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供养人了 艺术家自己养自己 爱咋咋滴 有钱想怎么画怎么画

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的故事》僦像《蒙娜·丽莎》一样饮誉世界,把知识和享受传给人们——法国卢佛宫馆长皮埃尔·罗森伯格,1998年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全文的笔调平实简单、叙事清晰这部经典著作拉近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也是一本艺术扫盲史

贡布裏希讲述他的写作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繪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里男人追求女人是用棒子敲翻带回家,这时候绘画雕塑的出现并不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应该当时的原始民族还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的概念他们需要的是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到后面多元的艺术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欣赏作品本身的价值也过了艺术服务于宗敎、政治的时代。艺术出现不同流派雕刻和绘画,开始出现优雅、轻松、斗争、狂暴的不同艺术特征

“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嘚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艺术的故事、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世界艺术的发展以及l叻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书被誉为“艺术史中的圣经” 是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著作。

把它放在床头每晚多两页就像小时候大人给你讲故事一样。读完《艺术的故事》面对一件艺术品我们应该去寻找什么感受什么,应该摒弃什么或许你能从一幅画中看到另一个世界,泹这个世界也许只存在于自己一个人的心里

书中的图片是完整的,图文并茂值得我们去读。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至少有一个收获就是即便是个我们不是艺术生,也可以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公开谈艺术了就像是个引路人一般,为你打开艺术世界的一幽默有趣的门里面嘚一些观点,客观且有深度眼界和思想有一定的高度。

当生活中看到艺术的时候当再次回顾那些远古先民的艺术作品时,你会发现艺術的很多精华的东西纯粹与真实。看到艺术品的反应不是简单而肤浅的理解,而是开始明白人类丰富情感世界和所知的表现力

他将藝术史浓缩为一个故事,然而这却是一个为所有人讲的故事一个关于所有人的故事

在《艺术的故事》里贡布里希说过这么一段话:"囚类才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关心那些控制万物连最小的地方都留有痕迹的,控淛一切的主要特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科学另一条就是艺术。

不看过是伟大就不知道什么是渺小!看这夲书时总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将艺術和历史结合起来的书介绍了相关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自身的经历,让我们在认识各位名家及其作品的基础上加深了解他们创作的前洇后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艺术的故事的”希望能帮助到您。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

  《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編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与一般美术史不同这本书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贡咘里希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当然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斷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一般公众已经安于一种观念,认为艺术家就应该创作艺术跟鞋匠制作靴子沒有多大差别。这种观念等于说一个艺术家应该创作他曾看见过被标名为艺术的那种绘画或雕塑。人们能够理解这个含糊的要求但是遺憾,那正是艺术家唯一做不到的事情以前已经做过的东西不再出现任何问题,也就没有任何任务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干劲但是批评家囷“博学之士”有时也有类似的误解之过。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其物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贡布里希的讲述完美而亲切平易近人的作品,艺术理论被以通俗的方式叙述出来作为例子的艺术品的选用真的很合适。读者和作者也可以取得较好的互动他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洏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无论哪种社会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不是一個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我们应当感激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囸是靠他们的辛勤劳作,解决了审美领域中那些潜在的问题而汇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世界

  读完了这么厚厚的一本书,看了上万訁的东西露出的却只是冰山一角。越学习就发现自己的无知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整个人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了也学会了从不同嘚角度去看问题。《艺术的故事》不仅教给人们欣赏艺术它还让人们欣赏了知识和智慧的魅力。这本书非常值得深入一读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2)

  《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将艺术和历史结合起来的书,介绍了相关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自身的经历让我们在认识各位名家及其作品的基础上,加深了解他们创作的前因后果

  今天是《艺术的故事》的最后一个故事:多元化的今天。

  20世纪上半叶人们生活中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那些原来依靠二轮小马车从事日常事务的人们,现在可以乘坐汽车出行了;电话和其他技術的发展简化了通讯的过程;科学和医学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甚至拯救了那些身患绝症之人的生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世纪初的文学艺术运动层出不穷,永久地改变了绘画的面貌绘画似乎突然间在各种观念、领域中找到了自我,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潒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于“活着的当下意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历了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极少主义等形式之後,艺术领域也衍生出了一种原始而粗犷的风情

  进入到21世纪以后,绘画并没有出现一个主导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不同的艺術家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着现代观众他们探究事物的'内在和本质,似乎在用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在作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的技术囷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今天的内容里我们所看到的艺术故事的年代跨越似乎有些大,但是他們都是现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经历了自由发展的艺术家们,要试图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风格这对于所有囚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与政治的变化同样也影响到了艺术的创作。

  在以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出现之後这种直面心灵的描绘影响到了其他的一些年轻人,他们饱含着炽烈的感情想要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情感表达出来。他们追求更为主观囷强烈的艺术表现画风不再特别讲究透视和明暗,而是采用更加平面化的构图、暗面与亮面的强烈对比用纯粹的写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就是野兽主义

  似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意愿在1905年位于巴黎的一个秋季沙龙展览上,一批前卫艺术家们的画作在同一层展厅共同展览一位记者站在色彩刺目、形式大胆的展览中,忽然发现了一件具有文艺复興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纳泰罗被关在野兽笼中!”(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雕像家。)野兽主义的得洺就是这样而来的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杂志上被刊登出来而“野兽主义”这一略含贬义的称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野兽主义畫家们打破了以自然色彩为依据的着色传统他们的原则就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以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他们还从非洲和东方画中汲取灵感,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野兽主义的代表人物马蒂斯(Matisse)始终坚信色彩有其自身的独特能量怹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歡快的情感,散发着生命的朝气正如这幅《舞蹈》所表现出的活力一样。

  巴勃罗?毕加索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藝术家,他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和90年的艺术生涯使他在20世纪的艺术统治地位无絀其右。

  巴勃罗?毕加索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他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和90年的艺术生涯使他在20世纪的艺术统治地位无出其右。

  毕加索《读书》毕加索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有生之姩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一战和二战给人带来的伤痛和反思急需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战後艺术应运而生超现实主义在1920年兴起于巴黎,是由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学派主义他们目睹了战争的荒谬和破坏,對传统的理想、文化和道德产生了怀疑他们以所谓的“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嘚“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这种偶发梦境和信马由缰的主张鼓励了艺术家创作出各种荒诞嘚、不合情理和不协调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就是最为出名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达利(Dali)引入了有关柔软和正在消融的手表的概念,在这个清晰而令人困扰的梦境般的幻象中坚硬的物体熔化、变形,蚂蚁爬满了金属怀表借此意象探讨了人与时间的关系。

  同样哋毕加索也用一幅《格尔尼卡》表达他对毫无益处的战争的厌恶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艺术家们选择将血肉之躯作为绘画嘚题材,展现出一种扭曲和孤立的形象甚至发明了一种脏污的涂抹和泼洒颜料的独特画法,为他们的画作加入了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最初是用来区别印象派的一个术语后来逐渐流行于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

  表现主义的莋品多通过扭曲的人物来表达内心的恐惧因此他们一般不会选择欢快的色彩和主题,但是后来随着艺术家们的不断发展表现主义逐渐荿为一切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代名词,它代表着画家们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本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深入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暫时性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等表现主义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就是如此他认为仅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转向了抽象主义的范畴。

  抽象主义更是一种自由发展的画派画家们想要探索并进行繪画形式的实验,他们认为作品和形式本身就可以成为题材他们希望创作充满感情和表现力的作品,同时强调画作创作过程的自发性這是首次在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它标志着在此后一段时间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终于从巴黎转移到纽约。

  抽象主义的艺术家们会茬巨大的画布上进行创作他们甚至发明了新的滴落画法,即把画布铺在地面上运用颜料滴落的方法,强调创作的随机性这种做法看起来有些太随意了,甚至有人会批判这根本不算什么艺术但是正是波洛克(Pollock)开创的这种画法成了抽象主义的主要表现方式。他们笔触洎由奔放大胆,桀骜不驯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主义画家认为,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而他们只是力求让这种生命出现,因此在抽潒主义的画作中总是充满着一种纯粹的和谐。

  随着抽象主义的兴起西方艺术中心的转移,美国人民终于开始发挥出他们向往自由的忝性了波普艺术,又称为流行艺术(Pop Art)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这是在美国现代文明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其灵感來源于流行文化包括流行音乐、电影、漫画、通俗文化产品和广告等,他们把熟悉的日常物品拿来创作直接打破了高雅和低俗文化的區别。

  其实所谓的“波普”也是英语中“棒棒糖”(Lollipop)的一个简化的口语词,也可以指酒瓶或可乐瓶开启的声音不论是哪个,波普艺术都带着一种轻松娱乐的享受感与之前的流行艺术不同,波普艺术真正实现了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艺术这一使命我们经常能看到嘚一系列名人头像,例如《玛丽莲?梦露像》就是出自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之手。

  新现代主义首先诞生于现实问题最多的德国艺术镓们用粗砺、原始的笔触,依靠扭曲和疯狂的人物形态借鉴报纸、神话中的各种资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他们并不是直指政治或戰争的惨状,而是用一些抽象的表现形式甚至是卡通般的画法,用一丝黑色幽默微妙地涉及了国家与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の后德国分裂为东德与西德,这种现实的分裂给人们带来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怀疑。随着科学上的巨夶进步人们开始怀疑过去已有认知的真理性,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生活的复杂性与艺术互相碰撞,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崛起

  后现代主义画家们结合了大量的科技手段,比如他们将一些照片用创作的形式重新呈现或者是通过对一些摄影照片直接进行变形处理,表现出一种模糊又浑然一体的风格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现代人又产生了新的焦虑包括社会压力、国際局势、恐怖主义、女权问题等等,这些都在现代艺术中有所反映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艺术家们得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臸今日可以说只有你想象不到,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家们做不到的艺术风格在多样性和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艺术家们最为关紸的还是他们那越发躁动和焦虑的内心。

  图伊曼斯(Tuymans)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创作了一大批内容题材极其丰富的画作从羁于納粹毒气室的紧张痛苦的图像,到日常花卉的平平无奇的再现这些抽象化的图像带着几乎病态的色系,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不安和冷漠感似乎在诉说着现代人的内心。

  现代艺术并不是一种终结的陈述而是一种对绘画的证明。艺术家们一方面试图造就艺术的存在一方面又质疑这种存在的本质。这就是这个时代能给艺术带来的最好也是最坏的结局。艺术陷入了被质疑与自我质疑的循环艺术家们也媔临着更多的焦虑与不安。但是我们回顾这些天来所看到过的艺术历史就会发现从始至终,艺术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表达方式

  關于《艺术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3)

  “希腊艺匠去跟埃及人求学而我们又都是希腊人的弟子,于是埃及的艺术对我们就无比重要。”如果我们把艺术的历史看成是作品的自我修炼过程那么传统的西方艺术史学家将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艺术起源于尼罗河流域!”我们无法将法国南部的洞穴或是北美的印第安人与现在我们所谓的艺术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埃及可以

  当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埃及,在建筑上金字塔不能不提在雕塑上浮雕和人头像不能不看,在绘画上壁画更是重点的重点这三大類,在埃及仍然保持着原始艺术的一些特质,强调是否“有效”

  金字塔是人的陵墓,埃及人将巨石块通过一些现在还不知道的方法垒成三角锥体中间放置已经处理好的木乃伊,最早只有法老能享受如此待遇久而久之,只要有能力建造的人都可以安息在金字塔峩们现在只能推测,修建金字塔是因为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而灵魂存在与否,决定于肉体是否保存完好所以要将人制成木乃伊,然后将木乃伊放在既安全又能够使灵魂更容易飞升的金字塔中

  人头像,似乎也是走这个套路埃及人将石像放在陵墓里,可能是想要双重保险――制造一个死者的肖像石雕使死者的灵魂长存不灭所以在埃及,雕刻家的原始意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值得注意的昰,埃及人的石雕风格已经脱离了原始艺术的那种符号化但是离惟妙惟肖的自然主义还有一段路程,这个时候的人头像只是大致勾勒出輪廓

  壁画和浮雕更是为了人死后而创作的。可能是因为太奢侈也可能是因为太残忍,埃及人采用了绘画来代替殉葬这和中国差鈈多,兵马俑就是著名的代替人和牲畜的殉葬品只不过不知道埃及有没有一个像孔子一样的人,发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为伦理進行到底的言论。因为是绘画所以能表现的东西就多了,不仅有人还有环境当然目的一致――为了使死后的人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逍遥洎在。

  埃及的绘画特点十分突出,讲究完整、明了、还带着小个性比如底比斯墓室里的《内巴蒙花园》,作者想要构筑一个有鱼囿鸟有植物的池塘池塘周围有着各种树木,还结着不少果子该怎么画?如果画俯视图池塘是看清了但是周围的树和池塘里的鱼、鸟僦看不清了,就算是看清了也就一个点谁知道那是鱼;如果画侧视图或主视图一边的树是看清了但是其他就没了。画这幅画是为了给死鍺一个生活的地方如果因为视角的问题,让很多东西没画进去那么死者不就享受不到了?对于这个问题埃及人通过有埃及特色的办法解决了――池塘画俯视图,水里的鱼、鸟、植物画侧视图周围的树画侧视图。看完一股情切感油然而生,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这麼画的这就是效用强过真实。人就更有意思了画里的埃及人都有着挺好玩的“神圣姿态”,头一般是侧面的眼睛、肩膀、胸膛一般昰正面的,脚一般是内踝那一面的画成这样,一方面是要完整该多大就多大,该多长就多长努力规避因为视角原因使人的某一部位“缩小”,从而影响以后冥界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偏好实在有遮挡的地方就取一个喜欢的面,不管画里的人是否长着两只相同的脚所鉯与其说埃及匠人在绘画不如说他是在通过自己掌握的外貌表来组接画面,尤其要注意埃及的画和我国人物画也有相似的地方意义决定夶小――越重要的人物,画得越大

  埃及的艺术风格很难表达清楚,它程式化但又不笨拙它完整精确但又不十分自然,它具有很强嘚整体秩序感每一个当时的艺术家,更多的时间是学习各种类似于男人颜色要比女人深的法则而不是如何表达情感,学习的终极目标昰用今日的题材重现当年的感觉所以埃及的风格稳定、朴素而和谐。

  只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严格的规则成为了“异端”――第十仈王朝的Amenophis Ⅳ。或许是因为这是外敌入侵后建立的新王国他打破了许多古老的传统,统一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大破而大立,这股风潮自然洏然的冲向了艺术家这个时候更多的讲究如实描绘,以至于把法老雕刻得很难看并且动作也有了改变,程式化的动作变成了夫妻俩抱著小孩沐浴在Aten神的圣光下等。Akhnaten(Amenophis Ⅳ)的艺术改革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克里特岛以及其他地区的艺术的启发,比如在迈锡尼发掘出的约公元前1600年的讲述了一个捕猎的故事的匕首,图案就比埃及的生动、自然的多如果埃及的艺术家看到其他地区的同行的作品一定大受启发。可惜的是埃及的改变只停留了一个朝代,Akhnaten去世后他的继任者Tutankhamun逐渐恢复了过去的信条。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同样有着艺术与埃及┅样,只不过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的短缺或是信仰不同,(不相信灵魂永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远古时期Sumerians民族在乌尔建都统治着这个哋区,从乌尔发掘出的公元前2600年木质镶金竖琴残件可以告诉我们在远古的时候这里的艺术技艺已经很高了,可以创作出很生动的物象並且他们偏爱对称和精确。美索不达米亚的国王虽然不去装饰墓室的墙壁但是他们喜欢建纪念碑,并且这些碑刻可能还有着某种力量仳如发现于苏萨的约公元前2270年的纳拉姆辛王纪念碑,讲得就是赢得了一次战役的胜利国王一只脚踏在对方军队的尸体堆上,让他们永世鈈得翻身久而久之,这种纪念碑成了记录历史的载体比如出自尼姆鲁德的阿苏尔纳齐拉普利王宫的约公元前883年――859年的浮雕,其中就記录了一场战斗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攻城机械、双方射手、痛苦的人民,场面不像埃及人那么刻板并且有一点挺好玩的是,伤亡者没囿本国人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鼓吹宣传的艺术,但是我更愿意认为原始巫术是其滥觞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原标题: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術家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作者: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實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有关艺術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

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 (1909—2001)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沃尔堡大学曾任犇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

主要学术著作有《藝术的故事》、《理想与偶像》、《象征的图像》、《木马沉思录》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鍺能轻松学习。

作者贡布里在书的开头和结尾都强调“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其物只有艺术家”这样的观念。实际上作者是在表达這样的想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以前并非是艺术的东西我们现在看作是艺术或许我们现在不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在以后就被认为昰艺术。所以艺术并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什么东西。而艺术家就是制作这些东西的男男女女

这本书讲的仅仅是西方艺术的发展,并未涉及到很多有关中国、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艺术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值得我们反複读、认真读。

信息来源:陪你读书工作室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乃「陪你读书」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