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陆游的信息诗

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教师资源: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
宋朝诗人――陆游
来源:细语清幽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生平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 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 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浙江绍兴沈园故址一角
  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曾将历年所作诗,特别是早年的作品,严加删选,共得2500余首,刊刻为《剑南诗稿》20卷。此书行世后,深得当时文坛赞誉。
  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又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力图大计,宵旰勿怠&,并提出&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等政治主张。这时宋朝廷已耽于偏安享乐,无意进取,所以陆游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遭到□佞之徒的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风月轩&,以示讥讽。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像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质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间&,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农民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陆&字为名,以报&活我&之恩。
  在陆游乡居时,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庆元。外戚韩□胄当政。他斥理学为伪学,罢逐宗室大臣赵汝愚及理学家朱熹等,史称&庆元党禁&。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秦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开禧二年(1206),韩□胄对金宣战,因急于贪功,贸然出师,不久即以失败告终。
  韩亦被杀取首送金议和。由于陆游和韩曾有上述关系,在当时和后来都曾受到一些责难,认为&晚节&不终。其实,陆游在韩当政时退而复出,主要是为抗敌复国的夙愿所驱使,并无趋炎附势之意。
  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诗歌创作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约30年),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约 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据其《跋诗稿》中所说,他曾将42岁以前的诗&又去十之九&,估计删去总在万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诗作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5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他从军南郑,深入国防前线,充满战斗气息的豪迈生活以及雄奇壮伟的山川形势,不仅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体验和激发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同时诗风也随之一变,正像他在诗中所说的&地胜顿惊诗律壮&。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删汰的缘故。这一时期他生活比较平静,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他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渐高,因此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如许多反映农村疾苦的诗即属此类。以上所分三期,仅是大致而言,并不能截然分割。其实每一时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语言韵律等方面,也显示了诗人艺术上的功力,从而为后来达到更高的成就准备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这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无怪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在他早年的诗中曾这样写着:&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到了82岁的老年,还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正是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一时代最高亢的歌声。他所写的许多感情激昂、气概宏肆的诗篇,像黄钟大吕一般地震荡人心。陆游诗稿墨迹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象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发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另外,陆游还在《追感往事》、《客从城中来》、《北岩》、《关山月》等诗中痛斥那些不恤国难、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面对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
  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在《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秋获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常年征科烦□楚,县家血湿庭前土&,&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以至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出现了这样光辉的思想:&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这种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文士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等等。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旬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诗,前人曾称&可直追唐音&。这类诗除前面提到的《示儿》、《剑门道中遇微雨》等篇外,其他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舟中一雨扫飞蝇&等等,都不愧是&视唐殆无愧色&的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集》)。不过,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如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抗战胜利的欢乐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其他如在《醉歌》、《出塞曲》、《神君歌》等诗中,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无怪他又有&小太白&之称。不过陆游的这类诗作仍然带着强烈的现实色彩;或者说是现实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反激。陆游诗稿墨迹
  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
  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气势有余而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这是由于他创作甚丰,因而&不暇剪除荡涤&的原故。此外,由于陆游毕竟是一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上难免有许多局限,特别是当他受到黑暗势力打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空虚、悲观的情绪,有时甚至在那些写得激昂慷慨的诗中也不能避免。如&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黄州》);&百年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寓馆晚兴》)等等。但陆诗的这些消极因素,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
  词的创作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写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 130首。他的词也是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在这首词中他对硬被封建势力拆散的前妻唐氏,倾吐了曲折而深挚的恋情:&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其他如〔鹧鸪天〕&南浦舟中两玉人&,〔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蝶恋花〕&陌上箫声寒食近&,〔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等,亦是情致深婉的作品。但是,陆游毕竟又和当时为他所推崇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不同,他在词中并不是一味剪红刻翠,而是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南乡子〕:&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又如〔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他如〔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双头莲〕&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等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又如〔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其他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等,都是饱含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又和辛弃疾比较接近。毋怪前人曾称陆游的词&纤绝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波&(杨慎《词品》);又有人说&超爽处更似稼轩&(毛晋《宋六十家词&放翁词跋》),这个评语是有道理的,他和辛弃疾确是一扫当时纤丽的词风,虽然从总体来说稍逊于辛词的成就。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此类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澹斋居士诗序》等文,则表现了陆游对文学的卓越见解:&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这种视创作重在内在修养而不在于外在形式的观点,对他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可算是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资助。至于他的《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其中论诗诸条(如批评时人&解杜甫但寻出处&等),亦堪称卓见。
  总之,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们公认他高于当时与他并称的尤袤、范成大、杨万里,清代人赵翼还认为他胜似苏轼。他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瓯北诗话》)。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陆游确不愧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
  作品集 陆游的著作,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
百科词条: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7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24小时热帖每周热帖秋思(宋代陆游诗作)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宋代陆游诗作
(宋代陆游诗作)
《秋思》是宋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师。此诗表现了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盛衰。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陆游还创作过多首五言、七言《秋思》的。
秋思作品原文
秋思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
利欲驱人万火牛(1),江湖浪迹一沙鸥(2)。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3)。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4)。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5)。[1]
秋思秋思·秋来情味更堪论
秋来情味更堪论,身寄城南五亩园。  委辔看山无铁獭(6),拾樵煎茗有青猿(7)。  陂塘夜雨添新涨,原野烟芜减旧痕。  岂是平生少亲友,略无人肯访孤村。[2]
秋思秋思·露浓压架葡萄熟
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8)。  商略人生如意事,及身强健得还乡。[3]
秋思秋思·一篇旧草天台赋
一篇旧草天台赋(9),六幅新传太华图(10)。  占尽人间清绝事,紫藤香起竹根炉。[3]
秋思秋思·老子斋居罢击鲜
老子斋居罢击鲜(11),木盘竹箸每随缘(12)。  邻僧不用分香钵(13),莲芡犹堪过半年。[3]
秋思秋思·乌桕微丹菊渐开
乌桕微丹菊渐开(14),天高风送雁声哀(15)。  诗情也似并刀快(16),翦得秋光入卷来。[3]
秋思秋思·水际柴门一扇开
水际柴门一扇开,白头羸病亦堪哀(17)。  阿谁得似桄榔杖(18),肯为闲人万里来?[3]
秋思秋思·苍颜莫怪少曾开
苍颜莫怪少曾开,触目人情但可哀。  死去肯为浮世恋(19)?此身元自不应来。[3]
秋思注释译文
(1)欲:欲望。 驱:赶逐。
(2)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3)休:此处作“忘了”解。
(4)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
(5)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1]
(6)铁獭:陆游自注:“梅圣俞马名。”
(7)青猿:陆游自注:“王元之小童名。”[2]
(8)罢亚:稻摇动貌。黄东发云:“罢亚,稻之态,非稻名也。”引苏诗“红罢亚对碧玲珑,又罢亚对雍容”皆用虚字为证。见《戒庵漫笔》。
(9)天台赋:晋孙绰有《天台赋》。
(10)太华图:华山图也。在陕西华阴南,即西岳也。《》:“华山远而望之,若华状。”
(11)击鲜:《》:“击鲜就养,亹癖忘劬。”《·陆贾传》:“数击鲜,毋久溷女为也!”颜师古 注:“鲜,谓新杀之肉也。溷,乱也。言我至之时,汝宜数数击杀牲牢,与我鲜食,我不久住,乱累汝也。”
(12)随缘:佛家语。谓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北齐书·陆法和传》:“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苏轼《》诗:“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13)香钵:僧之饭器也。刘孝绰与云法师书:“亲陪宝座,预餐香钵。”
(14)乌桕:《古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15)天高,原作“高天”,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16)并刀:并州快剪。喻爽利。杜甫《》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17)羸病:犹言衰病也。按,羸,作疲弱解。《》:“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18)阿谁:犹言何人也。《·庞统传》:“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古诗》:“家中有阿谁?”桄榔:常绿乔木,一作“桄桹”。《述异记》:“西蜀石门山有树名曰桄桹。”
(19)浮世:人世浮沉也。李商隐《》诗:“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谢灵运《梦赞》:“既悟眇已往,惜为浮物恋。”
秋思作品鉴赏
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秋思创作背景
绍兴中应礼部试第一,秦桧孙秦埙居其次,桧怒,他与主司都被黜。桧死,始任福州宁德薄,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通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夔州(今四川奉节),和驻防大将军张浚商讨整顿武备,进取中原,被诬告免职。后入宣抚使王炎幕府,向王炎提出抗金大计。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今四川崇庆、乐山、荣县)任职,改任置制使范成大参议官。未几,朝廷召回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官至宝章阁待制致仕。晚年居家乡。
秋思作者简介
陆游(),南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第一,秦桧孙秦埙居其次,桧怒,他与主司都被黜。桧死,始任福州宁德薄,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通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夔州(今四川奉节),和驻防大将军张浚商讨整顿武备,进取中原,被诬告免职。后入宣抚使王炎幕府,向王炎提出抗金大计。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今四川崇庆、乐山、荣县)任职,改任置制使范成大参议官。未几,朝廷召回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官至宝章阁待制致仕。晚年居家乡。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存诗9300多首。内容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反对投降为主题,兼有反映人民疾苦、批判时政之作,诗风慷慨激昂、雄浑豪放。亦工词,谓其纤丽处似,雄慨处似。有《》《》《》《》《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5]
秋思陆游其他《秋思》诗作
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螿。  老生窥镜鬓成雪,俊鹘掣韝天欲霜。  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绿沈枪。  壮心自笑何时豁,梦遶祁连古战场。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蓴鲈。
诗人本自易悲伤,何况身更忧患场。  乌鹊成桥秋又到,梧桐滴雨夜初凉。  江南江北堠双只,灯暗灯明更短长。  安得平生会心侣,一尊相属戏年光?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  鴈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一径苔侵四壁空,北窗支枕听秋钟。  故人去後登楼怯,白发多来览镜慵。  狂忆射麋穷楚泽,闲思钓雪泛吴松。  相如病渴年来剧,酿酒倾家畏不供。
湖边一夜霜,庭树无秋声。  嬾不近笔砚,何以纾幽情?  但有一睡耳,展转无由成。  起拥地炉暖,坐待天窗明。
大面山前秋笛清,细腰宫畔暮滩平。  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  万里风尘旧朝士,百年铅椠老书生。  水村渔市从今始,安用区区海内名。
南郑归来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  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厌夜长。  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  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
少日猖狂不自谋,即今垂死更何求?  简编不隔圣贤面,梦寐时为河岳游。  浊酒未倾心已醉,长歌欲发涕先流。  石帆射的烟岚晚,过雁声中又一秋。
乌帽翩翩九陌麈,枝藜谁记岸纶巾?  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廊庙似闻怜老病,云山渐欲属闲身。  墙隅苜蓿秋风晚,独倚门扉感慨频。
秋云易簇日常阴,西望山村每欲寻。  屏掩数峰临峭绝,蛇蟠一径入幽深。
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  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  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  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
秋毫不受俗尘侵,随处悠然一散襟。  天际挂虹初断雨,云头翳日又成阴。  引泉北涧长浇竹,拂榻西窗自斫琴。  药石扫空身便健,始知万事要无心。
巢燕成归秋景奇,颇容老子醉哦诗。  山晴更觉云含态,风定闲看水弄姿。  痛饮何由从次道,并游空复忆安期。  天涯又作经年客,莫对青铜恨鬓丝。
弊衣但故絮,粝食惟黄齑。  余年如登山,步步勤攀跻。  从子念寂寞,千里致鹿麑。  秋风石帆下,伴我扶青藜。
雨长苍苔满钓矶,坐令秋暑歛余威。  天高月破残云出,野旷风惊蠹叶飞。  终岁鉏犁犹不饱,万家碪杵独无衣。  早知竟坐儒冠误,射虎南山未必非。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  桑枝空後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  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  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一生书剑遍天涯,两岁秋风喜在家。  烂醉日倾无算酒,高眠时听属私蛙。  园林夕照明丹柿,篱落初寒蔓碧花。  便拟挂冠君会否?耳根不复耐喧哗。
山步溪桥入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  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霜露初侵季子裘,山川空赋仲宣楼。  梦回最怯闻衣杵,病起常忧负酒筹。  日月往来双转毂,乾坤成坏一浮沤。  书生事业无多许,二寸毛锥老未休。
十日秋阴满径苔,蓬门那有客敲推。  水边丹叶已如许,篱下黄花犹未开。  空见游僧衡岳去,难逢新雁杜陵来。  溪云一片闲舒卷,恋著渔矶不肯回。
三三两两戏鱼行,香饵才投去若惊。  寄与扁舟五湖客,只当远引过平生。
残暑偏能著此翁,吹襟剩喜得西风。  露滋小径兰苕冷,月射高梁燕户空。  衰病呻吟真一洗,醉歌跌宕与谁同?  从今日日增幽兴,水际先丹数叶枫。
稽山九十翁,病起无气力。  拥杖牧鸡豚,乃是老人职。  一杯芋糁羹,孙子唤翁食。  既饱负朝阳,自愧尔何德!
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白首有诗悲蜀道,清宵无梦到钧天。  迂疏早不营三窟,流落今宁直一钱!  把酒未妨余兴在,试凭丝管饯流年。
临海铜灯喜夜长,蕲春笛簟怨秋凉。  世间生灭无穷境,尽付山房一炷香。
身似庞翁不出家,一窗自了淡生涯。  山姜零落初成子,石竹凄凉半吐花。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唤煎茶。  掩关本意君知否?两耳衰年不耐哗。
今日鹊噪檐,邢赵别我西。  老怀易感慨,近别亦惨凄。  自我卧孤村,海内无轮蹄。  垂虹秋愈佳,不得同装齎。
村南村北鹁鸪鸣,小雨霏霏又作晴。  拂枕欹眠不成梦,却拖藤杖出门行。
才不才间未必全,胸中元自要超然。  黄金不博身强健,且醉江湖万里天。
今日鹊噪檐,邢赵别我西。  老怀易感慨,近别亦惨凄。  自我卧孤村,海内无轮蹄。  垂虹秋愈佳,不得同装齎。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出门东行复西行,处处人家打稻声。  小瓮秫醅虽未熟,後园楮蕈已堪烹。
牙齿漂浮欲半空,此生已付有无中。  一杯藜粥枫林下,时与邻翁说岁丰。
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  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  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  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挂壁冠。
疏泉洗石夸身健,试墨烧香破日长。  若得三山安乐法,不须更觅玉函方。
药畦蔬垄夕阳中,带落冠欹一病翁。  步蹇每妨行乐兴,眼昏几废读书功。  露浓乍警云巢鹤,风劲先凋玉井桐。  欲赋悲秋却休去,鬓丝已是满青铜。
傍县人来涕泗翻,蝗灾暴虎不堪言。  天心似为衰翁地,饱食安眠独北村。
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  前山雨过云无迹,别浦潮回岸有痕。
闲愁正可资诗酒,小疾安能减食眠。  一亩旋租畦菜地,千钱新买钓鱼船。
邻砧落日数声残,汀树秋风几叶丹。  冉冉清愁来不断,无方能使酒肠宽。
眼明尚见蝇头字,暑退初亲雁足灯。  历历胸中千载事,莫将轻比住庵僧。
存神止虑自长年,黄老遗书汉尚传。  妙语虽传人不省,却从丹灶觅神仙。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可忧。  名山采药恐未免,策蹇孰能从我游?[6]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65-267
陆游.陆游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213
陆游.陆游诗.武汉:崇文书局,2014:278-281
.搜韵网[引用日期]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76
.中国古代文学史[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