(伊冈瞬)等。   9.松本清张奖 / 松本清張賞   1994年由财团法人日本文学振兴会为纪念社会派推理大师松本清张而创办的中短篇推理文学奖,最初以&广义的推理小说和历史时代小说&为征文 对象,但自2003年改为&不问类型,只要是质量良好的娱乐小说既可&的标准。目前已举办15届,正奖是一块钟表,副奖为500万日元奖金,获奖作由文艺 春秋社出版单行本。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阴暗的季节》(横山秀夫)、《轮回》(明野照叶)、《火天之城》(山本兼一)、《银河赋》(叶室麟)等。   10.大薮春彦奖 / 大藪春彦賞   简称&大薮奖&。是1999年为纪念推理作家大薮春彦,由大薮春彦奖选拔委员会主办、德间书店赞助的推理文学奖。该奖的获奖作皆为冷硬冒险小 说,目前已举办10届,奖金500万日元。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漂流街》(驰星周)、《亡国之盾》(福井晴敏)、《邪魔》(奥田英朗)、《荒野之魂》 (垣根凉介)、《谨告犯人》(雫井修介)、《牺牲》(近藤史惠)等。   11.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 / オール讀物推理小説新人賞   本奖项是从1962年起,以杂志《ALL读物》为名,由文艺春秋社举办的短篇推理小说新人奖。   目前的征稿标准是400字稿纸50张至100张,每年的6月30日截稿,由四名作家担任决选评审,并于同年的十一月号杂志公布并刊载得奖作。 近年来,曾任评审的作家有逢坂刚、大泽在昌、高桥克彦、藤田宜永、藤原伊织、宫部美幸、石田衣良等兼具实力与知名度的中生代作家。   一般来说,在日本大众文学领域里,长篇小说比短篇小说来得抢眼。各种名目的奖项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每年因短篇小说奖成为作家的新人增加了,水准却参差不齐,因此在日本大众文学界甚至有&通知得奖与被告知罹患癌症一样&一说,用来形容得奖作家此后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   虽然日本大众文学界目前短篇小说的整体表现不佳,这种现象反应在各种短篇小说奖顷,不过本奖历史悠久,评选严谨,在各种短篇推理小说奖项中兼 顾口碑与读者喜好,与其他奖项相比,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在历届得奖者中也确实出现几位知名畅销书作家,如西村京太郎、赤川次郎、逢坂刚、宫部美幸与石田衣 良等等。   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幽灵列车》(赤川次郎)、《邻人的犯罪》(宫部美幸)、《雨女》(明野照叶)、《池袋西口公园》(石田衣良)、《猫头鹰男》(朱川凑人)等。   12.&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 / 『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賞   这是个十分年轻的推理新人奖。2002年由宝岛社、NEC、Memory-Tech联合创办,分金奖(大奖)和银奖(读者奖)两个奖项,大奖奖金1200万日元。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四天内的奇迹》(浅仓卓弥)、《巴提斯塔的荣光》(海堂尊)等。   13.三得利推理大奖 / サントリーミステリー大賞   1983年由朝日广播公司、文艺春秋出版社和三得利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推理小说新人奖,是日本众多推理奖项中比较罕见的接受海外应征作品的大 奖,加上最终决选过程公开透明、除大奖外另设读者奖、获奖作将马上广播剧化等特点,使得该大奖的整体质量比较高。2003年因播放对应广播剧的节目《星期 六 Wild剧场》终止而暂停颁奖。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葡萄酒盛满杀意》(黑崎绿)、《罗苹计划》(横山秀夫)、《碍眼的坏蛋们》(伊坂幸太郎)等。   14.新潮推理俱乐部奖 / 新潮ミステリー倶楽部賞   由新潮社主办的长篇推理小说新人奖,1996年至2000年共5届。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荣光一途》(雫井修介)、《奥都邦的祈祷》(伊坂幸太郎)等。   15.日本冒险小说协会大奖 / 日本冒険小説協会大賞   日本冒险小说协会(Japan Adventure Fiction Association,JAFA)由著名喜剧演员、藏书家内藤陈于1981年创立。翌年开始启动年度评选工作,入选作为前一年在国内出版的冒险小说(含 海外翻译作品),根据会员的投票颁发给协会大奖。本奖与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不同,可以重复授奖。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不眠之夜》(北方谦三)、《山猫之 夏》(船户与一)、《马克斯之山》(高村薰)、《不夜城》(驰星周)、《理由》(宫部美幸)、《亡国之盾》(福井晴敏)、《新宿鲛IX 狼花》(大泽在昌)、《警官之血》(佐佐木让)等。   16.小说推理新人奖 / 小説推理新人賞   本奖由双叶社主办,获奖作必须为发表在该社的杂志《小说推理》上的作品,于1979年设奖,奖金为100万日元,首届获奖作是《感伤的街角》(大泽在昌)。   17.Mysteries!新人奖 / ミステリーズ!新人賞   本奖由东京创元社主办,其前身是&创元推理短篇奖&,原奖设立于1994年,随着旗下推理杂志《Mysteries!》创刊而于2003年改为现名,以征募&格调新颖、意气风发&的短篇推理秀作为目标,正奖为一块怀表,副奖为30万日元,并刊载于翌年的杂志上。   18.创元推理评论奖 / 創元推理評論賞   1994年由东京创元社设立的专以推理评论为应募对象的新人文学奖,这样的推理评论专门奖在全世界都是相当罕见的。可惜该奖项的生命并不 长,2003年的第十届之后即告中止。当今日本推理界最知名的几位年轻推理评论家佳多山大地、千街晶之、鹰城宏&&就是凭借该奖项正式出道的。   19.日本推理悬疑小说大奖 / 日本推理サスペンス大賞   日本国家电视网络集团主办、新潮社协办的推理新人奖,获奖作将于《小说新潮》杂志上全文刊载,1988年至1994年间共颁奖七届。获得该奖的重要作品有《魔术的...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突围这本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