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原纤维结构包括

适用课程:&组织胚胎学(),组织胚胎学(双语)(),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双语)(),优秀课程(2012),组织胚胎学(),组织胚胎学(),组织胚胎学(sd),组织胚胎学(sd),组织胚胎学(双语)(sd),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sd),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双语)(sd)【访问量:627647】
组织学与胚胎学
本章为&2&学时的课堂教学&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2.掌握骨骼肌与心肌的超微结构及二者的不同点。
3.了解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重点掌握以下概念和名词:
1.肌节sarcomoere&&&2.三联体triad&&&3.肌原纤维myofibril&&&4.闰盘intercalated&disk&&&5.横小管transverse&tubule&&&6.肌浆sarcoplasm&&&7.肌丝filament&&&8.周期性横纹cross&striation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2.骨骼肌与心肌的超微结构及二者的不同点
3.三种肌组织的比较
骨骼肌收缩原理
第六章&肌组织&&muscle&tissue
一、授课章节:第6章&&肌组织
二、授课对象:医学本科
三、授课时数:2学时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三种肌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2.掌握骨骼肌与心肌的超微结构及二者的不同点。
3.了解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2.骨骼肌与心肌的超微结构及二者的不同点
3.三种肌组织的比较
骨骼肌收缩原理
六: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应注意静态与动态、结构与功能。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联系原有的细胞学知识,引伸组织学概念,应用大量的组织学图片加深理解。
七、教具:多媒体课件
八、授课提纲:
1.肌肉组织的特点。2.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明带与暗带、横纹、肌节,骨骼肌纤维的超结构,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
3.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及其结构基础。骨骼肌的再生。4.肌肉的结构: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5.心肌:心肌与骨骼肌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的主要不同点。闰盘的超微结构。6.平滑肌: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的特点。
九、思考题
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2.试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3.试述粗、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4.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5.试比较三种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
1、组织学与胚胎学&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参见本课程考核方式,本章内容在理论课考核试卷中以一定比例分值的试题体现。理论课上随堂提问,要求课后自学习题集,实验课上对相关内容的提问计入实验成绩
1、组织学与胚胎学&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basic&histology&and&embryology&
本章知识点
1.肌节sarcomoere&&&2.三联体triad&&&3.肌原纤维myofibril&&&
4.闰盘intercalated&disk&&&5.横小管transverse&tubule&&&
6.肌浆sarcoplasm&&&7.肌丝filament&&&
习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肌节 2.三联体 3.肌原纤维 4.闰盘
5.横小管 6.肌浆网 7.肌丝
(二)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内凹陷形成
A.小泡群 B.终池
C.横小管 D.纵小管
2.骨骼肌纤维内贮存钙离子的部位是
A.肌浆 B.肌浆网
C.横小管 D.肌红蛋白
3.骨骼肌纤维的一个肌节包括
A.相邻两M线之间的肌原纤维 B.1/2&I带&+&A带&+&1/2&I带
C.1/2&A带&+&I带&+&1/2&A带 D.相邻两闰盘间的肌原纤维
4.以下对肌原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沿肌纤维长轴纵行排列 B.表面有单位膜包绕
C.有肌浆网包绕 D.由肌丝组成
5.下列哪种蛋白分子不参与细肌丝的构成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6.骨骼肌纤维收缩时,与肌球蛋白分子头结合的是
A.原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ATP D.肌钙蛋白
7.以下关于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每条肌原纤维由更细的肌丝构成
B.肌丝分粗肌丝、细肌丝两种
C.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
D.肌浆网在靠近横小管处膨大形成纵池
8.下列关于粗肌丝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豆芽状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B.分子结构以M线为中轴两侧对称排列
C.肌球蛋白分子的头形成横桥
D.位于A带内
9.在骨骼肌纤维收缩过程中,
A.肌膜的兴奋直接传向肌浆网&B.大量钙离子从肌浆转入肌浆网内
C.细肌丝向A带内滑入 &D.A带变窄
10.骨骼肌纤维收缩时,
A.H带和A带缩短 B.H带和I带缩短
C.A带、I带和H带均缩短 D.A带缩短
11.以下对心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肌原纤维不如骨骼肌的明显 B.横小管位于明带和暗带交界处
C.肌浆网不如骨骼肌的发达 D.心肌纤维连接处形成闰盘
12.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主要储存于
A.肌浆网 B.肌浆 C.线粒体 D.心肌细胞外
13.在心肌闰盘的纵向连接面上有
A.紧密连接 B.中间连接 &&C.桥粒 D.缝隙连接
14.心肌细胞分支并相互连接成心肌纤维网,主要靠
A.紧密连接 B.桥粒 &&C.中间连接 D.闰盘
15.心肌纤维的闰盘位于
A.Z线水平 B.M线水平
C.I带水平 D.A带和I带交界处
16.平滑肌纤维的肌丝单位由
A.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B.细肌丝和中间丝组成
C.粗肌丝和中间丝组成 D.粗肌丝、细肌丝和中间丝组成
17.平滑肌纤维的密斑上附有
A.粗肌丝 B.细肌丝
C.粗肌丝和中间丝 &&&D.细肌丝和中间丝
18.可作为平滑肌纤维内细肌丝和中间丝共同附着点的是
A.密斑 B.密体 C.小凹 D.肌浆网
19.肌原纤维中只有粗肌丝的部位是
A.I带 B.H带 C.A带 D.H带和A带
20.下面关于肌浆网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B.膜上有钙泵
C.位于肌原纤维内 &&&D.两端为终池
(三)问答题
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2.试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3.试述粗、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4.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5.试比较三种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汇集成膨大的扁囊,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构成一个功能联合体,称三联体。三联体的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传至肌浆网膜,使肌浆网释放钙离子,从而启动肌纤维收缩。
3.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中的细丝状结构,是肌纤维收缩的结构基础,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由粗、细两种肌丝规律性排列而成,并形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长为64nm。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
4.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密切接触,并形成细胞连接。闰盘呈阶梯形,相邻细胞膜间的纵向接触面上有缝隙连接,横向连接面上有中间连接和桥粒。闰盘不仅将心肌纤维连接成心肌纤维网,而且能传递信息,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5.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又称T小管,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人和哺乳动物的T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同一水平的T小管分支吻合并环绕每条肌原纤维。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至每个肌节。
6.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又称纵小管或L管。肌浆网沿肌纤维长轴纵行排列并包饶每条肌原纤维。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肌浆网膜上有钙泵蛋白,可调节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
7.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肌球蛋白分子形如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头和杆连接处可以屈动。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规律性排列,分子尾端朝向M线,头端朝向Z线,分子头突出于粗肌丝表面形成横桥。肌球蛋白分子的头是ATP酶,能与ATP结合。当肌球蛋白分子头与肌动蛋白接触时,ATP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向M线方向摆动。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肌动蛋白分子由若干球形单体串联而成,并形成双股螺旋链。每个肌动蛋白分子单体上都有一个可以与肌球蛋白头部相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是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组成,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肌钙蛋白由TnT、TnI、TnC三个球形亚单位构成,肌钙蛋白借TnT附着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TnC能与钙离子结合,TnI则能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二)选择题
1.C 2.B 3.B 4.B 5.A&&&6.B 7.C &8.C 9.C 10.B&&&11.B 12.A 13.D 14.D&&&15.A&&&16.A 17.B 18.B 19.B 20.C
(三)问答题
1.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中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每条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骨骼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在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并形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长为64nm。暗带(A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I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又称T小管,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同一水平的横小管分支吻合并环绕每条肌原纤维。滑面内质网特别发达,沿肌纤维长轴纵行排列,故称纵小管或L管。在靠近横小管处纵小管相互融合并扩大为扁囊,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3.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肌球蛋白分子形如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头和杆连接处可以屈动。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规律性排列,分子尾端朝向M线,头端朝向Z线,分子头突出于粗肌丝表面形成横桥。肌球蛋白分子的头是ATP酶,能与ATP结合。当肌球蛋白分子头与肌动蛋白接触时,ATP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向M线方向摆动。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肌动蛋白分子由若干球形单体串联而成,并形成双股螺旋链。每个肌动蛋白分子单体上都有一个可以与肌球蛋白头部相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是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组成,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肌钙蛋白由TnT、TnI、TnC三个球形亚单位构成,肌钙蛋白借TnT附着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TnC能与钙离子结合,TnI则能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4.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制是肌丝滑动原理。收缩时,细肌丝沿粗肌丝向A带内滑入,H带缩窄或消失,I带变窄,A带长度不变,肌节缩短。其过程为:①神经冲动传至肌膜,②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迅速传至终池和肌浆网,肌浆网膜上的钙泵活动,释放大量钙离子到肌浆内,使肌浆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③钙离子与TnC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分子构型变化,使肌动蛋白单体上的活性位点暴露出来并迅速与肌球蛋白分子的头相接触,④肌球蛋白分子头上的ATP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使肌球蛋白的头向M线方向摆动,将细肌丝拉向M线,⑤细肌丝沿粗肌丝向A带内滑入,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收缩完毕,钙离子被泵回肌浆网内,TnC与钙离子分离,又一个ATP分子与肌球蛋白分子头相结合,细肌丝脱离粗肌丝并退回原处,肌节恢复原来舒张时的长度。
细长圆柱形
短柱状,有分支并相互吻合
多个,位于肌膜下
1-2个,居中
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肌原纤维和肌节
无明显的肌原纤维,形成肌丝束和肌节
肌丝不形成季节,有中间丝
有,不及骨骼肌明显
位于A、I带交界处
位于Z线水平
无横小管,仅有肌膜小凹
发达,与横小管
形成三联体
不太发达,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
有密斑和密体肌纤维_中国百科网
    
快缩肌纤维 同义 快缩肌纤维为又称II型纤维、白肌纤或快解醣纤维 快缩肌纤维 概念 快缩肌纤维(白肌纤)维属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负责随意运动,又称作快速运动单位,如进行快速爆发力锻炼,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横断面较粗,因此肌...
流调节着青蛙骨骼肌的收缩 异搏定和钆对青蛙骨骼肌纤维中咖啡因诱导的痉挛和钙离子流的影响 上图: 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得到的Ca2+净流量与肌肉紧张度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咖啡因和钆引起的Ca2+外流的差异。负值为外流。 许多研究证明咖啡因可以...
收录时间:日 22:33:19 来 源:[标签:来源]作者:[标签:作者]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吉大15秋学期《组织胚胎学》在线作业一 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吉大15秋学期《组织胚胎学》在线作业一 答案
邵阳市谋学天下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红色肌肉纤维和白色肌肉纤维有什么区别?
红色肌肉纤维和白色肌肉纤维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所谓的红肌白肌有啥区别?回答关注(8)|查看更多问答4个回答牛仔裤衩很炫酷03-27 09:468赞踩白肌纤维属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负责随意运动,又称作快速运动单位,如进行快速爆发力锻炼,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横断面较粗,因此肌群容易发达粗壮。白肌纤维含较多的肌原纤维,而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少,运动时收缩的速度快而有力,爆发力强,但持久力较差。 红肌纤维属于张力性运动神经元,负责维持张力姿势,又称作缓慢运动单位。红肌纤维含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多,肌原纤维较少,在运动时红肌纤维收缩较慢,爆发力不强,但能持久耐劳。以上是早期的骨胳肌纤维的类型,是以肌肉收缩的速度或微血管的密度来区分。总体言之:依据骨胳肌的活动功能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可以分为慢缩肌(TypeⅠ)与快缩肌 (TypeⅡ) ;依据骨胳肌的型态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则可以分红肌(Type A)与白肌(Type B)。研究发现,虽然慢缩肌都属于红肌,但是快缩肌则可以分为红肌与白肌两类;因此,人体骨胳肌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慢缩红肌、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三大类,而且,一般坐式生活的社会大众,三种类型的骨胳肌比例各占50%、25%与25%左右,也就是慢缩红肌的比例最高。慢缩红肌具有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但是糖酵解(无氧)能力差、收缩速度慢、以及运动单位肌力较低,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糖酵解(无氧)能力与运动单位肌力,但是,在有氧能力、收缩速度、以及疲劳阻力方面较差,属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红肌则同时具备两种肌肉类型的优点。一般来说,人体骨胳肌用力时,如果用力的方式较为轻微,则仅有慢缩红肌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产生力量;随着骨胳肌用力强度的增加,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的运动单位才分别参与收缩用力。因此,人体肌肉在用力较轻的状态下,由于慢缩红肌的肌肉特征,促成骨胳肌的活动时间提高;当运动的强度增加后,则因为快缩白肌易疲劳的特征,使得骨胳肌不得不因为疲劳而缩短运动时间。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骨胳肌中,拥有极高比例的快缩白肌,那么此人的短时间爆发性运动能力就会极佳;如果骨胳肌中,拥有90%以上的慢缩红肌,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是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常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生活中的快乐 小知识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原纤维蛋白提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