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山川之美的译文美为古来闲人所共谈,下联:__________

当前位置:
>>>祖国山川胜迹令人叹为观止,请联系《与朱元思书》内容,补全以下对..
祖国山川胜迹令人叹为观止,请联系《与朱元思书》内容,补全以下对联,赞美一下我国的山水之美。(2分)上联:桂林江水清绿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富春高山险秀奇。(句式工整,句意得当即得分)试题分析:对联要注意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前后内容相承。分析上联结构和修辞手法,根据提示句子的内容“请联系《与朱元思书》内容”按对联要求仿写成名称加特征的句子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祖国山川胜迹令人叹为观止,请联系《与朱元思书》内容,补全以下对..”主要考查你对&&排列句子顺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排列句子顺序
排列句子顺序:句子的顺序都是有规律的。一般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空间,总分顺序排列。句子排列顺序: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句子排列五步骤:1、粗读知大意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2、细读找顺序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3、精读巧排列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1)巧,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2)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4、朗读细审定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5、品读活运用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它更好的方法。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排列句子顺序技巧:排列句子顺序常考查的试题类型多为单选和填空题,以填写序号方式出题,常用的解题技巧有。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中心。找对了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和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2、层次词法善于捕捉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对语序调整有很大帮助。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的关系.也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方面的几句话之间来得“密”,几方面之间相对来说就来得“疏”。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冒号、分号等,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5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住住采用—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因到果、层层递进、先外形后功用、先主后次、由总到分等。&
发现相似题
与“祖国山川胜迹令人叹为观止,请联系《与朱元思书》内容,补全以下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069852818550371988419561819717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与《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阅读答案_新炬吧考试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与《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阅读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 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臆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高的山峰耸八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10《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山川之美;【乙】封疆之域_
上一篇:下一篇:&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
本题难度:3.00&&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散文类
(2016o市中区一模)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云梦田&&&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①,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划两处)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3)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景睢治国之道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3)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10o怀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宋明臣言行录))【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两种(事物)。(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②录毕,走送之走:&&&&&&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文(一)&&&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①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旘,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觽,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听事,髃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选自《史记o秦始皇本纪》)【注】: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选文(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选自杜牧《阿房宫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五年,除道除:修治。B.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表:表明C.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写:输送。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缦:长久。(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B.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D.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3)下列有关古代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B.媵女是指陪嫁的女子,她们也有可能成为嫔和嫱。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D.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对现存地位高或年长的人的尊敬。(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史记o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秦始皇之所以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B.计划等阿房宫竣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C.宫中有人泄露了秦始皇的行踪,经过审问,没有人认罪,秦始皇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掉。D.《过秦论》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与《史记o秦始皇本纪》中的记叙吻合。(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译文:&&&&②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译文:&&&&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译文:&&&&。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歇”“ 乱”“ 颓”“ 竞”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夕阳将要落山水底的鱼儿竞相跳跃。(关键词能翻译大意对即可)(2)但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的语段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含答案)_阅读训练_漠阳资源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含答案)
&&&热&&&&&★★★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含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9:48:47
(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 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文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川之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