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通过学习美术欣赏,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来让学生更为具象的去了解美学思想,再通过老师对美学思想的解析,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加透彻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客观世界,学生将各自有其独特的感受。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可以针对学校的所谓主要学课的知识内容作为切入点来引出我们所要上的欣赏课内容,给学生拓宽知识面,以拓宽视野,给学生以另一方面思维来审视我们这可亲可敬的大自然。以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小学美术欣赏&&& 审美情操&&& 美术教育&&& 审美取向
这谈到欣赏,其面甚为广泛,有这诗词文赋、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类艺术学科都可以涵括于艺术欣赏之中。我今天就只说说这美术欣赏吧,它有绘画、剪纸、陶艺、雕塑、建筑等,都可涵盖于美术范畴,此等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又高于生活。他们通过不同的作品表现形式、手法、及其特有的语言符号来诠释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美术是反映出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美术作品学生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各自将有其独特的感受,因此,美术欣赏课对中小学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更是一名学生一个无极限再创造的必要课程。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对其进行观察进而引发大脑对其事物的思索与认知。艺术鉴赏即是以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审美接受活动,又是一种更具特殊意义的审美再创造活动。[1]对于没得认识和感受应是从小便具有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力,但其存在层次境界上的分别;故而欣赏能力需要培养;所以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欣赏课重要性也就由此可见啦。
欣赏与包含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是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美术作品可谓不可分割,如果缺乏对美术作品(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感悟那么美术工作者创造作品的意义动力又将何存。
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密切而必然联系的一种关系,它折射着人类的思想哲学意识。
美术欣赏范围广泛,它渗透到我你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我国的美术它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经过历朝历代的画家的艰苦卓杰的奋斗,缔造出绚烂多姿的文化。就广义的中国绘画来说,不但拥有大量传世的纸本绘画,还包括不计其数的壁画、帛画、年画、漆画、画像砖石、建筑物、彩陶等,它们交相辉映于这个璀璨夺目的艺苑里。在这些举世瞩目的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类艺术瑰宝里我们所能见的也不过沧海一粟罢啦了。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玩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美与精神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所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并激发出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念想。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全新发现和感受。因此,美术欣赏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更是学生一个无穷无尽的再创造的必要过程。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接触客观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与人、人与世界形成的个人情感的关系状态——是由客观现实与主观世界的形象到个人情感。审美和美学息息相关的,相应时代的美学他引领着同时代的审美取向。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关于趣味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精神交流和审美评价,这种有害的、低级的趣味会影响人们形成雅正、健康之审美观。
说严重一点,它甚至会导致社会性的审美价值理念之混乱,以及审美趣味之败坏。总之,汉字是中国人的语言,也是一切文化和艺术的根本,在理解汉字时像在其他的审美领域一样,趣味决定一切,好的理解和评判,那必是趣味很高的理解和评判,而坏的理解和评判,也肯定是趣味很低的理解和评判。[2]审美是一种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精神层面视觉感受。
通过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开阔艺术视野及丰富美术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独立辨别美丑的能力,积累丰富的美学经验,逐步形成自我的审美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艺术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新课程改革在总体上强调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综合来看,审美在教学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主要体现在看、听、说、写能力的同步发展,同时要注重思维能力、积极的审美情感的培养。我们定要将审美的新的理念作为美术欣赏教学的新内容、新目标融入到教学实践,更能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美术这种特殊的最为原始语言文字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缺乏欣赏课程
(二)、学生对欣赏课缺乏兴趣
欣赏课本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内容很是深奥,不易理解,这对于充满了活力且好动的中小学生而言,纯粹的欣赏课极为枯燥无味,因此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三)、学生审美欣赏能力极为低下
在我的实习期间,发现学生不能理解许多著名大师的美术作品,诸如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毕加索、席勒等。只能由单一的审美取向对美术作品进行直观的感受,缺乏理性的欣赏,深刻的解读。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咱们的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品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即是去尝试、去实践审美的过程。美术欣赏中,学生往往凭直觉来欣赏的,但直觉会受到个人知识的局限,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对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品读几分钟,也可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再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欣赏与绘画、工艺美术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打破欣赏课的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美国著名教育家艾期纳的教育理论把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且这四个领域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课与绘画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有了对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的理解与认识美术作品,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蕴含丰富的感情、思想、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直觉,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感受,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受到艺术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并开启审美思想,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样一来便可达到“转轴拔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老师需要的课堂气氛,这一点可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展示、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功倍。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其强调“虚静”,主张欣赏艺术时既要虚廓心灵,凝神体验。在欣赏时,不防播放一首曲子,创设一种清幽氛围,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审美心境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这神与物游的胜境。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不多,但我们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四)开设专题欣赏课
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满堂教学,我认为这也应是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只让学生看着作品,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在台上讲的激情四溢,而学生却有人睡得垂涎三尺的尴尬场面,这不用说的学习效率是很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集体游戏,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一堂不可忽视课程,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与创造。
学生动手画画,开始往往是画他们最熟悉的群体,诸如他们的小-伙伴、父母亲。他们总是把大脑里的映象用笔描绘出来,诸如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画下去。学生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学生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不能理解的东西,教育者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只会适得其反。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在增加欣赏内容时,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已经形成的欣赏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为此,我们可以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欣赏作品产生不感兴趣,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十足。
(五)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课是指把欣赏贯穿于课堂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内容。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一种博爱的心态去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六)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这不失为一种良策但在很多农村地区不具备这种条件,但我们可以把大自然作为最好的蓝本。为了开拓学生们的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可借春游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不至于让山区的孩子讨厌大山,以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的审美修养。也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既加深了学生对绘画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我们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充分地了解和感受,激发其欣赏兴趣和审美欲望。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则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的人。审美是美育的主题,通过学生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后加以评述,从而形成从为之建立审美意识到形成自我的审美认识,最后成为独立的审美观。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和对作品背景的介绍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教师的任务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
[1] 潘红.艺术概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心灵真经[M].安徽: 黄山书社.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假如你走来——柳国金美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 柳国金 &&&&更新时间: 16:04:27
参考资料 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一、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现状 1.教学资源现状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内容一般有三个方面,即美术知识技能、美术表现、美术欣赏。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美术课的基本现状是,一方面只注重于知识技能的教学,美术欣赏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甚至在有些经济不发达、边远落后地区基本上是个空白,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另一方面教学中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教师的美术教育理论不够系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二是必备的欣赏教学设备(幻灯片、挂图、音像资料等)缺乏,无法进行欣赏课教学;三是老师对美术欣赏教学不被重视,教学研究不可能摆到应有的位置。根据上述情况,加强美术欣赏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体系都是十分必要的。 2.学生的美术欣赏现状 由于学生缺少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往往用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态度来评价作品。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学生产生认同感后,或迷恋于写实的技巧、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画中的内容、情节,而不是进入真正的欣赏。面对表现性、写意性风格的作品,其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同,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既有新奇感,又与原审美心理有抵触的矛盾状态。这些变形怪异的造型、强而冲突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审美反应,而面对抽象风格的作品时学生会因看不到任何与原有经验相联系的形象而产生茫然排斥之感。 二、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美术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偶尔穿插欣赏课,很少对美术欣赏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在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 比如对于小说解读课,较多的教师通常会仅仅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家的生平、传说、轶事等,这样,教师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并未涉及到具体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而朱敬东老师在讲授《走进齐白石》时,对齐白石的介绍只是一笔代过,而重点在欣赏中引导分析齐白石是如何表现的美的。有时美术家的事迹是很重要的,但必须结合在作品的欣赏活动之中,使美术家的个性品质与作品的美术语言、形式、风格、题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相信学生对作品能有较好的理解,欣赏能力会有所提高。 2.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 一些著名的作品产生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确实对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而流芳千古,但这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举世杰作更是由于它的艺术价值与其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而在自己的教学和听课活动中,我们不难会发现,一堂美术欣赏课如果忽视了美术作品审美价值,而大谈作品的历史影响、社会价值和人们对其评价的话,好像上的跟语文课或历史、思想品德课似的,这样其实是一堂失败的课,仍然不能算真正进入了美术欣赏的领域。 三、美术欣赏课的定义(那么何为美术欣赏课呢?) 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知识。美术欣赏课是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课程。 四、美术欣赏的几种方式 现在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加上教科书印刷技术的提高,目前中小学美术课本中美术欣赏的内容尽可能挑选有代表性的世界名作,体现出教材的&高水平&和一流的审美价值。&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又可分为专题美术欣赏、随堂美术欣赏和参观欣赏三种方式。 1.专题美术欣赏 专题美术欣赏是利用整节课,围绕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美术种类进行全面的介绍、赏析,使学生较系统、较深入地了解有关这一美术类别作品的特点、相关的文化背景及其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每一册美术课本上都有专题美术欣赏,比如,七年级美术教材中对齐白石和毕加索两位画家的艺术作品进行了比较与介绍,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美术的不同艺术风格。 2.随堂美术欣赏 随堂美术欣赏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或从某一技法的角度进行的示范性美术欣赏,使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这一美术种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很多老师都在运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讲到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山石的斧劈皴画法时,一味的讲解该怎样来表现山石的纹理起伏变化,还不如教师现场示范一下,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相信学生对斧劈皴这种表现技法的印象会更深,甚至急着要去尝试一番,体会画家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表现陡峭的山石。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现代美术教学正将&美术欣赏&渗透于日常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遍及每一课。 3.参观欣赏 参观欣赏是组织学生参观美展、博物馆,访问美术家并看其表演,或参观城市建筑,去商业街观看橱窗、商品造型、装潢等活动。中央美术学院郑群砚博士的《校外艺术资源与学校美术教育》讲座中,就提到了我们美术老师要更多地去关注本土的、周围的、可见的艺术资源,将这些资源与我们的学校艺术教育联系起来。我们可以依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组织不同的参观点。有的重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的重在对表现技法的理解,有的重在启发学生的设计等等。像我们海盐武原镇上的老师可以去挖掘绮园、天宁寺、镇海塔的艺术风格;农村学校可以探究一些具有乡土文化,像灶头画一类的。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这种参观欣赏仅在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但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五、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尹少淳在《美术及其教育》一书中介绍了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家和批语家费德曼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后,介绍了费氏的欣赏程序,即四个问号程序,我觉得很值得借鉴: 1.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求学生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描述,比如:愉快、幽默、崇高、庄重、轻柔、朦胧、压抑、悲怆&&等等。最终也可能是多种感觉的复合,比如恐怖与神秘糅杂一起。比如欣赏《父亲》这幅画时,我先让学生读画,然后请他们表述一下自己对作品的第一感觉,学生大都讲出了贫苦、勤劳、质朴等词汇,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 2.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可以从形式角度、社会角度来探寻。从形式而言,就是研究画面上点、线、面、体、色、肌理等等美术语言的处理,以及对比、均衡、节奏、虚实等构成关系的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对于有一定的形象和内容的作品,就可以从社会角度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等,研究气候、环境、光线等因素是如何创造出这一感受的。同样以《父亲》这一课为例,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的感觉大部分都是通过对父亲形象、装束、表情等社会角度来理解的,美术语言运用的较少,因此需要教师从美术的形式角度上去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更深入的挖掘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文学价值) 3.作者想表达什么? 任何作品的形象背后总蕴含着某种意义,或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使欣赏进入深一层次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研究作品,从作品中去寻找,同时,也需要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之外、学生不太了解的东西,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阅历以及创作观念等,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文化价值)。 4.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这要求学生在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然这种价值判断应当完全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基础上的,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但决不能将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而要让学生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分析(价值判断)。 以上的方法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从形式到内容地去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简便易行。 六、美术欣赏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欣赏,对教师来说是赏析。因此,美术作品欣赏课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系列的审美活动,其中,教师应当注意: 1.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 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而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最好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去了解,这样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这需要有大量可供学生使用的资料,而且还要花很多的课余时间,目前一般中小学生还难以做到。所以,还是需要教师的介绍和分析。在美术欣赏课中,作为桥梁的我们,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2.教师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 欣赏美术作品始终伴随着欣赏者的情感,教师的讲述会不由自主地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会影响学生甚至左右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不要对作品作过多的评述,更不能带有太浓重的情感色彩,而应该比较客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和分析,通过讨论引发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 3.教师要设计好一系列问题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个问号程序。欣赏美术作品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观赏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思维进行的能动、积极的再创造,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内涵。为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思维,要求教师根据所欣赏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事先设计好一系列有趣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讲座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思维,使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 4.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 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所限,这些看法也是十分幼稚的、肤浅的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曾经在欣赏《溪山行旅图》时,我让学生表述完了自己的看法以后加以补充:&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我让学生细细品味,是否有这种感觉,于是,就有学生说:&老师,我怎么体会不出来呀?&当然,我们不能说&你怎么会体会不到呢,这不是很明显的吗?&一类的话。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生自己会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内涵的。 总的来说,美术欣赏是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主要环节,美术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美术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美术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在数、理、化之间,文、史、地之间,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联系日趋密切已成趋势,必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多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用眼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用手表达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正确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美术欣赏
摘要: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常常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一|、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及美术作品的美
儿童是爱美的,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具有强烈的追求。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顺
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大自然绚丽多彩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展现给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自然的美让他们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动物、植物欣赏》以及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天然的斑纹》等都是要求学生以主观的视觉感受为主,体验自然创作之美。大自然的鲜明艳丽的颜色常使的小学生感到欣喜,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视觉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正如罗丹所说的:”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我们也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美学情操。对于欣赏到美好的景象,可以主动进行再创造,而这就要看学生的想象力了。当然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启发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画面中。
2.美术作品之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多角度欣赏自然生活美的同时,也要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美。
(1)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是美术欣赏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所谓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面、形状、颜色、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一幅作品要先分析其形式语言、色块、色彩、线条等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课程一开始就先让儿童认识了解线条色彩,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一样的感受。其次是从艺术与视觉出发分析各种形式语言带给儿童的心理感受。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有一副古埃及画古埃及艺术家就往往把近处的物体画在在画幅的下面,把远处的物体画在画幅的上方,以此来表现画面上的远近关系,是观赏者产生远近的距离感。
(2)历史文化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强调人文学科的价值。美术与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确切的说是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只有对作者当时的社会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感知到美术作品的情感内涵。
(3)美术史
从古至今,各种美术作品,异彩纷呈,共同勾画了博大精深的美术历史长卷。如果想对美术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那就要了解每一个时期派别,每个画家的作品特点,认真熟悉一下作品之前,作品之后各个年代有什么变化,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人类文明的大好机会,当然除了这几个角度之外还有其他的角度分析,对于不同的作品要灵活全方位思考。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和特点
小学低年级(1-2年级)美术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欣赏的重点是对形、色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如第一册《大家都来做》《闪光的烟花》《繁忙的交通》第二册《香甜的水果》第四册《小鸟的家》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中等等,虽比例不准确,但表现得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中年级(3-4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质感在美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和表现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六册《民间玩具》第八册《藏书票》《真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的过程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在第六册《黑与白》中就将绘画与剪纸相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在表达方式上,除了用口头表达外,还需要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在表达内容上除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外还要说出其特色,如在第八册《画嗅觉》中要求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来表现各种气味,这就要求老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作品,打开自己的想象之门去发现作品的特色。
&&&&&&&&&&&&&&&&&&&&&&&&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5-6年级)要有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材料及其美感,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第九册《古朴精美的华表》《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电脑美术》《真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第十册《喜怒哀乐》第十一册《中国画和油画》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等涉及很广泛。其特点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国画、雕塑、油画等大类的美术作品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将欣赏与时代同步如设计、电脑美术等,鼓励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反应,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进行表达。
三、课堂教学原则
(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欣赏是与工艺、绘画相互作用的。若学生有了对工艺品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绘画、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第九册《元宵节挂彩灯》中,首先展示许多彩灯,当这些彩灯勾起学生的美好的回忆时,学生就对这一刻产生兴趣紧接着老师就给学生讲解制作彩灯的方法步骤,然后学生就自己动手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实物与作品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看哪些孩子具有创新能力并给与支持与鼓舞。
(2)提高对欣赏的认识
欣赏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一些风景画、静物画等而有的则重在对其主题思想的学习。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次,教师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上,是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欣赏手段多样化,生动化避免枯燥乏味,还可以采用幻灯片,挂图,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增强欣赏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老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东西。欣赏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过多滥,学生会厌烦。欣赏要贴近学生生活,拉近美术作品与学生的距离。《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的高水平的美术作品。
四、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有些老师过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讲到底,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投入认真,而学生却不在其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欣赏活动是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为避免出现以上情况要采取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1.运用网络媒体语言资源激发美术欣赏的兴趣。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第十二册第一课《明与暗》透视关系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同时老师可以带实物进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立方体等。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在实习期间我进入小学了解了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都采用做课件ppt等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实习老师李凌霄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中就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有关自行车的动画片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集中了,大家的眼睛都在观赏视频,而且他的这一做法受到实习学校美术指导老师的赞赏,作为老师在准备视频的时候要注意在学生的角度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才好。我在实习教学中也在课堂中给学生带去了我自己用废旧用品做的自行车模型学生很是惊讶然后我就对他们说这是老师平时社会生活中收集废旧材料做的,像这样的废旧材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把他们变废为宝,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我也对这一课进行课外拓展.作为美术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上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多看多搜集最终总会有他们喜欢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2.在课堂展示欣小学美术课堂上范画欣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美术技法的渗透.
例如小学六年级《水墨画动物》,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范画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美术技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认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一些抽象的概念图形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新知的教学及后面学生作业做好铺垫。和我在一起实习的陈真老师在课堂上就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示范作用,他在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认识笔墨,墨分五色逐一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学生在进行练习。他在教学生学习画公鸡的时候,先画鸡头然后是身子等一步一步画的很细致而且栩栩如生,学生在欣赏教师做范画的同时学生对公鸡也基本了解了。当然老师在做范画欣赏时需要老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老师要胜学生一筹才可以。
& 3小学美术课堂中单纯的美术作品欣赏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的读画几分钟,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初步印象用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画,可以从线条、色彩给人的情绪上细细品味。如:在欣赏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梵高的《夜间露天咖啡馆》时,老师只要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看画,让学生自己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结合地方特色开阔美术欣赏的眼界,如在学习第六册《家乡的桥和塔》时可以根据我们所处的地方特色,走出教室欣赏我们身边的桥的形态,通过多角度的欣赏不同的桥,开阔学生的眼界,尤其是现在社会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可以是在校园内如第五册第六课,《校园里的花》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去亲身观察,也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校园,当然一定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作为老师就要深入领会美术欣赏课内容编排特点和意图,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小学美术教材&&&&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