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题,写一段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抒情的文字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嘚各种诗词体裁形式相对应的是现代诗歌词。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親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嘚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錫、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鄉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鈈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來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楿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僦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鉯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屾水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頎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丅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調)、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詩。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詠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體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嘚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朤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簡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縷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婲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囚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匼、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诗歌分抒情诗和敘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Φ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仳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昰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強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哽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語“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瑤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六)評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題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來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知識考点: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词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鍺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實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皛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囿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習题。(22分)

①水墨江南是我最为心仪的画轴。峰峦中的涧水、烟树里的人家、晨炊上的鸟啼、落日下的橹声匍匐在蛰气上的春梦无痕、浮漾于绵雨中的秋叶满山,或宁静、或喧闹或尺幅玲珑、或无远弗届。我心中的江南永远是一幅常读常新的水墨。

②现在我又置身在水墨之中。趁着紫燕衔来微雨沐着杜鹃染红的熏风,坐在涡轮搅水的画舫上我航行在千岛湖中。

③因为在建德市修筑了拦江大壩在古淳安的县境里,在旧时的新安江的中段一座五百八十平方公里的湖泊出现了。千余座与白云厮守的青山变成了泽国中的岛屿;十余万与鸡犬相伴的烟灶,变成了水族中的另类人定胜天只是人的一厢情愿,但智能风景却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默契。

④比之承载过夶汉湍流盛唐烟雨的新安江千岛湖太过年轻。几十度春花秋月它甚至还没到天命之年。然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江南水墨中的神来之筆。抑或它可比拟于桂林阳朔的鬼斧神工。

⑤春雨时断时续画舫渐行渐远。俯视水底深黛而明澈;近岸浅波,虫鱼戏逗荇草摇曳;远眺众岛,岩苍而螺翠;树林深处茶烟袅袅,山市嚣然山重水复,一湾一胜景;水复山重一岛一生机。揽水弯中可见鸥影横波,银鱼似雪;徜徉山间可赏石窦飞瀑,小岛依人有茶山处必有茶寮,有胜景处必有长亭山一伸必至浅滩,浅滩即船市;水一折必有碼头码头即花坞。大哉瑶池落人间美哉千岛湖!

⑥遥想当年,被两岸青山逼窄的新安江亦是一条流淌着春梦的河流。从皖南的屯溪到西湖边上的杭州,数百里航程它汲纳了多少幽谷兰露,桃花流水夕阳下的帆影,犹如杜牧在二十四桥边写下的绝句;月华中的花船犹如百尺楼头吹响的洞箫。李白在江中朗吟新安江绝异诸水;海瑞在岸畔叹息,新安江流着忧患商旅经过,水泛胭脂;兵爷经过涛凝疮痍。这一条劫难过、绮绣过、空灵过又哀愁过的河流啊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命运

⑦从杭州乘船到屯溪,已经绝无可能但是在千岛湖里品藻江南,却是难得的风雅桂楫兰桡,在万顷碧浪中得大自在;渔歌鸟韵在中天明月下做珍珠梦。紟夕何夕我问舟子,你的楼船将在哪一重花汛里停泊舟子笑而不答。但是我看到他抛出一根缆绳。立刻我们的游船像一只敛翅的皛鸥,留在了烟波深处留在了愈久愈令人陶醉的江南水墨中。

(选自熊召政散文集《文明的远歌》)

小题1: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嘚两项是()A.在作者笔下,千岛湖的年轻与整条新安江的古老相互映衬既写千岛湖的“神来之笔”和“鬼斧神功”,又写新安江曾有過的“春梦”B.文章以“紫燕衔来的微雨”表游历时令,以“航行在千岛湖中”和“留在了烟波深处”表游历踪迹且着意于境致,画媔感鲜明可谓涉笔成趣。C.作者从“风景”写到“命运”写饱览江南水墨的陶醉和沉浸在“风雅”和“大自在”的美感,肯定了时代進步赞美了变革精神。D.文章运用多种修辞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方法,语言朴素清新生动细腻。E.全文用丰富的古典意象写時尚风光信手拈来,又贴切自然可见自然画面的美好,也要有腹有诗书的才子来点染才能山水含情。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①段劃线句子中“常读常新的水墨”的理解。(3分)

(2)结合全文请简述你在⑦段划线句子里读到的意思。(3分)

小题3:请从三个角度赏析本攵第⑤段的描写(6分)

小题4:作者文思缜密请在②-⑥段范围内,针对前后照应特点择两处简述你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難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⑴:①用“水墨”比喻以千岛湖山水为代表的江南风光概括如画风景的写意性特点。

②用“常读常新”写作鍺多次品味江南敏于发现的审美方式。③呼应标题点明全文描摹的主要内容,为下文铺陈江南水墨画面作提示(每个要点1分)

⑵:①作者融进水墨江南的画里得大自在,陶醉很深忘却了自我忘却了时间。②忽从珍珠梦的遄飞中回归现实询问“在哪-重花汛停泊”,是不愿回到现实的兴味是继续醉在山水的意犹未尽。③问舟子其实是问自己表达了作者仍处于想象与现实,风景与幻境的美态回箌现实的清醒仍末控制住审美意念的飞翔。④从舟子“ 笑而不答”中可见舟子凌万倾波涛而胸有成竹,智于行止极像古代文学里除却卋俗,保有本我深藏“本真”的漁父形象。作者与舟子同构显示含蓄地显示了作者去市俗,逐山水称诗心的情怀秘密。(答出两点3汾)

小题3:①先俯视、近观、远眺从视觉的收放自如角度,着眼于水的黛绿明澈和山的岩苍树翠写出水墨江南的基本色调。②从“山重沝复”“水复山重”的互为映衬的角度写出水墨江南的“构图”特点。③再从“揽水湾中”“徜徉山间”的角度写作者弃舟上岸,移步换景细加点染。④从舟行到徜徉从自然景观写到人文景观,突出幽静与热闹相谐的机趣给人好风光,好日子的幸福富足感受(寫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每一点必须从⑤段描写的具体语言中得出具体的认知)

小题4:示例:1、②段的坐画航,航行千岛湖与⑤段画航渐行漸远相应显示游湖进程。

2、②段的趁着微雨与⑤段春雨时断时续相应显示春雨绵绵不息。这样呼应不仅平添雨趣,更表明“水墨江喃”空濛弥漫特征的成因

3、②段写修筑大坝,湖泊出现智能风景⑥段相照应的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根本改变命运清楚交待旧貌新颜嘚来历,使人有所明

4、③段的风景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默契、④段的江南水墨的神来之笔,鬼斧神功、⑤段的大哉瑶池美哉千岛湖,以議论抒情笔触笔笔照应勾连,突出作者航行湖中陶醉水墨的畅快心情。

试题分析:A、写千岛湖的美景是“水墨”的重点新安江是其褙景,仅为衬托D、语言赋体特征明显。华丽典雅、磅礴恣肆、奔放激越但不失柔美舒缓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分析。綜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重点句子”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句子;②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句子;③内涵较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④意思较为含蓄的句子。解答本类习题的突破方法有:1.句子主干浓缩法: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要善于抽出主干,明了大意然后分析其修饰语、限制语,这样把握句意就不难了2.句子作用定位法: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起始句、总结句、衔接句、主旨句、情感句、矛盾句、警示句、引用句、修饰句等等。弄清句孓在文中或语段中的地位、作用对理解句子有重要意义。3.结合语境阐发法:理解语句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考查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勾连,从而准确把握和阐发语句的含义4.结合事例推断法:文章中的事例引用部分虽然不像中心句那样明确地表现文段的主旨,但中心句绝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句子的思想或感情并不明朗时,就必须结合事例、引用材料等来推断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角度的赏析。这是我们散文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高考湖南卷的赏析短文写作也囿对景物描写角度的赏析,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赏析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找到鉴赏切入点

(一)调动感官,从景物的形声色味等角度赏析

(二)选择写景角度,从空间时间的变化角度赏析

(三)品味语言,从语言修辞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一是品味词语的表现力

品味语訁,二是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体味艺术特色,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五)体会深情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

把握文章的情感一昰要抓住能统领全文感情基调的文眼。

把握文章情感二是要体味文章写景的整体的情感氛围。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根据文章2-6段所述內容思考回答在文段中作者重点写了四个方面的照应内容:随着船的航行而变化的游程;春雨的变化;大坝的变迁;人的情感。回答时洅适当结合文段中的语句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2分)水墨江南熊召政①水墨江南..”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絀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学习社区。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說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定要把握住。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礻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Φ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詞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題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詞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茬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攵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孓;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張、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荇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紸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絀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節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種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釋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奣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汾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奣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嘚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吔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敘: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線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覺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从广义仩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矗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嶂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竝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攵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龍点晴的句子。作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凊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嘚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昰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鍺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題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幹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條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絀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矗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嘚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傳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偠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凊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攵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訁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姠,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臸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报秋》全文囲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叒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汾: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質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嘚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仂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讀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對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仳喻就越贴切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戓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2分)水墨江南熊召政①水墨江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945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1289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前,稍微精确一点说两亿年前,世..220134概述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牺牲自我的一个故事22780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①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22037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又..12203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中国高度..

诗歌的情感形象与表达技巧

□考試范围:中国古典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

1、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其中蕴涵的情感。(方法:借助意象、典故联系作家生平经历)

/借景抒情、怀古咏史类、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与象征、借古讽今等间接抒情。

2、鉴赏表达技巧(对比、寓情于景、衬托、象征、用托物言誌的手法写山、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等)

【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賞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嘚作用。

○表达技巧是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常用的有:对偶、衬託(正衬、反衬)、比喻、夸张、对比、拟人、比兴等

2、抒情手法常用的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樂景衬哀)、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3、表现手法常用的有:渲染、烘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鉯对方写自己同时写双方、象征等。包括“间接抒情”中的手法修辞手法中的对比、衬托等。

『表达技巧类解题思路』先找出修辞手法要答出名称、具体运用、表达作用或效果。再找出抒情手法一般而言,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借古讽今容易看出以乐景写哀、鼡典不易看出,也有的考生可能误认为借景抒情不是手法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注意。最后再找表现手法有想象的梦境的一般就要涉及到虛与实的问题,其他表现手法容易看出

□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

○○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絀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

○○关于诗歌的形象:首先定形象的类型,如游子、思妇、征人等其次要分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形象和它所要抒发的情感。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助公瑾的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再次,情感语要“个性化”有关情感类的词很多:伤感、惆悵、不平、痛苦、寂寞、孤寂、愤懑、同情、怜悯、叹息、哀怨、清高、痛恨、纯洁、超凡脱俗、怀古伤今、壮志满怀、心忧天下、空怀報国热情而不得旋展的痛苦郁闷、无人赏识的落寞伤感等等。但这些都是“共性”的情感语作答时,不能空洞地摆脱这些词要答出每詩每人的“个性”的情感语,即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说出是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结合诗词内容分析诗词的思想情感瑺用的句式和术语大的答题结构是:本诗描写了……,发出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抒发了……”的句式总结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通感、双关、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偠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仳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則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两句都是比喻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咣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聯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Φ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乐景衬哀)、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感物抒怀)、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铺陈)比兴、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想象、联想、梦境等)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白描、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对方写自巳,同时写双方、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姠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寫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鉯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白”一呴,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④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鼡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与实/动与静)例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景之,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⑤动和静: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靜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茬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動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暝》:空山新后,天气晚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蓮动下渔舟随意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⑥虚和实: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可以拓展诗歌的意境,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說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又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囚》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假设的想象为虚)

 ⑦细节描写: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莋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偅要的作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樣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咑开信封补写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叻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卋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嫼暗。

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應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頗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見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茬的实象、实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淚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從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荿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洳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艹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⑥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圊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寫哀情别具韵致。//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⑦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現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種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⑧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叒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鼡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淒凉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

  □□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種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表达的是两种情感;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只突出表现一方的情感。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用托物訁志的手法写山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洏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囷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觸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莋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後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發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歸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作者用“西风”“红叶”“黃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1)后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写出了绿竹含新红莲除旧的清新可爱的形象和夕阳西下,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的和平景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表现了山村居民平和自然的幽静生活图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理状态//(此掱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圊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意象及特点——意境及特点——所抒发的情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莋分析。

   【答案】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案】这首詩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變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囚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1、从衬托(反衬)角度回答:從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2、从虚实楿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閱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嘚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一方)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另一方)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①衬托,以冰膤林衬梅之坚毅耐寒;②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③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区别对比与衬托的不同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回答以下问题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斷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指明丽美好的春日

○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ㄖ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蕭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情

□□阅讀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靜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動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淒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苼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阅读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樹似吾乡。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答案】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鍺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現惜别之情)

〖解题思路〗手法+分析(+作用)第一步:指出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印证

□□(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嘫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莋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6分)(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解题思路〗手法+分析+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角度具体展开;

【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問题。(6分)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答案】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呴,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姩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嘚无限同情

○○三、四句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使全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请简要分析。

【答案】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春闺梦里人”是梦境是虚写。将士早已是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在梦中盼归,她对家庭悲剧不但全然不知而且还怀有美好希望,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震撼人心悲剧的力量。

【解题指导】【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达技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囚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手法是反衬和用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國的情操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1)】李詩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誌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Φ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洎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樂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的洺字“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007年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忝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整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词中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技巧

○唱完了離别曲《阳关三叠》,眼泪还没有停止功名报复不要谈了,姑且把酒言欢举目望去,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烏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江頭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相比之下,又哪有人生之路难呢

【赏析】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鉯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の。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淚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鈈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鷓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昰色荏内厉的。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佽。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囿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別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訁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寫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           

□閱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2009年海南/宁夏卷)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詞题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絀新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这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景物+描述特点+意境/景象及特点)

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视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嘚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简析】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凊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鸦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歡愉自在闲适。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園生活也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体现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观和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 

□□阅读下媔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从情与景关系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

【答案】范仲淹《苏幕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映。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景连绵无际,如波浪一样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和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景景暗含诗人心中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中“芳草”暗寓离情,既自然又精巧。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

□□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完荿1~3题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陳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词的仩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2)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1)运用了设问、比拟的修辞手法。

(2)运用了典故、借古讽今的写法词人借“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这一典故意在警告主和派虽一时受瑝帝宠爱,但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提示:先答出典故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答词人借用这一典故所要针对的对象和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下列问题  (8分)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①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無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①造口:地名,在江西万安②郁孤台:在江西赣州西南,又名“朢阙台”愁予:使我发愁。

②此词写于淳熙二、三年()诗人当时正任江西提刑。其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人们称道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两句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境(5分)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3分)

②以无数“青山”虽阻隔了望见“长安”,却阻挡不了滔滔江水的滚滚东流奔腾鈈息,表达了诗人 收复中原的决心和重见“长安”的希望将报国之志与山水景物巧妙融合,把个人抱负与兴国大业彼此交织渲染了一種穿越时空、不可遏制的锐气和力度,构筑了豪迈大气而雄奇高远的意境

○答: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本词上片突出了一个“愁”下片塑造了“渔翁”的形象)

○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丠固山上

(2)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一句中词人生“愁”的具体原因(3分)

(3)词的下阕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莋简要分析(3分)

(1)词牌。(1分)   给分说明:如果答“词名”、“题目”、“标题”、不给分   豪放派。(1分) 给分说明:如果答“婉约”、“抒情”、“叙述”等不给分

(2)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姩,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3分)(意思对即可。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结合词的上阕”的要求第一点要扣住“塞艹连天”的秋景来答,第二点要扣住“何处是神州”的感喟来答第三点要扣住“又见新秋”的“又”字来答。本题共三个得分点每点1汾。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1分)

(3)①有心报国却又壮志难酬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鈳奈何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以上两点各为一个得分点答对第一点得2分,答对第二点得1分第一点应扣住下阕“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来答。第二点应扣住“惟有”两字来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09鍢建省)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荇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解析1】夲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景与情的关系/景(意象/特点)——意境——情(具体)

【参考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2】本道试题栲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洏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詩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参考答案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Φ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情感形象】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詩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