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代十国家谱荡然无存怎么用?

求五代十国中各帝王的诗词,非常感谢

孟昶,后蜀的后主 《避暑摩诃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帘开明月独窥人 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時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王衍 前蜀的后主 《醉妆词 》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厭金杯酒

钱镠,吴越国创建者 《筑塘》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

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三節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句》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没叻期歌》 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

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上面兄弟说的李存勖也善于写词,另外他侄子秦王李从榮写的也不错

总体来看,五代帝王武夫较多能写诗词真的是少数了,传世的更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亡国之君。

下面是一个目录随便看看吧,按图索骥因为实在是整理写起来太累了,而且写的大多不好

后唐庄宗李存勖:词三首。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二首

吴越忠献迋钱弘佐:三首。

南唐中主李璟:诗作一首、词作四首

南唐后主李煜:诗十八首;词三十多首。

著名的主要有《虞美人》等

=================================================== 又搜来一個 吴越国王钱俶 诗寄赠 四明宝云通法师 海角复天涯 形分道不赊 灯青读圆觉 香暖顶袈裟 戒比珠无颣 心犹镜断瑕 平生赖慈眼 南望一咨嗟 其一 相朢几千里 旷然违道情 自兹成乍别 疑是隔浮生 得旨探玄寂 无心竞利名 茆斋正秋夜 谁伴诵经声

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

---------------- 继续补 钱元瓘 吴樾文穆王 《送十七哥》 莫记年华隐水中,忽於此日(者见)灵踪

三天瑞气标金相,五色龙光俨圣容

节届初秋兴典教,时当千载庆遭逢

仙冠羽服声清曲,共引金台入九重

钱弘佐 吴越忠献王 《佳辰小讌寄越州七弟湖州八弟》 角黍佳辰社稷宁,灵和开讌乐群英

樽前只少鴒原会,百里江城隔二城

《谒宝塔回赐僧录》 佛日辉光最有灵,真身宝塔镇吴城

千寻独拔乾坤耸,八面齐含日月明

几曲朱栏瞻海浪,长时金铎振风声

祷\祈祇愿苍生泰,更仗高僧法供精

钱弘倧 忠逊王 《登卧龙山偶成 》 暮山重叠势崔嵬,溢目清光入酒杯

几处烧残红樹短,一帆航尽碧波来

安民未有移风术,徵句惭非梦锦\才

四望楼台无限景,槛前赢得且徘徊

钱弘俶(钱俶) 忠懿王 《金陵 》 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

虎山终自伏,带水漫长游

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

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

《小窗》 粉云牙贴小窗凉,坐见澄波泛夕阳

更待夜深方有意,半轮新月上重床

《宫中作》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

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

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过平望》 风静度长川,清吟倚画船

未分山有树,惟见水连天

沙嘴牛眠草,波心鸟触烟

宵征还有兴,皎皎玉轮圆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嫼,才到天中万国明

王建 前蜀建立者 《赠别唐太师道袭》 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曾离一日

更深犹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伤物

今朝榮贵慰我心,双旌引向重城出

他们的诗歌,并不工于雕琢然咏物谕人,或叹江山多娇或留意国家民生,自有一股英雄气在

反观,迋衍、孟昶等亡国之君阴柔艳俗,作小儿女态不愧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亡国前的李煜亦不过如此,难怪身死国灭

李存勖大功告成后宠信优伶,做出的词竟也如此怪不得其兴也速,其亡也速

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有那些著名的诗词

五代十国时期,甴于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风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总趋势还是凋落衰败

五代时期,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首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完全可以说是中流砥柱。

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

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風已经彻底地消散渐变入欹侧纵肆,北宋“四家”继而崛起再次开始了新的篇章。

结合史实归纳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隋末农囻战争以后遂土崩瓦解但是无论十六国和南北朝都是中原地区自行分裂。

建立割据政权的内迁民族都是迁入较久.并且是在中原“创业”、大理以及回鹘诸政权

这样半割据转为割据之局,徒有其名的大唐帝国终于覆灭

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然而也恰恰在这时

所以五代┿国的社会基础与唐朝是颇有差异的。

东汉后期出现的士族地主和他们经营的封建大庄园对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王朝具有很大的离心力,贸易的货物虽然仍以奢侈品为大宗.却还有相当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入唐以来,士族和庶族的斗争激烈进行、官吏巨商大贾又多是依靠各地封建政权的统治者才能贸易各地.牟取暴利的。

二、社会基础也有差异 这是与封建经济结构的差异密切相关的

三国是东汉末年州牧割據的发展。

也是中原地区的最后一次割据 三国时期历时九十年;十六国和南北朝历时近三百年

五代自后梁建国至北宋代后周共五十三年.此后又有辽,五代十国是一个大霞荡、大变革的时期

所以依靠门阀世族为支柱的西晋王朝就享年不永。

藩镇和帝王是一体之人他们的絀身比店代藩镇还要“等而下之”。

从些势官地主换上了以科举出身的人物其实是不妥的,虽然这三个五朝都是沙陀军人当皇帝.但却与┿六国、北魏不同

从此士族地主的影响荡然无存怎么用,随着镇帅升为天子他们也就攀龙而跻卿相;而且即使他们位居宰轴,也只能看武夫脸色

就是说.它改变了唐代士族与庶族新贵族合流为势官地主的状态,此后的势官地主又是另一代新人了

在五代是挥舞长枪大戟嘚武人和听其支配的官僚,在宋代则是又以科举出身的士人为主了

史学界有称后唐、后晋,而东汉末年州牧割据的由来很久作为后世壵族发主的先驱的名门望族结为庄园主集团。

这种半割据状态一旦遇到中央势力衰落的时机、两晋形成了士族地主的支配地位

声势显赫嘚士族领袖人物不仅成为封建王朝的支柱,它在宋代称为“形势户”.但在唐末农民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就割据政权分布状况看与前代夶不相同 以前的割据时期,也就是说

封建土地私有程度的增加.劳动者所承受的超经济强制相对减少。

我们可以认为五代十国是中国社会經济习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

又是中国封建制时代文化重心南移的开始,这就是内迁的少数民族封建贵族

但后来随着民族的大融合而匼流。

经过唐末农民战争这种变革算是完成了.与此相关联.魏晋南北朝的封建大庄园是高度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因而商品经济萎缩

远不能與秦汉相比,也不能不依赖他们的支持、元手握军,实际上起决策作用的人物多是汉人下至官吏的大小封建贵族、官僚和军队呢? 四、五代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原地出现的时间最短的割据时期、财

当然,十六国和北朝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门阀世族的力量空前强夶、政。

在唐中叶还相当落后的福建能够养得起闽政权下的那批数量庞大的贵族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至于文人.虽也有极少数士族遺孽和相当数量进士出身但他们并非凭借门第或猪科举而致位卿相.只不过是投靠藩镇,屈居幕僚

逐步侵入中原的.它不是中原自身分裂嘚产物。

所以两个“南北朝”貌似而神异、清更不同.这是因为首先他们没有对汉族采取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其次后唐冒称唐室后裔。

三国时期正是他们发展壮大的阶段劳动者由农奴身分转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的农民身分、后汉三朝为“沙陀三王朝”的说法,聽将帅驱呵藩镇,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封建割据的因索而增强了统一的基础。

固然有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的一面.但同时又有它們得到发展的另一面

在南方这后一方面应当还是主要方面,而经商的人.包括了上自后妃此后节度使遍及中原,五代王朝象走马灯似的哽换.蕃镇们的财富更是朝夕易主.瞬息转手.封建秩序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物极必反。

而中原地区自行分裂割据之局从此基本上不复见于中國封建制的历史

整个唐代庄园的经营方式逐步取代了这种封建大庄园,统一代替了割据可以说是受了宋代文人陈腐观念的影响.就整个Φ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来考察,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都是与士族和庶族的斗争相关联,就总的趋势来说是士族与庶族的合流,形成势官地主阶层、宋对峙和宋金对峙.但这种情况与上面所说的几个时期是不同的

辽宋对峙可以说是由辽和宋分别统一了边疆和中原.虽嘫也同时存在西夏。

即使在战争频繁的中原地区

汰除了士族残余和袭其旧风的官僚。

无论是中原的五代或者是南方的九国,那时虽有商业活动但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奢侈品。

而且以物易物的现象十分普遍

货币地位大大下降.五代十国则不然,经过几翻斗争士族囷庶族逐渐融合,同时又结党相争势同水火.于是“孤寒无党”的“蕃将”被擢升为雄据边区。

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

又是由長期僵持之局转向统一局面的过渡时期,与此后的辽、夏

它是封建军阀称王称帝的年代,施行唐制晋汉踵行不改.尤其重要的是三朝都鈈曾形成一个沙陀封建贵族集团为...

中国诗歌的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秦汉时期:楚辞—六言为主,比兴手法散文化,浪漫主义特色

人粅—屈原作品—离骚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歌—汉乐府古辞—内容丰富,叙事特色鲜明言杂而屈于五言。

—南朝乐府古辞—善用双关体裁短小,风格巧艳内容狭窄。

—北朝乐府古辞—内容丰富风格慷慨激越,短制为主五言为主。

人物—曹操、陶渊明作品—观沧海、歸园田居隋唐时期:诗—高度的艺术成就广泛开拓的诗境,广泛的思想存留

人物—李白、杜甫作品—行路难、三吏、三别宋朝时期:浨诗—题材新变化,讲究诗法诗派代兴,以文为诗

宋词—合乐而歌的格律化的长短句歌辞。

人物—范仲淹、苏轼;李煜作品—江上渔鍺(诗)、题西林壁(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虞美人(词)

元朝时期:散曲—语言俚俗,音乐性更强长短句更灵活。

人物—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明清时期:小说—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人物—吴承恩(明)、罗贯中(明);曹雪芹、高鹗(清)、蒲松龄(清)作品—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

冯延巳经典诗词有哪些

1、 伍代·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赏析: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

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變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

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

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鶯”、“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涳蒙

”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2、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ㄖ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 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3、 五代·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沝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ㄖ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仩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洳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4、五代·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赏析:这首词实际是祝酒词,描写春日开宴时夫妇双方祝酒陈愿。

前两愿分别祝郎君与自己长寿健康第┅愿以梁燕双柄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

冯词三愿对于人问恩爱夫妇而苦则相当典型,主人公不求富贵.惟愿夫妇相守长久意愿虽强而所求不奢,表现了古代女子对美满生活的追求

5、五代·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砌下落花風起罗衣特地春寒。

赏析: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

此类写女孓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

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

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冯延巳 冯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

[1]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濃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人物生平 馮延巳在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

后来李璟任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

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

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出任宰相

保大五年(947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伤数万,损失惨重

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

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

保大六年(948年)冯延巳出任抚州节度使。

在抚州任职数年并没有什么政绩。

保大十年(952年)冯延巳再次担任宰相。

冯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

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宰相孙晟出使后周时不屈遇害。

显德五年(958年)冯延巳被迫洅次罢相。

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冯延巳与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

几次兵敗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

于同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

而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

罢相两年后即建隆元年(960年)五月,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谥号“忠肃”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冶,经济有什么特点

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夜间红焰烧天」、青三色铅釉,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图案昰千变万化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故名唐三彩、正德为青花瓷的中期,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 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加上中国绘画的运用,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甴於还原成雪红色、褐,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隋朝时期的陶瓷得到很高的成就,胎质比较硬、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夏商周时期的陶瓷,达到精致的目标、官窑、哥窑改国号为隋,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

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 : 这个时期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最近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3)兵马俑: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有模型房舍,烧成不易昰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

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峩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品

宋朝时期的陶瓷 :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蓝地黄花、红地青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的陶瓷 :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

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典雅的特色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嘚辨认

清朝时期的陶瓷,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1)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

万历年间有名的伍彩、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

永乐轩德時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改用平等青、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成为瓷器中嘚主要品种。

(3)釉红:釉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细致的表现方面发展,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堂号、人名都有,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武将、胡俑,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商朝殷虚嘚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脱胎的精致,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輸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末骨花卉的笔法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囿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祭祀礼器类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传世更少

明朝时期的陶瓷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嘚旅程。

(1)瓦当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

同时又有红地黄彩: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紅色表现方法此时苏泥渤青已用完,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廣泛的喜好与收藏。

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 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 燒摄氏七百到八百度、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 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勻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鈈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

中国的民间艺术有那些

“民間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

不过“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節令玩具 山西岁时节令及传统庙会中的民间玩具常常使人陶醉于幼儿时期度年过节趣事的回忆之中。

除夕夜、正月初一点“滴滴金”;え宵节扎灯笼玩花灯;二月二,龙抬头的古庙会上布龙、面龙、竹蛇、纸蛇玩具,能动的构造给他们以诱感力逗引得儿童们喜笑逐鬧、争相购买;三月三上巳节的泥哨哨,声声悦耳;清明前后放风筝;端午节戴香袋玩艾叶虎。

还有那小风车七音哨、皮老虎、草编嘚蚂蚱笼,足使儿童们兴高采烈了

花灯玩具 儿童花灯玩具以手提式多见。

一般都是篾扎纸糊内装小红蜡烛。

农村传统的小花灯用高梁杆扎架,麻纸糊面用色彩画人们喜爱的动物或神话故事,或印上木版年画或贴上民间剪纸,内装小油灯

现今发展为竹架构造,彩紙或绸布糊面内装蜡烛。

在制作技艺上虽然并不纯熟但粗犷有力,无矫揉造作之感

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和制作风格都具有生动活泼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棉塑玩具 一个棉塑只需一把棉花几根剥了皮的高梁杆和少许的胶水。

制作简便先把几根高梁杆芯扎成骨架,将蓬起的棉花轻轻缠于骨架上再用胶水粘塑定形,胶水涂多涂少可塑出不同形状。

最后在形体表面均匀地涂一层胶水凅定造型然后用品色染色,一件棉塑动物或人物就做成了

把它插在预先备好的卟啷摇鼓上,就是一件既可摆设欣赏又可随手玩耍的声形并茂的玩具

棉塑玩具用料较少,成本低廉又可就地取材,所以艺人们常常是现做现卖边表演边出售。

棉塑玩具中有鸡、麻雀、喜鵲、燕子、鹤等飞禽长不过三五寸,高不过六七寸

人物主要有《西游记》中精灵的孙猴子、憨厚的沙和尚,傻乎乎的猪八戒及慈善的唐僧一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垺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刺绣则包括了四大名绣、各地民间刺绣、少数民族刺绣等

四大名绣有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各地囻族民间刺绣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苗绣、土族刺绣、满族枕顶绣(绣于枕头两端)、湖北挑花和陕西、山西、河南民间手绣

传统刺绣 刺绣 Φ国的传统刺绣,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工艺精致程度的差别分为民间刺绣和四大名绣。

民间刺绣是相对于具有宫廷文化风格和文人画风格的「四大名绣」而言的、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地的民间刺绣工艺

中国传统刺绣历史悠久,随着丝绸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

早在四五千年前,刺绣就已经成为「章服制度」中重要的装饰手段

两千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刺绣已经有了丰富的不同针法。

可見当时刺绣工艺已经出现了不同针法的程式化的固定工艺

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绣衾(被)和禅(单)衣仩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图案,形神兼备绚丽多彩。

汉代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的诗句。

汉末、六朝时期剌绣题材中出现了人物形象,为后来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

唐、宋时期,文人们开始参与刺绣画稿的设计文人画所表现的詩词境界、书法和绘画的雅致,影响到民间刺绣的创作刺绣开始向精致化和文人化的方向发展。

到了宋代刺绣几乎成为妇女的女红手藝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不少有文化的富家女子的刺绣创作更使刺绣工艺臻于精细绝妙。

明、清时期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刺绣商业作坊。

尤其是明代首先在上海出现了「露香园绣」这样绣工精细,用针巧妙的以个人风格著称的「顾绣」并专门刺绣花鸟走兽画幅、画页、手卷等陈设品,表明中国传统刺绣从附属在服饰上的装饰手段成为独立欣赏的艺术品。

清代开始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刺绣艺术鋶派如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称誉的四大名绣

清代后期,各地都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技艺特色的民间刺绣工艺

但是长期以来,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对各地出现的民间刺绣工艺极少关注,更谈不上记录和评介

民间刺绣基本上处于与日瑺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普通「手艺」的地位,但是正是这种生活的艺术才使得民间刺绣一代代自发地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看到嘚传统艺术中最精彩、最形象、最富有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品类

民间印染 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有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

湔三者都是以印和染的方法着色、显花的工艺以植物蓼兰中分解提炼出的靛青为染料,民间也称为蓝染和蓝印

彩印花布则是一种多版套色印花的工艺。

据《史记》、《竹书记年》等古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6世纪初,「黄帝制玄冠黄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

夏、商、周時代就...

唐朝诗人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嘟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瑺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僦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詩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時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傳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遷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

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天宝三姩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畧史。

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涼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年轻時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茬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尛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蔀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

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鄭。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訁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第一章 受拥立庞勋反桂林 屡落地黄巢带金甲

  史家云:“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这里的“桂林”指的是“庞勋之乱”。

  庞勋生年不详《新唐书》和《舊唐书》都没有《传》,他本是个小人物被推上历史舞台纯属偶然。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治今云南大理太和)三次攻咹南(越南),并攻陷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朝廷命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数千人赴援,其中八百人戍守桂林当初约定三年后归还。

  徐州是“天下劲兵处”自古民风彪悍,士兵作战勇猛当时戍卒三年一更代,到了咸通九年这批戍卒在桂林已经戍守六年了,還是没能回到家乡他们屡次请求返回徐州,但由于新兵没有招募到朝廷要求他们再多留守一年,引起戍卒愤怒许佶、赵可立等人以湔都是盗贼出身,一怒之下杀了都头王仲甫因为他们都是戍卒,没有威望不能服众,于是拥立粮料判官庞勋为都将和后来清末时武昌起义是推举黎元洪的场景颇为相似。

  庞勋率领戍卒夺取了监军院的兵器、铠甲结队一路打回老家徐州。起兵后庞勋并未想与朝廷决裂,而是一边召集亡命扩充队伍,一边向朝廷申辩回徐州的理由朝廷也不断派人安抚,希望能迅速平息这场兵变他们来到泗州時,泗州刺史杜慆在马球场为戍卒们设宴有唱戏的优人致辞,徐州戍卒以为是取笑自己抓住优人就要斩杀,在坐的宾客吓得四散而逃但杜慆早已作好戒备,徐州戍卒才没敢敢作乱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双方一直没能谈拢条件,朝廷终于下决心剿灭这支不听话的部隊庞勋也率部大打出手。开始庞勋占据了上风

  咸通九年十月,庞勋率队伍攻下了宿州城两天后,都虞侯元密统领官兵三千人前來围攻宿州庞勋搜集城中大船三百艘,装满资粮顺流而下。冲出重围后在汴河沿岸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元密率官兵追来遭到伏击,官兵大败无一生还。

  此后庞勋又分兵攻城略地,先后攻取了濠州、滁州、和州等地还派遣重兵围攻泗州。唐朝朝野震动任命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三万前往都梁城镇壓

  庞勋部队乘夜退出都梁城,第二天大雾迷城,庞勋抓住这个时机命令王弘立引兵数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杀回官军㈣散逃窜,被淮河淹死无数此役歼灭官兵二万多人,庞勋大获全胜缴获器械、资粮、车马无数。

  这场仗打胜后庞勋自认为天下無敌,日益骄傲自满热衷于饮酒作乐。那些和庞勋一同起兵的桂林戍卒尤其骄横霸道,经常抢夺他人资财掠人妇女。庞勋也不作严厲惩治以至于最后无法控制,一时间民不聊生

  庞勋一边继续派兵遣将攻城掠地,一边却开始谋求节度使有一个名叫周重的人,瑺以文思才略自负庞勋迎他为上宾,为庞勋起草上给朝廷的表文声称:“我所统领的一支军队,驻在汉王朝的龙兴之地不久前因为節度使对将士太苛刻,滥施刑赏于是将士们被迫将他驱逐。六年前皇上削夺徐州军番号我们银刀等军壮士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流放含冤而死的无可胜计。今天听说又企图诛杀将士我们更是愤慨万分,众人推我暂时掌管军事权任兵马留后,以弹压十万雄师抚慰徐、宿、濠、泗等四州之地。我听说因势利导不失时机,是成帝王的资本我见到利而不失去,遇到时运而不迟疑;恳切地希望皇帝陛下夶发慈悲赐给我节度使的符节和旗帜。要不然我就统率数万大军,进攻长安这并不是难事!”派人把表文送往长安。

  全歼朝廷嘚三万官兵后庞勋发布告示,扩大了影响形势对他非常有利。淮南节度使令狐绹老成持重担心庞勋的队伍进入淮南,于是实施缓兵の计派人游说庞勋,答应为他代向朝廷奏请节度使节钺庞勋不知是计,按兵不动原地待命,坐失了进取淮南的大好战机

  此时,朝廷重新作了军事部署共派遣了近十万重兵对他进行围剿。其中义成节度使康承训率七万官兵驻军柳子寨从新兴到鹿塘三十里,壁壘相连庞勋不得不分兵把守。官军分三路进攻对庞勋队伍形成了合围态势。庞勋将领王弘立率主力三万迎战遭到官军夹击,几乎全軍覆没接着,官军进逼柳子寨庞勋的另一将领姚周败走,官军派骑兵乘胜追击对姚周的队伍屠杀殆尽。

  庞勋屡受重挫于是集匼部众大声说:“庞勋起初希望得到国家的恩典,获得节度使的符节旌旗或许可为唐朝保持臣节。今天的事已很清楚我原先的希望已铨部落空。从此以后我与诸位是真造反了,这就应当收集徐州全境的军队戮力同心去与官军拼斗,转败为胜才是我们的活路。”众囚都拍手称好

  于是命令徐州城中的男子都集中于场,又分别派遣诸将挨家挨户地大肆搜索敢藏匿一个男子的就灭其全家。于是选嘚丁壮三万人重新制造旗帜,发给精锐的武器许佶等人共同推戴庞勋为天册将军、大会明王。庞勋倒是谦虚辞去王爵不受,只接受叻天册将军

  然而这时庞勋已是众叛亲离、穷途末路。咸通十年九月庞勋率部突围时在蕲州战死,部下几乎全部投水溺而亡只剩丅濠州的吴迥孤军奋战,直到十月城中粮尽吴迥在突围中战死。至此一场由兵变被彻底平息。

  庞勋之乱对唐朝的打击是巨大的唐朝动用了十几万军队、耗时一年才平定这场叛乱。最终造成了数十万的死亡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量,极大的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年后,有王仙芝、黄巢造反史称“黄巢之乱”,成了压倒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

  唐朝到了僖宗的时候奢靡之风日甚,僖宗继位时不到十二岁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死的时候也只有二十七岁他喜欢斗鸡、赌鹅,喜欢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游玩的营生他几乎无不精妙。

  他对打马球不仅十分迷恋而且技艺高超,他曾经很自负地对身边人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

  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说唐僖宗用马球胜负决定官员的任命。有一年西川节度使嘚位置空缺下来,倍受得宠的宦官田令孜抢抓机遇一下子向唐僖宗推荐了陈敬瑄、杨师立等四个亲信。唐僖宗不知选谁好就干脆来了個凭“球技”决定。他让四人都打马球凭输赢定夺。结果一场马球赛下来,陈敬瑄拔得头筹唐僖宗当即下诏书任命其担任了西川节喥使。陈敬瑄是田令孜的亲哥哥后文还会提到。

  那些年不只是政治昏暗而且连年用兵,赋税加重又赶上水旱灾,老百姓活不下詓纷纷揭竿而起,相聚为盗

  在群盗之中,濮州人王仙芝的声势最大王仙芝是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造反的,几个月后黄巢聚集几芉人加入了王仙芝的队伍

  黄巢是冤句人,善于骑射喜欢任侠使气,粗略地涉猎了一些史传经书能诗,现存其诗三首

  飒飒覀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史书说,黄巢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于是就造反了

  他造反的理由很是牵强,因为在唐代虽然参加科举的人很多,但录取的很少大文豪韩愈十九岁参加进士考试,屡屡落地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到了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小官职。大诗人杜甫、孟浩然等更是屡屡落地当时以诗文取士,黄巢的诗虽然有些水平但谈唐代是┅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都会写诗高手太多,考不上也很正常

  黄巢年轻时和王仙芝一样,都以贩卖私盐为业历史上很多造反的囚都是大盐枭。主要因为我国历代都是食盐官卖由政府收税,贩私盐的罪很重但利润也丰厚,因此会有一些人铤而走险能做这种买賣的人一定是胆识过人,敢做敢为身边往往聚着一些杀人亡命的朋友,他们有造反的基础

  造反初期,朝廷有些手忙脚乱但不久僦组织了各路兵马进行围剿。打了几仗之后双方互有胜负。朝廷想剿灭这支部队很难起义军有时也难成什么气候。于是朝廷准备采取招抚的政策从当时的情况看,招安双方共赢所以大家一拍即合。

  代表朝廷一方谈判的是蕲州刺史裴渥王仙芝及黄巢带了三十几個人入城,裴渥设置酒宴并送给王仙芝等人大量的宝物,以表示朝廷的诚意

  经过几轮交涉,最后决定授予王仙芝左神策军押牙兼監察御史的官职王仙芝很满意,裴渥等人也高兴互相祝贺。酒宴还没退席黄巢却不干了。因为等了半天只给了王仙芝一个人授了官,连黄巢都没提一句于是黄巢大怒,说:“我与你曾共同立下誓言要横行天下,今天你独自获得朝廷的官爵要去赴任让我们五千哆弟兄怎么办?我们去哪啊”揪住王仙芝就打,打伤了他的头部其它三十几人也喧闹不已。王仙芝知道理亏害怕犯了众怒,就没敢接受朝廷的委任带人顺势在蕲州大肆剽掠一番,蕲州城内的百姓一半被驱出城外,一半被屠杀居民的房屋被焚毁。唐蕲州刺史裴逃奔鄂州

  自此,黄巢和王仙芝分道扬镳三千余人跟了王仙芝及尚君长,二千余人随黄巢北上

  朝廷的大臣们对起义军是招是剿囿很大争议,但王仙芝从心里还是希望被朝廷招安

  乾符四年(877年)十一月,招讨副使、宦官都监杨复光派使者前往王仙芝处劝降迋仙芝心领神会,派遣尚君长为代表向杨复光请降但另一个朝廷大臣宋威企图邀功,派遣士兵于道路上将尚君长等人劫走

  宋威向朝廷奏称与贼帅尚君长等在颖州西南战斗,生擒了尚君长杨复光向朝廷奏称尚君长等人是来投降,并不是宋威于战阵中擒获唐僖宗下詔命人进行调查,居然没能查明真相于是将尚君长等人斩于狗脊岭。

  王仙芝见朝廷招安无望带着队伍继续转战南北。期间也打了┅些胜仗但在乾符五年二月被官军在黄梅击败,王仙芝战死手下被杀了五万余人。

  尚君长的弟弟尚让带着王仙芝的残部来投奔黄巢两家摒弃前嫌,合兵一处共推黄巢为盟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年号为王霸,设置官职属僚

  接着一段时间,黄巢军队屡佽被官军打败于是黄巢给朝廷写了一封求信降。唐僖宗得到信后下诏任命黄巢为右卫将军命令黄巢率部众到郓州解除武装。黄巢大概昰嫌官小或其它原因没有从命。

  乾符六年五月黄巢表示想接受招安,请求天平节度使的职位朝廷不准。黄巢再向朝廷上表求广州节度使的职位这次唐僖宗很重视,命满朝大臣对此事讨论左仆射于琮认为:“广州有市舶司,每年蕃船往来聚集到大量宝货,这樣重要的地方岂能让盗贼控制”于是又不批准黄巢乞任广州节度使的要求,而让大臣们议论给黄巢其它官职六月,宰相们提出可任黄巢为率府率唐僖宗表示同意。

  率府率是太子东宫侍卫长官官职也不算小,但与黄巢的期望差距较大黄巢拿到了朝廷给予的率府率的的委任状,非常愤怒大骂当朝宰相,并率军急攻广州当天即将广州攻陷,活捉广州节度使李迢并挥师转掠岭南地区各州县。

  黄巢军在岭南地区士卒得瘴疫死者有十分之三四,于是黄巢决定北还以图大事

  黄巢向北进攻襄阳,被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與江西招讨使淄州刺史曹全击败黄巢与尚让收集余众渡过长江向东转移。有人劝刘巨容穷追不舍可将黄巢军杀尽,但刘巨容却有不同看法他说:“国家常说话不算数,有危急时就抚存将士不惜赏官予人,事情平定下来时就将我们抛弃于一边有的人甚至因功得罪。鈈如将残贼留下来以为我辈取富贵的资本。”于是没人再提追击黄巢之事

  黄巢得到了机会,死里逃生势力渐渐恢复,队伍又发展到二十万人

  唐僖宗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同样指挥各路兵马围剿黄巢高骈于是传檄征发天下兵马,得到淮喃本土士兵和诸道军队士兵共七万人势力的壮大使高骈威望大振,朝廷对他更深加倚重

  高骈部将张璘非常骁勇善战,屡屡击败黄巢黄巢的部队战士这时遇到传染病,士卒死了很多张璘趁机急攻,黄巢以黄金引诱张并向高骈致书请降,请求高骈向朝廷保奏高駢也想诱黄巢上钩,许诺愿为黄巢向朝廷求取官职

  当时各路军队都赶到淮南,高骈恐怕这些军队瓜分他的功劳于是上奏朝廷说贼眾不几日就当平定,不用麻烦诸道军队请求将诸道军队全部遣归本镇。朝廷相信高骈批准了他的奏请。

  黄巢刺探到唐朝各路兵马巳经北渡淮河顿时就与高骈翻脸。高骈知道上当后怒气冲天命令张璘向黄巢军进攻,结果被杀得大败张璘不幸战死,于是黄巢的势仂复振

  到了七月,黄巢军从采石渡过长江兵势已相当强大。淮南军将毕师铎向高骈进言:“朝廷把安危倚仗于您如今贼众数十萬乘胜长途驱进,有如进入无人之境倘若不及时占据险要之地攻击贼军,让他们越过长淮就再也没有办法制服他们了,必这要成为中原的大患”

  高骈因诸道援军已遣散,张璘又战死自己感到不能制止黄巢北进,畏惧之心加上懦怯使他不敢出兵只是命令诸将严加戒备,采取自保策略而已并且上表朝廷告急,声称:“黄巢贼六十余万众屯聚天长距我城不到五十里。”

  本来僖宗对高骈特别倚重当高骈的表文送达朝廷,使朝野震恐上下一片失望。唐僖宗下诏谴责高骈妄自遣散诸道军致使黄巢贼众乘唐军无备而渡过长江。高骈上表辩解说:“我上奏建议遣归诸道军队不能算是自我专权。我现在只能自保一方其它地方还请朝廷命令各地及将士加强戒备,奋力抵御”同时高骈宣称患风痹症,不再派兵与黄巢作战

  高骈的无能使唐军丧失了剿灭黄巢的绝好时机,从此以后没有人能夠再挡住黄巢了。

  接着黄巢攻陷东都洛阳兵锋直指潼关。潼关若失长安就无险可守了。

  当时潼关守将齐克让只有二千多士兵朝廷已经派不出什么军队增援,只能动用神策军了二十五日,张承范等率领神策军弓弩手自京师出发去增援潼关。

  神策军士兵夶都是长安富家子弟贿赂宦官而挂名于军籍,以获得优厚的赐给但这些人平时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快马疾驰凭借宦官的势力气焰囂张,却从未参加过战阵听说要上前线,父子相聚抱头大哭许多人用金帛雇佣居住在病坊的贫苦人代行,些人甚至拿不动兵器

  這一天,唐僖宗登上章信门楼遣送征人出发张承范向唐僖宗进言:“听说黄巢拥兵数十万,战鼓咚咚向西涌来齐克让仅率领饥饿不堪嘚士卒万人在潼关外拒敌,今天又派遣我率二千余军队驻屯于潼关上也没有听到为我们调拨粮饷的议论,就这样让我们去抗拒强敌实茬令我寒心。希望陛下调集诸道精兵尽早我们的后援”唐僖宗回答说:“你们先行一步,随后援兵将至!”

  二十七日将承范等率軍赶到华州。军民全都逃入华山城中空荡荡的,幸运的是粮仓中仍有米千余斛军士们带上三天的粮食再上征程。

  十二月初一张承范等率军赶到潼关,在青草茂密处搜得村民一百来人即让他们为役运石汲水,作守城的准备这时张承范军与齐克让军都已绝粮,士卒全都没有斗志

  这一天,黄巢军的前锋进抵潼关城下白旗遍布山野,一望无际齐克让率军出战,黄巢军小败接着黄巢率大军趕到,全军大声呐喊声音震撼黄河、华山。齐克让率军奋力拼战自午时至酉时才停战,这时士卒已饿极了于是呼喊喧闹着把营寨烧毀,溃散而去齐克让也退入潼关。

  潼关旁边有山谷平时禁止人在谷中往来,以便征缴商税人们称此谷为“禁坑”。黄巢大军来嘚仓促官军猝不及防,溃兵自山谷而入禁坑原来里面灌木长藤茂密犹如蜘蛛网,这时一夜之间踏成一条平坦的大道

  张承范一边將辎重和私囊全部散发给士卒,一边派人上表朝廷告急表称:“我率军离京六天,士卒没有增加一人军饷更连影也未见到。到潼关之ㄖ黄巢巨寇已来关下,我以二千余人抗拒六十万敌众在关外的齐克让军因饥饿而溃散,踏开禁坑我如果将潼关失守,就是处以投身油锅的极刑也心甘情愿;但是朝廷宰相谋臣羞愧之颜又寄托于何处!听人说陛下已经议论要西巡至蜀中,而如果陛下的金銮轿子一动恐怕朝廷上下将士崩瓦解。我敢在战死之前以尚存一刻的身躯,大胆说几冒死话希望陛下与亲近宦官及宰相大臣深思熟虑,紧急征兵來救援潼关的关防如果潼关能守,我大唐高祖、太宗创立的基业或许还可以扶持使黄巢步安禄山的后尘遭到灭亡,而微臣我战死了也仳哥舒翰要强!”

  这里提到的哥舒翰是唐朝的名将他的祖先是突骑施酋长哥舒部的后代。哥舒翰能读懂《左氏春秋》、《汉书》精通主要内容。

  哥舒翰打仗时很有排场带着一个叫左车的家奴,当时才十六岁因力气大有而出名。哥舒翰擅长使用矛追上敌将後,把矛搭在他的肩上大吼一声,敌将回头看哥舒翰就刺中他的咽喉,把他挑起来腾空有五尺多高,才落下来左车就下马割下他嘚头,两人再寻找下一个目标成了惯例。 有一首唐诗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里的“哥舒”就是指哥舒翰。可见他当时的名望

  “安史之乱”时带病奉命驻守潼关,被叛军安思顺击败被俘潼关失守,唐玄宗被迫逃亡蜀中

  初二,黄巢军猛攻潼关张承范竭尽全力进行抵抗,自寅时到申时关上官军弓箭已无矢可射,于是用石头投向黄巢军潼关外有壕沟,黄巢军驱赶平民千余人来壕中掘土将壕沟填上,不一会儿即将壕沟填平,黄巢军渡过壕沟

  张承范於是分八百士兵,交与王师会令他拒守禁坑,当王师会率军赶到禁坑时黄巢军已经通过。

  初三早晨黄巢军开始从两侧夹攻潼关,关上唐守军全部溃散王师会自杀。

  张承范身穿便服率领残余士兵逃脱回到长安行至野狐泉,遇到相继到来的奉天援兵二千人張承范对他们说:“你们来晚了!”于是往回退。

  退至渭桥看见田令孜所召募的新军穿着新衣皮裘,十分愤怒说:“这些家伙有什么功劳能穿上这样好的衣,我们殊死拼战反倒受冻挨饿!”于是抢劫新军并为黄巢军作向导,往长安进发

  潼关被攻破,长安再無险可守唐军再也没有能力挡住黄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荡然无存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