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买的食品安全知识判断题化妆品是否安全

[化妆品安全知识]化妆品标签的识别_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当前位置:&&&&
[化妆品安全知识]化妆品标签的识别
化妆品标签是指粘贴、印刷在销售包装上及置于销售包装内的说明性材料。根据产品的特点,化妆品标签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没有外面的包装,如:洗发香波,把标签内容直接印刷或粘贴在产品的容器上;一种是有小包装(彩盒),如:保湿霜,把标签内容直接或全部印刷在小包装(彩盒)上;另一种是在小包装(彩盒)内放有说明性材料,如:粉饼、唇膏,把标签所需标注的内容部分印刷在说明书上。1、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产品名称(标注在主视面);制造者名称和地址;净含量(包装显著位置上标注,字符高度符合《定量包装计量监督规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特殊用途化妆品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批准文号;进口化妆品免除标注生产和卫生许可证号及产品标准号,但应标明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准文号或备案号。2、标签上不能出现的用语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或易于与药品混淆的用语;不得有夸大和虚假的宣传用语;不能使用深奥难懂,自造的无法理解的术语、形容词。
责任编辑:州食药监局
Copyright & 201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所有
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电话: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大道213号
技术支持:食药监总局权威发布:这些食品化妆品谣言害人不浅
当前位置:
新闻 -> 食品资讯
食药监总局权威发布:这些食品化妆品谣言害人不浅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 4月2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集中发布了一批流传甚广、经专家确认的食品谣言,希望公众在遇到类似传言时,不信谣、不传谣,提高对食品谣言的辨识能力。
【谣言一】猪肉钩虫“水煮不烂”
2013年9月,广西龙胜地区一条“猪肉长钩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的说法疯传网络,并在之后几年陆续出现多个衍生、变种谣言,涉及广东、江苏、辽宁、四川等多地。如微信公众号“顺思网络”2014 年10月23日发布《各个地区猪肉已大面积出现钩虫!多地区都已经禁吃猪肉了!!》,“桃村帮帮乐”日发布《大家买肉注意,威海市场已经出现了,尽量减少吃猪肉!》,“汕尾的那些事”日发布《汕尾一女士买到一块猪肉,切开发现里面竟是这种东西》。
【真相】针对这一谣言,广西地方媒体2013年首次辟谣“猪肉钩虫”为虚假信息,《广西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辟谣消息。2016 年6月初,国家总局对此谣言给予了回应,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发布了辟谣消息。在6月27日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三大食品谣言,其中,所谓的“猪肉钩虫”被证实为子虚乌有。
【谣言二】SB250病毒“72变”
2016年3月,云南省两网民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称:“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变种还有sk5、H7N9等)死亡, 年龄2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此女是在市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因禄劝县有121个鱼塘已感染”。自此,该谣言的多种版本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主体内容大致一样,只是更换了时间、地点、人名。
【真相】迄今为止,云南、上海、福建和青海等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谣言,各地食药、卫生和公安等部门联合媒体相继辟谣,多个造谣、传谣者被处罚,但类 似谣言传播仍呈愈演愈烈之势。
【谣言三】白皮鸡蛋更有营养
“白皮鸡蛋更有营养,因为白壳的是土鸡蛋,红壳的是洋鸡蛋,白皮鸡蛋是喂玉米和其他粮食的,喂饲料的鸡生出来的蛋壳是红色的,所以白皮鸡蛋更营养。”
【真相】针对这一说法,央视健康频道在日一档名为“吃鸡蛋的学问”的节目中进行辟谣,表示不同蛋壳鸡蛋营养经过试验测试后几乎没有差别。其后几年中关于蛋壳种类和营养区别的谣言争论随着网络在全国领域广泛传播,期间“中国食品科技网”“新华社”“湖南在线”等各种类型媒体均有发布文章进行科普辟谣,但仍有大量网民在“百度知道”“爱问知识”等答疑平台质询,这条谣言甚至以1096万人次的搜索而登上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榜首。
【谣言四】打针西瓜致人中毒
2016年夏季,正是西瓜热销的季节,一则“只要瓜瓤里有黄白色的筋,就说明这个西瓜打过针了”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事实上,这则谣言早在2012年曾出现,每逢西瓜热销季节就会死灰复燃。微信公众号“富阳吃喝玩乐”日发布《这种西瓜千万别吃,已致12人中毒…》,今日头条“王旗营养师”2016 年6月27日发布《西瓜中毒事件,告诉你的家人,一定不要吃“打针”西瓜!》,微信公众号“育儿食谱大全”日发布《这些水果都动过手脚,别买给孩子吃!》。
【真相】《人民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曾通过实验告诉公众,给西瓜打针,瓜农无利可图,不具可操作性。
【谣言五】柿子酸奶同吃致死
2016 年9月以来,网传谣言“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现在是柿子上市的季节……今天刚刚发生一件真事: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
【真相】事实上,此消息并没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以“柿子+酸奶”为关键词在网络搜索,近期也并未发生公众因食用柿子酸奶中毒、致死的事件。据了解,类似柿子与酸奶、螃蟹同食中毒的说法早在2012年就曾出现,《楚天晚报》《包头晚报》等媒体曾就此说法采访有关专家,专家们均表示未听说此类说法。
【谣言六】笔直黄瓜喷了药
“笔直的黄瓜都喷了药,弯黄瓜才是天然的”“黄瓜买弯,韭菜选短”,每逢黄瓜热卖季节,此类说法就在社交平台疯传。2016年类似谣言再度出现,微信公众号“康年”9月7日发布《这些东西不是美食,而是“毒”》,“小喇叭推广平台”“乐山房产资讯”分别于9月14日、9月18日也发布了同样的文章。
【真相】“笔直黄瓜喷了药”的说法曾于2015年登上网络谣言榜,环球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媒体曾多次辟谣。
【谣言七】毒豆芽五毒俱全
1985年“8503”无根豆芽生长调节剂研发成功,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应用,日《大河报》曝出不实消息,称郑州一豆芽生产户所用的“无根生长素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其中五种添加剂均可致癌”。
【真相】针对这一谣言,日“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版块发布文章对其首次辟谣。然而2011年无根豆芽生长调剂其中两种物质被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双双排除出食品添加剂目录后,无根豆芽自此被归为“毒豆芽”开始遭到各地清查。随后几年间多家媒体发表没有科学依据的乌龙报道,夸大无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间的以讹传讹让无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说,如日《法制新闻》定义沈阳无根豆芽为“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剂”。2015 年1月13日,北京地方网站联合百度知道将其归为“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15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通过《澎湃新闻》发布研究报告再次进行辟谣。2015 年5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出台了《绿色食品 芽苗类蔬菜》标准为豆芽中无根剂使用划定限量。
【谣言八】“糖精枣”
日,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案件告破后,有关“糖精枣”事件的讨论却始终没有停止。一年来,各大社交平台频繁曝出疑似糖精枣再现的不实说法。2016年9月,一则《央视曝光:这种大枣,再甜再红都不要买,太可怕了!》的视频文章在社交平台疯传。
【真相】事实上,这则视频是中央电视台日在《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大枣太甜需警惕》节目,其他一些文字报道也是当时南海网等媒体报道的海南“糖精枣”相关新闻,更有造谣者在文中附上了《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相关的新闻报道视频,佐证谣言以迷惑公众。这些造谣消息的共性是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误导、造谣的恶意明显,使人误以为“糖精枣”卷土重来,从而引发公众恐慌。对此,《海南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多家媒体相继辟谣,海南省局也给出近期检查情况,给予谣言有力回击。
【谣言九】某食品感染H7N9(猪肉、樱桃、大盘鸡)
“辽宁省葫芦岛市缸窑岭镇山咀村,昨天下午因吃樱桃感染H7N9 死亡,……看到,群发扩散,此消息属实。”此类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并有多种版本,内容大致一样,只是更换了时间、地点、人名、病毒、食物。2016年5月,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有人因吃猪肉感染H7N9死亡;2016年3月―6月,微信朋友圈中流传西宁有人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安徽、湖北、淮南、洛阳、咸阳等多个地区也流传着相似版本;2016 年五六月份,辽宁男子吃樱桃感染H7N9死亡,山东济南、山东菏泽等地区也出现类似谣言版本。
【真相】针对有关H7N9谣言的燎原之势,各地媒体联合辟谣,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等多家知名媒体也不断进行辟谣,但类似谣言总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谣言十】青蟹打针
日,一则给青蟹打针注射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该视频显示,一位大妈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体,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黄粉、蟹黄膏和尿素精等,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这个网络传闻其实是“故伎重演”,早在日,“三门食品安全台州市场监管”就发布了《青蟹打针?!不可信!!!》的消息。
【真相】针对2016年重出江湖的“青蟹打针”“青蟹注水”等虚假信息,人民网、《现代金报》等媒体再度辟谣,证实这一说法不靠谱、不可信。
【谣言十一】食品使用避孕药“风波”
日《江苏农业科技报》就针对社会谣传的用避孕药催养黄鳝进行过辟谣。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南京市有摊贩自己透露黄鳝用避孕药养殖,同年10月14日央视健康频道进行辟谣,然而在此期间已有多家媒体转载了这则不实新闻。日,北京电视台“快乐生活一点通”栏目曝出菜贩自己透露在种植黄瓜时喷的药水,性质类似避孕药。
【真相】日,中国食品科技网判定喷洒在黄瓜上的药物为植物性激素。随后几年间,避孕药所含激素成分备受网民争议,多次被当作各类农产品、水产品的“催熟剂”。日,在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的中国第一期食品谣言榜中,指出黄鳝养殖与避孕药无关。
【谣言十二】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
日,中央电视台生活频道收到观众来信称小龙虾含有害物质且生活环境肮脏,开展专项调查辟谣“小龙虾有害、生活环境肮脏”的说法。2005年6月,一则“小龙虾是二战时期用来处理尸体的”的谣言在百度贴吧出现,随后在贴吧和天涯论坛被广泛转载,引发热议。日,《解放日报》对此进行辟谣,表示小龙虾虽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头部确实易聚重金属但其躯体并不会贮存。然而事与愿违,谣言进一步发酵,出现“小龙虾不是虾是虫子”“外国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谣言。
【真相】日,《新京报》再次请农学专家发表文章进行辟谣,至此舆论开始平息。2014年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也发布了关于小龙虾卫生健康的文章,以应对再次出现的有关小龙虾的谣言。
【谣言十三】肯德基、麦当劳用转基因鸡
2008年起,全国各地疯传有关肯德基的“六翅鸡”“蜘蛛鸡”的传言,不少人还将六翅鸡跟转基因联系起来,生怕自己吃了六翅鸡就会基因变异。截至2015年4月底,微信公众号上有4000多条相关内容,超过130个账号的帖子阅读数达10万以上,其中,微信公众号“广州男人女人”“中华佛学语录”“实用生活小贴士”和“零点养生”等10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备受网民关注。在这些文章中,所述的不实内容早在2008年就被媒体评为“八大离谱事件”之一。
【真相】随后,新民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相继辟谣,但收效甚微。日,肯德基将这10个微信公众号作为首批对象进行了起诉,2016年2月初,法院一审判决,涉及10个微信公众号的三被告在主流门户网站新闻版块首页的显著位置赔礼道歉,并酌情确定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60万元。
【谣言十四】喝牛奶能致癌
日,美国营养学教授坎贝尔,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中提出大量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的观点。日,《南方日报》发布一篇英国教授认为乳制品是人体癌变的催化剂的报道。随后几年间大量牛奶对人体危害的国外研究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百度贴吧和各种社区论坛内被广泛转载,甚至在“生物谷”“健康在线”等网站传播。
【真相】针对这一说法,《生命时报》在日,通过电话采访坎贝尔教授以及国内专家,首次辟谣“牛奶致癌论”属于饮用量和针对西方膳食结构的研究。日,卫生部网站全文刊登了国内15位权威专家联名撰写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驳斥“牛奶有害论”》,《人民日报》在5月31日,世界牛奶日前一天发布了整版的辟谣消息及牛奶健康知识。时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台有关“牛奶致癌”的说法还在蛊惑人心,在朋友圈疯传的文章《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一度又将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谣言十五】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2003年10月起华夏经纬网、生物谷等食品专业网站和搜狐、新浪等主流门户转载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其中包括了方便食品,称其“含防腐剂、香精,只有热量,没有营养”。这一观点印证了公众对于方便面的认知,从此深入人心。
【真相】日“中国食品科技网”首次邀请有关教授为其辟谣,介绍方便面的营养成分,然而类似的科普宣传影响力较小,仍旧没法扭转公众对于方便面的刻板印象,在2010年11月甚至出现了“吃一碗泡面肝脏解毒32天”的升级版谣言,类似的针对方便面的负面说法也让中国方便面自2011年以来销量持续5年下跌。
日,由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方便食品辟谣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现场专家对长时间困扰消费者、经久不衰方便面谣言逐一解读,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为方便面“正名”。
【谣言十六】自来水中氯可致癌
2014年起,全国各地微信平台上流传一篇文章《蒸锅热饭引发血案!看看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自杀!》,文中介绍冷水下锅煮东西时,自来水中的氯经过加热会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开锅盖把水烧开再蒸煮食物。日―8日,“每日微刊”“艺格美业”“金华民众药房”“百姓健康养生”等在内的众多微信公众号仍转发此文章。
【真相】人民网、搜狐网、新京报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发文辟谣。
【谣言十七】微波炉致癌
日,《生活时报》刊登了一篇《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的谣言短讯,因为转载量寥寥并未形成舆论热点。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微波食品弊大于利 对健康极具危害》的编译文章,提出了微波食品有害健康甚至会致癌的较为极端的观点,作者的头衔也被译者夸大,诸多媒体纷纷转载,引发公众对于微波炉加热食品安全性的质疑。
【真相】12月1日新华网天津频道邀请政府相关人员与有关专家制作关于微波炉知识的专题网站,进行全方位辟谣。同年,搜狐财经将此事定性为针对国内微波炉企业的舆论商战。2013年2月,“请停止使用微波炉”“微波炉厂家打死都不说的惊人秘密”等变种谣言在社交平台疯传。针对这一说法,2013年4月中国家电研究院联合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召开关于“微波炉烹饪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发布会,对微波炉危害论进行辟谣。2014年5月,面对屡次辟谣却仍旧出现的“微波炉致癌”不实说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于日对此事进行的回击,证明微波炉有害论为子虚乌有,并曝光谣言的始作俑者“自然医学与养生”等有关健康养生的公众号,目的是为了把账号炒作起来,借此成为广告推销的平台。2016年10月,一篇《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再度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这篇文章自称转载自《人民日报》, 但对原文刊发日期和版面等基本信息只字未提,行文格式也与传统新闻写作模式大相径庭。据了解,《人民日报》从未刊发过任何有关“叫停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并于4年前就已经刊登对“微波炉致癌”说法的辟谣文章。
【谣言十八】鱼腥草致癌
日,“希波克拉底门徒”发表长微博《鱼腥草与马兜铃肾病》称,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引发网民热议。
【真相】事实上,鱼腥草诱导肾病并致癌的说法最早源自2014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常吃鱼腥草会导致肾衰竭”的言论。在 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三大食品谣言,网上流传的“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说法,被专家评定为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
【谣言十九】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
2014年年初,艺人林志颖凭借“逆生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他旗下公司推出的产品中,有一款以“小分子胶原蛋白”为主打原料的胶原蛋白饮品,林志颖在广告中称自己不老的秘密就在于此,但当时并没有有关“小分子胶原蛋白”能帮助美容护肤的证据佐证这一说法。
【真相】2014年起,不少美容、医疗专家对这一说法进行辟谣,2015年1月,《温州晚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都市快报》以及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均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对“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的不实说法进行辟谣。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美容产品打着“小分子胶原蛋白”的旗号招摇撞骗。
来源:新华网
联系电话:86-10- E_mail:
本网站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主办
本站中文实名:中国罐头商务网 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以上,IE5.5或以上浏览器 感谢中国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大牌食品化妆品不合格 购买进口品牌需注意|沃尔玛|中国乳业|食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别瞎买进口品牌了&这些大牌食品化妆品都不合格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购买进口消费品,觉得质量好、性能高,但是进口商品真的安全吗?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5年进口消费品质量监管统计数据和质量安全信息”显示,连国际大牌都出了问题。小伙伴们还能愉快安心地吃喝打扮了么?
   知名进口化妆品牌上黑榜
  实际上,由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5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让不少小伙伴都惊呆了,不少人喜爱的进口食品、化妆品都上榜了。而一些知名的护肤品大牌也同样出了问题,如上海康汇公司进口的宠爱之名几批次的产品由于未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书和材料被退货;联合利华进口一批次的汤尼英盖系列由于货证不符而被销毁;就连针对婴幼儿的牙膏橘子宝宝也因为ph值超标被退货。
  记者走访了几家厦门自贸区跨境电商实体店发现,这些店内不少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都在做促销,与此同时,记者甚至发现部分超出保质期的商品都还未下架。
  在此次国家质检总局的食品“黑榜”中甚至出现了“沃尔玛”、“美国桂格”这样的大品牌和进口商,而在化妆品不合格名单中也出现了大S代言的宠爱之名以及汤尼英盖等。
   变质、亚硝酸盐超标,食品成重灾区
  根据此次公布的信息,2016年5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涉及204批食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等成为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记者发现,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包括休闲食品、乳制品、饮料等等,其中知名的进口商和国际品牌都纷纷上榜。
  如,珠海免税集团进口的启泰牌白燕盏被查出亚硝酸盐超标;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一批次的韩国成京海苔由于菌落总数超标被退货。几批次由福建一贸易企业进口的台湾凤梨酥被查出现腐烂霉变;一批次美国产的卡夫调味酱超量使用添加剂;广东一贸易公司进口的智利三文鱼也被查出李斯特菌……
  食品接触产品重金属超标
  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食品接触产品10.8万批、货值6.7亿美元,批次同比增加35.7%、货值下降9.8%。检出不合格8331批,批次不合格率为7.71%。
  部分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为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脱色、蒸发残渣及丙烯腈单体超标,金属制品重金属溶出量、涂层蒸发残渣超标,纸制品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家电类重金属超标等;其他项目不合格主要表现为货证不符、品质缺陷等。检验检疫机构对发现的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产品均做出了销毁或退运处理。
  重金属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很大危害。对儿童,造成身体和智力发育障碍;对老年人,造成多种疾病尤其是痴呆症。另外,纸制品中超标的荧光物质被人体吸收,所含有的化学原料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危害健康。
  纸尿裤等微生物指标不合规
  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1.68万批,货值约7.37亿美元,进口批次同比增长2.47%,进口货值同比降低3.04%。
  2015年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品种主要包括:婴儿纸尿裤、婴儿湿纸巾、妇女卫生巾、卫生护垫、成人纸尿布、餐巾纸、湿纸巾、卫生纸原纸、厨用擦拭纸等产品。进口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
  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3999&批,货值2.29亿美元,批次不合格率为23.9%。不合格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等。微生物超标很容易导致使用者发生接触性感染,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小贴士
  买进口食品要“三看”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建议,“正规商家一般可保证产品来源和运输、贮藏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选购进口肉时,可以通过“三看”来鉴别该食品是否来自正规渠道。
  一看“两个清单”,即输华肉类准入国家及产品名单和已在华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名单,可在质检总局网站查询,超出以上范围的“进口肉类”切勿购买。
  二看“一个单证”,购买时可要求商家出示进口肉类相应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能出示或提供的不要购买。
  三看“一个标签”,正规进口肉类外包装上一般有中文标签,标明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如发现包装和标签上均是外文没有中文,不要购买。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陈永乐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食品、化妆品测定标准中疑点的分析与探讨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食品、化妆品测定标准中疑点的分析与探讨
|0|0|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为了完善检验标准,检验出科学、公正、准确的检验结果。对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03和化妆品中汞含量的测定GB中的疑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上述二个标准都提出了改进方法。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b class="ic ic-">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化妆品中安全性风险物质危害识别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化妆品中安全性风险物质危害识别表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入食品化妆品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