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洞宾醉酒提壶力千钧骨,水打东坡诗。这诗典故是从何而来?

[转载]武林旧事
【宋】周& 密&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地理类
&&& 杂记之属
△《武林旧事》·十卷(内府藏本)
宋周密撰。密字公谨,号草窗,先世济南人。其曾祖随高宗南渡,因家湖州。淳祐中,尝官义乌令。宋亡不仕,终於家。是书记宋南渡都城杂事,盖密虽居弁山,实流寓杭州之癸辛街。故目睹耳闻,最为真确。於乾道、淳熙间三朝授受、两宫奉养之故迹,叙述尤详。自序称,欲如吕荥阳《杂记》而加详,如孟元老《梦华》而近雅。今考所载,体例虽仿孟书,而词华典赡,南宋人遗篇剩句,颇赖以存,近雅之言不谬。吕希哲《岁时杂记》,今虽不传,然周必大《平园集》尚载其序,称其《上元》一门,多至五十馀条,不为不富。而密犹以为未详,则是书之赅备可知矣。明人所刻,往往随意刊除。或仅六卷,或不足六卷,惟存《故都宫殿》、《教坊乐部》诸门,殊失著书之本旨。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抄,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而湖山歌舞,靡丽纷华,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遗老故臣,恻恻兴亡之隐,实曲寄於言外,不仅作风俗记、都邑簿也。第十卷末“棋待诏”以下,以是书体例推之,当在六卷之末,疑传写或乱其旧第。然无可考证,今亦姑仍之焉。
&&& ●武林旧事卷一
寿皇圣孝,冠绝古今,承颜两宫,以天下养,一时盛事,莫大于庆寿之典,今摭录大略于此。淳熙三年,光尧圣寿七十,预于旧岁冬至加上两宫尊号,立春日行庆寿礼。至十三年,太上八十,正月元日,再举庆典,其日,文武百僚,集大庆殿,各服朝服,用法驾五百三十四人,大乐四十八人,架乐正乐工一百八十八人宋廷佐刻本云:“大乐四十八架正乐一百八十八人”,及列仪仗鼓吹于殿门外。上服通天冠,绛纱袍,执大圭,恭行册宝之礼。鼓吹振作,礼仪使已下,皆导从,上乘辇从至德寿宫,俟太上升御座,宫架乐作,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词曰:“臣某稽首言,伏惟圣号太上皇帝陛下,寿同天永,德与日新。典册扬徽,华夷赖庆。”左相宣答曰:“圣号太上皇帝圣旨,皇帝迎阳展采,镂牒荣亲,何幸吾身屡观盛事。”次皇太子以下称贺致词,宣答讫,并再拜舞蹈,礼毕,次诣太上皇后殿,行礼如前。候解严讫,皇帝入宫,进奉礼物,行家人礼。御宴极欢。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后三日,百官拜表称贺于文德殿,四方万姓,不远千里,快睹盛事。都民垂白之老,喜极有至泣下者。杨诚斋诗云:“长乐宫前望翠华,玉皇来贺太皇家。青天白日仍飞雪,错认东风转柳花。”“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任斯诗云:“金爵觚棱晓日开,三朝喜气一时回。圣人先御红鸾扇,天子龙舆万骑来。”“霜晓君王出问安,宝香随辇护朝寒。五云深处三宫宴,九奏声中二圣欢。”
先期禁卫所门牒临安府约束居民,不许登高及衩袒观看。男子并令衫带,妇人裙背。仍先一日封闭楼门,取责知委,不许容着来历不明之人。殿步三司,分拨统制将官军兵六千二百人摆龊诸巷大礼则倍此数。至日五鼓,地分头项沿门驱逐杂人外,仪卫节次如后:
  地分约拦
  诸厢约拦
  缉捕使臣
  都辖官约拦
  军器库从物
  内藏库从物
  御酒库从物
  御厨从物
  祗候库从物
  骐骥院御马两行
  御药院药架
  引从舍人两行
  诸司库务官两行
  搜视行宫司
  行宫殿门
  控拢亲从二百十五人
  前驱亲从两行各二十一人
  赞喝舍人两行各八人
  天武两行各八人居外
  都下亲从两行各八人居内
  驾头閤门祗候乘骑捧驾
  引驾主首两行各五人。宋刻“引驾主首”作“引主驾首”。
  閤门提点两行
  御史台知班两行
  尚书省录事
  密院副承旨
  珠子御座
  御马院马喝咎座御。宋刻“院马御马,喝御座。”“咎”字似误。
  閤门簿书两行
  宣赞舍人两行
  茶酒班
  环卫官
  带御器械
  拦前等
  辇官人员
  逍遥辇辇官十六人
  御辇院官
  閤门承受两行
  御燎子头笼
  翰林司官
  御丝鞋所
  御服所
  御座马两行十匹
  马院总管
  御军器库
  睿思殿库
  閤门库宋刻“子库”。
  閤门觉察官两行
  长入祗候两行各二十六人
  茶酒班殿侍各二十一人。宋刻“三十一人”。
  快行亲从各三十二人
  击鞭两行各七人。宋刻“击鞭”作“系鞭”。
  殿前指挥使两行各二十一人居外。宋刻“三十一人”。
  茶酒班殿侍两行各六人执从物居内
  编排禁卫行子三十人于内往来编排。宋刻“三十一人”。
  等子人员十将两行各四人居外
  御龙直共八十二人执从物居内
  知閤门事乘马行围子内
  步帅乘马行围子内
  亲从方围子两行各一百四十人
  围子两边各四重
  第一重内殿直已下两边各一百人
  第二重崇政殿围子两边各一百人
  第三重御龙直两边各一百人
  第四重崇政殿围子两边各一百人
  水手并觑捕等子两边各五人。宋刻“觑”误“戏”。
  拦前崇政殿亲从十七人
  殿帅乘骑行围子内中道
  主管禁军所内官等子两边各二十五人居外。宋刻“禁军”作“禁卫”。
  中道第二日并恭谢。教坊乐人迎驾,念致语口号等,并教坊乐部于此排立。
  快行亲从两行各三十人。宋刻“行”作“边”。麈斧拂子
  水晶骨朵
  香球二人。宋刻作“香二”,连文大字,无“人”字。
  打烛快行两行,驾回不用
  编排官二人
  执烛笼亲从两行,各七十四人,到众安桥去烛驾回先行。宋刻“烛笼”作“灯笼”。
  行门两行各十二人
  当食官
  听宣官
  辇官人员
  平辇辇官十六人
  黄罗御伞二
  黄罗御扇二
  挟辇御药
  带插外御带
  带插閤下官
  閤门觉察舍人
  拦后围子
  挟辇指挥使各二十一人
  辇后乐东西两边共三十六人,第一日不作。宋刻云:“东西两班各三十六人”。
  天武两行各八人居外
  都下亲从两行各八人
  挟辇内殿直各二十二人
  宰执后约拦亲从二十二人。宋刻“二十二人”上有“各”字。
  从驾臣僚分东西两班东班系尚书侍郎两制等官,西班系正位宗室遥郡。宋刻“位”作“任”。閤门觉察宣赞舍人侍从后约拦亲从各二十二人
  车驾所经,诸司百官宋刻云:“诸百官司”。皆结彩门,迎驾起居。俟驾头将至,知班行门喝“班到排立”;次喝“躬身拜,再拜”;驾回不拜,值雨免拜。班首奏圣躬万福,喝唱宋刻“唱喏”直身立。龊巷军兵则呼“万岁!”
大礼南郊 明堂
三岁一郊,预于元日降诏,以冬至有事于南郊,或用次年元日行事明堂止于半年前降诏,用是岁季秋上辛日。选于五六月内择日命司漕宋刻“司”作“帅”及修内司修饰郊坛,及绞缚青城斋殿等屋,凡数百间,悉覆以苇席,护以青布,并差官兵修筑泥路,自太庙至泰湮门,又自嘉会门至丽正门,计九里三百二十步明堂止自太庙至丽正门,皆以潮沙填筑,其平如席,以便五辂之往来。每队各有歌头,以彩旗为号,唱和《杵歌》等曲,以相两街,居民各以彩缎钱酒为犒。又命象院教象前导朱旗,以二金三鼓为节,各有幞头紫衣蛮奴乘之,手执短钁,旋转跪起,悉如人意。市井因竞市绘塑小象,以馈遗四方。又以车五乘,压之以铁,多至万斤,与辂轻重适等,以观疾徐倾侧之势。至前一月进呈,谓之“闪试”。及驾出前一日,缚大彩屋于太庙前,置辂其中,许都人观瞻。先自前一月以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郊前十日,执事陪祀等官,并受誓戒于尚书省宗室赴太庙受誓戒。前三日,百官奏请皇帝致斋于大庆殿。是日,上服通天冠,绛纱袍,{乡青}结佩,升高座,侍中奏请降座,就斋室。次日,车驾诣景灵宫,服衮冕行礼仪从并同四孟。礼毕驾回,就赴太庙斋殿宿斋。是夕四鼓,上服衮冕,诣祖宗诸室行朝飨之礼。是夜,卤簿仪仗军兵于御路两傍分列,间以糁盆烛,自太庙直至郊坛泰禋门,辉映如昼。宰执亲王,贵家巨室,列幕栉比,皆不远千里,不惮重费,预定于数月之前,而至期犹有为有力所夺者。珠翠锦绣,绚烂于二十里间,虽寸地不容闲也。歌舞游遨,工艺百物,辐辏争售,通宵骈阗,至五鼓则先驱,所至皆灭灯火,盖清道祓除之义。黎明,上御玉辂,从以四辂金、象、革、木,导以驯象,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飨之数,声容文物,不可尽述。次第出嘉会门,至青城宿斋明堂则径入丽正门斋殿斋宿。四壁皆三衙诸军,周庐坐甲,军幕旌旗,布列前后,传呼唱号,列烛互巡,往来如织。行宫至暮则严更警场太庙斋宿亦然。宋刻误“警惕”,鼓角轰振。又有卫士十余队,每队十余人,互喝云:“是与不是?”众应曰:“是!”又喝云:“是甚人?”众应曰:“殿前都指挥使某人。”谓之“喝拦”宋刻作“探”。至三鼓,执事陪祀官并入,就黄坛排立,万灯辉耀,灿若列星。凡龊灯皆自为志号,谓如捧俎官宋刻无“谓”字则画一人为捧俎之状等类。盖灯多,不容不以此辨认,亦有好奇可笑者。用丑时一刻行事,至期,上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辇至大次,礼部侍郎奏中严外辨,礼仪使奏请皇帝行事。上服衮冕,步至小次,升自午阶。天步所临,皆藉以黄罗,谓之“黄道”。中贵一人,以大金合贮片脑迎前撒之。礼仪使前导,殿中监进大圭。至版位,礼直官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宫架乐作。自此上进止皆乐作。时壝坛内外,凡数万众,皆肃然无哗。天风时送佩环韶濩之音,真如九天吹下也。太社令升烟燔牲旨首宋刻无“旨”字。上先诣昊天位,次皇地祇,次祖宗位,奠玉,祭酒,读册,文武二舞,次亚终献,礼毕宋刻“礼毕”上有“行”字。上诣饮福位,受爵,饮福酒登歌乐作。礼直官喝“赐胙”,次“送神”,次“望燎”讫,礼仪使奏礼毕。上还大次,更衣,乘辇还斋官,百僚追班,贺礼成于端诚殿。黎明,上乘大安辇,从以五辂进发。教坊排立,奏念致语口号讫,乐作,诸军队伍,亦次第鼓吹振作,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迤逦入丽正门。教坊排立,再奏致语口号,舞毕,降辇小憩,以俟辨严,登门肆赦。弁阳老人有诗云:“黄道宫罗瑞脑香,衮龙升降佩锵锵。大安辇奏乾安曲,万点明星簇紫皇。”又曰:“万骑云从簇锦围,内官排办马如飞宋刻“办”作“立”。九重阊阖开清晓,太母登楼望驾归。”李鹤田诗云:“严更频报夜何其,万甲声传远近随。栀子灯前红炯炯,大安辇上赴坛时。”
  郊坛,天盘至地高三丈二尺四寸,通七十二级,分四成,上广七丈,共十二阶,分三十六龛,舞阶阔一丈,主上升降由此阶,其余各阔五尺。
  圆坛之上,止设昊天上帝、皇地祗二神位,及太祖、太宗配天。
  十六龛案上云“三十六龛”,此云“十六龛”,或有误共祀五帝、太乙、感生、北极、北斗,及分祀众星三百六十位。
  仪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自太庙排列至青城。
  玉辂下祗应人共三百二十一人:
  呵喝人员二人。
  教马官二人。
  挟捧轮将军四人。
  推轮车子官健八人。
  驾士班直二百三十二人。
  千牛卫将军二员。
  抱太常龙旗官六员。
  职掌五人。
  专知官一名。
  手分一名。
  库子八人。
  装挂匠二人。
  诸作工匠十五人。
  盖覆仪鸾司十一人。
  监官三员。
  金、象、革、木辂,每辂下一百五十六人。
  玉辂青饰。
  金辂黄饰。
  象辂红饰。革辂浅色饰。
  木辂黑饰。辂下人冠服并依辂色。
  玉辂前仪仗骑导:骑导官、左壁文臣、右壁武臣。六军仪仗官兵二千二百三十二人。左右诸卫将军宋刻无“卫”字十三员中道五员,左右八员。
  金吾街仗司:
  执矡矟八十人。
  摄将军八员。
  仗下监门二十六员。
  鼓吹五百八十三人。
  导架乐人三百三十人。
其日,驾自文德殿,诣丽正门御楼,教坊作乐迎导,参军色念致语,杂剧色念口号。至御幄降辇,门下閤门进“中严外辨”牌讫,御药喝唱“卷帘”宋刻无“唱”字上出幄,临轩门下。鸣鞭,宫架奏曲,帘卷扇开,乐止,撞右五钟黄伞才出,门下宰臣以下两拜,分班立。门上中书令称:“有敕,立金鸡门下。”侍郎应喏,宣奉敕立金鸡。鸡竿一起,门上仙鹤童子捧赦书降下閤门,接置案上,太常寺击鼓,鼓止,捧案至楼前中心。知閤称“宣付三省”,参政跪受,捧制书出班跪奏,请付外施行。门上中书令承旨宣曰:“制可。”门下参政称:“宣付三省”。遂以制书授宰臣跪受讫,閤门提点开拆,授宣赦。舍人捧诣宣制位,起居舍人一员摘句读。舍人称:“有制。”宰臣以下再拜。俟读至“咸赦除之”,狱级奏脱枷讫,罪囚应喏,三呼万岁,歌呼而出。候宣赦讫,门上舍人赞,枢密及中书令曲贺两拜,门下宣制舍人捧赦制书授宰臣宋刻无“赦”字,宰臣授刑部尚书,尚书授刑房录事讫,归班两拜,致词,三舞蹈,三叩头。知閤称:“有制。”宰臣已下再拜。知閤宣答云:“若时大庆,与卿等同之。”又拜舞如前。门上中书令奏礼毕,扇合,宫架乐作,帘降,乐止,撞左五钟。门下礼部郎中奏解严,上还幄次,门下鸣鞭,舍人喝:“奉敕放仗。”宰臣已下再拜退。次宣劳将士讫,乘辇归内,至南宫门教坊迎驾,念致语口号如前。至文德殿降辇,舞毕退。弁阳翁诗云:“换辇登门卷御帘,侍中承制舍人宣。凤书乍脱金鸡口,一派欢声下九天。”
  金鸡竿,长五丈五尺,四面各百戏,一人缘索而上,谓之“抢金鸡”。先到者得利物,呼万岁。缬罗袄子一领,绢十匹,银碗一只重三两。
  诸州进奏院各有递铺腰铃黄旗者数人,俟宣赦讫,即先发太平州、万州、寿春府,取“太平万寿”之语。以次俱发铃声。满道都人竞观。
  楼下排立次第:
  青龙、白虎旗各一
  信旗二
  方扇二
  方圆罦罼二
&&& {方童} 四
  将军二
  僧众居左
  道众居右
  玉辂居中
  太常宫架乐
  宣赦台
  招拜红旗击鼓宋刻“系鼓”
  三院罪囚狱级居左
  御马六匹居右
  宣制位居中
  三省官已下
大礼后,择日行恭谢礼。第一日驾出,如四孟仪,诣景灵宫天兴殿圣祖前行恭谢礼,次诣中殿祖宗神御前行礼,还斋殿进膳讫,引宰臣以下赐茶,茶毕奏事讫还内。第二日上乘辇,自后殿门出,教坊都管已下于祥曦殿南迎驾起居,参军色念致语,杂剧色念口号,乐作,驾后乐东西班则于和宁门外排立后从作乐。将至太乙宫,道士率众执威仪于万寿观前,入围子内迎驾起居作法事,前导入太乙宫门降辇,候班齐,诣灵休殿参神,次诣五福、十神太乙,次诣申佑殿本命北辰殿通真殿佑圣顺福殿太后本命延寿殿南极火德殿,礼毕,宣宰臣以下合赴坐官并簪花,对御赐宴。上服幞头,红上盖,玉束带,不簪花。教坊乐作,前三盏用盘盏,后二盏屈卮。御筵毕,百官侍卫吏卒等并赐簪花从驾,缕翠滴金,各竞华丽,望之如锦绣。衙前乐都管已下三百人,自新桩桥西中道排立迎驾,念致语、口号如前。乐动《满路花》,至殿门起《寿同天》曲破,舞毕退。姜白石有诗云:“六军文武浩如云,花簇头冠样样新,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是日皇后及内中车马先还。宫中呼后为“圣人”。
其日候宰执奏事讫,追班,上坐垂拱殿,先引枢密院并管军官上寿,东京分为二日,今只并为一日。礼毕,再坐紫宸殿,上公已下分立,候奏班齐,上公诣御茶床前,躬进御酒,跪致词云:“文武百僚臣某等稽首言:天基令节圣节名逐朝换,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下殿再拜。枢密宣答云:“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庆。”又再拜,教坊乐作,接盏讫,跪起舞蹈如仪。閤门官再喝:“不该赴坐官先退。”枢密喝群臣升殿,门分引上公已下合赴坐官升殿。第一盏宣视盏,送御酒,歌板色,唱《祝尧龄》,赐百官酒,觱篥起,舞三台后并准此,供进内咸豉。第二盏赐御酒,歌板起中腔,供进杂爆。第三盏歌板唱踏歌,供进肉鲊,候内官起茶床,枢密跪奏礼毕,群臣降阶,舞蹈拜退。此上寿仪大略也。若锡宴节次,大率如《梦华》所载,兹不赘书。今偶得理宗朝禁中寿筵乐次,因列于此,庶可想见承平之盛观也。
  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正月五日
  乐奏夹钟宫,觱篥起《万寿永无疆》引子,王恩。
  上寿第一盏,觱篥起《圣寿齐天乐慢》,周润。
  第二盏,笛起《帝寿昌慢》,潘俊。
  第三盏,笙起《升平乐慢》,侯璋。
  第四盏,方响起《万方宁慢》,余胜。
  第五盏,觱篥起《永遇乐慢》,杨茂。
  第六盏,笛起《寿南山慢》,卢宁。
  第七盏,笙起《恋春光慢》,任荣祖。
  第八盏,觱篥起《赏仙花慢》,王荣显。
  第九盏,方响起《碧牡丹慢》,彭先。
  第十盏,笛起《上苑春慢》,胡宁。
  第十一盏,笙起《庆寿乐慢》,侯璋。
  第十二盏,觱篥起《柳初新慢》,刘昌。
  第十三盏,诸部合《万寿无疆薄媚》曲破。
  初坐乐奏夷则宫,觱篥起《上林春》引子,王荣显。
  第一盏,觱篥起《万岁梁州》曲破,齐汝贤。舞头豪俊迈。舞尾范宗茂。
  第二盏,觱篥起《圣寿永》歌曲子,陆恩显。琵琶起《捧瑶卮慢》,王荣祖。
  第三盏,唱《延寿长》歌曲子,李文庆。嵇琴起《花梢月慢》,李松。
  第四盏,玉轴琵琶独弹正黄宫《福寿永康》,宁俞达。拍,王良卿。觱篥起《庆寿新》,周润。进弹子宋刻“谭子”笛哨,潘俊。杖鼓,朱尧卿。拍,王良卿。
  进念致语等,时和。
  伏以华枢纪节,瑶墀先五日之春;玉历发祥,圣世启千龄之运。欢腾薄海,庆溢大廷,恭惟皇帝陛下,睿哲如尧,俭勤迈禹,躬行德化,跻民寿域之中;治洽泰和,措世春台之上。
  皇后殿下,道符坤顺,位俪乾刚,宫闱资阴教之修,海宇仰母仪之正。有德者必寿,八十个甲子环周;申命其用休,亿万载皇图巩固。臣等生逢华旦,叨预伶官,辄采声诗,恭陈口号:
  上圣天生自有真  千龄宝运纪休辰
  贯枢瑞彩昭璇象  满室红光袅翠麟
  黄阁清夷瑶荚晓  未央闲暇玉卮春
  箕畴五福咸敷敛  皇极躬持锡庶民
  日迟鸾旆,喜聆舜乐之和;天近鹓墀,宜进《齐谐》之伎。上奉天颜。吴师贤已下,上进小杂剧:杂剧,吴师贤已下,做《君圣臣贤爨》,断送《万岁声》。
  第五盏,笙独吹,小石角《长生宝宴乐》,侯璋。拍,张亨。笛起《降圣乐慢》,卢宁。杂剧,周朝清已下,做《三京下书》,断送《绕池游》。
  第六盏,筝独弹,高双调《聚仙欢》,陈仪。拍,谢用。方响起《尧阶乐慢》,刘民和。圣花,金宝。
  第七盏,玉方响独打,道调宫《圣寿永》,余胜。拍,王良卿。筝起《出墙花慢》,吴宣。杂手艺,《祝寿进香仙人》,赵喜。
  第八盏,《万寿祝天基》断队。
  第九盏,箫起,《缕金蝉慢》,傅昌宁。笙起,《托娇莺慢》,任荣祖。
  第十盏,诸部合,《齐天乐》曲破。
  再坐第一盏,觱篥起《庆芳春慢》,杨茂。笛起《延寿曲慢》宋刻无“曲”字,潘俊。
  第二盏,筝起《月中仙慢》,侯端。嵇琴起《寿炉香慢》,李松。
  第三盏,觱篥起《庆箫韶慢》,王荣祖。笙起《月明对花灯慢》,任荣祖。
  第四盏,琵琶独弹,高双调《会群仙》。方响起《玉京春慢》,余胜。杂剧,何晏喜已下,做《杨饭》,断送《四时欢》。
  第五盏,诸部合,《老人星降黄龙》曲破。
  第六盏,觱篥独吹,商角调“筵前保寿乐”。杂剧,时和已下,做《四偌少年游》,断送《贺时丰》。
  第七盏,鼓笛曲,《拜舞六幺》。弄傀儡,《踢架儿》,卢逢春。
  第八盏,箫独吹,双声调《玉箫声》。
  第九盏,诸部合,无射宫《碎锦梁州歌头》大曲。杂手艺,《永团圆》,赵喜。
  第十盏,笛独吹,高平调《庆千秋》。
  第十一盏,琵琶,独弹,大吕调《寿齐天》。撮弄,《寿果放生》,姚润。
  第十二盏,诸部合,《万寿兴隆乐》法曲。
  第十三盏,方响独打,高宫《惜春》。傀儡舞,鲍老。
  第十四盏,筝琶方响合缠,《令神曲》。
  第十五盏,诸部合,夷则羽《六幺》。巧百戏,赵喜。
  第十六盏,管下独吹,无射商《柳初新》宋刻“春”。
  第十七盏,鼓板。舞绾,《寿星》,姚润。
  第十八盏,诸部合,《梅花伊州》。
  第十九盏,笙独吹,正平调《寿长春》。傀儡,《群仙会》,卢逢春。
  第二十盏,觱篥起,《万花新》曲破。
  祗应人:
  都管: 周朝清 陆恩显
  杂剧色:
  吴师贤 赵恩 王太一 朱旺猪儿头 时和 金宝 俞庆 何晏喜 沈定 吴国贤 王寿 赵宁 胡宁 郑喜 陆寿
  歌板色:
  李文庆
  拍板色:
  王良卿 张亨 谢用
  箫色:
  傅昌宁 朱明复 李允信
  筝色:
  陈仪 豪辅文 吴宣 豪俊贤 徐显祖 张广
  琵琶色:
  王荣祖 俞 达 豪俊民 豪俊迈 段继祖
  嵇琴色:
  李松 侯端 孙民显
  笙色:
  侯璋 叶茂青 任荣祖 董茂 张瑾 潘宝 姚拱 范椿 孙昌 莫正 周珍 马椿 姚舜臣 陈保
  觱篥色:
  齐汝贤 周润 杨茂 王恩 王荣显 姜师贤 刘昌 杨彬 王福 杜明 喻祥 周忠恕 夏福 徐珏 周喜 闻澄 沈寿 丁预 郑亨 周佐 杨瑾 沈康 郑聪 莫寿 潘显祖 时润 胡佾 周信 李圭 李润 史显 金寿
  笛色:
  杨德茂 潘俊 卢宁 彭俊 贺昌 贺寿 胡师文 寿椿 姚宝 张茂祖 崔兴 朱珍 张茂才 金贵 潘显祖 沈寿 周兴 李大用 董大有 金明 赵喜 莫及 张春 叶茂 胡宁 任显 张椿 孙宁 彭进 李荣 全宁 金彦恭 董喜 王佑 来亨 王喜 顾和 顾松 金显 董宁 杜松 李椿 张椿 何福 管思齐 朱喜 花椿 李拱辰
  方响色:
  余胜 彭先 刘民和 黄桂 姜大亨 张荣
 & 杖鼓色:
  朱尧卿 冯喜 时忠 施荣 朱拱辰 周忠 李显 姚宝 叶茂 李荣祖
  大鼓色:
  王喜 邓珍 王宣 顾荣
  舞旋色:
  范宗茂
  内中上教:
  张明 倪椿 潘恩 石琇张琳
  弄傀儡:卢逢春等六人。
  杂手艺:姚润等九人。
  女厮扑:张椿等十人。
  筑球军:陆宝等二十四人。
  百戏:沈庆等六十四人。
  百禽鸣:胡福等二人。
&&& ●武林旧事卷二
寿皇留意武事,在位凡五大阅乾道二年、四年、六年、淳熙四年、十年。或幸白石,或幸茅滩,或幸龙山。一时仪文士马、戈甲旌旗之盛,虽各不同,今撮其要,以著于此。
  先一日,诸军人马全装执色于教场东,布列军幕宿营。至日,殿前马步诸军先赴教场下方菅,并亲随军排列将坛之后。质明,三衙管军官并全装从驾。上自祥曦殿戎服乘马,太子、亲王、宰执、近臣并戎服乘骑,以从护圣。马军八百骑,分执枪旗弓矢军器,前后奏随军番部大乐等详见后“御教仪卫次第”。驾入教场,升幄殿。殿帅执挝,躬奏:“诸司人马排齐。”宋刻“排立齐”举黄旗,招诸军,向御殿敲梆子宋刻无“敲”字。一鼓唱喏,一鼓呼“万岁”,再一鼓又呼“万岁”,叠鼓呼“万万岁”,又一鼓唱喏。殿帅奏取圣旨,鸣角发严。上御金装甲胄,登将坛幄殿,鸣角戒严。殿帅奏取圣旨,马步军整队成屯,以备教战。连三鼓,马军上马,步军起旗枪,分东西为应敌之势。举白旗教方阵,黄旗变圆阵,皂旗作长蛇阵,青旗变直阵,绯旗变锐阵,绯心皂旗变曲阵,绯心青旗宋刻“白旗”作伏虎阵。殿帅奏取圣旨,两阵各遣勇将挑战,变八圆阵。迭鼓举旗,左马军战右步军,右马军战左步军。再迭鼓交旗,击刺混战。三迭金分阵大势,马军四面大战。三迭金分阵。殿帅奏教阵讫,取旨人马摆列,当头鸣角簇队,以候放教。诸军呈大刀车炮烟枪诸色武艺。御前传宣,抚谕将士,射生官进献獐鹿。上更戎服,赐宰臣以下对御酒五行,殿帅奏取旨谢恩如前,唱喏讫,驾出教场。是日太上皇于都亭驿设帘幄以观。驾至,邀上入幄,宣唤管军官,赐大金碗酒于帘外。都人赞叹,以为盛观。时殿司旗帜以黄,马司以绯,步司以白。以道路隘促,止用从驾军一万四千二百人宋刻“一万二千四百人”,分为二百四十八小队。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余里,粲如锦绣。都人纵观,以为前所未有。凡支犒金银钱帛以钜万计,悉出内库,户部不与焉。
  御教仪卫次第
  文物仪卫并同四孟驾出,今止添入后项。
  弹压前队侍立使臣都辖。
  执黄团龙旗使臣宋刻无“团”字。
  执绣龙旗使臣。带弓箭汗胯豹尾使臣四员。
  带汗胯员琦剑使臣十员。“琦”宋刻“骑”,后同。
  弹压后队侍立使臣都辖。
  黄罗戏珠龙旗。黄绣龙旗二。
  豹尾使臣四。员琦剑使臣十人。
  供进马四匹。
  带甲御马。
  御前金装甲马宋刻“金”作“全”。
  管押使臣幕士。
  内中正供马。
  兽医押槽。
  黄绣龙传宣旗二。
  小龙传宣旗十。
  随逐巡视官。
  马院禁卫官。
  引马监官二员。
  供马监官二员。
  圣驾供鞭通管二员。
  掇梢提辖二员。
  日乌独脚旗。
  挟驾指挥使四十二人。
  销金龙旗二。
  犀皮御座椅。
  钤锤刀子左。
  匙箸刀子右。
  青毡御笠。
  褐毡御笠。
  金凤瓶。
  丝鞋箧子。
  御膳箧子。
  玉靶于阗刀。
  金洗漱。
  皂白御靴。
  马脑于阗刀。
  水晶于阗刀。
  通犀于阗刀。
  角靶于阗刀。
  酒鳖子大、小。
  白豹皮杖榼。
  梳刷马盂袋。
  黑漆套盘。
  圭木套盘。
  白虎皮杖。
  销金弓箭葫芦。
  虎豹皮弓箭袋葫芦。
  饮水角。
  拍板二。
  哨笛四。
  番鼓二十四人。
  弹压乐器使臣。
  管押训练官。
  杏黄龙旗二。
  觱篥二。
  札子九。
  大鼓十。
  龙笛四。
  从驾官宰臣已下并如常日。
  临安府弹压官属。
淳熙元年九月,孝宗幸玉津园讲燕射礼,皇太子、宰执、使相、侍从正任,皆从辇至殿门外少驻,教坊进念致语、口号,作乐,出丽正门,由嘉会门至玉津园,赐宴酒三行。上服头巾窄衣,束带丝鞋,临轩。内侍御带进弓箭,看箭人喝:“看御箭。”教坊乐作,射垛。前排立招箭班应喏。皇帝第二箭射中,皇太子已下各再拜称贺,进御酒,并宣劝讫。皇太子及臣僚射弓,第四箭射中。上再射第五箭宋刻“第三箭”又中的,传旨不贺。舍人先引皇太子当殿赐窄衣,金束带;次引射中臣僚受赐如前。再进御酒,奏乐,用杂剧。次赐宰臣以下十两银碗各一只。上赋七言诗,丞相曾懷已下属和以进。上乘逍遥辇出玉津园宋刻有“门”字,教坊进念口号。至祥曦殿降辇。招箭班者服紫衣幞头,叉手立于垛前,御箭之来,能以幞头取势转导入的,亦绝伎也。
南渡以来,公主无及嫁者,独理宗朝周汉国公主出降慈明太后侄孙杨镇,礼文颇盛,今摭梗概于此。先是,择日遣天使宣召驸马至东华门,引见便殿,赐玉带靴笏鞍马及红罗百匹,银器百两,衣着百匹,聘财银一万两。对御赐筵五盏,用教坊乐。候毕,谢恩讫,乘涂金御仙花鞍辔狨座马,执丝鞭,张三檐伞,教坊乐部五十人前引还第,谓之“宣系”。进财物件,并照《国朝会要》太常寺关报有司办造。先一月,宣宰执常服系鞋,诣后殿西廊观看公主房奁:
  真珠九翚四凤冠
  褕翟衣一副
  真珠玉珮一副金革带一条
  玉龙冠
  绶玉环
  北珠冠花篦环
  七宝冠花篦环
  真珠大衣背子
  真珠翠领四时衣服
  叠珠嵌宝金器
  涂金器
  贴金器
  出从贴金银装韂等
  锦绣销金帐幔陈设茵褥地衣步障等物
  其日驸马常服玉带,乘马至和宁门,易冕服,至东华门,用雁币玉马等行亲迎礼用熙宁故事。公主戴九翚四凤冠,褕翟缠袖宋刻本“缠”作“纁”,升韂其前。
  天文官
  本位从物从人
  烛笼二十
  本位使臣
  插钗童子八人
  方扇四
  圆扇四
  引障花十
  提灯二十
  行障坐障
  皇后亲送,乘九龙韂子。皇太子乘马,围子左右两重。其后太师判宗正寺荣王、荣王夫人及诸命妇至第,赐御筵九盏。筵毕,皇后、太子先还,公主归位,行同牢礼用开宝礼。然后亲行盥馈舅姑之礼开宝通礼。谒见舅姑,用名纸一副,衣一袭,手帕一盒,妆盝藻豆袋银器三百两,衣着五百匹。余亲各有差。三朝,公主、驸马并入内谢恩,宣赐礼物,赐宴禁中。外庭奉表称贺。赐宰执、亲王、侍从、内职、管军副都指挥使已上金银钱胜色子有差依熙宁式。“胜色”宋刻作“盛包”。驸马家亲属,各等第推恩。
第一名承事郎
  第二名三名并文林郎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同进士及第
  第三甲第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武举第一名秉义郎
  特奏第一名同进士出身
  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绿袍、白简、黄衬衫。武举人赐紫罗袍、镀金带、牙笏。赐状元等三人酒食五盏,余人各赐泡饭。前三名各进谢恩诗一首,皆重戴绿袍丝鞭,骏马快行,各持黄于前。黄幡宋刻“旗”杂沓,多至数十百面,各书诗一句于上宋刻无“一”字。呵殿如云,皆平日交洲亲旧相迓之人,或三学使令斋臧辈。若执事之人,则系帅漕司差,到状元局祗应。亦有术人相士辈,自炫预定魁选,鼓舞于中。自东华门至期集所,豪家贵邸,竞列彩幕纵观,其有少年未有室家者,亦往往于此择婿焉。期集所例置局于礼部前,三人主之,于内遴选所长,以充职事。有纠弹、笺表、主管、题名、小录、掌仪、典客、掌计、掌器、贡膳、掌酒果、监门等。后旬日朝谢。又数日拜黄甲,叙同年,其仪三名设褥于堂上,东西相向,四十已上立于东廊,四十已下立于西廊,皆再拜,拜已,择榜中年长者一人状元拜之,复择少者一人拜状元。又数日,赴国子监谒谢先圣先师讫,赐闻喜宴于局中。侍从已上及馆职皆与知举官押宴,遂立题名石刻。凡费悉出于官及诸阃馈遗云。
朝廷元日冬至行大朝会仪,则百官冠冕朝服,备法驾,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视东京已减三之一用太常雅乐宫架登歌。太子、上公、亲王、宰执并赴紫宸殿立班进酒,上千万岁寿。上公致辞,枢密宣答。及诸国使人及诸州入献朝贺,然后奏乐,进酒赐宴。此礼不能常行,每岁禁中止是以三茅。钟鸣驾兴,上服幞头、玉带、靴袍,先诣福宁殿龙墀及圣堂炷香,用腊沈脑子次至天章阁祖宗神御殿行酌献礼,次诣东朝奉贺,复回福宁殿受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贵妃,至郡夫人、内官、大内已下贺。贺毕,驾始过大庆殿御史台閤门,分引文武百寮追班称贺。大起居十六拜,致辞上寿。枢密宣答礼毕,放仗。是日,后苑排办御筵于清燕殿,用插食盘架。午后,修内司排办晚筵于庆瑞殿,用烟火,进市食,赏灯,并如元夕。
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御药院例取牛晴以充眼药,余属直閤婆号管人都行首掌管。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珰各随以金银钱彩缎为酬。是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学士院撰进春帖子。帝后贵妃夫人诸閤,各有定式,绛罗金缕,华粲可观。临安府亦鞭春开宴,而邸第馈遗,则多效内庭焉。
禁中自去岁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皆修内司诸珰分主之,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往往于复古、膺福、清燕、明华等殿张挂,及宣德门、梅堂、三间台等处临时取旨,起立鳌山。灯之品极多见后灯品,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也。其后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近岁新安所进益奇,虽圈骨悉皆琉璃所为,号“无骨灯”。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仙韶内人,迭奏新曲,声闻人间。殿上铺连五色琉璃阁,皆毬文戏龙百花。小窗间垂小水晶帘,流苏宝带,交映璀璨。中设御座,恍然如在广寒清虚府中也。至二鼓,上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擎辇者皆倒行,以便观赏。金炉脑麝如祥云,五色荧煌炫转,照耀天地。山灯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中以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大字。其上伶官奏乐,称念口号、致语。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内人及小黄门百余,皆巾裹翠蛾,效街坊清乐傀儡,缭绕于灯月之下。既而取旨,宣唤市井舞队及市食盘架。先是,京尹预择华洁及善歌叫者谨伺于外,至是歌呼竞入。既经进御,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有一夕而至富者。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大率效宣和盛际,愈加精妙。特无登楼赐宴之事,人间不能详知耳。
  都城自旧岁冬孟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三桥等处,客邸最盛,舞者往来最多。每夕楼灯初上,则箫鼓已纷然自献于下。酒边一笑,所费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还。自此日盛一日。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宋刻“月气”,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又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吴梦窗《玉楼春》云:“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问称家在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深得其意态也。至节后,渐有大队如四国朝、傀儡、杵歌之类,日趋于盛,其多至数千百队宋刻“千”作“十”。天府每夕差官点视,各给钱酒油烛,多寡有差。且使之南至升暘宫支酒烛,北至春风楼支钱。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吏魁以大囊贮楮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千宋刻“数十”,谓之“买市”。至有黠者,以小盘贮梨藕数片,腾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请官钱数次者,亦不禁也。李篔房诗云:“斜阳尽处荡轻烟,辇路东风入管弦。五夜好春随步暖,一年明月打头圆;香尘掠粉翻罗带,密炬笼绡斗玉钿。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闹之地,蕡烛糁盆,照耀如昼。其前列荷校囚数人,大书犯由,云:“某人为不合抢扑钗环,挨搪妇女。”继而行遣一二,谓之“装灯”。其实皆三狱罪囚,姑借此以警奸民。又分委府僚巡警风烛,及命都辖房使臣等,分任地方,以缉奸盗。三狱亦张灯建净狱道场,多装狱户故事,及陈列狱具。邸第好事者,如清河张府、蒋御药家,间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游人士女纵观,则迎门酌酒而去。又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更自雅洁,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白石诗云:“沙河云合无行处,惆怅来游路已迷。却入静坊灯火空,门门相似列蛾眉。”又云:“游人归后天街静,坊陌人家未闭门。帘里垂灯照樽俎,坐中嬉笑觉春温。”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此类不可遽数也。西湖诸寺,惟三竺张灯最盛,往往有宫禁所赐,贵珰所遗者。都人好奇,亦往观焉。白石诗云:“珠珞琉璃到地垂,凤头衔带玉交枝宋刻“衔”作“御”。君王不赏无人进,天竺堂深夜雨时。”
  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宋刻“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游手浮浪辈,则以白纸为大蝉,谓之“夜蛾”。又以枣肉炭屑为丸,系以铁丝燃之,名“火杨梅”。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饣追饣白}、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糰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诸色龙缠宋刻“珑
”、蜜煎、蜜果宋刻“裹”、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之类,皆用镂鍮装花盘架车儿,簇插飞蛾红灯彩盝,歌叫喧阗。幕次往往使之吟叫倍酬其直。白石亦有诗云:“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竞以金盘钿盒簇饤馈遗,谓之“市食合儿”。翠帘销幕,绛烛笼纱,遍呈舞队,密拥歌姬,脆管清亢,新声交奏,戏具粉婴,鬻歌售艺者,纷然而集。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亦东都遗风也。
大小全棚傀儡:查查鬼查大 李大口一字口 贺丰年 长瓠敛长头 兔吉兔毛大伯 吃遂 大憨儿 粗旦宋刻“妲” 麻婆子 快活三郎 黄金杏瞎判官
快活三娘沈承务 一脸膜 猫儿相公 洞公觜 细旦宋刻“妲” 河东子 黑遂 王铁儿宋刻“王缺儿” 交椅 夹棒宋刻“捧” 屏风男女竹马
男女杵歌大小斫刀鲍老 交衮鲍老 子弟清音 女童清音 诸国献宝 穿心国入贡 孙武子教女兵 六国朝 四国朝 遏云社
绯绿社胡安女宋刻无“安”字凤阮嵇琴 扑蝴蝶 回阳丹 火药宋刻“大乐” 瓦盆鼓宋刻无“盆”字 焦锤架儿 乔三教 乔迎酒 乔亲事
乔乐神马明王乔捉蛇 乔学堂乔宅眷 乔像生 乔师娘 独自乔 地仙 旱划船 教象 装态 村田乐 鼓板 踏橇宋刻“踏跷” 扑旗 抱锣装鬼
狮豹蛮牌十斋郎 耍和尚刘衮 散钱行 货郎 打娇惜
  其品甚夥,不可悉数。首饰衣装,相矜侈靡,珠翠锦绮,眩耀华丽,如傀儡、杵歌、竹马之类,多至十余队。十二、十三两日,国忌禁乐,则有装宅眷笼灯,前引珠翠,盛饰少年尾其后,诃殿而来,卒然遇之,不辨真伪。及为乔经纪人,如卖蜂糖饼、小八块风子,卖字本,虔婆卖旗儿之类,以资一笑者尤多也。
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又为大屏,灌水转机,百物活动。赵忠惠守吴日,尝命制春雨堂五大间,左为汴京御楼,右为武林灯市,歌舞杂艺,纤悉曲尽。凡用千工。外此有魫灯,则刻镂金珀宋刻“犀珀”玳瑁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外此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又有深闺巧娃,翦纸而成,尤为精妙。又有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有贵邸尝出新意,以细竹丝为之,加以彩饰,疏明可爱。穆陵喜之,令制百盏,期限既迫,势难卒成,而内苑诸珰,耻于不自己出,思所以胜之。遂以黄草布翦镂宋刻“缕”,加之点染,与竹无异,凡两日,百盏已进御矣。
二月一日,谓之“中和节”,唐人最重,今惟作假,及进单罗御服,百官服单罗公裳而已。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先是,内苑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后妃、皇子、贵主、婕妤及都知等,皆有赏无罚。以次每斛十号,五红字为赏,五黑字为罚。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柸、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次亦铤银、酒器、冠镯、翠花、缎帛、龙涎、御扇、笔墨、官窑、定器之类。罚则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用此以资戏笑。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夸。进御止百夸,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或以一二赐外邸,则以生线分解,转遗好事,以为奇玩。茶之初进御也,翰林司例有品尝之费,皆漕司邸吏赂之。间不满欲,则入盐少许,茗花为之散漫,而味亦漓矣。禁中大庆贺,宋刻“会”则用大镀金{敝瓦},以五色韵果簇饤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亦有专其工者,外人罕知,因附见于此。
禁中赏花非一。先期后苑及修内司分任排办,凡诸苑亭榭花木,妆点一新,锦帘绡幕,飞梭绣球,以至裀褥设放,器玩盆窠,珍禽异物,各务奇丽。又命小珰内司列肆关扑,珠翠冠朵,篦环绣缎,画领花扇,官窑定器,孩儿戏具,闹竿龙船等物,及有买卖果木酒食饼饵蔬茹之类,莫不备具,悉效西湖景物。起自梅堂赏梅,芳春堂赏杏花,桃源观桃,粲锦堂金林檎,照妆亭海棠,兰亭修禊,至于钟美堂赏大花为极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各植名品,标以象牌,覆以碧幕。后台分植玉绣球数百株,俨如镂玉屏。堂内左右各列三层,雕花彩槛,护以彩色牡丹画衣,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黄、照殿红之类几千朵,别以银箔间贴大斛,分种数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栋窗户间,亦以湘筒贮花,鳞次簇插,何翅万朵。堂中设牡丹红锦地裀,自殿中宋刻“中殿”妃嫔,以至内官,各赐翠叶牡丹、分枝铺翠牡丹、御书画扇、龙涎、金盒之类有差。下至伶官乐部应奉等人,亦沾恩赐,谓之“随花赏”。或天颜悦怿,谢恩赐予,多至数次。至春暮,则稽古堂、会瀛堂赏琼花,静侣堂、紫笑净香亭采兰挑笋,则春事已在绿阴芳草间矣。大抵内宴赏,初坐、再坐,插食盘架者,谓之“排当”。否则但谓之“进酒”。
&&& ●武林旧事卷三
西湖游幸 都人游赏
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珰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时承平日久,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画楫轻舫,旁舞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缎、犀钿、髹漆、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如先贤堂、三贤堂、四圣观等处最盛。或有以轻桡趁逐求售者。歌妓舞鬟,严妆自炫,以待招呼者,谓之“水仙子”。至于吹弹、舞拍、杂剧、杂扮、撮弄、胜花、泥丸、鼓板、投壶、花弹、蹴鞠、分茶、弄水、踏混木、拨盆、杂艺、散耍、讴唱、息器、教水族飞禽、水傀儡、鬻水道术宋刻无“水”字烟火、起轮、走线、流星、水爆、风筝,不可指数,总谓之“赶趁人”,盖耳目不暇给焉。御舟四垂珠帘锦幕,悬挂七宝珠翠,龙船、梭子、闹竿、花篮等物。宫姬韶部,俨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小舟时有宣唤赐予,如宋五嫂鱼羹,尝经御赏,人所共趋,遂成富媪。朱静佳六言诗云:“柳下白头钓叟,不知生长何年。前度君王游幸,卖鱼收得金钱。”往往修旧京金明池故事,以安太上之心,岂特事游观之美哉。湖上御园:南有聚景、真珠、南屏;北有集芳、延祥、五壶,然亦多幸聚景焉。一日,御舟经断桥,桥旁有小酒肆,颇雅洁,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其词云:“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泠路宋刻“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东风十里丽人天“东风”宋刻“暖风”,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在,湖水湖烟“在”宋刻“付”。明日再携残酒“再”宋刻“重”,来寻陌上花钿。”上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
  即日命解褐云。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承平时,头船如大绿、间绿、十样锦、百花、宝胜、明玉之类,何翅百余。其次则不计其数,皆华丽雅靓,夸奇竞好。而都人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经会、献神、仕宦、恩赏之经营、禁省台府之嘱托,贵珰要地,大贾豪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以至痴儿呆子,密约幽期,无不在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此语不为过也。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龙舟十余,彩旗叠鼓,交舞曼衍,粲如织锦。内有曾经宣唤者,则锦衣花帽,以自别于众。京尹为立赏格,竞渡争标。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入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矣。弁阳老人有词云:“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盖纪实也。既而小泊断桥,千舫骈聚,歌管喧奏,粉黛罗列,最为繁盛。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此虽小技,亦有专门。爆仗起轮走线之戏,多设于此,至花影暗而月华生始渐散去。绛纱笼烛,车马争门,日以为常。张武子诗云:“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宋刻“游赏”,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最能状此景。茂陵在御,略无游幸之事,离宫别馆,不复增修。黄洪诗云:“龙舟太半没西湖,此是先皇节俭图。三十六年安静里,棹歌一曲在康衢。”理宗时亦尝制一舟,悉用香楠木抢金为之,亦极华侈,然终于不用。至景定间,周汉国公主得旨,偕驸马都尉杨镇泛湖,一时文物亦盛,仿佛承平之旧,倾城纵观,都人为之罢市。然是时先朝龙舫久已沉没,独有小舟号“小乌龙”者,以赐杨郡王之故,尚在。其舟平底,有柁,制度简朴。或传此舟每出必有风雨,余尝屡乘,初无此异也。
蒋苑使有小圃,不满二亩,而花木呍眩ら科媲伞4菏毕ひ运惺榛⑼嫫鳌⒐诨ā⑵髋铮蘖新埃沸Ч仄恕S兄榇涔冢龃笕缜撸荒指突ɡ褐唷Oそ月扑拷鹩裎渚睢G伊⒈旮蜕涠猓扒锴А⑺竺拧⒍芳ΑⅤ砭现钕肥拢杂橛慰汀R鹿谑颗琳哒醒啤M棠艘选8切Ы肪咛宥⒄咭病
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杂剧、齐云社蹴球、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角抵社相扑、清音社清乐、锦标社射弩、锦体社花绣、英略社使棒、雄辩社小说、翠锦社行院、绘革社影戏、净发社梳剃、律华社吟叫、云机社撮弄。而七宝、瀳马二会为最。玉山宝带,尺璧寸珠,璀璨夺目,而天骥龙媒,绒鞯宝辔,竞赏神骏。好奇者至翦毛为花草、人物。厨行果局,穷极肴核之珍。有所谓意思作者,悉以通草罗帛,雕饰为楼台故事之类,饰以珠翠,极其精致,一盘至直数万,然皆浮靡无用之物,不过资一玩耳。奇禽则红鹦、白雀,水族则银蟹、金龟,高丽、华山之奇松,交、广海峤之异卉,不可缕数,莫非动心骇目之观也。若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之盛,大率类此,不暇赘陈。
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大家则加枣锢于柳上,然多取之湖堤。有诗云:“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朝廷遣台臣、中使、宫人,车马朝飨诸陵,原庙荐献,用麦糕稠饧。而人家上冢者,多用枣锢姜豉。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如大昭庆九曲等处,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罍。村店山家,分馂游息。至暮则花柳土宜,随车而归。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盖辇下骄民,无日不在春风鼓舞中,而游手末技为尤盛也。
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铙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以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楫甚盛,略如春时小舟,竞买龟鱼螺蚌放生。
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每库各用匹布书库名高品,以长竿悬之,谓之“布牌”。以木床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台阁”。杂剧百戏诸艺之外,又为渔父习闲、竹马出猎、八仙故事。及命妓家女使裹头花巾为酒家保,及有花窠宋刻“裹”五熟盘架、放生笼养等,各库争为新好。库妓之琤琤者,皆珠翠盛饰,销金红背,乘绣鞯宝勒骏骑,各有皂衣黄号私身数对,诃导于前,罗扇衣笈,浮浪闲客,随逐于后。少年狎客,往往簇饤持杯争劝,马首金钱彩段及舆台,都人习以为常,不为怪笑。所经之地,高楼邃閤,绣幕如云,累足骈肩,真所谓“万人海”也。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舫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萏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时易新者,庶几美观。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阇婆、薝葡等南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御笐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纱厨后先皆悬挂伽兰木、真腊龙涎等香珠百斛。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三伏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
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是日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时物则新荔枝、军庭李二果产闽,奉化项里之杨梅,聚景园之秀莲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金桃,蜜渍昌元梅,木瓜豆儿,水荔枝膏,金橘、水团,麻饮芥辣,白醪凉水,冰雪爽口之物。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而茉莉为最盛,初出之时,其价甚穹,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盖入夏则游船不复入里湖,多占蒲深柳密宽凉之地,披襟钓水,月上始还。或好事者则敞大舫,设蕲簟高枕取凉,栉发快浴,惟取适意。或留宿湖心,竟夕而归。
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侯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并以蜡印凫雁水禽之类,浮之水上。妇人女子,至夜对月穿针。饾饤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巧”。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效颦“摩侯罗”。大抵皆中原旧俗也。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侯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镂金纱厨。制阃贵臣及京府等处,至有铸金为贡者。宫姬市娃,冠花衣领皆以乞巧时物为饰焉。
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酱、冥衣、时果、綵缎、麪棋,而茹素者几十八九,屠门为之罢市焉。
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排当,如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皆临时取旨,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綵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内人乐部,亦有随花赏,如前赏花例。盖赏灯之宴,权舆于此,自是日盛矣。或于清燕殿、缀金亭赏橙橘。遇郊祀岁则罢宴。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雨后新凉,则已有炒银杏、梧桐子吟叫于市矣。
是日御前供进夹罗御服,臣僚服锦袄子夹公服,“授衣”之意也。自此御炉日设火,至明年二月朔止。皇后殿开炉节排当。是月遣使朝陵,如寒食仪。都人亦出郊拜墓,用绵球楮衣之类。
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
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禁中称“楠木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并造杂煎品味,如春盘饾饤、羊羔儿酒以赐。并于内藏库支拨官券数百万,以犒诸军,及令临安府分给贫民,或皇后殿别自支犒。而贵家富室,亦各以钱米犒闾里之贫者。
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呈女童驱傩,装六丁、六甲、六神之类,大率如《梦华》所载。后苑修内司各进消夜果儿,以大合簇饤凡百余种,如蜜煎珍果,下至花饧萁豆,以至玉杯宝器、珠翠花朵、犀象博戏之具,销金斗叶、诸色戏弄之物,无不备具,皆极小巧。又于其上作玉辂,高至三四尺,悉以金玉等为饰护,以贴金龙凤罗罩,以奇侈求胜。一合之费,不啻中人十家之产,止以资天颜一笑耳。后妃诸閤,又各进岁轴儿及珠翠百事、吉利市袋儿、小样金银器皿,并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旋亦分赐亲王贵邸、宰臣巨珰。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箫鼓迎春。鸡人警唱,而玉漏渐移,金门已启矣。
腊日赐宰执、亲王、三衙从官、内侍省官并外阃、前宰执等腊药,系和剂局造进宋刻“局”下有“方”字。及御药院特旨制造银合,各一百两以至五十两、三十两各有差。伏日赐暑药亦同。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医家亦多合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绛囊,馈遗大家,谓之“腊药”。至于馈岁盘合、酒檐羊腔,充斥道路。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烧替代及作糖豆粥,谓之“口数”。市井迎傩,以锣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宋刻“钱纸”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至夜蔶烛糁盆,红映霄汉,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谓之“聒厅”。小儿女终夕博戏不寐,谓之“守岁”。又明灯床下,谓之“照虚耗”。及贴天行贴儿财门于楣。祀先之礼,则或昏或晓,各有不同。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饧,烧术卖懵等事,率多东都之遗风焉。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斋《一枝春》最为近世所称,并书于此云:“爆竹惊春,竞喧阗,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柰刚要,送年新句,应自赏,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阮郎风度宋刻“阮”作“刘”,屠苏办了,迤逦柳忺梅妒宋刻“忺”作“忻”,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夕花朝,自今细数。”
&&& ●武林旧事卷四
  丽正南门 和宁北门 东华东门 西华西门 苑东 苑西 北宫 南宫 南水门 东水门 会通 上閤宣德 隔门 斜门 关门 玉华阁 含和 贻谟二门系天章阁
  垂拱常朝四参 文德六参宣布 大庆明堂朝贺 紫宸生寿 集英策士 以上谓之“正朝”。亦有随事更名者。
  后殿:
  延和宿斋避殿 崇政即祥曦 福宁寝殿 复古高宗建 选德孝宗建。御屏有监司郡守姓名。 缉熙理宗建 熙明即修政。度宗建。 明华 清燕 膺福 庆瑞即顺庆。理宗建。 射殿 需云大燕 符宝贮恭膺天命之宝 嘉明度宗以绎己堂改 明堂即文德合祭改 坤宁皇后 秾华皇后 慈明杨太后。累朝母后皆旋更名。 慈元谢太后 仁明全太后 进食即勤政 钦先神御 孝思神御 清华
  翠寒高宗以日本罗木建古松数十株 澄碧观堂 芳春 凌寒 钟美牡丹 灿锦海棠 燕喜 静华 清赏 稽古御书院 清远 清澈 澄碧水堂 蕊渊 环秀山堂 文囿御书院 书林御书院 华馆 衍秀 披香 德勤 云锦荷堂。李阳冰书扁。 清霁 萼绿华梅堂。李阳冰书额。度宗易名“琼姿”。碧琳 凝光 澄辉 绣香 呈芳 会景青花石柱,香楠袱额,玛瑙石砌。 正始后殿。谢后改“寿宁殿”。 怡然惠顺位信美婉容位
  损斋高宗建 彝斋 谨习斋 燕申斋
  博雅书楼 观德 万景 清暑 清美 明远 倚香
  龙图太祖、太宗 天章真宗。并祀祖宗神御。 宝文仁宗 显谟神宗 徽猷哲宗 敷文徽宗 焕章高宗 华文孝宗 宝谟光宗 宝章宁宗 显文理宗 云章祖宗御书。宋刻误“度宗” 清华 凌虚 清漏 倚桂 来凤 观音 芙蓉 万春太后殿
  钦天奉天 宴春 秋芳 天开图画 舒啸 跄台
  清华 睿思 怡真 容膝 受釐 绿绮
  清凉宋刻“清泳” 清趣 清颢 清晖 清迥 清隐 清寒 清激放水 清玩 清兴 静香 静华 春妍 春华 春阳 春信梅 融春 寻春 映春 余春 留春 皆春 寒碧 寒香 香琼 香玉梅 香界 碧岑 滟碧鱼池 琼英 琼秀 明秀 濯秀 衍秀 深秀假山 锦烟 锦浪桃花 绣锦 万锦 丽锦 丛锦 照妆海棠 浣绮 缀金橙橘 缀琼梨花 秾香 暗香 晚节香菊 岩香桂 云岫山亭 映波 含晖 达观 秀野 凌寒梅竹 涵虚 平津 真赏 芳远 垂纶近池 鱼乐池上 喷雪放水 流芳 芳屿山子 玉质 此君竹 聚芳 延芳 兰亭 激湍 崇峻 惠和 浮醴 泛羽并流杯亭 凌穹山顶 迎熏 会英 正己射亭 丹晖 凝光 雪径梅 参月 共乐 迎祥 莹妆 植杖村庄 可乐 文杏 壶中天 别是一家春度宗新创。或谓此非佳谶也,未几果验。
  小桃源观桃 杏坞 梅冈 瑶圃 村庄 桐木园
  寂然 怡真
  玛瑙 洗马
  万岁 清平 春波 玉虹
  御舟:
  兰桡 荃桡 旱船
  教场:
  南教场 北教场
  禁中及德寿宫皆有大龙池、万岁山,拟西湖冷泉、飞来峰。若亭榭之盛,御舟之华,则非外间可拟。春时竞渡及买卖诸色小舟,并如西湖,驾幸宣唤,锡赉钜万。大意不欲数跸劳民,故以此为奉亲之娱耳。
  御园:
  聚景园清波门外孝宗致养之地,堂匾皆孝宗御书。淳熙中,屡经临幸。嘉泰间,宁宗奉成肃太后临幸。其后并皆荒芜不修。高疎寮诗曰:“翠华不向苑中来,可是年年惜露台。水际春风寒漠漠,官梅却作野梅开。” 会芳殿 瀛春堂 镜远堂宋刻“揽远” 芳华堂 花光亭八角 瑶津 翠花 桂景 滟碧 凉观 琼芳 彩霞 寒碧 柳浪桥 学士桥玉津园嘉会门外。绍兴间,北使燕射于此。淳熙中,孝宗两幸。绍熙中,光宗临幸。富景园新门外。孝宗奉太后临幸不一。俗呼“东花园”。屏山园钱湖门外。以对南屏山,故名。理宗朝改名“翠芳园”。余见西湖门。玉壶园钱塘门外。本刘鄜王园,有明秀堂。余见西湖门。
琼华园小隐园集芳园葛岭。元系张婉仪园,后归太后。殿内有古梅老松甚多。理宗赐贾平章。旧有清胜堂、望江亭、雪香亭等。余见西湖门。延祥园西依孤山,为林和靖故居。花寒水洁,气象幽古。三朝临幸。余见西湖门。瀛屿在孤山之椒。旧名“凉堂”。西壁萧照画山水。理宗易今名。今为西太乙宫黄庭殿。 挹翠堂旧名“黑漆堂”。理宗御书。 香远旧秀莲亭 香月倚里湖。旧名“水堂”。理宗御书。 清新旧六椽堂 白莲堂 六一泉堂 桧亭 梅亭 上船亭 东西车马门 西村水阁 御舟港 林逋墓 陈朝桧有御书诗 金沙井 玛瑙坡 六一泉
  高疎寮诗云:“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压轻尘不敢浮。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后客凭眸宋刻“楼”;射熊馆暗花扶扆,下鹄池深柳拂舟。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
  德寿宫孝宗奉亲之所:
  聚远楼高宗雅爱湖山之胜,恐数跸烦民,乃于宫内凿大池,引水注之,以象西湖冷泉;叠石为山,作飞来峰,因取坡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名之。周益公进端午贴子云:“聚远楼高面面风,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台第一重。”孝宗御制冷泉堂诗以进,高宗和韵,真盛事也。香远堂荷 清深堂竹 松菊三径菊、芙蓉、竹。 梅坡 月榭 清妍荼蘩 清新桂 芙蓉冈已上并东地分 射厅 载忻堂御宴之所 临赋荷池 粲锦金林檎 至乐池上 清旷桂 半绽红郁李 泻碧金鱼池。已上并南地分。 冷泉堂古梅 文杏馆 静乐牡丹 浣溪海棠。已上并西地分。 绛华罗木堂 旱船 俯翠茅亭。已上并北地分。 重华宫孝宗内禅所居。即德寿宫。 慈福宫宪圣书。成二太后所居。即重华宫。 寿慈宫即慈福宫。改重寿殿。
  东宫:
  资善堂 凤山楼 荣观堂 玉渊堂 清赏斋宋刻“堂” 新益堂 绎己堂 射圃
乾淳教坊乐部
  德寿宫:
  刘景长使臣 王喜保义郎头。名都管使臣,又名公谨,号玩隐老人。 茆山重节牙头。“节”宋刻作“茅”。 盖门贵 盖门庆末 侯谅侯大头次末 张顺 曹辛 宋兴燕子头 李泉现引兼舞三台
  衙前:
  龚士美使臣都管 刘恩深都管 陈嘉祥节级 吴兴祐德寿宫引兼舞三台 吴斌宋刻“赋” 金彦升管干教头 王青 孙子贵引 潘浪贤引兼末部头 王赐恩引 胡庆全蜡烛头 周泰次 郭名显引 宋定次德寿宫蚌蛤头 刘信副部头 成富副 陈烟息副大口 王侯喜副 孙子昌副末节级 焦金色 杨名高末 宋昌荣副欢喜头
  前教坊:
  伊朝新 王道昌
  前钧容直:
  仵谷丰五味粥。“仵”宋刻“杵”。李仆喜“喜”宋刻“善”
  和顾:
  刘庆次刘衮 梁师孟 朱和次贴衙前鳝鱼头 宁贵甯钁 蒋宁次贴衙前利市头 司进丝瓜儿 郝成次衙前小锹 高门兴 高门显羔儿头 高明灯搭儿 刘贵 段世昌段子贵 司政仙鹤儿 张舜朝 赵民欢 龚安节 严父训 宋朝清 宋昌荣二名守衙前 周旺丈八头 下畴 宋吉 伊俊 汪泰 王原全次贴衙前 王景 郑乔 王来宣 张显守阙祗应黑俏 焦喜焦梅头
  歌板色:
  德寿宫:
  李行高笛兼
  衙前:
  王信拍兼
  拍板色:衙前笛色,王均。觱篥色,郑彦。周贤良兼拍板。
  德寿宫:
  刘益使臣 谢春泽
  衙前:
  吴兴祖节级 赵永部头 花成 时世俊守阙节级
  前钧容直:
  琵琶色:衙前豪师古兼琵琶
  德寿宫:
  胡永年武功大夫谢圣泽
  衙前:
  焦进部头 赵昌祖 段从善宋刻“段从容”
  和顾:
  吴良辅 豪士英、曹彦国
  箫色:
  衙前:
  曾延庆部头 刘珦 周济部头
  和顾:
  朱世良兼筝。宋刻“世昌”。 王谨 刘宗旺 周亨 陈龠
  嵇琴色:
  德寿宫:
  曹友闻承节郎守阙都管 衙前:
  杨春和人员守阙都管 魏国忠节级兼舞 孙良佐 石俊 冯师贤
  和顾:
  刘运成 赵进杖鼓兼 惠和 冯师贤 王处仁
  筝色:
  德寿宫:
  朱邦直忠训郎衙前:张行福部头 豪士良 高俊
  前教坊:
  聂庭俊
  前钧容直:
  笙色:
  德寿宫:
  汤士成 孙显祖
  衙前:宋世宁节级 豪师古兼琵琶 傅诏管直干人。宋刻“绍”。 邓孝仁 赵福兼德寿宫
  前钧容直:
  前教坊:
  刘永显
  和顾:
  张世荣 康彦和 王兴祖
  觱篥色:
  德寿宫:
  田正德教坊大使 鞠思忠 孙庆祖 刘舜俞 陈永良
  衙前:
  李祥守阙节级 仇彦节级 王恩节级 李和部头 时世荣部头 王正德 王道和 慢守恭 李遇 金宗信兼德寿宫 郑彦兼拍板 张匀 刘道 朱贵管干人 曹彦兴 吴良佐 孟诚 陈祐 丘彦管干人 邓孝元 王永 周贤良兼拍板 陈师授兼德寿宫 陈永良兼德寿宫
  前教坊:
  戚兴道 李彦美 郭席珍
  前钧容直:
  王宣 唐政
  和顾:
  于庆兼舞 冯宣 王椿 倪润 李祥守阙节级。宋刻“都级”。 陈继祖 季伦 张彦明 陈良畴宋刻“璹” 冯异 商翼 时世显 王文信 王延庆 谢润 张荣第三名守阙衙前 时显祖 费仍裕 任再兴 李乐正 蔡邦彦宋刻“秦邦彦” 郑彬 时允恭 金润 王寿 王思齐宋刻“思斋” 于成 孙良辅 崔显 卢茂春 王师忠 宋康宁 张端 顾宣 王仲礼 郭达宗宋刻“建宗” 刘顺守阙衙前
  笛色:
  德寿宫:
  元守正忠翊郎 孙福使臣 孙继祖 张行谨
  衙前都管:孙福使臣 朱榛人员守阙都管 张守忠节级 杨胜节级 王喜节级 张师孟部头 岳兴部头 李智友 段从礼 朱顺 陈俊 雷兴祖 王仕宁 时宝部头兼德寿宫 孙进 郭彦 杨选兼德寿宫 金仪 赵俊守阙节级 赵顺 杨元庆 时定 赵兴祖 阴显祖 丘遇 徐识 孙显 王筠兼德寿宫拍板 张荣 郭亨 元舜道
  前教坊:
  金宗训 俞德 谢祖良 曾延广 李进
  前钧容直:
  王喜 俞德 冀恩
  和顾:
  张亿 茆庆 张师颜 刘国臣 赵昌 张广 元舜臣 沈琮杖鼓 胡良臣 王师仲 徐亨 张义 林显 郑青 陈士恭 巫彦 朱世荣 朱绍祖 翟义 张孝恭 汪定 费兴 李升冯士恭 陈宝 杨善 尹师授 张介 贺宣 朱荣 朱元守阙衙前 轩定鼓板 张成鼓板 阎兴鼓板 王和鼓板 陈焕 张世亨 许珍 张渊 孙显宗 崔成守阙衙前
  方响色:
  德寿宫:
  齐宣 田世荣
  衙前:
  葛元德部头 于喜 齐宗亮管干人
  前钧容直:
  和顾:
  马重荣宋刻“仲荣” 尹朝 于通 刘才高
  杖鼓色:
  德寿宫:
  张名高 孟清
  衙前:
  高宣节级 时思俊守阙节级部头兼板 程盛 齐喜 孟文叔守阙节级 时和 邓友端 徐宗旺 吴兴福兼德寿宫 邓世荣 张兴禄管干人 叶喜
  前教坊:
  前钧容直:
  阎兴 邢智
  和顾:
  张士成 张润 张义 张世昌 张世显 孙荣 段锦新 蔡显忠 齐宗景 郭兴祖 时康宁 高润 张皋 傅良佐 李晋臣 思芸 范琦 段锦
  大鼓色:
  德寿宫:
  张佑 李吉
  衙前:
  董福部头 李进 周均小唱 张佑兼德寿宫
  和顾:
  赵庆鼓儿 刘成 孙成鼓儿。习学大鼓。 王富勾般。习学大鼓。 尹师聪鼓儿 张守道唱道情 张鼓儿 宋棠掌仪下书写文字 喻祥小唱 钱永守阙衙前
  舞旋:嵇琴:魏国忠。琵琶:豪士英,并兼舞三台。
  德寿宫:
  刘良佐武德郎
  御前:
  杜士康
  和顾:
  杂剧三甲:
  刘景长一甲八人:
  戏头李泉现 引戏吴兴祐 次净茆山重、侯谅、周泰 副末王喜 装旦孙子贵
  盖门庆进香一甲五人:
  戏头孙子贵 引戏吴兴祐 次净侯谅 副未王喜
  内中祗应一甲五人:
  戏头孙子贵 引戏潘浪贤 次净刘衮 副末刘信
  潘浪贤一甲五人:
  戏头孙子贵 引戏郭名显 次净周泰 副末成贵
  筑球三十二人:
  左军一十六人:
  球头张俊 跷球王怜 正挟朱选 头挟施泽 左竿网丁诠 右竿网张林 散立胡椿等
  右军一十六人:
  球头李正 跷球朱珍 正挟朱选 副挟张宁 左竿网徐宾 右竿网王用 散立陈俊等
  杂班:
  双头侯谅 散耍刘衮、刘信
  小乐器:
  嵇琴曹友闻 箫管孙福 {竹秦}刘运成 拍侯谅
  鼓板:
  衙前一火:
  鼓儿尹师聪 拍张顺 笛杨胜 张师孟
  和顾二火:
  笛张成老僧 阎俊望伯 张喜 鼓儿张升 笛王和小四 鼓儿孙成换僧 拍张荣狗儿
  马后乐:
  拍板吴兴祖 觱篥田正德 孙庆祖 陈师授 笛孙福 时宝 元守正 提鼓孙子贵 札子孟清 时世俊 高宣 吴兴福 张兴禄
  内中上教博士:
  王喜 刘景长 曹友闻 朱邦直 孙福 胡永年各支月银一十两
  杂剧:
  王喜 侯谅 吴兴福 吴兴祐 刘景长 张顺
  拍板:
  田正德 谢春泽
  琵琶:
  胡永年
  刘良佐
  嵇琴:
  曹友闻 杨春和
  朱邦直
  方响:
  汤士成
{竹秦}:刘运成
  觱篥:孙庆祖
  孙福 时宝
  掌仪范等合干人:
  掌仪范:
  朱邦直 曹友闻 元守正 孙福 朱榛守阙
  衙前都管:
  刘恩深 孙福 王公谨守阙
  管干教头:
  朱贵 张兴禄 丘彦 傅诏宋刻“绍” 齐宗亮
  逐色部头:
  刘信 赵永 焦进 周济 杨春和 宋世宁 李和 时世荣 时宝 岳兴 葛元德 高宣 董福 时世俊 杜士康 潘浪贤
&&& ●武林旧事卷五
南山路自丰乐楼南,至暗门钱湖门外,入赤山烟霞石屋止。南高峰、方家峪、大小麦岭并附于此。
  丰乐楼旧为“众乐亭”,又改“耸翠楼”,政和中改今名。淳祐间,赵京尹与重建,宏丽为湖山冠。又甃月池,立秋千梭门,植花木,构数亭,春时游人繁盛。旧为酒肆,后以学馆致争,但为朝绅同年会拜乡会之地。林晖、施北山皆有赋。赵忠定《柳梢青》云:“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吴梦窗尝大书所赋《莺啼序》于壁,一时为人传诵。
  湖堂旧在耸翠楼侧,又有集贤亭,今并不存。
  吕洞宾祠旧传洞宾尝至此。
  灵芝崇福寺钱王故苑,以芝生其间,舍以为寺,故名“灵芝”。高宗、孝宗凡四临幸。有浮碧轩、依光堂,亦为新进士会拜题名之所。朱静佳诗云:“黄金币地小桥通,四面清平纳远空。云气长扶天子座,日光浮动梵王宫;残碑几字莓苔雨,清磬一声杨柳风。沙鸟不知行乐事,背人飞过夕阳东。”
  显应观祀磁州神崔府君。六月六日生日,其朝游人甚盛。咸淳间改“昭应”。今归灵芝寺。旧有萧照出水及苏汉臣画壁,今不复存矣。
  杨郡王府上船亭
  聚景园详见“御园门”
  灵应堂俗呼“包道堂”
  宝莲院
  紫霄宫廨院
  宝成院旧名“释迦”
  兴福院
  永隆院
  慧光尼庵张循王府
  省马院船步内有正觉、超化二院。
  妙净院宝德寺杨和王重建。充三衙建圣节道场。
  希夷道堂刘蓑衣建于南屏园左,今称于此。
  真珠园有真珠泉、高寒堂、杏堂、水心亭、御港。曾经临幸。今归张循王府。
  南园中兴后所创。光宗朝赐平原郡王韩侂胄,陆放翁为记。后复归御前,改名“庆乐”,赐嗣荣王与芮,又改“胜景”。有许闲堂和容射厅、寒碧台、藏春门、凌风阁,西湖洞天、归耕庄、清芬堂、岁寒堂、夹芳、豁望、矜春、鲜霞、忘机、照香、堆锦、远尘、幽翠、红香、多稼、晚节香等亭。秀石为上,内作十样锦亭,并射圃、流杯等处。弁阳翁诗云:“清芬堂下千株桂,犹是韩家旧赐园。白发老翁和泪说,百年中见两平原。”又云:“旧事凄凉尚可寻,断碑空卧草深深,凌风阁下槎牙树,当日人疑是水沈。”
  雷峰显严院郡人雷氏所居,故名“雷峰”。钱王妃建寺筑塔,名“皇妃塔”。或云“地产黄皮”,遂讹为“黄皮塔”。山顶有通玄亭、望湖楼。
  普宁寺又名“白莲”。有铁塔一、石塔二。
  云涛观
  净相院旧名“瑞相”。有无尽意阁、娱客轩。一段奇轩,幽深可喜。今皆不存。
  上清宫葛仙炼丹旧址,道士胡莹微祖筑庵,郑丞相清之曾此读书。淳祐中重建,赐今额。理宗御书“清净道场”。“场”宋刻“院”。
  甘园内侍甘升园,又名“湖曲”。曾经临幸,至今有御爱松、望湖亭、小蓬莱、西湖一曲。后归赵观文,又归谢节使。弁阳翁诗云:“小小蓬莱在水中,乾淳旧赏有遗踪。园林几换东风主,留得庭前御爱松。”
  御船坊理宗御舟在焉。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孝宗尝临幸。山曰“南屏”,有慧日峰,旧名“慧日永明”。太宗赐“寿宁院”额。孝宗御书“慧日阁”。有千佛阁、五百罗汉堂。理宗御书“华严法界正遍知阁”等额。梁贞明大铁锅存焉。画壁作五十三参等。寺后庵宇甚幽。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故二寺号南北山之最。东坡诗云:“卧闻禅老入南山,净扫清风五百间。”其宏壮自昔已然,今益侈大矣。
  山南照庆院宋刻“南山昭庆院”。
  惠照寺后为斋宫,今归净慈。
  南屏御园正对南屏山。又名“翠芳”。
  南屏兴教寺旧名“善庆”。有齐云亭、清旷楼、米元章书“琴台”及唐人磨崖八分家人卦、中庸、乐记篇。后人于石傍刊“右司马温公书”六字,其实非公书也。
  广法院齐王功德院。有清旷亭。
  法因院景献太子欑所。有古铁塔、钱王井。
  宝林院庄文太子所。旧名“总持”。有可赋轩。
  赤山欑宫旧瑞龙寺,后为安穆、成恭、慈懿、恭淑四后欑所,今为炽盛光寺。
  修吉寺旧瑞龙寺移于此。有西湖奇艳。
  正济寺又名“普门”。
  法雨寺旧名“水心”,又改“云龙”。有赵清献、杨无为题名等。
  安福尼寺
  极乐尼寺
  高丽寺旧名“惠因寺”。湖山间惟此寺无敕额。元丰间,高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学贤首教于此,因施金建华严阁。有易庵、期忏堂。皇姑成国公主所。
  惠因桥秦少游龙井纪游所谓“濯足于惠因涧”,即此是焉。
  玉岑山
  广果寺
  开化尼寺
  六通慈德院旧名“惠德塔”。
  法兴院宋刻“寺”。
  保福院长耳相院旧名“法相”。
  定光庵有定光泉。
  永庆院
  延长真如院
  延寿山
  净梵院旧名“瑞峰”。
  崇教院
  石屋洞大仁院有石庵,天成石罗汉。其洞后又一石洞,名“蝙蝠洞”。
  水乐洞院名“西关净化”,即满觉院山。孝宗时赐李隶。慈明殿赐杨郡王,后归贾平章。山石奇秀,中一洞嵌空有声,以此得名。有声在堂、界堂、爱此、留照、独喜、玉渊、漱石、宜晚、上下四方之宇诸亭,及金莲池。
  满觉院旧名“圆兴”。今在水乐洞岭傍。
  石佛接待庵
  烟霞洞清修院。有象鼻石、佛手岩、石罗汉、东坡留题等。
  归云庵宁宗时水庵清禅师坐禅石窟中,闻南峰钟鸣,遂大悟。今改永兴庵。
  关真人道院
  小龙井井侧有龙王祠。
  南高峰塔荣国寺。有白龙王祠及五显祠。险峻甚于北峰。中有坠石,相传云:昔有道者镇魔于此。又有颍川泉。
  方家峪自方家峪至冷水峪、慈云岭泥路,嘉会门外至大慈山、龙山。
  遇真道院
  悟真道院
  崇真道院
  广教院号“小南屏”。
  褒亲崇寿寺在凤凰山。刘贵妃功德。有凤凰泉、瑞应泉、松云亭、观音洞、笔架池、偃松、交枝桧三门有陈公储画龙,甚奇。弁阳翁诗云:“鹤羽鸾绡事已空,奉华遗寺对高松。宫斜凤去无人见,且看门前粉壁龙。”奉华,刘妃閤名。
  西莲瑞相院黄贵妃功德。
  地藏尼寺
  慈光尼寺张府功德。
  广慈院旧名“广福”。
  宝藏院有乌龙井、钱武肃庙碑。改额“表忠观”,立碑,碑抬府学。今钱氏五王庙在焉。宋刻无“改额”至“府学”等十一字。
  宁清广福院陈淑妃香火院,虽小而幽邃可喜。宋刻“宁亲”。
  福全尼寺
  广严院旧名“妙严”。有徐正节墓。
  广恩院宋刻无此。
  净教院蔡贵妃欑所。
  安福禅院内侍陈都知香火,名“小陈寺”。
  水月寺路口有灵因石。宋刻“因”作“固”。
  崇教院旧名“荐福”。有珍珠泉。
  慈云岭宋刻入后梯子岭下,提高一格,自为一路,误。
  华津洞赵冀王府园。水石甚奇胜,有仙人台基。宋刻“仙人棋台”。
  西林法惠院旧名“兴庆”。钱王建有雪斋、秦少游记、东坡诗。
  冷水峪
  梯子岭
  净明院郊坛斋宫。有易安斋、梅岩、高、孝两朝御和诗。满山皆棕榈。旧有江月庵、筇筠亭子。宋刻“筇舄亭”。
  龙华宝乘院本钱王瑞萼园舍建。有傅大士塔并拍板门槌犹存。有温公祠堂题名。
  天华寺镜清禅师道场,旧名“千春龙册”。有颐轩、妙奇楼、化生池。宋刻“妙奇”作“妙因”。
  感业寺旧名“天龙”。有木观音像。
  胜相院旧名“龙兴千佛”。有五文观音像、二并阁、释迦丈六金身像。
  大通院旧名“显明”。
  天真院旧名“登云台”。有灵化洞。
  龙华山有石如龙,与两石龙寺接。
  下石龙净胜院
  上石龙永寿院旧名“资贤”。石崖刻仁宗《佛牙赞》
  郊台钱王郊台亦近焉。
  道林院旧名“普济”。
  大慈寺
  般若院
  宝惠院旧名“普济”。
  钱王坟文穆、忠献二王葬此。
  长庆崇福院皇叔祖太师和王功德。
  窑池一名“乌菱池”。
  圣果寺在包家山。
  真觉院旧名“奉庆”。有东坡《瑞香花》诗。
  包家山桃花关桃花甚盛。旧有“蒸霞”二字。春日游人甚多。
  法云寺旧名“资崇”。
  大慈山旧有“广福金书院”额。
  虎跑泉旧传性空禅师居此,无泉,二虎跑地而出。东坡诗云:“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乾溪寨
  小杨寺
  香严寺
  小麦岭:饮马桥前后巷至龙井止,九溪十八涧。宋刻无“巷”字。
  道人山有石洞。
  饮马桥地名“放马场”。
  旌德显庆教寺咸淳甲戌冬改“旌德袭庆”。慈明太后香火。方丈有轩,曰“云扉”。后山有泉石甚奇,曰“林泉”。有清壑、凝紫、静云等诸亭。
  南山禅关又名“龙井路”。又改“南天竺”。
  仰妃墓吴越钱王妃。
  梅坡园杨郡王园,又名“总秀”。
  灵隐观宁宗朝张知宫创,御书“冲隐庵”。淳祐中,道士范善迁重建,赐名今额。今庵在观右,而观改仁寿院矣。
  太清宫宁宗时朱灵宝守固建,杨大后书《道德经》石幢。有岁寒轩,养性、凝神二堂。后为贾贵妃功德。今改观音院。
  松庵杨郡王府。
  崇报显庆院旧名“栖真”,章楶质夫功德。后为永王、祈王欑所。宋刻“崇报”作“崇德”。
  章司徒墓名得象,枢使楶之祖,栖真院碑可考。
  翁五峰墓名孟寅,字宾睗。
  徐典乐墓名申,字干臣,号青山翁。宋刻“乐”作“章”。
  强金紫墓名至,字几圣。今石羊虎犹存。其子文宪公渊明墓在西溪岭钦贤乡,诸子亦多祔此。宋刻云:“在西溪乡”。
  陈拾遗墓唐人,岁久莫考名字。在积庆山下。
  冰壑书堂金枢密渊,号冰壑,尝作书堂于此,因葬焉。积庆、永清二山在后,平鼎山在左,湖山在前,凡钱塘城邑江湖之胜,皆近在几席间,乃南北二峰中之最高一山也。有君子、天一二泉。理宗御书“积庆山怡颜藏书农圃”以赐。又赐功德寺名曰“积庆教忠”,后不及建而止。
  赞宁塔天圣间葬此。
  灵石山
  薛开府墓名居正,谥贞显。
  崇因报德院有灵石泉,又名“岁寒泉”,甚清。高宗尝临幸。院与积庆山后永清院,皆薛开府功德。此院已废,独灵石塔犹存。
  净林广福院开府杨庆祖坟庵,土人呼为“上杨庵”。有松关、南泉、芳桂亭。姜白石与铦朴翁等三人来游,诗云:“四人松下共盘桓,笔砚花壶石上安。今昔兴怀同此味,老仙留字在孱颜。”后为演福寺,遂废。
  无垢寺旧名“无著”,乃无著禅师道场。旧在石人岭。庆元中,韩平原以寺为生坟,遂移寺于此。嘉定十一年重修。有鸦鸡岩、仙人台、清音轩。偃松下有茯苓,因名泉为“茯苓泉”。后为演福寺,遂废。
  崇恩演福教寺宝祐丁巳重建。咸淳中改禅寺。德祐后复为教寺。贾贵妃欑所,周汉国端孝公主祔焉。旧山门有妙庄严域及生清净心亭、诸天阁、真如亭、罗汉阁、灵石堂。
  鸡笼山
  金钟峰
  褚家坎汉末褚盛族旧有居此者。
  白莲院相传晋肇法师讲经于此。
  风篁岭
  小水乐福邸园
  二老亭后改“德威”。旧在风篁岭头。东坡、辩才往来于此,皆有诗。今移于龙井祠下。
  龙井吴赤乌中,葛稚川尝炼丹于此。在风篁岭上,岩壑林樾幽古。石窦一泓,清澈翠寒,甘美可爱,虽久旱不涸。石上流水处,其色如丹。游者视久,水辄溢;人去即减。其深不可测。相传与江海通,有龙居之,每祷雨必应。或见小蟹、班鱼、蜥蜴之类。井旁有惠济龙王祠。
  陈寺丞墓名刚中。绍兴中,以言事与张状元九成连坐谪,知虔州安远县而卒,后葬风篁岭沙盆坞。
  胡侯墓名则,知杭州。庙在墓前。
  刘庵孝宗朝刘婉容欑所。今归龙井寺。
  龙井延恩衍庆寺辩才故地。旧名“报国看经院”,后改“寿圣”,东坡书额犹存。又改“广福”,元祐以来诸贤留题甚多,及东坡竹石、廉宣仲枯木。寺前有过溪桥,又名“归隐桥”,又名“二老桥”。寺有方圆庵、寂照阁、清献赵公闲堂、讷斋、潮音堂、涤心沼、镜清堂、冲泉、萨埵石、辩才清献东坡三贤祠、辩才塔、诸天阁。山有狮子峰。宋刻“报国”作“报恩”。
  叶苔矶墓元素字唐卿,诗人。宋刻“元素”作“元索”。
  五云山中有真际院。岭上有天井,大旱不竭。
  九溪十八涧
  大麦岭:
  法空寺旧名“资庆”。
  南资圣院濮王坟。
  花家山
  净安院内侍董宋臣香火。
  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
  崇真宫昔为女冠。今为永净尼寺。
  茆家步
  独角门
  净严广报院内侍董永仲功德。
  隆兴庵杨寺廨院。
  黄泥岭
  水陆庵杨寺廨院。后名“庆安院”。
  妙心寺
  水竹坞
  西湖三堤路:苏公堤自南新路直至北新路口,小新堤自曲院至马蝗桥。
  苏公堤元祐中东坡守杭日所筑,起南迄北,横截湖面,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九亭。坡诗云:“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后守林希榜之曰:“苏公堤”。章子厚诗云:“天面长虹一鉴痕,直通南北两山春。”
  第一桥港通赤山教场南来。名“映波”。宋刻无“南来”二字。
  旌德观元系定香寺旧址。宝庆间,京尹袁韶改建为观。有西湖道院、虚舟、云锦二亭。今复为定香教寺。宋刻无“教”字。
  先贤堂名“仰高”。祠许由以下共四十人,刻石作赞,具载事迹。中以宝庆初巴陵之事,谓潘阆有从秦王之嫌,遂去之,及节孝妇孙夫人以下五人,今止三十有九人焉。中有振衣古香清风堂山亭流芳花竹萦纡,小山曲径。今归旌德,堂宇皆废。
  第二桥通赤山麦岭路。名“锁澜”。
  湖山堂旁有水阁,尤宏丽。
  三贤堂祠白乐天、林和靖、苏东坡。后有三堂,曰水西云北、月香水影、晴光雨色。后有小亭,曰虚舟,曰云梯。宋廷佐刻本“云锦”。
  第三桥通花家山。港名“望山”。
  第四桥通茆家步。港名“压堤”。北新路第三桥。
  施水庵名“圆通”。有石台笼灯,以照夜船。
  雪江书堂胡贤良侁所居。宋廷佐刻本“侁”作“亻光”。
  新水仙王庙龙王祠。与葛岭者为二。
  崇真道院贾平章建。后有閤,今改为僧寺。
  松窗张濡别墅
  第五桥通曲院港,名“东浦”。北新路第二桥。
  第六桥通耿家步港,名“跨虹”。北新路第一桥。
  小新堤淳祐中,赵京尹与 自北新路第二桥至曲院筑堤,以通灵竺之路,中作四面堂三亭,夹岸花柳,比苏堤。或名“赵公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安大学窑洞宾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