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金庸小说里面健身气功易筋经mp3是天下奇功,不过看了那么久的金庸小说感觉健身气功易筋经mp3只是花拳绣腿而已,首先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金庸小说中武功前十位的人物怎样排名
[摘要]金庸的武侠小说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看的是,从各个方面分析的话,里面人物的武功排名是怎样的呢?骨灰级这个级别里面包括达摩,黄裳,,葵花太监这种已经成灰了的。时代不同死掉的人就不要刨坟了,一个死人连黄河四鬼都能轻松虐他们。评价:无 宗师级 这一系列是五绝,张三丰等对武学有重大贡献的。他们很难说究竟有多高手因为战绩不多。但是基本上教出来的的徒弟都很牛逼不可能很差。不过话说回来青出于蓝的情况不少,所以宗师们水平值得肯定,但是战斗力或许没那么高。风清扬、穆仁、无涯子都可以算在这个级别。评价:可以都算成作为准则的A级别 开挂级这个级别包括张无忌,石破天,段誉,虚竹这种各种奇遇,外加主角光环一出场就踩着五颜六色灵气加成的。张无忌这种很无耻的角色,要论单挑恐怕碰到任何一个对手都不太可能输。没办法系统设定自带修改器。基本上射雕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Boss级人物存在,但是倚天没有。张无忌就是Boss,玄溟二老圆真等组队打魔王。评价:SS攻击:90 防御100 内力100 轻功80 觉醒50 资质70武术技能:太极拳8太极剑8圣火令7 防御不可龙抓手6 阳(眩晕)七伤拳7 斩(按对方HP比例造成伤害)等等等......心法技能:九阳神功10:大幅增加MP上限。MP徐徐回复。梯云纵7:获得能力2段跳,跳跃距离根据等级上升。被动技能:乾坤大挪移:。所有技能等级+1 武术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九阳真气:50%对方物理,毒属性攻击免疫。100%冰属性攻击免疫。虚心:武术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领袖:友军攻击力上生主角光环: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专有技:他强由他强:红血时瞬间回复70%HP,限定一次觉醒技:乾坤大挪移7层:开启后70%几率反弹对方攻击。 石破天已经无耻到GM的级别了。出招全自动外加无视物理原则。全书里谢烟客和两位岛主也都没有跟主角放过对,白自在用孙女巴结GM。玄素双剑干脆就是亲爹妈。其他贝海石丁不四之流战斗力直接忽略掉了。石破天是神级存在。评价:SS攻击80 防御95 内力85 轻功70 觉醒 80 资质30武术技能:太玄神功10 防御不可金乌刀法7雪山剑法2心法技能:罗汉伏魔神功10:增加MP上限,防御力上升被动技能:太玄神功:50%几率无视对方物理攻击,50%几率造成伤害反噬。纯朴:内功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主角光环: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专有技:狗杂种:不会受到敌人主动攻击。觉醒技:太玄神功:发动后每秒对周围敌人自动按比例造成伤害,移动,攻击速度大幅上升。武术技能太玄神功技能等级+3。段誉虚竹属于同一属性,北溟无上限的可以KO一切高手,不过遇到张无忌这种的可能会数据解算错误。段誉的beam攻击可能比二哥略占优势。但是段誉神经刀属性有一定几率技能不发动,算是和二哥持平。 双双评价S段誉攻击90 防御30 内力95 轻功90 觉醒70 资质70 武术技能:六脉神剑10 斩心法技能:北溟真气8凌波微步8:闪避对方攻击。移动速度加快,闪避率随技能等级上升被动技能:北溟神功:攻击时抢夺对方MP,受到攻击伤害有一部分转化为MP语嫣妹妹:所有武术技能等级+1 +10%几率闪避情圣:受到所有女性伤害减少。义气:队友里有萧峰,虚竹时觉醒槽上升加快外行:所有武术技能50%几率不发动。佛心:自身攻击力下降,所有队友防御力上升主角光环: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专有技:痴情:无视所有女性闪避率觉醒技:别伤我爹爹:开启后外行技能效果消除,攻击范围大幅上升。虚竹 攻击95 防御90 内力100 轻功85 觉醒50 资质30武术技能:罗汉拳3天山六阳掌8 阳逍遥折梅手8 防御不可生死符6 冰 毒心法技能:北溟真气10小无相功8 增加MP上限,学习新武术技能无等级限制被动技能:义气:队友里有萧峰,段誉是时醒槽上升加快佛心:自身攻击力下降,所有队友防御力上升虚心:武术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主角光环: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专有技:灵鹫宫主:面对杂鱼攻击力大幅上升,有女性队友存在时所有技能等级+1觉醒技:珍珑 发动时HP降至红血,攻击力升至3倍级: 这里面包括郭靖,乔峰等纯靠自身苦练成就一番事业,而且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成为精神领袖一般的存在。郭靖和乔峰的武艺是通过不断的战斗加以证明的,谁敢不服可以出来比划比划。我们不谈数值不谈理论,你先吃哥俩一记降龙十八掌试试,不死再听你唧唧歪歪。乔峰种族天赋加成,天生就比别人能打。要说的话天生血悍皮厚攻高,被动技各种武术技能等级+3,还具备狂战士属性能够开觉醒,外加喝酒就有兴奋剂效果,综合下来输出还是很可观的。评价:A+攻击100 防御80 内功70 轻功70 觉醒100 资质95武术技能:降龙十八掌10 阳打狗棒法10罗汉拳10太祖长拳8心法技能:内功10 小幅增加MP上限擒龙功8 攻击范围增加,命中率增加被动技能:义气:队友里有虚竹,段誉时觉醒槽上升加快天才 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战神 所有技能等级+3老练 所有技能消耗MP减少20%豪杰 有队友时攻击力上升领袖:友军攻击力上生专有技:契丹狼族:红血时攻击力,防御力大幅上升暴击率增加20%,并带有刚体效果觉醒技:剧饮千杯男儿事:开启后攻击力,防御力,闪避率,命中率上升,并不消耗MP。郭靖 有左右互搏,这算加hit数还是算分身属性不好说,总之输出上占了大便宜。按照实力应该能达到S,不过脑子慢点容易中对方削弱技能。评价:A+攻击90 防御70 内功90 轻功85 觉醒70 资质5武术技能:降龙十八掌9 阳空明拳8全真剑法8南山掌法7越女剑法5降魔杖法5黄沙万里鞭法3呼延枪法4心法技能:全真心法8 增加MP上限9 大幅增加MP上限上天梯8 在空中时有一定几率无视对方攻击被动技能:北侠:受攻击时一定几率发动刚体效果马术:乘骑时攻击力上升,不会被打下马射雕:击中时会对周围敌人造成追加攻击纯朴:内功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刻苦:获得技能点数增加天罡北斗阵:有队友时,攻击,防御力上升兵法:队友全属性上升主角光环: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专有技:金刀驸马:攻击力随连击数上升而上升觉醒技能:左右互搏:发动时开启分身效果杨过 属于比较奇葩,虽然有奇遇但是也是苦练一番的。可能金庸自己都觉得相比其他主角把杨过搞得太惨了就稍微给他改了点数值,不过神雕大侠也不是盖的,打服三山五岳一干怪咖,跳梁小丑只要见到大侠出场就直接吓尿,你不尿?再吼一嗓子看你尿不尿。评价:A+攻击95 防御60 内功80 轻功95 觉醒90 资质95武术技能:玄铁剑法10 阳打狗棒法6蛤蟆功7 斩玉萧剑法5弹指神通7美女拳法8玉女素心剑法9全真剑法4长啸8 阳黯然销魂掌10 隐藏技能 斩心法技能:玉女心经8 增加MP上限 玉女素心剑法和美女拳法等级+2九阴真经4 九阴真经9 大幅增加MP上限被动技能:双剑合璧 队友里有小龙女时攻击力上升30%天才 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减少身残志坚 HP越少时攻击力越高情圣:受到所有女性伤害减少。主角光环:升级所需点数减少孤僻 除小龙女外无队友时移动速度,攻击速度加快固有技:移魂大法 所有攻击均有几率造成对方眩晕觉醒技:黯然销魂 队友中无小龙女才可发动,发动后可使用黯然销魂掌。胡一刀 这个也属于战神级。个人臆测,胡一刀应该是乔峰的原版。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胡一刀略显记号化,属于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侠,武士,英雄。感觉比较象金庸最爱的虬髯客。乔峰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感情色彩和悲剧色彩,任务更加丰满和人性化。按书里描述武功计谋都属于老油条,成熟系。不过考虑飞狐整体水平可能低于其他,评价略减。评价:A攻击80 防御80 内力60 轻功80 觉醒60 资质85武术技能:胡家刀法10胡家拳法10苗家剑法5心法技能:内功9 小幅增加内功上限被动技能:磊落 无视背后攻击好男人 队友中女性角色防御力上升老练 所有技能消耗MP减少20%义气:队友里有苗人凤时觉醒槽上升加快豪杰 有队友时攻击力上升专有技:张飞配貂蝉 除毒属性外对所有属性免疫觉醒技:夜战八方藏刀式 专注弱点的攻击,发动时无攻击视对方防御闪避,暴击率增加30%老妖级 这就是东方不败,扫地僧,这种莫名其妙的怪物出场的时间了。东方不败伪娘很萌,而且作为boss比小强们还弱说不过去。大家都知道那种高攻防的boss还算好打,一干小强可以各种耍赖磨死他。但是这种高闪避外带n种一击毙的boss完全是制作方无耻。任你再牛逼得攻击打上去也是一串miss,无解啊。书里是主角小队4vs1还外加诡计才打赢。评价:SS攻击95 防御70 内功85 轻功95 觉醒80 资质85武术技能:葵花神功10 (斩)葵花点穴手心法技能:葵花宝典10 增加内功上限,加快移动速度被动技能:葵花神功 闪避率增加70%阴阳人 没有弱点,无视对方暴击,葵花神功武术技能等级+2日出东方 有几率导致对手目盲鬼神 暴击率增加50%专有技:绣花针 所有技能消耗MP-30%,免疫吸星大法,北溟神功,化功大法效果觉醒技:莲弟,我爱你 与觉醒槽无关,男性队友战斗不能自动发动,防御力大幅降低,攻击力大幅提升,无视对方防御力,所有技能破防。扫地僧 技能等级太高,但不属于那种无解的。被萧峰打吐血说明也不是那种生砍砍不动的类型。要是主角组队老老实实打应该还是能攻克的。不过基本上属于剧情boss,属于必输战。他不会去招惹别人,一不掉装备二不给经验一般人也不会去打他。纯实力毋庸置疑,应该在一干主角之上。评价:SS。攻击80 防御95 内功100 轻功90 觉醒100 武术技能:普通攻击10心法技能:易筋经10 大幅增加内功上限,防御力增加,吸星大法北溟神功免疫被动技能:大慈大悲 攻击暴击率为100%不坏体 无视所有普通攻击佛心:自身攻击力下降,所有队友防御力上升佛法 学习少林系武功没有任何限制固有技:佛陀 不会一次性减少50%以上HP,也不会一次性减少对手50%以上HP觉醒技:度化 发动时周围所有敌人眩晕难以评价级 丁典这个人很难评价,但是能把死人搞活了,这算是一个奇迹般的档次了。似乎丁典没有败绩,而且叱咤搅得武林天翻地覆的血刀老祖也承认自己不如他。因为实战记录实在太少,所以很难和张无忌东方不败这一档次联系。评价:S越女阿青越女剑很精妙一个人搞定越国禁卫军。不过要考虑那一千人基本上都是炮灰杂鱼,战力不过宋兵甲鞑子兵乙的级别,外加看到一个小女孩,而且怎么也算半个武术教练的阿青未必会全力相搏。不过阿青也没什么战意。挑落1000个杂鱼的兵器,这个技术难度相比令狐冲一剑刺瞎15个武术家眼睛应该差不多。也可以相当于神门十三剑用了1000次。不过身法上要甩令狐少侠几条街,速度上也是要快上殷小六几个档次。阿青时代没有内功系统,总体评价略胜令狐瓜子半筹。评价:A+攻击70 防御 40 内功 - 轻功95 觉醒90 资质100武术技能:越女剑10心法技能:无 被动技能:天才 技能升级所需技能点数减少系统外 所有技能均不消耗MP通灵 所有武术技能等级+2吃醋 无视所有女性对手防御力专有技:击倒敌人数量增加,攻击力,移动速度,攻击速度增加觉醒技:以一当千 发动时暴击率增加30%,攻击速度,移动速度,闪避率增加,无视所有武器攻击力加成。令狐冲首先书中大部分时间内力全无,纯靠剑法。属于连击流吧。靠技能hit数和武器加成可以生把攻击力加上去。最后练了易筋经等于从零开始,明显比其他主角慢了好几步。再说剑法上,虽然独孤九剑()很精妙,但是在技能熟练度上或许连风清扬都比不上。按照独孤求败的理论应该还属于玄铁剑法之前一阶段的技能。单纯理论上来说比杨过的简单粗暴大巧不工也未必有必胜把握。其他拳脚技能,令狐冲也就是稍微比青城弟子高一些吧。不过在书里独孤九剑太高深了,一干高手都拿他没办法。只能说令狐冲实战性很强。如果风清扬属于宗师级的A评价,令狐冲没有显出青出于蓝。不过练完易筋经应该在内功上强过剑宗的前辈了。评价:A攻击力80 防御力30 内力60 轻功70 觉醒90 资质100武术技能:独孤九剑7华山剑法10恒山剑法9嵩山剑法7泰山剑法7衡山剑法7心法技能:吸星大法5 自动吸取周围对手少量MP,量根基技能等级提高而提高易筋经3 大幅增加内功上限,防御力增加,吸星大法北溟神功免疫被动技能:天才 技能升级所需技能点数减少主角光环 升级所需点数减少不羁 不能被眩晕豪杰 有队友时攻击力上升用剑天赋 所有剑术等级+2顽劣 心法技能升级所需点数增加,使用武术技能有一定几率不消耗MP专有技:失恋 对所有女性防御力下降,对所有男性攻击力上升觉醒技:
() 开启时无视对手所有技能攻击,并有一定几率反弹对方伤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heresyde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金庸小说中最强绝学TOP20:第十三名易筋经
  易筋经
——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彩图六)。达摩会议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间()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所以“易筋”原属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经》中有“配合阴阳法”,是用少女少妇按摩,甚至还有类似于道家房中术的内容,以及《易筋经》第一次出现时是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公布的这些事实,因此可以断定《易筋经》实为道家功法,与达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二、功法介绍
  1、韦驮献杵第一势
  (一)口诀:立身期正下,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二)动作姿势
  ①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详,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
  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导引气血内观泥丸,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
  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
  引气下行,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引气下行,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
  引气下行,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无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
  引气下行,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
  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②拱手当胸:两臂徐徐前手举,掌心相对与肩等宽,两臂平直,再屈肘,肘节自然向下提坠,两手慢慢内收,距胸约一拳后,两手指尖相叠,拇指轻触,掌心向内。此时要求沉肩坠时,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舌抵上腭,面带微笑。
  2、韦驮献杵第二势
  (一)口诀: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二)动作姿势
  ①接上势,翻转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在体前缓缓下接至小腹前,同时引气下导。两掌左右分开,翻转掌心朝上,缓慢上抬呈侧平举意念在无限远处。两手微高于肩,两眼平视前方,极目远眺,舌尖放下平铺,松腰松胯,两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状,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摒弃诸缘。
  3、韦驮献杵第三势
  (一)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二)动作姿势
  ①掌托天门目上举:接上势,两臂上举,掌心相对,翻转掌心向上,十指相对,舌抵上腭,仰面观天,眼看九天之外,脚跟提起,足尖着地。
  ②俯掌贯气:两掌心翻转朝下,肘微屈,头正,眼平视前方,舌尖放下,两身在身前缓缓下按至小腹前,神意自九天之外收回,自头顶白会穴透入,径咽喉,脊髓至尾闾,沿两腿直达涌泉。下导时,足跟随之着地。
  4、摘星换斗势
  (一)口诀:双手擎天掌覆头,再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二)动作姿势
  ①双手擎天掌覆头:右手径身体右侧缓缓向上举起,掌心朝天,五指朝左弓,松肩直臂左手臂外劳宫紧贴命门。舌抵上腭,仰面上观手背,透过手背看九天之上,身体自命门起上下双向伸展。
  ②俯首贯气:右掌翻转向下,生屈肘,头正,舌尖自上腭自然放下,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同时"神返身中"。久练后与双手擎天连续练习时有"人在气中,气在人内",内外一气的感觉。松腰,则左掌劳宫穴发气,与上式"俯掌贯气"同,可参阅。
  左手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5、倒拽九牛尾势
  (一)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二)动作姿势
  ①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上举,拳稍过头顶,拳心向内,屈肘。前臂与上臂所成角度略大于直角。肘不过膝,膝不过足,成半圆形,两腿观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后伸展,拳心向后,前后两拳成绞绳状,称为螺旋颈。松肩,两肩要平而顺达。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内含,藏气于小腹,鼻息调匀,舌尖轻抵上腭。
  ②导气下达两拳放松成半握拳状。舌尖自上腭放下,肩、腰放松,左手劳宫穴发气,闭目。气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贯穿脑髓,脊髓、两腿骨髓,直达两脚涌泉穴。
  ③转身向右,与前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6、出爪亮翅式
  (一)口诀:挺身兼怒目,握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二)动作姿势
  1、握拳护腰由第一势预备桩功,上身前俯,两臂在身前松垂,两手握拳,由身前缓缓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顺气,身直胸展,舌尖轻抵上腭,青少年,年轻力壮或以增强力量为目的者,提起握紧拳。
  2、两拳变掌,缓缓向前推出,至终点时掌心朝前,坐腕屈指,高与肩平,两眼平视指端,延展及远。
  3、松腕,虚掌,十指微屈,屈肘,两手缓缓向胸胁收回,势落海水还潮,两眼轻闭,舌尖轻抵上腭,配以缓缓吸气。
  7、九鬼拔马刀势
  (一)口诀:侧道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二)动作姿势
  ①右手后背,掌心朝外,置于腰部。左手上举过头,屈肘贴枕部抱头,手指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同时头颈腰背拧转向左后方,眼看右足跟。舌尖轻抵上腭,稍停片刻。
  ②拧身复正,侧头上观。两眼延展及远。舌尖轻抵上腭,身直气静。两手沿体前缓慢下落,恢复预备桩功。动作3、4与1、2同,唯左右相反。
  8、三盘落地势
  (一)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各翻起,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二)动作姿势
  ①同第一式预备柱功,屈腰下蹲,同时两掌分向身侧胯旁,指尖朝向左右侧方(微微偏前),虎口撑圆,眼看前方,延展及远。上虚下实,空胸实腹,松腰敛臀,气蓄小腹。要做到顶平、肩平、心平气静。练虚静功者可闭目敛神,铜钟气功即脱胎于比式,故亦可做单独桩法练之。
  两腿伸直,翻掌托起,如托千斤。同时及气,舌抵上腭,眼向前平视,全身放松。
  俯掌屈膝下按(恢复马步蹲按),配以呼吸,如此反复蹲起3次。年轻体装者则宜全蹲,站起进宜缓,同时握拳上提。
  9、青龙探爪势
  (一)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必谧。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吸气。舌尖轻抵上腭。右拳以拳面抵于章门穴,左拳变掌上举过头,腰身缓缓屈向左侧,使左腰充分收缩,右腰极度伸展。掌心朝下,舌尖轻抵上腭,自然呼吸,眼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转掌心朝上,手背离地面少许,沿地面自左方,径前方划弧至左脚外侧;右拳变掌落下,同时身体亦随之转正,两握拳。直立,左掌同时提置左章门穴。右手动作与左手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10、卧虎扑食势
  (一)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息息调远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直形也卫生。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径腰间肘掌心朝上,身直胸展。不停,两拳顺着胸部向上伸至口手,拳心转向里,同时屈膝、屈胯、微蹲蓄势,配以深长吸气。
  左脚踏前一步,顺势成左弓步,同时臂内旋变掌向前下扑伸,掌高与胸齐,眼视两手。在扑伸的同时发"哈"声吐气。不停,身体前倾,腰部平直,将胸中余气呼尽,顺势两手分按至左脚两侧。头向上略抬,两眼平视及远。极目远眺。
  前两个动作要协调一致。两脚不动,起身后坐同时两手握拳,沿左腿上提。其他动作与前述之动作同。如此共扑伸3次,左脚收回,右弓步动作与左弓步同,唯左右相反。
  11、打躬势
  (一)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直膝间,头唯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听散寒,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腰,力在肘双弯。
  (二)动作姿势
  两臂展直,自身侧高举过头,仰面观天,头颈正直,屈肘两手抱后脑,掌心掩耳,两肘张开,与肩平行。
  上身前俯成打躬状,头部低垂,大约至两膝前方。两膝勿屈,微微呼吸,掌心掩耳。两手以指(食、中、无名指)交替轻弹后脑(风池穴附近)各36次。
  缓缓伸腰站直,先左侧拧腰侧转,再向右侧拧腰侧转,往返7次,两脚勿移,腰直目松,膝直不僵,舌尖自然放下,面带微笑。
  在身体转至正中后,抬起脚跟,同时两手自脑后高举过头,仰掌呈擎天状,躯体充分舒展,并配合吸气。
  12、掉尾势
  (一)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21次,左右伸脑,以七为志,更坐作功,盘膝重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二)动作姿势
  两手分别自身侧高举过头。两掌相合,提顶、伸腰、展臂、提起脚跟极力高举。
  脚跟落地,两脚踏实,同时两掌落至胸前。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朝外,两臂也随之前伸,展直。翻掌朝下,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裆的部位后,弯腰前俯,继续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达,不可勉强。下按至终点时,昂头,舌抵上腭。如此俯仰躬身重复举按3-5次。天长日久,掌可逐渐靠近地面,则腰身柔若童子。
  转腰向左方,两脚不移,仅左脚步变虚,右腿变实,右膝微屈。同时两手保持交叉状态,沿地面划弧移至左脚外侧。两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举转头,掌心朝上,仰面观天,拧腰180度转向右方,徐徐弯腰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脚步外侧,如未达到,不可勉强,可继续俯仰3-5次,以后逐渐靠近地面。
  最后一次下按右脚外侧时,伸舒腰身两臂随之高举过头。继之拧腰转身至正前方。两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两掌缓缓分开,十指相对,下按,两手分开,自然下垂于两胯旁,恢复成预备桩功势。两脚跟起落顿地3-21次。
三、易筋经全文
  【达摩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相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中最负盛名的内功心法。之所以神秘,则源之於千百年来达摩易筋经向来只传内门弟子,而坊间虽然仅凭著一些片段的印象抄练,却已然能进艺无穷,而流传开来,使得『达摩易筋经』的功效备受肯定。长久以来各方为求『达摩易筋经』古本,均不遗余力。故事也一个个发生小说家的丰富题材於斯而生,虽不如小说笔下的神力无穷,却亦已是相去不远。
  以发扬国术为宗旨的『中国武术名拳录』教学录影带,发行以来承蒙各界的关怀与爱护,对本产品建言良多,其中尤以『劲』寻『气』为盛。然『气』之导引与调息,『劲』之刚、柔、收、发、非专章无以明述。有监於此,本公司不惜钜资特别情商『北螳螂自然本门』,第六代忠字辈掌门周宝富老师,公布向来不予外传的内功心法,正宗古本一0八式『达摩易经』,以利各方同好之练功与修行。
  修行『达摩易筋经』,能使人神清气明,通身舒畅,经由『导引』更能强化人体细胞组织之新陈代谢,对於『精、气、神』的强化以及美容养颜均有助益。『达摩易筋经』为中国
武术界最有效的练气内功,每日运行,日久自然於运劲上挥霍自如。长时间较技时亦不致感到呼吸困难。同时,於拳术 演练上更能增进动作的速
度,而拳法的劲道亦能相对增强,实乃习武之人不可缺少的练功心法。『达摩易筋经』向有传内不传外之规,此即是内门弟
子不同於外门弟子之所在,时值今日工商社会科技先进。国人运动量相形减少体能日渐虚弱,有感於此,特破旧规嘉惠大众,期藉『达摩易筋经』之公开,延众之精,强众之气,增众之
神,进体魄之强健於无 形。
  『达摩易筋经』可改善骨骼的结构,对於发育中的青少年,是最佳的健身术。青少年每日修习『达摩易筋经』持续半年后,会让人有虎虎生风之感;儿童持续修习『达摩易筋经』,对虚弱的体质会大为改善;中年人修行『达摩易筋经』后,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值改善而体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练习『达摩易筋经』对於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复健均能有所助益;女性练习『达摩易筋经』因呼吸的调息促进体内氧气的供给,而使精神焕发,体态均匀恢复青春,更因行功时能燃烧大量脂肪,实为美容、养颜、瘦身之最佳运动。
  『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为『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一0八式。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一0八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之气为主,故名曰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然因岁月增长日渐疏远,徒有先天之气却未能使用,天门功是藉由肢体之运行广纳先天之气,以强身健魄。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动以养生、健身、病顺生节欲、取利去害』,牵引『天门之功』导引『先天之息』则获益无穷。初学『达摩易筋经』之时会有内急排便之现象,此乃排除体内污浊废气之正常现象,又每次修习之时以不超过三节,三十二式为宜,实因『达摩易筋经』动作看似简单,然演练起来功效非凡切忌贪功。
  『中国武术名拳录』教学带的制作一向严谨,以期对中国武术之传承能尽棉薄之力,尽量保留原貌,此次制作之,正宗古本天门一0八式『达摩易筋经』先天导行气功。仍一本初衷,以让修习者易学易懂为目标,现今已经拍摄完成,正式推出共计九卷,每卷十二式,影带内容前段以教学为主,讲解每一式之动作与调息之方法,后段为带领修习只要跟著影带练习轻松易学,随处可练不限空间,老少咸宜。
  养身口诀
  『动以养生、健身、顺生节欲、取利去害』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气得泄。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收 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
  『导引之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者一息,吐者六气,吹呼唏呵嘘泗。
  『吹之去热,呼之去风,唏之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泗以解极』
  『达摩易筋经』据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最负盛名的内功心法,『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108式,
  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108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之气为主,故名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
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四、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 总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注:①寿,《易筋经》作"圣"。
  ②二竖,指病魔。
  ③之,《易筋经》"之"后有"为寒为暑者易之"七字。
  ④节侯岁月,《易筋经》作 "火候岁月"。
  ⑤跻(ji基),登。
  ⑥筋,《易筋经》作"经"。
五、国家版《易筋经》习练要领
  一、精神放松,形意合一习练本功法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导。通常不意守身体某个点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即在习练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起到健体养生的作用。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手上托时,要求用意念观注两掌;“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处;“青龙探爪”时,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却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如“三盘落地势”中下按、上托时,两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势”中伸肩、撑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势”中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打躬势”中脊椎屈伸时,应体会上体如“勾”一样的卷曲伸展运动。这些都要求意随形走,用意要轻,似有似无,切忌刻意、执著于意识。
  二、呼吸自然,贯穿始终习练本功法时,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喘不滞,以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及身体的协调运动。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执著于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则会在与导引动作的匹配过程中产生“风”“喘”“气”三相,即呼吸中有声(风相),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不声不滞而鼻翼扇动(气相)。这样,习练者不但不受益,反而会导致心烦意乱,动作难以松缓协调,影响健身效果。因此,习练本功法时,要以自然呼吸为主,动作与呼吸始终保持柔和协调的关系。此外,在功法的某些环节中也要主动配合动作进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掌上托时自然吸气;“倒拽九牛尾势”中收臂拽拉时自然呼气;“九鬼拔马刀势”中展臂扩胸时自然吸气,松肩收臂时自然呼气,含胸合臂时自然呼气,起身开臂时自然吸气;“出爪亮翅势”中两掌前推时自然呼气,等等。因为人体胸廓会随着这些动作的变化而扩张或缩小,吸气时胸廓会扩张,呼气时胸廓会缩小。因此,习练本功法时,应配合动作,随胸廓的扩张或缩小而自然吸气或呼气。
  三、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本功法动作有刚有柔,且刚与柔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有张有弛,有沉有轻,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倒拽九牛尾势”中,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为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为虚。又如“出爪亮翅势”中,双掌立于胸前呈扩胸展肩时,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为刚,是实;当松肩伸臂时,两臂肌肉等张收缩,上肢是放松的,为柔;两臂伸至顶端,外撑有重如排山之感时,肌肉张力再次增大为刚,是实。这些动作均要求习练者在用力之后适当放松,松柔之后尚需适当有刚。这样,动作就不会出现机械、僵硬或疲软无力的松弛状况。因此,习练本功法时,应力求虚实适宜,刚柔相济。要有刚和柔、虚与实之分,但习练动作不能绝对地刚或柔,应做到刚与柔、虚与实的协调配合,即刚中含柔、柔中寓刚。否则,用力过“刚”,则会出现拙力、僵力,以致影响呼吸,破坏宁静的心境;动作过“柔”,则会出现疲软、松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四、循序渐进,个别动作配合发音习练本功法时,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身体条件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各势动作的活动幅度或姿势,如“三盘落地势”
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等。习练时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另外,本功法在练习某些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要求呼气时发音(但不需出声)。如“三盘落地势”中的身体下蹲、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动作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下蹲时气能下沉至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紧张,引起气上逆至头部;同时口吐“嗨”音,气沉丹田,可以起到强肾、壮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该势动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气,并注意口型,吐“嗨”音口微张,音从喉发出,上唇着力压于龈交穴,下唇松,不着力于承浆穴。这是本法中“调息”的特别之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筋经的神奇功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