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达老师讲了凡四训训里面讲的什么?要具体些

所在位置:
袁了凡:修身积善 四训教子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 08:30
  袁了凡
  袁了凡(),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号了凡,以号名于世,祖籍嘉善(今浙江嘉善),迁居吴江(今属苏州)。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宝坻(今天津宝坻)知县。在任期间,勤廉爱民,为民谋利,颇有政绩。后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等职。
  袁了凡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他博学多才,在历数、律吕、水利、兵事等方面,皆有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共计有著述22部,198卷,主要有《了凡四训》、《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等。其中,《了凡四训》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提升自我修养,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袁了凡家训
  袁了凡家训主要有《了凡四训》和《训儿俗说》两卷。
  《了凡四训》又名“了凡训子书”“训子言”“了凡诫子文”等,是袁了凡撰写的一部具有劝善性质的家训著作。全书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分别来自袁了凡不同时期的著作。其中,“立命之学”是他晚年为训诫儿子而作的《立命篇》,“改过之法”与“积善之方”是他早年著作《祈嗣真诠》中的两篇“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而“谦德之效”则取自他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在清人编纂的《丹桂籍》中,这四篇文章被合称为《袁了凡先生四训》,后世遂以《了凡四训》流传。书中袁了凡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子孙命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要行善积德,勇于改过。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数百年来传诵不衰。
  《训儿俗说》则是袁了凡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通俗性阐释来对儿子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的一本书。全书包括《立志》、《敦伦》、《事师》、《处众》、《修业》、《崇礼》、《报本》、《治家》等八篇,系统阐述了做人、治家应遵循的规范,要求儿子要立志为大人,与人相处要心存宽厚,指出“治家之事,道德为先。道德无端,起于日用”。诸多阐述,对于今日治家教子仍很有启发。
  ●视频脚本
  修身积善袁了凡
&&&&&&&&&&&&&&&&&&&&&& ——袁黄和《了凡四训》
  【片头传唱】“话说明代万历年,宝坻来了一位好县官。教育孩子写下四训啊,备受推崇直到今天。”
  每天清晨,85岁的马守君老先生,都会端坐书桌旁,聚精会神地书写《了凡四训》,数十年如一日。
  马守君之子 马志国:
  我父亲特别喜爱《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明代宝坻知县袁黄写的一本家训,父亲不仅自己喜欢抄写,而且从小就用这个来教育我们,对我们子女们的人生影响很大,我们受益很多。
  袁黄,号了凡,嘉善籍吴江人,明代重要的思想家。
  《了凡四训》是以了凡个人经历现身说法训示子孙的家训,俗称“了凡戒子文”。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其思想核心是“改过”“积善”,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后,对袁黄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天津市宝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宝林:
  《了凡四训》其实是袁了凡写给儿子的一本家训,现实生活中,《了凡四训》的社会影响力很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副总编辑 姚立军:
  了凡是一个注重家训家教、注重乡贤的思想家。《了凡四训》首先是对自己家庭,对自己儿子教育的一本书,但是后来呢,成为了对老百姓教育的一本书。
  袁黄在《了凡四训》中提出了“立命”说,认为命运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并提出了“改过”“积善”等治心修身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朱鸿林:
  袁了凡对明清以后社会思想影响很大,我想对今天有意义的,第一就是他的立命之学。立命之学的精粹就是说,人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把这个命运加以改变的。而这个做法就是时常要反省,把自己做的对的记下来加以强化,对自己做的错的,经过自己的反省改掉。
  袁黄作“为官功过格”,起名《治心篇》,将每日所做之事,记录于上,每行一善记数,每有一过退除,日积月累,计算功德总数。这一方法是量化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自律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袁黄自律自省,规范行为,从而达到了修养自我,完善人生的目的。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献忠:
  袁黄是宝坻的一个著名县令,他的这个民本思想特别突出,他关注民生,爱民如子,爱戴百姓。
  【字幕引用】受贿而不耻者,良心尽丧也。——《宝坻政书》
  袁黄说:“立志做善事是为了利益天下百姓,那么,不管善事多么小,功德都很大。假使只是为了自己,那么不管善事有多少,功德都很小。”袁黄还在《了凡四训》中对善恶进行了认真分析,他列举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等十种行善方法,以为后人遵循。
  他要求同僚“各当砥砺名节,以清廉自誓”,同时以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表率。
  《宝坻县志》主编 张殿成:
  袁黄生活极为简朴,从不崇尚奢华。即使是公家来客人,也只上五道菜。凡县衙内的空地,全令种蔬菜以自给自足。出行轻车简从,不动仪仗。
  天津市宝坻区袁黄研究会秘书长 杨松:
  袁黄的劝善思想,不断影响到身边的人。袁黄夫人为儿子裁制冬衣,不用比较贵的丝绵而是用比较便宜的棉絮做内里,这样将省下来的钱多裁几件棉袄,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
  【字幕引用】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了凡四训》
  袁黄是知行合一的人。初到宝坻,正值大涝,百姓流离。当时宝坻赋税“倍于他县,历年积欠粮赋万石”。袁黄带头捐俸抵偿赋税,救助困苦民众,并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献忠:
  (袁黄)替宝坻县减免了一大批赋税,另外还有其他的劳役。进贡银鱼,还有御皇木,这些劳役都减免了,所以说他是造福百姓的很有影响力的官吏。
  【字幕引用】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了凡四训》
  袁黄对待百姓如父母儿女。饥时送粮,寒时送衣,无主尸骨无钱埋葬,本人出资掩埋。袁黄对穷人的关怀细心备至。
  《宝坻县志》主编 张殿成:
  荒年煮粥赈济穷人时,袁黄向负责煮粥的人行礼,并眼含泪水恳求大家务必将沙子挑出去,不要兑冷水,说倘若有一点泥沙掺杂在内,或用冷水掺入粥中,那么食用的人就会容易生病。
  袁黄审理诉讼,秉公断案,为冤枉者开解,得再生者不下数十人。袁黄常常给狱囚讲行善得福、作恶得祸的道理,有的犯人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吴震:
  袁了凡考中进士,当的第一个官,就是在宝坻当县长,叫知县。到了宝坻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宝坻地方的政事、经济、农业等建设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劝善思想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国学研究室主任&刘伟见:
  他的《宝坻政书》是中国整个县域治理上的一个代表性著作,而且这个政书中很多具有实操性的方法,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价值和意义。
  《嘉兴日报》嘉善分社编辑&杨越岷:
  他在宝坻当知县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爱民的措施,比如兴修水利,把南方的水稻引到宝坻来等等。
  【字幕引用】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了凡四训》
  “兴建大利”是袁黄的十大行善法之一,他认为,小至一个乡,大到一个县,凡是有益于公众的事,最适宜开展。他刚到宝坻时,境内东南到处都是湿洼盐卤之地,一片荒芜。他走遍宝坻四境进行考察,并从家乡引来耐盐碱的稻种试种,获得成功后推广。改水种稻一举,为无数百姓开启了救生之路,直至今天,宝坻成为了北方重要的水稻产区。
  为发展农业生产,袁黄还整理编纂了我国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宝坻劝农书》,下发乡里,对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津市宝坻区小甸村村民 肖富荣:
  这儿就是原来袁黄庙旧址。袁黄庙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边画边说)。人们建了这座袁黄庙,以纪念他带领百姓开河引水、播种水稻的恩德。
  可以说,《了凡四训》是袁黄知行合一的高度总结。
  受袁黄的影响,他的儿子袁俨少承父训,秉持家学,也颇有贤名。天启七年(1627年),他在高要(今属广东肇庆)为官时,逢夏水秋涝,城中水深三尺,袁俨于暑雨中竭力奔走救灾,劳瘁呕血而死,像他的父亲袁黄一样,也受到百姓敬仰。
  中华袁氏宗亲联谊总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袁令文:
  了凡这种思想能够传承几百年经久不衰,肯定有他独到的一些地方和精神内涵,身教重于言传。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国学研究室主任&刘伟见:
  了凡从现身说法来做家训,你看其他很多的家训都是讲一个道理,或是说一种修养方法,或是一种规矩,但《了凡四训》,我们看起来像一个故事。
  天津市宝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宝林:
  袁黄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代表,凡是要求别人做的他首先自己做到。了凡廉洁奉公、克己爱民,以他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后人。
  袁氏后人 袁禹治:
  袁了凡先生教育我们要敬老爱幼,勤俭节约,工作认真负责严谨,对我们整个方方面面的影响都非常大。
  袁黄处世做人的规范在当今社会很有现实意义。如今,袁黄和他的《了凡四训》影响越来越广。在天津宝坻,袁黄的故事家喻户晓,积德行善蔚然成风;在浙江嘉善、江苏吴江,袁黄倡导的善文化也得到很好的研究传承;在海内外特别是北美和东南亚,袁黄和《了凡四训》也有广泛影响,有许多研究袁黄思想的机构和学术团体,反映袁黄故事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在广泛传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魏月萍:
  了凡先生的思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的影响力其实也是蛮大的。了凡先生这个“善”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欢迎?我觉得他提供了人性一种净化的可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吴震:
  袁了凡推动了一个劝善的思想,他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和价值观融入在里面。
  袁黄的《了凡四训》,就像一面辨别善恶的镜子。这面镜子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应该经常对照自己,发现缺点和不足,像袁黄那样改过自新,通过积德行善,改造命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 宝坻荷塘
  ●袁了凡家训摘编
  立命之学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易经》是为君子谋划如何趋吉避凶的,如果说天命是不可改变的,吉还怎么可以趋,凶还怎么可以避呢?《易经》的开章第一义就说:“积累善行的家族,一定会有许多福报。”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①必记。
  ——摘自《了凡四训》
  【注释】
  ①纤悉:细微详尽。唐·孟郊《秋怀》:“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译文】
  我准备了一册有空格的本子,取名叫《治心篇》。早晨起来坐在县衙大堂上,家人带出交给门役,放在公案之上,所做的好事、坏事,再细小的也不遗漏地记录下来。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①己之邪。
  ——摘自《了凡四训》
  【注释】
  ①闲:限制,防止。《周易·乾卦》:“闲邪存其诚。”
  【译文】
  向上,应要知道报答国家社会栽培的恩惠;对下,应尽自己的责任,要建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向外,要在别人困难时周济别人,向内,要防止自己走上邪路。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①二字,耽阁②一生。
  ——摘自《了凡四训》
  【注释】
  ①因循:沿袭、承袭,多保守、守旧含义。也指迟延拖拉。
  ②耽阁:同“耽搁”。
  【译文】
  一定要天天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过自新。倘若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倘若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业不广,就在于 “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啊。
  改过之法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凡是要改正过错的人,第一,要生发出羞耻之心。孟子说“羞耻心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羞耻心,就会成为圣贤;没有羞耻心,就会沦为禽兽。”所以,发羞耻心是改正过错的关键。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第二,要生发畏惧之心。天地在上,是不会被欺骗的。我们的过错虽然很隐蔽,但是天地明察秋毫。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第三,一定要生发勇敢之心。人们不愿意去改正错误,大多是因为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的缘故;我们一定要振作精神、发奋努力,不要迟疑,不要等待。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大抵最好的改过办法是修心,可以很快地使心地清净;不好的念头刚一萌动,就能立即发觉,一发觉就能立即熄灭它;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就要通过明理来消灭它;如果明理也不能做到,就必须针对具体的事情来警戒自己。
&&& 天津宝坻袁公亭
  积善之方
  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①者真,袭迹②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摘自《了凡四训》
  【注释】
  ①根心:发自内心,自觉自愿。
  ②袭迹:注重形迹,沿袭他人的行径。
  【译文】
  人们去行善,如果有利于他人那就是为公,为公就是真的;有利于自己的就是为私,为私的就是假的。另外,发自内心的是真的,沿袭他人的就是假的。还有不求任何回报而行善的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行善是伪善。像这些道理,都需要自己认真的分辨、考察。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①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摘自《了凡四训》
  【注释】
  ①吕文懿:即吕原,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代大臣,入内阁,逝世后追赠礼部左侍郎,谥号文懿。
  【译文】
  什么叫做偏、正呢?从前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刚刚辞掉宰相的官位,回到家乡来,因为他做官清廉、公正,当时天下人都非常敬仰他,就像对待泰山和北斗星一样。独独有一个乡下人,喝醉酒后辱骂他,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佣人说:“这个人喝醉酒了,不要和他计较。”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地讲:“若是当时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惩罚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想心存仁厚,没想到反而纵容了他的恶习,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就是以行善之心却做了不善的事的例子。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所以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天下国家百姓,那么善事纵然小,功德却很大。假使只为了利益自己一个人,那么善事虽然多,功德却很小。
  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小到一个乡村,大到一个城镇,凡是对大家有利的事,最应该去做。或是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一有机会就劝导大家,齐心协力做有益的事,不必避免嫌疑,不要害怕辛劳。
  谦德之效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①,纵发亦无受用②。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摘自《了凡四训》
  【注释】
  ①远器:远大的气度。
  ②受用:得益,享受。
  【译文】
  那些满怀傲气的人,必定没有远大的气度,纵然是发达了也没有什么可享受的。稍微有见识的人,必定不会忍心使自己心胸狭隘,从而拒绝自己可以得到的福报。况且,谦虚的人才有接受到教诲的机会,从而受益无穷,这尤其是修习学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摘自《了凡四训》
  【译文】
  人有志向,就像树木有根基。立定志向之后,还必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所以说造福全在我们自己。
  交友之道
  志学之期,须是立志求为大人。
  ——摘自袁了凡《训儿俗说》
  【译文】
  立志于学习之时,首先要追求成为德行高尚的人。
  交友之道,以信为主,出言必吐肝胆,谋事必尽忠诚。
  ——摘自袁了凡《训儿俗说》
  【译文】
  交朋友的道理,在于以诚信为主。所说的话一定要发自肺腑,为人谋划事情一定要竭尽忠诚之心。
  能随处求益,则三人同行,必有我师;若执己自是,则圣人与居,亦不能益我。
  ——摘自袁了凡《训儿俗说》
  【译文】
  人若能随时随处寻求上进,那么三个人一起走,也必有一个可以做我学习的老师;如果固执地自以为是,即使和圣人一起居住,也不能获得任何益处。
  人有短,当面谈。又须养得十分诚意,始可说二三分言语。
  ——摘自袁了凡《训儿俗说》
  【译文】
  人有短处,要当面指出。还需用十分真诚的态度,才可以说出几分话来规劝。
  ●专家观点
  解扬:勿存一毫怠忽之心 勿起一毫计较之心
  明代著名思想家袁黄,号了凡,是一位“文理全才”的人物。他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每一方面都“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据不完全统计,袁了凡共有《历法新书》《皇都水利》《宝坻劝农书》《两行斋集》等著述22部。其中,《了凡四训》作为一部家训,是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禅学、理学,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大量生动事例而著成,刊刻后广为流传。
  书中劝诫子孙后代要自强不息,积善改过,从治心入手,提高自我修养,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而对于如何改过,则提出具体方法,要“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
  除了改过,书中也强调行善,指出每个人都要“奋然振作”,多做好事。他对“善”进行了辨析,列举了十种善行,指出,为善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所谓,“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作为“改过”和“积善”成果的保证,袁了凡于之后设“谦德之效”篇,用多个事例说明“满受损、谦受益”的道理,告诫儿子,不论天道人事,只有“念念谦虚”,才能将已积之善护持住。
  《了凡四训》“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读起来亲切感人。文中不仅用“我嘉善同袍”这样亲切的口吻,而且多以其儿子熟悉的亲人、亲戚,以及嘉善乡亲作为例子讲述道理,容易让人接受。
  《训儿俗说》是袁了凡的另外一篇传世家训。在文中,袁了凡谆谆教导儿子:“不局于物则高,不蔽于私则明。吾苟高明,自能容之而不拒,被之而不遗,此皆是吾人本分之事,不为奇特。汝遇一切人,皆思载之覆之,胸中勿存一毫怠忽之心,勿起一毫计较之心,自然日进于博厚高明矣!”他希望儿子对遇到的人与事,既要充分尊重,又要认真了解,不要懈怠轻视,也不要斤斤计较,以达到“高明”的境界。
  袁了凡认为做人要宽宏大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宽我肚皮,廓吾德量”。同时,要注意摆脱外物和私弊的束缚。袁了凡特别提醒儿子,一个人之所以肚量不宽,根本原因是过于追求私欲。如果能做到不受外物左右、不将物质条件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就能做到“高”;不徇私利己,不因公废私,就能做到“明”,也就是“不局于物则高,不蔽于私则明”。在袁了凡眼中,摒弃私欲是达到“日进高明”的重要前提。同样,如果达到了“高明”的境界,自然就能不受外物左右,做到“容之而不拒,被之而不遗”。他教导儿子:“汝但持正,则恶人自远,善人自亲。汝父德薄,然能包容人,人有犯者,不相较量,亦不复记忆。汝当学之。”
  袁了凡对儿子的教导,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对待工作生活,袁了凡从不怠惰玩忽,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功名,而是尽力做到最好,是个十足的“行动派”。
  袁了凡曾任宝坻县令。在此期间,他大力兴修水利,开辟水田,引进水车,主张南粮北运。他还“精于树艺”,有“见土辨色”的功夫,一看土色,便能判断该种什么谷物。为鼓励农民重视农业生产,他潜心研究,撰写了《宝坻劝农书》,介绍和推广顺应农时、辨别土质肥瘠、沤制肥料、开垦荒地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劝课农桑。
  不仅勤于政事,袁了凡还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他初到宝坻时,宝坻已连续五年遭受水灾,是一个“贫困县”。全县粮食严重不足,百姓逃荒躲水,背井离乡。据《宝坻政书》记载,遇到有的农户借了富家的钱粮,难以偿还,袁了凡便问明情况,代以偿还。每当他巡视行走于宝坻田野乡间,遇到百姓家中有难事不好处理的,他便随时帮助解决。当时宝坻县内“官民和谐,情同一体”。
  袁了凡以其学问修养和亲身经历对家人谆谆教导,培育出袁氏忠义醇厚的良好家风。袁了凡的夫人经常与他一起行善布施。有一次,她为儿子裁制冬天的大袍子,想买棉絮做内里。袁了凡问:家里有丝棉又轻又暖和,为什么还要买棉絮呢?了凡夫人答:丝棉较贵,棉絮便宜,我想将家里的丝棉拿去换棉絮,这样可以多做几件棉袄,赠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袁了凡听了这番话,高兴地说:难为你时时想着做善事,这也是我们袁家的福祉啊。
  袁了凡的儿子袁俨,自幼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志存高远。天启五年,袁俨中进士,任广东高要县令。天启七年夏秋之际,高要县发生水灾,城中水深三尺,袁俨奔走救灾,“暑雨中竭力求援治苫……细看贫户,目不暇睫,劳瘁呕血,犹亲民事,遂至不起”,年仅47岁,逝于任上。
  对分内的事情,勤勤恳恳,踏实敬业,就是不怠忽;不受外物左右,淡泊名利,同时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宽容忍让,便是不计较。袁了凡教育儿子的话语虽简单,包含的道理却丰富深刻,值得当代人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解扬)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总共2822条微博动态记录: 5&天前&:
19:03:47&:
14:30:14&:
12:30:10&:
06:48:01&:
06:04:52&:
05:35:12&:
04:44:06&:
03:34:44&:
01:19:00&:
01:14:52&:
22:56:09&:
19:56:40&:
18:00:46&:
17:33:27&:
12:42:18&:
06:58:01&:
05:18:09&:
03:36:33&:
03:25:33&:
00:32:04&:
21:27:35&:
20:36:27&:
20:18:46&:
19:31:47&:
18:46:31&:
17:59:17&:
17:25:44&:
17:09:24&:
16:56:55&:
14:43:34&:
13:22:04&:
13:21:36&:
11:27:38&:
09:02:14&:
06:24:02&:
05:14:28&:
04:58:37&:
04:49:40&:
查看: 44708|回复: 14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87帖子精华10UID34087
注册会员, 积分 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 积分
我修学《了凡四训》的一些做法作者:妙音
转贴自:命自我立网(http://www1.mzwl.net)
自从我写了《我修学了凡四训的心理历程》后,在网络上点击量很大,个人感觉那篇文章写得不好,浪费了大家宝贵时间,经道友指点,更发现其实修学《了凡四训》,并不在于心理如何斗争,大家感兴趣的还是如何把《了凡四训》具体落实到生活中。这个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而如何把《了凡四训》具体落实到生活中,其实《了凡四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比较有疑问的还是如何去行善,如何发愿以及在果报未呈现时心态上如何保持等三个问题。本人事实上谈不上修学,但是为与大家共同探讨,就把这10年的一些做法用流水账的方式写出来,请大家指点,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大家原谅!一、初接触《了凡四训》的做法。我接触《了凡四训》是在1994年春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时我正在就读于一所省重点中学的高三部。当时我经常头痛,已经有半个年头,也就是整个高三年我几乎都没上课,在这之前,高一全年,高二前半学期,我读书的成绩都是年段第20名。因为没有上课,成绩摆在年段160名。要高考了,这对我一个农村小孩来说,将是一个翻身的机会,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但成绩又上不来,身体又不行,周边人也找不到可以关心帮助自己的,包括自己的亲人,可以说走投无路。脆弱的心灵经不起困境的折磨和不甘为人后的人生理念冲击,常常以泪洗脸。怎么办,我当时就住在一女众寺庙里,白天做样子跟人去上课,晚上就到寺庙里住,看看佛经,亲近法师。
1994年春天,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我从学校回到寺庙,走入僧人宿舍,看到我师傅在洗脸,我习惯向师傅问候一下,师傅边洗脸,边转过身来,问“××,你想改造命运吗?”我说,当然想。当时心里有点奇怪,师傅怎么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她老人家有什么绝招,可使我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困境,去面对高考,面对人生困境吗。过一会儿,师傅拿了一盒录音带,是净空法师讲述的了凡四训(即修福积德造命法)。我当晚听了两盘,心里对命运的转变就象已很有底,明天我就请假在寺庙里听,大概听到的立命之学和改过之学完后,我就不再听了,我当时感到我可以改造命运(可能此书与我有宿缘)。此后,我几乎不再去上课,因为我听了之后感到我要修福报,我一直在想,此时我再怎么读书也一定追不上,况且我还一直头痛,能否高考还是个问题,所以我决定赶紧修福报,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聚福报资粮。但此时,对于修善事,对于我一个有时连吃饭钱都有困难的高中生来说,财布施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体力布施和无畏布施。下面是我在这不到六个月的期间行体力布施和无畏布施和保持清静心态的一些做法。1.在心态上,我知道时间很紧,不用超常的做法,是很难达到愿望的。所以在做善事,或者诵经我都非常虔诚,甚至要用很苛刻的做法来折磨自己,让自己的心态静下来,争取与普门品中讲的“一心称名”接近一点,与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接近一点。其实这也与《了凡四训》中讲的“凡祈天立命须从无思无虑中感格”一致,但当时还没有体会这一句话的含义。而且当时初学佛,心态上对佛法很容易接受,还把“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有我一人是凡夫”落实到心态上,对人十分恭敬,比如要向人问路时,我会先合掌鞠躬,问路完,再合掌鞠躬道谢,从这事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是比较恭敬和平静的。2.当时寺庙在搞基建,我当时的想法是书可以少读,因为我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福一定要修,没有福报如何高考,如何能考到满意的大学。所以我经常溜课,白天在寺庙里就帮忙挖石头,挑水、洗厕所、种农活,洗地板。当时的感觉就是利用体力为寺庙多做事,来弥补我吃用寺庙的东西,如果有剩的,就是一种布施,所以干活很拼命,脏苦累的活我都抢着干。3.在生活中,我先吃素49天,在学校吃素有难度,但还是克服困难坚持,因为吃素有位大德说对于使脑袋聪明有好处,我感觉要吃素,成绩才能提上来,当时感觉吃素那段日子脑袋很清醒,排便很顺畅。4.受持八关斋戒。在学校吃素难,但持八关斋戒更难,特别是过午不食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一个在求学的学生来讲,真是太难了。但当时总认为时间紧迫,我就是要从最难的下手,而且听说八关斋戒持一天可以60亿世吃穿不用愁,我没钱布施,用这种方法求福报太好了,持一天有那么大的福报,我一直持,持到高考,说不定福报就现前了。所以我坚持十斋日持八关斋戒。念戒文,我是利用早上起床那段时间或课间操的时间,跑到离学校不远的一寺庙念戒文,学校是11:35下课,我来不及吃饭,就向菩萨说,我持到12:15分左右。而且我当时想,我一百分得不到,就求持戒的成绩达到60分,及格线就行(这是师父对我的开示)。5.努力做善事。当时想到“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有我一人是凡夫”,说话很和气,不再用言语攻击别人,心里很清静。遇到善事就努力做。比如当时天气很热,我就煮茶水给大家喝。看到人有困难我就主动去帮忙,印象最深就是此前,我看到尿粪就怕,有个老人我看了也都有点怕,因为他是偏瘫患者,又是个老人,我看了都怕,何况为其倒尿粪。但我看到那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搞一壶尿要到厕所去倒时,我走过去,先鞠一个躬,然后问那老人家“老伯伯,我帮你倒,”,老人说不用了。虽然善事没做成,但当时的发心却十分纯洁,自己也很欢喜,莫名感到自己进步了。学校的水龙头经常漏水,我看到都去给他关掉(别看这小事,我可为公家节省了好多水费,这对于没有钱布施的我,可是一笔可观的财布施)。学校的公共卫生间有人便后没冲水,我就提水去冲,有时是要捂鼻子的。高考前,我后桌的一位女同学平时读书很好,但是那天很紧张,铅笔都不懂得削,我也主动帮她削铅笔。。。。。。在学校,虽然没太多做善事的机会,但是一有,我就做,别看学校小,一天下来,总是有几件善事进账,心态也因做善事而变得很平静。6、恭敬诵经。这是我引以为豪的事情,也是很多学佛人做不到的事情,同时也是我现在一直努力学习的目标。很多同修都说有诵经,但我象这样诵经,可能很难做到,如果能做到,我相信感应肯定很快。事实上我现在也做不到了。在诵经中,我突出一个要点“恭敬”,一个心态,就是要让观世音菩萨早日认识我(宣化上人的教诲)。所以我每天下午都跑到学校附近一个寺庙诵《普门品》三部,心经三遍,大悲咒七遍。内容不多,但形式做得很认真。诵经前,我要先洗澡,换干净的衣服。在到寺庙的路上,我手是不碰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一碰到就要洗手。当时天气很热,寺庙的风扇我又不敢用,而且我都是合掌跪着诵经。当时是汗流整身,一堂功课半小时做下来,全身湿透透的,内外裤、上衣都湿掉。诵经过程中,汗流得再多,我也不能用手去擦它,因为一擦,我认为就不恭敬,也不敢动经书,除非去洗手,但我是不可能中途停下来的。汗流到眼睛中,很难受,我不敢动,仅能眯着眼睛,忍受汗水在眼睛的酸感,流到脖子上,汗水变凉了,这时是很痒的,就要忍受痒感,汗水流到身上,粘上衣服,很粘很难受,就要忍受粘感。半小时的长跪,膝盖是很痛的,要忍受痛感。每次诵一部经,仅要一字错,我就要从头再来,有时一部经快诵完,结果要诵到结束部分错了一个字,也得重来。有时三部普门品,因为中间念错字,我要念五、六次。因为我认为,我们不能骗佛菩萨,佛菩萨那么慈悲,我们诵经不能马虎,才对得起他老人家。诵完经的回向,我不敢回向给自己,是按经书的回向偈念,然后请求佛菩萨加被我考入XX学校。整堂功课,我的双手都是合掌跪念的,而且在礼拜时,我为表现出诚心和不怕脏,都不用拜垫,直接在地板上礼拜,这样衣服,额头很容易脏,但我认为这可以体现诚心(当时不懂得礼拜,是双膝先着地,很痛的)。因为寺院在学校旁边,当时总有点担心同学看到,但一想,看到就看到,求福报最重要,不管那么多。(注:这一段大家要好好看,你会从中得到启发的。实例一:94年春,我在寺庙遇到一个人,她说她大概是因交通事故或工伤几乎残疾,脚不能动,医生就象判定会残疾。她对佛法理论看上去也不大懂,但她却凭着对佛菩萨莫名的信心,工作不做,到寺庙帮忙,与出家师父绕佛念佛等,她说她在做事时有多诚心,从交谈的语气,我也可以感受到她拜佛的诚心。结果我见到她时,她的脚已几乎全好的,看不出瘸的痕迹。实例二:我现在诵经达不到那么诚,特别因为夏天,佛堂没装空调,我经常以热为由没有诵经,师父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患了不治之症,可说是将死之人。到南普陀找妙湛老法师开示,老法师让其诵《普门品》。他回家后,也是差不多与我一样的恭敬心诵经。结果过一两年,不治之症竟然莫名好了。大家一定要从这三个例子好好思考一下,佛经要怎样诵才能真正得益)7、朝山。即拜山。虽然有很多人也拜山,但是我拜山,当时是不怕人看到,有时感到越多人看到越好,让大家看到拜佛还可以这样做,让大家看到有人这样恭敬地拜佛,而产生对佛法的神秘之感,不会看轻佛法。8、守得住戒。在进大学面试的前天,我亲戚跟我去跑后门,并把我带到一KTV,当时小姐很多,我第一次接触小姐。年青人的冲动,使我有点想入非非,不过很快我正念就上来了,我知道这对修学《了凡四训》是一种过,而且是好多过,我不敢碰小姐,反而我劝小姐要走正道,一直劝。回来路上,我认为我一定可以考上那所学校,因为我经受住了考验(如了凡四训第二章开头所说的)。之后我就顺利考上了。这段日子的心理特征就是与时间赛跑,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的力去行善,改过!有时也会灰心,但一想时间不多,不去做又能如何,也就重新振奋起来!而且刚开始学佛,比较虔诚,妄念也不多,又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考上自己指定的大学,有点净土宗所讲的“克期取胜”的味道,所以做得很虔诚,感应也很神速。期间不可思议的感应主要有:1.省考时,近一年没读书,而且平时语文考试都是不及格的我,在省考时,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年段第二,答题时填错的答案竟然是正确的答案。农民的孩子,没后门,没靠山,身高又不够,竟然也能进我要的大学!这几个用正常逻辑看似不可能突破的关卡,竟然因为我修学《了凡四训》,勤诵《普门品》,而过关了!二、在平淡中以报恩心修学《了凡四训》(94年9月到97年7月)。大学考进去,心里很感恩,但我那个学校有点政治性的学校,所以不宜看佛书,也不宜与别人讨论佛法。这期间修学《了凡四训》,主要是以体力型的法布施为主,体力做善事的为辅。法布施主要:1、磨嘴皮,向大众介绍我的师父,宣传师父的德行,在大家想见师父的情况下,把大众带到师父那边。期间引不少人进入佛门,后来这些人成为当地的弘法精英,不断在家乡倡导善事。2、勤跑腿,使经书的流通活起来。个人认为,自己没有钱印经书,但是经书你印了,放在那边,没人流通,经书也活不起来,助印人也得不到功德。所以我利用我在校的特殊标志,搭车可以不用钱的好处,经常跑大寺庙如广化寺去请经书,然后拿到小寺庙或者自己来布施。(我一直认为我这样做,不仅行了体力布施,也行了财布施,又行了法布施)而且有些出家人要经书,我就会非常积极地去请经书。我可以在工作时间,利用中午时间跑到100多公里去请一本《楞严经》,然后又跑回来,赶下午的上班。而且请经书是不管热暑和雨天,主要是认为我们没有什么可布施,仅有这点体力可以布施,不要吝啬!3、修供养,如果有同修到我师父那边,我都会很恭敬地请他到我家里吃一顿饭。4、经常到寺庙的阅览室整理佛书,打扫环境,使读书人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多的佛书可看。5.到广化寺看到一尊露天观音,很庄严。但时常有脏的东西粘在上面,就发心每年去洗一次。个人认为,我没有钱造佛像,但是我用自己的体力来清洗佛像,无型中延长的佛像的寿命,其实我也行了财布施。无畏布施:当时我有练气功,经常用它为人治病。在此间,遇到几次有人晕倒在路上,我都配合110把他们送到医院。抓紧学习佛法:当时我对佛法还不清楚,学佛没有系统,在法门选择上我很不通,在此期间我经常与同修交流,亲近善知识,看佛书,从而建立自己的修学理念。在大学期间,暗恋女同学,恋心很重,出现每晚都做梦等怪象,在心情出现烦恼时,到寺庙拜山,我不会说求婚姻成,而是顶礼佛菩萨,给我勇气和信心,看破和放下(这一点,希望沉恋于不可能实现的恋爱中的人可以参考一下,我认为这样做如法。你们对感情的执著应该不会超过我当时多少,但是我还是很清醒)这期间遇到乱用《了凡四训》,就是发愿要做善事多少多少,求与谁婚姻成,结果惹来烦恼重重,因缘难断(可参考命自我立的求妻专题)。行日常生活中的善事:这方面不多,主要是关水龙头、帮同学等生活琐事。行善中佛菩萨的加被:做善事,其实仅要是真心的,没有人帮忙,佛菩萨会帮忙的!有时经书等法物重达一百余斤,我几乎都是拖着走,有时会很奇怪,那么重的经书我怎么提得动,有时感觉是佛菩萨在加被!还有一次,我送经书到广化寺,回来口袋就剩12.5元,住宿费要10元。但10元一交,我就要走路回家了。因为在长途的路上我可以不花钱搭车,但在到家有7公里是要车费的,从广化寺到路口也要车费。是要等以后再付住宿费,还是准备走路回家现在就付住宿费。我当时想,再怎么样也不能欠三宝的钱,即使自己是为法布施而来的也不行。就付了10元的住宿费,然后打算走路回家。结果我在走出广化寺大庭时,却看到地上有1元钱,我当时感到是佛菩萨给我的,因为我到家里的车费是3。5元。于是我就走了1公里多去路口搭车,然后搭了一部长途货车(我们的特殊身份当时不用钱),到家乡,搭了一部车3元到家。其实我真的感到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考察我们。拜山:这段日子拜山很大胆,敢穿着特殊标志的衣服拜佛拜塔,而且是选择人多的时候拜,因为我要让大家看到,我们有一定身份的人对佛对塔都那么恭敬,大家也要恭敬点。――这一点是我以后没法再做到的!财布施:此时还是在校生,没多少钱,却是最好修布施的时候。因为我可以布施很少钱,却达到口袋空空如也的效果,那种感觉很舒畅!97年,我到南普陀挂单,遇到一位师父很庄严,虽然当时口袋没什么钱(还是借的),但想到遇到这种师父不容易,不能错过修福的好机会,也想让师父知道,有修行的师父大众很恭敬,也很想供养,就拿出20元供养。虽然钱很少,但那可是占我口袋钱的60%以上。帮助孤儿院:这事做起来不容易。当时我这边的孤儿院环境很差,简直是人间炼狱,经常死小孩,而且照顾很差(因为没人关心)。有大学生去写采访,结果孤儿院从此不让外人进去!在我师父的教导下,我以真诚心去接近它。孤儿院有两个老人负责照顾小孩,因为没人去关心,做好做坏没人知道,老人也就会起惰性。我以我特殊的身份,以特殊的理由使老人对我没戒心,同意我去。我去先表扬两个老人说,你们很辛苦,小孩照顾得很好等好话,拉近了我与她们的距离!然后经常去看小孩。结果以后去,那小孩们身体明显干净(这会减少生病死亡率),估计老人怕我去看到小孩脏,所以在干活上比较尽心!后来出现一件好笑的事情。我的借口是有个小孩我要特殊看待--这仅是我得以到孤儿院的借口,结果那小孩有好多人要,那两个老人却不肯,因为她们怕被抱走后,我不会去看她们,呵呵,但后来我说服了她们!在我做工作的情况下,她们不再。。(此字不写)小孩,不再造大罪业!其中一个老人据她后来说,因为不。。也怕。。辞了工作。(注,孤儿院现在变得很好了)心理分析:此期间主要是报恩为主,报佛恩,报众生恩。也没有具体求什么,心态是纯洁,但不比上面那一阶段纯洁。特别是诵经,达不到上面那样的恭敬!不过拜山却不错!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敢求,大事小事只要感觉很难做,都会求观世音菩萨,包括写文章、考试、生病等,在求的过程中,对观世音菩萨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体验到佛菩萨的存在。对事业上的帮助:顺利考入我要的行业(感应详见命自我立网的考试求职专题),并得以选择我要的单位。(都是佛菩萨的感应,待日后有机会详写,总之就象都在佛菩萨的安排中)三、在逆境中实践《了凡四训》。97年11月到2001年7月,这段日子进入单位工作,正式与社会这个大染缸正式交手。也是考验我对佛菩萨的信心,对《了凡四训》信心的时候。期间心理的对抗可以说十分激烈,世间的正常逻辑与佛法理论、佛法理念真正对抗。写起来可能很长,因为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是否能把佛法理论,佛法理念运用起来,坚持下去。这期间比较可以让大家参考的就是我修财布施的方法。财布施:财虽是身外之物,但求财大家都很想。我刚开始是没有这个求财念头,就是因为听了净空法师说的“财布施三年,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大意)”。为报佛恩,报大家支持帮助我的恩情,而且受到我师父每次都是全部布施的,但很快布施出去的东西又回来了,而且来得更多的亲眼所见,让我感触很深,当时我又是单身汉,也没啥考虑,念头是布施得越光越好!因为我相信我师父,相信我的亲眼所见,相信净空法师,相信佛菩萨!对财方面我没有求过,仅是认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自然的!而且我个人认为,年青人求财无非就是要买房子,结婚等用,我仅要认真布施,以后菩萨自然会安排一个有这方面福报的人与我结婚,“物与类聚,人与群分”嘛。当时还算了一笔经济账。我工资一年不到3万元,又要偿还求学时欠的近万元债务,还要日常开支,有时又要跑后门,如果结婚是30岁,7年不吃不喝也才21万,一套没装修的空房子至少也要30万元。这样一为报恩,二以佛法的理论--财布施得财富与世间正常逻辑--储蓄进行一次“豪赌”。一次可怕的“豪赌”!一次长时间心理的较量!一个认真用佛法所说的布施理念去布施,脑袋里根本没有如何嫌钱的概念和周围大家在投资买房子、工作之余做生意所产生的氛围之间的对抗!“赌”赢了,佛法胜利,“赌”输了,我一无所有!在“赌”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布施的困难,还要有信念去消除周围环境给你带来的压力!因为你不是在佛法的氛围中去行布施,而是在充满功利思想的现实社会去行布施!财布施主要:买讲经的VCD给大家看,买经书供养大家,买影碟机给出家众,见路上流浪人给他少数钱,买东西供养出家众,到孤儿院买东西送小孩,帮朋友于危急。。。。。。从领工资起到2000年底,口袋最多不会超过3千元。真正做了三年!几件比较感人、难行能行之事:1、99年发大水,单位要募捐衣物。我不仅把自己的衣服,有的正在穿的、心爱的衣服也布施出去,还到处向人家讨衣服,当时还打算到村子里收购人家没用的衣服(反正我为大家,脸皮厚一点,吃一点苦不算什么,大家能暖和就行--这是当时的念头)。总共收集了3麻袋,一、二百件衣服,而且每件衣服我都很认真地洗一次,还用熨斗熨直,以示对接受方的恭敬(当时我的衣服还从没有熨过)--这一点是供养和布施的区别(即恭敬与否),力求以最少的供养取得最佳的效果。2、长期布施,我口袋没有多少钱,冬天的衣服仅有一套100多元的内衣是在御寒的。当时是99年底,有位广化寺的客人到我家,我招待他。他老家是北方的,他要回家,我问他衣服够吗?他说还可以抵御寒冬,我说火车上很冷的,就把自己唯一一套保暖内衣供养了他。为表示不是想买新的,并表示真诚修布施,我两年没有买,也没有穿保暖内衣(我身体弱,是很怕冷的),寒冬被冷得实在受不了!但这却是锻炼我心性的好时机!不过,由于经常布施,说实在要买一套100多元的保暖内衣我也真舍不得!而且我有钱帮助别人,但是要买一副摩托车手套,防寒风,却一直没有买,让手被风冻了好几年!3、我在办案中偶尔也有帮助那些弱势群体。2000年冬天,有两位小姑娘出来找工作,被人以招工为名骗到一偏僻山头,脱光衣服,抢走财物。当时这两位小姑娘脱开绳子,山下人找了衣服让她们穿上。我受理案件时,先倒了开水让其暖身,做完笔录,拿20元钱让其回家问够不够,那小姑娘竟说不够,要60元。我也给了她们,要求其要与另一个姑娘同分(另一个姑娘我同事在做笔录),并要求她们不要告诉我的同事。同时,我又把我唯一的拖鞋给了她。之后没再买,而后我和同事共用了一双拖鞋(用了好几个月)。同时我就象也有嘱咐他们,回家后要出来找工作,来找我,我可以帮她们找一个工作,但她们没来找我。4、2001年夏季,我当时因为准备找对象,准备着手买房子。在决定买房子时我身上有1万多元,其中8500元借别人,5000元借一道友。当要买房子时,要交首付款。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要向别人借,但借钱难啊?!为此事,我掉了泪!首付至少要6万多,我哪里借,就是借到,我支付按揭款就受不了(一个月1800元,20年期,而我的工资不到2000元),6万多怎么还!一般人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找道友讨钱!但是我却做了一个让自己感动,也可让大家感动的事情!我当时想,道友也是在十分困难的时候向我借钱,而且钱刚借走,他工资又很低,再苦再累,我都不想让其再受苦,我可以多吃点苦,因为他是学佛人,我要替佛菩萨帮他!以后他能还我就还我,不能也就算了!(注,现在回想起来,很自豪,而且此事过后一个多月,我的福报现前,并明确告诉他不要还我了)。5、有一次有个出家师父要买一样东西,我当时没有钱了,就向同学借了就象是600元,先买,先布施再说。因为我们领工资的不怕。 6、自己没多少钱,但是总是对接受的布施供养的人说,“别怕,有困难来找我!”其实说这话,我脚有点软,因为我没多少钱,但是我要给他们信心和希望!财布施引来的尴尬:上面说的财布施看上去很轻松,但是财布施使钱袋空空如也的尴尬和艰辛,却是难以用语言来来表述。因为口袋经常仅有500元以下,多数是300元,所以总是担心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如何应对!朋友来了,要招待,总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因为我总担心钱不够付而出丑。在恋爱时,我虽然很少与以前的恋人出去,但出去一次,总是很紧张,钱是否够?!有几次因公务要出门,没钱向母亲借,被训斥一番,(当时心里很沉重,不是因为被训斥而难过,而是担心妈妈会因更加努力赚钱而造业),向姐姐借,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伤心得流泪!数目不多,仅是一千元而已啊!三年布施后的果报,却是我不敢想象的!果报多少,就不说了,但在命自我立网我写的文章多少有写了一点!房子是带电梯的小高层商品房,T恤七、八百块一条的有好几件。。。财布施就写到这里!公门中的行善:1、利用职务,为外来打工人员找工作。因工作关系,我在基层工作了一年,有机会接触工厂。赶紧打电话给佛门弟子,说有人没工作可以来找我。因为我当时想,范仲淹用工资养活300家,我为人找工作,不也能养活人吗?!因为工厂一般要熟练工,一般人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没有技能,通过我介绍,工厂要卖我的面子,让他们从不会学到会,我的思想是让富人仅浪费一点时间和资料,却可养活一个人甚至一家人。而且我介绍的,一般又较实在,工作技能学会了,也比较容易老实待着,使工厂与工人达到“双赢”。日常工作中如果遇到没有工作的打工人,我都会告诉他们来找我,我为其找工作。虽然我会因为为外来人员找工作,卖一点笑脸,说几句好话,甚至让人感到你怎么和这种外来工混在一起而看不起我,但能帮一个人的生计,吃这种苦,值得!一年时间,经我介绍的也有十几个!有人还写贺年片感谢我!2、把佛法的教育运用到工作中。我办一起案子很累,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抓了一个犯罪嫌疑人,我除了审讯后,还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不要再出来犯罪。而且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办冤案,审案子也要特别认真。有时遇到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时,我既要参照法律,又要考虑道德。有一次,我抓了一对在山地里做那事的男女。案件可以基本定性,我们1000元的奖金也要到手了。但是我感到是不是存在诱供的可能,案件中的女子还说她家里有多困难。我心软,赶紧拿电话让她打,叫她赶紧找关系出去。后来被领导看到,批了我一顿,但人还是被放了,我奖金没了,又被K了!有一次,抓到一女子专门偷到医院看病的人的钱物,被我抓了。与她面对了两天两夜的较量中,她在最后一刻输了!我又对她以后出来要怎么办,做了思想工作,过了近一个月,那女子跑来找我,说她现在走正路了,开了一家水饺店,就象还谢我(口头)!3、面对犯罪嫌疑人,我是非常认真在审讯!个人认为,你侵犯了众生,如果我不认真办理,你以后还会再祸害百姓。4、对于一般的案件,很多同事都是草草了事,但我一直很认真的办理,尽力维护被害人的权益。曾经办过一起,手机丢失案,赌信用,手机还了,人我也不追究,受害人也送了锦旗,双方得益。可是我被同事笑了!但既讲信用,我决不会追究犯罪嫌疑人,仅通过其老乡告诉他以后不能再干这种事!5、对打架纠纷案,我站在弱势一方!但这样办起来是很吃力的!求妻之路:1、心态的转变:A、求妻缺点重重。我长期间在佛门中转,与社会接触非常少,口才不好,也不懂得讨女孩子欢心,更不懂得和女孩子交谈,一谈嘴巴就会打结,不流利。而且也不懂得打扮,也没钱打扮。对社会一些场所如咖啡厅、餐厅等恋爱的必要去处,我都不清楚,不知道要到哪里(所以我谈恋爱很少花钱,相亲了几个,花费不到一千元),万一到这种场所,我都会因为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很紧张,总是担心钱不够。而且我还有一个念头,不和人多对看(与介绍的女孩相亲),怕伤了对方。不想为提高自己的谈恋爱能力,而去随便和年纪相近的人以恋爱方式搭讪。在恋爱中,保持一个念头,就是宁愿伤了自己,也不要伤了对方。因为我很阿Q,认为我们受伤有佛法抚平,别人呢?!这样经常受伤的总是我!还有我家里人名声不好,如果有人来调查我的家景,那来十个会吓跑十一个,还有我找对象又要求对方不一定条件很好,但要孝敬父母,支持我学佛等等,这些都是我找对象的缺点。但对于这些缺点,除了口才方面我可以刻苦训练外,其他的我自己都没招。B、虽然我知道缺点很多,但总感到求妻是自私之愿,不敢向佛菩萨求,仅是在心里莫名有个潜意识,说要怎么办?也不敢为此事问师父!97年有一次与师父闲聊时,师父突然问起我找女朋友了吗?我非常高兴,终于由师父先打开话匣子了,师父好慈悲,竟然关心徒弟的日常生活到那么细。我赶紧说,我能力很差,经济不行,很担心等憋在心里已许久的话。师父说:你不是念观世音菩萨的吗?你可以求观世音菩萨呀?!实在不行的话,让观世音菩萨变现一个给你!这是我求妻的首个依据!(我后来一直没有也没与师父们一起念阿弥陀佛,除了因缘问题,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愿中有求妻一愿!而我是命注婚姻不顺之人,我很怕不顺的婚姻――选择修学法门,此愿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全部!)虽然97年就知道可以向观世音菩萨求妻了,但是总是认为求妻是自私自利之愿,一直不敢说出口。一直到2000年,饱受感情折磨的我又患上腰椎盘突出之病,我当时呆了。这就说明我不能做一般年青人能做的重活,会象一个老人一样,仅能做轻活,也暗示着我再也不能象以前一样做善事了(命运还没改变,我多希望有一个好身体继续行善啊!)。而且因为工作辛苦的原因,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象个老头子一样。捉襟的经济、感情的折磨、难缠的病痛、未老先衰的先兆,把我逼上求妻的路上。逆境中实践《了凡四训》大部分指此时了。因为行善了近7年,换来这种果报,心态上一时承受不了。C.求妻被附加了新的祈求。于是,我从2000年7月让朋友用地藏占占察 誓行善事一千.每日念普门品三部,。。。(不知道还许什么)问明年可否有如意伴侣出现,得有所求得吉利。我当时很高兴,认为吉代表吉祥,利代表这个妻子可以为我带来福报。并听说印光大师求子疏很灵,就参考求子疏,写了求妻疏,并于日正式求妻,而且把福报的改变和求索都投射到求妻上(即希望近年来行善的果报能在求妻上附以呈现),发愿做五件事,一、
不沾碰非己之妻,并忏悔无始劫所犯之邪淫业.二、
誓行善事一千.三、
力劝慈母专心念佛往生极乐.五、
一有过错,尽力在佛前忏悔,并尽力改正.并把妻子的标准订了五个条件,求菩萨给予我妻子的标准1、孝敬我母亲2、支持我学佛3、弥补我的经济4、对我前程有帮助5、不必漂亮但要看得过去。并制定功过格,如是行持,很尽心去做,但做了三个月,还是过大于功。自己算一下,按这样下去,一千善事何时完成,完成之后我也七老八十了。怎么办。。。此时对自己的布施有点后悔,但想一想,就是存钱不布施,我到现在也不到5万元的。一套房子最起码也要30万。可是我几乎没钱布施了,身体又是腰椎盘突出,想体力布施也不行了。
几年来的磨练的感慨以及果报呈现前黎明前的苦难的折磨,再加上为了面子问题及各种复杂因素,我去准备订了一套房子,在准备订房子时,一分钱也没有,但一想起以前的感应,认为佛菩萨不会扔下我不管,就去向人借钱付了订金,这房子便成为一个无形的可怕的压力,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虽然我知道佛菩萨不会不管我,虽然我坚信佛菩萨会用其他方式解决我的困难,但毕竟果报还没现前。这些压力压得我几乎让我失去对佛菩萨的信心、失去对了凡四训的信心,让我连佛号都念不出来了(没信心),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反思和怀疑,是不是做错了。这时,我能用得上的就是净空法师讲的《了凡四训》讲义,心情差时,我就看一看。再看一看《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来增强对佛菩萨的信心,有时不想看,也要强迫自己看。这是我当时能增强信心的仅有的两件法宝,高深的道理对我当时起不了作用。特别是俞净意公给我的榜样对我最有激励性,因为俞净意公未改造命运前的果报是很少人会遭遇的。我当时就想,再怎么样,我还有一口气,可以干点轻活,就到寺庙里做卫生,专挑脏活干。心里动摇时,我就会想:改造命运是很苦的!但有一点要牢记,不改会更苦。因为这一点信念,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促使我往前走。在希望和渺茫的对抗中,心情的差别我写过两首诗。一首是有信心:屡败屡战志不移,以苦攻苦争朝夕。北辙南辕效愚公,感天动地命方始。一首甚至是丧失理念的:愚公感天恍隔世,理念如梦难追回。苦泪洒地凄探路,平平庸庸一市侩。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撞击太可怕了,我都不敢回首。但不管多没信心,我总会问自己不去实践佛法,努力改造命运,我又能如何呢?!我别无选择!改一点算一点,不求满分,但求及格,实在不行,得一分算一分,反正总是赚。于是我就死猪不怕开水烫,好,最晚33岁嘛,好,努力改造最起码可以提前三年。(心理的对抗,此时不仅是求妻了,而是改造整个果报,当时认为,不是说果报呈现有多重要,而是对我理念的考验,如此辛苦的做事,换来了这样的结果,我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走得不对、做得不对!但怀疑归怀疑,做照做,在这心理如此激烈的对抗中,我前面说的布施5000元并决定不向道友讨还,就在此时几天前。当时我很害怕黑夜,因为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思绪万千,为我以后担心,理念的力量提不上来,以后怎么办?!能打发黑夜的思绪的,就是拼命看《了凡四训讲义》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及《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做到果报呈现时的前几天,袁了凡先生也不效仿了,因为我认为他的做法太慢了,要学就学俞净意公了,因为他做得真诚,果报也快,要学就学俞净意公了,否则来不及了!以前诵经那股恭敬的心态要重新用起来!但没等我真正学习俞净意公,果报现前了! 日开始发愿、开始记功过格,到日找到对象,才九个月啊!,不可思议!而且后两个月我几乎是在心理斗争中度过,善事也就少做,佛号也少念。而且九个月功过相抵,乏善可陈,订课也时常没完成,到现在我还欠菩萨好多债啊!而且佛菩萨太慈悲了,本来我都不想相亲(我自己算卦是不成),可以说是佛菩萨制造奇怪的机缘让我相亲的!相亲完,我选择不时,又是佛菩萨让我做梦的!(详见命自我立网的写疏行善求妻篇)。D、对于选择对象,因为我本来已做好让观世音菩萨作媒的心态,所以在判定是不是终身伴侣,总是对观世音菩萨说“成则快成,不成则速离”。不成决不奢望!这一句话很灵的! 几点花边:1、我在找对象时,很不主动,因为我总感觉佛菩萨会帮我介绍,都是凭感觉,看看这个有可能是佛菩萨介绍的吗?!。2、找对象时,对对方的家庭背景等世间追求的东西看得较轻。我看重的是是否能支持我学佛,是否能孝敬父母,是否有爱心。这一观点在求的过程坚持较好。3、恋爱时,我追求的是不伤害对方,宁愿自己心里多受一点创伤,因为我们受伤有佛法抚平,别人呢?!4、求的过程有不好的念头产生,但一下子就被纠正过来,却为此付出心里苦痛的代价!5、在选择是合还是分的时候,我是让菩萨帮我选择,“成则快合,不成则快分”――这样可以减少双方的痛苦,此法很妙、很灵!修学方面:1、发了与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的愿,因为有愿在身,所以做事情都追求尽心尽力!因为个人认为没有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和能力,再不尽心尽力去做,就不是真发愿!2、99年听说有大劫难,春节的头三天拜山,求世界和平,人民安康。并组织村里的小年青集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那时体会到念佛心安、轻安、法喜的感觉。3、陈水扁上台后,再诵经祈求国家和平。4、在求妻的7个月中,为追求“无思无虑中感格”,每天以一万圣号为基准!(没坚持多长)……行善也与上面第二阶段讲的差不多。四、果报现前后学《了凡四训》。2002年至今:果报现前,有点松懈。不时要看看佛书,想想自己发的愿,回忆以前的做法,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行善方面:体力布施方面较少,因为我的文章还可以,就写一些关于民生方面的文章,如打击六合彩等,从不同渠道呼吁政府对一些民生问题的重视,并提一些建议供政府参考。钱物布施次数可能少一点,但数量大一点,但感到布施的心态不如以前诚恳、真诚!在单位中工作,力求从百姓的角度做一些利益大众,别人又不想做的事!在行善感到不诚时,我为追求以前那种诚心,就冒寒风,亲自做饭,布施“流浪菩萨”(街上流浪汉,这一点可详见命自我立的《布施一碗饭,温暖街上流浪人》的文章)。而且感觉,在条件变好时,要把握住自己,一直想挑战自己的极限,来追求真诚心,检验真诚心,因为我认为这在改造命运、修学佛法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求子:求子的重要性也就不说了!自己的方式,赶紧利用求子“骗”妻子念佛诵经(妻子对我学佛是支持的,对我行善很支持,在布施中有时比我更慷慨,但要她诵经念佛她就象很难做到,正好利用这种机会让她种一点善根——我很经常利用家里人有所求时,利用她们的爱心,骗家人与我共同念佛,争取让他们种一点善根)。妻子每天都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诵《普门品》,有时很恭敬,跪着诵,比我还能吃苦,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诵经(初学者,我也不太强迫她,而且有身孕在身)未怀孕时,有礼佛(我告诉她,这是求子一个很重要的步骤)。经常买鲜花供佛,家里供一下,有时跑到寺庙里供佛(我告诉她这样求来的孩子会漂亮)。刚开始,她没有求男的,仅是说小孩健健康康。我知道她想要男的,就告诉她要告诉佛菩萨,在祈祷时说。妻诵《普门品》,我诵《地藏经》,同时写求子疏。我知道求子要拜佛。就选择拜《普门品》,一字一拜。现一部还没拜完(我经常欠账)。求子疏妻子也有念。有时夫妻共同礼拜佛,共同诵经,很和谐,自己看了也感动!怀孕后期,我们经常共同听经,妻子喜欢听慧律法师讲经。我们有发愿做一千善事求子,但一直没记(以后要还愿)。我命中注定第一胎是女孩。我们想要孩子的时候一直要不到,后来莫名怀上了。有位道友为我算,如果妻子是哪个年份怀孕,就会是男的(我个人想,这可能与我们求的有关,也就是如果没求,可能在会在生女孩的年份怀孕。因为求了,所以因缘才得以巧妙会合)。怀孕时妻子很怕身体变得很可怕,(生小孩,女人都很怕。主要是有的体态会变得很可怕,有的变得让你认不出来,甚至有的因此而与丈夫关系不和,她就象还为此求过保持身材!)但以我妻子的经历,我要告诉爱美的女人,如果你怕这个,求菩萨,真的!这是过来人的劝告!心理变化:小孩出生后,我的心态变得更多,好象人世间没什么好执著的,人之所以一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是在于自己的惰性,不想真干!佛菩萨太慈悲了!此生不求生西方、不了生死,如何报答佛菩萨的恩德?!!我自己也从求福报的心态中,转向求了生死,认为这是关键之关键,也是我当前就要抓紧做的事,人世间的福报和行善,在求了生死的基础上去做,去尽力做!――从我个人的实践,修学《了凡四训》没什么不好的,行善求福报没什么不好的,到一定程度,仅要你有一定佛法基础,很自然就会想到求了生死的路子,因为佛菩萨的教诲和承诺的真实性都在你求福的过程中体现了,你不仅得到对佛法的理性认识,也得到了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对往生西方你能不想去吗?而且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更注重从因上下手,尽量不造业,不要拖累临终的往生。同时,我也感觉净空法师所说的修学《了凡四训》,是可以达到心想事成的!其他行善:1、因腰椎盘突出,更看到医院医德甚差,药费昂贵,中医文化落后,发愿有生之年能办一所慈善医院,提倡中医。但我现在没有能力,仅能从小做起,争取每天布施一元钱(布施方法:讲求恭敬和诚心,布施前要全身洗一下,换上干净的衣服,在佛前跪着发愿,再把钱放到我自制的钱箱中)。我本来也存了近七千元,做为基金,但一想,这方法不对,应该赶紧把它布施掉,以后才可能使福报来得快一点!2、受《了凡四训》中讲的莆田林老太布施三年馒头的启示,想起了布施街上流浪人的做法。如果大家想改福报,改命运,此法可效仿。林老太的果报是十分殊胜的,“无林不开榜”就是林老太的果报(可详见《了凡四训》)。3、关于求职。很多人为了升迁,都用尽了手段,耍尽了权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在这方面,我坚信了凡先生的做法。对了,我的职务也升了,这个就不说了,因为以后路还长着呢!命中注定我没有官位(主要依据我这边一位很有名的算命师父)。法门的选择:我是选择念观世音菩萨,以后我临终时,也会祈求观世音菩萨来接我。可能是夙愿的原因,我第一本接触的佛经就是《普门品》,而在完全不了解佛法时,对《普门品》的内容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一次草草翻一下,感觉并不陌生,就象还有点熟悉。其他的不写了,怕误导大家。到此,整篇文章基本结束,事实上我在修学中犯了很多罪过,但怕误导大家,没有写出来!请大家记住,我是一个够不上凡夫资格,经常种三恶道因、够不上佛门弟子这一伟大称呼的罪恶凡夫!(完)六字大明咒[梵音 印度佛乐][rm=260,0]/fyf/puming/liuziming.mp3[/rm]/fyf/puming/liuziming.mp3[blue][该贴于 10:14:58被天煞星君编辑过][/blue]
报佛恩网:http://bookgb.bfnn.org/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 小时阅读权限100积分1053帖子精华5UID2445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47UID228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佛法修学的榜样。置顶加份。哈哈哈
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印光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66帖子精华0UID31619
新手上路,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崇山师兄,功德无量啊.这位居士做的正是印光老法师说的"竭诚尽敬",真是不可思议啊.于平淡处显神奇啊.[blue][该贴于 19:49:06被莲池会编辑过][/blue]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这位菩萨做了很多难能可贵的事啊,真是令人敬服啊,我们的偶像啊.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66帖子精华0UID23800
新手上路,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提醒:西方接引必须念:南无阿弥陀佛&&切记要如法.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家庭教育发隐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育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糟践字纸,糟践五榖,糟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观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资,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论,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荛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荛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已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又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荛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荛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字,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佛化儿童读本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友爱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 敬师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择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 布衣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 蔬食 蔬食卫生。肉食伤生。杀时恨心。其毒非轻。勿贪吃肉。吃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惜字 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惜榖 田中五榖。以养人民。爱惜五谷。即是善心。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榖获福。殄榖遭殃。 惜阴 七十古稀。弹指即过。过则己无。何敢懈惰。努力勤学。立德立业。自利利他。为世作则。 仗义 一举一动。唯义是取。义之所在。无往不利。小人见利。即忘其义。虽得小利。究竟吃亏。 清廉 人生福泽。前世所修。非义而取。是食毒物。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所崇敬。荣无加焉。 知耻 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与圣近。无与兽同。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尽忠 一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二心。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仁慈 仁爱慈悲。心之生机。此心愈真。福泽愈深。若无此心。势必残刻。纵有宿福。折尽受厄。 不杀生 凡属动物。皆有知觉。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戏顽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 不偷窃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不邪淫 淫欲为害。伤身丧志。虽属夫妻。亦当节制。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无一犯之。 不说谎 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尔后生。切勿妄语。口是心非。终无结局。 不吃烟 烟俱勿吃。以伤卫生。口气常臭。熏天熏人。鸦片香烟。其毒极烈。花钱买害。痴人可怜。 不饮酒 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 不赌博 赌钱博奕。丧志失时。专心于此。正事弃遗。有限光阴。送之儿嬉。破家荡产。罪无了期。 不奢侈 奢侈夸富。买祸买贱。君子下看。盗贼来劫。布衣蔬菜。圣贤仪式。现生后世。人各取则。 不傲慢 傲慢轻人。实自呈短。明人知伊。学养俱罕。纵到圣位。犹不轻人。绝无凡圣。念存于心。 不妒嫉 人有才德。我当赞叹。彼于社会。必有贡献。若生妒嫉。是谓愚痴。业报夺汝。宿世慧思。 不偏见 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坐井观天。所见者小。若登高山。前见自了。 不迁怒 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不耻问 能问不能。多问于寡。冀人从己。故先自下。若是无知。尤当问人。博学审问。造诣方真。 花别漫宿掀列祈欣板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袁了凡居士著‘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http://bookgb.bfnn.org/article/0112.htm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了凡四训大意
净空法师主讲《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对儿子的教诲,教他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在中国,用这些话勉励下一代的人非常之多,不只了凡先生一人。因为了凡先生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佛门一些高僧大德替他宣扬,特别是印光大师,所以才有这么大的流通量,对社会造成影响。···
http://bookgb.bfnn.org/article/0248.htm
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於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华果也.
大乘佛法之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其枝叶也,法华华严是其华果耳.
这是全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能化一切结,能离一切世间苦.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南无阿弥陀佛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阅读权限20积分66帖子精华15UID73794
注册会员,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 积分
了凡四训大意亲闻记
净空法师主讲
刘承符居士记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加州德安乍(DEANZA)学院讲了凡四训大义,为期五日,承张德声居士寄赠录音带五卷,恭听之后,摘要记录,供养读者。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研究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训,这篇文章从明末一直流传到现在将近四百年,其价值几乎等于经典。佛经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真理。真理永恒不变,超越时空。此四篇文章亦如此。浅者见浅,深者见深,绝不是由思考中想出来的,而是由真性中发泄出来的。同时又搭配他几十年修学的心得与经验,故能有如此普遍广大的流传,给后人真实的利益。往浅里说,它能改造个人的命运,深一层讲,它给大乘佛法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印光大师的序文非常好,开头说:‘圣贤之道,唯诚与明。’这两句话把世出世间教育的精髓一语道破。人生在世都被命运所支配,如果知道事实真相,即可主宰命运。大师前面两句话的重心即‘诚与明’。佛四十九年说法与孔老夫子教诫我们的也是这两个字。孔子教学的对象是人道,佛教化的范围是九法界,诚与明在境界上孔子说的广泛,若言其根源即佛家的三无漏学。‘诚’属于‘戒定’,‘明’属于‘慧’。迷即凡夫,明则为佛菩萨,世间法的成就亦建立在诚与明。大师说诚之一字,凡圣同具,而凡夫不去用它。诚即真心,不诚即妄心。佛说真心离念,心中无念头即是诚。但不要误会,了凡先生与云谷禅师坐了三天三夜,一念不生,但云谷仍说他是凡夫。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只有应无所住,即入了外道的无想定,其果报在无想天,出不了三界。无念是无妄念,非无正念。六根仍有广大圆满的作用,但没有邪念。对境界无分别无执著,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谓之正念。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用照字,即非思维想像。大师又说诚是本有,而今失掉,把它恢复叫修德,本有的叫性德。恢复的方法要觉要察,觉是醒觉,由内心觉悟,察是对外面之观察。修学的三大纲领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迷、邪、染是凡夫,觉、正、净是圣人。觉是决定不能有妄念,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是很难修的。对人对事对物非常复杂,如何保持清净心乃是真正的工夫。 人有过去现在未来,依佛经所述,释迦佛时代,人寿百年,以后每百年减一岁,算到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应为七十岁。这几十年的生命,极为短促,而未来的时间无限。聪明人不计较现在,假如今生为名闻利养所牵挂,将来后患无穷,应时加警惕,如何起心动念,处世待人,以及言语行为是否有违于情理法之处,应即检点自己习气过失,力求改正,此谓之修行。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内心。若是坐在佛堂,敲著木鱼,念佛拜佛,而心中胡思乱想,甚至于贪嗔痴慢依旧未减分毫,非真修行。印光大师一生,生活清苦,作到了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劝人闲邪存诚,老实念佛,对人一无所求,可见其所说的都是真心话。我们对于先贤要认识其人格,先建立信心,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大师又说:‘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明德即诚与明。此是性德,真性之流露。在序文小注云:‘明德指在圣不加,在凡不减,人人本具照曜天地之真心。’大师说教是依儒家之修行次序,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讲格物之物字指物欲而言,与佛家所说断烦恼有同一意义,均为修行之根本。离开物欲乃真解脱,自由自在,不再受烦恼的束缚。 致知是破所知障,心中若有妄想,真智慧即不能现前。格物最后得定,亦即是诚。致知的效果是慧。一定要从断烦恼下手。用何种推动力使学人努力修学,精进不懈,乃是一大前提。世人熙熙攘攘,奔波勤劳,其推动力是为名为利。佛教我们放弃名闻利养,闻之嗒然若失。因为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名利是假的、是虚幻的,所以学佛人多而肯认真断烦恼者,并不多见。菩萨以大愿心为推动力,众生无边誓愿度,帮助一切世人出于苦难。这个伟大动力可使他们能断一切烦恼,修学一切法门。 每人都希望幸福快乐,安康自在,如照佛法之教诫行之,一定可以得到,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作善必有善报。但须参考了凡在四训中所说之积善之方,他说善有真假、端曲、正偏、半满之别,为善必穷理,否则行无益。例如用私曲心打著佛教幌子,兴办佛事,暗中得到名闻利养,可能一时收获颇丰,而后面的苦报不堪设想。 凡夫之烦恼千差万别,有人贪心重,有人嗔恚心重,有人贪名,有人图利。断烦恼如治病,须先治重的症候,大病治好,小病就容易办了。烦恼断,心中清净,然后再广学多门。学一门,心可专,多则杂乱。 心正、言行自正,若心不正,言行虽然尽量掩饰,也会被人看穿。学人应把所学圣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绝不起丝毫自私之念。大师在序文中又讲:‘克己复礼,主敬存诚’。这是修学的纲领,克己复礼是手段,主敬存诚是法则。己是私欲,礼是性德,亦即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良能。主与存同义。诚是内在的真心,敬是表现于外的恭敬。华严经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佛,未来佛就是我们尚未成佛的众生。诸佛礼敬九法界一切众生,而众生不知道礼敬诸佛,诸佛当原谅我们无知。至于如何才能作到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具体而言必须用颜子的四勿与曾子的三省。四勿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真能明白这四句的意义而且真能作到,修持三年即可成圣成贤。 礼,前面已经说过,就是性德,就是合法如法,其绝对的标准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相对的标准是世间的风俗习惯,法律规章,以四摄法随顺世俗,如何将此绝对与相对标准相辅相成,乃是当今的重要课题。佛法不能普遍推广,其最大障碍即此两种标准不能调和。有人学佛之后要去当古人,与现代人格格不入。现代人视之亦觉其不能随群,互有矛盾。佛法的原理原则,万古常新,没有时空的限制。至于手段与方法随时适应于每一时代。换言之,绝对的标准不变,相对的标准可以随时在变以适应各地区各时代众生的需要。 曾子的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句话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士农工商,凡是天天外出工作者,应检点是否尽心负责,把一份工作作好,对社会国家以及一切众生有无尽到应尽之责。在家庭中,无论家长或主妇,照顾一家人,是否作到尽善尽美?这全包括在为人谋而不忠乎一句范围之内。交友本来是志同道合之结合,应肝胆相照,绝无诡曲之心。美国讲信用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佛教的信建立在性德上,自动自发,无人管制。传不习乎?对老师的教诫有无认真学习,依教奉行。不辜负父母师长的期许,天下亲师都希望子弟将来成圣成贤,至少也是正人君子,事业有成,并不愿意子弟作奸犯科。 大师讲到修学的次第,完全引用儒家术语,年岁稍长者都读过四书五经,读大师文章倍觉亲切,且其意义与大乘佛法完全相应。他先从格物开始,革除物欲,离开五欲六尘,生活朴素节俭,妄念少,心地清净,快乐自在。反之,若追求奢华,填补欲望,生活必受压力,活的好苦。以美国而言,起码的生活并不困难。衣能御寒则可,不必求时髦。食能得到营养,无须大鱼大肉。住家更不需要豪华。有人请我参观其住宅,建筑高雅,设备讲究,确实不错,但我觉得房主人太可怜了。清洁打扫,整理花园,吸尘除草,一天到晚作房子的奴隶,诚愚不可及。学佛果能突破物欲,即能得人生最高的享受,无丝毫压力、牵挂、忧虑,作自己最喜欢作的事,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书,心清净,烦恼少,自性里本有般若智慧自然透露出来,此为根本智,再接触外面境界,眼一看就清楚,耳一听就明白,此为后得智。性德透出来谓:明明德。单有诚而无明,单有定而无慧,属小乘定。单有慧而无定是狂慧,乃八难中之世智辩聪。真智慧非由研究经典思考而来,是自性里自然流露。一看佛经与我自己的意思一样,乃真智慧。下手一定由断恶修善开始。善恶的标准应先了解,凡是为己者皆恶,念念增长我执,永远在搞六道轮回。样样不为自己而为众生,不但超越三恶道与人道,而且超越天道。念念为众生是善,善必有善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把这种事实搞清,知道一生遭遇是果报,决不怨天尤人。读诵了凡四训之后,即知了凡先生改造命运之法根据的理论所在。 作一个佛弟子乃无上光荣,必须作到‘行为世则,言为世法。’一举一动为世人的模范。如是则佛法那有不兴旺,那有不被社会大众尊重的道理。今天佛法未能普遍推广,乃是我们讲的是一套,作的又是一套。能说不能行,使大家瞧不起。甚至于所讲的与所作的完全相违背。劝人修善,而自己作恶,不但自身堕落,也破坏了佛教的形象,这个罪过可大了。 在中国大陆有许多佛教徒听过我的录音带。当我去北京时都想来见我一面,信徒很多,场面很大。可惜大家不知遵守秩序,争先恐后,乱遭遭地把我包围。我于是乎大声告诉大家保持肃静,不然把佛教形象破坏了。外面人不知发生什么事情,警察都来维持秩序。甚至于还有人请我签名,拿我当作明星。过去朱熹先生到寺庙参观,正赶上过堂用斋。朱熹一看,一点声音没有,秩序井然,他说:‘三代之礼,尽在是矣。’ 了凡四训一书,若照佛经序正流通三分法分之,立命之学为序分,改过积善为正宗分,谦德之效为流通分。第一篇立命之学,内容最主要的一点,说命运是真有,述明事实真相,有理论的根据。一开端他先说他自己的一段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凡四训讲解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