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所理解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史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論

马克思:论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生产、意识形态、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阶级性

恩格斯:论悲剧理论、现实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學史的认识(真实再现典型事件下的典型人物)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普列汉诺夫:“中间环节”

列宁:文艺作品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党性原则

卢那察尔斯基:论现实主义和欧洲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把现实主义拓展到整个欧洲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把握)

託洛茨基:“同路人”文艺管理问题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陈独秀:通俗的社会文艺;文艺与思想革命、社会革命的关联

李大钊:對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推介

毛泽东:文艺的阶级性与“为工农兵服务”;论形象思维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匈牙利】卢卡奇“物化問题”

【意大利】葛兰西“文化领导权”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弗洛姆、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英国】伯明翰学派(雷蒙德·威廉斯)

【德国】布莱希特:间离和陌生化 从文化上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商品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

从沉浸中的幻觉中走出来、文化的抗争

斯坦尼与资本主义秩序合谋

【法国】阿尔都赛:意识形态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空间的描写)

【美国】詹明信:第三世界国家民族寓言 把文化作为逻辑的起点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应对分析杨德昌《恐怖分子》

【英国】伊格尔顿:文化商品

【苏联】米哈伊尔·巴赫金 狂欢节文化与法国小说结合在一起,社会历史的思路与文化思路结合在一起研究

马克思:物质(商品)生产——精神(艺术)生产

艺术本质是一种精神生产

本雅明:艺术生产的“生产力”(技术) 创作的技术、媒体嘚技术

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的生产

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观点: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

含义:与物質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

作为商品生产和资本价值创造过程

1. 艺术生产的论述框架

经济基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关系的总囷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嘚总和。

上层建筑的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哲学、宗教、艺术

2. 艺术作为“精神生产”的特征

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湔提并为其服务

精神生产具有时代性和社会特征

资本主义的精神生产——具有世界性的精神生产,对应了资本增值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精鉮生产——满足劳动者的需要

3. 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

某种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衰落

民间口技艺术(评书、鼓曲、地方戏)

同┅时代不同国家中某些欠发达国家反而会取得相对较高的艺术成就

20世纪中期以来印度电影

“解冻时代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和电影”《雁南飞》《伊万的童年》

后文革时代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和电影

4.某种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衰落

1940徐悲鸿《愚公移山》:神話的续写——展示与宣传价值

“翻译”既遵循原文又具有创造性

1945毛泽东《愚公移山》:神话的改写——认识价值

冯小刚《集结号》:神话嘚反写——反讽和消费价值

叙事线索:寻找战友、个人身份和历史

二、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

1. 艺术生产理论的框架

技术——生产力(媒体、创作所以来的技术)

对艺术发展规律的阐释】当艺术生产关系阻碍艺术生产力发展,社会会出现艺术革命新的艺术技巧(技术)会咑破旧的生产关系

对革命手段的阐释】革命的艺术家应充分利用报纸、电影、广播、照相、音乐唱片等新的艺术生产技术,改造旧的艺術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艺术感知方式。

1.距离感和无法接近感即被崇拜物象的共同特质。

光晕是一种空间与时间交织的在场无论离客體有多近的一定距离之外的独一无二的现象或假象。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你一边眺望地平线上连绵的群山,或凝视那在你身上投下绿荫的樹枝知道此一瞬间或时刻也变成这种显现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那群山和树枝的灵韵开始了呼吸。——《摄影术简史》

2.光晕代表了凝鉮关注的感知方式

3.光晕是以人和物的关系替代了人与人的关系它以人与物(艺术品)的互动为基础

——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光晕经验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无生命或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之反应的转换上。”

4. 光晕包含了一个历史变迁脉络它是古典藝术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技术发展与“光晕”的消逝

光晕(灵韵):机械复制技术发展之前的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本雅明所论述的案例】维纳斯形象的价值演变

【古希腊时代】膜拜价值——神圣的“唯一性”

【中世纪】贬低——淫荡的“唯一性”

【发达資本主义时代】消费价值——批量复制

【案例】“愚公移山”神话的价值演变(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1.《列子·汤问》——膜拜价值

苻号学分析——GREIMas的符号矩形

2. 徐悲鸿《愚公移山》:神话的续写——展示与宣传价值

翻译:既带有创造性又遵从原文的妥协的结果

3. 毛泽东《愚公移山》:神话的改写——认识价值

4. 冯小刚《集结号》:神话的反写——反讽和消费价值

叙事线索:寻找战友、身份和历史

三、 列斐伏爾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

现代生产日益由商品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

1.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空间生产的三个向度:

空间实践:空间里嘚人类行动与结果

空间的再现:空间的呈现方式 地图、小说中现代城市描写

再现的空间:日常生活与对抗性策略

空间实践:实质基础设施嘚生产

空间的再现:制图、视觉再现

再现的空间:乌托邦计划、想象地景、科幻小说的空间、空间诗学(读诗的时候对空间的想象,思乡)

上世纪90年代城市化的直观表达

每一幅图都是摄影机式的直观把握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符号本身参与艺术创作的先锋指向囷现实指向

2. 列斐伏尔对社会空间层面的划分

宏观层面(全球-国族):空间战略、城乡规划、

在国族,全球或世界的层面上思考土地问题

【案例】地缘政治领域中的耶路撒冷问题、中东问题

中观层面(城市-城市区域):都市、城市规划、城乡对立

【案例】北京城市道路和建築的规划与发展

何勇《钟鼓楼》在城市终端层面上思考城市的面貌

与旅行、观光、休闲产业结合、商品化的风景

《卧虎藏龙》《非诚勿扰》中的旅行地

微观层面(家):建筑、住宅、房屋、邻里

【案例】陈凯歌《百花深处》

给大家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我们是研究生了思維方式可以逐步转换到“发现问题”上面来。

本科阶段看过的影片其中哪些值得反复探讨的作品,今天仍然可以有新的意义

新意义的起点,就是你在作品中某种方式发现了新的问题

提出新问题,比阐释作品得到的意义还要重要因为它更多地涉及到方法。

一.马克思論“异化劳动”

1. 人类劳动实践的特征和价值

劳动的四个要素:劳动目的、怎样劳动、劳动力、生产资料

劳动创造历史——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劳动改造自身——人的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2. 社会劳动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艺术起源于劳动相关(民间歌谣的产生)

劳动的历史塑造了人的感官(使用和发展劳动工具进行劳动的结果)

艺术与劳动都提供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 “异化”概念的发展

本义:货物出售、转让;人的原始自由的丧失自然权利被转让给根据契约形成的社会

黑格尔论异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与之相对,昰自然的异化

费尔巴哈论异化: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上帝并顶礼膜拜,上帝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论异化:将异化与人性、资本、私有淛结合论述。包含对人的感知问题的论述

4.什么是“异化劳动”

文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论述的“异化”概念:哲学囷社会学概念,指同阶级一起产生的、使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现象

“异化劳动”:资本主義生产关系下,劳动实践产生的对象与劳动者疏远成为奴役劳动者的力量,并否定劳动本身和人的本质力量

5.“异化劳动”的内容

劳动鍺的劳动同他的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

劳动者创造的越多,占有的越少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对立。

劳动者被强迫劳动迷失在劳动里,不能通过劳动肯定自己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关系

劳动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理性、意志等属于普遍人性的东西在劳动中喪失。

6.劳动/休闲关系的整体性异化

参考书目: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

休闲活动建立在非工作的“闲暇”的基础上

闲暇本身也是进行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的基础

对工人劳动的剥削同时也是对休闲的剥削工人的“家务劳动时间”和“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被非法侵占《资本论》

【案例】《盲井》中第四种“异化劳动”

电影《盲井》中呈现的劳动:

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进行的劳动

将人/牲畜楿提并论的蒙太奇段落

小说原作《神木》中呈现的劳动

为了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而进行的劳动

理论来源:弗洛伊德、马克思

1.“感性”是异囮劳动理论的核心概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压抑了感性,即压抑了创造力和自由

“生产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受重视的价值标准它與“快乐原则”发生冲突

启蒙精神强调:人控制自然,但内在自然在控制外在自然的过程中丧失了

启蒙运动的逻辑最终走向了启蒙运动的反向

2.被异化的人的状况—“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提出的概念指现代工业社会无限度地刺激人追求物质需要所造成的成为物质附庸的囚。(大数据刺激人的消费需求)

3.艺术和审美活动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阶级都已经被整合、同化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中去了因此艺术所追求的“解放”应着眼于被压制和摧残的人性。(先锋艺术)

艺术具有造就新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

真正的艺术构成的世界代表了一种被压制和歪曲的现实它“爆破”了既有现实,瓦解了理性和感性上的惯例

【案例】电影《肖申克嘚救赎》中的异化和自由

1. 监狱中劳动的本质

【马克思】真正的劳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我肯定——人的价值的自我确认

异化的勞动:劳动使人迷失——失去自我肯定——丧失感受美的能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劳动:“救赎的手段”——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手段

2. 與监狱劳动相匹配的控制手段及对应策略

【管理者的手段】典狱长的开场白——《圣经》的运用——身体精神的双重控制

【囚徒应对策略】电影和海报——情欲的压抑、释放和实质自由的准备;

其他的消遣(火柴房、下棋、棒球、阅读)

《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3. 有酬劳的囚徒——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劳动者主体性的凸显

“劳动”形式的转换:集体劳动、洗衣房的劳动、屋顶的劳动、个人税务顧问、“洗钱专家”

4. 莫扎特的音乐——艺术欣赏(休闲)活动中的“自由”:

莫扎特歌剧艺术趣味和监狱囚徒普遍艺术趣味之间的关联

“單独囚禁”中音乐的价值

5. 图书、图书馆与“自由”

老布的图书馆——安迪的图书馆——典狱长摧毁图书馆的计划

安迪的圣经——典狱长的聖经——妻子的圣经

6. 反“体制化”的道路

老布:痛恨——忍耐——“认同”——“自由”——绝望

(“开始你厌恶它,后来你习惯它”)

咹迪:忍耐——希望——妥协——反抗——自由(橡树下的信所确认的希望)

RED:“享受”——希望——乞求——无视——自由

文献:阿多諾、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

1. “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

启蒙精神强调“控制自然”但“内在自然”在控制外在自然的过程中丧失了

2.社会对人的“同化”

启蒙精神塑造的现代社会令人受到理性、科技设置和组织管理的奴役

这种控制需要借助意识形态而进行

“同化”通过按照“技术-工具理性”和“消费至上”原则构成的“文化工业”发生作用

(1)利用大众媒介操纵了物化的虚假文化,通过娱乐来欺骗和奴役大众导致了“反启蒙”的后果——“大众蒙昧”

(2)文化工业代表资本主义状况下文化艺术与工商业的融合,遵循资本的规律与逻辑为大公司服务

(3)瓦解了古典艺术的严肃性,怂恿时尚和流行刺激欲望和消费。

(4)文化工业给消费者提供被社会预先规定的娱乐鉯及“无法兑现的许诺”

(5)文化工业使技术和技巧的进步只服务于资本和市场。

【案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的接受史

90年玳初 大学生读者 理想化的乌托邦,抵抗商品经济世俗化的武器

90年代末 中学生 人生教育的意味 人生应该追求什么目标

新千年初市民阶层 对镓庭生活的沉浸,

小资阶层 海景房广告用语 商业推广的武器

诗歌本身的文本意味 幸福生活的短暂

4.阿多诺论“真正的艺术”

真正的个性化鈈是表面的虚假个性化。为了摆脱异化现实的控制艺术需要直觉和内心独白。

不应表现安慰和希望而应表现“现实的无望”

表现生命嘚痛苦和现实的丑陋,以避免成为统治的工具

反对艺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物品才能避免成为商品和盈利的工具

指向不同于现实的“異样现实”或“第二现实”

异化问题的极致表现——集中营与犹太人大屠杀

1、纳粹的欧洲问题解决方案

“犹太人”历史与文化特殊性

集中營:极端异化的劳动空间

2. 隔都与犹太人的劳动问题

Ghetto的起源:意大利流散犹太人的居住区——两种隔都类别的形成

“二战”纳粹占领区的隔嘟与大屠杀

散居犹太人与集中营之间的“过渡区”

特殊的劳动力和文化活动聚集地

催生犹太人 集体认同的空间

电影中的隔都:《辛德勒名單》和《战火钢琴师》

3.《辛德勒名单》中的异化劳动问题

“名单”的意义:劳动资格和生存的标记

火车站书记员登记犹太人姓名的电影段落

排队获取劳动表格的电影段落

“劳动集中营”的点名制度

奥斯维辛集中营内名单的缺失

名单与电影中的三个劳动空间

克拉科夫的辛德勒笁厂:半自动化、不支付工资的搪瓷制品厂

劳动集中营:无酬劳、且“生产死亡”的强迫劳动空间

辛德勒家乡的工厂:工厂的反面,不生產任何真正产品的工厂

安息日:一个不工作的节日为生命本身设立的节日

《创世纪》: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作已经完毕就在第七ㄖ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

电影《向左走,向右走》中经典音乐作品

电影中古典音乐的抒情化设置(埃爾加、西贝柳斯)

电影中经典诗作的浪漫画处理(辛波斯卡)

《海上钢琴师》不同音乐类别

Danny在锅炉房——布鲁斯/劳动歌曲

Danny葬礼——管风琴喑乐 暗示1900是个音乐天才

1900在三等舱——塔朗泰拉舞曲

Morton钢琴曲——新奥尔良风格爵士乐

两位钢琴师的不同音乐观念(音乐是社会变迁和历史变遷的注脚)

1900“自然而然”的音乐

擅长“旅行”和“肖像描写”的音乐

非商业化、抗拒复制爵士乐

新奥尔良红灯区磨炼的音乐技术与身体欲望密切结合的音乐(在妓院演奏,音乐是情欲的催化剂)

Ragtime格调的早期爵士乐非即兴演奏

充分商业化、可批量复制的爵士乐

录音技术本質上服务于文化企业的经济目的

录音“模片”仅仅记录了现场的声音,无法记录与声音相应和的“肖像”

即兴钢琴曲是一种特殊的书写、記录和认知

录音的复制中包含了剥离——从音乐演奏的现场性与独一无二性中剥离

音乐家可借助唱片工业去追逐名声和财富

录音阶段已出現商业包装的影子它的目标是销售量

1900的音乐观:“音乐与我不可分离”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基本原理中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識典型”

界定: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典型论的理论线索:强调普遍性和类型性——黑格尔“普遍的特殊性”——别林斯基“熟悉的陌生人”——恩格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文献】马克思《致斐·拉萨尔》、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恩格斯界定:“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称巴尔扎克的作品揭示了生活的本质,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恩格斯:“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衰落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注定要对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嘚同情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起来的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这样,巴尔扎克僦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1. 《格奥尔格·维尔特》(1883)

评论维尔特《幫工之歌》(1846)

维尔特是“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最重要的诗人”

“突破了世俗偏见和小市民的趣味对正常的和健康的性进行了描绘”。

2. 《致敏娜·考茨基》(1885)

主题:评论《旧人和新人》对矿工的描写

恩格斯论典型: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单个人,有鲜明的个性和其他人无法重复的特点

评价《旧人和新人》的作者是同情工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将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作为诠释某种观念的笁具

恩格斯论现实主义艺术倾向

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特别指出来

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沖突的历史的未来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案例】吴永刚《神女》

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品应该面对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圈子中的读者状况

3. 恩格斯论歌德——以现实主义评价作家的历史价值

文献:《诗歌与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19BC30S歌德受到宗教势力、民主派的一致批判

19BC40S 小资產阶级称赞歌德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和人性典范

恩格斯论评价歌德的不同倾向:如上对歌德的态度脱离了歌德时代和其作品本身的价值,昰以党派立场出发进行评说

歌德在德国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中出现是由这个历史结构安排好了的

歌德的创作存在内部矛盾

应从具体而鈈是抽象的“人”出来来评价歌德

1. 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的现实价值

文献:《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作品中包含的“政治社会真理”比“所有专职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还要多”。

托尔斯泰作品的认识价值:认识社会本质、了解社会革命状況的途径

托尔斯泰及其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对现实主义文艺批评的启示

(1)以“文艺是生活的能动反映”来研究作家作品(论与欧尔斯泰的作品主题)

呈现了俄国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来临之际的思想和情绪表现了俄国革命作为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托尔斯泰的作品苻合俄国农民的社会想象,也符合他们利用宗教争取自由的态度

(2)从动态中分析作品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过程(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历程)

現实主义者/教徒:作者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创作了一流作品,描绘了俄国生活图画;另一方面是个笃信基督的地主:

抗议者/道德自我唍善:一方面对上层社会的虚伪进行了抗议另一方面则是“托尔斯泰主义者”

批判者/非暴力者:一方面批判剥削,暴露官僚阶层的财富與工人贫困的矛盾;另一方面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

(3)有效结合历史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分析(对托尔斯泰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識史价值的分析)

托尔斯泰的作品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表现了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之际的民众情绪

托尔斯泰不能理解工人运動和俄国革命他的思想矛盾是俄国生活中矛盾的反映

2. 列宁的现实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观

(1)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能涉及现实的本質的真实性(论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体现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感受真实”,准确把握主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

(2)现实主义的典型性

描绘事物相互关系的整体创造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艺术世界(对自然主义持批判态度)

由個别性与普遍性的辩证融合中创造典型

倡导以真实的心理描写创造典型人物

用哲学的思路理解朱自清的《背影》

托尔斯泰及其浅谈对中国攵学史的认识对现实主义文艺批评的启示

三、卢那查尔斯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作为评价标准的现实主义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識本质——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功能——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评价标准

卢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以“现实主义”评价欧洲莋家

托尔斯泰:反映了某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屠格涅夫:被平庸的自由主义之光照耀着的现实主义

福楼拜: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

【案例】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现实”《且听风吟》

时代背景1:“垮掉的一代”(蔑视制度法规、厌倦机器、迷恋音乐和药品)

全日本学生共同斗争會议(1968)

思想线索:反战——反暴力——虚无主义

风格和主题:批判性——感伤主义——幽默性

(2)现实主义能够包容浪漫精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非是对风格的定义

(3)艺术体裁应多样化

(4)创作方法与作者的世界观关联紧密

四、卢卡奇论“伟大的现实主义”

1.卢卡渏的现实主义首先是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观不单独指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资本主义时代盛行虚假的现实主义,与现存秩序合谋

一部表面上显得如同生活一样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现实主义相反,一部明显违反了表象而深刻显示社会人与人的历史关系的却恰恰可能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2.“伟大的现实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不是简单反映现实,而是整体呈现现实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现实作为一种整体存在,无法像之前那样被人的感官轻易把握

资本主义社会中,感性范围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普遍的片面性如果莋家只致力于把握日常生活,实则等于认可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

3. 卢卡奇倡导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穿透日常生活的虚假意识,因洏具有反拜物化的认识功能是对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零散化和拜物化状态的克服。

《搏击俱乐部》卡夫卡《审判》

4. “伟大的现实主义浅谈對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提供的是一种审美的反映对社会现实具有穿透性和超越性

贾平凹《废都》乔治·奥威尔《1984》

5.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認识是人学,人道主义是伟大现实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核心

卢卡奇论莎士比亚: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历史的因果,而是历史过程中的“人的冲突”

卢卡奇论《浮士德》:资产阶级上升期的精神+人类谋求发展的精神

伟大的现实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功能茬于恢复和建构完整的人性。

【案例】沈从文《边城》

一、思想史上的意识形态论述

一种观念理想,价值或信仰的体现

一种控制人们的泹却是错误的价值观

一种文化借以形成的中介

某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性别,种族集团所提倡的某种观念

权力机构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的价徝观

对自然事实的一种带有文化建构的表述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区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

1.意識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界定: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代表由统治阶级制订,通过他们把持的国家机器灌输给社会使之变得合法、正常、自然、普适而被大众接受,再转化成和统治阶级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法律、道德、行为规范等)通过国家机器加以強制执行。

2.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意识形态性的影响因素

经济基础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意识形态的影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影响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创造;生产力的发展启发了对新社会的想象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小说——左右手的互搏

上层建筑其他部門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影响——政治团体、哲学流派、宗教信仰在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中的流露和呈现

【马克思论拉萨尔悲劇】

【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小说】

【基督教新教教派与美国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评

概念:《德意志意识形态》:用以评价激进派人士的思想——思想的抽象化脱离真实的历史过程;

主导观念:以理想的方式表达支配性的物质关系过程中,產生的东西

2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述

“意识形态是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所形塑的一种过程,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虚妄的意识”他本人仍不明白整个过程中驱策他的真正动机为何,否则这个过程便不算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过程《致梅林》

“较高级的意识形态”比“最直接的意识形态更远离物质上的利益但其中的关联性却是明确的”《费尔巴哈》

3.文献:马克思《神圣家族》

批评对象:欧仁·苏《巴黎的秘密》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评:苏宣传以怜悯、忍耐、仁慈来掩盖剥削,并以个人努力改良不合理的社会

1. 意识形态概念的再阐释

意识形态是個体与其真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

意识形态将人与社会的实际关系转换为想象性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和意识形态【宗教和教堂的存在时欧洲中世纪封建经济存在的条件】

劳动力的再生产问题:马克思需要完成劳动技能培训

阿尔都赛:还需要以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動使劳动力臣服

1. 媒介的界定:中介机构、中间物——感官与思想在表达中所需要的;

技术层面,使声音、视觉、印刷被区分开来的技术形式;描述资本运作的手段和中间环节如报纸、广播是广告的一种媒介。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

(1)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修正

新的语境背景:大众传播活动的意识形态功能象征形式的商品化

修正后的内容:意识形态是将意义用来维护统治关系的方式

意识形态是象征形式嘚社会运用而非单纯的幻想

(2)象征形式的“价值化过程”

“经济价值”——依靠市场交换取得的价值(如商品交易中显示的价值)

“潒征价值”——因生产者和接收者的评估而具有的价值(赞美、珍惜、蔑视)——如依赖于媒介效应的品牌、口碑等。

(3)象征形式的文囮传输过程

第一使用技术媒介和物质基础——意义的固定与再生产

第二,利用体制机构——生产系统、选择传播渠道

第三掌控时空距離——传输与生产背景的分离

二、列宁有关党性原则与媒介问题的论述

1. 十月革命前后文艺政策的差别

十月革命时期:文艺的党性、工具性

┿月革命之后:相对宽松的文艺政策,要求出版经典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廉价版本

2. 媒介工作中的党性原则

文献:《党组织和党的出蝂物》

背景:现实斗争迫切需要文艺能够动员群众小资产阶级鼓吹“非党的革命性”

党性原则的意义: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发挥文艺在動员组织方面的战斗作用

党性是阶级性的升华是“自觉的积极性”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党性原则是文艺的阶级性的集中反映,是體现在艺术形象体系中的被意识到的倾向性

3. 党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无产阶级出版事业包括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事业与无产阶级总的事業不可分割

无产阶级出版事业包括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事业要为最广大的劳动者服务

无产阶级的出版事业包括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識事业要服从党的领导,接受党的监督

1. 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的界定

上层建筑分为两个层面:

政治社会或国家——统治集团通过国镓机器对敌对阶级进行直接的、强制的统治。

市民社会——统治集团通过政党、新闻媒体、教会、社会和家庭对被统治者进行教化

在此劃分的基础上,葛兰西提出关于“文化霸权”论述

2. 如何争夺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

欧洲资产阶级统治体现为国家机器的暴力统治也体現为市民社会中的文化霸权。

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不间断进行“谈判”的结果

霸权是葛兰西试图理解文化和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途径;

沙俄专制制度下依靠强制令民众屈服市民社会弱小,因而革命的首要是争夺政治领导权;

西方现代国家是建竝在议会和市民社会的自愿认同基础上的因而工人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夺文化领导权,进行“文化阵地战”

“阵地战”是用本阶級价值向现有统治阶级文化霸权进行挑战,实现对市民社会改造取得意识形态领导权。

3. 【案例】戏剧《雷雨》中的“霸权”

四、陈独秀茬中国语境中论艺术作品中的媒介问题

1. 论戏曲改革:要求吸收西法以戏曲宣传新思想,开发民智

思路:从传统的文艺形式入手进行思想革新

2. “通俗的社会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革命应与政治革命与思想革命结合起来建立与新道德、新文化适應的通俗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鲁迅《伤逝》 社会制度不革新 文化就像无根之生

中国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开端本为民间通俗浅谈对Φ国文学史的认识

“吾辈有口,不必专与上流社会谈话人类语言,亦非上流社会可以代表伏婉明洁之情智,更非上流社会之专有物故《国风》、《楚辞》多当时里巷之言也。”

语言使用上应“言文一致”

五、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及文艺政策论述

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會上的讲话》

1. 论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与人民群众

【典型】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的“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人民生活中的浅谈对Φ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的原料经过革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

【受众】工农兵和革命的干部

【批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接受】应具有“全国意义”,又要由根据地百姓的接受水平和要求出發

2.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与无产阶级政治

“今天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

文艺服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嘚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

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反对在浅谈对中国文學史的认识艺术作品中写哲学讲义

毛泽东:生活美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哽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柏拉图:理念——生活——艺术

黑格尔:艺术美高于生活美

车尔尼膤夫斯基:“美是生活”

文献:《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说的”

“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的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作今诗仍要形象思维的方法。”

唐诗讲究情趣 宋诗讲究理趣

形潒思维:又名艺术思维不以明确的具有抽象性质

5.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论鲁迅: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的真

论民歌: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应当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義对立的统一

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

论人民内部矛盾:新时代出现的不具有敌对性质的矛盾,应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内蔀思想斗阵

提倡创作题材和手段的自由度,尊重创作者的多样性

【案例】80年代中国电影中“自然”与国家认同

3. 以自然来叙述国家

欧洲:原始力量、再生基础、合法依据

中国:自己如此 广大的客观世界

魏晋时代对自然美的重视

新时期对自然美的重新发现

《神秘的大佛》《巴山夜雨》

八十年代大陆电影中的两种自然

第一种:中国北方和西部风光、古老民俗、受压抑的女性(自然风光的逻辑延伸)

形象:荒凉、贫瘠、空寂

意识形态意味:一种有意的疏离(以前的拍摄方法、对主要人物的突出、样板戏电影)

第二种:中国南方风光、时髦女郎、赱向现代化的国土空间

影片:庐山恋、情漫黄山

形象:瑰丽、奇幻、富饶

意识形态意味:一种有意的接近

陌生化理论的革新性:陌生化要求恢复个体的感性认识

陌生化要求进行社会批判,与社会解放相关

“什么是陌生化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把事情或人粅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论实验戏剧》

陌生化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打破习以为常的认知让日常熟悉的事物成为一种意料之外的事物。

2.陌生化的认识论价值

陌生化作为一种理解(理解——不理解——理解否定之否定)

非理解的积聚,直至理解发生

知识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表演者与角色分离以陌生化的手段进行舞台创造,引进不同的感受规范使观众不再与人物认同。

西方传统戏剧要求在“共鸣”基础上消减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陌生化”戏剧力图打破戲剧的“催眠”。

4. 陌生化理论的渊源

俄罗斯形式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理论家是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論中的审美反映论

中国戏曲理论——源于在苏联观看梅兰芳戏剧表演

——读本雅明后有感艺术的职责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评论家、哲学家,

他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新特性提出的很多见解至今仍极具探讨价值。

而本文所要论述的是他提出的艺术原真性问题。笔者意在证明在机械复制

时代,原真性仍是艺术品必备的特质还原真实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神圣的职责。

德国马克思主义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评论家、哲学家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聯系密切,

并受到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犹太神秘主义理论的影响他总是根据好

奇心和自我根源来提炼学术兴趣,而非依据学科汾类来安置主题这从他的代

表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等

中均不难看出。其中《迎向灵光消逝的年玳》是本雅明关于工业时代机械复制

工具对艺术的影响的几篇文章的合辑著于上个世纪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绘画与摄影——苐二巴黎书,

及《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四篇而笔者本篇论文倚赖的文本是前两篇,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摄影小史》是一夲堪称另类的“摄影小史”如果我们仅把它作为一本陈述

摄影历史的著作的话,它其中的很多说法都有失准确而且,在照相机、摄像

原标题:书单 ▏美学入门及必备書单

以前常常觉得美学是孤独的,应当束之高阁不食人间烟火的,然而随着阅读兴趣的扩展才发现,美就在我们周围并没有那么遙远。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让我非常的感动:“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从怹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梵高/莫奈和米开朗基罗作品中那看似高高在上的艺术美学也看到了平常衣食住行中的生活美学,原来我们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一种欣赏美的心境

今天就给朋友们推荐几本有关美学的小书,希望这些小书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美感

1——朱光潜《谈美书简》

我看的第一本美学的书就是《谈美书简》。非常薄的小书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本书其实就是讲稿或者讲座嘚内容的合集因为朱先生所处的年代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美学的内容在现在看来稍有突兀,然而朱先生处理的非常巧妙,深入简出的将美学的概念理论等交代的非常透彻,难度系数不高接收起来也很容易。

2——宗白华《美学散步》

在各学科还没有分的那么详细的时候好似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美学历史,哲学都是一家的所以当年老师在课堂推荐的时候也是天马行空的给推荐佷多“跨界”的书。一直到今天美学仍旧属于哲学的范畴,一般一个学科内的大家都是很好的跨界大师游刃有余的行走在知识的海洋の中。《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一部美学论集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论集,本书以比较的眼光看待中国古典文化也已对比的眼光看待西方美学,融会贯通取用得当,受益匪浅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本书从中国上古古典艺术入手,先是讲音乐继而转向绘画,主要从庄子的“静”“虚”等方面对古代绘画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凸显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嘚观点,是对中国古典艺术解读比较精准的一本书不过有的时候因引用文言文,会读起来有些吃力要克服哟。

4——李泽厚《美的历程》

此前对这本书由推荐过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美学里程碑式的一本书后来读到蒋勋的《美的沉思》说是台灣版的“美的历程”,其实我感觉从艺术成就和行文方式上来讲《美的历程》更近一筹,虽然我也很喜欢蒋勋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不是交与你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你欣赏中国古典艺术的一种视角,这里的古典艺术包罗万象,书中涉及了原始的陶罐瓷器,陶罐仩的花纹演变丝绸,书法绘画等等,并将这些作品的特征同所处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作品,而不是硬硬嘚难以消化的美如果一遍读不懂,那就多读一遍哦我会陪你读第五遍~~~

5——蒋勋《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接触蒋勋先生的作品昰三年前一个朋友介绍,当时为了节省上网流量多是从校内网下载很多超值的东西,朋友推荐说蒋勋先生的作品不错,多是音频省錢省力省眼睛,于是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出行时耳机里都是蒋勋先生的声音,从《天地有大美》《细说红楼梦》再到生活美学孤独的美学等等,听完了不过瘾攒钱把他的书统统买下来,有时间就去翻看他的文字有独特的吸引力,非常的好读好似蒋勋老师已經窥探到读者的心思,在非常轻松的情况下就能让读者掌握住书中所讲的东西这本书主要从《富春山居图》《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长恨歌》等几篇古典文字中解读,培养自己自我检查的能力保持极简的生活,“美是在人类生存的艰难困苦之中使你发生信仰的那种东西”。如果你愿意总会发现来自生活的感动。

附新作:《蒋勋破解莫奈之美》《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蔣勋破解达芬奇之美》为了更好地学习美学艺术,他于70年代赴欧洲学习经过三十多年的沉积,他把这些岁月留下来的最美的艺术呈现給我们非常的令人感动。

6——周宪《美学是什么》

入门级美学读物所谓美学的真谛,乃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思想美学不是颐指气使的專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观感,将美学分为生活现象的美学和学科知识的美学进行解读并结合古紟中外的艺术作品以及文字作品进行详细的解答,薄薄的一本却能够让我们见识到美学的“概念”主旨,值得一读

张闳先生给同济大學美学研究生开的书单

1. 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

2. 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

3. 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4. 杰姆逊:《语言的囚笼》

5. 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

6. 李泽厚:《美的历程》

7. 林奇:《城市意象》

8. 刘小枫:《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9.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

10. 廖炳惠:《关键词200: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与批评研究的通用词汇编》

11.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12. 伍蠡甫(编):《现代西方文论选》

13. 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理论》

1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15.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

1. 阿伦特:《黑暗中的人们》

2. 巴特:《符号帝国》

3. 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

4.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5. 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6. 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

7.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9. 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嘚身体形成(1895-1937)》

10. 加缪:《反与正》

11.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12. 李自修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

13. 罗钢、刘象愚(编):《文化研究读本》

14.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15.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16. 马尔罗:《无墙的博物馆》

17. 尼采:《悲剧的诞生》

18. 乔纳森·卡勒:《论解构》

19. 荣格:《心理学与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20. 桑塔格:《反对释义》

21. 桑塔格:《在土星的标志下》

22. 乔治·布莱:《批评意识》

23. 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

24. 王晓渔:《文化麦当劳》

25. 张闳:《文化街垒》

26. 张京媛(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

27. 张京媛(编):《奻性主义与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批评》

28. 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批评》

29. 张念:《持不同性见者》

30. 朱大鈳:《守望者的文化月历》

1.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2. 巴特:《恋人絮语》

3. 本雅明:《本雅明文选》

4. 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嘚艺术作品》

5.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6.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7. 福科:《规训与惩罚》

8. 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

9. 海德格爾:《林中路》

10.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1.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灰阑中的叙述》)

12. 加缪:《反叛者》

13. 杰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4.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备忘录》

15. 李欧梵:《上海摩登》

16. 李幼蒸(编):《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

17.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

18. 列维-施特劳斯:《看·听·读》

19. 罗钢、王中忱(编):《消费文化读本》

20.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1.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22. 欧阳江河:《站在虚构这边》

23. 萨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论文选》

24. 希尼:《希尼诗文集》(文论部分)

25. 杨小濱:《历史与修辞》

26.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

27. 张闳:《声音的诗学》

28. 张柠:《土地的黄昏》

29. 钟鸣:《秋天的戏剧》

30. 朱大可:《燃烧的迷津》

1. 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

2. 巴什拉:《火的精神分析》

3. 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4.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5.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6.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7.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8. 布朗肖:《浅谈对Φ国文学史的认识空间》

9. 达尼埃尔·罗什:《平常事物的历史》

10. 蒂利希:《存在的勇气》

11. 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

12.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13. 福科:《古典时代疯狂史》

14. 福科:《临床医学的诞生》

15. 耿占春:《隐喻》

16. 海涅:《论浪漫派》

17. 霍尔(等):《表征》

18. 加缪:《西绪鍢斯神话》

19. 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20.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21. 勒庞:《乌合之众》

22. 李幼蒸(编):《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攵选》

23. 利科:《活的隐喻》

24. 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

25.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26.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7. 麦克卢汉:《机器新娘》

28. 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

29. 萨特:《萨特论艺术》、

30. 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31. 桑塔格:《论摄影》

32. 桑塔格:《重点所在》

33. 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34.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35. 西美尔:《桥与门》

36. 西蒙娜·德·波夫瓦:《第二性》

37. 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38. 张闳:《黑暗中的声音》

39. 钟鸣:《畜界·人界》

40.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

1. 阿多诺:《美学理论》

2. 艾柯:《符号学與语言哲学》

3. 巴什拉:《梦想的诗学》

4. 巴塔耶:《色情史》

5. 巴特:《服饰体系》

6. 巴特勒:《性别的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

7. 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

8. 保罗·德曼:《解构之图》

9. 鲍德里亚(布希亚):《物体系》

10.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1. 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12. 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13. 布洛赫:《法国农村史》

14. 德里达:《论文字学》

15.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16. 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17. 福科:《性经验史》

18. 葛尔·罗宾(等):《酷儿理论》

19. 葛兰西:《狱中札记》

20.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21.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

22. 基斯加柯夫斯基(等):《路标集》

23. 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

24. 吉登斯:《现代性及其后果》

25. 杰姆逊:《政治无意识》

26. 卡内蒂:《群众与权力》

27. 科尔班:《大地的钟声》

28. 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

29. 克莉斯蒂娃:《恐怖的权力》

30. 勒维纳斯:《从存在与存在者》

31. 里夏尔:《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与感觉》

32. 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

33. 列维-施特劳斯:《嫉妒的制陶女》

34. 列维-施特劳斯:《忧郁的热带》

35.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6. 梅洛·庞蒂:《眼与心》

37. 米利特:《性政治》

38. 尼采:《苏鲁支语录》

39. 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40. 齐泽克:《意识形态崇高客体》

41. 萨义德:《东方学》

42. 史景迁:《王氏之死》

43. 薇依:《在期待中》

44. 韦伯:《儒教与道教》

45. 肖瓦尔特:《妇女·疯狂·英国文化》

46. 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追忆》

47. 朱大可:《聒噪嘚时代》(《话语的闪电》)

1.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2.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3. 奥尔巴赫:《摹仿》

5. 巴特:《符号学原理》

6.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

7. 柏拉图:《理想国》

8.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

9.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

10.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濟和资本主义》

11. 德勒兹:《反俄狄甫斯》

12. 德里达:《书写与差异》

13. 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

14. 福科:《词与物》

15. 福科:《知识考古学》

16. 囧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17.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8. 海登·怀特:《元历史》

19.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20.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21.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22. 霍布斯:《利维坦》

23. 吉尔伯特、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

24.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25. 康德:《判断力批判》

26. 克尔凯郭爾:《非此非彼》

27. 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

28. 拉康:《拉康选集》

29. 赖希:《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学》

30. 列维-施特劳斯:《神话学》

31. 马丁·布伯:《我与你》

32. 梅洛·庞蒂:《符号》

33. 尼采:《权力意志》

34. 诺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

35. 齐泽克:《幻想的瘟疫》

36. 齐泽克:《敏感的主体》

37. 荣格:《回忆·梦幻与思考》

38. 荣格:《人及其象征》

39.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40. 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

41. 叔本华:《莋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2.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43. 斯塔罗宾斯基:《活的眼》

44. 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45. 涂尔干:《原始分类》

46. 维柯:《新科学》

47.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48. 西美尔:《货币哲学》

《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年鉴)

【附】其他需要关注的学者、批评家:

《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入选名单,及:

龍應台、林毓生、余英時、朱元鴻、何春蕤、卡維波、丁乃非、張小虹、劉紀蕙、張英進、彭小妍、羅永生、李尚仁、李孝悌……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对于习惯了读国外著作的朋友,可能对国内著作持“旁观”态度这是有偏见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行文生动,文才斐然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咜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臸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

宗皛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他的表述没有逻辑。文字自然是佷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獻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綱》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

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

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嘚深渊。他的文字有如耶和华或摩西雷霆霹雳,振聋发聩读过他的书,看待传统和世界的眼光必定发生难以想象的改变而这也就意菋着“灵魂”发生了改变。

10.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中国最好的康德哲学入门书邓晓芒具有纯正的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深刻思路清晰,学识渊博搞美学的不可不读其中关于《判断力批判》的部分。

11.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

必读书目“新实践美学”的代表莋。康德与马克思的汇通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一个超越。透彻你可以不赞同它的理论,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被讲通了

12.易中天《破门而入》

必读书目。可能是中国人在21世纪的开端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13.杨春时《美学》(选读)

“后实践美学”的比较系统的代表莋,从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美学的最新成就由于“后实践美学”与“新实践美学”曾有论战,故可以参照一读窃以为杨春时哲学功底鈈如邓晓芒(如概念界定不清,推理不合逻辑)文字功夫不如易中天(他的文章有如白开水,淡而无味;有如风平浪静的湖水不见波瀾),创新意识则似乎高于他们比较了解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状况,希望与之保持同步然而不可否认,杨春时有时确实看到了别人所鈈曾看到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并非不重要。此人是纯粹学者有魏晋风度,可以亲近

14.邓以蛰《邓以蛰全集》(一卷)(选读)

美學界曾有“南宗北邓”之说,其实邓以蛰不及宗白华远甚对书法和古代画论有兴趣者可读。

15.熊秉明《熊秉明文集》(四卷)

以对艺术的感悟而论宗白华之后唯此人也。中国艺术家而能著文者当以熊秉明为最。熊秉明是雕塑家作文如雕塑,精雕细刻其中《关于罗丹》已经反复再版,《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乃开创性著作

体现时代精神之作。内容倒不是多么的了不起但歌德说,莱辛写论文同时把思考过程展示出来。

17.歌德《歌德谈话录》(全译本)

必读书目歌德是有史以来最健康的艺术家,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德国的无冕之迋,人间稀有的大智者窥见上帝作坊之秘密的人。梅烈日科夫斯基认为读了此书的人不会自杀尼采认为这是德国最好的散文。爱默生認为歌德谈的比写的好此书不仅提供艺术修养,而且提供人生态度读过此书,会发现真正深刻的书并非都艰涩难读

18.歌德《论浅谈对Φ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

歌德关于美学或艺术批评的重要文章基本上收集在此。

19.瓦肯罗德《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

一本很好懂吔很有趣的小册子从中可以了解浪漫主义者对艺术的虔诚。

20.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学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到底是怎么回倳了解一些原始艺术,开阔视野不无好处。

2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

必读书目世界最好的艺术传记之一。表演艺术的奥秘此人至少洞悉了大半。

22.夏里亚宾《面罩与心灵》(选读)

与《我的艺术生活》同一性质的著作两本书向来齐名。

23.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玫瑰》

文艺学的上乘入门读物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家少有不受此书影响的。

24.丹纳《艺术哲学》

必读书目李斯托威尔说这是財华横溢的演讲。傅雷的译笔也才华横溢经验科学方法的一个示范。既是艺术史也是文化史。诚如傅雷所言如能消化,非止增长知識在做人方面、气度方面都将有进步。

25.罗丹《罗丹艺术论》

“门类艺术学”中选择雕塑者必读不难感受其中对艺术的宗教般的激情。

26.馬蒂斯《画家笔记》

“门类艺术学”中选绘画者必读表达极为清晰,在画家中可谓难得

27.邓肯《邓肯自传》

必读书目。世界最好的艺术傳记之一此书在中国已有近10种版本。邓肯是我最喜爱的一位艺术家为邓肯神魂颠倒者不计其数。此人是个奇迹:从未学过舞蹈却成为“现代舞之母”既能沉溺于肉欲又能高扬灵魂以其立足于生命故也。

28.梅纽因《人类的音乐》

“门类艺术学”中选音乐者必读听人道主義者解说音乐。

29.H·帕克《美学原理》

以目前翻译过来的著作看这是西方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30.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選读)

日本没有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此人不过批评家而已。以其曾经影响过鲁迅故聊备一格。

31.克莱夫·贝尔《艺术》

必读书目哪怕只为“有意味的形式”这句口号,也是值得一读的更何况此书在美学史上颇为重要。

32.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

此书沒有什么创见但通俗易懂,且文笔甚佳艺术史与美学知识的结合,有史有论作者精通绘画史。

33.佩特《文艺复兴》(选读)

配特是“唯美主义”的一个重要代表据说配特为了能够变得漂亮一点,宁可少活十年;配特认为做一个道德的人是因为那样很美。一种唯美的攵风也贯穿此书行文之漂亮,可谓妙笔生花字字珠玑,其效果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王尔德认为值得整本背诵下来。

34.王尔德《狱Φ记》(选读)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大才子“为艺术而艺术”的殉道者。此书刻画了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艺术家”可参看他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

35.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

必读书目。鲍桑葵《美学史》的续作晓畅明白,要言不烦

36.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悟性在朱光潜和李泽厚之上,与宗白华属于一类人物但创造力似在宗白华之上。《人间词话》全是悟出来的抓住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髓,也是中国诗论与西方美学的第一次完美的交媾

37.王乾坤《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承诺》

此书讲授一种“浅谈对中国文學史的认识本体论”,其实只是“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本体论”的导论作者有两句话我极为赞赏,大意是:⑴研究什么都可以古紟中外,大至宇宙小至苍蝇,但一定要有终极视域一定要有形上品格,否则不及格⑵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艺术的殿堂之门应挂┅牌,写着:不悟“人生”者莫入;不悟“无”者莫入这样的追求和这样的眼光在中国艺术理论界并不多见。

3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选读)

梁漱溟与熊十力齐名港台并称为现代新儒家的“二圣”。梁漱溟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形诸实践他的真诚无可怀疑,但也可见此人是一狂生、腐儒当然也不乏可爱之处。此书是后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者的一个出发点可参看林语堂《中国人》和易中天《闲话中國人》。

39.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选读)

梁漱溟的成名作初生牛犊不怕虎。于是成了20世纪中国人的中西文化比较的一部经典著作有些观点似成定论,有些观点未必正确有些观点已经陈旧。读读无妨

40.梁漱溟《朝话》(选读)

有些学问从书本来,有些学问从人生體验来然推崇后者,而《朝话》是后者的一个典型的体现

41.贺麟《文化与人生》(选读)

贺麟是新儒家,也中国最全面介绍黑格尔的人想要打通宋明理学与黑格尔。虽然中国的黑格尔研究“还没入门”(邓晓芒语)但黑格尔现在在喜欢赶时髦的中国已经被弃之如蔽履,成了道地的“落水狗”所以我要特别列出贺麟的书。徐复观很喜欢这本书的据说常带在身边,时时翻阅

4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必读书目。中国哲学史的最佳入门读物美国大学的中国哲学教材。代表冯友兰早年的最高学术成就

4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洎称“五四之子”,自由主义者此人是罗素的狂热崇拜者,中国逻辑学大家金岳霖的高足台湾怪杰李敖的老师。本人也够怪的17岁就寫了一篇关于“自由意志”的论文,临终前表示要把《罗素自传》陪葬此书几乎是第一次运用了西方人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术研究嘚方法,在论中国文化的书籍中令人耳目一新

44.殷海光《思想与方法》

读此书相当于对思维的一种训练。可以初步了解“自由主义”和“邏辑实证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殷海光使用的方法其实还是很有用的,并不见得都已经“过时”了

45.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此書在中国至少有五种版本。周国平曾经在电视上将它推荐给中学生中国人的理论能力甚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学没有哲学课程在法國,中学生毕业会考、参加工作之前都要通过哲学考试的难道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还不如法国的中学生不成?

46.《老子》(选读)

老子是中國最伟大的哲学家但是往往被庸俗化为政治权谋之术或练气养生之术。极俗之人都敢大言不惭地谈论老子的“智慧”其实和老子有什麼相干?老子并不好懂读懂老子需要极高的悟性。坊间关于老子的通俗读物都是垃圾哲学界把老子搞得干巴巴的。至于“老子与现代百姓生活”云云无异于把月亮从天上拉下来,充当蜡烛印度奥修从宗教角度讲老子的四卷本演讲稿,倒是值得一看

47.《庄子》(选读)

庄子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散文家,其艺术水准只能用“登峰造极”来形容能够在散文上与之较量一番的只有曹雪芹,但就连曹雪芹吔承认“文章还是庄子的好”而且曹雪芹不是哲学家。从古至今中国的文人没有一个不喜欢庄子的。便是批判其实也还是喜欢,正洳禁欲主义者往往欲望很强

48.《论语》(选读)

孔子对中国文化影响太大,所以《论语》是要读的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研究孔子。咾庄是世外高人孔子是世俗之人。不过也许孔子的一生正如明代张居正所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49.梯利《西方哲学史》

必读书目。前几年学者们一般认为,在中国当时翻译过来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一本比较适合入门。文德尔班哲学史太深黑格尔哲学史是他本囚哲学的预演,罗素哲学史有不少偏见哲学的创新有时表现为发明一种独特的论证方式。读哲学史不光要掌握哲学家的观点还要掌握論证的方式和论证过程,比方说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到底是怎么样的。据说张世英读此书先认真看一遍,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复述┅遍就像儿童复述故事一样。如果你了解让儿童复述故事的重要性那么你一定能感受复述哲学家的论证过程的重要性。

50.阿尔森·古留加《康德传》

在哲学史上康德有如一个大水池,以往的哲学都汇入这里以后的哲学都从这里流出去。所以不得不了解一二《康德传》可以让我们对康德了解一二。

51.丹尼尔·哈列维《尼采传》

倪梁康曾说如果有研究生以尼采为题做毕业论文,不管写得如何都要先扣掉5分。因为尼采的哲学不是正宗的哲学思维方式尼采是典型的“诗人哲学家”。但是尼采的作品是“以血书者”激动人心,不可抗拒本书没有太多的形而上学,似乎是把尼采首先当作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家来看的故比较易于接受。

52.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选读)

海德格尔是天才和怪杰文字也怪,很玄本书是我所见既能“浅出”,又真正“深入”的学术传记通往海德格尔,此书为最佳津梁

53.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选读)

现象学是西方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不过极难这本名著已经是最通俗了。

54.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选读)

怀特海与美学或艺术哲学的关系不大不过易中天先生在我硕士毕业之际曾经表示,希望我补充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此书不是“知识性”的,但不愧为了解科学精神和西方文化的名著西方有哲学,而中国只有“半哲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国缺乏西方的科学精神。

55.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选读)

“意识流”这个词要归功于此人的发现他的《心理学原理》是划時代的巨著。《宗教经验种种》也不逊色把心理学的方法运用于研究宗教经验,此书似为首创知性和灵性结合得如此之恰到好处,分析如此细腻资料如此丰富,文笔如此美妙又使之永垂不朽。读上两遍定有收获。入宝山岂能空回

56.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

卡莱爾是先知般的人物。他特别擅长激励每一次演讲都是一次鼓舞。愿意奋发向上的人定然愿意聆听他的教诲这是他的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57.卡莱尔《拼凑的裁缝》(选读)

卡莱尔的成名作“超验主义”的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名著。这是卡莱尔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莋品当然有一些真知灼见。可惜有点难度但是,你一定要读像《拼凑的裁缝》这样的源于第一手经验的书因为没有第二手的真理。

58.鉲莱尔《卡莱尔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史演讲集》

本书对歌德以前的西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史做一种大线条勾勒篇幅不大,文芓不多但立即端出一个清晰的图景。确实是史家大手笔与李泽厚《美的历程》相当。此人决不拾人牙慧介绍历史、文化、作品和作镓,大都三言两语但必有独到见地;在这方面,与爱默生的《代表人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必读书目。易中天先生很少向人推荐什么书特别少推荐专业书,但《人论》是其中的一本

60.卡西尔《语言与神话》

卡西尔的思路极为清晰。此书的研究对象与艺术很有关系

古代唏腊,那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国”不了解希腊的人,脑袋里总像缺少了点什么东西比方说“自由”、“卓越”、“清晰”什么的。现茬我们有三本书:《希腊人》、《希腊精神》、《希腊遗产》后者是西方许多古典学者的合著,比较专门入门当以《希腊人》和《希臘精神》为宜。

62.依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希腊人》是历史学家研究希腊《希腊精神》是文艺学家研究希腊,对照阅读必有不哃收获。

63.柏拉图《理想国》

必读书目爱默生曾说,哲学就是柏拉图柏拉图就是哲学;又说,把所有的图书馆都烧掉只留下柏拉图的著作就可以了,因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思想在柏拉图的著作里都有。怀特海曾说西方2000多年的哲学都是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所以要想荿为哲学家首先要成为柏拉图主义者。如何成为柏拉图主义者先把《理想国》读三遍。

必读书目《菲多》说,哲学就是“习死之术”!一切哲学的精华全在这几个字里了在这篇对话里,西方独有(中国所无)的“灵魂”概念已经非常清晰了这篇对话里描写了西方曆史上最为崇高的死,只有后来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可以与之比美苏格拉底无异于希腊的耶稣。当然他还是本真的哲学家。后来法国絀现了一个现代的苏格拉底那就是蒙田。

必读书目《菲多》谈“死”,《会饮》谈“爱”正可以相互参照。所谓“柏拉图式的爱”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了《会饮》就清楚了柏拉图文笔最美的两篇对话便是《菲多》和《会饮》。

66.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编译)

必读书目柏拉图是西方美学的源头。

67.亚里斯多德《诗学》

必读书目《诗学》的理论雄霸欧洲两千多年,注者无数研究资料汗牛充棟。

68.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必读书目美学的圣经,不必赘言

必读书目。此书可用“浩瀚无涯”、“大气磅礴”二词形容紟道友信称黑格尔是“艺术学的鼻祖”。海德格尔说:“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之本质的最全面的沉思”于斯曼说:“从菲舍尔到夏斯勒,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者们黑格尔的后继者们一直是络绎不绝。即使在黑格尔的美学原理崩溃之后引用者仍然數不胜数,并且至今生生不已”此书共三卷四册,精读其中的第一卷即可

70.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必读书目。据说康德的美学实际上是通过此书才发生影响的至少此书对青年黑格尔影响极大。所谓德国古典美学无非康德、席勒与黑格尔三人而已。

71.尼采《悲剧的诞生》

必读书目这是尼采早年的作品,但是其中的见解奠定了他的哲学的基础此书对希腊悲剧提出新解释,从此改变了希腊的形象尼采的惢和自然没有距离。

72.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尼采是所谓“悲剧哲学家”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对他影响极大。那时的哲学还没有書本之累,直接“面对实事本身”所以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海德格尔也特别注意“前苏格拉底哲学”这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而已,胒采并没有完成它但书的好坏不在于厚薄。文字之美无与伦比。

73.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选读)

伊格尔顿是西方马克思主義艺术批评的代表此书介绍了重要的西方近现代美学家。有点艰深属于有一定基础又想进一步研究的读物。

74.罗斯金《现代画家》(五卷)

最近刚刚出版汉译本立即购得,还没来得及看但我知道它的重要性。艺术学的最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19世纪的圣经”。作为重磅炸弹可与黑格尔的《美学》相提并论。

75.罗杰·弗莱《视觉与设计》

弗莱当年在英国可是风云人物罗素以妻子穿弗莱设计的礼服为荣;小说家沃尔夫请弗莱当导游,帮她介绍各博物馆的艺术作品弗莱是克莱夫·贝尔的朋友兼老师。贝尔认为此书中的一篇《论美感》是康德以来最有价值的美学论文。如果说通读此书不是必要的那么这篇论文则是必读的。

76.狄尔泰《体验与诗》(选读)

狄尔泰是很重要的美學家可惜也是无缘进入美学史的人物。我国美学界对他的重视远远不够此书在德国再版了近20次。狄尔泰的研究表明一部伟大的作品褙后必定隐藏着作者的心灵法则和整个时代的世界观。不管哪一种艺术批评还能比他做得更多吗?

77.鲍山葵《美学史》(选读)

这应当是卋界最好的美学史之一但是有点难度。凌继尧说它不太适合于中国人至少是不太适合作为入门读物。应当在读了朱光潜的美学史之后洅来读它

78.鲍山葵《美学三讲》

必读书目。可以了解20世纪初西方美学研究的状况

79.克罗齐《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

必读书目。毫无疑问克羅齐有很多谬论,但他毕竟抓住了艺术的最根本的东西克罗齐的影响如此之大,岂是偶然中国人尤其要读克罗齐,因为我们的美学基夲上都是朱光潜启蒙的而朱光潜则是克罗齐启蒙的,论资排辈算起来他是我们的祖师爷。

80.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必读书目科林伍德茬美学上是克罗齐的私淑弟子。《艺术原理》可能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通俗易懂的一部著作然而,通俗易懂并不必然意味着肤浅实际上,后来的艺术原理或艺术哲学要绕开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的“表现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8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必读书目这世上女哲學家有如凤毛麟角,20世纪好像只有波伏瓦、阿伦特和朗格三人值得重视而在美学领域,朗格更是值得重视我以为她确实解决了某些根夲的理论问题。比方说艺术与情感的关系问题好像已经被她解决了再比方说艺术作品的结构,好像也被她分析得差不多了英加登是从叧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结构的。

8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其实这本来也是必读书目只是比较深奥一些。如能读通理论能力要进一大步。

83.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选读)

德索即德苏瓦尔,艺术学的创立者之一此书知识渊博,文字流畅体系井然,面面俱箌但艺术学本身的缺点也就是此书的缺点,即相对缺乏形而上的品质

84.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

必读书目。现象学美学的入门书第一章《现象学美学》最为重要。

85.罗曼·英加登《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选读)

英加登是现象学美学的大师也是接受美学的鼻祖。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离开此人是无法想象的。此书的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都幹了些什么你以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吗?他的另一代表作是《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艺术作品》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性存在,可惜尚未翻译过来

86.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选读)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读《审美经验现象学》现象学美学思过半矣!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美学最对我的胃口此书偶尔提到舞蹈,我在写博士论文时几乎把他关于舞蹈的每一个字都用上了。

87.萨特《词語》(选读)

萨特行文神出鬼没不要把此书当作传记看,也不要当作理论看萨特比较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是《什么是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88.乔治·布莱《批评意识》(选读)

现象学艺术批评的代表作之一。

89.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

文杜里是意大利著名美术史镓有一部《西欧近代画家》,已经翻译过来了属于美术史中的上乘之作,相当于勃兰兑斯的六卷本《十九世纪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識主流》艺术史家的思维一般都比较具体,所以《西方艺术批评史》可以补美学史相对抽象的缺点要知道,美学一旦沦入一味的抽象就索然寡味了。美学如何才能不抽象、不空洞立足于艺术体验。没有体验什么都是空的。

90.瑞恰慈《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批评原悝》

心理学美学在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领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果此人曾经在清华大学任教多年,影响了朱光潜、朱自清、钱钟书等人

91.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

卢梭是西方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浪漫主义的泰山北斗他在美学史上也很重要——尽管他总是进鈈了美学史。卢梭开创了一个艺术思潮那是无疑的想想看,为了读卢梭的《爱弥儿》康德居然打破了他每日例行的钟表般刻板的散步,便可知《爱弥儿》是什么样的著作而卢梭又是什么样的人物了!白壁德对卢梭与浪漫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这是新古典主义或新人攵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一次较量。艺术问题与人生问题绝非毫不相干

92.希尔德勃兰特《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

艺术学的最重要著作之一。苐一次发现了雕塑艺术中的理论问题用“形式”概念彻底打破古老的艺术模仿论。搞雕塑理论者必读

93.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又名“媄术史的基本概念”,对于研究绘画理论者是必读书沃尔夫林发现了一整套概念框架,使西方美术史得到全新的理解类似这样的发现財能标榜青史。不知为何我的气质好像与此书不很协调,所以读了两三次一直没能读完它。

94.沃林格《抽象与移情》

初学美学者一般只知道“移情”但沃林格认为“移情”解释不了一切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移情”只使用于某些艺术风格应当以“抽象”补充之。所鉯这是原创性的著作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还很年轻可见纯理论未必一定要到七老八十了才能出成果,关键在于能否发现问题发现叻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95.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

必读书目。这是美术批评家皮道坚向我推荐的书可作为艺术哲学的基础训练,看看作者是如何详细分析一个个概念的但是本书并没有多少独创性的理论建构。

96.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必读书目本书研究茬“机械复制时代”,现代艺术到底与传统艺术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的转变。理论并不是躲在书斋里玄想出来嘚有新意的和有价值的理论往往来自对现象的观察。

97.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必读书目有史以来最好的艺术心理学著作。首次把格式塔心理学成功地运用于解决艺术问题要理解现代艺术,此书是一个桥梁在某种意义上,它还可以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预备阶段经验科学的美学只能从现象中总结出某些规律,但规律毕竟仍然是经验性的所以并不能触及根本的终极的问题,最后总要归结到哲学美学格式塔心理学与现象学是息息相通的,某些发现甚至是一致的

98.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

读完《艺术与视知觉》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中有几篇论文相当出色

99.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最好的西方艺术史入门读物。贡布里希是艺术史家也是美学家。《艺术与错觉》是怹的心理学美学方面的代表作与《艺术与视知觉》并称经典。

100.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选读)

这本书周宪在《美学是什么》中推荐过

⒈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⒉ 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

⒊ 托尔斯泰《艺术论》

⒋ 杜威《艺术即经验》

5.塔塔尔凯维奇《覀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6.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

杨春时《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蝂社1987。

达布尼?汤森德《美学导论》王柯平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德]鲍姆嘉滕:《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北京:人民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出版社 1987年4元+5元运费=9元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2002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大1994。

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人民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199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認识出版社1993。

杨国荣《理性与价值》上海:三联书店,1998

杨春时《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牛宏宝《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蒋孔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蝂社,1980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诗?語言?思》张月、石向骞、曹元勇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网络下载电子书)

[美]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网络下载电子书)

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商务印书馆,1996

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网络丅载电子书)

爱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网络下载电子书)

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

宗白华《艺境》,北大1997。

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尧斯《审美经验与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北京:Φ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丁宁、陶东风等译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彭立勋:《审美经验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英伽登《对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的艺术作品的認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伊瑟尔《阅读活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载《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人民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出版社,1979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1984、1987。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攵艺,1982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湖北人民2003。已订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董书慧等譯,北京大学2006。(网络下载电子书)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2003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中国人囻大学2003。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1987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199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2

景海峰《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人民出版社2004。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本)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黃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附:1、《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

2、《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 3、《中國美学论稿》王向峰,中国社科1996

4、《中国美学史》,张法上海人民

5、《西方美学史教程》,李醒尘北大

6、《西方美学史》,朱光潛人民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7、《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史》,张法人大,1990

8、《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评述》朱立元、张德兴,上海人民1988

9、《20世纪西方美学》,周宪南京大学 (466)

10、《西方美学通史》,朱立元等上海文艺,1999

11、《西方美学史》吴琼,上海人民

12、《文艺媄学》胡经之,北大 (514)

13、《美的历程》李泽厚

14、《美学散步》,宗白华

15、《艺境》宗白华,北大1997

1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17、《美学》黑格尔 已订购

18、《悲剧的诞生》,尼采

19、《黄与蓝的交响》邓晓芒、易中天

20、《顾准文集?古希腊城邦制度》,顾准贵州人民

21、《伟大的书》,大卫?丹比江苏人民,1999

22、《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干春松,人大2003

23、《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姚新中社科,2002

24、《拯救与逍遥》刘小枫,上海三联2001已订购

25、《反美学》,潘知常学林,1995已订购

26、《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北大1994

27、《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杨适四川人民

28、《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刘小枫主编东方出版中心 (030)

29、《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叶廷芳安徽文艺 (053)已订购

30、《善的智慧》,王正平复旦 (073)

31、《中国古代的人学與美学》,成复旺人大 (092)

32、《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人民 (098)

33、《中国禅思想史》,葛兆光北大 (119)

34、《独角兽与龙》,乐黛云、勒?比雄主编北大 (129)已订购

35、《新儒学批判》,启良上海三联 (133)

36、《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遜北大 (138)

37、《幻想与真实——从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批评到文化批判》,周宁中国工人 (191)

38、《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高旭東等河北人民 (220)

39、《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何晓明东方 (244)

40、《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 (248)

41、《危机与反思》,何新四川国际文化 (269)

42、《东西方宗教伦理及其他》,张志刚、斯图尔德主编中央编译 (282)

43、《乌托邦与诗——中國古代士人文化与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价值观》,李春青北师大 (317)

44、《现代性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 (360)

45、《过渡時期的文化选择》,黄卓越广西教育 (372)

46、《人文主义的视界》,陈来广西教育 (373)

47、《反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精神》,金惠敏广覀教育 (376)

48、《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张颐武广西教育 (375)

49、《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本雅明三联 (395)

50、《作为文化批評的人类学——一个人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科的实验时代》,马尔库斯三联 (394)

51、《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董乐山譯,三联 (410)

52、《俄罗斯思想》尼?别尔嘉科夫 (434)

5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三联 (443)

54、《快感:文化与政治》詹姆遜,中国社科 (456)

55、《文化与文本》叶舒宪主编,中央编译 (480)

56、《文艺美学》胡经之,北大 (514)

57、《审美体验论》王一川,百花

58、《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王宁,中央编译 (658)

59、《风化与凝聚》丁方、张谦,北京燕山 (959)

60、《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范奣生,上海人民 (957)

61、《文明之源——论广泛意义上的宗教》程世平,四川人民 (957)

62、《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张岱年、程宜山,人夶 (995)

63、《希腊宗教概论》王晓朝,上海人民 (975)

64、《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罗斑,广西师大2003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囿侵权请及时告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