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有声小说是不是通俗小说

5白鹿原6的经典化历程
所谓/经典0问题,近来由于/百年经典0
摘 要:文学经典是近年来文学批评中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本文以5白鹿原6的经典化历程为对象,认为5白鹿原6经过初期的/文学史经典0、/批评家的经典0和/流行性经典0的三重定位,再到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再经过/评奖风波0和/版本之争0,最终确立了它的经典性地位。同时,本文还揭示了存在于当代文学中的经典问题
/是谁维护着何种
关键词:陈忠实;5白鹿原6;经典化
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9)06-0038-05
若谈及中国90年代的长篇小说,没有人不提及陈忠实的5白鹿原6的。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的心目中,5白鹿原6已经成为中国近十年文学创作的一座丰碑,具有了不可取代的经典性意义。但是,当我们不吝美辞对之赞誉有加时,不能不进行认真的反思。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5白鹿原6是如何/经典化0的。
引起的风波而被炒得沸沸扬扬。将5白鹿原6置放于这一文化语境之中进行考察,首先不得不面对何为/经典0的问题。/经典0,按5辞海6的释义:/(1)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2)古代儒家的经
籍,也泛指宗教的经书。0这一界定虽然有明显的局限,但是,其对经典的广狭义的区分和对经典的被动形成性的认识已经触及某些本质性的东西。佛克马、蚁布思在他们合著的5文化研究与文化参与6中通过西方对经典问题的讨论得出了自己的关于文学经典的看法。他们认为,/文学经典,,是精选出来的一些著名作品,很有价值,用于教育,而且起到了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系的作用。,,它是被动地建构起来的。0当我们在指认某部作品是文学经典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问一问/是谁维护着何种经典0。所以,佛克马建议最好的讨论问题的方式就是研究/经典的内部构成0。他说:/现在我们也可以研究这些不同经典的内部构成在时间流程中的起伏变化,我们可以探察出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在她或他被纳入文学史家的固定经典之前必须得跨越的那些障碍。0?5白鹿原6从它的出版到现在已有多年,特别是由它引起的来自各方面的争议(从刚出版时的赞誉和批评到获/茅盾文学奖0前后的风波以及波后的余纹)足以使我们对它的
经典化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
首先面对的是/谁0的问题。在历时数年的关于5白鹿原6的讨论中,真正在发言的人仍然是一批文学评论者。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言论中,我们还是不难体会到,在他们的批评话语的背后,潜藏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动机。换言之,尽管介入争论的主要只是文艺界的圈内人士,但是由于其各自的批评立场不同,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群体的声音(按文化研究的一般划法,大体而言有代表普通读者的/大众文化0、代表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0和代表官方意愿的/主流文化0)。三种声音彼此交错相互争鸣,从而将5白鹿原6在其经典化中所遇到的障碍及其对障碍的克服展现出来。
/经典0是相对于/流行0来说的。经典就意味着具有永恒的价值、长久的生命力等等;而流行则属于那种转瞬即逝的、不能长期留在人们心中的东西。但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在于它经常被人提及、被人阅读,也就是说,从其存在方式来讲,/流行0性恰恰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所以,关于经典,有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即/经典就是不退的流行0。从这个意义上说,5白鹿原6可以称得上是/不退的流行0了。1993年5白鹿原6初版时,三个月内连续三次加印,到1998年获奖时,它已正版销售50万册,据估计,盗版数不下于100万册。从这个数据来看,5白鹿原6已经在读者(大众)心目中奠定了它的/流行性经典0的地位。各大媒体所称的/5白鹿原6旋风0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5白鹿原6刚刚出版之初,文学界的内部争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全国各地纷纷召开研讨会,其间赞誉之辞不绝于耳。用白烨的话说,/今天大家把所有的好词汇都用上了,但却一点儿也不过分。因为5白鹿原6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
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的作品0。在这些
到批评话语系统中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批评家
的经典0(这两种经典的区分均见于佛克马、蚁布思的5文化研究与文化参与6)的定位。在这方面,批评者对待5白鹿原6的态度不是一味的称赞而是称赞之中亦有指暇,而且,由于每个批评家的批评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彼此还有观点上的分歧。首先,论者以为,5白鹿原6对历史的观念有了很大的突破。如李星就认为,为什么陈忠实要以/秘史0称之呢?原因就在于/秘史是相对于大历史、正史而言的,是正史的孓遗,是正史的背面,是偏重了感性和个人性的历史。小历史是相对于正史的丰富和补充,,但是小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认识面的扩大,也不仅是丰富和扩充,而是发现,独特的发现。0他根据陈忠实的说法,把/生活演变0理解成秘
史,把/历史演变0理解成正史。有的论者虽然对5白鹿原6的/新历史主义0特点不十分赞同,但是,仍然把它视为对传统历史观的超越来看的。蔡葵认为:/现在有新历史主义,他们的主旨是消解社会性,消解意义,有戏说历史的,有亵渎历史的,总的目的在于解构历史。不能说他们无意义,无价值,但要付出许多代价。陈忠实也解构,解构阶级斗争,解构政治、经济的单一视角,但重要的是他不仅解构,而且重建。优秀的作家都不仅解构,还要重建,从国民心理、民族精神、灵魂方面重构,写出了人格力量,回答了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存在三千年的问题。0当然,他们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如作者对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的迷恋以及在人物把握上的观念化、理想化现象。其次,论者对5白鹿原6的现实主义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蔡葵说:/毫无疑问,5白鹿原6是现实主义的,但既不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不是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也不是1988年以前的现实主义。它吸收了多种文学成果,如果无-文化小说.、-寻根小说.、-新写实.就无5白鹿原6。0最后,是对其性描写的评价。人们比较赞同陈忠实在性描写上/不回避、撕开写、不是诱饵0的作法,而且从对人性的揭示,对性行为里表现的文化心理的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无论如何,批评家的用心都是一致的,即努力将5白鹿原6纳入能够为批评家提供可重复性阅
叫好的论述中,有这么几个观点值得注意。其一,是将之放到近十年或新时期甚至整个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进行的/文学史的经典0的定位。如冯牧所说的:/5白鹿原6达到了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长篇小说所未达到的高度与深度,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0>>其二,是将之放
读、可开发性研究的/批评家的经典0的作品序列之中。
另一方面,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一些比较尖锐的指责之音。这种带有否定性的意见在5白鹿原6的经典化历程中是有它独特的作用的。否定性意见既增加了5白鹿原6进入文学经典所需跨越的障碍,又因其诉诸于媒体从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取舍,进而扩大了它在读者中的影响,加速了它的经典化进程。
这批人主要从两种视角对5白鹿原6提出了批评。其一,是以孟繁华、张颐武为代表的从大众文化立场对5白鹿原6的文化分析。如孟所言:/5白鹿原6虽然以秘史的形式出现,但它随处都留下了当代的印痕。它是时下消费主义在秘史的隧道中发出的嘹亮回响,这一回响很快溶解于当代大众的娱乐消费中,,这部-历史.演义小说中,性与暴力成了它的主能指。0 3/4 张颐武的分析明显带有消解一切的味道。在他的眼里,/5白鹿原6的奇迹在于它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里讨好了一切人。它巧妙地以高雅的、严肃的、史诗式的-定位.走向文化消费市场,陈忠实也以虔诚、真挚、执着地投身于写作的形象成为了为文化献身的-文化英雄.之一0。他带有十分情绪化的口气把5白鹿原6称作在一个后现代的消
费文化时代中对于断裂的挣扎。应该说,孟、
治观念提供了某些形象性的思想材料0。(2)尽
管在指出其中的人物白嘉轩、朱先生的理想化上,双方都持一致意见,但是,批评者进一步将之联系到了对/五四0新文化运动的态度上,认为5白鹿原6作为/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文学作品,从中只看到传统的宗法文化的作用,却几乎看不到-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的影响,这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的0。(3)性描写。论者以为,/令人遗憾的是,5白鹿原6在性描写这一方面似乎投入了过分的热忱,赋予了过多的篇幅。,,但愿人们不要把这里所说的-开掘娱乐功能.理解为小说中那些迎合低级趣
味的性描写0。相应地,其三,有人认为,5白鹿原6不具有/史诗0品格,甚至称之为/史诗的空洞0。
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争论构成了1993年关于5白鹿原6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争论中,5白鹿原6获得了更多的读者,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也走出了自己步入经典的第一个阶段。
1994年以后,关于5白鹿原6的讨论并没有停止,但是,那种明显带有情绪化的意见渐渐消失,学术味浓厚的研究性文章开始多了起来。这也意味着,5白鹿原6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开始作为一部代表了90年代长篇小说重要收获的作品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从1994年到1997年,尽管评论文章的总和远不及1993年一年的数量,但是,持论公允、见解独到的文章却是很多的。在研究方面,大体沿着两条思路进行。一是对其历史文化思想的分析。有论者专门从5白鹿原6中所体现的小农意识分析了陈忠实思想中的局限,也有人专门从陈忠实对儒家文化的再现中看出他对之的留连。与前一阶段对白嘉轩、朱先生的青睐不同,这一段时间,黑娃和田小娥成为人们谈论更多的人物。黑娃的奇特经历与命运,田小娥身上所体现的反抗精神和负载的妇女解放问题都在讨论中深化。二是更多的人将之置于中西文学背景中考察5白鹿原6对之的继承与超越。比如说,将之与5创业史6、5红旗谱6、5静静的顿河6、5百年孤独6等作品比较,分别从它对历史的书写和对长篇小说史诗性构造两方面展开。相较而言,这一阶段显得平缓、冷静和沉实,引起争议的不是很多。但是,尽管如
张二人的所谓批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批评0。大众文化将一切都消解的企图和姿态使得其中的分析多多少少有些耸人听闻、故弄玄虚。倒是其二,在历史观、文化观上提出了与前面的赞辞针锋相对的意见。在历史观上,有人认为,5白鹿原6/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恰恰是这些根本性质的缺陷,被某些文艺评论家提到第一位来加以赞扬0。这主要表现在:(1)所谓/鏊子0说。批评者以为,若按此解释,/如此这般的农民运动岂不成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闹剧!0国共两党的斗争/按照小说的描写,这个悲剧是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的结果,它是多么不合乎人性、人道啊!0在他看来,/陈忠实同志本人恐怕也未必同意这些论者对他的作品的解释。但是,这些论者确实极其敏感抓住了贯穿于5白鹿原6中的非历史主义的症结,而5白鹿原6也确实为这些论者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历史观、政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英_白鹿原_的经典化历程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白鹿原 文学经典分析荆州师范学......
英_白鹿原_的经典化历程 5页 免费 白鹿原中的传统文化 3页 免费 白鹿原中的传......
英《白鹿原》一部经典与一... 4页 1下载券 _白鹿原_的经典化历程 5页 免费......
英语言修辞学是近几年 《白鹿原》 的经典化历程 完成后颇受关注的批评视角。韩承红、......
英题目 论白嘉轩形象的负面特征 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意义: 白嘉轩作为《白鹿原》的...[8]曾军:《白鹿原》的经典化历程[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6). [9]莫莉.........
英_白鹿原_的经典化历程 5页 免费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3页 1财富值如要投诉......
英1 jun. 2010 试论 《白鹿原》 认识历史的视角转变...《白鹿原》 小说 有别于 “红 色经典” 小说惯常...儒家文化作为存在几千年之久, 已内化为中国人格.........
英青春岁月段: 《论语》经典地位变化过程探析□ 倪文伟(聊城大学文学院, 山东 ...经济效益,像《白鹿原》这样的文学经典的阐释 很自然地出现了平面化与商品化的.........
英_白鹿原_与阶级意识的澹化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01文学教育 淘...而《白鹿原》 则较好地完成了对经典阶级斗争 创作模式的颠覆。小说虽然反映 的.........
英《白鹿原》读书心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职场生存攻略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 excel键盘快捷键 photoshop的抠图技巧分析文档.........
英_白鹿原_男权文化的经典文本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如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论《白鹿原》男权文化下... 暂无评价 12页 免费 _白鹿原_的经典化历程 5页 .........
英白嘉轩的出现,不但 扭正了过去小说习惯用政治定位的简单化倾向, 而且创造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 人格魅力的形象 《白鹿原》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在历史的.........
英宗族村落与民族国家:重读《白鹿原》袁红涛内容提要 ...· 文学评论 2009年第6期教书育人,拥有对儒家经典...文 化整体性的变革过程,所谓宗法文化道德传统的衰落.........
英《白鹿原》经典语录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9日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 心软一下熬.........
英白鹿原 社会实践报告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走进《白鹿原》 ——文化与艺术学......
英“从影像体验历 史” ;主要挖掘一些经典的能够反映陕西历史文化风情的影 视作品...以上项目仅仅是围绕体现农耕文明时代白鹿原的历史文 化主题设计的盈利项目;作为文化.........
英《白鹿原》有效地避免了新历史主义的抽象化和观念化的弊端,而是在把历史融注到老百姓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方式中去的过程中实现对经典历史血的消解。这样的.........
英《白鹿原》读书笔记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读《白鹿原》 《白鹿原》注定是...绝对经典搞笑照片160份文档 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 2014年移动互联网o2o分析报告.........
英从文学人类学视野看乡土背景下的_白鹿原_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摘要:...主 要是围绕作家的创作历程和心得、经典化过程及接受心理 庭矛盾、 家族争斗、.........
英《白鹿原》_男权文化的经典... 6页 免费 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 5页...《白鹿原》 : 的环境 、 情节 、 人物均 “文化化”通过淋漓尽致的民情风习.........
■ 相关热门内容
■ 热门推荐听老编辑说《白鹿原》和《废都》【转】
也许作家在描写灵魂的时候,最痛苦。我们透过文字看到的只能是它们的枝丫罢了……
1、西安三日,见人不见稿老周:说起来,我跟路遥只见过一面,顶多半个小时。我跟老陈(陈忠实),要更熟悉一些。我刚去《当代》的第一年,《当代》文学奖发奖。王朔的《空中小姐》(还是《浮出海面》?
)和老陈的《初夏》都获奖,大家在张自忠路的中纪委招待所同住过几天。
小王:印象深刻吗?老周:最深刻的印象不是老陈本人,是获奖中篇《初夏》。我是在会议期间拜读的,读完以后感受强烈,没敢同老陈交流。
小王:怕吹捧起来太肉麻,不敢启齿?老周:恰恰相反。我的印象是:不怎么样啊!
这样平常的作品,怎么就能获奖呢?
小王:你是不是怀疑评奖有猫腻?老周:怎么会,看老陈那副老农的模样,哪是会猫腻的人!
小王:你要是《收获》编辑,说老陈的作品平常,还情有可原。老陈作品的风格,就是《当代》的风格,你作为《当代》编辑这么说,可不靠谱。老周:可能刚去,还没改造成地道的《当代》人。
小王:也是,连《平凡的世界》都敢退嘛。老周:退《平凡的世界》是在半年以后。就在《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后,路遥重病住院期间,老陈给《当代》来信了。
说他呕心沥血的长篇新作完稿了,问编辑部有没有兴趣?老周:信好像是写给老何(何启治)的。老何有文章专谈他和《白鹿原》,与我所说如有出入,以老何为准。我没读过那信,只见到常务副主编老朱(朱盛昌)拿在手上。老朱很随意地说起老陈的信,然后问我,要不要派人去西安看看。
小王:等等,老朱是常务副主编,他向您请示?老周:我分管西北片,陈忠实在我的辖区内。
小王:周老师很牛嘛!老周:说笑。我想,老朱是在犹豫。老陈85年《初夏》之后,作品很少,也都很平常,比《初夏》还要平常。七八年之后,突然冒出一部大部头,是让人犹豫。
小王:周老师怎么说?老周:我说,老陈中篇都写得很平常,长篇更难想象。老朱说,陕西作家,才气是少点,但生活底子厚,写作刻苦,舍得下功夫,也不可小看。
小王:听出点意思来了。老周:那是92 年春天,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已经在前一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小王:可您还没吸取教训。老周:老朱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作家呕心沥血完稿,信任我们,我们怎么也得派人去鼓励鼓励。老朱还有一层意思,我分管陕西,鼓励老陈,我责无旁贷。
小王:你就去把《白鹿原》拿回来了?老周:我没去。沾茅盾文学奖,我就会失之交臂。
小王:也幸亏周老师没去,要不然,又被您擅自退了。老周:很有可能,《白鹿原》刊登之后,我捧着《当代》拜读,还真没读下去。
小王:也不至于,吃一堑长一智,周老师哪能老不长记性。老周:退稿《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不是在西安买了一架儿童床,扛到成都开会又再扛回北京吗?
我家闺女就在那床上长大了,当时六岁,正是较劲的时候。只要我不积极争取,领导都不太好意思派我出差。我呢,反正不看好陈忠实,借着闺女的理由,就逃了。
小王:逃得好,逃掉了茅盾文学奖。老周:所以我当编辑是很失败的。
小王:这两件事,还真不是周老师谦虚。老周:幸亏是清波(洪清波)去的,还有我们出版社长篇编辑室的主任高贤均。他俩也不看好陈忠实。此行的目的地其实是成都,是为和邓贤谈《中国知青梦》的修改意见。到西安,只当顺路。
小王:到了西安一看稿件,就喜出望外?老周:在西安等了三天,没看见一个字。
小王:为什么?
没见到老陈?老周:见人不见稿。离开西安时,上火车前,稿件来了。是复印件。
小王:老陈聪明啊,上火车前给稿子,就不会遭遇《平凡的世界》的厄运了。老周:你说老陈是怕清波小高他俩当面退稿?
小王:路遥有前车之鉴嘛。我们老师讲过,老陈写《白鹿原》是回乡下白鹿原北坡祖屋写的。在那个黄土坡上,老陈窝了十年。《白鹿原》完稿的时候,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倒没有,说家徒四壁,说倾家荡产还真不过份。据说,老陈完稿之后,对家人说,如果不成,我就回家办养鸡场,养鸡糊口。老周:这种传说你也信?
小王:本质是真实的。老周:将心比心,一个并不被人普遍看好的农民作家,呕心沥血之后,是该有破釜沉舟的悲怆。
小王:把稿子带走,就算必须养鸡,也算缓刑。老周:后来当编辑久了,才知道要心怀善心。用稿的好消息,该趁早告诉人家。退稿的坏消息,得放一放。让人多盼望些日子,活在盼望之中,那也是一种幸福。早退稿,早绝望,那真是很残忍的事。
小王:幸好老陈没有遭遇你的残忍。老周:其实,《白鹿原》手稿复印件递到清波和小高手上的时候,好运就开始了。他们在火车上就开始翻,到了成都,在和邓贤谈《中国知青梦》的间隙,就把稿子看完了。还没回北京,感受就传回来了。
小王:怎么说的?老周:开天辟地!
2、高贤均一句话,陈忠实发财,贾平凹叹气
老周: 先说说小高。小高四川人,78 年高考是四川文科状元,
在北大中文系也是才子。毕业后分到人文社,先还写小说,后来心血全都花在编辑工作上了。除了发烧编辑,还发烧音响。所以,逝世后,阿来送的挽联是:在人间编好书,去仙界听妙音。小王:什么?
逝世了?老周:肺癌。刚过50。小王:又一个英年早逝!
老周:编《白鹿原》的时候,小高是人文社当代一编室主任(副主任?
)。和老陈签订合同的时候,小高问老陈,稿酬怎么签? 要字数稿酬还是版税?小王:不用问,版税嘛。老周:
恐怕老陈根本就不知道版税为何物。文革以后,中国多年不兴版税了,《毛泽东选集》是唯一的例外。那时候,绝大部分新作家都不知道版税。编辑当然知道,
但很少提及。因为比较起字数稿酬和印数稿酬,版税对作家有利,对出版社不利。比方《白鹿原》近50 万字,用老办法,千字顶多30 块,50
万字也就15000
块。卖一万册是它,卖十万百万还是它,顶多加一点微不足道的印数稿酬。但如果给版税,定价的10%,卖上百万,老陈就成百万富翁了。小王:既然这样,那就版税!老周:老陈哪会用你这口气说话?
老陈老实,只会憨憨地笑笑说,你看着办。小王:不对,憨憨的老陈会说,你说咋弄就咋弄。老周:小高就说,还是给你版税吧。那时候,老陈哪里会想到,就因为这一句话,他成了靠小说发财的第一个作家。而同时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废都》的贾平凹,就因为没听到这么一句话,愤愤了多年。小王:周老师怎么又扯到《废都》上去了?老周:不扯到《废都》,显不出《白鹿原》的好运。《白鹿原》是93 年6 月出版,《废都》是93 年7
月出版,几乎同时。《废都》有两个炒作点,一个是方块,一个是百万稿酬。贾平凹到底拿了多少稿酬不得而知,
只有两点能够肯定:1,没有百万,那只是号称。咱中国人喜欢号称,出版社尤其喜欢。2,没按版税付酬。所以, 当平凹看见老陈不停地按版税数钱的时候,他的心情该如何?
最初,《废都》比《白鹿原》卖得多,钱却比老陈挣得少,平凹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10
年后,平凹对记者谈《废都》解禁复出(未遂)。记者问,会在哪家出版社出版。平凹只说了一句话:反正不会在原版出版社。
小王:《废都》还想挣稿费发财?
不罚款就不错了。老周:一本书一旦被禁,经济问题就说不清了。出版社印了多少?
卖了多少,退了多少?库里又压了多少? 就算平凹和出版社签的是版税合同,卖出去的禁书算不算非法收入? 作家的稿费该不该停发?
如果停发,是上缴了国库还是自己留用? 麻烦得很。法律都是空白。小王:那就凭出版社良心嘛。老周:出版社操作的空间大了,作家的猜忌空间也就大了。小王:周老师是说贾平凹和出版社因为稿费有了过节?老周:你别陷害周老师。周老师只是说,有了老陈在一边数钱,出版社要和平凹保持信任和友情不容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嘛。
小王:《废都》被禁以后,贾平凹拼命写长篇,而且喊高价,是不是想要夺回《废都》的损失?老周:小王你不要总把人往低俗方面想好不好?小王:当然,还为了繁荣中国的文学事业。
3、《废都》一马当先,替《白鹿原》杀开一条血路
老周:《白鹿原》第二个好运来自《废都》。小王:不会吧?
周老师故作惊人之语?
老周:《白鹿原》在新华书店第一次征订的数量,你知道是多少吗?小王:我那时候正忙着高考。老周:八百册。小王:天哪,那能开机吗?老周:以八百册开机,出版社赔钱不说,老陈也赔。定价十块出头,
拿版税也就一千块。要拿字数稿酬,好歹也有一万多,十倍呀。而且,小高那一句话,就不是馅儿饼,而是陷阱了。小王:周老师没搞错吧? 《白鹿原》应该先在《当代》上发表吧?
发表之后反响很好吧? 那怎么会只征订了八百册呢? 不可能吧?老周:周老师得先给你补补课了。那是93年,出版社的图书发行渠道很单一,就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怎么发行?
填一张社科新书目,由新华总店汇总发给底下的基层店。基层书店把它放在柜台上,谁要买谁就登记。总店把征订数汇总上来再反馈到出版社,
最快也要半年。那不像是买书的书店,更像是衙门。说实话,八百册就算好的了。征订数为0 的纯文学有的是。小王:不对吧,那时候我也偷着读琼瑶,我感觉图书市场很繁荣啊。老周:仔细回忆回忆,繁荣的是新华书店还是地摊?小王:还真是,那时候很少进书店,满大街都是书摊嘛。
老周:那时候,所谓图书销售二渠道已经很火,但理论上处于非法状态。二渠道卖书通常只卖两种:一是色情凶杀的低俗类;二是盗版通俗文学,比如琼瑶,比如歇尔顿,比如四川作家雁宁他们化名的香港女作家雪米莉。那时候,纯文学小说家想要出书,几乎没有赚钱的可能,出版社不让你自己掏钱买书号,也要扣下你的稿费,
还要让你自己掏钱把书买回家,混一个著作等身。小王:人文社也这样?
老周:当然不这样。那时候,人文社要么不出你的书,要出就一定给你稿费。小王:周老师说的是那时候,现在不一样了?
老周: 现在的人文社以后再说。还说93年。93
年的小说家,可以有很大的影响,但不会有畅销可能。因为那种影响是通过刊物和盗版实现的。放眼文坛,还就一个例外。小王:谁呀?老周:贾平凹。小王:周老师总要往贾平凹身上扯。老周:平凹的散文辑当时就能卖个三万五万,我说的是新华书店渠道。小王:那跟《白鹿原》有何相干?
征订八百册,人文社还开机印刷不?老周:当然开机印刷。
小王:起印多少? 八百?老周:14851。这是93 年6
月第一次印刷的印数,到了7
月就加印了五万。小王:这说明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就一定会有市场。老周:我给你看《废都》的版权页,出版日期也是93 年6 月, 第一次印刷是93 年7
月。第一次印数是多少? 17
小王:周老师要说明什么?老周:就是《白鹿原》从八百到14581
再到加印五万期间,正好是《废都》出笼前夕。你要知道,《废都》出笼前,经历了一番爆炒。前边说过,一炒方块,二炒百万稿酬。废都起印以前,市场的口味就吊得很高很高。提着现款要货的书店和书商堵了出版社大门,
所以才敢起印17
小王:等等,我印象中是起印50 万。老周:报纸上说的是50 万,版权页上是17万。
小王:到底哪个数字真实?老周:不好说。要搁现在,有的出版社有隐瞒印数的可能。要搁当时,可能性不大。当时的出版人,思想还没这么“解放”。
小王:《废都》都敢出,还敢带着框出,周老师还说思想不“解放”。老周:两码事。其实,不管是17 万还是50万,都是天文数字了,都是市场奇迹。
小王:那不值得炫耀,那都是方框的色情效果。老周: 小王你能不能心平气和?
我说过,《废都》的方块和《白鹿原》开篇的几种“豪壮”的房事,都受同样的压力驱使,我说的就是市场压力。我揣摸十月文艺出版社就是想利用《废都》冲锋,杀出一条通向二渠道的血路,打破出版社的销售瓶颈。
小王:把《废都》当色情先锋了。老周:不用方框做先锋,还真杀不出血路来。
小王:慢着,周老师一贯都道貌岸然的嘛,怎么说这样的话?
好像不是色情凶杀读者就不会喜欢似的。我记得周老师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说过,《当代》的办刊原则,就是迎合读者。但读者不等于低俗,读者的境界趣味实际上比编辑高,至少不比编辑差。而且,即便是同一个读者,尽管心中兼有低俗和高雅的情怀,当他翻阅文学刊物的那一瞬间,期待的一定是高雅的享受。文学的陶冶力量,就在于此。周老师,小王记得没错吧?老周:没错。
小王:可是,周老师刚才却说读者低俗,必须要用方框开路。牵涉到《废都》,周老师的方寸就乱了。老周:
我要提醒你时间的差别, 那是93年,14
年前。现在读者买书,大都进书店。主要城市的大街上,已经没有了地摊,没有了以凶杀色情为销售基调的地摊。但在93
年前,书店萎顿,满大街都是地摊。那时候的读者的学历远比现在低,那时候的读者刚刚从“文革”的精神监牢中出来。俗话说,坐牢三年,老母猪当貂蝉。那种如饥似渴的馋样儿,你们这些改革开放后成长的80 后不会理解。所以,我不是看低那时候的读者,那时候的“低俗”读者也就是今天的高雅读者。比方说,现在道貌岸然的周老师,当时也是如饥似渴的。
小王:习惯了看周老师道貌岸然,还真想象不出如饥似渴的周老师是什么模样。老周:我的意思,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高雅的路上前进,
但必须要迈过低俗那道门槛。93
年,《废都》出笼的时候,就是迈门槛的关键时候。
小王:周老师总是要抬高《废都》。老周:当时的图书市场,的确需要人冲关。用纯粹的纯文学不行,纯粹的方框更不行。用有人气的纯文学作家加方框,
才有冲关的能力。所以,出版社选择《废都》,不如说是历史选择的《废都》。
小王:周老师越抬越高,不怕它摔下来?老周:事实上,在《白鹿原》开机前,《废都》的炒作就如火如荼了,所以,征订数只有八百的《白鹿原》才敢起印14581。等到《废都》起印17(50?
)万,《白鹿原》才可能一次加印5
万。不仅《白鹿原》,市场随便揪出个陕西作家长篇,立即就成了畅销书。风靡一时的陕军东征,的确是《废都》领衔。
小王:周老师说的跟真的一样。就算周老师说的是真的,
历史用流氓组成敢死队去冲关,那流氓也依旧是流氓,不能说他就不是流氓了。老周:
小王你这话很让周老师失望啊,流氓冲关,的确改变不了他流氓的名号。但人家替我们浴血冲关,而且死在关前,我们胜利的时候,能脚踢人家的尸体说,臭流氓,死有余辜么?
莫言的《红高梁》写土匪抗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时候,土匪就不是土匪,是抗日英雄了。小王: 周老师脖子别粗,
道理小王都懂。《羊脂球》妓女爱国,小王读着也感动。可《废都》冲关,小王还是觉得有点那个———肉麻。
4、张抗抗一招无影脚,正中平凹后心
老周:我还要强调一下93
年意义。陕军东征以前,中国的图书市场是地摊市场,陕军东征的火爆显示出纯文学的市场潜力,图书市场由此开始地摊向书店迁移的战略转移。小王:真正显示出纯文学市场潜力的也就是《白鹿原》,别的都昙花一现了。老周:还有《废都》。小王:周老师还是念念不忘啊。我听周老师说过,《废都》完全有资格跻身中国当代文学的十部经典之列。老周:你别咧嘴,也别用经典这个词。一部小说,
如果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部分人群的特定心态, 是不是就有了认识价值?小王:我承认,但反面教材也有认识价值。
老周:你对《废都》看法,除了带方框,还因为它颓废。《废都》出版是93 年,写作是在91年92
年。那几年,恰好就是中国知识分子颓废的时候,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小知识分子。那时候,刚刚经历了89 年政治风波,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还会不会继续,大家都迷惘。小王:邓小平南巡以后,改革开放很快就继续了。知识分子的迷惘也就烟消云散,该下海的下海挣钱,想留学的出国留学,该堕落的就腐化堕落。所以,那段时间的颓废是暂时的,非本质的。周老师笑什么?
周老师:你也会这一套了,什么“暂时的,非本质的”。小王:好了,我承认,真实地反映当时那暂时的非本质的历史氛围的作品,《废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在这一点上,有认识价值。但是,我反感的是,
贾平凹你这么一个优秀的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么脏呢?
对不起周老师,脏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们大学同学的女生都这感觉。都觉得他亵渎了女性。
老周:这就是平凹的伤心之处。其实,在平凹心中,在庄之蝶心中,女性都是美好的。小王:
贾平凹以前的短篇和散文里边是,《废都》不是。老周: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孩儿是水做的。中国的男作家中,有沈从文、孙犁、汪曾琪、贾平凹、张炜等,都把女孩儿看做水,他们笔下的女孩儿,都一个模样,至清至纯。尽管在颓废的《废都》中,女性也浑浊起来,但在庄之蝶心中,还是唯一的美好。小王:女性都跟他上床,那就叫美好?老周:在庄之蝶颓废的心中,上床也就是当时唯一值得做的事了!小王:这种男人也叫男人。都这样,中国哪有今天。老周:说得很铿锵嘛。平凹最伤心之处,不在于领导说《废都》脏,而在于他深爱的女性说他脏。当时认为《废都》脏的,还有很多女作家。张抗抗就是一个。几年后,张抗抗写了长篇《情爱画廊》,
回答记者时, 她还说自己的创作初衷,就是针对《金瓶梅》和《废都》,表现性的美好。小王:《情爱画廊》我喜欢,里面的性描写的确很美。
老周:比较性篇幅,《情爱画廊》不一定比《废都》少,为什么一个美一个脏?小王:境界不一样。老周:其实,《情爱画廊》里面的性,就是在享受快感。《废都》的性,包含了绝望,份量大不一样。《情爱画廊》的性,停留在通俗层面。严格说,《情爱画廊》就是一部通俗的言情小说。别咧嘴,我说“通俗的言情小说”,没有贬义。张抗抗其实是先于池莉先于余华走上通俗道路的纯文学作家,所以,《情爱画廊》率先畅销。小王:周老师说通俗没有贬义,我听着还是别扭。周老师:不说远了,《情爱画廊》的通俗的性描写为什么给你美的感觉?
一是有爱情做幌子,二是有美丽的形容词做包装。小王:周老师说话太损了嘛。
老周:我们中国人谈性,总要故作羞涩。小说写性,总要用幌子有包装。只要作家用白描,没有感觉不脏的。《金瓶梅》不用说了,就是《红楼梦》里面的片断,比如薛蟠描绘“女儿乐”,也难逃脏的感觉。但偏偏中国传统的小说喜欢白描,
偏偏平凹就像私塾老师教出来的弟子,承继了那么多传统的灵气,这一个脏字,没法逃掉。小王:他不是自诩为《金瓶梅》吗?
当然难逃《金瓶梅》的厄运。老周:说起来,《废都》的命运,比《金瓶梅》还要悲惨。大家公认《金瓶梅》色情的同时,还公认它是经典名著,还允许出版社印刷并允许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和副司局级以上(含副司局级)凭单位证明购买。《废都》呢?
只“允许”盗版发行了。小王:这不怪别人,怪贾平凹自己,弄出那么多方框来,比《金瓶梅》还要脏。其实,你真要色,你就色吧,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像我这样的80 后,怎么会看你不顺眼? 比方欧洲的海滩上的裸体,谁会觉得脏?
问题在于你穿上厚厚的棉大衣,把全身都包裹了,偏偏又在胸前和裆下剪三个洞。最恶劣的是,还要在旁边批注:此处并非色情。老周:你这个比喻很确切。平凹的《废都》遭人嫌,尤其遭女人嫌,可能真不在于他写了性,就在于他加框。小王:周老师您那么夸《废都》,贾平凹自己都不一定同意。他如果真认为《废都》有经典价值,他还会加上框,提醒大家关注性动作?
他不傻吗?老周:唉,也许你是对的。小王:周老师别叹气,也许您是对的。
5、有人一声招呼,老何一纸抗辩
老周:我今天说《废都》,不是要为平凹出头。出头也没用。我们谈论《废都》,不是要讨论有没有价值,该不该禁。这都不是我一个编辑关心的问题。一部作品有它自己的命,作家把他扔向社会,就得认命。我只是想用《废都》的命运,衬托《白鹿原》的命运。小王:周老师深谋远虑啊,绕那么大的圈子!
老周:《废都》倒霉的时候,《白鹿原》也在倒霉。当时,也有人向人文社打招呼,说有若干强烈的不良反映,请人文社考虑考虑。小王:有人,有人是谁?老周:有人就是有人,有时候是这人,有时候是那人,总之是有人。小王:好一个“有人”,很隽永嘛。出版社咋办?老周:还能咋办?
雷厉风行,停机。
小王:要不停呢?老周:人家打过了招呼,尽到了职责,没人追究,你好我好,有人追究,是你的责任。
小王:那就停机吧,乌纱帽也不是捡来的,都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犯不上拿它冒险。老周:那也有风险。万一多少年以后出版《重放的鲜花》,要有人秋后算帐,那就是你的责任,因为人家只提醒你考虑,没要你停机。
小王:高,实在是高哇。老周:嘴都撇歪了。
小王:我不喜欢这样含混其词,我喜欢干脆利落。老周:谁喜欢含混其词?
谁不喜欢干脆利落? 可真要干脆利落,就成1957
年了。所以,比较起来,真是天大的进步了。
小王:周老师真想得开。老周:不说“有人”了,没劲。
小王:好,据我所知,《白鹿原》没停机。老周:人文社当时的社长叫陈早春,是鲁迅研究专家,估计染上了鲁迅的毛病。
小王:《白鹿原》的麻烦就这么过去了?老周:还早。《白鹿原》的责编之一老何(何启治)约了两篇评论文章,
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都上版了,接到了招呼,被撤了下来。对此,人文社置若罔闻,继续召开了《白鹿原》研讨会。没过多久,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开评,人文社不管不顾,居然还要把《白鹿原》送上去。立刻有人向出版社招呼,
希望慎重考虑。
小王:步步为营啊。老周:出版社经过慎重考虑,坚持送评。终于引起更高程度的重视,要求人文社就《白鹿原》的组稿出版和研讨会和送评写一份汇报,交待清楚。
小王:说是汇报,其实就是检讨吧?老周:汇报就是汇报,你要说成检讨,那是你的理解。
小王:人文社检讨了吗?老周:汇报了,老何起草的,连同责编复审终审的审稿意见,连同研讨会纪要摘录,总之,通篇都是《白鹿原》的艺术成就和经典价值和社会意义。
小王:这哪是检讨,明明是抗辩嘛!老周:汇报就是汇报,既不是检讨,也不是抗辩。
小王:人文社这么牛哇?老周:难得一牛。光牛还不行,还要牛得艺术。出版社还上报说,在听取各界群众(包括领导)的批评意见后,作家本人也认识到作品的不足,决心要重新修改,以不辜负群众和领导的期待。同时,也就说明,送评的《白鹿原》不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原版,而是充分听取各界意见以后的修改版。
小王:这不睁开眼睛说瞎话吗?老周:老陈是答应了修改。
小王:我承认修改是事实,是主动请缨还是被迫答应,区别大了。就算是被迫答应,我都不能理解。那时候我大二,老师说起这事,我们都很义愤,还认为陈忠实骨头软,为了一个茅盾文学奖就卑躬屈膝,与《白鹿原》里面体现的经典气质不符。老周:年轻人义愤,可以理解。说老陈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而忍辱修改,老陈自己就觉得冤枉。2004 年,老陈在艺术人生节目里边回答朱军的类似问题时说,
出版社编辑给去电话,他答应修改前,明确问过责编,是不是只有修改以后,才有参评资格。责编明确回答说,主办方已经明确,修改不修改都获奖。建议修改,只是为了作品本身更完美而已。
小王:周老师您说,真不修改也会获奖?老周: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法假设。已经发生的历史是老陈修改,《白鹿原》获奖。所以会让你们这类年轻的老陈粉丝失望。
小王:我是对你们人文社失望,陈忠实明明还没有答应修改,
你们就说他主动请缨,拿陈忠实去献殷勤。把人给装进去了。老周:你们对谁都不应该失望。有人打招呼,上面有了压力,《白鹿原》其实是面临生死问题。出版社说作者认识有了提高,主动修改,其实是争取到了活下来的机会。所以,出版社只能这么说。同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为了消除作者的心理障碍,茅盾文学奖主办方也只能说改不改都一样获奖。同样为了自己的尊严,老陈也必须要问修改与获奖的关系,必须要明确得到不改也一样获奖的答复。最后的结果是,因为老陈做了修改,打招呼的有了台阶下,
茅盾文学奖没有遗漏这部经典,《白鹿原》能够堂堂正正地存活。你看,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小王:周老师的意思,人文社功不可没?老周:你要是站在贾平凹的角度看,羡慕都来不及。
小王:也是啊,老贾和老陈,都是陕西巨头,《白鹿原》和《废都》,都是呕心沥血之作,还都同时率领陕军东征,又同时遭遇压力。结果,人文社上下活动,专家学者挺身而出,终于化险为夷。《废都》那边呢?
也有人挺身而出,可惜是落井下石。对比太强烈了,还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周:看你幸灾乐祸的样子!
小王:老贾也是自作自受哇。老周:
平凹最伤心的其实不是《废都》被禁,而是没人替他说话。
小王:谁让他“涉黄”?
人家想站出来也不好意思啊。声援《白鹿原》,那是声援文学,声援经典,理直气壮。声援《废都》,那是声援色情,声援方框。老周:不声援也就罢了,犯不上落井下石嘛。在我的记忆中,一个作家在遭遇上面压力的脆弱时候,从来没有同行站出来批评这个作家的作品。除了个别旧时代遗老,没有作家愿意承担“配合”的名声。平凹的《废都》是唯一例外。
小王:张抗抗她们也真不地道。老周:也可能张抗抗也觉得冤枉,也许人家是在私下场合说那么两句,
被透露给媒体,一放大,成声讨了。
小王:到底怎么回事儿?老周:不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平凹的受伤都成历史了。
小王:老贾受伤,还真是够重的。《废都》以后,接二连三出长篇,虽然不再加框,也没人说脏,但心里话,评价还远不如《废都》。经历了《废都》一劫,心态坏了。老周:要还能有好心态,他就是神了。
6、《白鹿原》写尽了老陈的元气,《废都》伤透了平凹的元气。
老周:《白鹿原》的好运还没完。小王:周老师是说人艺的话剧《白鹿原》问世?老周:《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后,很多影视公司希望改编影视。广电部就有人说话了,说你获茅盾文学奖我管不着,但你要想拍电影电视,我就不能同意。所以,获奖十年了,《白鹿原》还没上荧屏。小王:这算什么好运?老周:文化部没人说这话,所以人艺能把它改成话剧,上演前后,炒得轰轰烈烈。小王:也是,话剧上演了,影视还会远吗?老周:最近有消息说,电影有眉目了。前些天(六月初),保利剧场又演出了《白鹿原》舞剧。这样反复改编成别的艺术样式,《白鹿原》的经典地位,就从文坛扩散到社会,久而久之,就由阶段性经典升格为传世经典了。
小王:老陈同志就由作家升格为大作家乃至文学大家甚至文学大师了。老周:话剧排练期间,刚好是《白鹿原》问世十周年。也是《废都》落难十周年。眼看老陈和濮存昕频频上镜,平凹也忍不住站到了记者跟前,说《废都》要重印了。
小王:那是03 年底04 年初吧?
报上炒得热火朝天,老贾说到《废都》重印,信誓旦旦。过一阵,没动静了,到现在,两年又过去了,新版《废都》还杳无音信。这事儿有点邪乎,到底咋回事儿?老周:重印《废都》,是出版商的意思。
小王:出版商就是书商吧?老周: 是以前二渠道活下来并且正规化规模化了的书商。以前说书商,
忍不住要撇嘴。改说出版商,有尊重的意思。平凹信誓旦旦,表达的只是出版商的意思,还不是出版社的意思。
小王:这我明白。出版商没书号,出版社有书号。等等,我又不明白了,既然还没书号,老贾对记者信誓旦旦干嘛?
现在没重印,怎么下台?老周:那就算病急乱投医吧。万一有出版社知难而进了呢。
小王:有吗?老周:我们《当代》就打过一个报告,申请重印《废都》。
小王:是周老师起草的吗?老周:是的。申请重印的理由是十年过去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王:周老师糊涂吧?
中国天翻地覆跟《废都》开禁有什么关系?老周:我当然不是说因为时过境迁,所以要朝令夕改。我是说,经历了十年,眼看中国欣欣向荣,平凹的生活的认识和对《废都》的认识都有了提高,有可能重新修改《废都》。出版社就可能鼓励和引导作家修改。
小王:又玩儿十几年前《白鹿原》那一招。老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就是想告诉平凹,《当代》是尽力的。
小王:有什么目的吧?老周:有目的,但不是不可告人的。当时《秦腔》即将问世,我们希望参与竞争。
小王:还是没得逞。老周: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小王:打报告的时候,周老师怎么就知其不可为呢?老周:已经停印的书,还从来没有重印的先例。
小王:不对吧?
以前那些红色经典,像“三红一创”,
不都重印了? 还被叫做“重放的鲜花”。老周: 那得有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倒台、“文革”终止那样的重大的政治背景变化。现在欣欣向荣歌舞升平,不可能也不需要“天翻地覆”了。同样的政治背景,同样的指导思想,同样的基本原则,只要停印,就没有可能重印了。因为不可能有此一时彼一时。
小王:怎么不可能? 大环境不变,小环境变不变?
比方说,您在位,打过招呼,那书停印了。你是不可能否定自己了。但你下台了,或者调离了,别人在位了。那不就此一时彼一时了?老周:别人上台,就把前任的招呼推翻,显得自己多开明多解放?
小王:不用推翻,他就睁只眼闭只眼嘛。老周:干革命工作睁只眼闭只眼,什么态度!
小王:周老师为这事儿也粗脖子?老周:就算有人睁只眼闭只眼,照样明察秋毫,出版社敢擅自重印?
小王:比方我就是出版社长,我马上退休了,干脆我癌症了,不久于人世了。我就把这事儿办了,再遇上睁只眼闭只眼。作品的命运不就改变了?老周:我也希望遇上你说的社长。说实话,很多停印的作品都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都不是低级下流。仅仅是在某些方面有分歧和问题,值得探讨和改进。有的就是时候不对,过了那时候,就没问题了。
小王:王跃文的《国画》就是时候不对吧?后来很多跟风的所谓官场小说,比《国画》严重多了,文学成就还不在一个档次。打开网站读书频道,看排行在前的书名,十之八九牵扯官场。但现在都没事儿了。老周:大概没有一部赶得上《国画》,所以也就不值得停印。
小王:《废都》可比《国画》严重多了。《国画》没加框嘛。老贾想要死灰复燃,也不该大张旗鼓呀。老周:在平凹大张旗鼓之前,也有一部被停印的长篇,走的是不声不响的路数。
小王:小王听说过,它就混过去了。老周:不能说就混过去了,也许板子已经举了起来,暂时还没落下去而已。《废都》就因为没人敢用不声不响法,才迫使平凹自己站出来试探。虽然是无奈之举,到底也是一个败笔,你已经公开挑明了,成了社会焦点,想睁只眼闭只眼也不可能了!
小王:也是,当初不声不响,说不定就蒙混过去了。老周:我跟你打个比方。我小时候没钱看电影,老在电影院门口徘徊,总希望不声不响蒙混过去。只有我一个人想蒙混的时候,看门剪票的都能够睁只眼闭只眼。想蒙混的人只要多上个三几个,看门剪票的绝不会睁只眼闭只眼。有时候,我已经混进去了,被后面没混进去的一检举,又被拽了出来。所以,如果没有《废都》试探,前边那部长篇说不定真就不声不响过去了。
小王:还是没过去?老周:当然不可能过去。《废都》不试探,也会有别人攀比,停印了那么些书,没有谁不想死灰复燃。互相都盯着,一有蛛丝马迹,就会奔走相告。所以我说,睁只眼闭只眼的事决不可能发生。
小王:那就奉劝老贾同志,您就死了这条心吧!老周:我参与的长篇,像王跃文的《国画》、《梅次纪事》、邓贤的《落日》,属于停印的;像阎真的《沧浪之水》,被茅盾文学奖关在门外,属于停奖的。像《白鹿原》这样被招呼后没成禁书,反而得奖,反而成了经典的,放眼当今文坛,绝无仅有。我说《白鹿原》好运,的确是有感而发。
小王:那也是老陈不加框,得道多助。老周:你还耿耿于怀。
小王:小王说笑。仔细想想,老贾真是郁闷。论个人才气和名气,老贾都超过老陈。但老贾等身的著作中,却没一部赶得上《白鹿原》的成就。《白鹿原》之后,老陈偃旗息鼓。《废都》之后,老贾加班加点,但都不能跨越1993 年那道坎,似乎是气数已尽了。老周:《白鹿原》写尽了老陈的元气,《废都》伤透了平凹的元气。(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鹿原 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