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行省制.哪个是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平的

博客名称 :
博客昵称 :
自我介绍 :100字以内
没有提示信息
Cookie :不保存
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程考纲考点精析精练·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1:04:57
分类:教学案例
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程考纲考点精析精练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精析】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基本未变,变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其他方面&&中央政府的组成、地方机构的设置、文化专制的措施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4)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
2.建立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也需要建立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的建立。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后,一直以思想为统治思想。总结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的政治理论,为创立专制主义度奠定理论基础。
(4)地理原因&&由于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3.基本内容:
(1)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4)统一车辆行制。(5)。(6)统一文字。(7)统一货币。(8)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9)修筑万里长城。
4.主要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5.基本矛盾:
(1)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皇权与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6.根本目的: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7.发展演变:
(1)萌芽(战国):建立县制,百官服,从法令的建立。
(2)确立():一整套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的,地方推行)。
(3)巩固(西汉):①&&平定。②颁布&&削夺王侯,解决问题。③&&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长官相当于,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是专制主义度的进一步完善。②,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实行,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大权独揽,废,后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在地方废,设,削弱地方势力, 明朝还遍设特务组织,实行,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
(8)顶峰(清朝):清朝设六部,后增设,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统治,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8.具体经过:
(1)专制主义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专制主义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
(2)专制主义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的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正式建立
统一后,继承了的成果并实践了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国前的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西汉巩固
西汉建立后,实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问题,景帝在的基础上,平定,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的建议,实行&&,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的制度得以巩固。
④隋唐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不仅要伴随着克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且还要克服君权与的矛盾。隋朝实行制,把原为的权力分散于三省六部。这的措施,被唐朝沿袭并有所发展,从而使度得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也是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的。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度进一步完善。
⑤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末以来的教训,接受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议,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⑥元朝新发展
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大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既是元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的尝试,同时又是加强的新举措,是对古代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⑦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权分,使以来的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⑧清朝后期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变革君主专制制度的呼声逐步高涨,君主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是将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的实践;辛亥革命则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1912年2月,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3)专制主义度的历史评价
专制主义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
专制主义度是与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
其历史作用是: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使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因为皇帝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朋党之争、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度的副产品。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也是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9.作用和影响(高考层面):
(1)积极作用: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 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在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的进步。④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10.消亡原因:
专制主义度的消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
(1)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3)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传入,客观上冲击了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
11.规律性认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于这个知识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了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应该从中把握住其中的规律与认识。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使秦的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嬴政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诸侯王权大势重,逐渐威胁中央。汉景帝和汉武帝相继采取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王国问题。接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大一统&局面,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使之互相牵制;同时又把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职权分散给六部。这就限制了割据势力,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历史教训,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剪除了割据因素,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省,由中央派官管理,这既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又是后代省级行政机构之始。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影响至今。明初,废除了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将其职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皇权和相权的合一;设置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镇压人民,监视官吏;采用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地方废除元朝以来的行省,改设三司,分掌行政、司法和军权;清前期,增设军机处,屡兴文字狱。这样,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表明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2)历朝封建统治者实行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是出于地主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恐惧,是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也是要维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整个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其影响十分深远。客观进步作用十分明显,如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加快和科技文化进步;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明清时期还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证。消极作用亦很突出,如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5)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加强就意味着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反之地方割据势力就膨胀。
【高考真题】
1.(2008&江苏卷)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属容易题。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大臣们的聪明才智,防止决策的失误,最终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D均不符合史实。
2.(2013年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答案】C&
3.(2013年广东卷)&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答案】C&
4.(2013年广东卷)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答案】A&
5.(2013年四川卷)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6.(2013年四川卷)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7.(2013年新课标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C&
8.(2013年安徽卷)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D&
9.(2013年山东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答案】B&
10.(2013年海南卷)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11.(2013年山东卷)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表1
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答案】C&
12.(2013年北京卷)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 D.明北京
【答案】C&
13.(2013年天津卷)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C&
14.(2013年新课标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答案】B&
15.(2013年新课标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16.(2013年北京卷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汉武帝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相权。三长制的实行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来分割相权。明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因此选B项。
17.(2013年福建省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
【解析】材料分别叙述了德礼、刑罚对政教的意义和作用,表明两者不可分割。故选D。
18.(2013年江苏省单科历史,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三项的表述都是对材料的错误分析。
19.(2013年上海市单科历史,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
20.(2013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
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解析】A项是乾隆帝的功绩,B、C、D三项均为康熙帝的功绩。故选A。
21.(2013年上海市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秦朝和汉朝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隋朝和唐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度。宋朝三分相权。故选C。
22.(2013年全国卷文综,39)(历史部分2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一&& 周、秦、汉、唐定都关中且国势强盛,并非只 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戎&族的支持,被赶出了关中平原。秦国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积聚起雄视&山东&的力量;视死如归的战士与关中繁荣的农业经济,同是支撑秦统一全国不可忽视的因素。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2分)
【答案】(1)作用:北面、西北面山地、高原形成关中的地理屏障;输送了长于骑射的骁勇战士;提供了战马。
(4)影响: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
【解析】第(1)题要从地理上、经济上(畜牧业和农业经济的互补)、制度上(府兵制)、人民素质分析。第(2)题,要联系民族关系史中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影响作答。
【模拟试题】
1.(2013年3月延边市质检24题)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2.(2013年3月大庆市一模)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确立
3.(2013年3月莆田市质检6题)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C.②④&&&&&&&&& &&&&& D.②③
4.(2013年3月威海市一模)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突出特色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不断发展演变,&至明清达到顶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结构图展示的是不同朝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形式,其中属于元朝的是
法律事务:大承律师事务所 佟丽萍律师 刘英铁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举制的弊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