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相见得迟,恨想见的迟 怨归去急得急”出自什么作品中

您现在的位置: &&
>> 2003年GCT考试全国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3年GCT考试全国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环球网校
  课程推荐:
  强化练习: <FONT color=#ff日前报名送GCT真题解析班)
  2003年GCT考试全国统考语文试题
  (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海市蜃(shèn)楼&良莠(yòu)不齐&怙(gú)恶不悛
  B.为(wèi)渊驱鱼&心广体胖(pán)&瞠(chēng)目结舌
  C.刚愎(bì)自用&胜券(juàn)在握&面面相觑(qù)
  D.冠(guān)冕堂皇&买椟(dú)还珠&茅塞(sài)顿开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3.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匹(个人)敌&礼尚(注重)往来&赦过宥(宽恕)罪
  B.矜(怜悯)持&横征暴敛(搜刮)&欲盖弥(更加)彰
  C.虔(恭敬)诚&连篇累(连续)牍&披(劈开)荆斩棘
  D.自诩(夸耀)&不刊(登载)之论&化险为夷(平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病菌虽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极其严重。
  B.有的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能不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吗?
  C.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之后,流传甚广,几乎是家喻户晓。
  D.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起来处心积虑,任劳任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C.我眼看着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就跟着走了进去。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里。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D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不同的死进行了对比。
  B.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DD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玉簪花开在绿叶丛中的样子。
  C.雨伞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人挡风遮雨,却总是湿透自己。
  DD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雨伞的赞美。
  D.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DD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苍天俯视人类的感觉。
  8.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多为豪放之作。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小说塑造了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的形象。
  D.中国古代的史书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
  9.王实甫《西厢记》有云:“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这里表达的情感是:
  A.恨青春不再韶华易逝
  B.望时光停留能多相聚
  C.忧离别太久长夜难熬
  D.叹相见恨晚缘分尚浅
  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两句诗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盛世局面?
  A.唐朝&B.东汉&C.西汉&D.元朝
  11.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A.《尚书》&B.《春秋》&C.《诗经》&D.《论语》
  12.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3.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不包括:
  A.死刑&B.无期徒刑&C.有期徒刑&D.劳动教养
  14.企业制定相关的标准是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控制的依据。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制定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B.制定标准应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
  C.制定标准应定得越高越好
  D.制定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15.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是指自地面到8-18公里的大气空间,水汽多,具有剧烈的空气对流,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空气垂直运动较弱,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水汽尘埃含量少;自平流层向上80-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流垂直运动强烈。最适合飞行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三者皆可
  二、填空题
  16.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①我们见到的农村妇女主任,就是电影中女主角的__________。
  ②据报道,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传播________。
  ③由于环境污染,著名的阿尔卑斯山羊绒的品质正在__________。
  A.原形&媒介&蜕化&B.原形&媒体&退化
  C.原型&媒介&退化&D.原型&媒体&蜕化
  17.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为了蝇头小利,一些人不惜头破血流,____________几张“大团结”就可以“收购”某些人的廉耻心、自尊心,_________骨头和灵魂。
  ②一个人________不懂得正确意见只能是对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__________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乃至&甚至&如果&即使
  B.甚至&乃至&如果&即使
  C.甚至&乃至&即使&如果
  D.乃至&甚至&即使&如果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话。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__________。如果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互相了解。
  C.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社会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
  D.以便互相了解,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社会的生产。
  19.“_________”是陶渊明所作的诗句。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
  C.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D.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20.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21.《春江花月夜》在唐诗史上地位突出,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其作者是________。
  A.张说&B.张若虚&C.张籍&D.张九龄
  22.作者不是莎士比亚的一组作品是__________。
  A.《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莱特》&《奥赛罗》
  C.《李尔王》&《麦克白》
  D.《伪君子》&《悭吝人》
  23.京剧作为综合性艺术,最贴切的概括是________。
  A.生、旦、净、丑&B.说、学、逗、唱
  C.唱、念、做、打&D.吹、拉、弹、唱
  24.1945年,在_________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5._________不久,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D.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
  26.不需要证人在场见证即有效的遗嘱是_________。
  A.口头遗嘱&B.自书遗嘱&C.录音遗嘱&D.代书遗嘱
  27.在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机构是___________。
  A.中共中央政治局
  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及各部委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8.效益和效率是企业运营中经常运用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下列指标中最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是_________。
  A.产品缺陷率&B.员工满意度
  C.市场占有率&D.流动资金周转率
  29.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主要利用_________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能源,是世界上著名的&“无烟城市”。
  A.森林&B.石油&C.地热&D.煤
  30.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量中所占比例极小,而且目前全球超过半数的淡水资源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尚未被开发利用。
  A.两极的冰盖和高山冰川&B.湖泊和河流
  C.地下水&D.洋流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了列四道题。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_________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
  (摘自汪曾祺《昆明的雨》,载《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31.文中加横线处应填写哪个人名?
  A.李商隐&B.李白&C.李颀&D.李贺
  32.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心态。
  A.期待&B.困惑&C.无奈&D.怀旧
  33.“雨”字在正文中多次反复出现,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摹写真实事件&B.刻画当时喜好
  C.传达个人幻想&D.渲染雨中情味
  34.下列陈述中与文章原意最贴近的是:
  A.雨容易使人郁闷&B.雨引发人的乡愁
  C.雨善解人意&D.雨中景色很美
您现在的位置: &&
>> 2003年GCT考试全国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网络辅导试听
GCT最新资讯 ―>
GCT试题专区 ―>
GCT复习资料 ―>
GCT辅导在线 ―>& (2016o杭州模拟)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
本题难度:0.50&&题型:填空题
(2016o杭州模拟)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王实甫《长亭送别》)(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4)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5)夫在殷忧,&&&&;既得志,&&&&.(魏徵《谏太宗十思书》)
来源:2016o杭州模拟 | 【考点】诗文默写.
(2014秋o衢州期中)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用,&&&&,&&&&.(司马迁《报任安书》)(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3)&&&&,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人人尽说江南好,&&&&,&&&&,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2016o杭州模拟)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王实甫《长亭送别》)(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4)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5)夫在殷忧,&&&&;既得志,&&&&.(魏徵《谏太宗十思书》)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2016o杭州模拟)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王实甫《长亭送别》)(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4)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5)夫在殷忧,;既得志,.(魏徵《谏太宗十思书》)”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别有幽愁暗恨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银瓶乍破水浆迸&nbsp&nbsp (重点字:幽、浆)(2)柳丝长玉骢难系&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nbsp (重点字:骢)(3)数罟不入洿池&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鱼鳖不可胜食也&nbsp&nbsp&nbsp (重点字:罟、洿)(4)百步九折萦岩峦&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扪参历井仰胁息&nbsp&nbsp&nbsp (重点字:萦、胁)(5)必竭诚以待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则纵情以傲物&nbsp&nbsp&nbsp&nbsp&nbsp (重点字:竭)
【考点】诗文默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2016o杭州模拟)古诗文默写.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资料.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9 &&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资料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 诗词曲背诵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士祯《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
《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最上层,去帆婀娜意难胜。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袁枚《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黄景仁《都门秋思》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塚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陈维崧《醉落魄》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昏。此际偏思汝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顾贞观《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籍,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魁魅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兄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穷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二、名词解释:
说话四家: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称为说话四家。
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金元时期,有说有唱。(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
旦本 末本:元代的杂剧,全剧只能有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楔子:元杂剧一本四折,前有一楔子,包括序幕和过场戏,序幕在前面,过场戏在中间。
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支曲,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套曲:元杂剧中,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组成套曲。
南戏 :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南戏,又叫“戏文”,于两宋之际产生于温州地区,故称“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戏曲”,以南方方言演唱。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弟子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之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酸甜乐府》: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贯云石和徐再思,贯云石,号酸斋,风格豪放中见清逸;徐再思,号甜斋,风格婉约清丽。后人把两人的作品合辑,称《酸甜乐府》。
????南戏中兴之祖 :高明《琵琶记》
荆刘拜杀: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后人称之为四大南戏,简称“ 荆刘拜杀”。
元诗四大家 :是指虞集、杨载、范哼、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
袁白燕:明初诗人袁凯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出“性灵说”的口号。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西厢记·长亭送别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西厢记·长亭送别
《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十里长亭送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西厢记·长亭送别作品原文
西厢记?长亭送别1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2,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4,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5。马儿迍迍6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7,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8;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9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10,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11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12。〔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13的,蹙愁眉死临侵地14。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15,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16。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17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18,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19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20。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做女婿,妻荣夫贵21,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22,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23,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24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25,蝇头微利26”,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27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28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29。〔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30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31,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32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33,顺时自保揣身体)34。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低。35到晚来闷把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36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37,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38。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39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40〔下〕[1]
西厢记·长亭送别注释译文
西厢记·长亭送别词句注释
1.《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
2.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黄花,指菊花,菊花秋天开放。
3.“晓来”二句:意谓是离人带血的泪,把深秋早晨的枫林染红了。霜林醉,深秋的枫林经霜变红,就像人喝醉酒脸色红晕一样。
4.“柳丝长”句:玉骢(cōng):马名,一种青白色的骏马。此指张生赴试所乘之马。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惯,故写别情多借助于柳,此言柳丝虽长却系不住玉骢.犹言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
5.倩(qìng):请人代已做事之谓。
6.迍:行动缓慢,留连不进的样子。
7.“却告”二句:却,犹恰;破题,唐宋诗赋多于开头几句点破题意,元曲中用于比喻开端、起始或第一次。
8.钏:古代称臂环为钏,今谓之手镯。
9.恨:遗憾,不满意。与今天“仇恨”“怨恨”的恨相别。
10.花儿、靥儿:即花钿。
11.争揣:争取、夺得。
12.视官如拾芥:把取得官职看得像从地上拾取一根草棍那样容易。
13.斜签着坐:侧身半坐,封建时代晚辈在长辈面前不能实坐。
14.死临侵地:呆呆地,没精打采的样子。
15.阁泪汪汪不敢垂:强忍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阁泪,含泪。
16.推整素罗衣:意谓装作整理衣裳。推,借口,这里有“假装”的意思。
17.时间:目下,眼前。
18.意似痴心如醉:《乐府新声》无名氏《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心似烧,意似痴,情如醉。”
19.“我谂知”二句:意谓这几天我已经深深知道了相思滋味的苦痛难堪,原来这离别比相思更苦十倍。谂,知道。
20.弃掷:本指抛弃,此指撇下莺莺而远离。
21.妻荣夫贵:本指妻子可以依靠丈夫的爵位而尊贵,这里反其义用之,意谓说你与崔相国家做女婿,本已因妻而贵,大可不必再去求取功名了。
22.眼底空留意:意谓母亲在座,有所避忌,不得与张生同桌共食以诉衷曲,只能以眉眼传情表达心意。
23.玉醅(pēi):美酒。
24.怕不待要:难道不想、何尝不想之意。
25.蜗角虚名:蜗角极细极微,喻微小之浮名。
26.蝇头微利:比喻因小利而忘危难。
27.辆:动词,驾好,套好。
28:登载录取进士姓名的名册。
29.春雷第一声:进士试于春正、二月举行,故称中第消息为春雷第一声。
30.“青霄”二句:此为当时成语,青霄路即致身青云之路。
31.口占一绝:随口吟出一首绝句诗。不打草稿,随口成文叫口占。
32.赓(gēng):续作。
33.趁程途节饮食:意谓路途中要节制饮食。趁,赶;趁程途,赶路。
34.顺时自保揣身体:估量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应季节变化,自己保重。
35.“泪添”二句:上句以水喻愁之多,下句以山喻愁之重。华岳三峰,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仙人掌、落雁峰。
36.据鞍:跨鞍。
37.文齐福不齐:意谓有文才而缺少福分,不能考中。
38.栖迟:留连,逗留。
39.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时与后,都为语气词,相当于“呵”或“啊”。
40.“泪随”二句:互文见义,谓睹秋云、见流水都引起对莺莺的思念而愁生泪落。[1]
西厢记·长亭送别白话译文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
〔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酒席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上小楼〕团圆欢聚没多久,离情别绪相跟而来。想着我前天晚上私下订情,昨天晚上结为夫妻,今日却要分开。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一起回来。(夫人下场)(张生和长老辞别)(长老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我准备买科举后的录取名册看,你结婚酒的茶饭还少不得我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习佛经,专听你高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茑唱)
〔四边静〕一会儿送别的筵席已经结束,我的车往东,张生的马儿向西,两情依依难别离,夕阳的余辉照在绿色的山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梦中也难寻觅。
(莺莺说)张生,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来。(张生说)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取一个状元。正是“青天有路终会到,金榜无名誓不回。”(莺莺说)你这一次赴考我没有什么相送,吟诗一首,为你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那么亲热。现在却把原来对我的那份缠绵用来对别人。”
西厢记·长亭送别创作背景
元杂剧是在和诸官调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西厢记》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其故事取材于中唐诗人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王实甫《西厢记》是在继承和吸收金代《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的杰出作品,它不仅在形式上由叙事体(叙事体由演唱者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讲唱文学变成了代言体(代言体是由戏中角色的言行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的杂剧,而且在思想深度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开掘。《西厢记》通过崔张爱情故事的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制度,热情歌颂了崔莺莺和张生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和自由爱情,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2]
西厢记·长亭送别作品鉴赏
西厢记·长亭送别文学赏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前几句化用《苏幕遮》词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叶由青变红,故着一“染”字,泪染霜林,文辞既美,意象又耐人寻味。着一晓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转红,似乎只经过短短的一夜时间。[3]
中这两句作“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泪人眼中血”,张生的唱词,而《长亭送别》中的莺莺的唱词青出于蓝,也更加婉妙。
〔滚绣球〕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玉骢”是指张生骑的青白色的马;“倩”,是请的意思;“斜晖”,指斜照的阳光。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请它们挂住流逝的阳光,让时间走得慢一点。“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就是慢慢的意思。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这两句是说,刚逃过了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才开始在一起又要很快地分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金钏”就是带在手腕上的金镯子;“”是古代设立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这三句是说,莺莺刚听见一声张生要走,手腕上戴的金镯子就松下来了;远远看见送别的十里长亭,人马上就瘦下来了。这种离愁别恨有谁能知道啊?这里作者运用了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形容当时莺莺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
这段曲词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铺设上是不大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这段曲词,比较多地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对莺莺内心活动的刻画,不是依仗苍白空泛的言词,而是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统统拿来,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动人。
〔叨叨令〕这段曲词,先是说莺莺看见送行的车马,心中非常难过、闷气;进而又说无心梳妆打扮,从今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来熬度时光。紧接着,是无可奈何的悲叹:“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就是怎么不的意思;“也么哥”是曲词中的衬字,没有实在的含义。这两句叠句是说:怎么不烦闷死人啊?怎么不烦闷死人啊?然而烦闷和悲叹也无法挽回她和张生的离别,所以最后只好叮嘱张生:“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惶惶的寄。”这里的“索”,是必须、应该的意思;“惶惶”,匆忙、赶紧的意思。这两句是嘱咐张生分别后赶紧寄书信回来。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语,如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作者把这些日常的口语巧妙地组合起来,用一连串的排比、重叠,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当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会见后,送别的酒宴开始了。当着严厉无情的老夫人,莺莺不能尽情表露自己的感情,她只能感叹、悲伤。酒宴完毕以后,老夫人先走了。这个时候,莺莺和张生能谈谈知心话了。这里,安排了一支名叫〔耍孩儿〕的曲子。这段曲词的开头,作者借用典故来极力渲染莺莺内心的悲戚。“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红泪”,古代传说,曾经有一个少女被选入皇宫,在同她的父母分别时,哭得很伤心,用玉壶接下她的眼泪,玉壶都染成红色的了。后来把女子非常悲伤时流的眼泪叫“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是融化了唐代诗人的长诗《》中最后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当时担任的官名,指的是白居易。这两句是说,莺莺为离别之苦而流的眼泪湿透了衣衫,比当年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时流的眼泪还要多。接下来作者又以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抒写莺莺的心绪:“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伯劳”是一种鸟。这两句是说,伯劳和燕子就要一个飞东一个飞西了,还没有起飞分开就问今后相会的日子。经过这些铺张描写,人物的感情已成奔腾之势向高潮发展。这时候,作者却避过潮头,另敷新笔:“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酒吧。这是由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时的一句宽慰话。这一笔,虽在意想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它使得整段曲词错落有致,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显得波澜起伏。经过这样的跌宕回旋,作者才放纵笔墨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未饮心先醉”,是宋代词人《诉衷情近》词中的一句,原文是“未饮心如醉”。王实甫把它改成“未饮心先醉”,语意就更加沉重。这三句是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行酒啊,还没饮酒,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这颗心早已被折磨得像死灰一样了。这同上面“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相对照,是感情上的一个突变,由一刹那间的宽慰,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实际上,前两句是后三句的映衬对比,可以说这是一种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手法。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是莺莺对张生赴考所持的态度。历经多少辛酸痛苦才获取的爱情,刚刚得到承认,马上又要分开。“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莺莺的内心愈是痛苦,愈是说明封建家长的冷酷无情。莺莺虽然无力反抗老夫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但她斩钉截铁地表明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她认为“”比“状元及第”好得多。这些描写,使《西厢记》摆脱了表现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老套,升华到否定世俗传统偏见的高度,使艺术形象迸发出闪光的民主思想的火花。“‘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不要忘记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说的,它显示了莺莺倔强的反抗性格。《长亭送别》历来为人们所激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思想上有新意,它不仅表现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盾,而且对读书追求功名利禄那一套世俗观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在老夫人和长老相继离去后,莺莺面对即将赴考的张生,百感交集,肝肠痛断。她首先叮嘱张生的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又一次表现了她在功名利禄问题上与老夫人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即将远去的爱人,莺莺千叮咛,万嘱咐,“顺时自保揣身体”,“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这些体贴入微的话,写出莺莺对张生的缠绵深情,表现了她温柔娴慧的性格。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长亭送别》的末尾,莺莺终于把藏在心底的话说出。这话来得如此突兀,分量惊人的重。“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莺莺明白,她和张生的爱情正达到一个危险地带,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的爱情的巨大考验。张生得中的话,他将成为高门大族的择婿对象;如果落第,老夫人又不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莺莺。在这里,我们窥见了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如果剧中的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诚的君子的话,莺莺的弃妇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4]
作者采用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提炼、融会生动的民间口语,加重文章的斑斓色彩,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这部作品辞藻纷呈,艳丽典雅。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熔铸冶炼,形成自身华丽秀美的语言特色。这种特色是形成全剧“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没有语言上这种五色缤纷的艳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
西厢记·长亭送别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崔张故事乃千古佳传,人物也很美,无论是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红娘热情之美,皆清丽夭矫,沁人心脾,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很好的基础。
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的独特性。剧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语言的艺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全剧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分不开的。……
艺术风格还表现在意境的创造方面。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在个别悲剧性的场子里,也依然笼罩着诗的气氛。如《送别》一折,并不着重去渲染主人公摧肝裂胆的痛苦,而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愁恨时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头痛哭,有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依然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与全剧优美的风格和谐统一。
西厢记·长亭送别语言特点
《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的艺术风格。其文采灿然的语言特点,绝不是堆砌词藻,雕字琢句得来的,它和形式主义的专门搞文字藻绘的作品毫无共同之处。全剧虽然华美,文采璀璨,却自然、流利、通畅,绝无滞涩、雕琢、造作的毛病。因此明代戏曲评论家何元朗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四友斋从说》)云:“故当以《西厢》压卷。”(《曲藻》)
作者不仅善于熔炼方言口语入曲,而且更善于熔炼古典诗词入曲,甚至把口语和古典诗词杂糅在一起而丝毫不显生硬牵强。俗话说“量体裁衣”,《西厢记》很多地方是“量体借衣”,借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和意境而不显“借”的痕迹。……当我们读到“碧云天,黄花地”,“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等句时,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范仲淹的名篇《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而“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的是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是无须说的了。由于原材料都来自诗中的句篇、精华,于是据以熔炼而成的新产品当然是精品了。但是话说回来,好材料遇到拙劣的工匠,就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里便有所谓化工和画工、神似和形似的区别。一个好的词语,一种好的意境或一种好的表现方法,高明的巧匠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借鉴,按自己的需要加以创新。例如《西厢记》中《送别》一折有“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离愁之重,小小车儿载不动。这个意思并不是王实甫创造的。《西厢记诸宫调》就有“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只因王实甫是写莺莺的离愁别恨,因此必须易马为车,不能照搬董解元的原话,但是写离愁之重却是一样的。董解元用马形容离愁,也不是董解元的创造,宋人《玉楼春》词已有“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的比喻。的《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见古诗词中载愁的工具多得很,骑马、乘车、坐船悉听尊便,但总的说必须符合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必须有助于人物刻画。能融会贯通臻于至境的是高手,否则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即或很像,也是别人的东西。
总之,《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杰出的。由于王实甫既能熟练地驾驭民间语言,又善于吸取古典诗词中的精华为己所用,两者奇妙的结合,便形成既典雅又质朴,既有文采又不废本色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浓郁的诗情画意,弥漫在字里行间,这却是《西厢记》获得文采派代表作的主要标志。
西厢记·长亭送别名家点评
现代戏曲史家《元曲鉴赏辞典》:“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5]
现代著名古代史研究者《元代文学史》:“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6]
明朝宁献王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7]
明代戏曲理论家《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来哲,虽擅千古绝调。[8]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者。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
明初戏剧评论家何元朗《四有斋丛说》:“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
明代戏曲理论家《曲论》:“《西厢》全带脂粉”,“王词浓而芜”
明代戏曲理论家《曲论》:“语其神,则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为南北之冠”
清代散文家姚鼐《复鲁挈非书》:“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寥廓。”
西厢记·长亭送别作者简介
(约),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
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据《凌波仙》吊词写到“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说明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据元《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9]
.&#91;引用日期&#93;
张斌荣主编;兰玲副主编,.《大学文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第124页
王昶编著,.《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01:第283页
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蒋星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07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2
朱权.《太和正音谱》:北京中华书局,2010.01
王实甫.《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上海中西书局,2013.08
郑尚泽,秦玉明主编;曾卿秀,黎明副主编;殷合伦,孙银琼,彭亚萍等编,.《经典阅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34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恨想见的迟 怨归去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