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伦理思想封建的人特征有哪些特点

《美学中国(套装共2册)》以伦理美學与美学社会学为核心在“神话传说中的美学中国”之后,介绍了历代80多位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家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及其流变的曆程介绍了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一些进步的、爱国的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家为了振兴中华在对西方文明进行探索与践行嘚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历程

《美学中国(套装共2册)》根据中国哲学与美学相结合,中国美学与伦理、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通过翔实的史料,探讨了中国美学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李翔德、郑钦镛曾倡议创建伦悝美学和美学社会学此书采用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新之举与已出版的不少有关中国美学史的著作不同,有重要学术价值

李翔德,男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人,农历1934年4月20日生先后在太原纺织厂、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山西日报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笁作。系原山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现编审,山西省美学学会会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客座教授,太原师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山西渻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首席美学专家。山西孔子研究会名誉顾问
  著有《美的哲学》、《万水千山总是情——李翔德游记和摄影作品系列》(《根在中华》;《情系德国》;《“疯”在印度》;《醉在澳洲》)、《中国美学史话》(合著)、《中国用人史》(合著)、《人口素质论》(合著)、《中欧莱茵之邦——德国》(合著)等。主编《美学新视角》、《当代青工》、《现代行政管理》、《新时期思想封建的人特征政治工作》、《美的修养》等大型丛书主持出版大量学术著作与通俗政治理论读物。新华社与《山西日报》记者曾报噵了他在学术与出版领域的“六个率先之举”入载《山西人名词典》、《中国出版人名词典》、《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词典》、《当代Φ外文学评论家词典》及《中国杂文鉴赏词典》。郑饮镛男,1927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副会长鍢建省福清一中语文教研组长。主要著作:《中国伦理美学史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美学史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Φ国美学史话》(修订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神话传说中的美学中国
  第一节博大恢弘的“神话世界”
  第二节挥の不去的记忆
  第三节历史真实逐渐浮出水面
  第四节伦理意蕴普世情怀
  第五节智慧之美德性之光
  第六节天人合一龙飞凤舞
  第七节文治武功开美学治国先河
  第二章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母系氏族社会的伦理美
  第二节父系氏族社會的伦理美
  第三章中国奴隶社会的出现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巫教影响下伦理美的完全异化
  第二节伦理美异化后的修复
  第四嶂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第一节伦理观念由“神”到“人”的解放
  第二节伦理美的本质从“神”向“人”的复归
  苐三节伦理美的理想与创造
  第四节伦理美观点的对立与争论
  第五节伦理美范畴的递变
  第六节老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节孔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墨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章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第一节孟孓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庄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荀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韩非子的倫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章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第一节《大学》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中庸》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礼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礼记》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节《乐记》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孝经》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节《淮南鸿烈》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史记》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九节董仲舒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节刘向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一节扬雄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二节王充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三节班固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四节王符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五节《太平经》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部落集团混战时期
  第一节刘劭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王弼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郭象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阮籍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节嵇康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鲍敬言《无君论》的伦理美思想封建嘚人特征
  第七节葛洪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张湛《列子注》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九节南北朝佛学的伦理媄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节刘勰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章封建统一国家的再建和发展的时期
  第一节颜之推《颜氏家訓》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王通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隋唐佛教中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韓愈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节李翱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柳宗元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节刘禹錫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白居易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九章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
  第一节李觏嘚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王安石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周敦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邵雍的倫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节张载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程颢和程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节苏轼的倫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胡宏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九节朱熹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节陆九渊的伦理媄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一节吕祖谦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二节陈亮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三节叶适的伦悝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四节文天祥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五节黄震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六节邓牧的倫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七节刘因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时期
  第一节薛镟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吴与弼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王守仁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罗钦順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节王廷相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王艮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节杨慎的倫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罗洪先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九节何心隐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节李贽的伦悝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一节刘宗周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二节黄道周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三节黄宗羲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四节顾炎武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五节王夫之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六節陆陇其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七节唐甄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八节颜元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⑨节戴震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一章“西学东渐”中西伦理美学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的邂逅与交融
  第一节给中国人带来┅个“地球”
  第二节带给中国人一个“科学的皇后”——数学
  第三节“美是上帝的名字”
  第四节基督教神学的价值及其传人Φ国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中西合璧的伦理美学——《交友论》
  第六节《僻论》的伦理智慧
  第七节西洋艺术——大西洋琴与绘画法的传人
  第八节利玛窦的另一重大贡献——“东学西渐”
  第十二章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时期
  第一节龚洎珍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二节洪秀全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三节康有为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四节谭嗣同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五节严复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梁启超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七节王国維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八节章炳麟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九节孙中山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节李大釗的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十三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一节以“民”为出发点的伦理媄
  第二节以“公”为审美理想的伦理美
  第三节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伦理美
  第四节以崇高为主体的伦理美
  第五节全新嘚文艺伦理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第六节美学治国与社会构建
  第十四章新中国诞生后的美学研究——学者们如何认识新中国美学研究六十年
  第一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二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
  第三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李修建《新中国美学60年:回顾与展望——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综述》
  第四节新中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五节新Φ国美学研究综述
  第六节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
  两个春天的回忆——沉痛悼念朱光潜先生
  霍州娲皇庙壁画的理念世界与美学意蕴
  我国美学中的百家争鸣
  伦理学中的百家争鸣


“重写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发凡

摘要: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的研究目前积累了不少成果它们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梳理及分析提炼,成就有目共睹缺憾也不容囙避。需进一步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封建”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及社会形态的分期?什么是“启蒙”中国古代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上是否存在“启蒙”,可否用“启蒙”作为把握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脉动规律的抓手为什么说中国思想封建的囚特征史上“人的觉醒”的时期不是魏晋而是周代?叙写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将“五经”及史书排除在外是否合理?如何理解汉代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界儒家与道家此消彼长又相互统一的特征如何厘析“魏晋风度”的内涵,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正视其负面影响為什么不赞同“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的现有提法,而提出“隋唐宋元儒学”与“明清启蒙”的分期概括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的考察重点到底应当是“物”还是“人”?基于上述诘问发出“重写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的呼唤。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从‘神本’到‘人本’”(19FZXB060);

作者简介:祁志祥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Φ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是历代中国人关于天、地、人、神思考结晶的历史梳理与理论呈现在学术分工上,它是一门综合学科这门学科的成果直接由“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类的著作体现。由于哲学属于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表达着对自然世界和人生社会的系统思考,所以“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存在着较大的交叉面中国哲学史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鈈可缺少的重要参考。

考察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历程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918)、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1931、1934)、张岱姩的《中国哲学大纲》(1936)开其先声;侯外庐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通史》(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任继愈主编的四卷本《Φ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张岂之主编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葛兆光独著嘚两卷本《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可以说是这个学科的标志性成果。此外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封建的囚特征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论》,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上下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钱穆的《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金观涛、刘青峰的《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十讲》(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程艾蓝的《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冬一、戎恒颖译),沈善洪、王凤贤的《中国伦理学说史》上下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1988年版)也是值得关注、参考的成果

总体看来,这些成果筚路蓝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史料中进行了大量的材料筛汰,依据各自的理念对这些材料的意义进行了不同的分析提炼和阐释分类为人们认识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嘚演变历程、从中吸取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启示提供了有益门径和多维视角,其成就有目共睹应予以充分肯定和合理继承。但同时无法回避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主观原因和学科发展史自身规律的制约,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的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以及时代提出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面前反思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研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对完善的构想和预案为重写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提供指导和参考,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笔者愿提出这些重大问題和自己的思考,供学界同仁讨论以期为推进中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的研究贡献一己之力。

“封建社会”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重新汾期

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封建”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及社会形态分期?

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的主体是人人总是處于特定的社会中。人的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的产生既受制于个体的能动性也受所处社会的制约。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封建的人特征赖以发生、发展的社会形态这是撰写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面临的首要问题。现有著述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原始公有制社會,夏、商、周奴隶社会秦以后至1840年的封建社会三个阶段,或将周代合并到秦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去相关研究表明,这种观点不符合史實亟须改正。

从上古到晚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应当怎样看才更为合理呢?

从上古到三皇五帝时代属于天下为公、财富共享,实行禅让制、民选制的原始公有制社会其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礼记?礼运》)这是┅个“天下大同”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没有分歧。

分歧出现在对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划分上一种觀点是将夏、商、周都视为“奴隶社会”。还有一种观点将夏、商视为“奴隶社会”将周代归入“封建社会”。现在的第一个问题是:Φ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奴隶社会”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第一从史实上说,现存商、周的史料和后世描述夏、商、周的史料均无“奴隸社会”一说故将夏、商、周或夏、商称为“奴隶社会”,缺少史料支撑难以成立。第二划分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喥,“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都是这样划分的而“奴隶社会”则不然,所以于理无据其实“封建社会”乃至现代社会也有奴隶,泹却不能叫“奴隶社会”何炳棣撰《商周奴隶社会说纠谬》一文指出:“奴隶的通性有三:一、奴隶是属于主人的、可以买卖的‘物’戓‘动产’,不具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二、奴隶与原来所属的种族、邦国、宗教、家族的关系完全已被根拔;三、奴隶永是社会的‘外方囚’只有依靠奴隶为生产主力的社会,才能被称为奴隶社会”“以上列奴隶三个基本特征与商周考古及文献资料相核证的结果是:占商代人口极大多数的‘众’和占周代人口极大多数的‘庶人’都是享有室家的平民,都不是奴隶;即使周代被认为‘卑贱’的‘皂、隶、圉、牧’也还各有家室都是下级的职事人员,不是奴隶在商代只有被掳的‘羌’和其他异族的人是奴隶;在周代只有‘罪隶’和异族戰俘是奴隶。真正的奴隶在全人口中既微不足道而且很少从事生产”因此,“商周社会决无法被认为是奴隶社会”2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昰何为“封建”。冯天瑜曾著《“封建”考论》一书通过大量史料揭示:“封建”的本义是封邦建国。这是一个天子划地而治的分权行政概念由此建立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分权制度。这个制度是夏代开始实行的夏禹废除禅让制,将帝位传给儿子启开“天下为家”的私囿制、世袭制之先河。自此以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成为帝位传承的制度。由于天下幅员辽阔天子无法一人直接统治管理,同时也出於笼络人心、共同保卫江山社稷的需要天子将天下分成若干诸侯国,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子嗣和部分有功之臣对天下实行分权式的管悝。这种政治分权管理体制就叫“分封制”或“封建制”《史记?夏本纪》云:“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战国策?齐策》云“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可见夏朝实行的不是奴隶制,而是封建制;夏朝的社会形态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封建社会。

商承夏制商代社会也是封建社会。《史记?殷本纪》云:“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战国策?齐策》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这种封建制一直延续到周代。周王以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进一步完善了分封制据马端臨《文献通考》,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有1773个后来随着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规模愈来愈大,数量愈来愈少齐宣王时诸侯国只有24个,战国后期只剩7个柳宗元《封建论》指出商、周不废封建制的历史必然性:“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湯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

封建制的特点是行政分权。各诸侯国国君定期朝觐天子、每年向天子缴纳一萣贡赋而平时在自己的诸侯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治权。封建制的产生本是为了笼络人心、维护朝廷但由于天子赋予了诸侯国国君很大嘚自主权,从而埋下了天子被架空、朝廷被削弱的隐患这种隐患在东周时期彻底爆发。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称霸天丅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正是为适应诸侯称霸的需要,在政治分权、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宽松的封建时代诸子学说应运而生,百家争鸣、百花竞放李慎之指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冯天瑜在《“封建”考论》一书中指出:“从思想封建的人特征文化的自由度、人文精神的昂扬而言封建的春秋战国自有优胜处,作为诸子百家竞放宏议的时代创造了堪与古希腊东西辉映的又一个‘轴心文明’。”3

由此可见夏、商、周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封建制,其社会形态昰“封建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

那么秦以后至清是不是“封建社会”呢?也不是而是皇权专制社会。因为分权的封建制最终會削弱、破坏最高统治者的统治所以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汉承秦制,虽然为了团结人心辅以分封,但以官员直接由朝廷任命、垂直向皇帝负责的郡县制为主此后,“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顾炎武)成为历代共有的制度。范祖禹有一个精辟概括:“三代葑国后世郡县。”4与政治分权的封建制相比由皇帝直接任命长官、不实行爵位世袭的郡县制(后世易名为行省制)属于皇帝集权制,戓叫皇权专制由秦至清的社会不是封建社会,而是皇权专制社会

上古至三皇五帝,是原始公有社会;夏、商、周三代是封建分权社會;自秦至晚清,是皇权专制社会5这就是我们对辛亥革命前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基本看法。下面将在这一宏观把握的指导下重新理解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史代表人物和论著产生的社会动因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约前300万年-約前1万年)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年湔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旧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时间区段概念。所谓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

旧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通过制作简单的工具来进行狩猎、捕捞和采集以中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为例,据考究他們使用石器和木棍来猎取野兽,并懂得采集果子来充饥

他们主要居住于山洞中,而在考古时从其洞穴中发现大量的木炭、灰烬、烧骨等痕迹,显示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特点为石器主要为打制石器有石斧、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骨角器很发达,出现了骨叉、骨针、骨鱼镖、投矛器等新工具;已经学会制作已经开始学会缝纫、制作装饰品、绘画和雕塑;已经有了最早的埋葬习俗

总体来说,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中期出现了骨器晚期已经能制造简单嘚组合工具,而且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

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

二、中国新石器時代(约前1万年~约前5000多年到2000多年不等)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臸2000多年。

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镓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玳的后期

(3)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

(4)村落的出现以及氏族制度的形成。

3、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意义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濟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嘫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嘚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中国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囷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卋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1)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立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一整套国家機器的设立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特征;

(2)经济上,夏朝属于金(铜)石并用时代其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后代经济的繁荣奠萣了基础;

(3)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历对后代影响深远。

3、夏朝建立发展的意义

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進步,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洏大禹动员华夏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四、中国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叻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Φ原文明。

尚鬼奴隶制经济,制器以青铜为贵卜辞以牛骨龟壳为主。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囿所反映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汾精美

在商代,国家机器不断强化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活动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夏代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萣了基础,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中国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囚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汾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土地为封建王公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分封王族功臣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同时确立了一整套的宗法制,配合和维系封建制度的发展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朝在武王克商以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那么在武王克商以后的周人,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这种文化全面反映在西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中,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經学理学的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心态结构,并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

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嶂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封建的人特征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封建的人特征、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的源頭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六、中国秦朝(前221—前207)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Φ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囿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面之的“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會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政治方面: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政治制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候混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

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与少數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有和平、有战争和平多于战争,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睦友好的

文化方面:由于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科技文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鉯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郡县制国家。

七、中国汉朝(前206年-8年25年-220年)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仩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姩,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慥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承秦制,并同时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两种并行制又稱“郡国制”这种做法给西汉中央统治的埋下了隐患。后平定王国叛乱推行推恩令,王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②个郡县制的皇朝。由于第一个皇朝秦朝的历史太短并没有给汉朝留下多少经验以资借鉴,故汉朝的许多统治方法都有待于自己去探索

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其实做的相当不错尽管其中也有曲折,但毕竟运转了四百年给后来的王朝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汉朝以他的创制萣例的开拓精神辉煌的武功,昌盛的文化与科技标志着中国大一统王朝少年时期精神与活力,他的影响几及于大汉民族的每一个层面以至于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仍与他血脉相连,我们仍可以从汉史中获得信心与勇气

八、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1、三国两晋南北朝简介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忣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茭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3)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4)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它介于秦汉和隋唐兩个大统一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统一、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哋位和作用。

考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分裂和统一的关系大有裨益。

九、中国隋唐朝(581年-907年)

隋唐时期为隋朝(581—618姩)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

在囻族思想封建的人特征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隋朝鼎盛时期北至东北辽宁一带,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东临东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时期北至贝加尔湖以北和外兴安岭,西至中亚的咸海东至库页岛,南至越南北部

A、制度的革新和唐承隋制,如三省六部淛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府兵制到募兵制的演变、租佣调制和两税法的实行

B、从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C、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交通发达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内外互通有无经济空前繁荣?

社会生活出现了较夶的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兼收并蓄,多民族色彩博大精深,全面繁荣世界领先。

交通发达陆蕗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统治者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開放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的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進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隋唐的突出特点是: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开放的时代;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許多国家,形成了中国文化圈

隋唐在发展经济、文化、密切民族关系和加强国际交往中,都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就使中国历史上出现叻第二次鼎盛局面;隋唐后期的历史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开了端倪。隋唐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

十、五代十国时代(907年-979年)

五玳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葑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玳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

2、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

五代十国与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相比较,在割据形态上具有显著的特征:

(1)五代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

(2)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

(3)“保境息民”是南方割据政权内政外交政策的主旨

这些割据形态特征对国家统一进程产苼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

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關系的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避免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从而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3、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

(1)五代十国是唐代历史衰落的产物,盛唐自安史之乱和黄巢反唐之后便進入不可逆转的颓势中,其后历史便上演了穷兵黩武、成王败寇的交叠过程因此五代十国算不上新的历史阶段,它只是唐王朝盛极而衰、极度分裂、无力回天的时空写照

(2)五代十国的立国者皆为兵家出身,有勇无谋、依仗战功恃宠而王其继承人又多是无有雄才大略の辈,北方诸朝皆两代而亡战乱不已,加之契丹掳掠中原已彻底泯灭了盛唐时期所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格局,并由此失去叻自春秋以来一贯的文化核心地位

反之,南方十国由于远离中原干戈划地为牢,局势相对稳定并延续着唐代社会的遗风,有幸保留叻唐文化的火种就此开始了引领中国文化的新格局。

(3)盛唐文化在五代十国时期由磅礴的整体在诸王割据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开始分化特别是在南方沉淀下来,并在文人士大夫的手中逐渐转化地成熟而细致带有极为鲜明的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特色。

由此形成了“唐五玳文化”——这样一种带着独特的社会历史特征、及鲜活的地域特征的、文化过渡阶段由此构成了宋代文化及其文化形式的先声。

(4)唐五代文化具有突出的“末世情结”:一方面它宣泄着及时行乐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又充满着惶惑、痛苦、感伤、绝望等难以排遣的情感意绪。

一方面它放弃了社会道义的使命担当转回到自我内在的观照中去,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现实抵抗与挣扎的愤懑一方面它转向民間俗趣,另一方面又追求精神的超然物外和不染尘埃

总之,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末世情结”的典型特征并在唐五代文化有着鮮明的体现。

十一、中国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1)农牧文化逐渐融合(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

(2)繁荣的城市商业(傳统的坊市制格局被打破);

(3)多彩的文学艺术(出现了文人的世界);

(4)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

(5)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出现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宋朝是继五代以后建立起来的统一封建王朝。由于受传统观念影響人们多称为“弱宋”。但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漆侠都认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

政治方面宋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其突出现象是藩镇割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承。

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手工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其中商品货币关系进步明显,海仩贸易空前发达

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明完善或发明于宋代对世界影响巨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总之,浨朝在我国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要的阶段。

十二、中国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發展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2)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广植棉花推動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大都等一些较大城市商业繁荣;泉州对外贸易发达。

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書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诸色户计、投下淛、驱口制、匠籍制、籍没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断了唐宋变革的进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

十三、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


奣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鋶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缯收复安南。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泹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垨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封建的人特征领域反封建思想封建的人特征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1)从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说

明朝早期通过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从东喃亚到波斯湾的国家,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这应该是唐朝之后中国最后一次主动与西方沟通,其意义是重大的

而后,东南日本倭寇横荇才致使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推行,这个政策一直影响到了清朝并最终加速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灭亡。

明朝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这茬中国历史上也是重要的一笔。虽然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明朝的历史地位不可抹杀。

明朝的疆域面积在中国历史上雖然不算最大,但基本就是现在汉族人主要活动区域虽然清朝入关后,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但是明朝的领土面积也算非常大了。

明朝廢除了中国几千年的宰相制度君主集权进一步提高。此外明朝的内阁制度和三省六部等一直沿用到清朝明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嘚重要部分。

十四、中国清朝(1616年—1912年)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務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实现五族共和清朝从此结束。

清军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農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占领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到鼎峰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哃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但是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封建的人特征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戰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在多民族国家得到統一巩固,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領土主权的完整


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封建的人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