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诗人柏铭久的中国诗歌网诗人等级《慢》

海城诗歌历史沿革
/ 点击:3473 发布时间:
海城诗社成立于1986年。
第一任诗社社长——董文征
第二任诗社社长--金&& 炜
第三任诗社社长――李太勉
第四任诗社社长――李庶玮
第五任诗社社长――冯贵涛
第六任诗社社长――姜学东
第七任诗社社长――宋永柱
&&& 诗歌是海城文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早上在五十年代,霍满生的名字和他的长篇叙事诗《铁牛传》便已蜚声中国文坛。作为一个曾经饱尝了旧社会中国农民特有的情感去体味人生、体味社会、体味历史,去体味生活的苦与甜、悲与喜、恨与爱,并以其火一样的激情将这种的体味融进了自己的诗篇,从而使他成为一位备受诗人喜爱的农民和一位备受农民喜爱的诗人。海城因有了霍满生,而使诗歌这棵文学园地里的精灵之树在海城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诗人层出不穷,佳作层出不穷。
&&& 从傅广镛的讽刺诗走进《中国讽刺诗选》、柏铭久的抒情步入《诗刊》殿堂到李太勉的《一茬庄稼一代人》、迟晓巍的《寻找太阳的孩子》的问世,从董文征、陈长缨等人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繁荣到胡炜、金炜等人的对朦胧诗等现代派诗歌创作的尝试,海城的诗歌创作经久不衰,这是深为海城文学界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 近年来,诗歌创作呈现多元化发展,随着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博客成为许多诗歌爱好者的一个后花园,他们在自己的空间城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反映时代强音的诗歌。2008年,为庆祝海城诗社成立20周年,由80位诗人创作的200多首诗歌组成的一部精品集《诗情人生》由文联和诗社共出版。在鞍山“五个一”工程奖中,李太勉的诗集《笔者行歌》和董文征的诗集《在田野的上空飞翔》分别获奖。
出版的诗集:
&& 2008年,诗社出版一本诗歌集《诗情人生》
&&& 李太勉的《一茬庄稼一代人》、《笔者行歌》等
迟晓巍的诗集《寻找太阳的孩子》、
&&& 王荔的诗集《飞进你的窗口》
&&& 金炜的诗集《金殇》;
&&& 董文征的诗集《在乡土上空飞翔》、《奔流的泉水河》
代表性诗人
男,1897年4月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鞍山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全国著名农民诗人,生前曾任辽宁省文联委员、鞍山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著有《霍满生诗集》、长篇叙事诗《铁牛传》。霍满生出生在家境贫困的农民家庭。为争口气,母亲拚死拚活供他读了三年书。辍学后,他连续给地主扛了29年大活。饱经风霜,实践中认清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爱憎分明。因此,他以“顺口溜”为武器,揭露和鞭挞敌人。民国初年成立的保甲队,欺压穷人,无恶不作,他就编了一个顺口溜:“民国刚成立,就把保甲立,自从立保甲,农民更受气。当上保甲兵,坟上冒青气。欺压穷哥们,洋洋又得意。早晚有一天,叫你见上帝。”解放了,霍满生被大家推选为农会副会长,从此开始以诗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歌颂翻身得解放。他为宣传婚姻法、抗美援朝、互助合作等写出60多篇快板和近百首短诗。从1958年起,霍满生的短诗开始在报刊上公开发表。1960年3月,霍满生参加了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同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3月,霍满生被接到鞍山市文联,开始写长诗《铁牛传》。1975年因病长逝于海城,享年78岁。
他的长诗《铁牛传》于1979年8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男,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万州区诗歌创委会主任,作协名誉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当代著名诗人。  少年时酷爱美术。读中学时与同学组织了“狂飙”诗社。1964年入伍,任空军高炮一师三团作训参谋,转业后到万州。1983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散文组诗《浅刺集》刊在《重庆日报》。日散文诗三章《 巫峡行》在《人民日报》发表。1988年散文诗《岸》刊《散文》12期。后该诗等被《青年文摘》《中国散文诗大系》《十年散文诗选》《青年散文诗选》《探索散文诗选》《中国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诗大系.》《写诗手册》等选入。1990 年散文诗集《沉思的风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又间断写了《时光之轮》132章。散文诗曾获《星星》诗刊“中国星星抒情诗大奖赛” 江西作协“牡丹亭散文诗大赛”等 奖。1986 年加入四川作家协会,当选为万县地区散文诗学会会长;四川省散文诗学会理事。  1988年他转入诗歌创作,诗作不断地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潮》《上海文学》《萌芽》《中国诗人》《绿风》《北方文学》《扬子江诗刊》以及海外《新大陆》《明报》《笠》等发表。出版诗集《峡谷的风》《世纪的回声》《黛水之光》《情感的边缘》《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红透的山谷》;主要作品有组诗《洪水退去之后》《原地旅行与回旋》《湘鄂西速写》《三峡,时光从心头流过》《大辽河》《神女峰日记》《柏铭久代表作21首》等。曾获《星星诗刊》“中国新诗大赛奖”《诗神》“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奖”《诗刊》“全国新田园诗大奖赛”中央电视台“神州之光诗大赛”《芒种》“全国万家诗会”和第二届重庆市文学奖等奖。作品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星星四十年诗选》《中国新诗选》《新世纪5年诗选》《92华文诗精选》《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90全国报刊集萃》《绿风诗刊百期集萃》《93中国诗歌年鉴》00期集萃》《中国.四川新时期诗选》《星星抒情诗精选》《十年散文诗选》《青年文摘》《中国诗选》《中国诗歌精选》等。  他多次深入三峡,攀神女峰,与那里的山民生活在一起。创作大量独具特色,大气奇崛,充满生命意识的“三峡诗”。他说:“过去诗人创作的三峡诗主观成分太多” “诗人应该有双敏锐的眼睛看见他面前生存的大山;诗人的眼睛下面应该有双眼睛看清自己生命的突围与困扰的现状;诗人的背后应该有双眼睛透过现在看清过去;诗人面前还应该有双眼睛透过眼睛,看到未来和整个世界。”“三峡诗不只是地域特点,几个地名,更重要的是三峡人,他们的生活、生存状况,他们的喜怒哀乐。你的心与他们的心跳动在一起,与大山跳动在一起;你的生命血液与那里的历史与现实流汇在一起; 你的梦与他们梦梦在一起;你的诗就是没有三峡的词语,而你写的一草一木也能让人体味出三峡的滋味。”原《星星诗刊》《诗刊》主编著名诗人叶延滨在《柏铭久其人其诗》中写道:“柏铭久的诗,在四川诗界,可以说是一个寂寞的独秀峰。”“但他确实是四川中年诗人中的佼佼者,以其诗歌中的才情和品味和文化氛围,在诗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王晓初在《柏铭久:走向三峡深层的诗歌》写道:‘诗崇高的倾向在我看来,似乎一直也是同样的一种深入转化的对真实的介入’正是这种对真实的介入,或者说对真实的揭示构成了柏铭久的诗歌艺术。”青年诗歌评论家向黎明在《纵横的诗 如梦的境》称:“古往今来,中国很少有诗人不写三峡,也很少有诗人把三峡诗作为一生的目标来写。像柏铭久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精力、感情都用在了对三峡诗歌的深度挖掘是第一人”“柏铭久是三峡诗界的一块碑”三峡学院何休教授在《诗坛:悄然崛起的三峡诗群》一书中称:“《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两部新诗集相继出版,标志着诗人诗歌风格的成熟,奠定了其在三峡诗群中的主力军地位”其中《大山交响》《一条漂满阳光的大河》《夔》《大风吹过》《红透的山谷》《神女峰日记》等气势恢弘。
&&& 男,1942年生,海城市八里镇人。
&&& 曾以闻征笔名发表作品。1960年在乡务农,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在省市级刊物表表。
&&& 1966年停笔,2001年重新开始写作,同年在辽宁文学院诗歌班学习。有诗在《诗潮》、《新诗人》、《诗刊》等刊物发表。出版的诗集有《在乡土上空飞翔》、《奔流的泉水河》。
&&& 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 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签约歌词作家,2003年开始在《词刊》发表作品。歌词:《山里人没有奢望》、《回到延安想延安》被深圳乐团欧波谱曲。2004年歌词:《为你加油& 我的中国》、《生命如此美好》被选入中国群众优秀创作歌曲选。2005年歌词:《感受新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构五十周年征歌中,被评为优秀歌词。2006年4月歌词,《爱在金山》在“诗歌赋咏江苏”征歌中获三等奖。
&&& 女,生于文化大革命动乱年代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 1987年开始写诗,曾经笔名“瑞雪、雪儿”发表。先后在《辽河》、《诗歌报》、《华夏诗报》、《青海湖》、《青年文学》、《山东文学》、《诗人》、《飞天》等数十家刊物发诗。出版诗集《寻找太阳的孩子》、《相思别墅》;散文集《守望心灵》。
&&& 男,1963年生于海城。1992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
&&& 先后在海城市电视台、报社、文联等单位供职,历任海城市文联副主席、主席;
鞍山市文联副主席,现为海城市作家协会主席、鞍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城市工商联主席。
&&& 系国家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在《星星》、《诗刊》、《诗潮》、《诗神》等3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余篇(首);
&&& 著有诗集《笔者行歌》、《一茬庄稼一代人》、《走向新世纪》等八部文学专著。
女,1968年生于辽宁海城市王石镇东艾村,1985年开始写作,陆续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并有部分作品获奖,1996年出版个人诗集《飞进我的窗口》,获当年鞍山市优秀著作奖,2006年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现为海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城诗社副社长。就职于北方晨报社(辽沈晚报鞍山版)海城办事处。200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于同年被推选为海城市第七届政协委员,2009年被推选为海城市总商会、海城市工商联常委。&&
&&& 还在2006年至2007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并在2008年5月至6月赴四川地震灾区做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获得了辽宁省统战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
&&& 男,辽宁海城人。
&& &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金殇》。现为鞍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 现在海城政协工作。
李庶玮  男,1968年生,辽宁海城人。
&&& 毕业于辽宁文学院第三届青年作家班。现为海城电视台副台长。&&& 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
海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地址:辽宁省海城市环城西路18号 邮编:114200
电话: 技术支持: 备案号:已备案缅甸龙珠国际热新闻
澎湃新闻APP下载
缅甸龙珠国际:热门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转型者勇敢的足迹读欧阳斌《斑马线上的舞蹈》印象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转型者勇敢的足迹读欧阳斌《斑马线上的舞蹈》印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3:21:3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转型者勇敢的足迹读欧阳斌《斑马线上的舞蹈》印象
官方公共微信万州诗人走进课堂
学位论文聚焦本土-文学院
当前位置:
万州诗人走进课堂
学位论文聚焦本土
时间:&作者:杨旭晖&点击:[]
12月25日,万州诗人柏铭久、向求纬、何真宗、梅万林应文学院李晓华教授的邀请走进重庆三峡学院课堂,同文学院现当代研究生及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双学位)的同学们进行了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文学院15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汪曼、李卷分别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呈请所研究的万州本土诗人何真宗和向求纬指导,16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丁仕芳则向柏铭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请教,并拟将柏铭久作为其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在李晓华教授任教的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双学位)《基础写作》课堂上,柏铭久、向求纬、何真宗、梅万林等相继发言。向求纬介绍了自身创作经验,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具有探索美的精神和猎奇兴趣,在说到写作的人生体验时强调:“一定要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一定要保持对写作的灵动感”,并现场给同学们朗诵了一首最新创作《马叉虫之歌》的歌词。何真宗作为知名的打工诗人,用“热爱、发现、尊重”三个关键词讲述了高中毕业之后赴广州东莞打工“在铁架床”上写诗的经历,勉励同学们要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人民、热爱自己,要从这份热爱中找到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柏铭久老师则站在美术学的角度,“说写作和绘画一样,不仅要打好基础,还得有自己的创意。正如有共性才能引起共鸣,有个性才能吸引眼球”。梅万林老师则是侧重介绍每位老师不凡的经历,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诗人梦”、“画家梦”,艺术永远来源于生活,我们需要从生活的经历中汲取养分。
2016级双学位班的同学们还将在李晓华教授指导下自己编写的6本写作杂志呈请几位诗人点评,诗人们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鼓励,并希望同学们多练习,多投稿。
柏铭久还向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和同学们赠送了自己的新书《时光之轮》。
李晓华教授感谢各位诗人对重庆三峡学院教学研活动和学生文艺创作的支持,并表达了今后她所带研究生毕业论文会一直选择万州本土作家进行研究,注重校地联合,创研相长,为万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绵薄之力。
诗人们表示,此前有数次到重庆三峡学院或其他学校讲座的经历,但像将几位诗人一起请进课堂第一线还是第一次,将自己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并与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是第一次。
李卷 汪曼 丁仕芳
版权所有: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二段780号 重庆市万州区天星·666号&Email: 电话:023-30601诗歌地图上的小诗_小宗师专辑:关注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微信就能看小说,更新快还没有广告。与不少纯抒情诗歌不同,本卷诗歌大多有此及具体之物的原物性。这与带着新及之物的“诗歌地图”有关。虽然“诗歌地图”在此,更多地只是一种涵盖性的喻体和称谓,却无意间标举了这些诗歌的及物性语境。在诗歌抒情中,及物的实存、具体、感性、有可能带来语境的板结和粘滞,但也可以相对有效地规避常见的抒情浮泛和空转。不消说,像秦铭那样“落在塔尔寺的玺片上”,“落在天空一样的青海湖上”(《走过玺山》),无可更易的及物,确保了抒情的指向,范围和基调;“披着破棉袄/叼着烟袋赶赶集市”,“跺跺脚/看看天/在山峁上吼几声千年的信天游”(《简单的植物》),在原生态生活的及物里,原生态生活相生相动的原生态抒情,也真实、拙朴、感人地同时实现。这既是生活的还原,也是生长在生活枝叶上的抒情还原。有点笨拙,但真实得像泥土树根一样。看多了梦月水花,人们有理由也把双脚插进泥土和树根。“天空中贮满了水/……一枚明月遥眼中/我看见了自己的泪滴”,而且,在“那个傍晚之后/我的敦煌在天上”(《水的敦煌》)。刘文阁够轻盈、梦幻、天马行空的了,但到底还是来自地上那个敦煌。甚至那幻想抒情中的远空的水,其实也还是来自地上的“水的敦煌”,或者地上的敦煌的“水“。及物生情,情有所出;情为物发,物为生动,看起来,即景抒情,及物性写作,还是有些语境和写作的有效性、生命力的,不能不让我等形而上凌空蹈虚之辈,重新去摸摸锅灶的热度,掂掂砖石的重量。题材多样性的多向辐射,使这个诗卷显得异彩纷呈。这里既有《水的敦煌》、《龙潭有过乾隆行宫》、《落日嘉峪关》等凭吊古迹,历史钩沉;也有《樟江竹》、《梅溪河》、《会泽大海草山》等自然景观,秀丽山川更有《?口镇》、《河边场》、《在轮台的薄暮里》等民俗风情,生活场景。一般说来,题材对优秀诗人可能无关紧要,他们可以将任何题材点石成金,甚至化腐朽为神奇,他们可以在任何题材空间展开奇特广阔的想像,将任何题材发挥得变幻莫测,酣畅淋淳。而对不那么优秀的诗人而言,由于受想像、技艺、题材驾驭和处理等才能的限制,题材的选择就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可能落入套路题材和陈旧材写作的惯性滑动,而我为毫无新境新意的翻砂式无效写作。为了不伤害作者的热诚和自尊,我不便在这个诗卷中,为我的表达具体举证。但多少有点诗歌理解、鉴赏力的读者、都可以从保轻而易举地看出那些陈旧的落套,无效而完全可以不写的所谓诗歌。应当提到安遇、李尚朝、亚楠、伤水和凡羊。安遇在《河边场》的“低处行走”,“寻找支点晾晒鞋子和思想”,其实与向上“登高”、“烧柱香”的路,是同一条路。由此,低处也就是高处。朴实而深含哲理。李尚朝的《行走曲线》,行走在生活情调小、慢、轻的弓弦上。“闭目养神,喝喝小酒”。“手牵小情人”。生活是诗人“提在手上”的“一盏花灯”,“慢慢开始,慢慢结束”。透彻理解后的漫不经心,让生活和写作,同时悠游从容而举重告轻。亚楠从“一群生命走到了尽头”的生命,去领悟《另一种生命》。在“大地一片宁静”中,“风渐渐吹远”了。但我相信,天空和大地,像透明而无形无影的空气一样,离我们和诗人更近了。那走到尽头的生命,正走在来路上,或者又走回来了。“固守是种气势,没有内容也要充分展开”。伤水对“干涸的诺日朗”的理解和表达和独特,显然比对奔泻飞瀑的诺日朗的惯常理解和表达,困难得多而颇有新意。凡羊的《谒见诗仙》、《断桥》的非经典、非崇高调侃、幽默和漠然,让人想到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甚至“是跳下去,/还是往回走”的语意和句式,都几乎与韩东同出一辙。虽然如此,回光返照,无论是悲是喜,总让人感到了凡羊意在不同凡响的追寻。此外,刘渊和柏铭久都写到了唢呐。刘渊的唢呐“以金黄嘹亮的嗓音/为家园而吹”。在唢呐声中,”空中的星子一闪一闪/……驴车忽忽悠悠地移动“。古朴、憨厚、坚忍的村庄,诗意的大地,在家园,《在轮台的摩暮里》呈现。柏铭久在《深谷闻唢呐》,“为了那扎蓝花花头帕的妹妹”,诗人“扯着嗓子吼了一句”。这里,唢呐吹出、牵动的是人类经久不衰,野花一样土生土长,生生不息的爱情。唢唢,那深情、悲怆、不屈不挠的唢呐,在此成了人类悠长的感情文化的符号和象征。甘文良的诗歌语境纯净、清澈、透薄、轻柔,表现出娴熟,轻灵的语言功夫和风格。在《那片湖》上,他“纯洁的语言一片片生长”。金森锋在“用时光的小刀/切开草原的风情万种”的同时,也就切开了诗歌的内核。由此,“我赶着一群善良的羊”,也就是“赶着神祗 智慧和思想”(《听现代音乐:草原牧曲》)。其间,满是金森锋对天空、大地的倾听、倾诉和感恩。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诗人为什么“把一只羊叫妈妈”。这个诗卷选的都是小诗。比起大诗在想像和语言有更大、更多的挥霍空间来,小诗写作其实更苛刻更艰难。它要求选材、构思、切入、语言等,更要有意外惊奇的独特性,和无可更易的准确,到位,最好有传统诗学所说的格言式诗眼,和深长的余味。这个诗卷的诗人都做到了吗?愿我们共勉。成都关注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送阅读币,定期还有书单推荐。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著名诗人诗歌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