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写情感文章配图怎么写呀?

曾老师原创:如何写好“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
如何写好“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
记叙文,从内容上划分,有写人、记事、谢写景、状物四种。从主题上划分,有表达情感、揭示哲理、褒贬人品、表达情趣爱好追求四种。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简单写人的记叙文,分为以下四类:
(一)写人——表达作者对此人的情感——写成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
(二)写人——表达作者对此人主要精神品质的褒贬——写成精神品质主题的写人文章;
&&&&(三)写人——揭示此人的言行给作者的人生感悟——写成哲理主题的写人文章;
(四)写人——表达人物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写成情趣主题的写人文章。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如何写好“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
&&一.根据题目,确定具体写哪个人——开门第一步
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受篇幅所限,通常只能刻画、表现一个主要人物。
而写人的作文,题目限定的常常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群人物,作者必须从“可写”的“一群人物”中,选择确定一个,作为写作对象。
&&& 例如:
&&&1.记一个难忘的人
3.我们班级的怪人
4.我的母亲
第一个题目——《记一个难忘的人》:只要是难忘的人,不管因为什么难忘,都可以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我们一生中难忘的人物太多了,一篇文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具体写谁呢?这需要作者在开篇就确定下来。
第二个题目——《同座》:很多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明确写作对象的题目,其实也不是。一般的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作者人为地缩小了题目表意的范围,把“同座”的含义理解为“我现在的同座”,其实,这个题目限定的人物:既包括我的同座,也包括别人的同座;既包括现在的同座,也包括过去的同座,我们可以选择的对象,仍是一群人,作者必须从这一群人中选出一个具体人物来写。
第三个题目——《我们班级的怪人》,题目限定的是一个班级内部的怪人,只要是“在我们的班级内”给大家“另类”感受的人,都可以是本文的主要人物——那个班级没有几个“怪人”?何况,每个人都有明显的个性,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班级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怪人”,都可以写,具体写哪一个呢?需要作者作出选择。
第四个题目——《我的母亲》。很多作者见到这个题目,就会以此来反诘我的观点:老师说写人的文章,题目限定的人物都是一群人,而不是具体的一个人,难道我的母亲还不是一个人吗?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实际上也同样不是。因为我的母亲包括:我的生母、我的继母、我的“干妈”、我的养母以及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人。写作时,作者仍需要从这一群人中作出唯一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只有纪实文学中的人物传记,题目限定的才可能是一个不需选择的人。例如:《一代伟人——周恩来》、《孽海枭雄——戴笠》等等。
在选择具体写哪个人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符合题目限定的内容——既要注意中心语,又要注意修饰语。很多作者在选择人物时只注重中心语,忽略了修饰语,导致人物选择跑题。例如《我们班级里的“怪”人》,作者在选择时,只注重“我们班级里的人”忽略了“怪”字,选出的人物没有“怪”这一突出特点,最终写出了“跑题”文章。
2.根据掌握典型材料的多寡——选择“有材料可写的人”。有的作者选择具体人物时,为了求新,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物,等到具体写作时,才发现自己选择这个人物来写,严重缺乏写作素材,被迫重新选择写作对象——这种“顾此失彼”的选择是不足取的。
3.在文章开头,要非常明确的交代这篇文章要写的具体人物是谁。这样做,一是为了点题,二是为下文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很多作者在写作中犯这样的错误,本来人物已经选定,但文章写了几个自然段,仍不告诉读者自己写谁,或者交代得非常模糊,这样会让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评卷的时候,老师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切题太慢,表意暧昧,过程冗长,详略不当。
& & 二.独立成段,交代写作目的——点明写这个人物具体要表达哪种情感——第二步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同不同的人相遇,和不同的人交往,与不同的人合作;同时,通过别人口头讲述、媒介宣传、书本阅读等,了解某些人。和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比如:亲近、喜爱、敬佩、崇拜、疏远、厌恶、鄙视、痛恨、怜悯、同情、留恋、思念、怀念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写某个人,记述某个人的事件,就是为了表达对这个人的某种特定情感,因此就出现了以情感为主题的写人记叙文。
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开头交代了我们要记述的主要人物之后,一种最常见的写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表达我们对此人的情感——点明写作的具体目的。
& & 例如: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众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我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
(3)......
(4)......
(5)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伙伴。(文章结尾:非常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喜爱之情)
& & 又如: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姓李,七八十岁的年龄,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
(3)......
(4)......
(5)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他,而我对他,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文章结尾:非常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敬重、崇拜之情)
&&三.高度概括情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书写情感之前点明,与情感构成因果关系——第三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一种感情的生成,都有其主要原因,这一步,就是在交代写作目的前,高度概括地点明我们的感情产生的原因。
& & 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必须抓住感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引发情感的原因有无数个,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无法一一表现,所以要抓住主要原因,数量一般不超过三个方面。
(二)必须高度概括表达。文章结尾,运用的是“点睛之笔”,自然“睛”不能“点”得太大。
(三)必须在结尾交代这些主要原因,具体位置放在情感表达之前,与情感构成鲜明的因果关系。点睛之笔一般都放在文章的结尾,之所以放在情感之前,是二者的逻辑关系决定的,有了前因,才会对应生成后果。
& & 例如: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终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
(2)......
(3)......
(4)......
(5)他朴实真诚、正直仗义、乐观向上,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小伙伴。(文章结尾:在非常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喜爱之情”之前,高度概括地交代作者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
& & 又如: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姓李,七八十岁的年龄,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
(3)......
(4)......
(5)老人和蔼亲切、乐于助人,又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他,而我对他,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文章结尾:作者在具体地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敬重、崇拜之情之前,高度概括这种情感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蔼亲切、乐于助人又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
& 四.从正面选取典型材料,依次印证这些原因——第四步
& 从正面选取典型材料,就是抓取主要人物的最能印证作者情感产生原因的事件,在记述事件过程中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具体印证对应的原因。
以上面的《同座》为例,主要人物——张震让作者喜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朴实真诚;二是正直仗义;三是乐观向上。
我们首先要抓取最能体现张震朴实真诚的小事,在叙事过程中抓住最能体现张震朴实真诚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进行细致刻画;
然后另起一个自然段,抓住最能体现张震正直仗义的小事,在叙事过程中抓住最能体现张震正直仗义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进行生动刻画;
最后再起一个自然段,抓住最能体现张震乐观向上的小事,在叙事过程中,抓取最能体现张震乐观向上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进行生动刻画。
这三个自然段,就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
采用这种方法,上面的两篇文章就变成了以下形式: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终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
&&(2)他第一次走进我们班级,是一个下午。一身土气十足的服装,黝黑的脸膛,胆怯的眼神,从上到下透着无法言喻的拘谨,一眼就能看出这位新来的同学是从山里来的。老师让他进行自我介绍,他涨红了脸,一瞬间额头便挂满了豆大的汗珠,沉默了半天,好容易才挤出了一句话:我是从农村来的,就会干农活儿,不像城里的学生什么都会,请大家多多关照,有什么活,只管让我干。(选取典型事件:入学自我介绍——正面表现主要人物朴实真诚)
(3)班里有个同学叫李虎,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三岁就开始学习跆拳道,略会几路拳脚,在班里称王称霸,同学们经常挨他的欺负。一天,班里的一名小同学一不小心踩了他的脚,吓得这名小男生一个劲儿地向他道歉,可李虎还是不依不饶,一把抓住这名同学的衣领,劈手就是一个耳光。不曾想,平常总是默默无语的张震,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喝一声:“住手,别欺负人!”一个箭步冲到李虎的面前,抓住他的手,硬生生地将他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人家不小心踩了你,也向你道歉了,如果你再仗势欺人,小心我对你不客气!”张震虽然没学过武术,但从小在山里长大,力气大得惊人,李虎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从此以后,李虎在班里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选取典型事件:危难之处救助弱小同学——正面表现主要人物正直仗义)
(4)农村小学不开外语课。刚入学时,只要一上英语课,他回答问题时不是驴唇对马齿,就是在发音上闹笑话,很多时候同学们笑得几乎让老师无法继续上课。老师和同学们都担心他受不了这个刺激,跨不过这道坎,可是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笑着说:“我闹了笑话,还能不让人家笑,没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一定会赶上的!”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每天放学,不死缠着老师,就是缠着同学,问个不停,别人练一遍的,他练十遍,老师要求读熟的内容,他就坚持背下来。只用了短短一个学期,他的外语水平,已经无人可及。(选取典型事件:学习外语,弥补城乡差距——正面表现主要人物乐观向上)
(5)他朴实真诚、正直仗义、乐观向上,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伙伴。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姓李,七八十岁的年龄,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未发过火,一张慈祥的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同楼同龄的男孩多,大家在一起经常搞一些捉弄人的游戏。一次,我们将一楼的单元门开启了半尺多宽的一条缝,用小石块顶住,然后在门的上缘放一盆水,接着一齐大声召唤楼内的另一个迟到的伙伴。没几分钟,楼道里果然传来了脚步声,于是我们屏住呼吸,等着看一出好戏。不想门一开,出来的竟是住在二楼的李爷爷,一盆水不偏不倚全都浇在了他的身上。没想到,他看了看我们,出人意料地笑了:你们这些臭小子,真淘!(选取典型事件——戏弄小朋友将水泼到李爷爷身上,他一点也不生气——正面表现主要人物和蔼可亲)
(3)李爷爷非常聪明,似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家有了难事都去求他,他也总是有求必应。小时候,我家里穷困,看着别的孩子放风筝,眼馋得很,于是找来竹蔑,纸刀、尼龙绳以及废弃的伞面,自己动手做风筝。然而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次忙得满头大汗,总以失败告终。“孩子,我帮你做吧!”他放下手中的伙计,坐在大树下,只用半个小时,一个大风筝就呈现在我的面前。风筝放出去,经常会落在树尖上、楼盖上,任你怎样拽也拉不下来。每到这时候,大家便会直奔李爷爷家,因为只有李爷爷才会把我们小孩子的事当成大事,每次都会会一口应承下来,而且每次总能把不可能取回的风筝交还到我们的手里。(选取两个典型事件——帮我做风筝、从高处取风筝——正面表现主要人物乐于助人)
(4)“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下程咬金回家探母不提,单说李世民率领手下精兵强将,由南向北,一路攻城掠寨,拔关斩将,不到20天,又夺了四四一十六城,六六三十六村,这一日,大军逼近白登山.....”李爷爷会吹笛子、会拉二胡,最精彩的是说评书,除了冬天,他经常在茶余饭后,于附近的广场或楼前的凉亭,摆开书坛,自娱自乐。叮咚作响的小鼓一敲起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便会像高山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选取典型事件——说评书——正面表现主要人物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
(5)老人和蔼亲切、乐于助人又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他,而我对他,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
& 五.从侧面选取典型材料,对应印证这些原因——第五步
侧面描写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侧面人物的表现;二是侧面事物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三是侧面环境的特点及其给人的感受。刻画这些对象,能够间接表现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比如正面刻画一个老师在讲课,突出他的课讲得非常精彩
& & 抓住侧面人物——学生的表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神经,拽着灵魂,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学生听得如此认真、着迷,能说明什么呢?自然是老师的课非常生动精彩。
& & 抓住周围的环境:整个教室安静得只有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每一个空气分子,每一粒微尘,都停止了跃动。教室的环境为何如此安静呢?显然是因为老师的课非常生动精彩。
& & 抓住周围的事物:窗台上的几盆花,静静地开放,每片花瓣上都洋溢着一种心领神会的神情。铃声似乎忘记了时间,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响起来。窗台上的花为何会给人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定时响起的铃声为何让人感觉到“不合时宜”?显然都因为老师的课讲得异常精彩。
&侧面描写,是锦上添花,侧面描写,是浓妆淡抹,侧面描写是彩云托月,一篇好文章是离不开侧面描写的。
&上面两个例子,加入侧面描写,文章内容会更饱满,人物形象会更突出,笔法会更细腻,语言会更具文采。
(1)每个人都要读书,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座,在诸多的同座中,总会有几个人让我们终生难忘。我常常想起的同座,是小学三年级时一位来自庄河农村的孩子:张震。
&&(2)他第一次走进我们班级,是一个下午。一身土气十足的服装,黝黑的脸膛,胆怯的眼神,从上到下透着无法言喻的拘谨,一眼就能看出这位新来的同学是从山里来的。老师让他进行自我介绍,他涨红了脸,一瞬间额头便挂满了豆大的汗珠,沉默了半天,好容易才挤出了一句话:我是从农村来的,就会干农活儿,不像城里的学生什么都会,请大家多多关照,有什么活,只管让我干。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人嘲笑他笨拙的表达,每个同学都被他的真诚深深的感动了。(加入侧面描写——刻画侧面环境和侧面人物——侧面突出主要人物朴实真诚)
(3)班里有个同学叫李虎,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三岁就开始学习跆拳道,略会几路拳脚,在班里称王称霸,同学们经常挨他的欺负。一天,班里的一名小同学一不小心踩了他的脚,吓得这名小男生一个劲儿地向他道歉,可李虎还是不依不饶,一把抓住这名同学的衣领,劈手就是一个耳光。没有人敢惹他,很多同学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不曾想,平常总是默默无语的张震,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喝一声:“住手,别欺负人!”一个箭步冲到李虎的面前,抓住他的手,硬生生地将他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人家不小心踩了你,也向你道歉了,如果你再仗势欺人,小心我对你不客气!”张震虽然没学过武术,但从小在山里长大,力气大得惊人,李虎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从此以后,李虎在班里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加入侧面描写——刻画侧面人物和环境——侧面突出主要人物正直仗义)
(4)农村小学不开外语课。刚入学时,只要一上英语课,他回答问题时不是驴唇对马齿,就是在发音上闹笑话,很多时候同学们笑得几乎让老师无法继续上课。老师和同学们都担心他受不了这个刺激,跨不过这道坎,可是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笑着说:“我闹了笑话,还能不让人家笑,没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一定会赶上的!”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每天放学,不是死缠着老师,就是缠着同学,问个不停,别人练一遍的,他练十遍,老师要求读熟的内容,他就坚持背下来。更深人静、春困秋乏、严寒酷暑深深的考验着他。只用了短短一个学期,他的外语水平,已经无人可及。(加入侧面描写——刻画侧面环境——侧面突出主要人物乐观向上)
(5)他朴实真诚、正直仗义、乐观向上,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来自乡下的伙伴。
他其实只是我的邻居,姓李,七八十岁的年龄,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爷爷,我也跟着叫。(文章开头:具体交代这篇文章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2)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未发过火,一张慈祥的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同楼同龄的男孩多,大家在一起经常搞一些捉弄人的游戏。一次,我们将一楼的单元门开启了半尺多宽的一条缝,用小石块顶住,然后在门的上缘放一盆水,接着一齐大声召唤楼内的另一个迟到的伙伴。没几分钟,楼道里果然传来了脚步声,于是我们屏住呼吸,等着看一出好戏。不想门一开,出来的竟是住在二楼的李爷爷,一盆水不偏不倚全都浇在了他的身上。那是一个咋暖还得季节,那是一盆从阴沟里打来的一盆臭气熏天的脏水啊!大家紧张得不知所措,一个劲儿地向爷爷道歉。谁也不曾想,他看了看我们,出人意料地笑了:你们这些臭小子,真淘!(加入侧面描写——刻画侧面环境和侧面人物——侧面突出主要人物和蔼可亲)
(3)李爷爷非常聪明,似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大家有了难事都去求他,他也总是有求必应。小时候,我家里穷困,看着别的孩子放风筝,眼馋得很,于是找来竹蔑,纸刀、尼龙绳以及废弃的伞面,自己动手做风筝。然而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次忙得满头大汗,总以失败告终。“孩子,我帮你做吧!”他放下手中的伙计,坐在大树下,只用半个小时,一个大风筝就呈现在我的面前。风筝放出去,经常会落在树尖上、楼盖上,任你怎样拽也拉不下来。望着直入云天、细若手指的树尖;直上直下、没有任何抓手的高楼,危险和无奈会结伴袭上心头。每到这时候,大家便会直奔李爷爷家,因为只有李爷爷才会把我们小孩子的事当成大事,每次都会会一口应承下来,而且每次总能把不可能取回的风筝交还到我们的手里。(加入侧面描写——刻画侧面事物和侧面人——侧面突出主要人物乐于助人)
(4)“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下程咬金回家探母不提,单说李世民率领手下精兵强将,由南向北,一路攻城掠寨,拔关斩将,不到20天,又夺了四四一十六城,六六三十六村,这一日,大军逼近白登山.....”李爷爷会吹笛子、会拉二胡,最精彩的是说评书。除了冬天,他经常在茶余饭后,于附近的广场或楼前的凉亭,摆开书坛,自娱自乐。叮咚作响的小鼓一敲起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便会像高山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夜色阑珊,别的地方的人或许早已睡了,而我们小区人,依旧围在李爷爷的周围,如醉如痴地听他讲故事,情不自禁的为他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讲述鼓掌、喝彩!(加入侧面描写——刻画侧面环境、侧面人——侧面突出主要人物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
(5)老人和蔼亲切、乐于助人又有着极高的艺术表演天赋,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他,而我对他,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在一起,才能详细生动刻画细节,增强叙事的生动性、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的内在灵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使作者情感的产生合情合理,令作者的感情抒发,情真意切。
人物的行为,以及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品质、精神是感情生发的原因,越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就越深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寻常写作,常常让读者觉得我们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就是因为我们缺乏队主要人物内在精气神的集中表现,而把精力直接用在抒情上,什么爱啊、恨啊、想啊、念啊表白个没完,使我们的感情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屏,突兀而轻佻,自然让人感觉作者过于虚伪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情感文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情感散文最新发布的文章编辑推荐的情感散文情感散文一周阅读榜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鲁ICP备号CopyRight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作文怎么写?要情感!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写不好,一定要多练,然后拿给老师评价,再修改再评价,直到满意为止.我相信老师不会烦的.这还有几点.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1.说什么就写什么 2.要说真话,写真话 3.怎么说就怎么写 二、学会留心周围事物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有人可能会抱怨说,现在的生活很单调,自己生活的周围更是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可观察、留心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简而言之,生活中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说,生活处处皆文章.就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紧自己的耳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第一步,学会跟踪观察;第二步,学会定向观察;第三步,学会随机观察. 4.学会跟踪观察 5.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 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是学会留心生活、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最高阶段,当然也是同学们应该全力追求以及努力达到的目标.因为,作文中的材料,决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 这就要求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走到哪儿、干什么(上学,遛商场,走市场,串亲戚,看电影,外出旅游,参观等),时刻注意着耳(听)、着眼(看)、着手(触)、着心(想).总之,自己生活的领域有多大,就把随机观察的范围扩展到多大;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随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彻底丢掉为了眼下作文才去观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文章.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对此曾强调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 要解决作文“没的写”的难题,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还在学会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 积累素材,可以加强记忆,同遗忘做斗争.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获取、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对材料进行优选、筛选的余地才越大.脑海空旷如野,作文时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材料可选.另外,加强积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识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上去了.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等到需要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提出信息.这样,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时没的可写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中积累. 6.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7.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8.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绝对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认真写,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越写越好,也慢慢喜欢上写作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感文章电台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