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大将军是什么时候郑成功收复台湾湾的

您当前的位置: >
> 施琅大将军简介:再次收复台湾 恢复国家统一的英雄! 施琅号
  施琅(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十七岁即作贼,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
  清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郑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以匡复大明,光复华夏为己任,誓与满清建虏对抗到底。其长子郑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很受郑经的宠爱。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爽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
  1664年施琅建议,乘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进攻澎湖,直捣台湾&,使&四海归一,边民无患&。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他立即上了《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了《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还分析了当时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保守势力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尽管施琅的苦心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之久,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坚韧不拔。在京之日,他密切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清廷起用。他还于&朝退休闲,翻阅历代二十一史,鉴古今成败及名臣言行可法者,一一具志诸胸中&,以致朝中同僚刮目相看,誉之&儒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第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受命返回福建,相机进取台湾。施琅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
  日,施琅督率大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即将占领中华的最后一片未沦陷的国土&&台湾。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郑氏集团施以大义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大明朝的坚持抗击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但康熙也没有善待郑克爽,后来他在软禁生涯中郁郁而终,郑克爽的儿孙们继续被迫害,或流放边疆,或贬为奴仆,或予杀害。
  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为国为民尽职,对成功毫无怨仇。施琅的结发妻子一直呆在台湾,耻于做亡国奴,当她第一眼看到金钱鼠尾僵尸装的施琅后,怒斥无耻汉奸,并说&汉满不两立!&,与之恩断义绝,拔剑自刎而亡,充分表现了施琅坦荡的胸怀。施琅一向关心沿海百姓的安宁,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迁界&。他说:&自古帝王致汉,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可惜,他的这一高见,一直到1683年他率兵统一台湾后再&请于朝&,沿海迁民才&悉复其业&。于是被弃的民田&渐次垦辟&,从福建到广东,沿海&禾麦&,&一望良畴&。人民无限感激施琅,都异口同声地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垣复为华堂雕桷。微将军平海,吾等无以安全于永久也。&
  施琅复台捷报抵京时,正值中秋佳节。康熙看到大明最后一块抵抗根据地终于沦陷了,喜不自胜,即解所御龙袍驰赐,亲制褒章嘉许,封施琅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令其永镇福建水师,&锁钥天南&。
  康熙三十六(1697年),施琅卒于住所,葬在惠安黄塘虎窟口同声地说康熙加赠太子少傅,谥襄壮,命官3次谕祭,并于泉州府学前建祠祀之。其是,&两岛八闽皆顷德&,纷纷为之树碑扬誉。十九都有&靖海侯&坊,阳义辅立康熙制诗句&上将能宣力,南纪尽风流&,同安等地立&绩光铜柱&、&泽普南天&、&勋高大树&、&泽沛甘棠&等碑坊,表彰施琅的丰功伟绩。施琅为了报杀父、杀弟之仇,隐忍多年,终于打下了大明最后一块抵抗根据地&&台湾,为满清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个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的爱国优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附:陈台湾弃留利害疏(清)施琅 (1683)
  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征台成功,清朝把台湾并入中国版图。台湾收复后,清廷对台湾的弃留问题曾引起一场争论。康熙自己就认为台湾&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对台湾的重要地位缺乏充分的认识。大多数官员也同样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财赋无多,又远隔重洋,如派兵驻守,不仅糜费粮饷,而且鞭长莫及。他们主张&守澎湖,徙台湾人民而弃其地。施琅坚决主张留守台湾,并上了一封《陈台湾弃留利害疏》,详述台湾与东南海防的重要关系,对弃守论的种种错误论点一一加以有力的驳斥。现将其全文转录如下:
  &台湾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明季设澎水标于金门所,出汛至澎湖而止,水道亦有七更。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然其时中国之民潜至,生聚于期间者,已不下万人。郑芝龙为海寇时,以为巢穴。至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将此地税与红毛,为互市之所。红毛遂联络土番,招纳内地人民,成一海外之国,渐作边患。至顺治十八年,为郑成功所攻破,盘踞其地,纠集亡命,窥伺南北。及其孙克爽(王爽),六十余年无时不仰廑宸衷。
  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尔,兹则木棉盛出,经织不乏。且舟帆四达,丝缕踵至,饬禁虽严,终难杜绝。实肥饶之区,而险阻之域也。一旦纳土归命,此诚天以未辟之方舆,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岂人力所能致哉。
  夫地方既入版图,民番均属赤子,善後之计,尤宜周详。此地若弃为荒陬,复置度外,则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贾个逐起利,一行徙弃,安土重迁,失业流离,殊费经营,实非长策。况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使载渡不尽,苟且塞责,则深山穷谷,窜伏潜匿,实繁有徒,和同土番,从而啸聚。假以内地之逃军流民,急则走险,纠党为患,造船制器,剽掠海滨,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固较著也。
  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一为所有,彼性狡黠,善为鼓惑。重以夹板船只,制作精坚,从来无敌于海外。若得此数千里之膏腴,必倡其同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将来沿边诸省,断难晏然无虞。至时动师远征,两涉大洋,波涛不测,恐未易见成效。
  如仅守澎湖而弃台湾,则澎湖孤悬海外,土地单薄,异于台湾,远隔今、厦,岂不受制于人。是守台湾即所以固澎湖也。台、澎联为臂指,烟海水师汛防严密,各相犄角,声气相通,应援易及,可以宁息。昔日郑氏得以负抗者,以台湾为老巢,澎湖为门户,四八达,任其所之,我之舟师往来有阻。今地方既为我所得,官兵棋布,风期顺利,片帆可至,虽有奸萌,不敢复发。
  臣业与部臣、抚臣会议,而部臣抚臣未履其地。弃留未决。臣阅历周详,则不敢遽议轻弃也。且海防既靖,内地溢设之兵,尽可陆续裁减,以之分设台、澎两处。台湾设总兵一员,水师副将一员,陆师参将二员,兵八千名;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员,兵二千名,计兵一万,足以固守,又无添兵增饷之费。其防守总兵、副、参、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转升内地,无致久任,永为成例。然此地方初辟,正赋杂饷似宜蠲豁。现在一万之兵食,权行自给,三年後开征,可以佐需。宜且寓兵于农,亦能济用,可以简省,无尽资内地之转输也。
  盖筹天下之形势,必求万全。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利害,无论彼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既为不毛之壤,必籍内地挽运,亦断不能弃。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是以会议具疏之外,不避冒渎,以其利害自行详陈。&
图说历史_老照片
相关历史文章
历史栏目更新
热门历史栏目帖子主题:还原真实的施琅大将军
共&156&个阅读者&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720231
/ 排名:4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还原真实的施琅大将军
昨天,腾讯大闽网上一则新闻《施琅大将军故居成流浪汉聚居地 维修一拖9年多》,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相关新闻]网友“麻辣寿司”说,“将军宅心仁厚,余荫绵绵,大庇天下寒士于当下,真是可悲可叹。”“当年没有施琅,康熙台湾是收不回来的”,网友“过好没一天”如此评判。还有网友弱弱地提问了,“施琅是谁呢?”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在影视剧《施琅大将军》中,他被塑造成一位文武兼备、广受赞誉的大英雄。然而,施琅的历史定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他是“平台英雄”,还是“反复小人”?小编今天就带大家穿越历史,了解真实的“施琅大将军”。“海霹雳”率军平台 受康熙大宠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清朝初年著名将领,曾历任清军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等要职,深得康熙帝的信任。施琅擅长治军,尤其精通海战,所辖部队以作战迅速、勇猛、果断著称,故人送“海霹雳”的响亮绰号。施琅一生最为辉煌的事迹即是率领清军平台。因此在民间,他得到了足以与郑成功相提并论的殊荣。清军入关后,残存的明军势力继续进行抵抗。明朝旧将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后,便把那里作为了抗清的最后根据地。清军几次出兵攻台,都失利而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以福建水师提督的身份上疏皇帝,陈述战备已足,可以攻台,并向康熙帝显示了必胜的信心。心怀统一宏愿的康熙帝欣然应允了施琅的请战令。于是,施琅率领了两万精兵和三百艘战船出海,踏上了完成统一大业的征程。当时郑成功及儿子郑经已死,台湾的统治者是郑成功的孙子郑克,政权则由权臣冯锡范把持。台湾军队长期割据海岛,海军实力很强。施琅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首先攻克了花屿、猫屿、草屿等岛礁,并利用南风将战船驶入了八罩湾。战斗中,施琅被箭射中了眼部,鲜血浸透了包扎的手帕,但他仍奋勇督战,指挥若定。军在他的指挥下连续攻克了虎井、桶盘两个岛屿,但战况依然焦灼。见此情景,施琅命令部下将百余艘战船分东西两个方向进攻,以此分散敌人的兵力;自己则率领56艘战船在前,又命80艘战船为后援,径直冲入敌阵。在施琅重伤不退的激励下,清军将士舍生忘死,奋勇争先,最终历经10小时的战斗,击毁敌船百余艘,取得了澎湖海战的胜利。同年八月,施琅率战船登陆台湾岛。郑克率众出降,呈上象征统治权的延平王金印。捷报快马加鞭地传到京城时,正逢中秋佳节。康熙帝为这双重团圆的盛世时刻兴奋不已,亲自赋诗表彰施琅的功勋,授予他靖海将军之职,并封施琅为靖海侯,世袭罔替,还赏赐给他御用的衣物。施琅上疏推辞,康熙帝不但不准,又另赐给他花翎(插在官帽上,是对清朝官员极为荣耀的恩赏),以示恩宠。至此,施琅走到了其仕途的巅峰,他的名字也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还原真实的施琅大将军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397097 工分:395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三度改易门庭 几番反复惹争议从个人的能力到成就的功业,施琅丝毫不愧于世人的赞誉。他真正惹人争议的,是在明、清两军中几度反复的人生经历。施琅生于明朝末年,早年是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阵降敌,施琅也随之投降了清军。清军令郑芝龙说降儿子郑成功。但郑成功耻于父亲的行径,与父亲决裂,率兵继续抗清。郑成功看重施琅统兵打仗的才能,不断地游说施琅,邀请他共同加入抗清义军。施琅在几番考虑后,决定离开清军,再次回到了郑成功的抗清部队中。施琅性格直爽,敢怒敢言;郑成功也是一个直脾气,而且性格暴躁。因此,两人之间难免出现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此时的施琅因“大功不赏”对郑成功已心怀不满,而郑成功也因施琅的骄横跋扈对其日渐疏远。郑成功将这一矛盾与施琅要谋反的猜测联想到一起,一怒之下命人包围了施琅的住宅,拘捕了施琅和他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施琅被捕后,被关押在一艘船上。施琅原来的一些部下和亲信同情他,便秘密将其释放。出逃后的施琅辗转回到大陆,投靠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并请求郑芝豹出面为两人调解。可不依不饶的郑成功并不买账,竟秘密派杀手刺杀施琅,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施琅因有人报信而幸免于难,但计划失败的郑成功更加恼羞成怒,竟然下令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处死了。施琅至此与郑成功结下血海深仇,走投无路又一心报仇的他,被迫于顺治八年(1651)再次投降了清朝。不要胡说八道,郑成功什么时候杀施琅了?郑经和施琅称兄道弟的时候就已经起意要杀施琅了,只是施琅没有政治经验,看不出来而已。历史上明确记载是郑经杀了叛徒施琅全家,跟郑成功没有一点关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720231
/ 排名:485
左箭头-小图标
[施琅大将与将军罐的故事]此款青花四季花卉海云纹将军罐是当年施琅大将所钟爱的一款陈设瓷器, 藏品通高58.5厘米,口径为20.7厘米,底径31厘米。器型稳重挺拔,威猛刚健,造型硕大,雄浑厚重,青花发色明快深沉,纹饰生动活泼,布局繁密,绘制精美,线条流畅,画工俊朗,疏密有致。稳重挺拔,威猛刚健的器形象征了施琅大将一生的丰功伟绩,施琅大将作为康熙年间一员大将,帮助康熙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称之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此款藏品已经推出,追随者众多。因为其是施琅大将钟爱之物,又符合青花将军罐的诸多特征,因此,此款将军罐极具收藏价值。(郑炜)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720231
/ 排名:485
左箭头-小图标
台湾险当空岛 遭清政府废弃中秋之夜,当平台捷报送达到康熙帝面前的时候,康熙帝脑海中对台湾未来的打算,并不是后来在历史中呈现的样子。在康熙帝看来,台湾不过是个弹丸之地,除了统一的名义以外,台湾的收复对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满朝文武也大都这样认为,他们甚至建议,应将台湾岛上所有的居民迁往内地,而将台湾作为空岛废弃掉。如果这一设想实施,今天的台湾恐怕早已不复存在。而在此刻力挽狂澜的,正是对台湾的地位和意义有着深刻理解的施琅将军。施琅在收复台湾后不久,就上了一道《陈台湾弃留利害疏》,向康熙帝阐明了台湾的重要性。他深刻地分析了台湾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且建议康熙帝大力鼓励台湾的经济发展,轻徭薄赋,以此得到一个稳定繁荣的台湾岛。同时,他还力劝康熙帝废止实行多年的“迁界禁海”令,还地于民,让海峡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恢复遭到战事破坏的经济。后来,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免除了千万百姓迁徙之苦,为日后海峡两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此可以说,施琅不仅有“复”台之功,更有“护”台之功,可谓功在千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720231
/ 排名:485
左箭头-小图标
三度改易门庭 几番反复惹争议从个人的能力到成就的功业,施琅丝毫不愧于世人的赞誉。他真正惹人争议的,是在明、清两军中几度反复的人生经历。施琅生于明朝末年,早年是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阵降敌,施琅也随之投降了清军。清军令郑芝龙说降儿子郑成功。但郑成功耻于父亲的行径,与父亲决裂,率兵继续抗清。郑成功看重施琅统兵打仗的才能,不断地游说施琅,邀请他共同加入抗清义军。施琅在几番考虑后,决定离开清军,再次回到了郑成功的抗清部队中。施琅性格直爽,敢怒敢言;郑成功也是一个直脾气,而且性格暴躁。因此,两人之间难免出现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此时的施琅因“大功不赏”对郑成功已心怀不满,而郑成功也因施琅的骄横跋扈对其日渐疏远。郑成功将这一矛盾与施琅要谋反的猜测联想到一起,一怒之下命人包围了施琅的住宅,拘捕了施琅和他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施琅被捕后,被关押在一艘船上。施琅原来的一些部下和亲信同情他,便秘密将其释放。出逃后的施琅辗转回到大陆,投靠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并请求郑芝豹出面为两人调解。可不依不饶的郑成功并不买账,竟秘密派杀手刺杀施琅,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施琅因有人报信而幸免于难,但计划失败的郑成功更加恼羞成怒,竟然下令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处死了。施琅至此与郑成功结下血海深仇,走投无路又一心报仇的他,被迫于顺治八年(1651)再次投降了清朝。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条记录]&分页:
&对还原真实的施琅大将军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施琅大将军】施琅简介 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_牛宝宝文章网【施琅大将军】施琅简介 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专题:导读:施琅明末清初著名将领,施琅背郑降清,为清朝收复台湾功不可没,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施琅,字尊候,号琢公,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施琅1651年随郑成功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成功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得功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时在南澳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厦门。郑成功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假回闲员”施琅奋勇抗敌只字未提,只赏纹银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到郑成功那里,并被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得杀曾德。施琅说:“法令,琅是不敢违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脱责任?”接着他下令杀了曾德。施琅杀犯法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郑经接替郑成功后,由于内部陈永华(郑克臧岳父)和冯锡范(郑克塽岳父)发生内讧。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塽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1664年施琅由于建议,清朝派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预备“进攻澎湖,直捣台湾”,称为“四海归一,边民无患”。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施琅即上《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分析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施琅简介 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_施琅大将军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施琅的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京之日,他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朝廷起用。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0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日,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塽茫然的说:“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郑克塽毕竟是聪明的,听从了刘国轩的劝告。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对郑成功毫无怨仇。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治时期。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在施琅的治下,严禁广东客家籍人渡台,理由是那里出的“海盗”多,以及“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对其他地区的人民渡台也严加限制,竟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这一政策后来导致台湾妇女奇缺,因此施琅对台湾的统治构成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他为祖国的完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广泛的赞誉,但也为一些人士所诟病,对施琅的评价是一个海内外史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施琅大将军】施琅简介 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由“1个女R3n”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个人。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个人。
&&“施琅大将军”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以清朝的皇帝康熙平定台湾的历史事件当做背景,详细的解释了施琅大将军一举成功的统一了台湾,收复台湾的过程。
&&《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以清朝的雄厚历史事实作为了真实的背景,讲述了爱国主义,和大量的爱国人民,爱国将领施琅,老当益壮的平定台湾的艰苦过程。也侧面的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的人民。大陆和台湾的人民,对着祖国统一,和平发展的强烈向往,还有不可磨灭的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
&&但是电视剧也有反对的声音,在《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中,有一些声音是,郑家是收复台湾的唯一的功臣,郑成功的账下能人比比皆是,但是却学习了西方建立了很多强大的海上军队,开启了中国人战胜了西方的新天地。施琅对收复台湾当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最最主要的贡献都是郑家的,施琅虽然能够力排众议,确保满清不去放弃台湾,但是却全部归功于郑家。
&&电视剧和历史,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但是历史对于我们。是茶余饭后的笑谈,也是静坐独处时的对照。历史,只不过是一条河,我们,也只不过是一滴水。
编辑:新语
未来网为中央新闻网站 如有新闻线索请点击
或发至邮箱:
本网除注"来源:未来网"以外稿件均为转载稿件 如涉版权请联系邮箱:wlwxw_
来源:中新网  15:50
来源:中新网  15:47
来源:中国网  13:52
来源:中新网  13:15
来源:中新网  12:19
来源:中新网  12:15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是什么时候收复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