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度在外面拔花生回来后肚子疼好几天拉稀,好几天都吃不下饭,是什么原因?严重吗?

该用户没有自我介绍
淋巴结是淋巴循系统的中转站,形态多数为圆形、豆形或肾形,1~2毫米至1厘米大小不等。它的作用是处理异物及其致敏物质,产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是体内防御系统之一,又是观察某些疾病的窗口,例如肿瘤的转移、炎症等可通过淋巴结的检查而获得明确的诊断。淋巴结分布广泛,遍及全身,常位于脏器门户处及行经途中。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有急性炎症、淋巴细胞肿瘤样病变、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造血组织恶性肿瘤以及其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等等。 症状: (1) 淋巴结肿大。超出正常淋巴结大小(1~2毫米至1厘米),有压痛,表现红肿粘连,可能为急性炎症。慢性症表面无红肿,但肿大且有不适感,有轻度压痛存在。患有肿瘤转移或造血系统起源的淋巴组织肿瘤时,则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不活动,无压痛,有轻充不适感。若触及锁骨上淋巴结、滑车淋巴结等,则需警惕是否有肿瘤转移。 (2) 有原发病特点:如炎症常伴发局部病灶红肿热痛,全身可能发热伴白细胞增高;病毒感染则伴有全身发热和皮疹,颈项部有多个淋巴结肿大,或者疼痛,在病情好转后淋巴结逐渐恢复正常。慢性炎症者,可查见邻近局部组织有慢性炎症表现,如口腔炎、扁桃腺炎、足部感染等,肿痛时可发现附近脏器有肿块,如消化道常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等。肿大淋巴结常粘连,融合,无压痛,不活动。
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1、利用建筑物内的疏散设施逃生。2、利用简易防护器材逃生。3、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4、开辟避难场所。,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火灾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摄的。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 如果您被困火灾中,您应当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因为普通电梯极易断电,没有防烟功效,火灾发生时被卡在空中的可能性极大。同时,也可以利用阳台、过道以及建筑物外墙的水管进行逃生。 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浓烟,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在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火灾中产生的浓烟由于热空气的上升的作用,大量的浓烟将漂浮在上层,因此在火灾中离地面30公分以下的地方还应该有空气,因此浓烟中尽量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 在浓烟中逃生,人体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将浓烟吸入人体,导致昏厥或窒息,同时眼睛也会因烟的刺激,导致刺痛而睁不开。此时,可以利用透明塑料袋,透明塑料袋不分大小都可利用,使用大型的塑料袋可将整个头罩住,并提供足量的空气供逃生之用,如果没有大型塑料袋,小的塑料袋也可以,虽然不能完全罩住头部,但也可以遮住口鼻部分,供给逃生需要的空气。使用塑料袋时,一定要充分将其完全张开,但千万别用嘴吹开,因为吹进去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 总之,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如何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1.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3.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4.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如何安全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l.使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2.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3.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心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如何安全使用刀具? 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菜刀、水果刀、剪刀等刀具,这些刀具锋利、尖锐,使用不慎,就可能造成伤害。在使用刀具时应当注意: 1.使用刀具时应当注意力集中,不用刀具比划、打闹,更不能拿着刀具互相开玩笑,以免误伤别人或自己。 2.刀具暂时不使用时,要妥善保存起来,放在安全稳妥的地方,不要使刀具的尖和刃部突出、暴露在外,以防止刀具被碰落而伤人或者有人不慎触碰而受伤。 如何安全使用煤气? 人们通常把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可燃性气体都叫做煤气。煤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造成灾难。使用煤气要注意以下各点; 1.认真阅读燃气器具等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使用。 2.使用人工点火的燃气灶具,在点火时,要坚持“火等气”的原则,即先将火源凑近灶具然后再开启气阀。 3.经常保持燃气器具的完好,发现漏气,及时检修;使用过程中遇到漏气的情况,应该立即关闭总阀门,切断气源。 4.燃气器具在工作状态中,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止火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漏而发生火灾。 5.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使用煤炉取暖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目前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冬季取暖仍采用煤炉,因使用炉火不慎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常有发生,怎样防止煤气中毒呢? 1.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烟筒和风斗。 2.定期清扫烟筒,保持烟筒通畅,如果发现烟筒堵塞或漏气,必须及时清理或修补。 3.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伸出室外的烟筒,还应该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大风将煤气吹回室内。 如何安全用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安全使用电器? 如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吹风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人了家庭。使用家用电器,除了应该注意安全用电问题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家用电器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有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家用电器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己独自使用。 2.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3.电吹风机、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4.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如浴室)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不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 5.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触摸,以防止受伤。 6.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击。 7.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 8.购买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合格产品。 在居室内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 在家中居室内活动,还有许多看起来细微的小事值得同学们注意,否则,同样容易发生危险。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防磕碰。目前大多数家庭的居室空间比较狭小,又放置了许多家具等生活用品,所以不应在居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住楼房,特别是住在楼房高层的,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居室的房门、窗户,家具的柜门、抽屉等在开关时容易掩手、也应当处处小心。 5.防火灾。居室内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制家具、被褥窗帘、书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居室内随便玩火,更不能在居室内燃放爆竹。 6.防意外防害。改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床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烫伤了怎么办? 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l.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 2.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3.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4.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洁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裹。 受了外伤怎么办? 受了外伤,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医院诊治。比较轻微的,可以按照下述方法来处理: 1.出现伤口并且出血的,需要清洗伤口并擦涂消毒、消炎的外用药,如消炎粉、红药水、创可贴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伤口局部的温暖干燥;可多吃鸡蛋、瘦肉、豆类、乳类等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适当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合理换药,保持清洁。这样做,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肌肉、关节、韧带等扭伤的,不能立即按摩或热敷,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加剧肿胀。应当立即停止活动,使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并且冷敷或用冷水浸泡。待24小时至48小时以后,皮下出血停止再改用热敷,以促进消散瘀血,消除肿胀。 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 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2.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管内。 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沙尘等异物进入眼睛怎么办? 如果有煤屑、沙子进人眼睛里,千万不要用手去揉,而应当采取下列方法: 1.异物进人眼睛便会引起流泪,这时可以用手指捏住眼皮,轻轻拉动,使泪水进人有异物的地方,将异物冲出来。 2.可以请人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眼皮的外缘,轻轻向外推翻,找到异物,用嘴轻轻吹出异物,或者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擦掉异物。翻眼皮时要注意将手洗干净。 3.如果眼中的异物已经嵌入角膜,或者发现别的异常情况,千万不要随意自行处理,必须请医生处置。 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保护视力应当注意什么?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为此,应当做到: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 2.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 4.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 5.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 6.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户外活动安全 同学们到户外郊游、野营、游戏、体育锻炼,活动的空间更广阔,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的危险因素也增加了。户外活动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呢?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怎样保证郊游、野营活动的安全? 郊游、野营活动的地点大都远离城市,比较偏远,物质条件较差.所以,要注意以下各点: l.要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2.准备好手电筒和足够的电池,以便夜间照明使用。 3.准备一些常用的治疗感冒、外伤、中暑的药品。 4.要穿运动鞋或旅游鞋,不要穿皮鞋,穿皮鞋长途行走脚容易磨泡。 5.早晨夜晚天气较凉,要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6.活动中不随便单独行动,应结伴而行,防止发生意外。 7.晚上注意充分休息,以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参加活动。 8.不要随便采摘、食用蘑菇、野菜和野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9.要有成年人组织、带领。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避免使用电梯。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
肝癌晚期治疗主要是化疗(包括介入)和针对症状的治疗。如果肝脏内的肿瘤较大,建议使用射频或冷冻。如果没有特别的症状,可以仅使用化疗。 肝 癌——治疗 一、基本治疗方案 肝癌治疗的目标,一为根治;二为延长生存期;三为减轻痛苦。从治疗角度结合国情,有几个因素与治疗息息相关;①肝功能代偿情况;②肿瘤累及半肝还是全肝;③肿瘤大于还是小于5cm;④门静脉主干有无癌栓。对小肝癌而言,应争取在较小的肿瘤时用治疗,对大肝癌而言,应争取在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时作出诊断与治疗。 对小于5cm的小肝癌,如肝功能代偿,应力争切除,左叶者可酌情作局部切除、肝段或亚肝段切除;右叶或肝门区部,有肝硬化者宜局部切除,无肝硬化者可酌情作局部切除或肝叶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小肝癌,术中可作患侧肝动脉结扎(HAL)、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HAI),酌情合并或不合并局部治疗,如冷冻、激光、微波、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后继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术中未作HAL者亦可术后作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TAE)。小肝癌伴肝功能失代偿者宜作超声导引无水乙醇注射,少数可谨慎试TAE。 大肝癌肝功能代偿者,单侧争取作根治性切除,无法根治性切除者可选择缩小后切除方案,术中或HAL+HAI,或作冷冻、激光、微波、无水乙醇,或酌情并用;如术前估计无切除可能,亦可进行TAE(反得多次)。经过姑息性外科和TAE后,以后还可酌情合并局部放射治疗、放射免疫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BRM)、中医药调理等。如肝瘤缩小到有切除可能时,则争取二期切除。对大肝癌累及双侧肝者,亦可作姑息性外科(主要为HAL+HAI),或作TAE,以后合并放射免疫治疗、BRM或中医药。大肝癌肝硬化功能失你偿乾极少数尚可谨慎试TAE,多数只宜用BRM、中药或试用少量口服化疗药。 有门静脉主干癌栓者,小肝癌可试超声导引无水乙醇注射,大者可试TAE,然后合并使用BRM和中医药治疗。 有黄疸、腹水者通常只宜用BRM和中医药治疗,但个别因肝门区单个肿瘤压迫引起梗阻性黄疸而无腹水者,如肝功能代偿,可试TAE或手术作HAL+HAI,极个别甚或因此缩小而获得切除。 对根治性切除后亚临床期复发或单个肺转移灶,均宜积极行再切除,如不能或不适切除,可作各种局部治疗。 对癌症疼痛可采取相应止痛药与中医药调理措施,以减轻病人痛苦。 临床上由于绝大多数病人无手术指征,而有赖于药物治疗,中药与化疗是药物治疗的两大支柱,而中医药的疗效不逊于全身化疗,并有特点。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效果最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是我国的独创,是最常用的方法。 《中国肿瘤》邀请有关专家制订的肝癌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方案如下: T1N0M0,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或局部注射药物以及长期中药。 T2N0M0,手术,或放射或局部注射治疗,结合长期中药或免疫治疗。 T3N0M0可视情况,予手术,或放疗或介入治疗并长期服中药;其中,如为单个癌肿,直径>8cm,可介入治疗,再予放疗或手术切除,并长期服中药;如单个≥10cm,则先行介入治疗,再放疗,并服中药。 T4N0M0则以中药为主,或试放疗或介入治疗。 T1如肝门淋巴肿大,可予放射。 M1患者,亦可予手术、放疗、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并中药,或单予中药。 肝癌不论T、N、M属何种情况,如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严重则均以中药治疗为主。如有黄疸、腹水、则亦以中药为主,待黄疸、腹水控制后,再决定给予其他治疗。 目前除根治性切除有可能根治肝癌外,尚无其他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寻找新的方法的同时,如能将旧的方法综合应用得当,可收到意想不到之效,即1+1>2,如综合当,则可能1+1<2甚或1+1=0。综合治疗与序贯治疗原则上应使各种疗法取长补短,或各自针对不同环节,或弥补另一方法的副反应等,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以达到最大限度杀灭肿瘤,又最大限度保存机体(尤其是肝功能、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在总体设计上还要注意攻补兼顾,既注重消灭肿瘤的办法(如手术、放疗、化疗、导向治疗等)又注重支持与调动机体抗病能力的办法(如BRM、中药扶正等)。 二、中医治疗 目前临床确诊的肿瘤,80%以上是中晚期,仅有少数病人适宜手术切除。而肿瘤为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不仅手术切除后的病人需用中医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则更需要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汤钊猷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肝癌,其疗效不逊于化疗。 (一)辨证分型治疗 第三次全国中医肿瘤学术会议资料(1988年11月)介绍&肝癌证治的基本点为祛邪不伤正,扶正以达邪,辨病选方遣药须全面考虑。具体应用疏肝健脾、养阴益气、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理气活血等治则,能使部分肝癌患者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病灶缩小,同时还延长了生存期,使一半以上患者1年生存率达28.98%,2年以上生存率达13.51%,少数病人生存期达到了3~6年以上。 唐代孙思邈指出:&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推出化积鳖甲煎丸,以参、芪、胶、桂、姜及柴胡、黄芩,扶正固本,平调寒热;鳖甲、蜂房、地虱、蜣螂,攻坚破积,以除虚热;大黄、桃仁、丹皮、赤硝、芍药、凌霄以活血化瘀;射干、葶苈子、厚朴、半夏、石韦、瞿麦以理气化湿。根据这一组方原则,补虚以扶正,软坚以攻积。基于笔者关于癌症患者之虚以阳虚为主的认识,故宜在化积鳖甲煎丸基础上酌加温阳药物,如炮附子、鹿茸、仙灵脾等药组成肝癌基本方。再根据临术具体病情分型论治,以辅助基本方之加减。 陈义文等老一辈专家从化积鳖甲煎丸中化裁出内消肿瘤丸基本方,应用于肿瘤临床,并随证加减。我们与此相比只强调了温阳扶正。 1.肝郁脾虚型(单纯或无硬化型肝癌) 证见胸腹胀满,食后胀闷更甚,胃纳差,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细。用肝癌基本方辅以柴胡疏肝饮合参苓白术散或疏肝溃坚汤,疏肝解郁,温阳健脾化湿。 2.肝热血瘀型(即炎症型肝癌) 证见发热烦渴,胁下刺痛,黄疸加深,转氨酶增高,齿龈出血,甚则便血,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先用龙胆泻肝汤、救肝败毒散、黄连解毒汤等以清热解毒。待热退后,再以肝癌基本方加减应用。 3.肝肾阴虚型(即硬化型肝癌) 证见阴虚内热,低热不退,精神疲倦,四肢乏力,动则出汗,胃纳不佳,口干津少,舌苔少,脉细无力。此为肝癌肝肾阳虚,发展至又明显出现阴虚的时期。治疗宜肝癌基本方辅以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或青蒿鳖甲汤等。可酌减温阳燥烈之药物或剂量,酌加滋阴佐以清虚热的药物,以达到温阳益气、滋阴清热。 肝区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黄郁金;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菇、半夏;黄疸加深加茵陈、桅子、郁金;腹胀加厚朴、大黄、大腹皮;便血或黑便加血余炭、茜草、仙鹤草、三七等。 我们以肝癌基本方为主,按以上分型论治,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辅以静脉用华蟾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疗效更加明显。 (二)肝癌辨证的现代研究 肝癌的症状,特别是中期后,变化甚多。传统辨证,以其癌肿在肝,辨之为肝气郁滞;以其为有形之块,辨其为血瘀,以其有癌热,辨其或为表证或为里热。治疗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法,辨证不一,治疗各异,疗效亦差。 于尔辛教授为主的专家组,根据1000多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发现肝癌的症状,依次为上腹疼痛、上腹扪及肿块、上腹胀满、乏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据中医分析,腹胀、乏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腹泻都属于&脾胃&证候。其中,肝区疼痛、上腹肿块、发热,一般辨证判别差异较大,但均不作&脾胃&辨。笔者考查中医文献,发现后3种症状,亦应视作&脾胃&证候。如李东垣说:&脾病,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动气筑筑然,坚牢如有积而硬,若似痛也,甚则亦大痛,有是则脾虚病也。&指出疼痛、腹块确可因脾病而致。李东垣又说:&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以及&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可见发热亦可因&脾胃&病而致。因此,笔者认为:虽然从西医学诊断来看,癌原发在肝内而为肝癌,从中医辨证来看,则属?脾胃&病,既不是肝病,也不是&血瘀&病。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被认为是一种肝癌的前期病变,笔者发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有脾虚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曾大规模地进行过甲胎蛋白普查以发现肝癌。当时,有一部分检测对象,甲胎蛋白已升高,但当时的影像诊断中未能发现肝区占位。这部分对象,在随访中,可以发现两年内肝癌出现率在10%以上。我们用健脾法治疗一部分对象,该部分以后肝癌出现率可以显著下降,在2.7%左右。 这样,可以推断在肝癌形成前,已有较长时期的&脾胃&病存在。由于&脾虚&,可以引起气滞,也可进一步引起血瘀。又由于脾虚,可以引起湿阻,阻而化热,成为湿热。脾胃既病,又可形成胃热。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癌变。因此,从西医诊断为肝癌,而从中医辨证,病虽在肝,而其本在&脾&。 抓住&脾胃&病这个核心进行治疗,就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本&。肝癌的整体治疗,就可按这一思路进行。调整了脾胃,也就调整了整体,不仅可以改善症状,也应该可以提高疗效。 据上述思路和方法,笔者对228例大肝癌进行了治疗,放射总量>20Gy组157例,按不同中医辨证分析。即健脾理气治疗者92例,1年生存率为86.67%±3.58%,3年生存率为55.25%±6.96%,5年生存率为42.97%±11.98%,中位53.4个月。而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者65例,1年生存率为46.77%±6.34%,3年生存率为26.06%±6.85%,5年生存率为14.48%±7.19%,中位生存期为11.1个月。两组差别十分明显。各个癌肿者可以按照中医观点进行分析,明确他们各自的病&本&所在,辨证论治,作为整体治疗。 脾虚则宜健脾,健脾宜温阳健脾方才切中病机,故我们认为于尔辛教授辨肝癌根本病机为&脾虚&与癌肿病根本病机为&阳气虚&并不矛盾,健脾理气之法再注重加用温阳之剂疗效更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对荷瘤脾虚鼠的实验观察总结如下:消化道癌肿是我国的常见癌肿。消化道癌肿中,最常见的&证&是脾虚。 我们仿北京师大曾报告的方法,用大黄、芒硝等形成脾虚模型。荷瘤后,用健脾法治疗。然后探索某些疗效机制。 (1)脾虚鼠荷瘤以后,肿瘤的发展情况有这些特点:从移植到肿块出现的&潜伏期&短,肿瘤发展快,宿主全身情况差,宿主的生存期短。无论是小鼠、大鼠或裸鼠;也不论是移植HAC、BERH-2或者人体肝细胞肝癌,都有上述情况。 (2)用健脾药治疗后,则&潜伏期&长,肿瘤发展慢,宿主全身情况好,宿主生存期长。与临床所见相似。与未经治疗者比,差异十分明显。 (3)健脾药对癌细胞周期有影响。使S期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降低。在病理上也有一定改变。 (4)对免疫调节作用。使已下降的T细胞功能恢复并提高,使已激活的T抑制细胞功能下降,使NK细胞活性提高,在诱导LAK细胞时,降低rIL-2的用量而使LAK的活性提高。 (5)对脾虚荷瘤宿主的改变了的白蛋白/球蛋白、肝糖原、血液粘度等有恢复作用,有着整体的调节作用。 (6)与放疗、化疗合用,使对癌肿的控制最好,免疫功能恢复,宿主生存期最长,宿主全身情况恢复。 (7)以二乙基亚硝胺诱癌时,健脾药物对诱癌过程有阻断作用。还发现对诱癌中癌基因N-RAS的过量表达,能使之接近正常。 (8)还发现,脾虚小鼠,只有用健脾药才能使之正常,并得以上结果。而清热解毒药,则使宿主更受损害,免疫功能更受抑制。 临床实践表明,偏用清热解毒、破气破血与泻下之品,易诱发出血及肝昏迷。 总之,健脾理气中药对脾虚小鼠肝癌模型可提高免疫水平、保护肝功能、改善体内代谢水平,对肝癌细胞也有一定影响;与放疗、化疗同用增效,并有助于阻断癌变过程。这些实验结果均与临床结果相仿。从实验角度证实了肝癌根本病机为脾虚,或者脾阳虚。并宜用健脾药物,不能应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 (三)肝癌患者舌象与病机关系的研讨 20世纪60年代,童国泉等⑾衷?⑿愿伟┥嗾锾卣?肝瘿线,以后有关舌诊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唐辰龙等分析了100例肝癌舌质与临床的联系时发现,舌质正常者多见于肝癌早期,肝功能相对稳定,肿瘤范围较小,合并肝硬化程度较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红瘀舌正相反。李乃民对肝癌患者舌象与病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以舌边两侧青紫和绛紫舌居多,并结合舌之瘀斑瘀点,条纹线隆起物及静脉纡曲色变的多少和轻重,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的病变程度。青紫舌或绛紫舌者,肝脏肿瘤多数大于5cm,且易在肝内播散,手术切除率和和切除后AFP转阴率低,易在短期内再发肿瘤常致死亡;舌质淡红或仅舌边红赤者,肝瘤多数小于5cm,一般无肝内播散,手术切除及术后AFP转阴率高,术后再发时间长,且二次或三次手术机会亦多,其预后也较好。刘浩江等对103例原发性肝癌的舌象观察表明,舌质以红绛为多,淡白次之,淡红更次之,深红较少,舌苔以白腻为多,黄腻次之,薄白更次之,薄黄较少。有学者指出青紫舌的病理因素可能与门静脉瘀血,血浆粘度增高或微循环瘀滞等有关。从中医角度来讲,则是寒与血瘀的表现。肝癌早期,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白或淡红,舌苔表现为薄白或白腻。寒与血瘀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寒与血瘀则逐渐从舌象上表现出来。 舌质青紫或紫绛,舌苔黄腻或薄黄。病情的发展与青紫舌表现程度呈正相关系。同样经我们的治疗,病情好转,青紫舌现象亦减轻。对青紫舌等的表现,中医认为是寒与血瘀,寒是根本,寒在此为阳气虚,阳虚则寒,阳虚则气不行,气不行则血瘀,所以我们应用肝癌基本方加用温阳药物,治疗肝癌是正确的,并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在应用中观察到,应用肝癌基本方加用温阳药物的患者,其青紫舌现象较轻,病情减轻;如停用温阳药物或应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患者青紫舌现象加重,病情加重;反之,好转。观察舌象的变化,成为我们临床指导用药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根据舌象变化,可调整我们温阳及活血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专方验方 1.肝癌按&症瘕积聚&论治 以疏肝活血类药物为主组方,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肿块明显者。浙江省中医院以柴胡、茯苓、赤芍、白芍、茜草、当归、郁金、香附、蚤休、黄芩、莪术、瓜蒌、生鳖甲、虎杖、云南白药等组方,治疗19例肝癌,生存12年者5例,2~4年者2例,4~5年者1例,5年以上者6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7.4个月。 2.柴胡12g,陈皮10g,杭菊9g,当归9g,丹参10g,八月扎20g,红花6g,茯苓12g,半枝莲25g,三棱20g,虎杖30g,丹皮10g,蒲公英20g,龙葵20g,茵陈20g。气虚加党参、女贞子;阴虚加旱莲草、生鳖甲、生龟甲、生地;肝痛加川楝子、乳香、没药;黄疸加栀子;腹胀加木香、厚朴;痞块加白英;腹水加牵牛子、泽泻、猪苓、半边莲、商陆。 3.莪术20g,九香虫20g,柴胡10g,山慈菇20g,皂角刺10g,蚤休15g,枳壳12g,刘寄奴15g,生牡蛎20g,鳖甲15g,木香10g,陈皮10g,丹参15g,党参15g,肌肤黄疸重用茵陈蒿、板蓝根;肝区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元胡、郁金、白屈菜、川楝子、苏木、徐长卿;机体衰竭者加白芍、生地、当归、鳖甲、丹皮、山药、生黄芪、旱莲草、女贞子。 4.夏枯草30g,石见穿15g,莪术30g,丹参30g,潞党参15g,马鞭草15g,蚤休30g,三棱15g,虎杖15g,土鳖虫15g。 加减:腹水加泽泻、猪苓、车前子;肝区疼痛加元胡、降香、川楝子;低热加地骨皮、银柴胡、青蒿;高热加寒水石、滑石、水牛角、生石膏。 (五)中成药 1.腹复乐 由湖南中医药研究院潘敏求主任研制,主要成份是党参、鳖甲、蚤休、沉香等多种中药,有化瘀散结、理气健脾、清热解毒功能。对控制肝癌肿物、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疗效,有效率达74.55%。 2.蟾龙粉 蟾酥10g,蜈蚣、儿茶各50g,白英、龙葵、山豆根、丹参、三七各500g。共为细末,每次1g口服,每日3次,用于肝癌热结者。 3.复方木鸡冲剂 由云芝提取物、广豆根等组成,对甲胎蛋白持续低度阳性者有转阴作用,从而提示对肝癌有一定预防作用,并用于慢性乙肝及早中期原发性肝癌。该药的成分中含有核桃皮,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明显。 4.斑蝥制剂 关于斑蝥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颇多、斑蝥剂型也较多,如斑蝥素片、羟基斑蝥胺片、复方斑蝥片、复方斑蝥素胶囊、斑蝥素注射液、羟基斑蝥胺注射液等。有些剂型属于中药西制,有效成分已被提纯,广泛应用于临床。 5.金龙胶囊 由鲜动物中药研制的专门抗癌制剂,让鲜药在抗癌中发挥作用。这是李健生教授在中药应用中的一大特色。中药鲜用在加工、炮制、保存、制剂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疗效上也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6.莲花片 主要成份是蚤休、半枝莲、山慈菇、莪术、三七等。每片0.5g,每次6~8片,可连服数月至一年。该药在各地应用较久,适用于肝热血瘀而正气未衰的肝癌患者。 7.醒脑静注射液 由郁金、冰片、桅子等成分组成。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醒神退热,凉血活血,行气止痛。对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肝昏迷、肝性脑病、中毒性脑病有一定作用。该药在肝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机会较多,例如癌性发热、肝昏迷、凝血机制紊乱引起的出血、肝功能异常等均可试用本品,而且在肿瘤急诊抢救中常可发挥作用。该药有2/ml支、5ml/支、10ml/支等3种规格,可供肌内及静脉给药。一般多用本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2次。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8.蟾酥注射液 每次6ml,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用5天休息2天为一周期,4个周期为一疗程。适用于膈下积聚之肝癌肿块型。 9.鸦胆子注射液 每次4ml,每日1次,肌内注射,3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肝癌黄疸者。
癌----医疗的杀戮战场一、癌字的真正定义:今日四个人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大家谈癌色变,到底癌能这么嚣张的置人于死是为什么呢?癌是何物?什么是癌细胞呢?人身本来就有癌细胞吗?人身的细胞是如何起突变而成异常细胞的呢?细胞如何从良性而恶化成恶性的呢?基因的突变?染色体的突变?是真正的原因不明?还是另有惊人的内幕!不可告人的内幕呢?什么是癌呢?我们身体循环的“气”与“血”,血可以很清楚的检验、分析;气呢?摸不到、看不见,西医的医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气”,“气”的医学,中医有经络病变,十二经络的变化,及疾病的六经传变,西医不懂“气”,所以对“气”所生的疾病,毫无办法,没有办法乃造成瞎子摸象的医学,更造成今日大众为科学轰轰烈烈牺牲的医学怪现象,大众见怪不怪,愿为科学牺牲成仁的医学,岂不怪哉!气检查不到,西医不懂“气”所产生的病变,不懂却不说不懂,而说原因不明,原因不明就是不懂,不懂却对病患动手术治疗,其结果就是令病患及家属“唉”了,科学嘛!“专家、权威”不懂,病患更不懂,乃创造出今日轰轰烈烈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光辉医学——癌的医学。任何医疗皆有其专长,及其不能治疗痊愈的疾病,任何医疗皆有其治疗的极限,就像任何名医皆有其不能治疗痊愈的病患,天下并没有不能治之病,肿瘤当然也有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恢复健康、痊愈,只是某些医疗不会治此种病——肿瘤,不会治却照治不误,且治疗方法离谱——手术、化疗、电疗、放射线治疗、移植病患被离谱的唯一方法治疗之最后结果,换得的就是全家家属、亲人嚎啕大哭的“唉!”了,此“唉!”字几经研究而定为今日的“癌”字。癌由疔、品和山字组成,疔表示人生病,品表示很多的人口,山即土堆,嵒即土堆上站着许多人,其意义即生病遇到不会治病的医生、医院,不会治却照治不误,最后病患就被许多人送到山上,埋成土堆,许多人踏在土堆上山的病为癌——癌字的出生。我们常看到医疗的报导过去三十年来,在癌症的基本研究方面,的确有惊人的“进步”惊人的进步有那几点呢?创造了十大死亡排行榜的第一名,四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令病患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医疗骗术越来越成熟,可以令病患毫无怨言、毫无反击的余地。癌症的治疗仍毫无进展,和的确有惊人的“进步”一说,是否自打耳光。吸烟的人口减少了四倍,而肺癌死亡的人数却增加了三倍,刚好与预防的成效成正比,越预防死亡越多,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及早死亡。90常听说:早期的癌症是潜伏的,没有证状且不易查觉,有症状出现的癌症,常已进入较晚期,所以定期做癌症筛检是非常重要的。有病的不会治,有病的就是晚期,这晚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妇女子宫、子宫颈癌的抹片、切片检查分为:零期子宫癌、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医师会告诉病人说:零期的子宫癌手术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癌细胞不会扩散、蔓延,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手术治疗。零期的子宫癌,零期的“零”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只会想“子宫癌”三个字,而不会想到前面那个零字是什么意思?零就是没有,没有却在零字后面加上“期子宫癌”四个字,许多妇女听到“子宫癌”之后,会几星期不吃饭、不睡觉而哭泣。零期的“零”根本就没有病,拿什么癌细胞扩散、蔓延呢?只因子宫切除不会死在手术台上,没病,手术当然百分之百成功,没病,平白挨一刀还要跟医生说:“谢谢!保住了生命。”常听医生说:△△病的存活率是两星期、两个月或两年,这存活率是什么意思呢?蛇的皮剥掉,八个小时还会卷动,青蛙的皮剥掉四个小时还会抽搐、跳动,这八个小时、四个小时是否是蛇或青蛙的存活率呢?健康检查之后,常遇到医生会告诉你,不动手术则定时炸弹会随时有爆炸的危险,许多病患因害怕而被动手术,动手术后不可收拾,医生会告诉你,病人的癌细胞是与别人特别不同的癌细胞、特别凶恶的癌细胞,而不会告诉你不手术活一百岁也没有特别凶恶或与别人特别不同的癌细胞,这特别凶恶或与别人不同的癌细胞是什么呢?肿瘤的治疗,我们常听到、看到“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速的切除手术、化疗、电疗、放射线治疗。事实上这些“唯一”的科学——手术、化疗、电疗、放射线治疗、切除等,许多的“唯一”才是真正早期结束病患生命的真凶,制造十大死亡排行榜的首恶,大家却不明了癌细胞为什么会转移,良性变恶性的根源是如何发生的?大家可以看看在做化学治疗后的病患之血管,像是塑料的水管一样又坚又硬,血液因血管的硬化而产生循环的障碍,循环障碍产生心脏的负荷,及化学药物的伤害,造成心脏、肾脏的衰竭而死亡,是医疗造成死亡,而不是疾病造成死亡。用化学药物在血肉之躯起化学变化,抗癌的医疗是在杀人、还是在杀癌细胞呢?把病患伤害死了,却会使病患认为是因得癌症死亡、是因癌细胞的作孽,而不会是因医疗不当死亡,真是高科技的医疗进步。癌细胞可能在人体内被消灭吗?如何才能不再让癌长在医生的嘴巴,长在病人的心中呢?如何才能消灭癌细胞——医生、医院的缺德呢?癌症病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肿瘤,而是死于医生、医疗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及手术后怕伤口发炎而消炎,消炎伤心、肾,心肾被消炎受伤害,才是病患真正的死因,因此有症状出现的癌症,常已进入较晚期,这“晚期”二字,乃是手术对人体伤害致命的最好掩饰。受“唯一”的医疗,侥幸不死也是早已不成人形,活得没有人的尊严,生不如死的痛苦挣扎,大众要如何脱离癌的梦魇,解除癌的威胁呢?病易治,病人的心难治,许多治愈五年、十年的癌症病患,常在身体有任何风吹草动时,又会怀疑癌细胞是否又在发作了呢?而心惊胆颤,如何让大众脱离这杀戮战场的科学——医疗的危害呢
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一)手术治疗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50%者;④心、肝、肾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手术和病理证实约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无期效果相同,而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AFP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由于根治切除术后随访密切,故常检测到“亚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乃以再手术为首选,第二次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可达38.7%。肝移植术虽不失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到证实,术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病人常死于复发。对发展中国家而方,由于供体来源及费问题近年仍难以推广。(二)姑息性外科治疗适于较大肿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无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动脉结扎和(或)肝动脉插管化疗、冷冻、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术中肝动脉栓塞治疗或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等,有时可使肿瘤缩小,血清AFP下降,为二步切除提供机会。(三)多模式的综合治疗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种,一般多以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插管化疗的二联方式为基础,加外放射治疗为三联,如合并免疫治疗四联。以三联以上效果最佳。经多模式综合治疗患者肿瘤缩小率达31%,因肿瘤明显缩小,获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达38.1%。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疗及导向治疗,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法是:第一周肝动脉导管内化疗顺氯氨铂(CDDP)每日20mg,连续3天。第二周肝肿瘤区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2.5Gy(250rads),连续3天;二周为一疗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复3~4个疗程。导向治疗,以131I-抗肝癌铁蛋白抗体或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或131I-lipiodol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每隔1~2月一次,治疗间期动脉内化CDDP 20mg每日一次,连续3~5天。若上述治疗同时加免疫治疗如干扰素、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则更佳。(四)肝动脉栓塞化疗(TAE)这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有很好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案。多采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疗法药或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钇微球栓塞肿瘤远端血供,再用明胶海棉栓塞肿瘤近端肝动脉,使之难以建立侧支循环,致使肿瘤病灶缺血坏死。化疗药常用CDDP80~,加100mg5Fu 1000mg丝裂霉素10mg〔或阿霉素(ADM)40~60mg〕,先行动脉内灌注,再混合丝裂霉素(MMC)10mg于超声乳化的Lipiodol内行远端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栓塞化疗应反复多次治疗,效果较好。根据我院放射科资料,34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较大肝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一年生存率仅为11.1%,合并肝动脉栓塞治疗一年生存率提高到65.2%,随访生存最长52月,30例肿瘤缩小获手术切除机会。对肝功能严重失代偿者此法属禁忌,门脉主干癌栓阻塞者亦不相宜。(五)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超声导下经皮肝穿于肿瘤内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肝癌。以肿瘤直径≤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的肝癌为首选。对小肝癌有可能治愈。≥5cm效果差。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健康儿童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为指导各地应用中医药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各地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现印发给你们,提供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二○○九年四月一日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历年均有发生,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在总结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今年部分地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药的使用情况,特制定本指南。  一、证治方案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喘、脱,危及生命。  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  (一)普通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  加减:
 1.高热、抖动、易惊加羚羊角粉冲服;  2.便秘加生大黄;  3.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  4.咳嗽加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二)重型
 1.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热祛风。  参考处方:生石膏、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肠、直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参考处方: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浓煎鼻饲或直肠滴注。  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三)中医药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蜜调外涂敷用,1日2—3次。  二、预防及生活调护  (一)预防  本病流行期间,婴幼儿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可使用以下方药:  1.白菊花6克  生甘草3克  生山楂10克  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适量频饮。适用于素有内热的小儿。  2.生薏米10克  扁豆10克  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适用于素有脾胃虚弱的小儿。  上述两方剂量适用于3—5岁小儿,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生活调护  患儿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
手口足病也称为手口足综合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易在幼儿中流行,夏、秋季多见。发病初期一般有低热或者不发热,很少有高热者,有时和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继之,在口腔内两颊粘膜、软腭出现疱疹,水疱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因而会导致咽痛、下咽困难、流涎、影响进食甚至拒食;手足远端部位出现疱疹性皮疹,常呈斑丘疹及水疱疹,疱疹如米粒大小,边缘充血,手掌、足底外侧为好发部位。一般患病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本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手口足病很容易传染的,病菌主要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小孩子的玩具等等,想想这些都是小孩很喜欢且经常做的动作:舔手,这个尝尝,那里摸摸,脸对脸亲密地说悄悄话,小孩之间打个喷嚏就传染了,怪不得传染性高。    如果流行这个病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远离病源,但也有隐性带菌者的,这个时候,靠的就是小孩自身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其自身免疫力。    不明白小孩为什么都那么喜欢舔手,刚发现儿子几次用舌头舔两只小手,这是已经消失了很久的坏习惯,是因为手里咸咸的味道吗?还是用舌头试任何东西对小孩来说都很有快感?对宝宝来说,世界不是看到的,而是“尝试岀真知”,嗯,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妈妈们总要不厌其烦地说:“宝宝,这个不能吃哦”“宝宝乖,洗手手”“哎呀宝宝,你怎么那么脏啊,会生病的,不可以放手进嘴巴”,宝宝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要来到一个矛盾的世界,赋予我尝试世界的功能,却又给我烦人的手口足病。    手足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肠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所以真的要特别注意小孩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还要增强小孩自身的免疫力。原说这个病好发于夏秋季节,没想到现在春季也“好发”了,看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暖湿季节,多用艾叶煮水泡脚,多吃吃扁豆薏仁鲫鱼汤,多喝喝白茅根水还是很有必要滴。  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易感者:4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临床表现  口痛、厌食、低热。  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手、足掌背可见几个到几十个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病程短,症状轻。  4、预防  隔离患儿两周,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消毒,病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5、治疗  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防止继发感染。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充血红色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 ■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4个特征。 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 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 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防治方法 病儿经过服用病毒灵、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板兰根冲剂,口腔涂2%龙胆紫治疗,个别病情严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干扰素注射等,经过1~2周观察治疗,绝大多数可痊愈,不留后遗症。值得警惕的是,有专家报道: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及心肌炎。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儿手足口病的防治 日 18:53:00 小儿手口足病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因此,会在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表现: 1、患儿会在发病前1-2周都有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的病史。 2、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3、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4、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5、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6、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7、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护理对策: 1、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质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提示: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斥,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手足口病是可以治愈的.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充血红色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 ■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4个特征。 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 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 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防治方法 病儿经过服用病毒灵、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板兰根冲剂,口腔涂2%龙胆紫治疗,个别病情严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干扰素注射等,经过1~2周观察治疗,绝大多数可痊愈,不留后遗症。值得警惕的是,有专家报道: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及心肌炎。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儿手足口病的防治 日 18:53:00 小儿手口足病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因此,会在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表现: 1、患儿会在发病前1-2周都有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的病史。 2、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3、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4、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5、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6、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7、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护理对策: 1、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质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提示: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斥,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充血红色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 ■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4个特征。 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 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 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防治方法 病儿经过服用病毒灵、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板兰根冲剂,口腔涂2%龙胆紫治疗,个别病情严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干扰素注射等,经过1~2周观察治疗,绝大多数可痊愈,不留后遗症。值得警惕的是,有专家报道: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及心肌炎。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儿手足口病的防治 日 18:53:00 小儿手口足病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因此,会在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表现: 1、患儿会在发病前1-2周都有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的病史。 2、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3、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4、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5、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6、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7、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护理对策: 1、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质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提示: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斥,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手足口病是可以治愈的.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充血红色疹、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 ■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全年均可发生,但以6-10月份尤其7月份达高峰。有人报道,每年的7-9月份发病率占73%。因此,托儿所老师和年轻的家长,在此期间内应注意预防。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4个特征。 ①发热:体温多为37.5~38.5℃,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 ②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皮疹为主,好发于手掌、足底,呈稀疏散在的直径为0.2~0.5厘米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或疱疹,有轻度痒感。其次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丘疹或疱疹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③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 ④淋巴结肿大:在颌下或颈侧可触及直径1~2厘米大小的淋巴结,自觉轻微疼痛。 另外,少数患儿在病程中伴有食欲不振、拒食、烦躁、咳嗽、腹泻等症状。 ■防治方法 病儿经过服用病毒灵、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板兰根冲剂,口腔涂2%龙胆紫治疗,个别病情严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干扰素注射等,经过1~2周观察治疗,绝大多数可痊愈,不留后遗症。值得警惕的是,有专家报道: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及心肌炎。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儿手足口病的防治 日 18:53:00 小儿手口足病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因此,会在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表现: 1、患儿会在发病前1-2周都有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的病史。 2、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3、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4、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5、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6、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7、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护理对策: 1、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质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提示: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斥,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编辑本段]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二.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编辑本段] 1.接触病人皮肤。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3.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4.饮用污染的水。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编辑本段]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四.临床特征[编辑本段]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五.鉴别[编辑本段]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六.护理对策[编辑本段]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传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临床特征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患儿尿黄。  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甚至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五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引发该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学校、幼托机构如何预防?学校、幼托机构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做到以下几点: 1.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要由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一旦怀疑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2.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注意教室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家庭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幼儿预防5项措施 幼儿预防须采取5项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相关链接■手足口病有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关专家表示,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已有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一般愈后良好。据悉,卫生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拔花生机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