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祝在英国的祝男朋友生日快乐乐时差七小时应该以北京时间为准还是伦敦时间

从城堡门口一直向东的这条大街叫做&皇家哩&(Royal&Mail)是爱丁堡著名的街道。街道两旁有许多皇家建筑,气势宏伟。这条街道长一英里,西端连接的是爱丁堡城堡,大街的东端连接着英国女王的行宫圣十字架宫(荷里路德宫Palace&of&Holyroodhouse),如今每年夏季,国王都要来此小住一周。在这条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穿苏格兰传统服装的街头艺人,苏格兰人把苏格兰短裙视为&正装&,只有在婚礼或一些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穿。一套完整的苏格兰传统服装应该包括:上身穿黑色的呢子上装,里面穿白色衬衣,下穿有褶裥的方格呢短裙,再披上宽格的斗篷。头戴黑皮毛的高帽,帽子左侧插一支洁白的羽毛。腰间佩上一只黑白相间的饰袋或有兽皮装饰的系于腰间的酒壶,穿着黑鞋,白鞋罩,羊毛袜。直到现在,苏格兰的军队还把苏格兰短裙当成制服。皇家哩街景&#xe0乔治四世大桥街与皇家哩垂直交叉的乔治四世大桥街,一般的旅游者可能不会走到这条街上,不过这条街上的几个地方却是值得来看看在这条街上有苏格兰国家图书馆&#xe0忠犬波比在图书馆对面的街道旁有一座小狗的铸铜雕像,这就是忠犬波比的雕像。波比是只无主的小猎狗,就跟其它小地方的野狗一样,它被每个人呼来喝去,常常得在垃圾箱里找些食物来果腹。即使从狗的观点来看,这也不是个理想的生活方式。刚好村子里有位病重的老人杰克,在他去世以前,杰克注意到这只小狗的悲惨命运,他对这只小狗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有天晚上在一家餐馆请小狗吃了一顿晚饭。这顿晚饭也不是什么大餐,只是些剩余食物,但是波比对这顿晚饭的感激之情却是超过任何人可以想像的。不久之后,杰克去世了,当送葬者把他的棺木抬到墓地时,小猎犬波比也跟着队伍走,挖坟坑的工人要它走开,波比一点也不动,他们踢它,拿石头砸它,要它离开。但是不论大家怎么做,波比还是坚守岗位动也不动。从那时开始整整14年,小猎犬波比一直活在尊重这位对它有一饭之恩的杰克的记忆里。日以继夜、严冬酷暑,波比一直站在墓旁,只有每天下午,才会跑到杰克请它吃饭的餐馆,希望能觅到食物,但不论它找到什么,一定会带回到杰克的墓旁才吃。杰克死后的第一年冬天,波比根本无处可避风雪,整个身体缩成一团躲在墓碑下。第二年冬天,村民被波比的勇敢和守墓行为感动,为它盖了一个小棚。14年后,波比去世时,村民把它葬在杰克的墓旁。这就是小猎犬波比报答杰克&一饭之恩&的诚心。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只忠诚的小狗,特意为它建造了这个忠犬波比的铜像。1976年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2005年英国PiccadillyPictures电影公司分别以忠犬波比的故事为蓝本改编拍摄了故事片《忠犬波比传》小狗波比死于日,日苏格兰爱犬协会为波比竖立了这块墓碑在这条大街上还有一处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大象咖啡馆。一说起这个咖啡馆,哈迷们都会知道,作家J.K.罗琳就是在这里写出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1989年,24岁的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的出现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已经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于是,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的形象就这样在她的脑海里诞生了。1993年的冬季,J.K.罗琳决定离婚并自己带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来到爱丁堡,当时生活窘困的她为了节省家里的取暖费,每天都会到这个咖啡馆来点上一杯咖啡后在这个温暖安静的环境下写作。1996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是在这里写作完成的。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场销售类图书首位。而大象咖啡厅也因此声名大噪,慕名而来的拜访者络绎不绝。大象咖啡馆的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只是在橱窗上的一个广告牌上写着:&大象咖啡馆&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卡尔顿山位于爱丁堡市区的东北,王子大街东端的北侧。卡尔顿山和亚瑟王座山是由大约三亿四千万年前的火山活动所造成的,卡尔顿山的名称可能来源于古盖尔语&Choilledun&,意思为&森林覆盖的山&,但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名字来自&cauldtoon&(冷城),意思似乎更为恰当。像附近很多的山一样,卡尔顿山是一座古老火山的中心部位。过去,此地曾经作为麻风病人聚居地、刑场、墓地,甚至是晾衣之地。这里的景色既有天然也有人工的成分,巧好体现了传统对浪漫景观的理念。爱丁堡市议会于1725年买下此地作为市民的休憩之所。现在,每当遇到风和日丽的时候,总能看到当地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卡尔顿山,在草坪上野餐、晒太阳。山上的这座形似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是苏格兰国家纪念碑,他是为纪念在年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将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的设计师是G.R.Cockerell和WilliamH.&Playfair。在18世纪末,爱丁堡被誉为是一座具有灿烂文化和美丽市容的城市,许多耗资巨大的具有希腊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公共建筑争相修建起来了,为了紧跟潮流,这座国家纪念碑的造型参照了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建筑风格,纪念碑于1822年开工建造,但是,随着工程的进展,庞大的开支需求使得建设资金难以为继,在1829年建设资金被耗尽,这座宏伟的建筑最终也未能完成。这个造型酷似老式单桶望远镜的建筑是纳尔逊纪念塔,他是为了纪念海军上将纳尔逊而修建的。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Nelson&),这位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军事天才,1805年,率领皇家舰队和约瑟夫&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展开大战(特拉法加海战),当时的英国舰队实力并不占优势(主力舰之比27:33),却在纳尔逊的超凡指挥下,一举击败法西联合舰队,重创拿破仑,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纳尔逊也在这次海战中为国捐躯。当时,舰队的官兵痛伤将军的去世,都在帽子的后面缝上两根黑带以示哀悼,这就是现代海军军帽后面两根黑飘带的来历。在卡尔顿山上的西面是一座为纪念出生在爱丁堡的哲学家杜格尔德斯图尔特(DugaldStewart&-)而修建的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杜格尔德&斯图尔特是爱丁堡大学教授,从1786年直到去世一直在大学里讲授道德哲学。这座纪念亭建于1831年,出自建筑师威廉&亨利&普莱费尔的设计,以希腊雅典的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为蓝本。站在卡尔顿山上欣赏爱丁堡市区风光,这个位置是傍晚日落时分拍摄爱丁堡全景的绝佳之所,在我们去的这个季节,日落拍摄的最佳时段大约要到晚上8点左右,遗憾的是我们受旅游车司机工作时间的限制,无法等到晚上了。在英国,对营运车辆司机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地要求,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每周工作天数不能超过6天,而且,对连续开车几个小时后必须休息多长时间这样的细节也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现违犯规定司机将受到处罚亚瑟王座山位于爱丁堡市区东部的荷里路德公园里,山峰高800多英尺,是爱丁堡市的最高峰,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爱丁堡市,天气好的时候,爱丁堡人很愿意来这里爬山,这座小山看起来很平缓,不过据登上过此山的人说,登山的路是有些陡的,有些路段的坡度甚至超过了60度,要想爬到山顶还是需要一些体力和勇气的。从卡尔顿山上看亚瑟王座山在皇家哩大街东端的是荷里路德宫又名&圣十字架宫&,这座皇家行宫是詹姆斯五世于1498年所建。其前身是荷里路德修道院(Holy&Rood&Abbey),目前仍有部分遗迹在宫殿中。一生坎坷的玛丽女王在这里度过了风雨飘摇的6年(年),她的卧室与丈夫的卧室之间有一个秘密楼梯。1128年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到爱丁堡西南方广大的森林狩猎,奇迹般地从一只狂暴野鹿的攻击下死里逃生,因此建造了该宫殿的前身&&荷里路德修道院来感谢神迹。荷里路德宫历史上曾发生许多事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苏格兰玛丽女王(QueenMary),玛丽女王号称当时最美丽的女人,三度结婚后不久在叛变中失掉王位,最后因图谋英格兰王位被处死。荷里路德宫是英国女王的行宫,英国女王每到夏天都会到这里来小住一段时间。这里除了女王入住期间外都会对外开放,开放时间:4月至10月9:30-18:00;11月至次年3月9:30-16:30,门票:成人/儿童&9.8/5.8这里是荷里路德宫北面的一个小花园,原来是荷里路德宫的一部分,这座小二楼的建筑被称为&玛丽女王的浴室&,在16世纪,这里是女王的私人花园,据说与苏格兰玛丽女王有关。它曾经作为一个凉亭或夏季乘凉之所与荷里路德宫连接在一起,属于国王枢密院花园的一部分,王室成员可以在花园里漫步放松。具体到它是不是女王的浴室就不得而知了荷里路德宫的正门平时总是紧闭着,只有女王车驾进出时他才会打开与荷里路德宫一街之隔的这个现代建筑风格的大楼是苏格兰议会大厦&#xe0路边停车在英国,路边停车是收费的,但是这里没有收费管理员,驾车人在路旁停好车后自己在路旁的&咪表&上交费驾车人将交费后打印出的小条贴在车窗上。在街道上有时会有一个穿制服的(类似中国城管性质的工作人员)在路边巡查,一但发现在规定交费的时段没有交费的车辆时他们就会给车子开罚单,一次未交费罚款200英镑&#xe0英式早餐有人说:如果拍一部介绍英国美食《舌尖上的英国》的话其实很简单,片子只要拍三集就够了,一集介绍英式早餐、一集介绍英式下午茶、最后一集介绍炸鱼薯条就行了。尽管这话说得有失偏颇,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旅游者这三样东西确实是值得一尝的。在这里先大概说一下英式早餐。在英国,英式早餐已经超脱了&早餐&的原意,而是在更广的层面上代表了英国独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英式早餐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早餐相比显然要丰盛很多,一般会有煎蛋、炒蛋、烤番茄、咸肉、香肠、茄汁黄豆、蘑菇、炸薯块、血肠(又叫血布丁或黑布丁),在苏格兰早餐还会有一种叫做哈吉斯(haggis)的食物,主食会有吐司面包、牛角面包、炸面包片、麦片粥等等,饮品有果汁、牛奶、咖啡和英式红茶,水果一般会有苹果、香蕉、菠萝、西瓜、柚子、橙子等。这里特别要说一下的是血肠和哈吉斯。血肠在当地被称为黑布丁(Black&pudding),它是用猪血混合燕麦、猪肝及内脏剁碎做成馅料,再灌入猪肠肠衣中,做成香肠的样子,下面照片盘中左面深色的圆饼就是切成片的血肠。哈吉斯(haggis),其实就是羊杂。它是用剁碎的羊肝、羊心等内脏加上燕麦洋葱等调料塞进羊肚儿里,然后水煮后制成的。哈吉斯是苏格兰传统食品,可以说是苏格兰最有名的一道菜。不过,近年来英格兰和威尔士人相继宣布哈革斯最早是由他们所发明。目前最早有关哈革斯的记录出现于在英格兰兰开夏郡西北部发现的一本食谱《LiberCure&Cocorum》,大概可以追溯到1430年左右。哈革斯在这本食谱中的名称是&hagese&。下面照片中盘中右边的就是哈吉斯离开了爱丁堡,我门来到斯特灵。斯特灵(英语:Stirling,盖尔语:Sruighlea)是英国苏格兰中部城市,2002年后是苏格兰六个指定市之一。该市也是斯特灵议会区的行政中心。在过去,斯特灵原本是一个围绕着斯特灵城堡(StirlingCastle)的中古时代城镇与古老自治城镇(Burgh)。在爱丁堡之前,它曾一度是以前苏格兰王国的首都与政治、商业与工业中心,拥有皇家自治城镇(RoyalBurgh)的地位。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其特殊地位大大降低。但在200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五十周年庆(GoldenJubilee)时获得证书授与,而升格成为指定市。根据2001年的普查,斯特灵市的人口为41,243人,为苏格兰最小的城市。据考证斯特灵是个自石器时代开始就已存在的人类聚落,由于位于一座非常容易防卫的山头上(今日斯特灵城堡的现址),斯特灵至少在罗马人占领不列颠岛设不列颠尼亚行省之前就已逐渐显露出其战略上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斯特灵正好位于可横渡福斯河(RiverForth)的浅滩边,因此也逐渐成为商业贸易的汇集点而快速发展。12世纪时,当时还只是个城镇的斯特灵获得大卫一世的加封而首次升格为皇家自治市,并获得之后其他几任君主的再承认(当时的镇名称为Strivelyn)。由于斯特灵的军事与政治重要性,在苏格兰或甚至整个英国的历史上,有多场重要的战役都是在这里发生,包括日安德鲁&德&莫瑞(Andrewde&Moray)与威廉&华莱士(WilliamWallace)率领苏格兰军大败英格兰部队的斯特灵桥之役(Battleof&Stirling&Bridge),以及1314年苏格兰独立战争期间所发生的班诺克本之战。有这样一句话:谁掌握了斯特灵,谁就赢得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应该是指苏格兰)。1995年由梅尔&吉布森(Mel.Gibson)导演并主演,拍摄制作了一部讲述威廉&华莱士生平事迹的电影&勇敢的心&(Braveheart),该片1996年获得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和最佳化装五项大奖,另外还获得最佳编剧、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歌曲四项提名。斯特灵因该片上映而变得更为有名。斯特灵城堡位于斯特灵老城中77米高的悬崖上,曾是苏格兰国王的王宫。在英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苏格兰玛丽女王、詹姆士六世也在这座城堡里住过。这座城堡在整个苏格兰乃至大不列颠都是标志性的建筑。它见证了苏格兰历史上的很多战争及历史运动,有人把它叫做是&苏格兰的一枚胸针&,充分显示了它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这座建筑是城堡中的会客大厅,国王在这里接见和宴请到访的宾客,1896年出使英国的清朝重臣李鸿章也曾到这里参观过。据说,这儿曾经是为国王炼丹的丹房,在炼丹过程中不慎失火烧毁了,后来重建改为了会客大厅大厅的房顶是采用木制结构,不过与中国传统木制建筑结构不同的是没有房梁,所以整个大厅显得高大空旷,四周都是壁炉,这是英国传统取暖的方法。大厅一端摆放的这个条桌和座椅就是当时国王的座位,在王座旁还放着一些长凳,看样子在国王会见、宴请宾客时,有幸与国王同桌的贵族们只能坐长板凳进餐了。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坐在王位上感受一下王的感觉正面的建筑是军团博物馆,右侧的是大礼拜堂大礼拜堂这里通向安妮女王庭院(Queen&Anne&Garden)所谓的女王庭院其实就是一块草地斯特灵城堡加载更多&#xe0午餐时间结束了在斯特灵城堡的短暂参观,我们乘车继续沿A9公路向北行驶,中午在一个叫做皮特洛赫里的小村镇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金枪鱼三明治和奶油番茄汤,个人感觉味道很不错就餐的小店坐落在塔姆尔河边,小店很小,但是里面布置得很温馨&#xe0皮特洛赫里小镇皮特洛赫里是苏格兰高地山谷中的一个小镇,坐落在塔姆尔河的北岸,小镇四周由群山环抱。皮特洛赫里,英文pitlochry,意为湖边小镇,&pit&是&小&,&loch&是苏格兰语,意为&湖&,发&洛河&的音。小镇现有居民大约3-4千人,这里自1863年就已经通火车了,1842年,维多利亚女王曾到这一带视察,她为小镇的发展提了些建议,从那之后这里便名声大噪。小镇远离尘世喧嚣,显得十分幽静。不过遗憾的是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今天要乘车前往苏格兰高地北部城市因弗内斯,所以无法深入小镇游览,只能利用午餐时间在塔姆尔河旁转转了。据介绍,小镇旁的这条塔姆尔河是三文鱼的回游路线,上有不远处的一处水电站还专门为三文鱼修建了一条回游通道。在这条河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来度假的人购买了捕鱼许可证后在河里捕鱼餐馆旁有一座仅能供人通行的小桥,过了小桥就是皮特洛赫里小镇,因为我们还要乘车赶往因弗内斯,所以没有过桥到小镇上去看看,这也算是此行的一个遗憾吧&#xe0因弗内斯、随拍因弗内斯(英文:Inverness,苏格兰盖尔语:Inbhir&Nis,意为尼斯河口)是苏格兰北部的一座城市,因弗内斯是高地地区的首府,也是苏格兰最北方的城市,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苏格兰高地的首府。因弗内斯是苏格兰32个单一管理区中面积最大的高地区(Highland)之地区议会所在地,因此相当于该区的行政中枢。在行政区改制之前,这里原本是传统郡县因弗内斯郡(Inverness-shire)的主城。在2000年12月时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市&级的行政地位并在隔年3月举行盛大庆典,在2001年的普查中,包括周遭乡镇,整个因弗内斯地区共有人口51,832。因弗内斯的城市规模在苏格兰的六座城市中排名第五。因弗内斯也是苏格兰和英国北部著名的旅游胜地。城市位于18世纪的卡洛登战役战场的附近,是苏格兰大峡谷最东北的尽头,尼斯河穿城而过向北流进北海的比尤利湾,这里是欧洲最干净和风景优美的居住地之一。圣安德鲁大教堂与因弗内斯城堡隔岸相对的是圣安德鲁斯大教堂,这座沿河而建的教堂被称为英国最美的教堂之一,这座教堂始建于1866年。教堂中最为人称道的有维多利亚式圣图玻璃窗和精致的天使圣水盆以及各种精美的雕塑,这些都为教堂增色不少&#xe0因弗内斯、随拍也许是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这里给人一种很幽静的感觉尼斯河发源于有着著名水怪传说的尼斯湖,流淌穿过市区在河的两岸扶栏上每隔不远就会看到一个非常醒目的红色箱子,它是用来存放救生圈用的河岸旁的街道有很多酒吧、餐厅和旅馆,看样子到了晚上这里一定很热闹因弗内斯街景尼斯河岸上的两座教堂,左侧的是因弗内斯最古老的教堂──圣斯蒂芬教堂(又称老高地教堂),据说这个教堂大约自凯尔特时代起就用来做礼拜,教堂的塔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也使其成为因弗内斯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建筑。这里被苏格兰教会因弗内斯老高地圣斯蒂芬教区的教众们用来举行弥撒。它也作为每年当地议会的教会人员开会的会场,而当地的议员都会参加这个会议。右侧的是苏格兰教会教堂&#xe0阿维莫尔小镇简单的游览了一下因弗内斯后在一家餐厅吃了晚饭,据导游说这里的三文鱼很有名,于是我们十几个人就买了两磅,不过我感觉苏格兰的三文鱼口感比阿拉斯加或挪威的差多了,可能是因为苏格兰海域的水温比那两地的要高的缘故吧。吃完晚饭,我们乘车离开了因弗内斯,今天晚上我们要住在位于苏格兰凯恩戈姆山国家公园里的阿维莫尔小镇。阿维莫尔是一个充满运动气息的小镇,许多英国人都把这里作为户外探险的乐园。小镇优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使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户外运动的好去处。小镇位于凯恩戈姆山国家公园内。凯恩戈姆山国家公园是英国最大的国家级公园,也是欧洲最新的、也是保护最好的自然风景名胜地之一。公园内自然景观多姿多样,一年四季花木繁盛。&#xe0麦克唐纳德酒店我们今天住的地方是在小镇上的麦克唐纳德酒店(麦当劳酒店)。其实,世界著名餐饮业连锁经营企业麦当劳的创始人麦氏兄弟理查德和莫里斯的祖先是苏格兰贵族。1692年,当麦当劳家族(McDonald&clan)的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被他们热情款待了十二天的campbell家族的军队,突然向麦当劳家族的氏族领袖展开屠杀,他们执行的是英格兰威廉三世国王的命令。这场屠杀的起因是因为麦当劳家族的族长麦克伊恩在英格兰新王登基后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迟迟没有觐见和宣誓效忠威廉三世,麦当劳家族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威廉三世国王的蔑视和对王权的一种挑衅。在这次大屠杀中麦当劳家族38人被屠戮,而有数百人逃入山中,被冻死饿死。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作格伦科大屠杀,正是由于这次大屠杀使得麦当劳家族和Campbell及英国汉诺威王朝结下了深深的怨恨,也促使麦当劳家族拥戴逃亡在外的英俊王子查理为复辟都铎王朝而举行的苏格兰高地起义。在卡伦顿战役中,苏格兰起义军全军覆没,麦当劳家族也损失惨重,而麦当劳家族的女子弗洛拉,勇敢地掩护查理王子顺利逃过英军的追捕,从斯凯岛逃到了法国。演绎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在高地和全世界久久流传。卡伦顿战役后,汉诺威王朝对高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很多麦当劳家族的人逃到美国,澳大利亚,新新西兰等国。多年以后,麦当劳家族的的后代麦当劳兄弟在美国创建了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后来由克罗克发展壮大,成为了世界餐饮业巨头。有人说,Mc这个姓名前缀来自苏格兰凯尔特人,Mc表示是某人儿子的意思,如麦当劳(麦克唐纳德)就是唐纳德的儿子&#xe0小镇的火车站小镇上有一个火车站,往返于伦敦与因弗内斯之间的火车会在这个小站停车与国内火车站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检票口,你可以随意走进车站也许是距离列车到站的时间还早,车站上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等车小镇街景离开阿维莫尔一路南下,车子来到坐落在美丽而神秘的尼斯湖畔的奥古斯都堡。奥古斯都堡位于尼斯湖的最南端,在18世纪曾经是Wade将军修建军事道路的指挥中心。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尼斯湖怪出没的地方。尼斯湖是一片狭长的水域,位于苏格兰高地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9公里,宽2.4公里。湖的面积并不大,不过水却很深。平均深度达200米,最深处有300米。湖水终年不冻,湖的两岸山峰陡峭,树林茂密。湖北端的尼斯河流经因弗内斯汇入北海。尼斯湖&的湖水水温非常低,很不适合游泳,湖水充满了泥煤,使得能见度只有几英尺而已。有关尼斯湖最著名的传说是关于湖中的水怪,有关它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的人们对此并不相信,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直到1934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的显出了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的水生动物,而很像早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蛇颈龙。因此这张照片刊出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联系起来,对此给予极大关注。1960年4月二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虽较粗糙,但放映时仍可明显地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游过尼斯湖。有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看法。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此后英、美两国科学家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出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尼斯湖上拉网式地驶过,企图将水怪一举捕获。但遗憾的是,除了又录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由于追捕水怪的失败,持否定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使树干内的树脂排到表面,而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水怪的头颈和身体。&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了水怪的人们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不过,众多照片中被认为拍的最清晰地一张照片被证实是伪造的。日加拿大出版的环球邮报,头版刊登了一条路透社从伦敦发来的消息,参与伪造这张照片的克里斯蒂安&斯堡林(Christian&Spuring)在头年11月临终前,说出了真情并为此而忏悔。原来这张照片中的怪物形象,是他用玩具潜艇加上用软木制成的酷似海蛇的头和长脖子装配起来,再放到湖中去拍照产生的效果,策划者是《每日邮报》派来寻访水怪的记者马尔马杜克&韦特雷尔(Marmaduke&Wetherell),也就是他的继父,共有五人参与此事,其他四人此时都已去世,他把伪造的经过告诉了两位参与尼斯湖计划的科学研究人员。对于尼斯湖中是否有水怪这件事,苏格兰政府是持&不否定&的态度,由于水怪的传说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政府怎么可能会把这个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传说个破灭掉呢这里是尼斯湖的南端,一条小河连通尼斯湖,进出尼斯湖的小船在这小镇上通过三级船闸与小河通航。船闸附近的河道旁有一块指示牌,上面标着船闸下次开启的时间加载更多&#xe0苏格兰突击队纪念园结束了奥古斯都堡的游览,我们继续乘车南行前往下一个城市──格拉斯哥。在前往格拉斯哥的路上顺道参观了一下苏格兰突击队纪念园。纪念园是为了纪念在年二战期间牺牲的突击队员而建立的。纪念园中间的雕像是雕刻家斯科特&萨瑟兰的作品,雕像高5.2米由青铜制成。英国突击队(British&Commandos)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支英国部队,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940年6月下令组建,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袭击德国在欧洲的占领区。最初突击队以英军特种部队人员所组成,随着战争的进程发展,突击队人员组成也扩大为英国三军中的精英以及其他外国志愿者。突击队在战争中达到30个独立单位以及4个突击旅的规模,并参与了从北极圈到欧洲、从中东到东南亚各战场的战事,行动从小至数人登陆海岸进行骚扰性攻击、大至以空降旅的规模在盟军登陆欧陆作为先头部队。战争结束后英国突击队被解散,仅留下了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然而现在英军中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英国伞兵团、特种空勤团和特种快艇部队等单位都有受到突击队的影响。现今,其他国家的类似单位,如比利时空降突击旅、法国海军突击队、荷兰突击军和美国的游骑兵部队也多多少少受到了英国突击队的影响。纪念雕像面向着苏格兰最高峰──本内威斯山(BenNevis)中午我们来到了威廉堡。威廉堡地处苏格兰高地和低地的交界处,是苏格兰高地旅游路线上的一个重镇。小镇的人口虽然只有一万左右,但却是继印弗内斯(Inverness)之后苏格兰地区最大的城镇。威廉堡是一个宁静安详、景色秀美的小镇:它背靠苏格兰最高峰&本内维斯山(Ben&Nevis),紧邻尼维斯大峡谷,有山有水,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是感受大自然的绝佳胜地。而且,小镇附近苏格兰最好的滑雪场之一,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不远处的森林,更是吸引了许多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威廉堡是通往苏格兰西部高地的门户,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热情周到的服务,逐渐成为该区最重要的旅游中心之一。而且,这个小镇近几年已经成了电影的热门拍摄地,它曾是电影《铁血英雄》重要取景场地,《哈利波特》中蒸汽火车的高架铁路也曾开过这里&&如今,亲身到电影的场地感受一番,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向往。我们此次行程只是要在这里吃一顿午饭并没有安排游览在威廉堡吃过午饭我们乘车继续南行,欧洲国家对客运司机连续驾驶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车子来到洛蒙德湖旁的一个叫塔比特的小村镇,司机要在这里停留休息一会儿,正好,我们也就利用这机会到湖边去看看。洛蒙德湖(LochLomond,苏格兰盖尔语:Loch&Laomainn),又译为罗莽湖、罗蒙湖、罗梦湖,洛蒙德湖位于苏格兰高地南部,南端距格拉斯哥27公里。是位于苏格兰高地边界断层上的一座淡水湖,它是大不列颠地区最大的湖泊,四周被山地环绕,南部略成三角形。整个湖区长39公里,最宽8公里,面积63.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仅约0.7米。湖深190米。湖中有岛屿30个。湖水南流注入克莱德河。洛蒙德湖是苏格兰最好的水上运动场所之一,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来自苏格兰和更远地方的人。洛蒙德湖周边设有许多水上体育活动中心,例如因纽特人独木舟、风力冲浪、喷气滑雪、快艇、游艇等。洛蒙德湖上的救生艇24小时开放,救生艇的提供方为一个志愿者组织和已注册的慈善团体。国家公园管理局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救生艇。&#xe0“B&B”家庭旅馆英国各地有很多这种&B&B&家庭旅馆,为旅游者提供住宿,不少到英国自由行的游客都会选择住在这样的地方,这些旅馆价格相对便宜,房间也非常舒适整洁。B&B其实就是&Bed&Breakfast&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床和早餐,在这些小旅店里,往往可以吃到正宗的英式早餐。格拉斯哥(Glasgow)是苏格兰第一大城市与第一大商港,英国第三大城市。城市位于中苏格兰西部的克莱德河(R.&Clyde)河口。近年来格拉斯哥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众多苏格兰企业将总部设于此。格拉斯哥市有人口约60万。格拉斯哥这个名字源自布利屯语(Brythonic,是克尔特语的两大分支之一)中的&glas&cu&,意思是&绿色的空地&。格拉斯哥地区早在公元前已有部落聚居。后来,古罗马人在此地区设立了前哨站,建筑了安多宁长城(Antonine&Wall)来分隔当时南部古罗马管辖的不列颠尼亚(Britannia)和北部的加勒多尼亚(Caledonia,苏格兰在罗马时代的古名)。位于格拉斯哥市中心的乔治广场四周围绕着一座座维多利亚时期的精美建筑。2011年在由布拉特&皮特主演的电影《末日之战》中就有不少镜头是在这里拍摄的广场正中间的位置原本是要建一座乔治三世国王的雕像,但是由于英国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败,以及他在位后期时经常表现出的疯狂行为使得大家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人们决定用沃尔特&司各特的雕像来替代国王的雕像,大家用这种方式以表达对这位苏格兰最伟大的作家诗人的崇敬,这座雕像也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座司各特纪念雕像。在广场的四周还围绕竖立着一些名人的雕像,维多利亚女王詹姆斯&瓦特(JamesWatt,日&&日)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阿尔伯特亲王(1819&-&1861)Prince&Albert&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一个统治英国20年而没有名分的国王,他的出现和死亡如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一样,改变着英国和欧洲王室的轨迹。女王在他死后,每遇到困难,总是说,阿尔伯特要是还在他会怎么做,他会做出什么决定。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Ewart&Gladstone&&)&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Peel,&SirRobert&,)英国首相(、),他被看作是英国保守党的创建人。诗人托马斯&坎贝尔()化学家托马斯&格雷厄姆(-),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有他在1831年根据实验发现的&格雷厄姆定律&&,这个定律可以表述为在同温、同压下,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称为气体扩散定律,另外他还是现在用于医疗领域里的血液透析技术的创始人作曲家詹姆斯&奥斯瓦尔德英国陆军元帅克莱德男爵科林&坎贝尔ColinCampbell(),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陆军元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作为团长攻占镇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作为旅长击破俄军,作为驻印军总司令镇压印度土兵起义时。具有丰富殖民经验,文武兼资军政皆通的高级军官。1862年晋升为陆军元帅,受封为克莱德男爵,荣升贵族之列,赐2000英镑年金。约翰&摩尔爵士(-),英国中将,巴思骑士长(KB)。因其主导军事训练改革和在科伦纳战役阵亡而闻名。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面临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诗人生活在破产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血肉相连。他的诗歌歌颂了故国家乡的秀美,抒写了劳动者纯朴的友谊和爱情。加载更多&#xe0格拉斯哥市政厅乔治广场东侧是格拉斯哥市政厅,这座建筑始建于1882年,由建筑师威廉&杨(William&Young)主持修建,工程持续了六年,于1888年建成完工,1888年8月由维多利亚女王亲自主持揭幕,1889年10月,市议会在市政厅内召开第一次会议。自1889年起它一直是市政府的所在地,1996年开始至今则成为了格拉斯哥市议会的办公场所。这座建筑最初面积为5016平方米,后经1923年和1984年的两次扩建完成,使得整个建筑群的规模达到14,000平方米。整座大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华丽的装饰用来表达这座当时作为大英帝国第二大城市的财富和工业出口带来的经济繁荣。他是维多利亚时期市政建筑的著名例证。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Cathedral)是公元1136年为了奉献给格拉斯哥的守护神St.Mungo而建,历经三百年完工,其间躲过了宗教革命的摧残而保存至今。它是苏格兰乃至全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哥特式风格教堂之一,在整个苏格兰地区也仅仅只有这一座。整座教堂由高低两部分教堂组成,St.&Mungo的墓穴(crypt)就在低教堂地底。公元6世纪时St.&Mungo就是在这儿建立了格拉斯哥并为之命名。高教堂里于15世纪建造完成的石柱支撑着石头穹顶现今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建自15世纪,只有西塔在动乱中遭到毁坏。在15世纪晚期,大教堂中间增加了一条石制的祭坛围屏,把教堂的间隔分成两部份。围屏旁边有7对石像装饰,用来代表&七宗罪&。低教堂里密布的柱子营造出一种气势,包围着圣芒戈的墓碑。爱德华一世(Edward&I)在1301年曾3次到过这个神殿。在格拉斯哥大教堂四周,不少建筑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就是格拉斯哥市现存最古老的房屋,它建于1417年,是当时圣尼古拉斯医院的牧师的住宅,现在被辟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作为15世纪苏格兰家居建筑代表,它真实地呈现15世纪贵族的生活原貌。不巧的是我们到的那天它正好关门不开放,不能进去参观就来一张外景吧&#xe0Barony Hall与格拉斯哥大教堂遥遥相对的是BaronyHall,它是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of&Strathclyde)每年举行毕业典礼的礼堂,在平时会对外开放作婚礼用地&#xe0格拉斯哥皇家医院在大教堂的西侧是格拉斯哥皇家医院,这座古老的医院大楼建成于1794年12月,由设计师罗伯特和詹姆斯&亚当设计,建院初期,医院一共有100张病床和一间手术室,后与老圣芒戈医学院合并成为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部,1981年,一片包含医学教学与临床医院在内的大型现代化建筑群在它的北面扩建完成,新院是由罗勒斯宾塞设计的,这组建筑采用了&模块化&的方式,使其可以随时方便的添加新的功能单元,新院与老院之间有地下通道相连。现在这所医院共占地8公顷,有超过一千张的病床,是一家大型综合教学医院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TheKelvingrove&Art&Gallery)是格拉斯哥的一座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是苏格兰最热门的免费旅游景点之一,其受热爱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爱丁堡城堡,是伦敦以外访问量第3大的英国博物馆。博物馆的部分建设资金来自1888年在凯文葛罗夫公园举行的世界展览会的收益。建筑师是约翰&威廉&辛普森和米尔纳&艾伦,博物馆于1901年建成开放。整座建筑美观大方,外形采用了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在建筑材料上延续了格拉斯哥人使用当地红色砂岩的传统。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自麦克莱伦美术馆(McLellan&Galleries),以及凯文葛罗夫公园内的老Kelvingrove&House&Museum。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和装甲收藏之一,以及大量的自然史收藏品。艺术藏品包括许多优秀的欧洲艺术品,作品包括老大师(Old&Master)、法国印象派、荷兰文艺复兴、苏格兰色彩画家以及格拉斯哥学派。博物馆现收藏有萨尔瓦多&达利的名作《十字若望的基督》(Christ&of&Saint&John&of&theCross)。馆长在会见达利时买下了这幅画的版权。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这幅画曾被移到圣蒙哥宗教生活与艺术博物馆(St&Mungo&Museum&of&Religious&Life&andArt)。日,经过3年的封闭维修之后,伊丽莎白二世主持了凯文葛罗夫的重新开放仪式。修复工作的费用超过2,800万英镑,包括一个新的餐厅和一个大型地下展室,以容纳8,000件展品。格拉斯哥大学最初的建筑群是复杂宗教建筑的一部分,在位于格拉斯哥市的市中心东侧的格拉斯哥大教堂周围。其后在中世纪,新教和基督教共存的日子里,特别是&新教革新运动&,格拉斯哥大学使这个城市成为欧洲卓越的新教城市。在17世纪,随着大学影响力的不断成长,大学设施不断扩充,并最终在市中心建立了今日大学的主楼。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格拉斯哥大学不断精进,成为苏格兰文化的启蒙中心和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大学的周围空间也发展为苏格兰最为密集的商业中心。而大学自身的发展却因为商业利益的挑战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1870年,出于商业及学校发展的考量,格拉斯哥市政府将格拉斯哥大学&原封不动&的迁移到距离原址3英里,当时称之为绿区的格拉斯哥市西区,并最终形成位于卡尔文河两岸的教学建筑群。中世纪著名建筑设计师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爵士(Sir&George&Gilbert&Scott)设计了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格拉斯哥大学建筑群。其中最负盛名的建筑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主楼(Gilbert&Scott&Building)。主楼由两个正方形并列而成,在二层的空中花园,2个正方形的中间建有一个开放式的回廊,在回廊的上方是巨大的毕业堂(Bute&Hall),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是其哥特式的钟塔(bell&tower)。而在哥特式的外表之下,主楼内部却是维多利亚式装饰;整个主楼在英国首先使用了钢筋骨架结构,并使用了较轻的房顶,堪称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每年,只有成绩排在全学院前十名的学子才有资格登上主楼钟塔的最高处在近六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格拉斯哥大学培养出许多知名人物,如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后为格拉斯哥大学的荣誉校长);著名科学家,热力学绝对温标的创建者,著名的蒸汽机发明家开尔文;改良了蒸汽机的詹姆斯&瓦特;物理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外科手术消毒技术创立者约瑟夫&李斯特等等,更培养出四名现代高等教育大学的创始人,两任英国首相:Bonar&Law(曾在格大夜校学习)和Henry&Campbell-Bannerman。近几十年,格拉斯哥大学还培养出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另外,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是格拉斯哥大学的荣誉校友(1933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LLD荣誉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彼得&希格斯也在2002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学位,并于2012年在格大建立希格斯玻色子实验室,致力于该粒子的研究格拉斯哥大学始建于1451年,由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二世(King&James&Ⅱ)建议,并由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五世(PopeNicholas&V)创立。格大有着将近600年历史,是苏格兰地区校龄第二(圣安德鲁斯大学为苏格兰校龄最长,创立于年)、全英国校龄第四(前三分别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一所久负盛名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同时位列全球最古老的十所大学,世界百强名校(QS&2012排名全球54,QS&2013排名全球51)。格拉斯哥大学下设100多个系,分属于四所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包括牙科等)、工学院(航天、土木工程、电子与电器、机械与造船等)、社会科学学院(包括亚当斯密商学院等)。格拉斯哥大学的附属院校包括位于丹弗雷斯的科莱奇顿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苏格兰农业学院以及圣安德鲁斯教育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开设苏格兰国际基础课程(大学预科课程)。此外,格拉斯哥大学在苏格兰的格莱顿地区(Crichton)也有分支研究机构,格拉斯哥大学的兽医学学院位于Garscube,距大学只有4英里的距离。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于日成立,他是英国的第14家、苏格兰第三家孔子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是由格拉斯哥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成立,旨在推动中文教育和中国文化在苏格兰的推广,深化苏格兰青年与中国青年的相互了解,密切格拉斯哥与天津两个城市的关系。照片中大门左侧就是孔子学院在当今世界上,环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在格拉斯哥大学里看到的正在充电的纯电动汽车,从车上的标示可以知道这款车的最高时速是100公里,但是不知道他的续航能力有多少&#xe0格雷特纳格林结束了格拉斯哥的游览,我们乘车继续南下来到了一个叫做格雷特纳格林的地方,这个小村子位于苏英边界的苏格兰一侧,村子不大可是他在英国却非常有名。故事开始于1754年,当时英格兰统治者颁布了严格的婚姻法,在这部法律中规定,一个合法有效的婚姻男女双方必须年满21岁,而且必须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婚礼仪式必须在教堂内举行。而当时的苏格兰并没有施行这个法律,在苏格兰,古老的牵手婚姻制一直施行到1940年才废止,结婚仪式上只要有两位证人而且婚姻双方年满16岁以上婚姻即可成立。这间不起眼的小房子原来是一家铁匠铺,它位于小村的村口。格雷特纳格林是穿过英格兰边界进入苏格兰所见到的第一个村庄,而这家小铁匠铺是人们到达小村时看到的第一栋房子。当那些热恋中的男女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受到父母的反对而无法成婚时,他们会携手私奔跑到这里,每当这时,铁匠就会放下手中的工具,立刻召集来证人,在追赶新人的家人到来之前让一对情侣完成结婚仪式。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那些深陷爱情而又无法结合的年轻人心中的希望,私奔到格雷特纳格林结婚去也就成为他们追求幸福的方法了。慢慢的,格雷特纳格林被人们冠以浪漫之村的美称,当然,也有人把这里叫做私奔者之村如今,这家小铁匠铺已经被辟为一间博物馆,参观者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和实物展品来了解发生在这里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今天,由于这个小村的浪漫历史,仍然会有不少人到这里来举行婚礼,他们带着家人和朋友到这里一起见证这一段浪漫的爱情横跨250年的历史传奇是如此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大量的诗歌和歌曲、简&奥斯丁的小说、英国现代肥皂剧等等,都在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们说:私奔到格雷特纳格林,在铁匠铺的铁砧上牵手结婚,你的真爱将会永远属于你!格雷特纳格林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小村子,这里也是一个购物的好地方,这里汇集了众多品牌的服装服饰、羊绒制品、首饰礼品、威士忌酒以及极具苏格兰特色的食品,这些商品均出自英国的最佳设计师和制造商。这里面有百年经典毛呢品牌哈里斯(HarrisTweed)以及Burberry的羊绒制品,据说英国著名奢侈品牌Burberry的许多羊绒制品就是在小镇加工,所以他的羊绒制品特许授权在这里销售,而且价钱比专卖店要便宜许多。苏格兰酿造的威士忌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这家小店就是专门出售苏格兰威士忌的地方,这里的服务员都是经过有关威士忌酒的专业培训,对苏格兰威士忌酒的产品特性、挑选方法以及如何饮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确保每一位顾客都能留下难以忘怀的威士忌酒体验温德米尔湖位于爱尔兰海以东,英格兰西北部湖泊区以内。是英格兰最大湖泊。温德米尔湖畔有一个叫做Bowness的小镇,它隶属于英格兰的堪布里亚郡小镇座落于温德米尔湖南湖区的东岸,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小镇成为了旅游热点地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Bowness从一个湖边的小渔村变为一座服务于旅游业的小镇。在小镇上遍布商店、酒吧、餐饮、酒店和度假村。众多旅游服务业设施给小镇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停在路旁的观光车正在招揽游客,15分钟的游览2.4英镑湖边的游览码头,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游览温德米尔湖,游船分为航行1、2、3、4、8小时五种,票价每人28-100英镑不等。饱览了Bowness小镇的风情以及温德米尔湖美丽的湖光山色之后,我们继续乘车,前往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城市,北约克郡首府约克。约克隶属于约克郡-亨伯,并具有自治市地位。位于福斯河与乌斯河的交汇处,西南距利兹32公里,位于乌斯河(OuseRiver)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约克一直是北英格兰的首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伦敦。约克大教堂&(York&Minster),是欧洲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也是世界上设计和建筑艺术最精湛的教堂之一。教堂始建于公元627年,当时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后来在内战中被战火摧毁。1066年,诺曼人攻占了约克,1080年建造了第一座诺曼式的教堂,至今仍可以看到这个教堂的基石和地下室。来到约克,一定不能错过约克大教堂(York&Minster),约克大教堂是英国最大,同时也是整个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公元1220年开始兴建,并于公元1470年代完工。1984年约克大教堂部分建筑遭大火焚毁,破坏严重,现已修复。在2005年,首位黑人约克大主教正式在此就任。大西窗玻璃画由弥尔顿(Melton)大主教出资,聘请大师罗伯特&克特巴恩(RobertKetelbarn)于1338年绘制,因其华丽的镶窗设计为心形,故此窗有被称为&约克郡之心&玫瑰玻璃窗是大约十六世纪初建造完成的,窗上彩绘玻璃记述了兰喀斯特与约克皇室家族联合的故事。在1984年的大火中,这扇窗户层严重受损,现在所看到的是1987年修复后的窗子高大的石柱撑起拱形穹顶气势恢宏,使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神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这可能就是教堂设计者所要达到的效果吧正厅中的圣坛用于举行宗教礼拜仪式,圣坛后面的拱门上竖立着高大的十字架和装饰精美的管风琴圣坛后面的拱门两侧的屏风建造于十五世纪,采用了从威廉一世到亨利六世之间的十五位英格兰国王雕像作为装饰。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报时钟,两个橡木雕成的小人站在高墙之上,每隔15分钟小人就会敲打身边的两根金属棒,发出悦耳的声音报时。这个报时装置的机械部分是1749年制造完成的,两个橡木小人也都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主圣坛,这是教堂举行重大礼拜仪式的地方唱师席建于14世纪末期,采用垂直式建筑风格,日常的礼拜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位于唱师席与主圣坛中间的主教座席。主教座席一词出自希腊语&cathedra&,而后衍生出&cathedral&,意思为主教座堂或大教堂在后庭有一座天文钟,他是为了纪念在二战期间为国捐躯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所设立的。在教堂的东北角,有一个小型的展区,在这里你可以详细的了解这座教堂墙上最著名的几扇窗子,这儿介绍了这些窗子上彩绘玻璃所描述的历史故事,这里还通过实物展示了这些彩绘玻璃的绘画制作过程。我门来到的这天,大东窗正在维修,整个窗子都被遮挡了起来,我们没能欣赏到这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世纪彩绘玻璃窗。不过在这个小展区里,我们还是通过照片及文字对这扇窗子有了一些了解,&大东窗&的保护维修项目于2008年正式展开,包括拆卸及重新粉饰每块彩绘玻璃。在日,大教堂一些相邻的办公室因电力故障而发生火警。幸好复修中的大东窗安放在大教堂的石匠的院子里面,而它的311个窗格则存储在隔壁的房间,最后完好无损加载更多&#xe0Stonegate参观完了约克大教堂,沿着教堂旁的小街走走,这条名叫&Stonegate的街道早在维京人占领之前就已经存在,保留了不少中世纪建筑物。街上每一家商店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售卖着当地的纪念品。今天下午的时间比较宽裕,我们准备找一家茶屋体验一下英式下午茶。据说在Davygate街口的贝蒂茶屋(Betty'sTea&Room)可以体验到现今英国最奢华的下午茶。茶屋里面的装修保留了英国传统的皇家风格,托盘都是银饰打造,服务员很热情。每到下午茶的时间,这里门口都要排起长队,通常队伍都会排出店外很远,到了约克不进去体会下英国的皇家奢侈下午茶,可说是虚度此行。关于下午茶的由来,相传第一位开始喝下午茶的人应该是19世纪初期,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懂得享受生活的英国公爵夫人安娜贝德芙七世。贝德芙夫人常在下午4时感到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作为果腹之用。贝德芙夫人很享受用茶点的过程,经常邀请亲友共饮下午茶,同时也可以闲话家常,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正宗的英式下午茶一定要用高档的茶具&&细瓷杯碟或银质茶具,茶壶、过滤网、茶盘、茶匙、茶刀、三层点心架、饼干夹、糖罐、奶盅瓶、水果盘、切柠檬器,全都银光闪闪,晶莹剔透。在缺乏阳光的英国,银质茶具往往透着人们对阳光的渴望。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Scone、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在吃的时候一般要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至于Scone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由于英式下午茶源于上流社会,因此在整个下午茶过程中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茶要小口慢饮,喝茶时不能发出声音,茶匙在杯中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壁发出声响,点心要细细品尝,交谈时双方低声细语,举止端庄,总之一定要展现出绅士的风度和淑女的优雅。肉铺街是(The&Shambles)是约克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之一,是英国最古老的街道,也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街道。2010年古老的肉铺街还被评选为英国最美街道之一。TheShambles古街地上铺满鹅卵石,街道两边的房子向中间倾斜,房顶几乎相接。当年,这条短短的街道两侧有大约20家卖肉的店铺,小巷也因此得名,至于两侧的房屋为什么会向中间倾斜,据说是当时卖肉的店铺没有冷藏设备,为了防止肉变质,他们就把肉悬挂在通风的窗外,年复一年,这些肉的重量使得木制的房屋产生了变形,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样子。大家还记得电影《哈利&波特》里的对角街吗?据说,电影里的对角街就是以这条街道为原型创作的。&#xe0约克街景约克的古城墙是整个英格兰古城墙中保留最完整、最长的。城墙最早修建于罗马人统治时期,之后被来自丹麦的占领者重新加固。现在保留下来的大部分城墙是12世纪到14世纪重建的。约克城墙是一座由罗马人建造的长达5公里的正方形城墙,作为防御外敌的屏障。城墙以约克大教堂为中心,绕城墙一圈大约需要2个小时。在约克,登城口被称为&Bar&,登城墙的入口包括北边的BoothamBar和西南边的MicklegateBar,还有东北边的MonkBar和东南方的WalmgateBar。英国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刚才还是阴云密布,可是才过不一会儿天就放晴了&#xe0斯特拉福德小镇在美丽而充满田园风光的沃里克郡乡间,有一个叫做斯特拉福德的小镇,日,在这个小镇上诞生了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xe0Kingfisher fish bar我们前面说过,如果要拍《舌尖上的英国》一共要拍三集,前面两集英式早餐和英式下午茶我们已经品尝过了,今天,我们要在斯特拉福德小镇感受一下最后一种英式食品──炸鱼薯条。我们要去的是在Ely&Street上的Kingfisher&fish&bar的小店炸鱼薯条可以说是在英国最常见的的一种食品,他是用剔除了鱼刺的鱼排裹上面粉炸制而成,薯条(确切说应该叫薯棍)是将土豆去皮后切成粗大的条状然后油炸而成,炸鱼和薯条在烹制时只在炸鱼的面糊中加极少量的盐,吃的时候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口味的调味精料。据说,炸鱼薯条的兴起是因为罗马天主教教徒不在星期五吃肉,而以吃鱼代之,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半世俗的与世俗的社会。每到周五的晚上到炸鱼薯条店用餐依旧是英国社会传统的一部分。有人说,英国的第一间炸鱼薯条店是约瑟夫&马林(Joseph&Malin)于1860年在伦敦开设的。如今,炸鱼薯条已经由每周五的餐桌主菜变成了深受英国人喜爱的街边小吃。在英国的北部人们通常用牛油来炸鱼,而在南方则多使用植物油,在一些比较讲究的餐馆里则使用花生油来进行烹制。在英国,一位现年98岁的布朗婆婆自1928年起,与丈夫在彭布罗克经营炸鱼炸薯条店,每天9时起工作,在午膳时间招呼食客。近80年来天天为街坊烹制炸鱼,深受邻里欢迎,在2006年老人家竟因此而获颁英帝国员佐勋章(MBE)。布朗婆婆说:&我很惊讶,亦以此为荣。&小店不大,但非常干净,据说,这家小店烹制的炸鱼薯条口味非常正宗。虽然是中午用餐高峰时段,但是小店的操作间里依然是很整洁,工作台案擦得干干净净,完全见不到国内餐馆厨房里那种到处油污的情况在亨利街北侧有这样一座带阁楼的二层楼房。木结构的房屋框架、斜坡瓦顶、泥土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廓使这座16世纪的老房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显眼。这就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这座楼上二楼的主卧室。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这里已经被辟为莎士比亚出生地博物馆。小楼后面是一座小花园,游客可以通过花园进入小楼参观这里就是莎士比亚出生的房间,房间里的织物和墙布都是16世纪的原物,那张小床则是复制品在花园里一个艺人正在给游客表演莎翁名剧的片段&#xe0小镇随拍参观完了莎翁故居,沿着亨利街游览一下小镇街上,一位年轻帅气的街头艺人正在唱着歌剧《图兰朵》中的那首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非常专业的演唱技巧配合他清澈明亮的嗓音赢得了周围听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斯特拉福德的全称叫做&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Stratford&upon&Avon),埃文河从小镇中间穿流而过。举世闻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就坐落在埃文河西岸,剧院的设计师是伊丽莎白&斯科特,在这里常年上演莎翁的经典剧作。小镇街景面对美景,各取所好&#xe0水上伯顿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英国的科茨沃尔德,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三大乡村。前两者以蓝色的薰衣草或橄榄树林的田园风光著称,英国的科姿沃尔德却是以色彩淡雅,气氛宁静,生活方式高贵,古老的农舍而著称。科兹沃尔德丘陵位于牛津以西、巴斯以北,是一条狭长的地带,绵延300多公里,分为北科次沃尔德和南科次沃尔德。英国工业革命对这片安静的山乡没有什么影响,田园牧歌式的景色得以很好的保存,这里因此也变成了旅游胜地。最具有魅力和浪漫特色的小镇在北科次沃尔德,水上伯顿(BOURTON-ON-THE-WATER)就是这些美丽小镇中的一个。Windrush河从村中心5座矮桥下穿流而过,河水很浅,最浅的地方水深只有大约15厘米左右河两岸树木茂盛,一栋栋农舍掩映在翠绿之中,没有都市的喧嚣杂乱,小村显得非常恬静。院墙上点缀着小花儿科茨沃尔德官网旅游统计,水上波顿大概是科茨沃尔德地区每年接待游客最多的小镇,这可能是由于小镇的自然风景怡人所致。布伦海姆宫建于1705年,它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宅院。它的修建耗时17年,其中心建筑是布伦海姆宫(以此纪念布伦海姆战役)。因为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在这里,所以这里又被称为丘吉尔庄园。这座庄园是安妮女王为了表彰和嘉奖温斯顿&丘吉尔的祖上马尔伯勒公爵一世赢得了1704年的&布伦海姆之战&的伟大胜利之后而赐予的。这座宫殿的建造工程非常艰辛,修建工作从1764年至1774年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完成。该宫殿在修建期间,国库赞助240,000英镑,家族又花费60,000英镑。英王乔治三世曾盛赞它&简直无与伦比&。布伦海姆宫是英国唯一一座非宗教但却拥有&宫&的称呼的乡村官邸。同时他是英国最大的建筑之一。布伦海姆宫被誉为有着最美丽的风景的庄园,1988年,布伦海姆宫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家熟知的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是家族中的第三个儿子,而丘吉尔本人也是作为非长房子孙偶然降生于布伦海姆宫,因此并不能继承和世袭这个庄园。但就是这个后来当了英国首相并为全世界人们所知的丘吉尔,为这个庄园增添了荣耀和相当的知名度。当年,丘吉尔的父亲带着怀孕的妻子来到庄园,不知道是因为第一次到这里被这里宏大辉煌的气势所震撼,还是因为游览这个巨大的庄园而劳累过度,丘吉尔的母亲在这里早产了,于是日温斯顿&丘吉尔就在这座庄园里诞生了。日丘吉尔在宫殿的狄安娜神庙向未婚妻求婚,晚年又与妻子一起回到布伦海姆宫来安享晚年。现在丘吉尔家族的继承人仍然居住在这座庄园里,这里现在仍属私人庄园,不过,丘吉尔家族为了维持这座庄园所需要的开销是非常庞大的,因此,现在庄园开放部分区域供游人参观,用开展旅游的收入来减轻经济负担这座充满田园气息的大庄园,号称比英国皇宫还美,不少英国人喜欢拿它跟欧洲第一大的凡尔赛宫相比。沿着湖岸柔软起伏的草坡慢慢地踱到另一边去,怕是一个下午都踱不完呢,所以才会有穿梭两岸的小火车,载着兴奋得脸上红扑扑的游客们轧过草坪。草坡上星星点点地开着小花,湖水平如镜,映着蓝天与睡莲的倒影;偶有水鸟掠过,或者渔夫起竿,都不曾惊扰它半点儿,反而更显其静谧。这座庄园仍然属于丘吉尔家族,有贝尼尼(,著名意大利雕塑家)的水神喷泉,范布勒爵士(,英国建筑大师)的巨大几何形花坛,因此整个庄园仍然保持着非常私密的家园氛围。当年,温斯顿&丘吉尔经常坐在这个湖边钓鱼,他非常喜欢远处的那座古桥,这座桥多次出现在他的画作之中。这座桥原来的设计是一座跨越河谷的帕拉第奥式廊桥,但只建造了桥面和护栏,省略了上部结构。桥于1708年开工建造,到1710年,31米宽的主跨石拱合龙了。但接下来由于公爵一世在政治上的失势使工程陷于停顿,虽然后来复工,但由于资金的有限,使得工程草草收场。尽管如此,相对于涓涓的格利姆河,这座桥的气势仍显得有些小题大做了。布莱尼姆宫建筑呈品字型,座南朝北,正面宽261米。站在紧闭的铁栅栏门前观看整座建筑更能体会到他的宏大游览过外面的庭院花园,现在应该进入到宫中去参观一下了。走进正门便是一间大厅。这是一个庄严凝重、气宇轩昂的厅堂,大厅内部高达20米。它的四角是高大的科林斯式壁柱,地面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铺成,正中铺着织造着精美图案的暗红色地毯。天花板则是描绘战斗场面的油画,是詹姆斯&桑希尔1716年绘制的。正面是由左右各两根科林斯石柱撑起的三层拱券,拱券的正中是盾型的族徽,下面挂着马尔伯勒公爵一世的画像,白色大理石门楣上安放着公爵一世的胸像,插着三面褪了色的军旗,看图案应是从法军手里缴来的。整个大厅都体现着对公爵一世功绩的纪念和歌颂,实际上有纪念堂的意味。进入到布伦海姆宫里面参观要先在这个大厅门口排队,这是为了让室内参观的人不会感觉到拥挤,使每一批参观者都能轻松的观看展品。这是绿色会客厅,壁炉上方悬挂着的是公爵四世的画像,房间里的装饰显得非常华丽,墙上还挂着家族里一些知名人物的画像这是一间大餐厅,一般是在重大场合才会使用,现在是家族每年圣诞节这天使用一次。餐厅的房顶上绘有精美的壁画一缕阳光透过厚厚的窗帘缝隙投射在餐桌上这是一间长图书馆,它原来是一间画廊,1725年公爵三世将其改为图书馆。在一战期间,这里被改做为医院病房,在二战期间,这里曾作为军情五处的临时办公场所。这座长图书馆的全长达到了55米,据说它是现在英国第二长的房间,这里拥有众多藏书,试想一下,在一个闲暇的下午,找一本喜欢的书,或坐在沙发里或坐在窗前静静地读,这真是一种享受啊。同时,这里也是用来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在长图书馆的一端有一架由著名的亨利&威利斯和他儿子建造的超大型管风琴,它是公爵八世和出生于美国的公爵夫人莉莲于1891年安置的。次年,公爵去世。在管风琴前面人们发现了从《泰晤士报》撕下的一页纸,上面写着感人肺腑的文字:&那些快乐的日子记忆犹新,我们带着赞美之词离开了这片气势恢宏的住宅,即使我们的声音消失,它的声音依然在墙壁四周回荡。&目前,这架管风琴可能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所有私人收藏拥有的管风琴中最大的一架。这架管风琴一共有四层手键盘、52个音栓和2300根音管,虽然这架琴是由名家所制,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机件老化,现在它已经无法正常演奏了,若想修复它则需要超过40万英镑的费用这是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原本只是一间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出生的。现在房间里的陈设还保持着当年丘吉尔出生是的样子。这里是第二陈列室,壁炉上方悬挂着路易十四的肖像,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幅大挂毯,上面的图案描述了公爵一世作战的场景加载更多结束了布伦海姆宫的参观,我们乘车来到了一个叫做比斯特的小镇。比斯特小镇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游客,这些游客到这里来不是为了欣赏风景,也不是来探究历史,他们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比斯特购物村。这个购物村是英国最著名的购物村之一,每年圣诞节前,很多欧洲游客会专门来这里进行采购,近百个世界名牌在这里设有outlet店,这里是许多明星、时尚设计师的淘货宝地。比斯特购物村商品的价格折扣非常吸引人,而且打折的对象都是世界顶级大牌,比如Prada、Gucci、D&G、Dior、Burberry等上百个世界名牌。这里的商品种类以服装、箱包、饰品和鞋为主。比斯特购物村是英国人气最火的Outlet,是游客在伦敦城外购物的首选之地。购物村汇聚了127个世界各地著名品牌的商品,在这里,商品价格是正价的对折甚至更少,对于非欧盟的游客,在这里购物除了正常的折扣外还可以享受退税。到比斯特购物村购物,你可以先到购物村的问讯处索取一份购物村地图,另外,&如果是多人或者集体前往购物,可提前从比斯特购物村的官方网站预订接送班车以及折扣卡,凭着这份VIP折扣卡,你可以在购物时享受正常折扣外再打九折的优惠,不过,这个VIP卡在每家店里只能使用一次而且是领取当日有效。在这里,喜欢购物的人一定会满载而归的。购物村的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五&10:00&-20:00,周六09:00&-20:00,周日10:00&-19:00。另外,周日Burberry、Gucci、Hugo&Boss以及Polo&Ralph&Lauren等店在11:30开放供游客浏览,中午12点游客才可开始购物,18:00结束营业。Prada&在12:00至18:00开放供游客购物。一提到牛津,大家都会想到享誉世界的牛津大学。建校于1167年的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牛津大学成立之前英国国内是没有大学的,当时的英国学子们都是到法国或者欧洲的其他国家去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这些从巴黎归国的学者回国后大多树人聚集于牛津,他们在此从事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聚集于此是为了取得国王的庇护。随着学院的建立、着老师和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牛津这个原本并不大的小镇也逐渐融入了学院之中,学院里逐渐有了饭馆,商店、旅馆等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久而久之规模种类不断扩大,最后形成了今天牛津的城市规模。因此,可以说牛津是一座建在大学里的城市。殉道者纪念塔,当时的英女王本人是基督教徒,但是她的父亲是天主教徒,后来女王跟随父亲改信了天主教,并开始屠杀基督教徒,有三名基督教徒在这里被处以火刑烧死,后人在这里建造了这个纪念碑&#xe0圣玛丽失足女子感化院在殉道者纪念塔南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教堂──圣玛丽失足女子感化院,这是一座供从良的妓女进行忏悔的地方。这座教堂的前身是由萨克逊人修建的木制建筑,不过这座木结构教堂在1074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主体建筑是圣休主教在1194年主持重建的,1841年,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又对教堂进行了修缮扩建。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College,&Oxford)成立于1263年,是牛津大学最著名、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名字取自约翰&贝利奥尔(Johnde&Balliol),学院以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曾经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其他英国政界的重要人物。此外该学院也是招收最多外国学生的牛津学院。早期的贝利奥尔学院并不怎么引人关注,直到19世纪中叶本杰明&乔维特(BenjaminJowett)出任院长后才逐渐将学院发展成为牛津最重要的学院之一。英国前首相阿斯奎斯曾形容贝利奥尔的学生&平静地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优越感&。贝利奥尔学院的创办人约翰&贝利奥尔是亨利三世时期的贵族,后娶了一位苏格兰公主为妻,而他的儿子也曾是苏格兰国王。1263年,他在杜伦主教(Bishopof&Durham)的协助下捐款创建了这所高等学府,它是牛津最早创立的几所学院之一。1269年贝利奥尔去世,他的遗孀决定继续资助学院,使得贝利奥尔学院能够生存下来,并在1282年起草了学院的院规,直到今天依然通用。学院最早只有16名学生,除了免费上课外,还能获得每周8便士的资助费。虽然在创建的前250多年中学院的规模一直都很小,却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经》英文版的翻译者约翰&威克利夫(JohnWyclif)。到了16世纪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贝利奥尔学院一直有着很强大的天主教势力,曾经试图抵制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天主教的影响力直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依然存在。在度过了伊丽莎白时期短暂的繁荣之后,英国内战的爆发使得学生数目和学校收入的减少,1642年,学院又被迫借给国王所有的现金(220英镑)和所有的白银(约合334英镑),但国王从未向学院归还过这笔款项(学院至今还保留着国王的借据)。1666年的伦敦大火又烧毁了学校在伦敦的地产,使学校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财政的窘境直到18世纪初才有所好转。1870年乔维特出任院长后,将贝利奥尔学院带上了发展的颠峰,学院一改以往严厉的教学风格,鼓励学生与教师间发展更紧密友好的关系,教授们也被鼓励参与讨论如何进行学院改革。这时期的贝利奥尔学院也开始在牛津以浓厚的政治氛围著称,大英帝国的多位领导人都来自于贝利奥尔学院(例如曾有连续三任印度总督都是贝利奥尔学院的毕业生)。贝利奥尔学院一共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欣谢尔伍德爵士(化学,1956)、约翰&希克斯爵士(经济学,1972)、布隆伯格(生理学/医学1976)、安东尼&莱格特(物理学,2003)和奥利弗&史密斯(生理学/医学,2007)。除此之外,学院的校友中还有大批的世界知名人士,如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哈拉德五世父子、德国联邦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英国首相H&H&阿斯奎斯、哈罗德&麦克米伦、爱德华&希思、英国财政大臣丹尼士&希利、澳大利亚副总理、反对党领袖金&比兹利、欧盟委员会主席罗伊.简金斯、香港总督麦理浩、彭定康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是牛津大学的一个学院,成立于1555年,位于贝利奥尔学院和布莱克韦尔书店之间,Turl街对面。它的周围是铁栅栏而不是围墙,学院的独特的蓝色大门,使其在外观上比牛津大学其他学院更加开放的和可供访问。三一学院背靠圣约翰学院,在圣吉尔斯街(StGiles')和公园路都有入口。学院除了四个主要方庭之外,还拥有一个大型的草坪和宽敞的花园,其中包括小面积的林地。10,000平方英尺(930平方米)。尽管其规模庞大,但是学生人数较少,只有约400人。2010年,三一学院估计获得捐赠8100万英镑。三一学院产生了三位英国首相,与贝利奥尔学院并列第二位。布莱克韦尔书店,书店里以前院长阿瑟&诺林顿爵士的名字命名的诺林顿厅位于学院的地下克拉伦登楼(Clarendon&Building)是博德利图书馆高级职员的办公地(以前为学校中央行政基地)。按照威尼斯陡峭拱桥样式建造的叹息桥(The&Bridge&ofSighs)建于1914年,这造型优美的桥连接赫特福学院(HertfordCollege)。&#xe0雷德克利夫广场雷德克利夫广场(Radicliffe&Square)是大学举行庆典及各项文艺活动的中心,这是整个古城的中心。圣玛利教堂(St.Mary'sChurch)位于广场南边,十七世纪前,学校的主要庆典、音乐会都在这举行。位于广场中间的是雷德克里夫科学图书馆(Radcliffe&ScienceLibrary)是牛津著名的地标建筑,从里面登上它穹顶的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牛津市区广场的东侧是万灵学院(All&Souls&College,全名TheWarden&and&the&College&of&the&Souls&of&all&Faithful&People&deceasedin&the&University&of&Oxford)。学院成立于1438年,在成立之初,学院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24名学习艺术、哲学和神学,16名学习民事和教会法。学院里的科德林顿图书馆(CodringtonLibrary,又称为灵魂图书馆)建成于1751年,图书馆是用克里斯托弗&科德林顿()的遗产捐赠建立的。科德林顿为它留下了价值6000英镑的书籍和1万英镑的现金。现在这座图书馆仍然在被使用着,目前,这座图书馆存有图书约18万5千册,其中有近1/3的藏书是19世纪前出版的。现在,万灵学院的建筑仍保持着建院初期的样子。这是一所没有本科生的学院,万灵学院只招收研究生以上的学生。学院里的草坪造价每平方米3仟英镑,这片昂贵的草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踏足其上,只有学院的教授和知名学者才可以在上面行走。这个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理学。&#xe0基督圣体学院,奥里尔学院这条小街道的左侧是基督圣体学院(Corpus&ChristiCollege),这所学院创建于于1517年,按成立年份排名,是英国牛津大学第12所成员学院。学院座落于墨顿街,位于墨顿学院和奥里尔学院之间,只有大约230名本科生和120名研究生,按学生人数计算,是牛津大学规模最小的学院之一。自创校至今,学院均以专长于教授古典文学而闻名。小街的右侧是奥里尔学院(Oriel&College)又名国王学院(King'sCollege)。它创建于1326年。墨顿学院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264年,时任大不列颠大法官的W&墨顿(Walterde&Merton)决定创立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并设立基金会、制定相关条例,这也就是墨顿学院的雏形。这一条例的特点在于,规定墨顿学院是自治的,资金也由院长和院士们直接支配,这正是今天牛津大学多数独立学院的特点。正因如此,墨顿学院宣称自己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1274年,墨顿从皇室职位退休,全身心投入学院的建设中。他对学院条例做了最后的修改,并在牛津城的东南角开始兴建学院建筑。到13世纪末,餐厅、教堂以及学院前庭的其他部分都顺利完工。700多年来,这里的学术活动一直延续,学院的建筑也不断扩展。时至今日,墨顿学院已成为牛津大学最富有的学院之一。在莫顿学院的众多校友之中有四位获得了诺贝尔奖,学院学术实力之强可见一斑。基督教堂学院(Christ&Church)是英国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的正式名称是&亨利八世国王在牛津建立的基督坐堂教堂学院&,英文&&The&Dean,&Chapter&and&Students&of&the&CathedralChurch&of&Christ&in&Oxford&of&the&Foundation&of&King&Henry&theEighth&,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也是主教座堂的学院,基督教堂座堂是牛津教区的座堂。学院成立于1546年,由红衣主教沃尔西创建。与姊妹学院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一样,它传统上被认为是所在大学最贵族化的学院。基督教堂学院享有不称为College的特权,在牛津它通常被称为&TheHouse&即&堂屋&。基督教堂学院与英国政治渊源很深,曾在内战时作为查理一世的临时首都。在英国,一共有13位英国首相出自基督教堂学院,与牛津大学其他45个学院的总数相等,并超过剑桥大学任何一个学院,仅仅略少于剑桥大学总数(15人)。基督教堂学院拥有425名本科生,250名研究生。原来,这里只招收男生,直到1978年,学院才开始录取女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学院里的学生餐厅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那个炫目的大餐厅的拍摄地,每年这里都会接待大批哈迷来此参观。教堂前的尖塔叫做汤姆塔(Tom&Tower),建于1681年,塔中有一口被称为&大汤姆(GreatTom)&的重达7吨的大钟。每晚9点5分宵禁前,这座大钟都要连续敲响101次,因为学院成立之初这里一共有101位学生,过去,学院的所有大门全部会在最后一声钟响后关闭,当钟声停止前,学院所有的学生都要回到学校里来,否则回来晚的学生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这一规定一直被延续执行到1963年才宣告废止。钟楼上的表指示的时间要比标准时间慢5分钟,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国王表示要多给牛津的学者们5分钟的研究时间&#xe0布雷奇诺斯学院远处那个高高的尖顶建筑就是布雷奇诺斯学院(The&King's&Hall&and&College&ofBrasenose),这个学院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青铜鼻学院,据说这个名称来源于悬挂在学院大门上的一个鼻子形状的青铜门环。布雷奇诺斯学院成立于1509年,由理查德&萨顿和威廉&史密斯共同创立。英国首相卡梅伦就曾就读于这所学院,1985年中学毕业后的卡梅伦第一志愿报考了布雷奇诺斯学院并被录取,他在这里修读哲学、政治、经济课程卡法西塔(Carfax&Tower)是牛津市最古老的钟楼,它位于StAldate街(南)Cornmarket街(北)皇后大街&(西)和高街&(东)四条街道的交叉路口处,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卡法西的原意就是交叉路口。这座钟楼高23米,他原来是12世纪时牛津圣马丁教堂的一部分,现在教堂早已不复存在,只有这座塔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几个世纪以来圣马丁教堂一直是牛津市的宗教中心,英格兰皇室如伊丽莎白一世等都曾亲临此地举行宗教仪式。1896年,为了扩建城市道路,改善交通条件,这座古老的教堂被拆除了。在卡法西塔的东墙上装有一面大钟,每15分钟就会敲响一次悦耳的报时钟声。卡法西塔可以购票后进去参观,从塔底到顶一共有99级台阶,拾级而上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牛津&#xe0牛津街景牛津是泰晤士河的发源地,这条不起眼的小河就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山(CotswoldHills),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在塞尔特语中,泰晤士河意为&宽河&,可是,眼前的景象无论如何都和宽河联系不到一起,事实上泰晤士河自伦敦桥开始,河床才开始加深,河面也大大变宽。伦敦桥一带河宽229米,到格雷夫森德时更是宽达640米。离开了牛津大学,我们乘车前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巨石阵,巨石阵约建于公元前年,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巨石阵位于伦敦以西100多公里的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这个巨大的史前遗迹是由几十块巨大的石头组成,每块石头的重量大约是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奇特古迹,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巨石阵的英文名字叫做&Stonehenge&。&Stone&意为&石头&,henge意为&围栏&。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巨石阵是一个神圣的地方。1986年,巨石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巨石阵的主体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岗和沟。沟是在天然的石灰土壤里挖出来的,挖出的土方正好作为土岗的材料。紧靠土岗的内侧由56个等距离的坑构成又一个圆,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巨石阵最壮观的部分是石阵中心的砂岩阵。它是由30根石柱上架着横梁,彼此之间用榫头、榫根相联,形成一个封闭的圆阵。这个排列成马蹄形的巨石位于整个巨石阵的中心线上,马蹄形的开口正对着仲夏日出的方向。巨石阵的东北侧有一条通道,在通道的中轴线上竖立着一块完整的砂岩巨石,高4.9米,重约35&吨,被称为&脚跟石&。每年冬至和夏至从巨石阵的中心远望&脚跟石&,日出隐没在&脚跟石&的背后,增添了巨石阵的神秘色彩。从现在看来,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然而究竟是谁建造了这雄伟的巨石阵,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是古罗马人为天神希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祭典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象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无数学者经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学者们感叹巨石阵与埃及金字塔一样的神秘莫测。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均是从16&0&多千米外的地方运输而来的,开采、运输、吊装如此巨大的石块,除了具备高超技术的巨匠谁也不能。于是,他们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可能出于同一位巨匠之手对于巨石阵作用的研究,研究人员们甚至动用了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探索考察巨石阵的奥秘。奇怪的是,他们发现巨石阵竟能发出超声波!这对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的古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学者认为巨石阵是远古时代的天文观测仪器;也有学者认为巨石阵是原始人狩猎的特殊装置;更多的学者却说巨石阵纯粹就是古人举行祭祀的宗教场所;更有学者干脆把巨石阵视为一种文化,一种古人对巨石的崇仰与尊重。古人崇尚巨石般的坚毅威猛,向往巨石般的牢固与结实,巨石阵是古人对心中理想的完美垒砌。种种观点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仍然无法得出一种权威结论。几百年来,人们陷入了对巨石阵不断探索的苦苦追求之中。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今日的巨石阵已倾毁并遗失了一些石块,也许人们将永远无法通过这个残缺的遗迹解开巨石阵的千古之谜。温莎城堡温莎城堡(Windsor&Castle),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区域伯克郡温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目前是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温莎城堡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时期,城堡的地板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米(484,000平方英呎)。与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一样,温莎城堡也是英国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现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温莎城堡度过,在这里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她的另外两栋宅邸则是王室的私人住宅,分别是桑德林汉姆别墅(SandringhamHouse)及巴尔莫勒尔堡(BalmoralCastle)。有许多英国的国王与王后对城堡的建造与扩展有直接的影响,是他们的要塞、住所与行政官邸,有时甚至是监狱。城堡的历史也和英国的君主体制有相当密切的关连,跟随着温莎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当时统治的英国君主。在和平时期时,温莎城堡会扩建许多巨大且华丽的房间;在战争时期,城堡则会加强防卫,这个模式直到现在仍然不变。这部分庭院是不对外开放的,里面就是英女王居住的地方准备去换岗的皇家卫队士兵一边行进一边演奏的皇家卫队军乐队在温莎城堡旁不远有一家叫做&温莎的歪屋&的餐馆(The&Crooked&House&ofWindsor&,看看他的外形是不是很有意思啊&#xe0剑桥,随拍剑桥是英国剑桥郡首府,剑桥大学所在地,早在两千年前,罗马人就曾在这个距伦敦约90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屯兵驻军。虽然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剑桥只是个乡间集镇而已。直到剑桥大学成立后,这个城镇的名字才渐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万人口的城市。剑桥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发音&坎布里奇&,bridge是桥的意思,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也称康桥(按普通话音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这里确有一条剑河,在市内兜了一个弧形大圈向东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许多桥梁,所以把这个城市命名为剑桥。剑桥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发音&坎布里奇&,bridge是桥的意思,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也称康桥(按普通话音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这里确有一条剑河,在市内兜了一个弧形大圈向东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许多桥梁,所以把这个城市命名为剑桥。剑桥虽与牛津齐名,都是世界著名学府,但这里的气氛却与牛津不同。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尽管这里保存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但就整个剑桥的外观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现代化的。还有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众多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剑桥剑桥市位于伦敦北。地处平原,剑河从城市西门经市区流向东北,注入乌斯河。从13世纪末创办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起,剑桥作为一座大学城存在至今。剑桥环境幽美,绿草如茵,尤其是剑河上那一座座造型美观的桥,更使这座世界著名的大学城增色不少。剑桥大学(Universityof&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被合称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81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到了剑桥,乘船沿剑河一路慢慢地游览欣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欣赏到河两岸的风光,还可以近距离观看剑河上一座座漂亮的桥。在Silver大街旁的河边就有一个游船码头,这里提供可乘坐2-12人的多种游船,撑船的&船夫&都是剑桥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这里勤工俭学。这次,我们这条船的&船夫&就是这个小伙子旁边一条船上的撑船人像是一个哲学家撑船的不仅有男生,这里还有不少美女&船夫&呢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实是&再别剑桥&,不特指哪座具体的桥,他把剑桥的名字&&Cambridge根据发音译成了康桥。但是这里仍然有一座桥被公认是他写诗的所在,位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后院。据说,徐志摩当年住在国王学院,结束一年多的游学后,站在了这座桥上,望着桥下静静的剑河,眼前的一片绿荫,成就了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剑桥的本意便是架在卡姆河上的桥。有关剑河上的桥流传着许多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有关王后学院的数学桥的。传说该桥由牛顿所建,整座桥原本没有使用一个螺丝,但是后来一个好奇的学生把桥拆掉研究,却无法按原样装回去,只能用螺丝钉重造了这座桥。其实这座桥的修建与牛顿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数学桥是在牛顿死后22年才建起来的。实际上该桥最早在修建时是用铁钉连接,比较不明显,但是现在新造的这座用的是螺丝。(不过这座桥似乎确实是被一名好奇的学生拆开来,然后再重新装回去的)。看看数学桥的细部结构加载更多&#xe0剑桥叹息桥如果有人问剑河上的桥那座最美,我想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叹息桥。在剑河上所有的桥中,叹息桥的名气也最大。它位于圣&约翰学院,建成于1831年,这座桥连接了学院的老庭(TheOldCourt)与新庭。它类似一座廊桥,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是半个椭圆形的桥孔,横跨在剑河上;中间是一条通道,即长廊。与其他长廊不同的是,它的道面不是平直的,而是拱形的,行人过桥要上下坡。桥的两边是半封闭的,相互对称的五对用钢筋拦护的拱顶水泥框架的玻璃窗,用来采光;上层是平顶,类似一般水泥大桥的桥面,顶面的两边均衡地耸立着相互对称的塔尖状装饰。整座桥身的外观呈浅黄色。相传在19世纪时,很多剑桥的痴情男女因为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波折,从桥上跳进康河自尽,也有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想不开的学子在此投河自寻短见,于是,在叹息桥上留下了很多悲情故事。又传说,叹息桥原本不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廊桥,因为总是出现跳河的情况后才加建上去的。&#xe0剑桥、随拍剑河上的桥划单人划艇的美女发现美女,我追&&我追&&我追追追&&国王学院(King&s&College)是剑桥大学内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学院在创立之初时只有1名院长和70名学生,全部来自伊顿公学。当时国王学院是专门为亨利六世所创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学生。为了彰显国王的雄厚财力,学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伟壮观的建筑,而其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当属国王学院礼拜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国王学院(King's&College,&Cambridge)建于亨利六世,完成于亨利八世,整个建筑前后落成花了近一百年时间!当年的亨利六世国王在为学院修建选址时,看中了剑河边上一个繁荣的集市,国王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决心在这里建造学院,于是他下令将河岸的房主强制搬离,又是武力威胁,又是金钱利诱,花了三年时间总算盘剥下这块地,这可能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改造项目了。国王学院最引以为傲的历史是1689年,学院的师生们成功抵制国王任命来自三一学院的牛顿作国王学院院长的命令。显示了国王学院的尊严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学院还以敢于创新闻名,据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祝女朋友生日快乐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