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诗经怎么被发现,发现不认识的汉字这么多,怎么办

小学生读《诗经》例谈---须强 - 小叶的博客 - 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网络管理平台
小叶的博客 http://shuangming.21shte.net/3104/index.aspx
小学生读《诗经》例谈---须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歌,题目叫——
生:(齐答)《木瓜》。
师:这是《诗经》中的一首的名篇,它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我们先来读一读它,每个同学自己读。
生:(各自朗读《木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1节,谁来读?杨佳诣。
生:(朗读第1节,教师帮助其正音:琼琚jū)
师:“匪报也”的“匪”在现代汉语中读“fěi”,在古汉语中通“非”字,读“fēi”。跟老师读——“匪(fēi)报也,永以为好也!”
生:(齐读)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师:第2节谁来读?姚瑶。
生:(朗读第2节)
师:“琼瑶”的“瑶”字就是你“姚瑶”的“瑶”。第3节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姚泽锴。
生:(朗读第3节)
师:注意了,“琼”字后面的字念jiǔ,琼玖。下面请三个小组分别读一遍,看哪一组读得好?
生:(第一组读《木瓜》)
师:第一个读,还不太熟练,希望第二组有进步。
生:(第二组读《木瓜》)
师:读得比第一组有进步,可是漏读了诗题,我们希望第三组读得最完美。
生:(第三组读《木瓜》)
师:不要认为《诗经》,你看,我们读两遍,就把它读熟了。全班再来读一遍。
生:(全班读《木瓜》)
师: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诗句翻译)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我读原句,你们读翻译。
生:(师生对读原文与翻译)
师:下面请男生读原句,女生读翻译。
生:(男女生对读原文与翻译)
师:诗中有人赠送我哪三种水果?
生:木瓜、木桃、木李。
师:木瓜是一种很好的水果。木桃就是桃子,木李就是李子,为了和前面的“木瓜”一样,所以都加上“木”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
生:(齐答)琼琚。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
生:(齐答)琼瑶。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
生:(齐答)琼玖。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琼玖。“琼琚、琼瑶、琼玖”这六个字,你发现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这六个字都是“王”字旁的。
师:他已经发现了这里的秘密。在古汉语中,王、玉两个字是通用的,原本只有“玉”字旁,没有“王”字旁。用作偏旁时要变形——去掉“点”,下面的一横改写成“提”,叫“斜玉旁”,也叫“侧玉旁”,代表玉器。因此,汉字中带有“王”字旁的字,大多是什么意思?
生:美玉,珍宝。
师:(出示文字)比如说,“珪、琦、琪、瑜、璐、璎、玦、玮、璇、琨、璞、璋、珏、璜、琳琅……”这些带有有“王”字旁的字,它的意思大多表示美玉。有兴趣的话,你查查字典,还能找到很多这样的字。现在我们回到诗中,为什么他赠我“木瓜、木桃、木李”,而我要回赠给他“琼琚、琼瑶、琼玖”这些美玉呢?谁能用诗中的原句告诉我?
生: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师:什么意思呢?
生:不是为了报答你,而是要永久相好呀!
师:是呀,我们要永久地和睦相处,我们要永久地友好往来。所以,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学生同桌讨论)
师:谁来说?
生1:我觉得是要表达关于友好感情的。
生2:人与人之间要互赠礼物,表示友好。
生3:我觉得可能是朋友间要分开了,所以要互赠礼物。
师: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永远友好的感情,这种美好的感情,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木瓜》中描写的这种美好情感的事例吗?
生1:我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我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
师:用电脑作为生日礼物,表达他们对你生日的祝贺,祝福。
生2: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我送给他们一个拥抱。
师:这肯定是一个温馨的拥抱。礼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生3:我爸爸、妈妈在结婚的时候互赠戒指。
师:互赠婚戒,是一种信物的交换,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生4:过年时,邻居阿姨送我压岁钱,我就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送给他们的小弟弟。
师:互相送钱,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生:我生日的时候,以前的一个同学曹佳颖送给我一个洋娃娃。碰巧的是过了一个星期正好是她的生日,我就做了很多小星星送给她。
师:小星星代表了你对她生日的美好祝福。礼物是传达感情的中介物,在这首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后来人们在传诵这首诗的时候,慢慢形成了一个成语,叫做——(出示文字)
生:(齐答)“投木报琼”。
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和它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叫“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师:这个“木”字就是出自《诗经》中的——
生:(齐答)木瓜、木桃、木李。
师:“琼”呢?
生:(齐答)琼琚、琼瑶、琼玖。
师:“投木报琼”是意思是什么?(出示文字)
生:(齐答)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师:还有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叫——(出示文字)
生:(齐答)“投桃报李”。
师:它的意思是——(出示文字)
生:(齐答)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师:这首诗要表达的就是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这么好的诗,我们为什么不读一读,把它背出来呢?
生:(自由朗读、背诵。)
师: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全诗)
师:请同学个别来读。王怡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真可以说是声情并茂。再请一位女同学来和他PK一下,王可心你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给她点掌声。
生:(鼓掌)
师:闭上你的眼睛,我们来背一背。实在背不出,可以睁开一只眼睛偷偷看一眼。
生:(背诵全诗)
师:真为你们高兴,上课不到30分钟时间,你们都背出来了。这样的诗歌,我们可以用刚才诵读的方法来朗读,我们还可以用传统吟诵的方法来吟一吟,体会人与人之间这种美好的情感。须老师先来吟诵一遍,请你们听好。(吟诵《木瓜》)虽然老师吟得不是最好,但我相信,友好相处、相亲相爱这种感情已经融入到吟诵声音中了。老师先教你们吟第一章。
生:(老师吟一句,学生跟着吟一句。)
师:最后一句吟得和老师还有一点点差异。再来一遍。
生:(老师吟一句,学生跟着吟一句。)
师:连起来把第一章吟一吟。
生:(全班齐吟第二章。)
师:很好,虽然最后有一点点跑调,已经很不容易啦。第二章老师不教了,请女同学来吟一吟。
女生:(齐吟第二章)
师:第三章男同学来,预备起。
男生:(齐吟第三章)
师:全体起立,把全诗吟一遍。
生:(全班齐吟全诗)
师:通过诵读、吟唱这首诗,我相信你们对小学五年朝夕相处结下的友谊更加珍惜,因为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
生1:和谐相处。
生2:和睦相处。
生3:礼尚往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朗读、吟诵,你们已经懂得了《木瓜》这首诗的主旋律——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要礼尚往来。下课。
阅读全文(2732)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活动通知测试1
加入的圈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客服热线:
8:00-20:00(工作日) 8:00-16:40(节假日)推荐到广播
15315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曾以为已注销)
(大隐隐于市)
第三方登录: |  |  | 
美名腾客户端下载(苹果、安卓):
  手机网页版二维码:
  美名腾公众号:
& 北京美名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扫码下载!支持所有苹果和安卓手机。
用微信扫码,起名、测名、获取起名知识!
美名腾【手机网页版】,扫码直接在手机上使用,支持所有手机!你所不认识的汉字
  星期日:对于小孩子来说,也会有这些疑问的。
  刘良鹏:对,没错。孩子对汉字的细微差别也是特别敏感的。
  星期日:假设现在我是一个对古汉字一无所知的人,你会如何向我介绍汉字深藏的意义呢?
  刘良鹏:汉字一直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对它太熟悉了,熟悉到忽视它的存在。如果我们对它们从新打量一下,问一问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它,你就会发现它们身后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方说现在做生意的人非常多,我们称之为商人。你会问,为什么叫“商人”,“商”是什么意思?
  星期日:这个有意思。
  刘良鹏:“商”的古字形非常像一座建筑,这在甲骨文中就是有的,台湾的学者许进雄说,“商”正是商部落建过的都城的地点,因此用它来代表“商朝”。后来商朝被周朝取代,许多商的遗民被驱赶到一个小的地方,好像是“宋”这个地方。而这个部落呢本来就有四处迁移的习性,有从事贸易的传统。因此当他们隅居在一个小地方时,靠种地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他们开始到各地处从事生意活动。当地的人就问“你是哪里人?”,他们便说:“我是商人。”“商人、商人”说得多了,就变成一个代名词,这个行业也就成了“商业”。至于“商量”这些词就是衍生出来的,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要讨价还价。“量”的古汉字就像用一个容器在大口袋中称量的样子,很像在量米。商量就是互相议价的过程。商议、商讨也是这样来的。
  星期日:汉字是有文化内涵的,这和其它文字比如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太一样是吗?
  刘良鹏:汉字属于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像埃及的圣书体、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字都属于这一类,就是以图画式的符号为主体的文字体系。后来这种体系有了分化,大部分都演变成了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依然保存了图画表意的特征。由于语言一直在变化,拼音文字常因反映语言的变化而改变拼写方式,这样会导致后来的人无法读懂很早之前的文献或书。而我们却能读懂几千年前的东西,因为字的符号没怎么变化。我们的文字只记录意思,不记录声音。
  形声字是造字工厂
  星期日:古人是怎么解决文字量不够的问题呢?
  刘良鹏:古人造字到后来,舍弃了字的一部分意义,采用了形声字的办法,创造出义符和声符两个部分,用义符来表示意义的类属,用声符来表示读音,这样就能大批量地造字了。比如木字旁的字大多和树木有关,就造出了桃、梨、杨、柳等等指代不同树木的字。
  星期日:那么,具体是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形声字呢?
  刘良鹏:这个我说不清楚。在大家的印象中,甲骨文基本是简单的字形,是但其实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发现了很多的形声字,也就说在那个时代,汉字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体系了。
  星期日:这个系统又是谁创造的呢,官方吗?
  刘良鹏:这个并不知道,一般人认为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才达到甲骨文这样的成熟体系,大概中间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整理的过程。传说中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可能官方参与过。甲骨文也是在清末时才被发现。在清朝之前,人们能看到的比较古老的汉字是金文、石鼓文、籀文等。比如“望”这个字,在金文中已经是挺接近今天看到的样子了,有好几部分组成。而在甲骨文中我们看到了更早的“望”,字形很简单,只是一个人瞪着大眼睛站在一块高地上,在远望,非常有画面感。唐诺说这个字像是在“登高丘,望远海”,多有诗意。
  星期日:文字都有声音吗?
  刘良鹏: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并不是现在的音,是古音。汉字的音和字是两个系统。为什么上千年来,我们能够读懂《诗经》、《论语》?因为文字是不怎么变的,而发音却差别很大不同。好比我们现在的如果听汉代的语言是完全听不懂的。我们现在到各个地方,也不能听懂对方的方言,但我们所使用的文字是一样的。在孔子那个时代,他就面临这个问题,他在鲁国讲学,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各有各的方言,怎么办呢?孔子就用“雅言”来讲课,“雅言”好比古代的普通话,这样大家就能听懂了。但三千弟子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汉字是一样的。大家低头看书,都懂,一抬头回答问题就听就不懂了。孔子只好用“雅言”。
  星期日:你从事相关的工作,你整天面对这些字的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
  刘良鹏:一开始是惊奇,像来到一个陌生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起《百年孤独》的一句话:“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一个个汉字在我面前指指点点,我不断地打量着这个新世界。后来,随着认识的汉字多了,这个世界也熟悉了,就由惊奇开始到发现美了,开始欣赏它了。很多汉字很有诗意,很有美感。比如尘土的“尘”,本来土上面是三只鹿,古代三表示多,三只鹿代表一群鹿。在旷野中,一群鹿奔跑过去,后面尘土飞扬。你会觉得这像是一幅图画。汉字常把三个形象堆放在。比如我们常说的“集”,下面是木,上面是“隹”,代表鸟,原本应该有三个隹,意思树上有一群鸟在开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难认识的汉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