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烟散入五侯家,下我姓侯却怎么样一句话

走陵游记|轻烟散入五侯家
走陵游记|轻烟散入五侯家
袁老师侃历史
轻烟散入五侯家——丁酉河朔访古记行文/ 王勘北宋皇陵游记(三)序何时归来犹未晚,亦可天真作少年。再次踏上少年锦时壮游过的土地,闻着那初春蒿草散发出的清香,耳边回荡着的,依然是三年前我们辅相识时的欢声笑语。古人云,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这样一群人,共同坚守这份爱好与追求,惶惶然已是三载春秋。如果,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要寻找一处角落,去感受先人那仪式感的的葬仪,那么,也许首先映入我脑海中的词语便是——河朔。乌桓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最爱多情白翎雀,一双飞近马边鸣。说起我与河朔的情缘,不得不提到一位生活在八百年前的古人——葛逻禄讷亲。是的,他是蒙古人。很多人都以为,元人的诗赋能高明到何处呢?很难想象,这般淡雅清新如小品般的诗歌的背后,承载着他十数年的寻访生涯,以及对河朔古物如痴如醉的眷恋之情。这如痴如醉的眷恋,都写在了那本《河朔访古记》中。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你为何喜欢游走在帝王陵寝之间,为何会对那些莫名的土冢与空对残阳的冷冷的石仪兴趣盎然。很久以前,有一部日本电影《楢山节考》,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有的时候,葬事是一种充满着仪式感的曼妙的体悟。而随着走过越来越多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层的先人的终所,这种感受也越发的强烈。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的话,体悟中,渐渐增加了对这片土地上古老文明深深的崇敬感,以及这些文明所经历,所遭遇的伤痛的感怀吧。河朔诸陵,不经凝聚着这全部的情感,也曾经记录着,我少年时那奋不顾身与执拗骄傲的往昔。中国古人对于亡故的思绪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会真实的流露在那陵寝的一草一木之间。河朔之行,自神都至永安,自北邙至巩洛。我们的步伐或许只有短短数日,但我们的视线,已跨越了数千载时光。一汉人眼中的仪式感是恢弘波澜处,又柔和了许多忧愁的。光武帝起兵南阳,建制河北,纵马昆阳,终老北邙。关于他陵寝的所在,人们误解了千百年。这北邙山顶圜丘型的陂池下,是否真的埋葬着,那“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具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遗言:古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临平望平阴,河水洋洋,舟船泛泛,善矣!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西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我多么想你能变成我永不凋零的花朵,但时间不会让你永远的停泊。我想和时光一般潇洒的离开,于是,我静谧的卧在高岗之上。这就是洛京两隅的汉家天子们,他们把葬仪的内涵掩埋在黄土之下,峥嵘不留存于人世之间,但仍然能看到他们生死观念中充溢着人性的光芒。与斩白蛇、夺天下、败匈奴、通西域、五陵通衢、四海臣服的西京时代比,东汉,是一个让我们容易忘记的时代,但这个时代的遗存,真正的横跨于河洛之间,南北遥望,列冢森罗,构成额河朔帝王陵寝的主干。二国分三部,历史开始逐渐走向晦暗,仪式感中开始出现了灰色调的简朴、凝重和不安。一如这个时代,但闻英雄金戈事,不见孤老泪沾襟。天地虽云广,独容我身难。日月虽云明,岂照我身边。日本人眼中的死亡,具有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让他们的终所清净、冷谧,充满着修行者的晨钟暮鼓的伤逝。高平陵,早已不见司马氏和曹氏权谋诈术的刀光剑影,唯留青冢向黄昏,辅一至此,失落感不可谓没有。这位效法始皇帝,铸铜盘以承甘露,修神道以期长生的天子,继承了父亲的婚姻不幸。身后,陪伴他的,是自己未满月而夭折的小女儿。这座左近闻名遐迩的坟墓,不知是否,是那两个未谙世事,恬静如水的魂灵的终安之地呢?那骑着健羊,似羊脂玉雕成的小童,不知是否,是两个孩子喜爱的玩具呢?曹魏时,墓葬多朝东方,而这座墓葬朝西,那里是曹魏寰丘的方向。史传,明帝为亡女立庙,亲送至南陵终所。忘记那些酒色财气的记载吧,我想此刻,他只是一个伤心欲绝的父亲。朝向寰丘,寄托着他希望女儿早日升仙的期盼。此刻,帝王家里,难得温和的亲情,就如这午后的阳光,洒落。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曹魏以降,晋室解体,五胡祸乱。帝王们,似乎越来越喜欢,选择高山,作为自己的安魂所在了。高山,似乎成了他们眼中和心中,圣洁的依托,以及,能让他们远离逝后烦恼的净土。然而,他们一手酿造的乱世的苦海,终于淹没了他们自己。崇阳、峻阳、最后是太阳。这是司马家族,对自己千秋万代最后的渴望。但翻开史料,这些承载着美好寓意的陵寝,莫不伴随着一个残酷、伤痛的词汇“崩塌”,为尊者讳,我们的古人,也许是流尽泪水,用这样一个词,去遮掩我们想象到的以及不堪想象的暴行。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魏晋风度,旖旎柔美,但那个时代,无疑是流血漂橹,不堪回首的。最是西京俱泯灭,不堪回首旧金镛。此刻,我们已不知道,那起伏连绵的山岗上,到底埋藏着多少财富和珍馐。金谷园荒芜许久,广陵散人间难觅,不见潘卫,不识七贤,魏晋,就似那流光溢彩中的惊鸿,闪电而来,飞逝而去。留下的,只有那蔡庄古井中,刻着斑驳陆离文字的砖志,诉说着,洛阳纸贵的传说。三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自首阳山以西,就进入了真正意义的北邙山。依稀记得,儿时读《石头记》时,外祖父告诉我,林黛玉自称北邙乡女,言外之意,就是她即将离世。唐代诗人王建,除了他千古传诵的《宫词百首》外,还有这样一首诗,说不尽,这北邙山头的哀婉凄绝。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古人云,这邙岭上,坟冢森罗棋布,无卧牛之处。于是,今人的奇思妙想,就构建了一间古墓文化专题的博物馆,去试着分担这邙山上载不动的恩怨情仇。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流变史,这里,我们看到了古人殊为令人意向不到的生死观。才子佳人也好,王侯将相也好,他们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安魂之地,千秋功业,只做抔土。这里,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千余年的风雨。八王之乱,河阴惨迹,一座恢弘壮丽的城阙,阊阖门、太极殿、还有那高逾百四十米的可为万世表范的永宁寺木塔。轰然,倒下。历史洪流淌过,不为任何人驻足。如果,这时光能够驻足,也许,那默默长眠在博物馆西侧黄土下的君王—北魏宣武帝,会悔恨自己对祖制的更择。他拯救了胡灵华,将自己的两千王公送上黄泉路,他拯救了人性,也毁灭了自己的国家。这位异族皇帝的父亲,开创了洛京史上文物鼎盛、华彩非凡的时代,然而,他又长眠在哪里?长眠,能否安慰他一生伤痛孤寂的心呢?北魏,那开创了国史异族政权百年国祚,庄仪典章的伟大时代,如风般远去了......四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这是晚唐诗人韩偓晚年,流寓葵山,思念故国时,写下的。高平陵以东,地势渐高,有山曰景山,有岭曰白云岭。地平线上,一座高大巍峨的封冢,刻印着,唐代,这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王朝里,宫闱中让人不忍卒读的往事。“初,将营筑恭陵,功费巨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这是一座,规模远逾关中同样身为太子的皇族成员陵墓的陵园,这座陵园,是一位年老、失明、流尽泪水的父亲,对儿子的思念。这里埋葬的,就是《大明宫词》里,幼年的太平公主,最为倾慕的哥哥李弘。庄严典雅,无论史料还是戏剧里,这是对这位追谥为孝敬皇帝的高宗长子,描述最多的词汇。这位太子,承载了高宗的希望,也,承载了大唐的希望。所以,当这位太子,在24岁的青春年少,离奇的凋零后,唐朝的天空,仿佛也瞬间黯淡无光。高宗和武后,忘记了关中大旱,国事繁杂,他们不吝惜所有,只为给年轻的太子营建一座瑰丽的殿堂。此刻,我宁愿忘记史书里,那个传闻为了权力,戕害自己儿女,最后孤家寡人的女主,就像万安山下的明帝一样,武则天,伤心欲绝,这是她的第一个儿子,她不是一个残忍无情的母亲。一路走来,唯有在这白云岭上,我才真正领悟到,残阳夕照,古冢凄凄的场景。自恭陵西行,逾数里,短短的路程,而大唐已走到了终点。数年前,我曾经试着寻找,但满眼荠麦青青,如今,今人立碑一通,以纪旧址。和陵,大唐王朝营建的最后的帝陵,站在这里,遥望恭陵,我默然许久。早已习惯了那石仪巍然,画栋雕梁的气度,却不知道,当繁华落尽,只剩残垣。碑后的麦田中,干净里,找不到一丝墓园的影子,那顾盼神飞的风流和惹人神往的自信,早已雨打风吹而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此刻虽无雪花,然而,一个伟大王朝落寞的背影,也许,已经能催起人们心中的泪花了吧。五回首东都老泪垂,水晶遗注忍重窥。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河朔之行的最东首,巩洛之原。宋朝,华夏民族心中,让人尤为怀念,也尤为感伤的王朝。然而,一路走来,倘若只有伤古和悲春,岂不辜负了,这大好春色?河朔陵寝,以宋代遗作,殊为完整。从矗立在寺沟村北,会圣宫前的巨碑,到八陵数以千计的石刻像生,从万安山岭里,采石场所存的石料模具,到博物馆陈列的,品类繁盛的石仪残件。有宋一代,文采盎然,仪注景然,由是可观。但,宋陵之于我,还有着许多特殊的情怀。这里,有许许多多让我非常挂念的“朋友们”,每隔一段时间,我总想来看看他们。便秘狮,撩妹狮,喵喵虎,胖胖虎,灞波儿奔,啊对了,还有“圆桌会议”的狮子们宋人的胸怀,是豁达开朗的,由此,宋陵的石仪里,多了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古人的超绝技艺,在今人眼中,也许是停留在手中,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胸中的丘壑,以及时代赋予他们的思想。森森严残酷的皇家礼制,和眼前一尊尊活灵活现,惹人怜爱的石刻像生,我们触摸到了,有宋一代的精神气息。是的,这个王朝得国很慢,这个王朝自始至终没有过多的显示出,肌肉的发达,以及勇武的气魄,但,这个王朝宽容、温厚而富有人文气息。柏杨先生曾经评价说,宋朝,更像一个普通人的王朝。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才子佳人,将相王侯,迁客骚人们的故事。在这里,在地垄田间,今天的孩子们依然在石像间穿梭嬉戏,耕者们依然在石像间播种收货,老人们依然在夕阳下里短家常。不知为什么,宋陵,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温暖,或许不如唐陵那样,气势雄浑;或许不如南朝帝陵那样,格调高绝;甚至,也不似汉陵那样,睥睨沃野。但这里更接近我们,这里,有着更丰富的生活气息。仿佛,自古而今这里就并非大禁之地,我们难得,能够如此近的,去触碰一个久远王朝的气息。而这个王朝,也热衷于,告诉我们他的故事,老朋友的感觉,也许就是如此吧。结时间很快,而意犹未尽。于我而言,对华夏文物古迹的寻访、记录,也许是终生的爱好,曾经,我自己孤独的行走在这里,如今,当我们这样一群有着共同爱好和信念的人,走在一起的时候,彼此激励,相互交流,是另一种欢愉的乐趣。借用前辈刘老师的一句话说:觅古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窃愿与海内诸君子共勉。日暮苍山远,人影渐依稀。最后,我想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何正璜先生的这段话,加以诠释。一路上,回首望,高岗横亘,是历代帝后尊贵的陵寝。侧首四顾,汉、魏、晋、宋各代墓地,密如星棋。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叙写了他们;历史不断在延长,他们却安恬而永恒地长眠在这咫尺之间的一片土地里。他们所创造的帝业,千秋各有定论,而他们憩息的幽园冥宫,却曾有几人肯远来凭吊?断碣荒草,黄土西负,我几乎忘记了这里原来还是人间!夕阳西下,终至钟漏歇时,唯有荒山一片土,埋骨成灰,与茂草野艳,争向西风。Specialthanksto:帝王陵研究会全体同仁!南承丁酉初春于东鲁亦省书堂DI WANG LING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世代繁衍的精神支柱。爱我中华会长名誉会长:学术顾问:主编运营总监:编辑小组:投稿地址Q Q群号微信订阅号: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分享即是美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袁老师侃历史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闲暇时光,看看书谈谈历史
作者最新文章链接打不开?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本类最新08-2808-2808-2808-2808-28&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轻烟散入五侯家】帝都长安: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们
我的图书馆
【轻烟散入五侯家】帝都长安: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们
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一千年】偶露峥嵘大城长安,不做帝都已有千年。最近这一千年来,长安(西安)发生过三件影响中国的大事件:第一,明末李自成在这里短暂建立了政权;第二,八国联军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难至此;第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辉煌不再,长安依然偶露峥嵘。 唐朝以后,长安就没有做过大王朝的都城。北宋时期,长安的名字叫做“京兆”,依稀带着帝都的影子。这就像南京虽然不是首都了,但是还带着一个“京”字,这就是“历史底蕴”。 元时期,长安为蒙古安西王驻地。明清时期,长安定名为西安。“西安”,说明这座城市已经从一个全国性都市,变成一个地区性的中心城市。这一点,又像当年的北京改名为“北平”。这种更名,真是委屈它们了! 【那两千年】永恒之城往事越千年。一千年之前,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长安就是中央帝国的“永恒之城”。西方人说罗马是“永恒之城”,与罗马帝国的都城相比,长安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渭河流域,是周人的发祥地。《诗经》里记载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覃父等部落首领,就在这一带率领族人垒墙筑城、耕种稼穑。到周文王时期,筑城丰邑,算是正式定都长安一带。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武王在丰邑附近营建镐京,并以此为基地,东进中原(今河南一带)讨伐商纣王。伐纣成功,武王退回关中,在关东、河北广封诸侯,为天子守四方。 周王室受到西方犬戎的侵扰,东迁洛阳,把关中留给秦人,其实是让秦人为天子守边。秦人定都的咸阳,其实还是在“大长安”的范畴内。刘邦定天下,建都长安,说明他的政治智慧,远高于希望“衣锦还乡”的项羽。隋唐定都长安,遂成大气候。在那几千年里,牛哄哄的洛阳,也只能是长安的“备胎”。 在周秦汉唐的历史里,我们经常看到“关中”“关东”“山东”“河北”这些地理名词,它们都是有特指的,跟现在的所指不一样。“关”,是指函谷关、潼关,“山”是指殽山,“河”是指黄河,它们的交汇之处,就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 表里河山,有如此天险,关中易守难攻;关内又是沃野千里,在上古、中古时期可以实现粮食自给;关中东接中原、南连巴蜀、西通河西走廊和西域,易于统御全境。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做帝都也难!【刚毅木讷】帝都气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在乍暖还寒、飞花扬絮的季节里,帝都长安的宫墙柳,也就是在微风吹拂下稍微斜一斜。它们见的世面多了,太阳底下无新事,一切的一切都是轮回。汉未央宫、长乐宫,唐大明宫、含元殿,多么有美学和哲学韵味的名字,都在这御柳掩映之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人说,这是借用西汉成帝时封五个外戚为侯爷的故事,来讽喻当朝权贵:人家寒食都不开伙,你们倒好,动起烟火来了。这种解释,比较牵强。再说了,传的是蜡烛,蜡烛能烧饭?我的看法是,索性当成一种白描:日暮斜阳,华灯初上,路上行人依稀,那些深宅大院透出一股肃穆神秘的气息。虽然没有人家动火烧饭,但是也有袅袅轻烟飘荡,那是帝王家、富贵家开始掌灯。“轻烟”,好一个“轻烟”,管你王侯将相,帝都长安见的多了,也不过如此而已。 帝都长安,就是这么大气沉稳。那几千年里,发生了多少事啊!周武王征商纣,凯旋班师;周穆王去见西王母,死在半途;汉高祖征匈奴,狼狈而归;汉武帝摆出大阵仗,去泰山封禅;秦王李世民居心叵测,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太白“仰天大笑”奉旨进京,杜子美哀叹“国破山河在”…… 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古今大战秦俑情》,感觉那个主演好像兵马俑啊,根本就不用化妆。后来知道,主演名叫张艺谋,秦人。后来看小说《白鹿原》,看到作者陈忠实的照片,就是一个农民的模样。在西安看到唐玄奘藏经的大雁塔,没有风铃,没有飞檐,却一下子把人震慑住了。孔夫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这大概也就是长安城的气质,关中人的气质。 【长安之“四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我曾请一位长居西安、深谙文史的朋友找找长安的“四季歌”,他找来找去,告诉我:找不到夏天的名诗。我也是。找不到,不要硬凑。想想也是,夏天,与长安的气质是有些相悖的。夏天是轻盈的,长安是厚重的。 韩愈写过《早春》《晚春》,都是名篇。《早春》的长安氛围更浓些。“天街”“皇都”,都道出了帝都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小雨、草色、烟柳,与《寒食》的意境何其相似。 长安秋望唐 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不看题目,把“南山”改成“西山”,你会不会以为写的是“APEC蓝”?帝都的秋也好,故都的秋也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啊。 终南望余雪唐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如果在寒冬时节,这首诗读起来,是不是身上又是一哆嗦呢?“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下雪的时候不冷,雪后天晴最冷,古人早已明白这个道理。(地图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老杨纯手工加工制作。图片素材据网络。)
馆藏&3949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求闻达于诸侯上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