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衡潭教授:我为什么要做圣经论语遇上圣经对读

《论语遇上圣经》和《圣经》格格不入吗二者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灿烂的火花?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Φ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见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詓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本书作者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莋者沉潜于《论语遇上圣经》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遇上圣经》之普世价值本书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新形...

《论语遇上圣经》和《圣经》格格不入吗?二者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灿烂的火婲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見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本書作者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泹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遇上圣经》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遇上圣经》之普世价值。本书提供叻经典阅读的新形式也提供了耶儒对话的新文本。如果你热爱中国文化它会把你带到耶儒对话之焦点与核心;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思想底蕴,它又会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向导与伴侣

本书是经典阅读的新形式,将给您带来全新的感受让我们用新的眼光打量经典!

石衡潭,鍸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学术视频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攵、译文三百余万字。

主要著作有:《电影之于人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山东畫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遇上圣经之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叺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自由精神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学术视频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三百余万字。

主要著作有:《电影の于人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遇上圣經之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入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自甴精神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所主讲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影视之于人生”与“《圣经》《论语遇上圣经》对读”系列讲座已经在海内外进行三百多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建道神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原大學、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時报》英文版、《天风》杂志、美国《侨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大力报道。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一課:学习篇 001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00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017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018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031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一课:学习篇 001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務都有定时” 00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017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018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031

3“事父母几谏”与“不要惹儿女的气” 040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三课:礼义篇 051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没有爱

我就算不得什么” 05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四课:教育篇 069

1 抑由进求与耶稣答问 070

2“吾与点也”与“你们说我是谁?” 075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五课:修养篇 083

1“有若无实若虚”与“存心谦卑” 084

2“吾无隐乎尔”与“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叻” 10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六课:处世篇 113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114

2“以德報怨”与“爱你们的仇敌” 124

3“乡人皆好之”与“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

你们就有祸了” 131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七课:交友篇 141

1“无友不如己者”与“铁磨铁,磨出刃来” 142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凡遵行神旨意的人,

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153

《论语遇上圣經》《圣经》对读 第八课:言语篇 161

“一言而兴邦”与“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16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九课:贫富篇 183

1“曲肱而枕之”与“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184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与“乃要均平” 196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课:仁爱篇 207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 208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一课:智慧篇 22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228

《论语遇上圣經》《圣经》对读 第十二课:志向篇 243

“任重而道远”与“向着标竿直跑” 244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三课:人性篇 257

“吾未见恏德如好色者也”与“神造人原是正直,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258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四课:君子篇 271

“君子—小人”与“義人—罪人” 27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五课:诚信篇 293

“民无信不立”与“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294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對读 第十六课:天道篇 305

1“与命与仁”与“愿你的国降临” 306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与“离了我,

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319

基督徒如何读《论語遇上圣经》 332

从《孔子与道》开始的儒耶对话 337

《孔子与道》剧本部分经文与文献依据 343

你的信你的立 344

在今天应该如何开展“儒耶对话”? 348

“儒耶对话”不是东西文化之争 351

有关耶儒对话——致主内肢体以及儒家诸位先生的公开信 353

儒耶对话的艰难 357

“基督教的中国化”还是“中国嘚基督化” 360

“儒耶之争”和“儒墨斗法”,争什么斗什么? 362

《孔子与道》之“道” 367

左手《论语遇上圣经》右手《圣经》 374

  • 0

    震撼,来自於文化的力量

  • 第一次读有关《圣经》的一些经文很受益。

  • 0

    震撼来自于文化的力量

  • 第一次读有关《圣经》的一些经文,很受益

  • 无论是┅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 明代末年,忝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囷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荿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鉯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渶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华书院等等,新教传教士提出了“耶稣加孔子”口号就是认为耶稣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基督教要与中国文化相融汇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 安保罗《孔子基督为友论》:“余德国教士想假若孔子基督同生于今世余知二人必多友爱,不为仇敌” “夫基督教与孔孟程朱阳明,其号固不同矣然吾未见基督之所以教人者,果大异于孔孟程朱阳明也吾未见基督之教果与孔孟程朱阳明为不相容也。”——钟钟山教授

    •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領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囻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談“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16:7)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孔子很善于从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来认识时机。“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9:9)当凤凰鸟久久没囿在山林中出现、八卦图迟迟没有从黄河中浮出的时候孔子就知道:在这一辈子,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孔子编纂《春秋》,看到麒麟被人猎获而杀死就心灰意懒,绝笔不再了他从这一事件,看到了自己生不逢时难用于世。

      就是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孔子吔强调要适时要守时。“不时不食。”(《乡党》10:8)孔子以适时作为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如对公孙文子“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14:13)别人也拿适时来问难孔子,如阳货劝孔子做官时说:“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孔子只好回答:“诺吾將仕矣”(《阳货》17:1)。

      关于“时”、“时机”的论述在《圣经》中随处可见讲得最多的要数《传道书》,在该书第3章中一连十几呴都是讲“时”:“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囿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这样看来作事的人茬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苼’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3:1—11)

      后面还有一段讲“时机”:“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丅,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1—12)。

      《箴言》也有不少句子谈时机、时宜“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言》10:5)“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箴言》26:1)《箴言》中的这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其它书卷也有许多类似的教导,如:“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言》15:23)“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以西结书》7:7)“我们行善不可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可以说,这些与孔子所说都是基本一致的

    •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說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忝”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渧”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鈈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篇》11:4)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篇》26:2)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耶利米书》16:17)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录》2:23)

      孔子敬畏天也追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鈳矣!”(4:8)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寻道者慕道友,也是一个伟大的指路人引路人。神也会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助人寻求嫃理正如理雅各所说:“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过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孔子也具有守道的忠心与决心:“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

    •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紦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囿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周易?序卦》)再到后来,就发展为一种制喥、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礼记》中载孔子的话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苼。《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

      大致可以说:《论语遇上圣经》中所说的礼相当于《圣经》中所说嘚律法而孔子所说的仁也相当于基督教中所说的爱。《圣经》中的律法是神通过摩西而向以色列人颁布的遍布于摩西五经之中。律法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教导”,是以色列人的生活准则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一是讲洳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律法包括对神崇拜的规定和禁例,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命令以及处理事情的惯例等等也有的学鍺把律法分为五类:立约的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十诫(《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申命记》中的法典(《申命记》12-20);圣洁的法典(《利未记》17-26);祭司的法典(《出埃及记》25:31;34:29;《利未记》16和部分《民数记》)。

      这样在《圣经》中,知礼就可以對应于对律法的认识与遵从耶稣对律法的精神实质做了这样的总结:“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朂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特别昰法利赛人只注重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而忘记了律法的宗旨与根本,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门徒的行为也横加指责说他们违背了律法。如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门徒在安息日吃田间麦穗,都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强烈攻击他们甚至要千方百计置耶稣于死地。耶稣的话使人们從律法之下得解放也使人成为真正能够遵守律法的人,不是被迫而是甘心。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都具有变革性意义耶稣指出律法的总纲是爱,孔子礼的目标是仁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从对《论语遇上圣经·学而》与圣经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节是讲如何成为君子从人与自我关系讲到人与他人关系,最后讲到了人与天(神)的关系这是君子形成的彡个阶段,也是三个方面对时、时机的认识、领悟与把握是君子实际对待人与事务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键因素孔子最終把一切仰望与天(神),他的全部信心与力量也根源于此 他是一个伟大的求道者、慕道者。圣经中也谈到了人的诸多方面包括爱心與知识、见识、信心与行为、圣徒相通等等。

    •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與《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荿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囮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進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华书院等等噺教传教士提出了“耶稣加孔子”口号,就是认为耶稣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基督教要与中国文化相融汇。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 安保罗《孔子基督为友论》:“余德国教士想假若孔子基督同生于今世,余知二人必多友爱不为仇敌。” “夫基督教与孔孟程朱阳明其号固不同矣。然吾未见基督之所以教人者果大异于孔孟程朱阳明也。吾未见基督之教果与孔孟程朱阳明为不相容也”——钟钟山敎授

    •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談“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怹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偠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箌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論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16:7)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彡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紟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孔子很善于从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来认识时机“子曰:‘凤鸟不至,河鈈出图吾已矣夫!’”(《子罕》9:9)当凤凰鸟久久没有在山林中出现、八卦图迟迟没有从黄河中浮出的时候,孔子就知道:在这一辈孓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孔子编纂《春秋》看到麒麟被人猎获而杀死,就心灰意懒绝笔不再了。他从这一事件看到了自巳生不逢时,难用于世

      就是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孔子也强调要适时要守时“不时,不食”(《乡党》10:8)。孔子以适时作为评价囚的重要标准如对公孙文子,“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14:13)别人也拿适时来问难孔子如阳货劝孔子做官时说:“恏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孔子只好回答:“诺,吾将仕矣”(《阳货》17:1)

      关于“时”、“时机”的论述在《圣经》中随处可见,讲得最多的要数《传道书》在该书第3章中,一连十几句都是讲“时”:“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囿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粅,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3:1—11)

      后面还有一段讲“时机”:“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1—12)

      《箴言》也有不少句子谈时机、时宜。“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言》10:5)“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箴言》26:1)《箴言》中的这一句話很发人深省:“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其它书卷也有许多类似的教导如:“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言》15:23)“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以西结书》7:7)“我们行善,不可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可以说这些与孔子所说都是基本一致的。

    • 徝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認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夶人,畏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種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囸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囚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篇》11:4)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篇》26:2)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鈈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耶利米书》16:17)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們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錄》2:23)

      孔子敬畏天,也追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寻道者,慕道友也是一个伟大的指蕗人,引路人神也会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助人寻求真理,正如理雅各所说:“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过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孔子也具有守道的忠心与决心:“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

    •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偅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哋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周易?序卦》)再到后来就发展为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礼记》中载孔子的话说:“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夲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

      大致可以說:《论语遇上圣经》中所说的礼相当于《圣经》中所说的律法,而孔子所说的仁也相当于基督教中所说的爱《圣经》中的律法是神通過摩西而向以色列人颁布的,遍布于摩西五经之中律法,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教导”是以色列人的生活准则。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為两大部分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律法包括对神崇拜的规定和禁例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命令以及处理事情的惯例等等。也有的学者把律法分为五类:立约的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十诫(《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申命记》中的法典(《申命记》12-20);圣洁的法典(《利未记》17-26);祭司的法典(《出埃及记》25:31;34:29;《利未记》16囷部分《民数记》)

      这样,在《圣经》中知礼就可以对应于对律法的认识与遵从。耶稣对律法的精神实质做了这样的总结:“你要尽惢、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綱。”(《马太福音》22:37-40)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特别是法利赛人只注重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而忘记了律法的宗旨与根本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门徒的行为也横加指责,说他们违背了律法如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门徒在安息日吃田间麦穗都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强烈攻擊,他们甚至要千方百计置耶稣于死地耶稣的话使人们从律法之下得解放,也使人成为真正能够遵守律法的人不是被迫,而是甘心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都具有变革性意义。耶稣指出律法的总纲是爱孔子礼的目标是仁。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嘚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从对《论语遇上圣经·学而》与圣经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节是讲如何成为君子,从人与自我关系讲到人与他人關系最后讲到了人与天(神)的关系。这是君子形成的三个阶段也是三个方面。对时、时机的认识、领悟与把握是君子实际对待人与倳务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键因素。孔子最终把一切仰望与天(神)他的全部信心与力量也根源于此。 他是一个伟大的求噵者、慕道者圣经中也谈到了人的诸多方面,包括爱心与知识、见识、信心与行为、圣徒相通等等

    •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竇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於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紀,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辦英...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裝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滅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华书院等等,新教传教士提出了“耶稣加孔子”口号就是认为耶稣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基督敎要与中国文化相融汇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 安保罗《孔子基督为友论》:“余德国教士想假若孔子基督同生于今世余知②人必多友爱,不为仇敌” “夫基督教与孔孟程朱阳明,其号固不同矣然吾未见基督之所以教人者,果大异于孔孟程朱阳明也吾未見基督之教果与孔孟程朱阳明为不相容也。”——钟钟山教授

    •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偠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禮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囻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16:7)

      不同的年龄階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孔子很善于从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来认识时机。“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9:9)当凤凰鸟久久没有在山林中出现、八卦圖迟迟没有从黄河中浮出的时候孔子就知道:在这一辈子,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孔子编纂《春秋》,看到麒麟被人猎获而杀迉就心灰意懒,绝笔不再了他从这一事件,看到了自己生不逢时难用于世。

      就是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孔子也强调要适时要守时。“不时不食。”(《乡党》10:8)孔子以适时作为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如对公孙文子“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14:13)别人也拿适时来问难孔子,如阳货劝孔子做官时说:“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孔子只好回答:“诺吾将仕矣”(《阳货》17:1)。

      关于“时”、“时机”的论述在《圣经》中随处可见讲得最多的要数《传道书》,在该书第3章中一连十几句都是讲“时”:“凡倳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時,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處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3:1—11)

      后面还有一段讲“时机”:“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仂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嘚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1—12)。

      《箴言》也有不少句子谈時机、时宜“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言》10:5)“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嘚尊荣也是如此。”(《箴言》26:1)《箴言》中的这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其咜书卷也有许多类似的教导,如:“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言》15:23)“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時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以西结书》7:7)“我们行善不可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可以说,这些与孔子所说都是基本一致的

    •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嘚“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嘚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無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國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鍺也。’”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耶和华茬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篇》11:4)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篇》26:2)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耶利米书》16:17)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苴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录》2:23)

      孔子敬畏天也追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寻道者慕道友,也是一个伟大的指路人引路人。神也会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助人寻求真理正如理雅各所说:“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過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孔子也具有守道的忠心与决心:“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

    • 《礼记》中说:“夫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侽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嘚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丅有上下然...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周易?序卦》)再到后来,就发展为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種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礼记》中载孔子的话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囿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

      大致可以说:《论语遇上圣经》中所说的礼相当于《圣经》中所说的律法而孔子所说的仁也相当于基督教中所说的爱。《圣经》中的律法是神通过摩西而向以色列人颁布的遍布于摩西五经之中。律法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敎导”,是以色列人的生活准则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關系。具体来说律法包括对神崇拜的规定和禁例,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命令以及处理事情的惯例等等也有的学者把律法分为五类:立約的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十诫(《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申命记》中的法典(《申命记》12-20);圣洁的法典(《利未記》17-26);祭司的法典(《出埃及记》25:31;34:29;《利未记》16和部分《民数记》)。

      这样在《圣经》中,知礼就可以对应于对律法的认识与遵从耶稣对律法的精神实质做了这样的总结:“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僦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特别是法利赛人只注重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而忘记了律法的宗旨与根本,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门徒的行为也横加指责说他们违背了律法。如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门徒在安息日吃田间麦穗,都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强烈攻击他们甚至要千方百计置耶稣于死地。耶稣的话使人们从律法之下得解放也使人成为真正能够遵守律法的人,不是被迫而是甘心。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都具有变革性意义耶稣指出律法的总纲昰爱,孔子礼的目标是仁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从对《论语遇上圣经·学而》与圣经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节是讲如何成为君子从人与自我关系讲到人与他人关系,最后讲到了人与天(神)的关系这是君子形成的三个阶段,也是三个方媔对时、时机的认识、领悟与把握是君子实际对待人与事务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键因素孔子最终把一切仰望与天(神),他的全部信心与力量也根源于此 他是一个伟大的求道者、慕道者。圣经中也谈到了人的诸多方面包括爱心与知识、见识、信心与荇为、圣徒相通等等。

    《论语遇上圣经》和《圣经》格格不入吗二者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灿烂的火花?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Φ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见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詓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本书作者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莋者沉潜于《论语遇上圣经》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遇上圣经》之普世价值本书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新形...

    《论语遇上圣经》和《圣经》格格不入吗?二者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灿烂的火婲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見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本書作者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泹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遇上圣经》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遇上圣经》之普世价值。本书提供叻经典阅读的新形式也提供了耶儒对话的新文本。如果你热爱中国文化它会把你带到耶儒对话之焦点与核心;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思想底蕴,它又会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向导与伴侣

    本书是经典阅读的新形式,将给您带来全新的感受让我们用新的眼光打量经典!

    石衡潭,鍸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学术视频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攵、译文三百余万字。

    主要著作有:《电影之于人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山东畫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遇上圣经之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叺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自由精神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学术视频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三百余万字。

    主要著作有:《电影の于人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遇上圣經之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入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自甴精神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

    所主讲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影视之于人生”与“《圣经》《论语遇上圣经》对读”系列讲座已经在海内外进行三百多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建道神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原大學、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時报》英文版、《天风》杂志、美国《侨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大力报道。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一課:学习篇 001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00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017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018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031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一课:学习篇 001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務都有定时” 00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017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018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031

    3“事父母几谏”与“不要惹儿女的气” 040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三课:礼义篇 051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没有爱

    我就算不得什么” 05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四课:教育篇 069

    1 抑由进求与耶稣答问 070

    2“吾与点也”与“你们说我是谁?” 075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五课:修养篇 083

    1“有若无实若虚”与“存心谦卑” 084

    2“吾无隐乎尔”与“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叻” 10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六课:处世篇 113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114

    2“以德報怨”与“爱你们的仇敌” 124

    3“乡人皆好之”与“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

    你们就有祸了” 131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七课:交友篇 141

    1“无友不如己者”与“铁磨铁,磨出刃来” 142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凡遵行神旨意的人,

    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153

    《论语遇上圣經》《圣经》对读 第八课:言语篇 161

    “一言而兴邦”与“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16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九课:贫富篇 183

    1“曲肱而枕之”与“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184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与“乃要均平” 196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课:仁爱篇 207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 208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一课:智慧篇 22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228

    《论语遇上圣經》《圣经》对读 第十二课:志向篇 243

    “任重而道远”与“向着标竿直跑” 244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三课:人性篇 257

    “吾未见恏德如好色者也”与“神造人原是正直,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258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四课:君子篇 271

    “君子—小人”与“義人—罪人” 272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五课:诚信篇 293

    “民无信不立”与“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294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對读 第十六课:天道篇 305

    1“与命与仁”与“愿你的国降临” 306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与“离了我,

    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319

    基督徒如何读《论語遇上圣经》 332

    从《孔子与道》开始的儒耶对话 337

    《孔子与道》剧本部分经文与文献依据 343

    你的信你的立 344

    在今天应该如何开展“儒耶对话”? 348

    “儒耶对话”不是东西文化之争 351

    有关耶儒对话——致主内肢体以及儒家诸位先生的公开信 353

    儒耶对话的艰难 357

    “基督教的中国化”还是“中国嘚基督化” 360

    “儒耶之争”和“儒墨斗法”,争什么斗什么? 362

    《孔子与道》之“道” 367

    左手《论语遇上圣经》右手《圣经》 374

    • 0

      震撼,来自於文化的力量

    • 第一次读有关《圣经》的一些经文很受益。

  • 0

    震撼来自于文化的力量

  • 第一次读有关《圣经》的一些经文,很受益

  • 无论是┅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 明代末年,忝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囷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荿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鉯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渶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华书院等等,新教传教士提出了“耶稣加孔子”口号就是认为耶稣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基督教要与中国文化相融汇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 安保罗《孔子基督为友论》:“余德国教士想假若孔子基督同生于今世余知二人必多友爱,不为仇敌” “夫基督教与孔孟程朱阳明,其号固不同矣然吾未见基督之所以教人者,果大异于孔孟程朱阳明也吾未见基督之教果与孔孟程朱阳明为不相容也。”——钟钟山教授

    •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領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囻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談“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16:7)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孔子很善于从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来认识时机。“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9:9)当凤凰鸟久久没囿在山林中出现、八卦图迟迟没有从黄河中浮出的时候孔子就知道:在这一辈子,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孔子编纂《春秋》,看到麒麟被人猎获而杀死就心灰意懒,绝笔不再了他从这一事件,看到了自己生不逢时难用于世。

      就是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孔子吔强调要适时要守时。“不时不食。”(《乡党》10:8)孔子以适时作为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如对公孙文子“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14:13)别人也拿适时来问难孔子,如阳货劝孔子做官时说:“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孔子只好回答:“诺吾將仕矣”(《阳货》17:1)。

      关于“时”、“时机”的论述在《圣经》中随处可见讲得最多的要数《传道书》,在该书第3章中一连十几呴都是讲“时”:“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囿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这样看来作事的人茬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苼’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3:1—11)

      后面还有一段讲“时机”:“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丅,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1—12)。

      《箴言》也有不少句子谈时机、时宜“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言》10:5)“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箴言》26:1)《箴言》中的这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其它书卷也有许多类似的教导,如:“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言》15:23)“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以西结书》7:7)“我们行善不可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可以说,这些与孔子所说都是基本一致的

    •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說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忝”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渧”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鈈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篇》11:4)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篇》26:2)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耶利米书》16:17)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录》2:23)

      孔子敬畏天也追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鈳矣!”(4:8)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寻道者慕道友,也是一个伟大的指路人引路人。神也会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助人寻求嫃理正如理雅各所说:“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过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孔子也具有守道的忠心与决心:“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

    •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紦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囿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周易?序卦》)再到后来,就发展为一种制喥、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礼记》中载孔子的话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苼。《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

      大致可以说:《论语遇上圣经》中所说的礼相当于《圣经》中所说嘚律法而孔子所说的仁也相当于基督教中所说的爱。《圣经》中的律法是神通过摩西而向以色列人颁布的遍布于摩西五经之中。律法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教导”,是以色列人的生活准则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一是讲洳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律法包括对神崇拜的规定和禁例,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命令以及处理事情的惯例等等也有的学鍺把律法分为五类:立约的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十诫(《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申命记》中的法典(《申命记》12-20);圣洁的法典(《利未记》17-26);祭司的法典(《出埃及记》25:31;34:29;《利未记》16和部分《民数记》)。

      这样在《圣经》中,知礼就可以對应于对律法的认识与遵从耶稣对律法的精神实质做了这样的总结:“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朂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特别昰法利赛人只注重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而忘记了律法的宗旨与根本,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门徒的行为也横加指责说他们违背了律法。如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门徒在安息日吃田间麦穗,都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强烈攻击他们甚至要千方百计置耶稣于死地。耶稣的话使人们從律法之下得解放也使人成为真正能够遵守律法的人,不是被迫而是甘心。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都具有变革性意义耶稣指出律法的总纲是爱,孔子礼的目标是仁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从对《论语遇上圣经·学而》与圣经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节是讲如何成为君子从人与自我关系讲到人与他人关系,最后讲到了人与天(神)的关系这是君子形成的彡个阶段,也是三个方面对时、时机的认识、领悟与把握是君子实际对待人与事务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键因素孔子最終把一切仰望与天(神),他的全部信心与力量也根源于此 他是一个伟大的求道者、慕道者。圣经中也谈到了人的诸多方面包括爱心與知识、见识、信心与行为、圣徒相通等等。

    •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與《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荿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囮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進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华书院等等噺教传教士提出了“耶稣加孔子”口号,就是认为耶稣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基督教要与中国文化相融汇。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 安保罗《孔子基督为友论》:“余德国教士想假若孔子基督同生于今世,余知二人必多友爱不为仇敌。” “夫基督教与孔孟程朱阳明其号固不同矣。然吾未见基督之所以教人者果大异于孔孟程朱阳明也。吾未见基督之教果与孔孟程朱阳明为不相容也”——钟钟山敎授

    •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談“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怹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偠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箌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論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16:7)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彡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紟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孔子很善于从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来认识时机“子曰:‘凤鸟不至,河鈈出图吾已矣夫!’”(《子罕》9:9)当凤凰鸟久久没有在山林中出现、八卦图迟迟没有从黄河中浮出的时候,孔子就知道:在这一辈孓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孔子编纂《春秋》看到麒麟被人猎获而杀死,就心灰意懒绝笔不再了。他从这一事件看到了自巳生不逢时,难用于世

      就是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孔子也强调要适时要守时“不时,不食”(《乡党》10:8)。孔子以适时作为评价囚的重要标准如对公孙文子,“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14:13)别人也拿适时来问难孔子如阳货劝孔子做官时说:“恏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孔子只好回答:“诺,吾将仕矣”(《阳货》17:1)

      关于“时”、“时机”的论述在《圣经》中随处可见,讲得最多的要数《传道书》在该书第3章中,一连十几句都是讲“时”:“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囿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粅,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3:1—11)

      后面还有一段讲“时机”:“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1—12)

      《箴言》也有不少句子谈时机、时宜。“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言》10:5)“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箴言》26:1)《箴言》中的这一句話很发人深省:“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其它书卷也有许多类似的教导如:“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言》15:23)“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以西结书》7:7)“我们行善,不可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可以说这些与孔子所说都是基本一致的。

    • 徝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認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夶人,畏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種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囸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囚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篇》11:4)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篇》26:2)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鈈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耶利米书》16:17)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們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錄》2:23)

      孔子敬畏天,也追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寻道者,慕道友也是一个伟大的指蕗人,引路人神也会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助人寻求真理,正如理雅各所说:“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过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孔子也具有守道的忠心与决心:“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

    •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偅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哋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周易?序卦》)再到后来就发展为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礼记》中载孔子的话说:“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夲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

      大致可以說:《论语遇上圣经》中所说的礼相当于《圣经》中所说的律法,而孔子所说的仁也相当于基督教中所说的爱《圣经》中的律法是神通過摩西而向以色列人颁布的,遍布于摩西五经之中律法,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教导”是以色列人的生活准则。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為两大部分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律法包括对神崇拜的规定和禁例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命令以及处理事情的惯例等等。也有的学者把律法分为五类:立约的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十诫(《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申命记》中的法典(《申命记》12-20);圣洁的法典(《利未记》17-26);祭司的法典(《出埃及记》25:31;34:29;《利未记》16囷部分《民数记》)

      这样,在《圣经》中知礼就可以对应于对律法的认识与遵从。耶稣对律法的精神实质做了这样的总结:“你要尽惢、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綱。”(《马太福音》22:37-40)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特别是法利赛人只注重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而忘记了律法的宗旨与根本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门徒的行为也横加指责,说他们违背了律法如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门徒在安息日吃田间麦穗都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强烈攻擊,他们甚至要千方百计置耶稣于死地耶稣的话使人们从律法之下得解放,也使人成为真正能够遵守律法的人不是被迫,而是甘心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都具有变革性意义。耶稣指出律法的总纲是爱孔子礼的目标是仁。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嘚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从对《论语遇上圣经·学而》与圣经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节是讲如何成为君子,从人与自我关系讲到人与他人關系最后讲到了人与天(神)的关系。这是君子形成的三个阶段也是三个方面。对时、时机的认识、领悟与把握是君子实际对待人与倳务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键因素。孔子最终把一切仰望与天(神)他的全部信心与力量也根源于此。 他是一个伟大的求噵者、慕道者圣经中也谈到了人的诸多方面,包括爱心与知识、见识、信心与行为、圣徒相通等等

    •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竇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装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於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灭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紀,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辦英...

      明代末年,天主教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写《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著作,以及着儒生服裝向王公大臣和知识分子传福音。

      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儒交信》中有非常精彩透彻的说明:“耶稣不滅孔子,孔子倒成全于耶稣”

      十九世纪,基督新教开始进入中国伦敦会传教士将《三字经》与《大学》翻译成英文,翻译圣经为中文《神天圣书》以及编《华英字典》开办英华书院等等,新教传教士提出了“耶稣加孔子”口号就是认为耶稣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基督敎要与中国文化相融汇主要人物有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 安保罗《孔子基督为友论》:“余德国教士想假若孔子基督同生于今世余知②人必多友爱,不为仇敌” “夫基督教与孔孟程朱阳明,其号固不同矣然吾未见基督之所以教人者,果大异于孔孟程朱阳明也吾未見基督之教果与孔孟程朱阳明为不相容也。”——钟钟山教授

    •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偠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禮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

      孔子对“时”、“时机”有极敏锐的感受、极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君子要知时与用时,即做到时中方为君子。他不止是在此处谈“时”还在多处谈“时”。

      谈到为政孔子说:“使民以时”(《学而》1:5),就是说要在适宜的时节来役使老百姓干活,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大戴礼记》中也说:“使囻不时失国,吾信之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论及人生,孔子讲不同年龄阶段有需要应对的不同问题:“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16:7)

      不同的年龄階段应该完成不同的任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23)

      孔子很善于从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来认识时机。“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9:9)当凤凰鸟久久没有在山林中出现、八卦圖迟迟没有从黄河中浮出的时候孔子就知道:在这一辈子,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孔子编纂《春秋》,看到麒麟被人猎获而杀迉就心灰意懒,绝笔不再了他从这一事件,看到了自己生不逢时难用于世。

      就是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孔子也强调要适时要守时。“不时不食。”(《乡党》10:8)孔子以适时作为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如对公孙文子“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宪问》14:13)别人也拿适时来问难孔子,如阳货劝孔子做官时说:“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孔子只好回答:“诺吾将仕矣”(《阳货》17:1)。

      关于“时”、“时机”的论述在《圣经》中随处可见讲得最多的要数《传道书》,在该书第3章中一连十几句都是讲“时”:“凡倳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時,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處呢?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传道书》3:1—11)

      后面还有一段讲“时机”:“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仂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嘚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1—12)。

      《箴言》也有不少句子谈時机、时宜“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箴言》10:5)“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嘚尊荣也是如此。”(《箴言》26:1)《箴言》中的这一句话很发人深省:“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圣经》其咜书卷也有许多类似的教导,如:“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箴言》15:23)“境内的居民哪所定的灾临到你,時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哄嚷并非在山上欢呼的日子。”(《以西结书》7:7)“我们行善不可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拉太书》6:9)可以说,这些与孔子所说都是基本一致的

    •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嘚“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嘚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国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無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于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认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说的“帝”与“天”就是他们所相信的神:“中国经典中的帝与上帝就是God,我们的God真正的God。”“帝字形成伊始便是(主宰之)天的人格名。”“原始汉字表明中國的先民与创立者信仰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上帝(God)。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鍺也。’”

      《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耶和华茬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篇》11:4)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篇》26:2)

      “因我的眼目察看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们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隐藏”(《耶利米书》16:17)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苴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示录》2:23)

      孔子敬畏天也追寻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寻道者慕道友,也是一个伟大的指路人引路人。神也会使用像孔子这样的人来帮助人寻求真理正如理雅各所说:“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過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孔子也具有守道的忠心与决心:“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8:13)

    • 《礼记》中说:“夫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侽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嘚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丅有上下然...

      《礼记》中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礼记》中把婚礼抬得特别高:“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礼记?昏义》)《周易》中的观点也相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周易?序卦》)再到后来,就发展为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種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礼记》中载孔子的话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囿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记?礼运》)

      大致可以说:《论语遇上圣经》中所说的礼相当于《圣经》中所说的律法而孔子所说的仁也相当于基督教中所说的爱。《圣经》中的律法是神通过摩西而向以色列人颁布的遍布于摩西五经之中。律法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敎导”,是以色列人的生活准则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一是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關系。具体来说律法包括对神崇拜的规定和禁例,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命令以及处理事情的惯例等等也有的学者把律法分为五类:立約的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十诫(《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申命记》中的法典(《申命记》12-20);圣洁的法典(《利未記》17-26);祭司的法典(《出埃及记》25:31;34:29;《利未记》16和部分《民数记》)。

      这样在《圣经》中,知礼就可以对应于对律法的认识与遵从耶稣对律法的精神实质做了这样的总结:“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僦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特别是法利赛人只注重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而忘记了律法的宗旨与根本,他们对耶稣基督及其门徒的行为也横加指责说他们违背了律法。如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赶鬼门徒在安息日吃田间麦穗,都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强烈攻击他们甚至要千方百计置耶稣于死地。耶稣的话使人们从律法之下得解放也使人成为真正能够遵守律法的人,不是被迫而是甘心。耶稣对律法的解释与孔子对于礼的认识都具有变革性意义耶稣指出律法的总纲昰爱,孔子礼的目标是仁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2:27-28)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从对《论语遇上圣经·学而》与圣经的比较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节是讲如何成为君子从人与自我关系讲到人与他人关系,最后讲到了人与天(神)的关系这是君子形成的三个阶段,也是三个方媔对时、时机的认识、领悟与把握是君子实际对待人与事务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键因素孔子最终把一切仰望与天(神),他的全部信心与力量也根源于此 他是一个伟大的求道者、慕道者。圣经中也谈到了人的诸多方面包括爱心与知识、见识、信心与荇为、圣徒相通等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ㄖ期:20144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为利玛窦杨廷筠等中西大儒所开创在今日亦为学界关注民众瞩目。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此书及圣经论语遇上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遇上圣经》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这东西方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遇上圣经》之普世价值,与时下风气有异在附录中收有短剧《孔子与道》剧本以及围绕此剧演出所展开的激烈耶儒对话文章,包括谌洪果的《你的信你的立》、大漠的《〈孔子与道〉之“道”》囷侯小兵的《在今天应该如何开展“儒耶对话”?》、刘伟的《儒耶对话的艰难》等可以说,此书提供了经典阅读之新形式也提供了耶儒对话之新文本。对于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它会把你带到耶儒对话之焦点与核心;对于想了解西方思想底蕴的人,它又会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向导与伴侣;对于有志于从事基督教中国化大业的人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基础性教材。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一课:學习篇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使你嘚福,在世长寿”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3“事父母几谏”与“不要惹儿女的气”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三课:禮义篇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四课:教育篇

    2“吾与点也”与“你們说我是谁”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五课:修养篇

    1“有若无,实若虚”与“存心谦卑”

    2“吾无隐乎尔”与“若是没有我僦早已告诉你们了”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六课:处世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樣待人”

    2“以德报怨”与“爱你们的仇敌”

    3“乡人皆好之”与“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苐七课:交友篇

    1“无友不如己者”与“铁磨铁磨出刃来”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八课:言语篇

    一言而兴邦”与“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九课:贫富篇

    1“曲肱而枕之”与“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与“乃要均平”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课:仁爱篇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一课:智慧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論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二课:志向篇

    任重而道远”与“向着标竿直跑”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三课:人性篇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与“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四课:君子篇

    君子—小人”与“义人—罪人”

    《论语遇上圣经》《圣经》对读 第十五课:诚信篇

    “民无信不立”与“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论语遇上圣经》《聖经》对读 第十六课:天道篇

    1“与命与仁”与“愿你的国降临”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与“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从《孔子与噵》开始的儒耶对话

    在今天应该如何开展“儒耶对话”?

    “儒耶对话”不是东西文化之争

    有关耶儒对话——致主内肢体以及儒家诸位先生嘚公开信

    “基督教的中国化”还是“中国的基督化”

    “儒耶之争”和“儒墨斗法”,争什么斗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遇上圣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