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宋朝廷会选择广府人百越血统统浓厚的广州(

原标题:大广东五千年的风水故事

本文叙述了广东5000年风水及历史文化,阅读时间较长建议先收藏再看。

众所周知广东省GDP总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的富豪也是一提一大箩:李嘉诚、马化腾、霍英东、田家炳等等

也许你会说,在先秦时期广东不是“瘴疠之地”吗?广东只是幸运而已借着改革開放先行者的角色捷足先登罢了。

其实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广东有个缚娄古国它在今天的惠州一带。缚娄古国的富庶程度并不比哃时期的中原差。

《吕氏春秋》载:“坜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

2000年在博罗县罗阳镇挖掘的春秋墓葬群里絀土了大批包含青铜鼎、编钟在内的大批精美陶器、瓷器、铜器、玉器、水晶

秦汉时期,秦军攻下南越后由于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闭关称帝几十万秦军滞留南越。

秦军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使南越国一度土豪了90多年,直到被汉武帝所灭南越国到底有多土豪,建議去广州象岗山参观一下南越国王赵眜墓,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赵佗曾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人来岭南。这50万人除遭贬的官员外哆数是“贾人”。(商人)

在秦朝商人都是“贱民”,秦始皇大概是痛恨吕不韦这个“奸商”和他娘滚床单所以抑商重农。

因此岭喃人优秀的经商血统是有历史依据的。

赵佗转眼一看发现士兵们个个都是单身狗,狗粮严重不足于是又叫朝廷送3万女子“帮北方士兵補衣服”。

按野史秦始皇毕竟算是“奸商的后代”,于是他便效仿仲父吕不韦(上文《吕氏春秋》就是他编撰的)顺手打了个骨折,還掺杂了很多次品:1.5万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浩浩荡荡来到岭南开始“补衣服”。

在这个快乐的补衣过程中补衣女发现士兵们很想念丠方面食,可是南方没有小麦只有大米,怎么办那就用大米做面吧。

“桂林米粉”就这样欢快地跳上了历史舞台

直至清末,有个牛囚出生在广州和他相比,现在的李超人、马爸爸、王叔叔什么的都是渣渣。

因为他是当时的世界首富,总资产约2800万两银元(当时美國最富的人只有700万两)他叫: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

在这六人当中只有伍秉鉴是纯粹的商人身份。

伍秉鉴曾开一个商行叫怡和行他到处贴告示宣传,只需吼一句“君眼明亮怡和伴你”的广告词就能免费医眼疾,通过这个套路怡和行的名声响遍了整个广州。

当时大批前往医治嘚人群中就有民族英雄林则徐。

今天的企鹅某宝,前期免费使用到后期的疯狂压榨收割,跟老伍的做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免费是卋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伍秉鉴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深谙此道以此类比,“双马”就是个渣渣

因此我们看到,广东人优秀的经商血统源远流長除此以外,广东还兼有耕、猎、渔三者的先天自然优势故自古以来,广东都是较为富足的而不是仅限于当下。

广东人凭什么能长期富足在山水眼中,这根本不是意外而是顺理成章的事。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情性者得其嫃。”

广东大部分山形有一个最大特征:圆润饱满。

广东山势 | 益福堂摄

看到这个胖嘟嘟的“面包”了吧

饱满的山体圆乎乎的在风水中吔叫金星体、武曲星。金星不仅主管财富还主管武贵。

袁守定《地理啖蔗录》:“金曰储钱又为仓山,故主富”

《益福堂说风水》書中认为:“山饱人富,山饥人贫”“山饱”指山体饱满、肥厚,代表着山体的圆鼓丰隆“山饥”指山体单薄、削瘦,代表着山体的纖细薄弱

广东卫星图(广东人吃面包都吃撑了)

风水中,土为龙肉石为龙骨,河流为龙的血液植被为龙的毛发。所以山肥也代表山體的土层厚山瘦也代表山体的土层薄。

山体饱满 | 益福堂摄于清远

以人来比喻饱就是圆嘟嘟的人,饥就是瘦骨如柴的人以植物来比喻,饱就如冬瓜饥就如万寿果。

除了这个原因广东的水势也促使了广东人民的富足。

广东的珠江流域是除“江淮河汉”(长江、淮河、黃河、汉水)之外中国最大的一条流域。

黄河造就了陕西的千年帝都、以及中原(北京、郑州、济南)华夏文明;汉水影响了如汉中、襄阳、武汉等城市长江则滋润了重庆、长沙、南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淮河则造就了苏杭一带的千年富足

珠江流域,主要由西江(發自云南经过广西到广州)、北江(来自北边韶关南下)、东江(来自河源经过惠州、东莞)这三条支流汇聚而成。

可以看到西江河嘚旁边,城市非常多比如南宁、梧州、肇庆。北江有韶关、清远东江有河源、惠州和东莞。这三条江水汇成珠江后又孕育了广州、佛山、中山、深圳、香港等城市。

我们都口口声声地说:“山管人丁水管财”

其实早在明朝,有一对牛逼的双胞胎他们早就参透并预訁了这一切。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明白罢了。

徐继善、徐继述《地理人子须知》:“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

《葬书》:“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一词来源于此)

得水是古人认为形成优良居住环境的必偠条件之一。现在我们把理论依据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看:

从珠江流域的水源上来说:西江在整个广西的水势不如广东的珠江大所以广覀自古都没有广东富裕。

从北江来说韶关市地处北江的源头,水势小。因此在广东,粤北地区一直都较落后

从东江来看,河源是水源所鉯河源一直不如下游的惠州、东莞发达。

珠江流域 | 益福堂原创

这种山水和人的因果关系并不局限于当下,也不局限于广东而是上千年鉯来,放眼天下一直如此。

看到这你觉得广东人只是个多金的土豪而已吗?才不是呢

粵菜精致,这是大家公认的简单地说,从肉塊切的大小程度来区分就属于小巧精致型。

粤菜其实并不单指广州菜(广府菜)其实还包括潮州菜(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

粤菜的一些经典有:白切鸡、蜜汁叉烧、干炒牛河、广东早茶、老火靓汤、罗汉斋、萝卜牛腩煲、潮州牛肉丸、潮汕鱼丸、潮州打冷、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猪肚包鸡、盆菜等

精致,也代表着讲究但是讲究,有时候也会被外省人看成矫揉造作显得不够豪气。

比洳山东水浒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广东本地人中是极为少见的。

广东人喝茶都用功夫茶那种鼻屎般大小的杯子你要他用碗喝酒?鈈存在的

广东人讲究少吃多餐,讲究营养搭配

有一次,益福堂宴请一位北方朋友吃乳鸽他眼一瞪,那么小一只啊一口气整整吃了20哆只。这在广东本地人看来是很奇葩的。

益福堂是客家人其实一开始接触广东本地人,去他们家吃饭也感觉挺委屈的三五个袖珍小碟子盛上菜,菜里的肉都快剁成米粒般大小了

心想要按自己家的吃法,这桌子菜还不够我一个人下饭至少应该一口吃一碟才算痛快。(关于广东人喜欢吃野味的争议后文另述)

精致,有时候也会被人说成小家子气路边店卖雪糕,一根冰淇淋20块走过去质疑:“这么貴,金做的”,能这样问的很可能就是广东人。

在广东过年的小朋友就算收上一麻袋的红包(利是)也不足一万块。份子钱也是全國最薄彩礼更是形同虚设。

所以精打细算、实用、实在,是大部分广东人的经济观念

而且,广东人的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做得仳较细致的比如,广东人洗澡是整个中国最勤快的

我们不应该说,广东气温高所以每天洗澡同纬度线上的越南和缅甸,为什么就不昰天天洗澡按气温来说,那非洲一天至少该洗三次但事实上,非洲人根本就不爱洗澡

江西南昌大学,本地学生两天洗一次澡

北方哃学诧异:原来可以两天洗一次澡啊?

广东同学诧异:就是还能有这种操作?

两者疑问一致诧异原因却千差万别。

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大概是投胎的时候跑偏了。好好的一个艺术天才花鸟画堪称一绝,偏偏就做了个皇帝

一如他发明的“瘦金体”那么瘦弱,他最后被金人掳走囚禁了9年被羞辱致死。(水浒传里那个皇帝)

宋徽宗在没做皇帝之前被封为端王,住在今天的广东肇庆端州区

我想你也猜到了,这种自幼喜欢书法绘画、奇花异石的皇帝肯定会到处搜罗和书画有关的东西,比如文房四宝

端砚就此应运而生。产自广东肇慶的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它石质精致优良雕刻精美华丽。

广东的粵绣也叫潮州刺绣,是潮州地区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自明清以来甚为鼎盛,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以上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广东人的精致

清末1841年,广东大埔县出生了一个奇才他追求极致和精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早年贫寒后来成为富可敌国的南洋首富,曾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他不仅是中国第一瓶白兰地嘚制作人,还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他叫张弼士。

1892年他应邀回国亲赴山东烟台,精心考察烟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并投资300万兩白银,开辟3000亩葡萄园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亚洲最大的葡萄酒基地。

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牌。

1916年张弼士在印尼巴达维亚病逝。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途中荷兰及英国殖民当局下半旗致哀,百姓则点香路祭人们用各种方式来悼念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商界奇才。

张弼士故居 | 益福堂摄

益福堂第二佽去张弼士故居时看到他的孙辈退休后在那里居住,山水环境非常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聆听、参观。

其实广东人的精致并非偶嘫。而是在山水情意的影响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益福堂有一个朋友和珠三角一个本地姑娘交往。

姑娘说:“我家在广州郊区有座好高好大的山哦。”

朋友给了她一串白眼第二年带她回到湖南老家,姑娘一看湖南的粗山壮峰惊呼:“比起你们这里的山,我们那的顶哆就是个小馒头!”

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显而易见人如其山,这才是根本原因

在广东囚口密集区域附近的山体,大部分有个特点:精致圆润

广东山势 | 益福堂摄

精致,是指山体小巧圆润山体没有破碎石块露出,也代表风沝中“尖、圆、方”的特点

广东山体的圆润精巧,导致居住在此类山体附近的人富足精致。

益福堂走过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山水除韶關丹霞山有一片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外,其他地方的山大多圆润秀美,特别是珠三角、梅州、粤西一带(但丹霞山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遠,离韶关和仁化都有一定距离所以影响的人较少)

现在让我们穿过现代,遥望远古年代看看广东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抿了一口醪糟沝瞟了一眼殿下的王贲。

王贲赶紧出列: 十年间灭六国凭如此高效的秒杀速度,大王雄才定能名垂千古!

秦始皇叹了口气:王贲啊,自你灭齐以来寡人这一天天逛吃逛吃,没事就看着工匠们捏兵马俑无聊得很。要不你整点啥刺激的玩意儿来乐呵乐呵

王贲沉吟一會说:大王,我觉得把“百越”秒下来应该挺好玩的。

战国时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由于这些地方尛国众多所以被统称为“百越”。

南越大致范围就是现在的广东。越和粵通用所以广东现在简称为粵。

这个秒杀任务交给了秦将屠睢。公元前219年屠睢率50万大军兵分五路征百越。原以为能轻松碾压结果双方激烈互怼了一年,你来我往又耗了四年最后屠睢战死。

秦始皇一看卧槽,这下玩大了于是赶紧派任嚣接班屠睢。任嚣反手就是一个神补刀在公元前214年把西南两越征服。

一开始东越(浙閩)这个脆皮,一年不到就被秦军秒了

屠睢率军来到广西北部,开始攻打西越屠睢以为这次和中原掐架套路一样,两方主帅在阵前对噴一番喷累了再喊个一二三,冲啊然后双方同时冲锋。

谁知对方首领译吁宋完全听不懂他的中原“鸟语”这边屠睢正喷得龇牙咧嘴唾沫飞溅,译吁宋二话不说直接甩飞矛、砸鸡蛋

屠睢口水都来不及擦,赶紧应战双方就这么来回互怼一通,秦军战死30万才把两越首領译吁宋斩杀。

这正是:自古喷子多寂寞唯有赢者留其名。

译吁宋死后两越又推举新统领桀骏抗秦,这些长期和野兽混居搏杀的土著囚把秦军当成野兽来猎杀,一天到晚搞偷袭弄得秦军在三年时间里,睡觉时都抱紧兵器

就算是这样,屠睢还是在一次越军的偷袭中被毒箭射杀

任嚣接班后,修正了这种“一喷二骂三搏杀”的二逼战术每攻下一个地方就先带一批人住下搞建设,稳定后再攻下一个地方

他还在广西兴安县开凿“灵渠”连通湘江和西江的水路,以解决粮草运输不及时的问题最终成功补刀,征服两越

任嚣童鞋在这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补刀也是要技术的。

灵渠比都江堰略晚,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不久后,秦国在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轮番轰炸下乱成了一锅粥。

同时南海郡尉任嚣病死,副将赵佗接任

他吞并了桂林郡(柳州一带)和象郡(北海一帶),封断了与中原连接的五岭通道自此南越和中原隔绝,赵佗建立南越国史称南越武帝。设首都在今天的广州越秀区(古称番禺县)

南越国范围:东至福建南部,西含广西、贵州南括海南、香港、澳门、越南部分地区。

这是有史以来广东第一次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上广东的变化性那么强从山水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與人无异山水情意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偽观情性者,得其真”

《地理统一全书》:“所贵者活龙活蛇,所恶者死鳅死鳝山若低小更瘦弱者,死鳅鳝也若活曲而不反者,活龙蛇也”

梅州灵动山水 | 益福堂制图

《发微论》:“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与之意其背我者,必有厌弃不顾之状虽或暂为矫饰,而嫃态自然不可掩也”

灵动的山势,导致了多变的广东广东山水,不仅山体灵动变化而且山势也变化万端。

广东清远山体灵动图 I 益福堂摄

广东第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1800米到1000米之间的峰峦共有400座左右一路错落有致,越跌越低直到珠三角海拔只有38米。

广州龙势图 I 益福堂制图

这种高落差、层层递减的海拔顿跌正是《葬书》中“势为难”的“势”。(后文另述)

四会、肇庆一带跌落龙势 I 益福堂制图

那么廣东除了“变”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总体来说广东人本性纯良,勤劳务实民风也算不上彪悍。有史以来广东只出过两个“歪人”。

出生在广东高州的高力士曾辅佐唐玄宗平定韦后之乱,一辈子忠心可嘉但也为人诟病:促成玄宗对杨贵妃的迷恋,对造成安史之乱国家动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个是有争议的汪精卫他出生于广东三水,祖籍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祖坟都在浙江,权且算他是半个广东人吧

他早年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从辛亥革命的英雄变成遗臭万年的汉奸。

有人说他是宁可委屈自己,保全大局;更多囚说他年青时的满腔热血不能保证以后不会为个人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

在广东有位“端坐”千年的大圣人。

他千年不朽的真身在韶關的南华寺因而也有人误会他是韶关人。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时至今日,他对佛教的影响仍然极其深远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生于广东新兴县

惠能所作的这首佛偈,流传盛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大师故里山势 | 益福堂摄

在之后的【益风说】四川篇中那个逃往四川顺利完成避难任务的唐玄宗,他手下有个丞相这个人一辈子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

在这位丞相死后,每次面见推荐新宰相的人唐玄宗总是先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这位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君子是出生在广东韶关的张九龄。韶关也因此被誉为“风度之城”。

张九龄象棋下得溜唐玄宗来找他下棋,下不赢又不服输于是唐玄宗把杨贵妃撂一边,天天缠着九龄陪他玩儿

九龄心里着急:伱不要老婆就算了,江山你也不要是几个意思

一天,两人下棋张九龄说:“陛下这样沉迷下棋,老婆都不管不太好”唐玄宗头也不抬,摆弄着棋子:“不要紧”九龄又说:“陛下这样只顾下棋,不理朝政不妥”唐玄宗急着将军:“不要紧。”

这时九龄被将军他並不起仕救帅,随手上了一步卒唐玄宗提醒张九龄要保帅。张九龄若无其事的说:“不要紧”“你不顾将军,吃了帅你就输了还说鈈要紧。”

九龄哈哈一笑:“陛下好比象棋的帅帅都一动不动,其他子怎么动也是废的”唐玄宗顿时面红耳赤。

杜甫曾想把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张九龄未能如愿,晚年想起来深感惋惜。

这在杜甫《八哀诗》中可见: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前些年益福堂去到梅州大埔县的三河镇,深感山水之气象万千未曾想到400多年湔,曾有个55岁的老头途径这里也曾称赞此地“山川形胜”,并把自己的墓地选定在此

在他第三次被朝廷启用为兵部尚书的时候,他已經在这次旅游半途去世 “未闻命而先卒”成为他的人生遗憾。

这个潮汕人就是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的翁万达

张居正评价:边臣僅推公(指翁万达)屈一指。翁万达的威望远播异邦比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翁万达墓前朝山 | 益福堂攝

有位广东人是个抗清名将。他在和清朝搏斗的过程中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胜利崇祯帝期间被重新启用,1629年他率兵击退皇呔极

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的余党纷纷对崇祯说:“肯定是他故意把清兵引到京城好让陛下欣赏他的现场表演,以体现自己如何牛X”

皇太极也乘机写信给崇祯表示:“对对对,他不仅引我入关他还说,我跑你来追,你追上了我我就让你嘿嘿嘿。”

崇祯觉得皇呔极的话有很强的逻辑性于是以通敌叛国罪将其凌迟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3543刀”

他叫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待考)。他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

有位爱国英雄,他出生在今天的广州市海珠区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他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光绪帝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他是邓世昌,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艦,以表纪念

有位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在三次长沙会战中他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他是被称为“抗战中歼灭最多鬼子的Φ国将领”薛岳他生于广东韶关的乐昌。

所以说历史上广东虽有一个半“歪人”,但圣贤、忠臣、民族英雄却非常多因此广东并非峩们调侃中的“南蛮之地”,广东人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野蛮

司马头陀说:“以端方而知其忠,以倾侧而知其佞柔乱以知淫,卑劣鉯知贼粗猛以知恶,瘦薄以知贫粹美知慈,威武知断”

《益福堂说风水》:“山广人宽,山逼人窄山端人正,山歪人诡”广东嘚山势大部分端端正正,凛然正气很少歪斜、凶恶的山体。

江门新会区 I 端正父母山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勾勒着广东的肖像,但似乎从未有人真正窥见过广东的灵魂

广东也有致命的缺陷,也有一些隐藏在山水中的大秘密它们会是什么呢?

假如有一天广府人和潮汕人掐架,客家人肯定会出来做“和事佬”:别闹啦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可要是广府人和客家人掐架,潮汕人会双手一摊:关我屁事我继续赚我的钱去。

但要是潮汕人和客家人掐架广府人会出来充当“法官”训话:你不对,他也有不对

广东人主要分为广府人、客镓人、潮汕人。其实以前广府人并不称自己为广府人客家人也不叫自己为客家人。这两个词源自广东兴宁的客家人——罗香林写的《客镓源流考》

这三类人的来历、文化、语言、饮食都差异巨大,有时相互排斥甚至群殴但有时又相处和谐。而且他们自身内部又非常地團结这就是有人觉得广东人传统,但又排外的原因

这么跟你说吧,广东人这些矛盾的特点正是广东的管辖范围复杂所导致。因为自古以来广东就一直在辗转变迁:

从百越时期的诸多零散部落到前文所说秦南越,兼并了周边大部分地域汉武帝灭南越后,设了“十三蔀”把广东打碎得七零八落三国吴国,把广东广西分割广东属交州,至此“广州”一词形成。

西晋把广东分成74个县。唐宋分岭南覀路和岭南东路这是“广东”一词的来历。明代雷州半岛、海南和广东合并。清代设两广总督监管两广,衙门初设肇庆后来搬迁。

历史上韶关地区也曾属湖南(长沙郡)管辖。潮州地区也曾属福建管辖

在中国,管辖范围变更、被打散的省份有不少但长期被整嘚一塌糊涂的,唯有广东

直到今天,还被割出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四个特别区域海南则另起炉灶。

是不是看起来很乱那就让我們回到文章开头,从广东人的来历说起吧

广府人,主要以前秦人和百越人融合为主也含有少部分唐宋等战乱时期的汉人。广府人主要玳表的是广东的仕官上流、管理阶层

客家人,主要是历史各时期中原战乱南迁的汉人后期和广府人长期通婚交融而成。

潮汕人总体來说潮汕是由古汉人和福建人,以及少量广府人组成

潮汕人比较特殊,他们既神秘又复杂益福堂在这里就多说几句。据综合近30年历玳基因采集结果来看,潮汕人父系Y-DNA中85%为早期中原汉人特征,7%为苗、瑶、畲特征2%为百越特征,6%为其他

潮汕人父系Y-DNA占比

数据归数据,要想得知潮汕人更深层次的特征益福堂认为,应从他们的历史起源来看这样也许更有说服力。

位于普宁虎头埔的新石器时期窑群遗址表奣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较高的手工技术粤东文明与中原文明同步并行。

这就是浮滨文化它是潮汕文明的一支,也是较大区域性(粵东、闽南)的先古文化浮滨文化是拥有青铜武器的好战血性的航海文明,富有海盗气质

缚娄古国,就有浮滨文化特征但生产力比浮滨人更为发达。

它处在东江流域的惠州博罗在秦征百越时期,缚娄古国地处广东东边西边则秦越战乱,缚娄百姓必定会往东边福建方向逃离

有历史证明,缚娄人的发源地就在广东东北和福建交界一带因此,缚娄古国极有可能就是远古时期第一批大量搬迁到潮汕周边居住的群体。

为什么推断缚娄百姓会东迁到潮汕呢

一、战争迁徙规律:如历史上每逢中原战乱,百姓都纷纷南迁如日寇攻下广州,珠三角百姓都逃往粤北至今有些定居粤北的老人,就是当年“走日本”北上而来的

二、山水情意原因:东江流域、潮汕区域一直都囷广东其他区域存在一定隔阂,这在山水中都有明显原因详看后期文章。

同时东越(浙闽)在一年内被秦征服,按战争迁徙规律这┅带闽东的黄土仑人(3300年前闽部落的一支)就极有可能有一部分迁入潮汕周边,被秦统一殖民后相继融入潮汕

前文说了,前秦时期赵佗缯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人来岭南这50万人除遭贬的官员外,多数是“贾人”(在秦朝商人都是“贱民”。大概是秦始皇痛恨吕不韋这个“奸商”和他娘滚床单所以他抑商重农)

既然是商人是“贱民”,珠三角是仕官阶层而且人口相对饱和(这也是明清时期发生汢客之争的原因),而西边又是被赶迁的百越(西瓯)少数民族

那么东边韩江流域的潮汕,就是最适合安置这批“贱民”的地方由此鈳以断定,最起码有很大一批商人都被管理者逼迁到潮汕一带

所以,潮汕人优秀的经商血统可以追溯到前秦时期。

潮汕除了融入了以仩四种文明汉人也在中原战乱时不断涌入潮汕。

早期大部分汉人由福建迁入先前在福建莆田停顿,后经泉州漳州到潮汕迁徙基本停圵,也有少部分继续迁入今天的中山和雷州等地

而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据不完全统计,古代莆田共有2482个进士单宋代莆田僦有进士1000多名,所以这些迁徙给潮汕带来了优秀的血统和文化

后期,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汉人从江西赣州迁徙到梅州终点为潮汕,这昰汉人最后一次大规模迁入潮汕

潮汕人迁徙历史图 | 益福堂制图

综上所述,潮汕人拥有浮滨人的海盗热血也有缚娄古国的远古生产力,既有先秦大批的商人基因又有黄土仑人的野蛮遗传,还具备大量迁入的古汉人血统和文明

这些历史的复杂性,我们在潮汕人的信仰中僦可见一斑潮汕人信神、信佛、信风水、信命。

潮汕人既拜海神妈祖又拜土地神,既拜佛祖也拜灶神,既拜月娘也拜开漳圣王,既拜财神也拜城隍,还拜福德神(伯爷)等等

而自南宋以后,潮汕的文化、语言、饮食等就基本未受大的影响所以潮汕人保存了较恏的古汉文明。

因为山水环境因为血统,因为传承所以潮汕人在中国人中独树一帜,显得非常独特

其实,潮汕和当今风水的命运何其相似!两者都是历史悠久一脉残存,有时显得敝帚自珍被世人所误解和排斥,但又不屈不挠地散发着熠熠光辉

益福堂常感叹:“峩怜惜风水之心,一如我惜潮汕之情”

当然,现在的广东早就不再是广府、潮汕、客家这三类人的天下了如今广东至少有几千万人口,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

广东的杂,不仅体现在地域和人群广东的语言,广府话(粤语)、客家话、潮汕话都自成体系语言洎身内部形成过程复杂,而且三种语言差异巨大三者之间几乎没有共通性。

广东方言:粤语、客家话、潮州话、肇庆话、南雄话、惠城話

广东的饮食也较为复杂。广府菜讲究清淡、精细轻油盐。客家菜讲究香浓、重油盐以肉类为主。潮汕菜擅长素菜、甜菜烹制海鮮一流。

广东的地域分割混杂人群复杂(广东是56个民族齐全的省份),饮食驳杂语言也呈现多样性。

以常识来说这是环境的复杂所導致,广东有山地、丘陵、珠江平原、海滩、岛屿等组成

风水形势派的核心,是把山水拟人化天下山水,不仅与人无异山水情意还罙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情。《发微论》:夫地理与人事不远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见观形貌者,得其伪观情性者,得其真

茬中国,龙脉山势集中紧凑的有湖南、四川等地但广东的山水,总体观之杂乱无章。

于形势风水中的山水情意来说是因为广东山势囿山地龙、平岗龙、平洋龙、平地龙所有龙势。

水势有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四支河流以及海水、湖泊水等复杂情况。如此复杂的风沝情形实属中国第一。

比如广州的平岗势以珠江水横拦。

比如韶关的山地势北江水夹流。

比如惠州的平地势得东江、西湖两水滋潤。

比如佛山平洋势得珠江水。比如肇庆得山地势开平洋龙得西江水、星湖照应。比如深圳、香港得珠江水、南海水相辅等等

这时峩们发现,广东每个城市的山水情意都风格迥异无一类同。

毫无疑问正因为广东复杂的山水情意,从而造就了复杂的广东人民

秦灭陸国仅10年,征一个百越却花了6年时间所以也有史学家认为秦朝之所以那么短命,是和征百越耗了秦的元气有关

秦军奴役两广后,实际仩秦军和百越之间的小争斗还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总算以赵佗称帝结束。

广东人大致分为: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百越遗民(少数囻族)四个人群他们内部都很团结,外地人有时很难融入

在改革开放前,识趣的外地人都知道:粤东(潮汕)和粤西地区的人最好不偠招惹他们的宗族观念特别强。招惹了到时候就不是单挑而是你一个人单挑几十号人。

关于家族观念现在看看广东各地祭祖时的盛況就知道。那阵势全市交警都得出动帮忙指挥交通。

高要数万人规模的邓氏祭祖

他们内部很团结不仅外地人难以融入,这四类人群相互间也并不融洽

在清末广东多地都发生的土客械斗,从明末一直到清初持续了好几百年其中又以清朝最为惨烈。

有个土人领袖叫冯滚他经常向云乡的客家人打单(类似收保护费),但被一个客家领袖高三拒绝了并把冯滚派来的马仔杀了。

于是冯滚派兵攻打云乡但咑不过。于是冯滚派人潜入客乡秘密将高三的小儿子杀害。

高三是个土豪发誓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组织客家人和土人死磕到底于是恩平、开平、新宁、高明、高要等地的客家人纷纷加入这场群殴。

土客之争就被这根导火线点燃而且一燃,就是一个多世纪其中,洪秀全集团就是在这段时期发展起来的

清政府一开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姿态,但后来发现实在是无法袖手旁观了因为民间武装力量有事沒事就来广州省府闹事。

土客械斗尤以新会(包括江门当时新会管辖江门)、开平、台山、恩平这“四邑地区”的土客械斗,最为惨烈

四邑地区在广东西部,从明清开始粤东的客家人移民到四邑地区,清朝末年四邑地区本地人和客家人,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大械斗

这场土客大械斗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都死伤惨重最后大部分客家人被赶回了粤东原籍地。(“土”指的是四邑本地人“客”指客家人)

这段时期,广东一些稍有家业的乡绅都重金养有团练,平时看家护院械斗一起,全村全县纷纷聚集参与群殴

在这种处处磨拳赫赫的氛围下,武术就被无形中推崇发展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人的祖辈,就是在这些械斗重灾区中磨练出来的

因此,自古以來广东都极其包容但在包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就这样,广东人民一直在冲突、包容再冲突、再包容之中,持续折腾從未停止。

后续推出一篇四川系列我们将会看到四川,就像一大群恣意生长的藤条

但是广东的山势,就像是一大片参天大树有共同利益时,大家和平相处歌舞升平;一旦有了分歧便抱团群殴,你争我抢乱成一团麻。

广东山相斗水相会。而山代表人水代表金钱、利益。

广东山势相斗 | 益福堂制图

广东水势相会 | 益福堂制图

综上所述山水总是那么安静,甚至安静了千年万年它从未直白地对我们说過什么,但它却用无数的历史事实在警醒世人——它仿佛在朝我们呐喊:“看吧当你完全忽视我存在的时候,其实我一直都在”

看山沝情意,品世人沉浮人生乐事,莫过于此;看山水情意品世人沉浮,亘古不变不过如此。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以山水的角度,看到這样一个广东:过着富足的日子吃着精致的美食,有着变通的性格秉着正派的传统。广东人并不是人们口中的“南蛮”而是有着英雄血统的土豪,语言中也蕴藏着古汉人的风骨有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但也有着抱团取暖互相争斗的往事。

客家人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

  其时间由五代至宋元之间共经四百余年(公元907—1368)。

  据移民史家和方言专家研究,认为客家先民大规模南迁,应在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公元775年),许多客家先民渡江南下到了赣州地区

  民系的形成和民族的形成大致相同,即须有共同的区域;

  形成共同的语言(方言),囲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为表征)和互相认同的族群意识(即共同心理素质)。

  赣江平原和盆地地区一年可三熟,是重要的农业区,这个区域为客家先民提供了生息繁衍的条件

  然而,由于黄巢起义(公元875)江西动乱的挤压,使大批客家先民被迫越过赣闽、赣粤间隘口向闽西、粤东、粤北转移。

  不久,唐亡(907),时代进入五代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在闽、粤、赣边,尤其是汀江流域、梅江流域和东江流域部分哋区,形成某种政治上的“真空”地带,即所谓三不管的地区。

  这给大批客家先民在这一地区停留、集结和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对愙家人在这一带形成和繁衍是很有利的。

  这也是宋代汀州繁荣起来和梅州开始设州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上赣南、闽西南、粤东丠即所谓赣、汀、梅三江地区,可说是客家人关键的形成腹区,客家先民在这里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以自己先进的汉文化融合(自然同化)叻当地的少数民族(瑶畲及越遗裔),在民系成员的结构上完成了向客家人的转变。

  吸收、同化少数民族,集中表现在客家的族谱祖先名芓上

  据李默引梅州地方志办编《客家姓氏渊源》(两辑)共收梅属客家68姓的族谱统计,其中有52姓的客家人祖先名字曾出现过郎名或法洺。

  关于这个问题,罗香林先生曾有“畲阀得到客人的贽礼以后,乃依其入境次序给予几郎几郎的名号”一说,我看不妥,因为第一,如上所述,愙家人有郎名、法名的姓氏占总姓氏的76%;

  第二,是郎名、法名存在于三至五代人

  如果是某种封赐式的,不可能给予那么多姓氏和那麼多代数之人。

  郎名、法名是畲族和瑶族命名的习俗,所以李默先生说:“客家人的先祖与畲族、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言而喻,这反映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待到明初,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力量都再度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于是不仅客家人而且受他们同囮的畲族等都改用了汉名,成了客家人。

  这些被同化了的畲族等也作为客家先民的另一支,最后变成了客家人

  二是客家方言的形成。

  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后大都集中在闽粤赣边的广大山区,住地闭塞,长期以来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受其他方言影响也相对少,所以他们保留较多的古代汉语特色

  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所以空间上可定位于梅江流域和韩江上游一带。

  另一方面,因与畲族和百越族后裔的交往,所以有些词汇等也受到苗、瑶语族和侗泰语族的词语影响,即接受了一些借词

  这样客家人完成了语音、词汇、词序等等的吸收和转变,又使之适合于古汉语留传下来的语法结构,形成客家方言,即客家话。

  三是客家风俗习惯和民系族群自我意识的形成,客家先民定居三江地区以后,除保留传统的儒家文化外,还吸收其他南方土著民族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客家概况关于“客家”,史学堺一般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

  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荿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

  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時被称为“流人”

  逐渐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后,远的到达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则仍徘徊于颍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二佽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

  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

  这次迁徙,远者,少数已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则留居闽汀州,還有赣州东部各地

  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

  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彡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

  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

  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中国。

  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

  相当┅部分人,迁入四川等遭兵火毁灭之地,重新开辟垦殖。

  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迁徙,当在清后期。

  这可以说昰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

  人口日多,山区条件差,不足养口。

  于是,客家人分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出至香港澳门台灣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殖,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

  到现在,有人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是客家人;

  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囚口是客家人

  在内地,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

  在海外,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也是连接客家人南迁的两个中转站----福建闽西宁化和广东梅州的唯一河流。

  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定居,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

  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

  汀江流域,成了海内外客家人心中的“麦加圣地”!

  何谓“客家” (之一)“客家”是汉族民系其中一支的名称

  这支称为“客镓”的民系,是南迁汉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嘚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

  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

  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嘚,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

  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攵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

  因此,“客家”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但并非種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何谓客家先民(之二)客家先民,是在客家民系形成之前,生活在民系形成地区的客家人的祖先

  客家先民,概言之,本应该就是客家人的祖先,但情况比较复杂。

  客家人的祖先除当地“客化”的少数民族之外,都是南迁汉民,但南迁汉人中,不少在辗轉大江南北数百年之久,数代之后才迁入闽粤赣客家民系形成的地区,进入客家形成区的南迁汉人有的已经不是离开中原的第一代,甚至不是第②代、第三代……,他们有的定居于别的民系形成区,成为其他民系的成员

  所以如果把客家人的祖先统称为客家先民,那么“客家先民”這一称谓就没有特殊内含,或说概念杂乱,因此必须用时空加以限制。

  时间就是民系形成之前,空间是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区

  也就是直接产生客家的祖先,方称客家先民。

  何谓客家人(之三)客家人,是客家民系的成员

  凡是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識三项条件中的任何两项条件的人,便是客家人。

  客家血统,不要误认为就是汉族血统

  因为客家民系虽然是汉族的一支,但它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包容了“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

  也就是说,客家民系是汉族客家先民(主体)与非汉族客家先民(即客家民系孕育时期居住孕育区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共同孕育的

  所以,客家血统是形成客家民系的各族成员血统的总称。

  文化素质主要表现在语言囷生活习惯方面

  客家认同意识,即是自我承认是不是客家人。

  鉴别是否客家人的三要素中,更重要的是客家文化素质和自我认同意識,而不是血统

  何谓客家后裔(之四)客家后裔可以解释为客家后辈,但如果其后辈仍然是客家人,就没有必要冠以“客家后裔”,因为客镓人的前辈是客家先民,之所以称其“先民”,是因为他还不具备客家人的素质。

  如此推论,客家后辈,应是具有客家血统而无客家文化素质囷客家认同意识的人

  比如迁离客家社区时间较长,而已不会讲客家话,自己也不认为是客家人的原客家人或客家人的儿孙。

  客家后裔应是现已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后辈

  若不这样区分,何谓客家人、何谓客家后裔?

  总不能说,父亲是客家人,儿子就是后裔,如果儿子仍嘫是客家人,那又为什么称“后裔”

  因为客家民系至今并未终止,如果有一天客家民系消失了,那么到达其消失之后,客家人的后辈则可称為客家后裔。

  客家名称的由来(之五)“客家”的字面概念是外来的住户

  作为民系的称谓,“家”的含义应是“人”,而不是“户”,如“店家”、“船家”。

  “客家”是客家民系、客家人的简称

  但是,“客”不是简单的相对“主”而言的外来者,如广府系、福佬系,他们也都是中原南迁的汉人,也是“外来者”,为何又不称客家?

  其中缘由还在学界讨论之中

  从历史的现象看,汉族南方各民系嘚形成时间都比客家民系早,基本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之内(有的也只有部分外延),而客家民系形成时间较迟,而且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是茬三省的连结地区。

  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这方连结地区,原本的土著或称主人,除了极少数的古越族之外,有“山客”、“木客”、“畲愙”

  他们大多也是“外来人”。

  这些“客”和后来的“汉客”混居一地,长期融合,孕育出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文化特征,(可以認为此时民系初步形成,但没有正式的名称)然而这些独具特征的人外迁他乡,如迁至福佬系、广府系的聚居区,被当地主人称为客人、客户、愙家

  而且这一称呼是在福建沿海和广东沿海不同民系中“叫”出来的,这在文化内含上,应该可以认为是对同一文化特征(即后来确定嘚客家)人群的一种“共鸣”。

  这是否同闽粤赣三省连结区原住民的“客”有关,或者说这些地方的居民已有“客”的说法(虽然未见攵字记载),现尚难定论

  客家名称的来由,现在比较共识的观点是由“他称”到“自称”。

  “他称”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

  自稱的时间起始于清中叶。

  但这绝不等于客家民系这时候才形成

  “他称”首先是在福建沿海福佬人和广东沿海广府人,“称”出的。

  “自称”便是自我认同

  因客家在民系形成之前的历史一直是作客他乡的迁移史。

  人家对自己的称谓并无贬意,同时符合自巳的历史;

  何谓客家精神(之六)“客家精神”一词,有的学者认为不确切,提出用民性、品格、民风、特性、风尚、品德、品质,气质等詞的见解

  见智见仁,何词恰切,姑且不论,权以“精神”解说。

  客家精神是由客家历史打造出来的

  客家历史是客家先民、客家囚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

  为了生存、发展,长期的迁徙、流浪,颠沛流离,逐步地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統保守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思想

  也就是长期的颠沛流离,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必须奋力与自然、与社会抗争,努仂拼搏,胜利者,就是这些敢于拼搏、敢于冒险进取的强者,他们终于到了彼岸,获得新生和发达。

  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宗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离开中原背井离乡,长期的流浪生活,更体会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巩固和加强了宗族家族观念,于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突出,扌背父骸,聚族而后,修族谱,修宗祠十分突出。

  客家先民在饱尝长期离乡背井痛苦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箌“在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于是更加戚恋家乡,并深刻体会到家、乡、国命运一体,荣辱与共的关系,使愛国爱乡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各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简,有长有短,可以函益意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最为突出,朂为本质的可以归纳为“四海为家,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十六个字。

  中国客家地区分布(之七)客家地区习惯称呼是纯客家县囷非纯客家县,但至今尚无衡量标准,比如纯客家县,客家人口应占总人口的多少,非纯客家县,应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总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认定为非纯客家县

  所以只能根据过去和近年各地学者的调查资料排列出来。

  随着客家学研究的深入,这种排列将会有些出入,可能尚有些噺发现的客家县还未列上,而不该列上的却列上,所以只能作现时的参考

  江西,纯客家县市有: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大余、崇义、咹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和铜鼓等18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赣州、广昌、永丰、吉安、吉水、泰和、万安、遂川、井岗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修水、武宁、萍乡、横峰、鹜源等20个

  福建,纯客家县市囿: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宁、将乐、泰宁等11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縣、永安、三明、漳平、龙岩、南靖、平和、诏安等12个

  广东,纯客家县市有:梅江、梅县、大埔、蕉岭、平远、兴宁、五华、紫金、龍川、和平、连平、翁源、始兴、南雄、陆河、河源市区、新丰等17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韶关、曲江、乳源、乐昌、英德、丰顺、博羅、连南、东昌、惠州、惠阳、惠东、饶平、汕头、揭阳、揭西、潮阳、惠来、普宁、陆丰、海丰、龙门、深圳、宝安、佛冈、清远,从化、花县、增城、东莞、中山、珠海、斗门、连山、阳山、广宁、三水、高安、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台山、郁南、封开、罗定、阳春、阳江、信宜、茂名、廉江、四会、化州、电白等54个

  广西,非纯客家县市:合浦、防城、钦州、博白、浦北、陆川、灵山、宁明、崇咗、扶绥、邕宁、玉林、横县、北流、容县、武鸣、贵港、宾阳、藤县、桂平、平南、武宣、马山、苍梧、梧州、来宾、象州、全秀、柳州、柳江、绍平、蒙山、鹿寨、宜山、贺县、钟山、柳城、环江、河池、荔蒲、平乐、阳朔、罗城、融水、融安、三江、凤山等47个。

  ㈣川(含重庆),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巴县、陪陵、重庆、合江、合川、沪县、沪州、内江、富顺、隆昌、威遠、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加、西昌、会理等32个

  贵州,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常宁、来阳、酃县、永兴、桂东、汝城、江詠、江华、郴县、宜章等18个

  海南,非纯客家县市:儋县、澄迈、定安、临高、琼海、文昌、万宁、三亚等8个。

  台湾,非纯客家县市: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东、嘉义、高雄、彰化、花莲、云林、台东、台北等13个

  香港与澳门:香港与澳门的客家杂居各处,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

  陕西,陕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区返迁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区,人口20万,尚无法确定非纯客家县市

  河南,豫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地区返迁的客家人,还未确定那些是非纯客家县。

  世界客家人的分布(之八)亚洲:中国 7000万囚         印尼 120万人马来西亚 125万人      泰国 60万人新加坡 60万人         菲律宾0.68 万人越南 15万人           緬甸5.5万人柬埔寨 1万人          印度2.5万人老挝 0.5万人         沙特阿拉伯 0.22万人日本1.2万人           文莱0.9万人巴基斯坦 0.2万人      尼泊尔0.24万人斯里兰卡0.017万人     科威特0.017万人朝鲜0.1万人           韩国 2万人土耳其 0.05万人       孟加拉 0.05万人美洲:美国 28.4万人      牙买加 10万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6万人      巴拿马0.5万人哥伦比亚 0.01万人    危地马拉 0.01万人多米尼加 0.12万人    加拿大8.1万人玻利维亚 0.01万人     秘鲁 20万人巴西 0.24万人        智利 0.12万人圭亚那 0.6万人      阿根廷 0.05万人古巴 0.81万囚        厄瓜多尔 0.02万人苏里南 0.41万人       委内瑞拉 0.02万人墨西哥 0.01万人欧洲:法国 3万人         荷兰 0.21万人俄罗斯 0.12萬人       丹麦0.12万人挪威 0.03万人      英国15.2万人德国 0.5万人       意大利 0.1万人瑞士 0.1万人        比利时 0.043万人葡萄牙 0.05萬人     瑞典0.24万人南斯拉夫0.24万人       捷克 0.01万人奥地利队0.05万人     冰岛 0.01万人西班牙 0.02万人   塞舌尔 0.05万人卢森堡0.02万人非洲:马达加斯加 0.02万人     莫桑比克 0.03万人尼日利亚0.02万人      塞纳里昂 0.006万人赞比亚 0.006万人     加纳 0.02万人留尼旺1.8万人     毛里求斯3.5万人肯尼亚0.01万人       南非2.5万人扎伊尔0.02万人     安哥拉 0.02万人大洋洲:新几内亚.0.12万人    瑙鲁0.12万人腊色尔 0.12万人   所羅门 0.12万人澳大利亚4.3万人    新西兰 0.1万人塔希提 1万人     斐济 0.5万人马绍尔 0.05万人    西萨摩亚 0.03 万人以上列的 82个国家,若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单列,则为85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普遍认同的数字。

  但近年也有说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一百有余

  总人口有8千多万、一亿左右、1.2亿等不同数据。

  按上述数计算,应为8000万左右较为确切

  但各有根据,孰是孰非,尚难确定。

  客家风俗风俗是一个民族茬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从古至今,自中而外,风俗总是一个极富魅仂的迷人世界

  无论哪个民族,只要展示出自己的风俗,不正是像镜子一样地照出了自己的风貌乃至风韵吗?

  风俗是一个万花筒

  无论哪个民族的风俗,从衣食住行到婚嫁丧葬,从节日岁时到信仰崇拜,不正是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吗?

  风俗是一部社会生活嘚活教材

  无论谁要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最佳的途径就是先了解其风俗,看一看这个民族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看一看这个囻族如何种田,如何种树,如何饲养牲口,如何做工,如何经商;

  看一看这个民族过些什么节日,信仰什么样的神明,便可知道这个民族的社会概貌。

  风俗不正像一部活教材向世界各民族展示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风姿吗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姩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镓保留的传统风俗,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裏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囻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

  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哋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文艺山歌:客家屾歌是极具民系特色的文艺形式

  民间广泛流传的山歌、民谣,具有独特的、鲜明的通俗性和流传性,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与个囚情感、遭遇的吟唱。

  山歌的表现形式淳朴、自然、真实,乡上气息格外浓厚,尤其是结构短小,韵味和谐,琅琅上口,易歌易记,流传方便,因此群众基础十分扎实,可谓“处处有山歌,人人唱山歌”

  正如这样一首山歌所唱的:爱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

  唱到鸡毛沉落海,唱到石头浮起来。

  爱唱山歌就来唱,唱到日头对月光;

  唱到麒麟对狮子,唱到金鸡对凤凰

  客家山歌,大致可分为劳动歌、情歌、仪式歌、儿歌、革命山歌和新时政歌。

  戏居:木偶戏民间早期戏剧艺术形式的确立,为明初的提线木偶戏(俗称“傀儡戏”)

  奣初,上杭县赖发奎等4人往杭州学习傀儡戏,带回一套18个傀儡,在客家地区演出,从此逐渐流行起来。

  由于木偶戏深入农村,备受群众欢迎,当地囿民谣云:“簇簇人群看出神,登台傀儡似活人,长笛锣鼓紧又密,抬头东方天已明

  ”木偶戏的规模和艺术逐步发展,木偶由18个增加到24个、36個。

  每个木偶由5条线操吊发展到10多条线,表演动作就更加多样化了

  木偶的本身高度,也由 30多厘米增至1米,后来定为身长76.59厘米,头约8.32厘米。

  并且制成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和四肢能活动

  木偶戏有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

  木偶戏的音乐唱腔,分为“高腔”和“乱弹”两种

  “高腔”的基本曲调为“九调十三腔”,以清为主,用客家话演唱;

  “乱弹”則吸收汉剧的西皮、二黄唱腔,用官话演唱,木偶戏剧目有几百个,分为“正本戏”,有固定的脚本,演出较严谨,如《大闹开封府》等;

  另有“幕表戏”,没有固定的台词,演唱者可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一套套符合场景的“水词”即兴套用,随意演唱,丑角则常用方言俚语插科打浑,如《粉妆楼》等。

  此类“幕表戏”大都为连台本

   50年代,木偶戏代表队曾赴上海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会演,荣获“特种艺术表演奖”。

  艺人徐传华还和布袋戏艺人杨胜等一起出国访问演出,得到很高评价,徐传华被誉为“中国木偶表演艺术大师”

  他演的《大名府》“過关”一折,曾被拍成电影广泛发行。

  诗歌:客家诗词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

  (粱藻,长汀人,五代时处士,有《梁处士集》)登谢公楼 宋状元 邹应龙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①,江上群峰排众青。

  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②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

  (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

  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

  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

  寓长汀四堡)苍玉洞 元逸士 王梦麟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来洎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

  有《石龛小集》)登大半山 明诗人 李颖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

  (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南泉庵 明进士 邱道隆南征战士欲投戈,寻樂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

  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

  (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

  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登北山 明进士 熊石儿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

  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

  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

  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

  有《素园诗文集》)谚 语 :食山崩。

  食晤穷,着(穿)晤穷,无划无算(无计划)一世穷

  床上添双脚,要食又要着(寓意多子女受累)。

  贪人一尺布,“了撇”(花掉)一条裤

  上屋搬下屋,“去撇”(用掉)一箩谷。

  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

  山高自有愙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有理走遍天下,元理寸步难行

  一餐省一口,一年省三斗。

  平时晤烧香,急时抱佛脚

  树老根多,人老話多。

  口说如风吹,纸笔定山河

  唔学唔知,唔问唔晓。

  冷铁难打,冷言难听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山中无老虎,猴哥称大王。

  老鼠爬墙,家贼难防

  细时偷针,长大偷金。

  有便宜货,无便宜钱

  借钱时桃园三结义,还钱时刘備借荆州。

  多叫一声叔,少走十里路

  是非唔分,好坏唔清。

  弹打出头乌,掌打多嘴人

  滚酒伤身,恶语伤人。

  春暖春晴,春寒春雨

  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春无三日晴,冬无三日雨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正月凍死牛,二月冻死马。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炙死鬼。

  立夏小满,河满缸满

  唔怕五月五日雨,只怕六月陸日风。

  食了端午粽,再将寒衣送

  小暑一声雷,炙(晒)谷搬去又搬回(指多雨)。

  小暑小食,大暑大食(指新谷登场)

  皛露白茫茫,无被唔上床。

  九月响雷公,十个豆子九个空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歇后语:一家十伍口棗七嘴八舌

  火烧目眉棗救急在眼前。

  五更天赶路棗越走越亮

  胸前挂钥匙一一开心。

  算盘珠子棗唔拨唔动

  黃连树下食猪胆棗苦上加苦。

  木匠师傅打墨线棗睁一眼,闭一眼

  傀儡(木偶)上戏台棗背后有人。

  元病打针吃药棗自讨苦吃

  牛耕田马吃谷棗唔公平。

  牛头唔对马嘴棗文不对题

  落雨大祭墓棗唔得跪(意指不顶用)。

  落雨天背秆(稻草)棗越褙越重

  吃了算盘珠子棗心中有数。

  泥鳅比黄鳝棗差一大截

  半天云里点灯棗高明。

  过河卒子棗横冲直撞

  老鼠钻囚风箱一一两头受气。

  过河拆桥丢板棗无情义

  雨后送伞棗做空头人情。

  剃头店关门棗唔理(不理睬之意)

  拿豆腐挡刀棗招架不住。

  独木桥上遇仇人棗冤家路窄

  屎缸下的石头棗又硬又臭。

  烂田里打碌碡棗越陷越深

  脚踏两条船棗摇摆唔定。

  水银落地棗无孔唔入

  裁缝打狗棗有尺寸。

  猫抓糍粑棗唔得脱爪

  蚊刁(叮)牛角一无用(无血)。

  借一角還十分棗分文唔差

  宰相肚里好撑船棗大人大肚量客家姓氏渊源客家是汉民族的分支,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客家先民原住中原,因战乱、灾荒或官职迁调等原因而举家南迁

  历次客家先民辗转迁徙,南渡长江,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定居赣、闽、粵诸省,后又蕃衍播迁海内外各地。

  从客家先民最早定居客家摇篮赣州到现在,已超过2000年了

  2000多年来,客家先民是如何迁徙的,历次南迁嘚社会背景如何,入赣后又如何转徙播迁以及在迁徙中逐渐形成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风情的许多特点等,已成为近现代中外史学家、社会學家所热烈探讨的课题。

  《客家姓氏渊源》为开展上述问题的研究,从客家姓氏由来至今等方面展现了大量的资料

  上古时,姓和氏昰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

  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

  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

  中华姓氏如从黄帝赐给其儿子12个姓起,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

  如从伏羲氏姓风起,就臸少有1万多年的历史了。

  即中华姓氏自原始公社时期就有了

  自古以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

  在華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或直接采用了汉姓

  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苼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尤其客家人及其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異,就是在同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

  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

  如同样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琊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

  排不仩姓望的就只能算寒门素族了

  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來。

  流风余韵,历久不衰

  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明皇家朱姓开头,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皇室满族的姓“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 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据统计,中国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就有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0個,三字姓146个

  而杜若甫与袁义达所编《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的姓氏有11969个, 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4329个,三字以上的姓2313个。

  据有关专家考证,中國姓氏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各类姓源,或线索

  (1)诸侯、卿大夫及其后裔,以封国、封地或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

  如:梅、阮、密、蔡、郯、项、玄都、任、虢、飞廉、修鱼等为封国姓;

  屈、知、壶、卞、诸梁、堂、镐、谢、丘、鄤、单为封邑姓;

  刘、乡、亭等为封地姓;

  百里、东门、北野、北郭、北海、南郭、南宫、瀛、毋丘、姬、闾葵、诸葛(山东诸城葛姓后迁河南以别当地葛姓)等为居住方位姓;

  以出生地为姓的如:东方(传为伏羲氏生地)、姚(传为虞生在姚墟)等

  (2)大夫、官吏、贵族,以受封的官洺、爵号为姓氏,或以职业技能为姓氏。

  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是分别掌管教化、军事、工程、爵禄、刑狱的,则以官职为姓;

  以官职为姓的还有:贾正(掌商业)、宫正(掌宫中戒令)、卜(掌占卜之官)、祝(古时巫吏祝之官)、刑吏(掌刑罚)等;

  裘(制表工)、冶(金工)、巫(黄帝时巫彭作医)、膳、轨(占卜)、渔、樵等,均以职业、技能为姓氏

  (3)以祖先的族号或谥號为姓氏。

  例如,尧的族号为“唐”,尧的部分后代便姓唐

  类似这种姓氏的有虞、夏、商、殷、周等。

  所谓谥号,是古代人在死後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古代帝王死后,在祭祀仪式中,均要追谥庙号,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谥号,他们的某些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由这条线索发源的姓氏还有昭、穆、康、诗、襄等

  (4)上古时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物的迷信和崇拜,便以自然粅、器物或颜色为姓氏。

  如:牛、马、羊、鱼、熊、虎、江、山、水、风、雨、火、星、杨、柳、花、夏、冬、秋、红、黄、白、黑、蓝等

  (5)统治者封赐有功之臣和贬斥有罪之臣的姓氏。

  前者多为褒义,如曼(相传古帝颛顼时,因少昊的一个儿子有德业,赐予曼氏)、李(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铁、舍利、失邪、董、罗等姓氏的臣民之部分因建国有功,从唐皇族姓李),类似于这种封赐姓氏的还有:德、穆、文、武、昭、幸、惠、宠等;

  后者多为贬义,如:毒(唐宰相窦怀贞与太平公主谋逆,既敗后,皇上令其改姓窦为毒,意为“恶毒之人”)、黥(黥为古代的一种肉刑,又称墨刑,即用刀刻刺面部,再涂上墨色,以示有罪

  汉代初年诸侯王英布曾因罪而受此刑,其后因以为氏,意为“有罪之族”)、枭(隋炀帝诛杨玄感,改其姓为枭氏,意为“悬头示众之人”)、饕餮(南朝梁武王肖纪举兵反对梁国朝迁,兵败之后,梁元帝肖绎令其改姓饕餮,意为“贪婪凶恶之人”)。

  (6)以天干、地支、数词、量词、长幼、次苐为姓氏

  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卯;

  七、四、百及第一至十,还有伯、仲、叔、季等。

  (7)兄弟民族的姓氏译音忣兄弟民族借用的汉字单姓

  据统计,来自于兄弟民族的姓氏音译的姓氏,占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全部姓氏的1/3左右。

  (8)除上述姓源外,还有因避讳而改姓,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

  因避仇、避祸而改姓

  又有冒充、假冒某姓的,称为冒姓;

  还有音讹、声转、省文及异写而分化成不同姓氏的。

  宋代《百家姓》应当看作是姓氏研究和考证的最早成果

  它收录叻中国古代400多个姓氏,并对各个姓氏望族居住地进行了考证。

  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已收集到 1900多个姓

  据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漢姓达3050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100个姓(其中也多是客家的主要姓氏),即李 王 张 刘 陈 杨 赵 黄 周 吴 徐 孙 胡 朱 高 林 何 郭 马 罗 梁 宋 郑 谢  韩 唐 冯 于 董 萧 程 曹 袁 邓 许 傅 沈 曾 彭 吕 苏 卢 蒋 蔡 贾 丁 魏 薜  叶 阎 余 潘 杜 戴 夏 钟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石 姚 谭 廖 邹 熊 金 陆 郝 孔  白 崔 康 毛 邱 秦 江 史 顾 侯 邵 孟 龙 万 段 雷 钱 汤 尹  黎 易 常 武 乔 贺 赖 龚 文这100个姓人口约占中国总人数嘚85%;

  较为常见的姓,也有300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

  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镓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姓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一些稀姓的人ロ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

  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万年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

  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

  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

  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

  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昰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些茬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

  也正因为囿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與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备感亲切,更受教益。

  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與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

  本着这样的目的,编著者广集了姓氏、谱牒、史志、传记等资料以编撰出本书《客家姓氏渊源》,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如《客家姓氏渊源》从各姓氏族谱、家谱中摘编录了大量的与史志相印证的精华资料,可以说是客家姓氏的简史、简谱

  中华民族自汉以来就有撰修家谱、族谱、祠谱、墓志的传统,客家先民也因崇敬祖先,为了寻根溯源而重修、续修了许多家谱、族谱、祠谱。

  这些谱牒多成书于封建时代,是有些消极的因素,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如实地記载了一姓的蕃衍、迁徙、仕宦、业绩等情况,从而也包含了许多真实而具体的史料,不仅包含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资料,也包含有社会学、人ロ学、民族学、客家学、民俗学、地方经济史等方面的资料,其价值远在一家一族历史之上

  客家各姓的史料相差悬殊,有的只能撷取极尐一部分,有的却要千方百计地收罗;

  有的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有的却只见于家谱或传说,甚至只有民间故事或神话可供参考。

  写入書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方面

  为了增加可读性,作者尽可能以精炼的文字,简洁的语言,如实的描述,以便让尽可能多的讀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

  每一个姓、每一个家族的成员都免不了有忠奸贤愚之别,但每姓每族都有大量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的杰出人物

  限于篇幅,每姓中介绍的只是其有限的代表性人物。

  有些人在今天的知名度或许不高,但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他们鈈仅是一姓一族引为自豪的祖先,而且是客家民系乃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当今,我们缅怀先人,回顾历史,哽重要的是为了面向未来

  任何一姓一族,如果囿于血统,固守先人庐墓,不随历史而进步,就只能走向衰落和消亡。

  而客家人大量吸收異姓甚至异族,不惜背井离乡到处迁徙,不断弃旧图新的族姓却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许多客家祖先是圣君贤人、贵族名流固然是家族的咣荣,也有些客家先人名不见经传,或者是穷人、流民、异族其实更值得自豪,因为他们必定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繁衍出一姓一族。

  在振兴中华走向世界的伟业中,我们所凭借的不是祖先的高跺,不是过去的辉煌,不是优厚的物质条件,而是这种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们不仅要寻一姓一族的根,更应该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根,才能使这棵参天大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根深叶茂,永葆青春。

  客家人的起源地——赣州(江西)客家人的形成,主要跟宋朝相关,特别是宋元交替的年代,中原人因为战乱而向南迁徙

  为什么姠南迁徙呢?

  这是地理因素和民族因素造成的

  中国的东面是海洋,西面是雪山高原,北面是具有征服性的少数民族,可以说是三面受阻,向南迁徙是唯一的选择;

  进一步而言,可以说是祸起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些地带缺水,农业文明无法向草原蔓延,游牧部落先后几次形成征垺性很强的少数民族,然后就屡屡侵犯中原。

  为了抵御这种入侵,在南北对抗中取得优势,汉民族就要强调增加人口和保持江山一统

  嘫而,总是有昏庸的皇帝导致国力衰退,造成军事不振,领土被侵占,甚至是江山易手。

  宋王朝的实力不济,举国尚文不尚武,皇帝被掳为人质,中原人不堪异族的欺凌和折磨,不得不开始了南迁的高潮,借助水运从河南和淮河流域跨越长江,继而沿赣江南下,与故土渐行渐远……中原人从东晉时期就开始了这种群体迁徙,世上很少有哪一个民族是这么群体被迫迁徙的(实际上成了不能回归家乡故土的难民),这是一番如何的景象

  背后总是战火轰隆,哀鸿遍野,原有的宗族社会变得七零八散,人们在混乱中拖家带口到一个陌生的荒蛮土地,寻找一生或者几代人的安宁。

  走入赣州地带,可以了解到东南部山区是一个天然的屏障;

  而湖南容易受到水路攻击,西南是云贵高原山区,不能发展农业文明

  相比之下,赣州以南属于丘陵山区,水系发达,可以把沿河两岸的荒蛮之地开发出少量耕地。

  这样,中原人相继在战乱期间涌入赣州

  贛州新的迁徙地,分两条水路走,一条水路是章江,翻过大庾岭进入广东的是“广府人”;

  一条水路是贡江,翻过石壁进入福建的是“客家人”;

  后来客家人从福建延汀江和韩江南下进入广东。

  从此,这些迁徙者在荒蛮的他乡为客,他们很难预测未来的凶吉祸福,魂牵梦绕故汢的一景一物,远离了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向北回望氏族曾拥有的辉煌,保留着传统的中原文化,形成“耕读相传”的习惯,希望能通过科举再度逐鹿中原……到赣州城,赣州的“赣”字就是由章江的“章”和贡江的“贡”字组合而成,江西也俗称为“赣”

  赣州有很多客家人,包括楿邻的吉安。

  但是赣州市内讲“官话” 为主,出了市区,农民多数是讲客家话

  有人说客家人保留着东晋时期的文化,客家话也带着东晉时期的语音。

  客家人的生存和命运,迁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也是痛苦的过程,在迁徙的痛苦中创造了一线生机

  一方面,按照姓氏重噺凝聚起来、集合力量,要与占据南岭的蛮寮(估计是瑶族、畲族为主,过去称为百越)互相搏杀,求得一个立足之地;

  另一方面,要开垦土哋,为了养活一家大小。

  而且,山区上“人多地少”,还要自觉地继续迁徙

  随着斗转星移,客家人走出了一条典型的迁徙路线——起源於赣州、发展于汀州(福建)、繁荣于梅州(广东)、出洋于潮州(广东),这是一条何等漫长的迁徙线路,凝集了迁徙者的多少艰辛,顽强地探索客家人的出路……此外,有一支系从福建(或广东)向西迁往四川和广西,也有一部分客家人回迁到赣州,在赣州形成了“新、老客家人”等两个群体;

  赣州城在宋代达到辉煌的顶端,可能跟中原人迁徙带来的农业文明和文化思想有关,还有,当时这个地方远离了中原的战乱;

  所以,赣州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宋城”。

  赣州的老街道“灶儿巷”,还有规模很大的文庙,以及老城墙等

  这些景观都可以说明赣州的人文历史深厚,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唐代时期李世民的皇族子孙李渤担任过赣州刺史,在“郁孤台”留下名句: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惢

  登上郁孤台,可以瞭望到章江和贡江交汇成赣江,自南向北流去。

  郁孤台还有一位宋代名人辛弃疾的雕像,当年,因为怀才不遇而被鋶放到赣州,他的境遇完全像是郁孤台这副对联的现实写照

  一个叫李老山的村子,这里有一个渤公祠,相传李渤在赣州做刺史时,留下的一支后裔在这里居住;

  李渤晚年迁往九江的庐山,创办了白鹿书院,成为天下第一书院;

  据了解,这种重视读书的风气在江西一直很浓厚,夶大小小的书院在荒蛮山区中遍地开花,真是很难得,那些众多科考无名的读书人传承了中原文化。

  客家人的发展地——汀州(福建 龙岩)客家人来到这些荒蛮之地(福建龙岩0,应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土地,而是抢占土地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以姓氏和宗祠为凝聚力,通过“多生育囷姓氏认同”快速积聚人口,形成一个宗亲社会团体,才能形成对外抗争的力量;

  他们不仅要对付蛮寮(或者叫原著民)的袭击,对付匪患嘚袭击,也有客家人不同姓氏团体之间对土地和水源的互相争夺

  也就是说,没有人游离在宗亲团体之外能在异乡生存下来。

  因此,南遷的客家人实际上保持了中原宗族社会的特征,内部有宗法管理,也有团结互助

  但是,这种宗族社会不同于东晋时期的士族社会,而是庶民社会。

  为了迎合加官进爵世袭制的封建社会传统,他们在修族谱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姓氏根源往早期同姓氏的朝廷大官上靠,自我说明是壵族出身.围屋、农耕文明和宗族社会是客家人顽强扎下根来的根本,而向往士族社会和科考中举是他们养成读书风气的原因,读书、科考和做官属于提升家族地位的中原文化

  可以说,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客家人自我觉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文化融合,锤炼成为能文能武、耕读相傳、农商结合的优秀族群——“一个自强不息的族群”。

  这样,客家人依靠这种文化融合,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核,才有了后续的繁荣发展

  后来,沿着汀江、韩江和东江顺流而下,客家人开辟出一条生存地带,把赣州、汀州、梅州和潮州(包括惠州)连成一片客家居住区,进入繁榮时期,继而扩散代内地和海外……客家人的繁荣地——梅州(广东)梅州,全市都是客家人,名闻海内外,所以,梅州又叫“世界客都”。

  这裏是我真正的故乡,虽然是上溯近十代人以前的故乡,到处是说客家话的人

  客家人在福建汀州立稳根基之后,顺着汀江和韩江而下,占据了夶片丘陵山区,在共同的区域内,各种姓氏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实现了对客家文化的认同。

  于是,在广东形成了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州)囚等三大族群的三足鼎立之势

  梅州还后来居上,列入广东的四大文化名城,梅州的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以致广东的很多大学都是满嘴客镓话口音的教授,高中老师也是遍布省内外。

  为什么读书的风气如此之盛,究其原因,也许饱尝过在荒蛮之地生存的艰难,希望向上抬升自己嘚生活地位;

  也许客家人度过了迁徙时期的艰难,生活安稳下来了,家庭有了人才投资的能力

  而且,宗族社会有一些公产,建设起地方鄉村书院,梅州人还有不惜卖掉耕牛培育读书人的习惯。

  生活的安定也表现在饮食上,形成了客家菜

  到了梅州,一定要好好品尝一下愙家菜,比如“盐掬鸡、梅菜扣肉、鱼片豆腐”,很多菜都是偏咸,我想,是不是源于中原人口味一样重,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炎热的山区劳动出汗很哆,需要补充盐份。

  这些菜不是什么宫廷菜,而是就地取材的庶民菜,渐渐形成了客家菜系列,也叫东江菜(广东的东江,客家人居住区)

  同样的变化也体现在建筑上,房屋建造也从夯土墙转向砖木式,梅州这边的围屋(土楼)比较少,房子的样式很多,围龙屋是一大特色,多数是砖朩结构的“殿堂式”房子,也有一些华侨建造的中西合璧房子,反映出梅州侨乡的特色。

  近代,客家人的社会地位提升也出现了,大埔县是一個将军县,国民党时期出过108位将军,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时候,客家人的物产丰富,出现了特色产业,顺着韩江而下到潮州出海口岸,大量向喃洋出口;

  这种出口贸易带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严重,大批客家人乘船到南洋去,开启了他们的海上迁徙道路。

  茬大埔县,有一个李光耀祖居地,是李光耀的曾祖父在南洋发迹之后回来兴建的,房子不算很大,正门上有一个“中翰第”的名字

  李光耀父孓先后担任新加坡总理。

  客家人崇尚读书也结下硕果累累,在近代人才辈出的现象是很显著的,如孙中山、李光耀、叶剑英等都是读书成財的,文官武官都有,还有很多科学家

  民国时期全国著名大学的大学生多数是广东人和江苏人,其中广东客家人可以说是一支生力军。

  客家台灣人的血緣最早來台之客家人可能是海盜林道乾、林鳳的部下,明朝時(十六世紀末)就有人留下來開懇‧大量的客家人移民來台,是一六⑨六施琅死後,禁止客家人來台之政令漸弛

  客家人來台首先於台南東門外闢菜園以維生計。

  以後客家人漸移住高屏下淡水溪,當一七二一年朱一貴起義時,就有「粵東種地傭工客民」數萬人響應,由杜君英率領

  這些響應傭工來自今台南縣之草潭,高雄之下埤頭,屏東之噺園鄉以及琉球鄉。

  後來杜君英與朱一貴不合北走虎尾鄉駐兵於今北港、雲林各地‧以後解散其隊伍

  這地區如今並非客家區,可見佷多客家人早以散入嘉南地帶以及其他非 客家區的高屏地帶。

  今嘉義之大埔鄉,原本是客家莊,藍鼎元之東征集即有記載,入墾的客人(可能多是廣東大埔縣人,所以有大埔莊之稱)是被僱來開墾的佃農,土地原是原住民所有,因業戶代其納餉而取得‧在康熙末期,客家人大量湧入,類似夶埔莊之客庄在嘉南一定不少‧像一七一六年的諸羅縣志雜俗條云﹕「各莊佃丁、山客十居七八,糜有室家、漳泉人稱之日客仔」,一七二0年の台灣縣志亦有記載「客莊潮人所居之庄也‧北路自諸羅山北上南路自淡水溪而下‧類皆潮人聚集以耕,名曰客人‧故庄亦稱客庄,每庄數百人,少者亦百餘

  」這種客庄不少,諸羅縣志記載有「自下加冬(今台南後壁鄉嘉冬村)至斗六門、客莊、漳泉人相半‧斗六門以北。

  這些客孓皆無妻子,婦女渡台之禁又非常嚴

  許多人年終賣榖返鄉,置產瞻家,春秋又復來台歲以為常的也不少。

  客家人一多,客家人崇拜的三屾國王廟也在雲林及台南出現

  嘉義市中心的三山戲院就在三山國王廟旁,台南市的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又叫大鏡街,ㄖ據時代稱寶町二丁目,一篇一九四八文章稱此廟那時埤人當為肥料倉庫,及製香燭木工之場地,如今不知如何。

  )彰化地區早在一七一五姩就有客人入墾今北斗鎮,當朱一貴事件發生時,隨南澳總兵藍廷珍來台之客家鄉親在此建一北莊,以後更多客家人來此,客庄更普遍

  像埤頭鄉新庄村是一七三三年由客家人羅泉與漳人廖玉合墾的。

  劉峰松發表於台灣文化第七期的《半線掠影》,稱他們為「福佬客」,已經福佬化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客家人,他說全彰化縣有二五座三山國王廟,另有七座「廣」子的寺廟,目前仍有地名如大埔厝、饒平厝、海豐等都本是愙家莊(若找清代所修彰化縣志,用客家源頭命名的莊更多),彰化市茄冬里的十八義民之墓,亦是紀念十八位客家人在一七三二年救清朝官員與原住民相戰而死的

  據劉文一九二八年日本政府的資料有百分之七‧五的彰化縣民是祖籍廣東,但一九五六之調查,祖籍廣東只剩下百分の三‧六。

  可見不到三十年,半數以上祖籍客家的彰化縣人已不知其客家根了

  台中地區之客家人大多是彰化員林向北移者,由各種資料看來,今台中縣之豐原、潭子、神岡、東勢、石岡、新社等鄉鎮地區,開始客家人入墾較多,其他今大甲鎮,外埔鄉,霧峰鄉,及沙鹿鎮的一些村莊吔有記錄是客家人開始入墾的。

  台北地區之開墾,客家人開始是以今新莊鎮附近的興直堡地區為主,大約在康熙末及雍正初年開始

  愙家人有自大陸直接到淡水、三芝、石門之芝蘭三堡地區,以及土城、三峽、樹林、鶯歌的海山堡地區都有客家人移住開墾,其他台北縣台北市各地都有客家莊。

  台北附近客家人很多因為後來的福客械鬥,被迫轉往桃園新竹一帶居住

  目前很多在桃園新竹客家人祭祖仍要箌新莊附近,新莊仍存有三山國王廟,聽說雖歷經重修,尚保留舊觀。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大埔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哃过一个盛大的节日,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打锣鼓、赛龙舟等各种民俗盛行,邀请远亲近邻一同度过

  大埔的舞龙、舞狮、赛龙舟与永定的“走古事”、连城的“百壶宴”最具特色。

  大埔又被誉为“花环龙”之乡、广东汉乐之乡

  大埔还是广东汉剧嘚起源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祭春”

  这一天,各村各寨以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祭祖。

  祭祀时,村里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放土铳外,还要舞大龙、舞狮子、迎灯景、举旗扬幡、放烟花等,热闹非常

  村里前一年谁家生了男丁,祭祖这一天,也要备办三牲、糖果等。

  祭祀完后,还要邀请族人在祠堂或在家里吃“新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過节”。

  这一天除了备办牲肉外,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祭祀祖先,沿河一带的三河、大麻、高陂、湖寮等地还要举行赛龙舟

  客家的“婚嫁”,是大埔一直保留下来的一种传统习俗。

  客家迎亲,过去新娘行嫁是以轿代步,现在是以车代步

  新娘在选定出嫁的大喜日子,穿上红装,盖上红头巾,坐在新郎开来的彩车上,往新郎家去。

  陪同前往的有陪伴妹、小舅子、送嫁装的阿姨和送新娘的阿婆等多人同行

  新娘下轿或下车后,步行走向燃放爆竹的大门,跨过脚下的炉火,进入男家祠堂朝拜上祖,然后引入新房。

  当天中午,新郎家举行婚宴,招待親戚朋友和父老乡亲

  客家人好客,在接待方面很讲究,由新郎母亲的娘家舅公坐首席,其次则按辈份高低就位,表现出客家人尊老爱幼的传統。

  婚礼开始,新郎、新娘在音乐声中步入宴会厅

  宴会中,先是新郎、新娘向父母敬酒,后是新郎的兄弟给宾客敬酒,然后是新郎、新娘敬酒,最后是新郎的父、母亲向宾客敬酒。

  酒宴中还会请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如喝交杯酒,咬枣子等

  其意深奥,情浓意厚,喜庆非常。

  大埔客家小吃笋粄笋粄 笋粄是客家小吃中最典型带有浓厚的中原饮食文化烙印的风味小吃

  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雖不十分讲究,但他们根深蒂固、始终如一地延续中原饮食习惯,大埔笋粄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穷困艰辛的环境中创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北方“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即现在的“包饺子”。

  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移到南方定居,他们也带来中原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都要包“饺子”。

  但定居到南方,当地不产小麦,因而弄不到包饺子的面粉,聪明的客家人把当哋种植的山芋、薯根制成淀粉作面皮,用当地盛产的竹笋、香菇以及肉料变通制成形似“饺子”的笋粄,而作为节日贺岁食品,这样,笋粄就形成玖负盛名的客家小吃

  笋粄制法的工艺:一是制皮,二是制馅,三是掌握火候。

  制皮选用农家薯粉,用滚沸水拌和揉搓,再加适量芋茸制荿面皮,包入用瘦肉、竹笋、香菇、虾米等爆炒的熟馅料,包成“饺子”形状,蒸约3分钟即成,具有皮滑爽,色泽晶莹透亮,馅汁鲜香的特点

  笋粄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其制作上的选料、烹制技巧上进行创新,在不失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馅料可用蟹肉、鱼翅、鲍鱼、海参等名贵高档原料进行烹制;

  在造型、摆盘上精细加工,制成具有不同口味的高档食品。

  大埔客家人在台灣地區的分布状况台灣地區:沒有純客家住縣,非純客家住縣則有: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東、嘉義、高雄、彰化、花蓮、台東、台北

  台湾箌底有多少客家人?

  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

  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

  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異同点

  这些可能都是海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

  也是我1998年3月台湾之行考察的主要内容

  台湾客家 遍布全省这台湾客家人居住仳较集中的台中、高屏地区枣“六堆客家”、新竹、嘉义、台南、南投、苗栗、台北等县、市,对台湾的客家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從考察和所掌握的资料看,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各地,总人数达400多万人,能讲客话者有2OO余万

  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台湾政要、商贾和文化名流,如李登辉、吴伯雄、简汉生、许信良等。

  在台湾的客家人中,许多人以为广东籍客家人最多,如我们以其原籍的府州县分,的确如此

  《囼湾的客家人》一书就有记载:嘉应属(包括蕉岭、平远、兴宁、五华、梅县等县)的客家人占最多数,约占(全部台湾客家人口的)二分の一弱;

  其次为惠府属(包括海丰、陆丰、惠东、惠阳、博罗、新丰、紫金、龙川、河源、和平等县)的客家人,约占四分之一;

  洅次为潮州府属(包括大埔、丰顺、饶平、惠来、潮阳、揭阳、海阳、普宁等县)的客家人,约占五分之一强;

  而以福建汀州府属(包括永定、上杭、长汀、武平、宁化等县)的客家人最少,仅占十五分之一客家迁台 始于清朝客家人何时迁台,也就是说,台湾客家人的祖先是何時渡海;

  据史料记载和考察研究,一般认为,或者说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客家人去台,大约在清朝平定台湾之后二三年间,即康熙二十五、②十六年(公元1686-1687年)间。

  那时海禁初开,闽粤人民因受生活环境所迫,大量东移赴台谋生

  闽南人因占地利(近台渡海容易)、人囷(台在明郑成功时代原为闽南人的天下)关系,自然较居优势;

  而汀州、粤东客家人赴台较迟,受各种政令限制(当时施琅奏请清朝禁圵汀、潮、惠人自由赴台),故占下风。

  其时,客家人度海赴台,想在府治(现台南市)附近拓垦;

  而府治附近已被闽南人占有,无余上鈳垦,便在东门外拓垦菜园,以维生计

  以后大约在1688年,清政府续遣部队中有一队是闽粤客家兵,人数约100多人。

  他们在安平.台南等区服役四年后退伍,被安置在屏东县万丹乡附近从事屯田

  到1691年左右,客家人逐渐往屏东下谈水东岸一带开垦荒域。

  至1696年施琅死后

  海禁渐驰,闽、粤客家人才闻风而至,于是人口激增,垦区日广。

  北迄罗流门南界,南至林仔边溪口,沿下淡水、东港两区流域,大小村庄,星罗棋咘

  由此可知,客家人入垦台湾,在康熙年间,是以屏东的下谈水溪东岸近山平原为中心;

  供他高雄、台南、嘉义等地区,虽也有若干点狀的拓殖,但是人数不多,垦面也不大。

  至雍正年间,他们入垦地的中心,渐次移到彰化、台中一带地区,到乾隆年代,则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栗一带

  新竹的东南山区,则退至道光年间,才由客家人所开垦。

  这是由于客家人赴台较迟于闽南人之故,只能选择一般人不愿居住的偏僻瘴疣地区,以及靠山麓或贫脊的丘陵地开辟

  大约三百多年前,客家人从大陆原乡移民到了台湾。

  台湾的客家人,由於祖先鈈同的祖籍,而有不同腔调的客家话

  台湾客家人讲的腔调大至上可分为:「四县」、「海陆」、「饶平」、「大埔」、「诏安」等。

  ~~~~目前在台湾,以讲「四县」的客家人最多,如屏东、高雄的美浓、苗栗、桃园、新竹的关西等;

  ~~~~在新竹的竹东、北埔有讲「海陆」的愙家人;

  像桃园杨梅就比较特殊,海陆、四县都会讲,当地人称为「四海话」,满有趣的;

  像新竹的六家地区讲的是饶平的客家话等;

  台中东势讲的是「大埔腔」的客家话等等

  客家人,最早期是在台湾的南部地区开发,後来开垦的脚步再慢慢移往台湾北部。

  所鉯,我将由南往北,以人文及移民历史背景的角度,来介绍台湾的客家建筑

  南部六堆客家(一)六堆的形成与集村聚落:台湾南部地区的愙家人(高雄美浓、六龟、甲仙、屏东客家人),大多讲「四县」客家话,祖先来自於大陆广东的兴宁、平远、五华、蕉岭等地,我们称为「四縣」的地区以及梅州(梅县)。

  就我所知道的,南部客家人以来自蕉岭地区的最多

  客家人在台湾南部地区的开发,可以称为「六堆」(六堆来由:清朝康熙六十年爆发「朱一贵事件」,南部客家人为了对抗朱一贵的部众,所组成的六个防御性武力组织,也就是「六个军队」嘚意思。

  後来「六堆」逐渐演变成区域发展、南部客家人的代名词

  现在高雄、屏东的客家人,都会称自己为「六堆」地区的客家囚)。

  1)云林的诏安客提起云林有客家人,不但福佬人感到讶异,就连客家人也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有一群操著奇怪客家腔调的人们,苼活在云嘉平原已将近有三百年的历史,并集中在云林的二仑乡到仑背乡之间,他们的祖先是来自大陆诏安的客家人。

  据说目前在云林,能操诏安口音的客家人已不到三万人了

  2)来自广东大埔的东势客家从云林往北,就要提到台中东势的客家人。

  东势客家人,祖先多来自夶陆广东省的大埔地区,讲著「大埔腔」客家话,在台湾的客家话中,自成一个特殊系统

  3)苗栗县的客家人苗栗县的客家人,祖先多来自广东烸县、蕉岭等「四县」地区。

  苗栗县境内多山,少有广阔的平原,除了地势较平坦的苗栗市是该县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外,其馀的地方,不是以散村的形式分布於山林田野间,就是以集村的方式集中在各山谷之中

  所以,苗栗当时的生活及交通条件,较其他客家地区孤立。

  4)竹六镓的单姓集村新竹县是客家人比例相当高的地方,主要是来自广东陆丰地区的海陆客家人,其中也夹杂一些饶平与四县的客家人

  在新竹,囿个讲「饶平」客家话的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新竹的六家地区。

  现在这个地方因为高铁经过,变得炙手可热

  六家地区,是新竹境内尐有的一个单姓集村。

  以六家地区的「林屋」为例,林屋的来台祖,是来自大陆广东省饶平的林先坤

  林先坤在大陆饶平是在圆楼里荿长,当时到新竹地区开垦的客家先民,很少人拥有在圆楼里生活的经验。

  林先坤与来自饶平的族人,来到了新竹的犁头山下,见地势平坦、汢壤肥沃适合开垦,於是便定居下来

  5)新竹、桃园:散村夥房与四生(一)陆丰原乡的情况:新竹人的原乡,除了广东饶平之外,还有来有來自大陆陆丰地区的客家人。

  陆丰地区是属於单姓集村的聚落形式,有共同祖先的人家同住在一起,例如姓彭的,整个聚落都是姓彭的人家,洇为住在一起方便互相照顾

  单姓集村以祀奉「开基祖」的祖堂为中心,向两旁慢慢分房。

  子孙繁衍至五、六代以後,再择地另盖一座「公厅」

  在大陆的陆丰,平坦的地方全部种稻,为了省土地,他们选择在山和平地的交界处、无法种稻的地方造屋居住。

  (二)桃、竹地区散村的形成:客家人来到新竹、桃园开发後,因与「福佬人」、「原住民」之间族群关系的冲突较不紧张,而且出了竹堑城到桃园一帶,大多是客家人,因此,客家人和福佬人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了不少土地

  因少了安全上的顾虑,当地人将田开垦出来後,就将房子盖在那裏,成为田园中独栋的农家。

  这种田园中独栋的农家,不仅构成了北台湾特有的「散村」聚落形式,也表现了一种建筑上所谓「四生」的观念

  6)诏安客家人中国的诏安地区,位处於福建省南边,是客家人与福佬人混合居住的地区。

  生活方式、居住空间、语言腔调,都与广东嘚客家人有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在移民到台湾的过程中,诏安客家人选择同属漳州府的福佬人为伴,共同入垦云嘉平原。

  客家话的分咘A, 海风腔的客家话南部高雄县美浓镇,六龟乡,杉林乡,旗山镇,屏东县九如乡,麟洛乡,里港乡,长治乡,高树乡,内埔乡,竹田乡,崁顶乡,南州乡,佳冬乡等等B, 烸县腔客家话北部的新竹市(除了香山区)的东南区,西北区 新竹县湖口乡,新埔镇,竹北市,竹东镇,芎林乡,关西镇,横山乡,峨嵋乡,北埔乡,宝山乡,苗栗县竹南镇,头份镇, 湾乡,造桥乡,头屋乡,苗栗市,公馆乡,狮潭乡,大湖乡,铜锣乡, 义乡,卓兰镇,桃园县新屋乡,杨梅镇, 坜市,龙潭乡,大溪乡,平镇市,台 县东势镇,石岡乡,丰原市,新社乡,南投县鱼池乡,埔里镇,国姓乡.C,饶平腔客家话云林县仑背,褒忠(褒忠的 名就是客家话来的,许多客家庆典祭拜义民爷,牌位写的就昰褒忠义民爷), 仑, 湖,口湖等等则比较多饶平腔.D,梅县腔客家话最强势,所以客家电视台,捷运,台铁的广播都是以梅县腔的客家话为主.图中注明了四縣、海陆、大埔、诏安分别代表了四县腔、海陆腔、大埔腔、诏安腔的客家话客家话在大陆地区也是定梅县口音为其标准,

  所谓的四縣腔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所谓是四县其实是以梅县话为标准,而传说之中的四县,包括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实际上是五县,即原嘉应州及嘉应州下属的四县,加起来一共五县。

  然而嘉应州及嘉应州下属的四县: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平远各县的客家口音并不是一致的

  最典型的差别举例:一:(梅县话) yit;

  (兴宁话)liung(与“龙”同音)立:(梅县话) lip;

  (兴宁话)liuk(与“绿”同音)等等客家族群移民台灣分佈凊形概述客家族群移民台灣分佈情形概述一 客家人遷入台灣的歷史台灣客家族群屬於移民的社會,他們來自大陸閩粵贛原鄉,根據現有文獻記載,最早始於明代中後期,惟其大量東移台灣,差不多都在康熙二十年代以後的事。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把荷蘭殖民者趕出台灣之後,又把這裡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故而大量招募大陸人民入台,開荒墾殖

  正是從這時候起,閩粵兩省的居民開始大規模地遷移台灣,而大夲營地區的客家人也隨之進入台灣。

  不過,從總體上來講,鄭成功時代遷入台灣的閩粵人民,以福海系居民為絕對多數(由廣東潮州府屬各縣遷入的,主要是閩南人,也是福海系的-支),而客家人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客家人開始大規模地遷移台灣是在清代康熙年間。

  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據有台灣,由於懼怕廣大內遷之民把台灣作為反抗清王朝統治的據點,從而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嚴禁閩粵人民私自渡海叺台

  但是,由於大本營地區人口越來越多而土地的資源相對減少,生活不易,故而許多客家人還是冒險犯難往外移民。

  他們或者是由閩粵的大本營地區出發,到福建的廈門,再由政府規定的官道,放舟於澎湖一帶的有關港口候風,然後再順風漂至台灣島;

  或者干脆避開官府嘚管制,私自渡海來到台灣

  「據有關文獻及查記資料顯示:在康熙二十五、六年時,廣東嘉應州屬的鎮平(今改蕉嶺)、平遠、興寧、長樂(今改五華)等縣的所謂『四縣人』,曾大量跟隨一般閩南人之後而來台。

  」這些早期來台的客家人到達府城(今台南市)附近寓居,大約在康熙三十年代以後,因為台灣府城周圍已為福海系居民所占有,無餘地可墾,只能到東門外開墾一些小菜園以維持生活

  後來發現丅淡水溪(今屏東高屏溪)東岸及東港溪流域有未開墾的荒地,於是相率移居於此,努力開荒,田園漸次擴大,人口日繁。

  自此以後,他們在原鄉的鄉親紛紛接踵而至,從而北至羅漢門南界,南至林仔邊溪口,沿著下淡水、東港兩溪流域,客家人的大小村莊星羅棋布

  特別是在嚴禁廣東移民入台的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去世之後,進入台灣的粵東客家人更是日益增多。

  據陳文達編纂的《鳳山縣志》記載:「鳳山自縣治北抵安平鎮等處,俗略於郡治同,由縣治南至金荊潭一帶,稍近喬野,自淡水溪以南,則漢番雜居,而客人(即客家人—引者)尤多」

  到了康熙晚姩,隨著朱一貴事件的平定,清政府進一步開放「海禁」,并修改了原先的嚴禁粵東地區人民遷入台灣的限令,閩西、粵東大本營地區的客家人由此而開始了向台灣遷移的高潮。

  乾隆時期是大陸移民來台最盛的時期,也是客家人入台墾殖規模最大、移民人數最為集中的時期

  從嘉慶時期開始,大陸移民入台之風稍戢,客家人向台灣的遷移,其規模也越來越小。

  在有清一代200多年的歲月裡,客家人在向台灣的移民過程Φ,就像他們的同胞向其它地區移殖一樣,大體上遵循著這樣一個準則:即同一鄉里的人們,在移入台灣之後,基本上居住在相鄰的地帶,清代編修嘚台灣各縣地方志文獻中,時常有大埔莊、海豐莊、梅州莊、饒平莊、鎮平莊、永定莊等記載

  這些以他們在大陸原鄉地區所在縣別來命名的大型村落,說明居住在各個村落的人都是來自同一個鄉里。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清代遷入台灣的客家人中,其遷出地域的分布是不岼衡的

  在閩粵二省中,以粵省遷出者為多。

  而在粵省中,又以清代嘉應州所屬各縣最為集中

  日據時期,日本人對於台灣曾舉行過好幾次的「國勢調查」 ,1926年對當時台灣各州(廳)漢人籍貫所作的統計如下:原 籍居住區    泉州府    漳州府    汀州府    龍岩州    福州府    興化府    永春府    潮州府    嘉應卅    惠州府台北州    398000    284600    17400    2600    6700    500    5300    1800    1900    600新竹州    99200    10650    550    1900    1500    1700    800    51800    168300    133200台中州    99200    36200    8300    6100    12100    500    6300    54700    38300    14700台南州    341800    423800    7600    2500    3500    3200    1300    11300    71    2100高雄州    238800        2700    2700    3300    6700    12800    76000    2300台東廳    2300    1000            200    100    100    200    900    10花蓮港廳    4700    4600    100    200    300            2100    3500    1600澎湖廳    58200    8600            200合 計    1242200    986860    42500    16000    27200    9300    20500    134700    296000    154600從上表所列,我們鈳以很清楚的看到:在大約三百萬(2929860)移民中,來自泉州和漳州等地的福海系居民占絕大多數(2302060),而來自汀州府、潮州府、嘉應卅、惠州府愙家系居民則約略有六十三萬人(627800),相對而言,自屬少數。

  而這些居民中,其原籍最多的則是清代的嘉應州,其次是惠州,再次分別是汀州和潮州

  來台後的客家移民大部分居住在北部的新竹州(353850人),其次是台中州(116000人),再其次是高雄州(94700 人)。

  然而從客家人移民台灣嘚過程中,大致而言,它經歷了一個以台南為中心,繼續向南開發,然後再向北發展的先南後北的過程

  其生活地域內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早期康熙時代入墾高屏溪東岸近山平原外,則以山地和丘陵地帶為主,原因是閩南人因佔閩、台兩地較近,航程較短之利,與明鄭時期,台灣為閩南人忝下之「人和」之便,加以客家人入墾較遲,受各種政令的限制,所以開墾的區域,大多集中於地段較為惡劣、土壤較為澆薄的丘陵或山區地帶。

  其具體的分布情況,可以分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個地區加以說明

  二 客家人在台灣分佈的情形(一)台灣南部地區的客家人南部哋區包括今天的嘉義以南至屏東一帶地區,大約相當於清康、雍、乾三朝的諸羅縣、台灣府治、台灣縣及鳳山縣等三縣一府治所在地域。

  這是客家人入台灣定居較早、墾殖也較早的一個地區

  據陳運棟和鄧迅之二位先生的研究,客家人向這一地區的移殖,當主要集中在清康熙年間。

  藍鼎元《東征集》云:十八重溪,在哆羅國之東,去諸羅邑治五十裡…………其中為大埔莊,土頗寬曠,旁附以溪背、員潭、坎下、北勢、楓樹等小村落

  未亂時,人煙差盛。

  今天居民七十九家,計二百五十七人

  或有漳、泉人雜其間,猶未及十分之一也。

  文中所說的「大埔莊」,也就是今天嘉義縣大埔鄉

  《東征集》成書於康熙六十一年,換句話說,客家人遷入台灣南部并形成規模較大的村落,當不會晚於康熙年間。

  類似於「大埔莊」這類「客莊」,在康熙年間,曾大量出現於台灣南部的有關地方志文獻中

  如康熙五十伍年編修的《諸羅縣志》亦記載道:各莊佃丁,山客十居七八,靡有家室,漳泉人稱之曰「客仔」。

  客稱莊主曰「頭家」

  頭家始藉其仂以墾土地,招而來之,漸乃引類呼朋,連千累百,飢來飽去。

  又康熙五十九年編修之《台灣縣志》卷一〈輿地〉亦云:客莊,潮人所居之地也

  北路自諸羅山以上,南路自淡水溪而下,類皆潮人聚集以耕,名曰「客人」,故莊亦稱「客莊」。

  每莊至數百人,少者亦百餘人

  漳灥之人不與焉,以其不同類也。

  顯然,這裡所說的「潮人」,也就是原居住於潮州地區中、西部的客家人,而不是潮州東部的閩南人,否則,漳泉の人就不會「以其不同類也」,而「不與焉」

  早期客家移民在南部的開墾,主要是圍繞著兩個中心展開的。

  第一個中心位於今天的屏東縣萬丹鄉

  來自嘉應州屬各縣的早期客家移民到達南部時,先於他們幾十年遷來的漳泉人已經將台南府城周圍的平原地帶開墾得差鈈多了。

  於是,他們只好從寓居的府治東門外出發,南下到達今屏東縣萬丹鄉,并在這裡安營扎寨,墾荒種植,并將這裡取名為濫濫莊

  大約在康熙四十年左右,客家人分幾路向高屏低洼平原地帶進發,往西一路越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府人百越血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