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陵被盗没有有治头发的吗

改造7年的永陵博物馆已开放_网易艺术
改造7年的永陵博物馆已开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永陵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
(原标题:改造7年永陵博物馆周五开放)
永陵地宫墓室内景。赵霞 摄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在历经7年的片区整体改造后,12月18日,永陵博物馆全面恢复开放。7年时间里,永陵新建综合展览馆,对“地宫”为中心的文物区开展安防监测及环境整治,对园林保护区永陵公园进行整修。一系列改造之后,永陵究竟有啥变化?记者提前探馆。地宫穿了“玻璃衣”,一次限进20人推开永陵博物馆的红漆大门,一座占地面积巨大的墓冢就出现在记者眼前。穿过一段长约30米的下穿通道,记者就来到了永陵文物区的核心——地宫。从墓室门口一眼望去,整个地宫都如同穿上了一件“玻璃衣”:地砖上铺设了一层玻璃,墓主人王建的棺床也被玻璃围栏围起。“这是这次改造新装的玻璃系统。”永陵博物馆副馆长胡斌介绍说,此前参观,观众都是直接踏在地宫的地砖上,也有人穿过保护栅栏抚摸棺床,这些都对文物有所损害,因此加装了玻璃。据胡斌介绍,由于地宫大都是石刻文物,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地宫此次进行改造还有两个大动作。此前地宫的入口开在墓冢的横切面上,一进门就是地宫墓室。外部空气和风对地宫墓室的温度、湿度影响较大,不利于石刻文物的保存。因此,此次改造将墓冢的封土填回,恢复墓冢原貌,需要穿过30米的下穿通道才能来到墓室门前,降低了外部环境对墓室的影响。与此同时,地宫原来使用的日光灯、射灯等普通照明系统也全部更换为玻纤灯。胡斌说,“普通照明灯会产生热能,使得地宫温度升高,为微生物、苔藓生长提供条件。玻纤灯将有效避免这个问题。”而为了避免产生的二氧化碳过量,地宫也将对参观人数进行限制,最多参观人数将维持在20人。新馆落成,寄放文物将“回家”除了地宫之外,永陵博物馆新建的综合馆也将首次对外开放。这个展馆采用主题情景式陈展,通过“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向观众展示五代前后蜀的历史、文化艺术成就以及永陵的发掘过程。
在展馆走一圈,除了石像、石刻、银器等展品,从永陵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玉大带”复制品也陈列其中。除了展品之外,“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还利用三维动画模拟了永陵建造的经过,并模拟还原了永陵地宫棺床浮雕二十四伎乐的演出现场,为观众展现前蜀宫廷乐舞场景。据悉,综合馆及展览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度。永陵博物馆馆长彭建平透露,此次改造之后,永陵博物馆有了自己的文物藏品库房、图书资料室等,此前“寄放”在成都市博物院中心库房已经八年的数千件文物藏品也将安全“回家”。(来源:四川日报)
本文来源:网易艺术
责任编辑:王振_NQ218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永陵二十四伎乐 一阕梦回唐音的盛世欢歌(组图)_网易新闻
永陵二十四伎乐 一阕梦回唐音的盛世欢歌(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永陵二十四伎乐 一阕梦回唐音的盛世欢歌(组图))
  成都永陵博物馆恢复开放,引发了老成都的共鸣。作为音乐历史文化浓郁的永陵博物馆,其浮雕于永陵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图(右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闭馆改造期间,毗邻西安路的伎乐群雕广场上,二十二位铜塑乐伎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永陵地宫棺床石刻,行走期间仿佛置身于一场繁华的宫廷宴乐。有读者问,既然为二十四伎乐,为何铜塑像只有二十二位?
  原因是:二十四人中,除两名舞伎外,二十二位乐伎手持的乐器达20种23件,分为弦乐(琵琶、坚箜篌、筝)、管乐(觱篥、笛、篪、笙、箫、贝)、打击乐(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三类,另有吹叶1种,包括了源自印度、伊朗、阿富汗,以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特意从成都永陵博物馆调取了相关文献,为读者再次介绍二十四伎乐。
  舞伎:永陵棺床南面正中有两个舞伎,她们云环高髻,身着长裙,华袂广袖,裙带翻飞,一人微抬左脚,一人略启右腿,在乐队的伴奏下踏着节拍相向而舞,体态轻盈、舞姿婀娜,属唐代“软舞”。
  弹琵琶乐伎:乐伎头梳高螺髻,螺髻正面著头饰,肩披浅绿色云肩,上身著粉红色彩衣,下身著浅黄色罗裙,怀中横抱琵琶,左手扶柱按弦,右手握拨弹奏,情态生动。
  击拍板乐伎:击拍板乐伎共二个,皆执小拍板。一个位于棺床南面右侧,头梳高螺髻,螺髻正面著簪饰。
  击正鼓乐伎:击正鼓乐伎一手持杖,一手拍击,左右击打鼓面。正鼓为一种细腰鼓,一端较大,另一端略小,两面鼓膜以绳拉紧。
  击和鼓乐伎:击和鼓乐伎以双手左右拍击腹前的和鼓两端。和鼓属细腰鼓,形体较正鼓略小,两端大小基本相当,两面鼓膜以绳拉紧。
  击羯鼓乐伎:击羯鼓乐伎为二名,棺床左侧的一位面向正前方,右手持杖击打身体左侧的鼓面,左手竖杖停于鼓沿;棺床右侧的一位面向身体右侧的鼓体,双手持杖同时击打鼓面。
  击齐鼓乐伎:击齐鼓乐伎左手扶鼓腰置于盘曲的左腿上,右手执杖击打鼓面。
  击毛员鼓乐伎:击毛员鼓乐伎头略左倾,身体微侧,右手略上扬,拇指内收于掌心,作以指尖击打状。
  击答腊鼓乐伎:答腊鼓源出印度,汉魏时期经中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鼓体形似羯鼓,但略粗大、鼓面宽短。
  击铜钹乐伎:铜钹源于南亚印度,唐代经中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代演奏各种风格的乐曲时都使用它。
  摇鞉牢、击鸡娄鼓乐伎:乐伎左手执鞉牢举于头部左侧摇播,右手持杖击打挟于左腋下的鸡娄鼓。鞉牢又称鼗鼓,为我国传统乐器。
  弹竖箜篌乐伎:乐伎竖抱箜篌于胸前,头部略向左倾,脸面贴近竖箜篌,双手从两面拨动琴弦。
  竖箜篌是一种由乐弓演变而来的弓形竖琴,为现代竖琴的前身。源出古代西亚,东汉代末年由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弹筝乐伎:乐伎置筝左腿之上,头部、上身微左倾,半睁双目,双臂轻扬,两手指尖轻抚琴弦,仿佛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
  吹笛乐伎:乐伎双眼微垂,双手横执笛管,抬臂于右肩前,右手指正按笛管尾端音孔,左手指反按笛管中段音孔,嘴角内凹,舌尖微露,双唇略离开笛管吹孔,仿佛吹奏过程中的换气停顿,人物表情极为生动。
  吹篪乐伎:乐伎作吹篪状。头部略偏向右侧,双手横执篪管,篪管前端吹孔置于唇部,篪管尾端向右下方斜握至右肩前,右手指正按篪管尾端音孔,左手指反按篪管中段音孔。
  吹觱篥乐伎:乐伎有两位,分别吹奏大觱篥、小觱篥,皆挺胸吸气,嘴衔竹管头端吹口,鼓腮运气吹奏,乐伎衣袖向上翻卷,造型生动。
  吹笙乐伎:乐伎侧身向南,双手捧持笙斗,头微仰,口衔斗嘴、鼓腮吹奏,情态生动。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多簧多管乐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记载。
  吹排箫乐伎:乐伎盘膝正坐、头部端直,双手捧持10管排箫,合唇吹奏,反映了排箫吹奏时只移动乐器而头部不移动的特点。
  吹贝乐伎:贝就是大海螺,是古代印度的乐器,唐时经西域诸国传入中国。
  吹叶乐伎:乐伎盘腿端坐,右手横持一片树叶衔于唇边,以食指和中指按唇而吹,左手执数片叶子以备调换。
  (谢礼恒 摄影 王勤)(来源: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e URL on this server.Powered by Tengine成都永陵博物馆18日重新迎客 国宝“玉大带”有望“回家”(组图)_网易新闻
成都永陵博物馆18日重新迎客 国宝“玉大带”有望“回家”(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成都永陵博物馆18日重新迎客 国宝“玉大带”有望“回家”(组图))
  王建取蜀浮雕
  全木结构的永庆殿
  华西都市报讯 (客户端记者 曾洁)闭馆施工一年多的成都永陵博物馆,将于12月18日起恢复对外开放。12月16日,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常设陈列“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展”将于开放当天试展,永陵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玉大带”有望“回家探亲”。问及市民最关心的门票价格,工作人员介绍,除综合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外,文物保护区门票仍为20元/张,自2003年前后延续至今,至少10年未调价。
  成都永陵发现于1940年,发掘与1942年,是我国首次科学发掘的帝陵,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1990年,成都永陵成立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4年闭馆施工期间,成都永陵博物馆完成了安防监测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陈列展览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16日,记者提前探访了永陵博物馆。此前备受关注的地宫,不仅多了一条延伸通道,也安装了新的灯光系统。墓内石刻精美绝伦,正中的永陵棺床壶门内刻浮雕“二十四伎乐”,手持20种共计23件乐器手舞足蹈;棺床东西两侧各有6具半身圆雕力士像,做抬起拥护状。还有身处永陵后室石床正中的镇馆之宝——头戴幞头、腰束玉带的王建石像,无不彰显着五代十国时期的石刻写实之风。此外,维修改造后的“永庆殿”,是目前成都地区唯一全木结构“穿斗式”仿唐建筑。整个建筑不用一颗钉子,全部采用榫卯结构连接而成。
  据了解,18日试展的“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展”,采用了主题情景式陈展方式,以米黄色为主色彩基调,契合帝陵展览特色。展览由“两蜀兴亡”、“千载帝陵”和“唐风流被”等3个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前后蜀历史、永陵发掘和当时的文化艺术成就。除了巧妙运用各类隔墙、通道、装置与道具,还有“金娃娃”事件、“永陵修建过程”和“二十四伎乐”等3个多媒体动画,让观众了解永陵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共展出上百件文物,其中不乏永陵出土的国宝级的精品。迄今所知唐五代时期惟一一件完整的、能够确定为帝王本人所使用的玉大带,有望从四川博物院借出,阔别十年之后再次“回家探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艺术家罗巨白曾参与永陵书画类藏品整理、复制工作。时隔三十年之后,“砚田旷土——罗巨白先生书画作品展”将在新建成的交流展示厅首展,开馆当天供市民参观。(来源:华西都市报)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永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