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是一篇长联,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的诗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北师大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北师大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长城赞&小组:&姓名:&&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介绍长城的知识。2、了解对联的常识。3、初步感知对联的内容。重&&& 点:目标2、3难&&& 点:目标2、3 【知识链接】万里长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12600里,称作“万里长城”。对联: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类型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它的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平仄相对,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自主学习】一、看拼音写汉字&Jiàng shuài&&& lì zú&&& lí shù bǎi gōng&&& xiū zhù&& yì lì&&& (&&&&&&&&&& ) (&&&&& )& (&&&&&&&&&&&&&& )& (&&&&&& ) (&&&& )zhì huì&& xīn qín&& wēi é&& fēng bēi&&&& Hàn hǎi&& jùn lǐng(&&&& )& (&&&&&& ) (&&&& ) (&&&&&&& )&& (&&&&&& ) (&&&&&&& )zòng héng&& fēng duo&& ài kǒu&& diǎn zhuì&& qǐ fú&& bēn téng(&&&&&& )& (&&&&&&& ) (&&&&& ) (&&&&&&&& ) (&&&&& )(&&&&&& )二、给下列字注音将帅吏(&&& )卒(&&& )& 黎庶(&&& )百工&& 巍(&&& )峨(&&& ) 瀚(&& )海长龙& 烽垛(&& )& 隘(&&& )口& 点缀(&&& )& 锦(&& )绣 二、多音字组词数&&& (&&& )&&& (&&& )&&&& 将&&& (&&& )&&& (&&& )&&&& 尽&&& (&&& )&&& (&&& )&&&& 横&&& (&&& )&&& (&&& )&&& 奔&&& (&&& )&&& (&&& )&&&& 旋&&& (&&& )&&& (&&& )&&&&&&& 奇&&& (&&& )&&& (&&& )&&&& 强&&& (&&& )&&& (&&& )&&& 垛&&& (&&& )&&& (&&& )三、形近字组词历(&&& )帅(&& )吏(&& )卒(&& )庶(&& ) 侈(&& ) 筑(& ) 勤(& )厉(&&& )师(&& )史(&& )率(&& )遮(&& ) 移(&& ) 巩(& ) 勒(& )峻(&& )隘(&& )缀(&& )壁(&& )剁(&& ) 绵(&& ) 舔(&& ) 滕(&& )俊(&& )溢(&& )啜(&& )璧(&& )垛(&& ) 锦(&& ) 添(&& ) 腾(&& ) 四、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
【合作交流】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识字的方法。&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4、对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质疑问难】 【达标测评】一、读一读:巍峨&&&&& 吏卒&&&&& 黎庶&&&&& 隘口&&&&&&& 烽垛&&&&&&& 盘旋& 浩瀚二、写一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将帅(& )(& )& (& )(& )百工&&& 坚强(& )(& )& 聪明(& )(& )& 血汗(& )(& )&& (& )峨(& )碑&& 长龙(& )(& )& (& )关(& )口& (& )带(& )珠&& 江山(& )(& )&& 起伏(& )(& )&& 飞舞(& )(& ) (& )(& )奇观&& (& )(& )峻岭&& (& )荒原&& (& )瀚海&& (& )绝壁&& (& )(& )十万里& 四、回答问题.&&& 1、这篇课文是一副(&&& ),上下联分别从(& )(& )方面赞美了长城,请具体说明。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长城赞&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展示提升课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 知道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2、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对联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从时间和空间描写长城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罗哲文: 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文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自主学习】1、理解对联含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合作探究】&1、我要把课文认真默读一遍,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和对子交流,并说说感受。&
2、上联以时间的角度,下联从空间的角度,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城的?
【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2、上联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长城修建的时间长?我能找出具体的词语。我还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上联的理解。
4、交流对下联的理解。
3.我从下联中找出具体说明长城长,以及长城修建的环境恶劣的句子来:
【深化引领】1、背诵方法提示:上联和下联的对仗十分工整。可以在背完上联的第一句话后,背诵下联的第一句,第二三句也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背诵,可以加快背诵的速度。2、动情诵读,将长城磅礴的气势呈现出来吧!【拓展延伸】1、&我能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与对联。
【达标测评】1、选词填空。如果……还……&&&&&&&&&&& 即使……也……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1)、(&&&& )自然环境恶劣,(&&&& )阿联酋人们并没有被吓到。(2)、月上敲门,(&&&& )主人不在,(&&&& )不能莽撞推门。(3)、(&&&&& )带点土腔土调,看戏的人(&&&& )听得很过瘾。2、联系上文解释词语。烽垛:隘口:
3、文中的“玉带明珠”具体指什么?
4、这段话从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个案补充纠错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索桥的故事&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2、整体感知,理清线索。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1、2【知识链接】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字词。生字: 堰(&&&& )&& 岷 (&&&& )& 坪(&&&& )&& 葺 (&&&& )正音字:堤 (&&&& )不读 tí&&&&&&& 摔(&&&& ) 不读suāi 缝隙: 雪冤:2、读课文,思考有哪些不懂的问题。3、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4、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合作交流】1、概括每一段的内容:&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摘录重点词语,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后我的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思考,交流感受
4、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5、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6、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我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 : 2、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达标测评】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岷江(&&&& )&& 都江堰 (&&&& )&& 雪冤(&&&& ) 挽成(&&&& ) 头晕眼花(&&&& ) 逮捕(&&&& ) 二、辨字组词。 澜(&&&& ) 砂(&&&& )堤(&&&& )拆(&&&& )斓(&&&& ) 沙(&&&& )提(&&&& )坼(&&&& ) 三、分别指出与下列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A. 答应 B. 答谢 C. 答案 D. 答复 (&&&& )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 )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 B.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 ) C. 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邪。 (&&&& ) D. 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 ) 五、填空 1.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国现代_______。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索桥的故事&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词,能够正确书写“安澜桥、雪冤”等词语。 &&&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索桥的故事,写课文提纲;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 3.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自己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重点)【知识链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全长约500米。 【自主学习】(1)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 露缝(& )& 岷江(& ) 断折(& )& 逮捕(& )处死(& ) & 团扇(& )来扇(& )& 紫坪铺(& ) 缝隙(& )河堤(& ) &(2)将下列词语从课文中划出来(用彩笔),并在生字本上抄写两遍。 & 安澜桥&& 缝隙&& 桥墩&& 忙碌&& 摇摆&& 逮捕&& 雪冤&&& & 疲乏&& 头晕眼花&& 千真万确&&&& 都江堰&&&& &(3)比一比再组词。 &&& 灌 (&& )& 砂 (& ) 澜 (& ) 敦 (& ) 宴(& ) 罐(& )& 沙 (& ) 斓 (& ) 墩 (& ) 堰(& ) 整体感知: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 2. 请给课文列提纲。& 课 内 探 究 && 1. 我思考,我收获 & 请同学们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独学) && 2.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 探究点一: 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比故事更美更好?& &&&&&&&&&&&&&&&&&&&&&&&&&&&&&&&&&&&&&&&&&&&&&&&&&&&&&&&&&&& &&&&&&&&&&&&&&&&&&&&&&&&&&&&&&&&&&&&&&&&&&&&&&&&&&&&&&&&&&&&& & 探究点二:课文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 &&&&&&&&&&&&&&&&&&&&&&&&&&&&&&&&&&&&&&&&&&&&&&&&&&&&&&&&&&&&&& && 六、当堂检测 && 1. 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 Pū&& pù&&& 当铺(& )& 铺垫(& )& 铺家(& ) &&&&&&&&&&&&&&& 铺面(& )& 铺设(& )& 铺张(& ) && dǎi dài&&& 逮住(& )& 逮老鼠(& )逮捕(& ) && Chù& chǔ&&& 处理(& )& 处(& )罚& 处所(& ) &&&&&&&&&&&&&&&& 处置(& )& 处方(& )& 处得来(& ) && 2. 缩句。 && (1) 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修筑的一条大堤。 &&&&&&&&&&&&&&&&&&&&&&&&&&&&&&&&&&&&&&&&&&&&&&&&&&&&&&&&&&&&& && (2)“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一些温暖。& &&&&&&&&&&&&&&&&&&&&&&&&&&&&&&&&&&&&&&&&&&&&&&&&&&&&&&&&&&&&&&&&&&&& 3.背诵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重要句子,对桌检查,并完成填空。 &&&& 七、拓展练习: &&& (1) 认真完成练习册“含英咀华”。 &&& (2) 阅读巴金的优秀作品,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朗读指导:要放声读,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出语气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重&&& 点:目标1、2难&&& 点:目标1、2【知识链接】顾工& 1973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先后就读于扬州大学历史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生课程班。出版有《艺概丛书•顾工》,主编《印林撷英―全国当代印社社长篆刻集》《亭林雅集》《篆刻批评•当代卷》等书。【自主学习】1、我会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我再把课文读一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摘录下来。
4、&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合作交流】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识字的方法。
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抓住重点词语“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1)我会读有关的诗句。(2)你知道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①可以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中当时的危险的形势来谈。②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强渡、攀关着铁索、冒着弹雨、冲破火网”来谈。③还可以从战斗结束红军仅仅付出了三人伤亡的代价就取得了这次重要战斗胜利来谈。
(4)、我会小结: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 、&&&&&&& 的英雄气概。5、我会学习第三小节。今天,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什么样子?
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
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我来小结: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
6、我来学习第四小节:作者要高声歌唱,他可能歌唱什么?
7、我能有感情朗读。【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达标测评】一、我来比一比,再组词。战(&&& )& 度(&&& )& 破(&&& )& 唱(&&& )& 曾(&&& )站(&&& )& 渡(&&& )& 波(&&& )& 昌(&&& )& 僧(&&& )二、我会找近义词。摇晃(&&& )&& 激烈(&&& )&& 开放(&&& )&& 英雄(&&& )三、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语。(&&& )的弹雨&&& 英雄的(&&& )&&& 白浪(&&& )(&&& )的鲜花&&& 激烈的(&&& )&&& 云雾(&&& )四、我会给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驱赶&&& 追赶1、&货舱上的老板在咒骂,()纤夫,激起纤夫强烈的不满。2、&下课后,在操场上互相()打闹,很容易出危险。珍藏&&& 蕴藏1、&我国地大物博,()着丰富的地下资源。2、&老人总是愿意回忆往事,因为那里有他精心()的感情。&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展示提升课【知识链接】【自主学习】一、我来回顾课文,练习背诵:1、回顾课文:(1)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他心情怎样? (2)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为什么作者的心潮汹涌激荡?&
2、练习背诵:(1)有感情朗读擂台赛。(2)练习背诵全文。3、背诵挑战。【合作探究】1、我又把课文读了一遍,在文中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2、我来再次欣赏《我站在铁索桥上》,我会说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2、这首诗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他们的作用吗? 【深化引领】这首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当年:&&&&&&&&&&&&&&&&&&&&&&&&&&&& 【拓展延伸】1、假如我站在铁索桥上,我会想起什么? 2、学完本文后,我想对无数先烈说:
3、&我要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读。&
【达标测评】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萧华&&&&&&&&&&&&&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读了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个案补充纠错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白鹤梁的沉浮&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一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展示提升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重点)3、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难点)【知识链接】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自主学习】一、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
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二、我再把课文读一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摘录下来。&
三、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合作交流】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3、读了课题,我最想知道:&&&&&&&&&&&&&&&&&&&&&&&&&&&&&&&&&&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5、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6、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7、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
8、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9、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10、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鹤梁沉浮的有关句子。
11、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读出感情。【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质疑问难】
【深化引领】1、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吗?&【拓展延伸】那么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达标测评】一、&给下列字注音涪(& )陵&& 蓄(& )水&&& 风调(& )雨顺&&& 记载(& )&& 赋(& )诗&& 填(& )词&& 誉(& )为&&& 椭(& )圆&&&& 隧( )道&&&& 暴露(& )寻觅( )&& 碑(& )林&&& 召( )开&&& 淤(& )埋(& )&& 告辞( )矍( )铄( )&& 迄(& )今&& 凝( )重&& 过滤(& )&&& 石砾( )&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调&&& (&&& )&&& (&&& )&& 载&&& (&&& )&&& (&&& )&露&&&& (&&& )&&& (&&& )& 盛&&&& (&&& )&&& (&&& )三、形近字组词 涪(& )梁(& )诞(& )题(& )誉(& ) 维(& )淹(& )疑(& )陪(& )粱(& )蜒(& )提(& )益(& ) 唯(& )掩(& )凝(& )姿(& )即(& )涎(& )撼(& )虑(& )销(& )俊(& )慰(& )资(& )既(& )烁(& )憾(& )滤(& )消(& )峻(& )蔚(& )咨(& )&&&&&&& 铄(&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风(& )雨(& )&& 文人(& )(& ) ( )诗( )词、岁月( )( )、形态( )( )、& ( )( )如生&&& 相( )并( )、长久( )( )、苦苦( )( )、&& 随( )隐( )&& 半( )半( )、( )斧( )工、生生( )( )、 ( )( )子孙&&& ( )无旁( )、 形势( )( )、时间( )( )、 考虑( )( )&&&& 夜( )( )日、( )代( )望五、回答问题.1、课文开头“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是一个(&& )句。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白鹤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分别是什么?
3、人们提出了哪些保护白鹤梁的方案?试论述其好处和缺点。
4、葛修润提出了怎样的方案?其好处是什么?&
5、为什么两年都没有人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葛修润却在五分钟内提出了解决方案?&
6、试论述“白鹤梁的沉浮”中的两层含义。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小组:&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一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展示提升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知识链接】秦始皇(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膘(&& )俑(&& )铠(&& )栩(&& )。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镌(&& )铠(&& )我会理解词语:门楣:&&&&&&&&&&&&&&&&&&&&&&&& 铠甲:栩栩如生:&&&&&&&&&&&&&&&&&&&& 虎视眈眈:屡建战功:&&&&&&&&&&&&&&&&&&&& 膘肥体壮:箭囊:&&&&&&&&&&&&&&&&&&&&&&&& 慕名而来:包抄:2、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合作交流】1、&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3、我默读了全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4、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6、我知道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原因了。&【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质疑问难】【深化引领】1、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 ,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 。【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走了一遭,我也有许多话要说,也要试着题词留言。
2、诵读萧克的题词结课: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达标测评】一、给下列字注音显著(& )& 刊(& )登&& 兵马俑(& )&& 陕(& )西&& 临潼(& ) 林畔(& )& 塑( )像&&& 勘(& )查&&&& 发掘(& )&& 弩(& )兵 驷(& )马& 车千乘(& ) 解剖(& )&&& 栩(& )栩如生& 模(& )具 磬(& )玉&& 留言簿(& )&& 二、多音字组词间&&& (&&& )&&&& (& )& 模&&& (&& )&& (&& ) 乘&&&& (& )&&& (& )削&&& (&& )&&& (& )& 薄&&& (&& )&& (&& )三、形近字组词著(&&& )州(&&& )道(&&& )陕(&&& )潼(&&& )畔(&&& )勘(&&& )署(&&& )洲(&&& )导(&&& )峡(&&& )瞳(&&& )绊(&&& )堪(&&& )崛(&&& )危(&&& )憾(&& )陪(&& )雅(&&& )薄(&&& )效(&&& )掘(&&& )威(&&& )撼(&& )剖(&& )鸦(&&& )簿(&&& )郊(&&& )豪(&&& )驱(&&& )毫(&& )躯(&&&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亲眼(& )(& ) 气势(& )(& ) (& )查发(& ) 张弓(& )(& )规模(& )(& ) 布局(& )(& )& 首尾(& )(& ) 结构(& )(& ) (& )(& )成就 (& )厚(& )朴&& 侧耳(& )(& ) 机(& )聪(& ) (& )有所(& )& 栩栩(& )(& ) 神情(& )(& )合(& )合(& )无一(& )(& ) 扬(& )吐(& ) (& )(& )子孙五、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秦始皇陵兵马俑,而要写比利时的报道呢?
2、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的地点及经过。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军事价值和艺术价值。
4、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技艺特点。&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语文天地2&小组:&&&&&&& &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3课时&分课时:1课时&课型:自主+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2、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4、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自己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重点:进行具体的、有效的考察活动。难点:根据考察的收获写出精彩的考察报告。 【写作导语】这几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祖国几处有着悠久历史的遗迹,我们被它们独特的魅力所感染。你知道我们周边有哪些古迹或遗迹吗?你对家乡的遗迹有哪些了解呢?说说你过去游览过的地方,把它们独特的美介绍给大家。 撰写考察报告需注意:1、出去考察应注意安全。2、撰写考察报告,对搜集的资料必须挑选、整理,不能什么都要。
3、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相关的数字要准确,不要给大家错误的信息。
4、&可以仿照《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写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自主学习】一、&自学“读一读”。二、明确活动目的1、学生读本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学习目标)。2、制定考察计划。(1)、从考察什么和怎么考察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地进行分组。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第二组: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第三组: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三、分组活动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1、&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景点。2、&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3、&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交流合作】1、&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2、&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3、&成果展示(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获知识和照片等。(2)、制作的广告宣传画和所撰宣传文章。(3)、学生的变化:带队教师所记个案。【写作练习】 1、明确写作要求学生自由读本单元综合活动的总体要求,再从中找出有关习作的信息。
2、汇报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
3、以“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调查报告。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导学案课题:语文天地2&小组:&&&&&&& &姓名:教者:白耀斌&总课时:3课时&分课时:2课时&课型:自主+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2、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4、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自己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重点:进行具体的、有效的考察活动。难点:根据考察的收获写出精彩的考察报告。&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长城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