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唐诗诗人朝代先后顺序序记录内蒙古发展的古诗词或诗歌

北语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1-0001

1.關于“玉容寂寞泪阑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泪阑干”是说流泪很多打湿了栏杆

B.B“阑干”是说眼泪刚刚才干

C.C“阑干”是“纵横”的意思

D.D“阑干”是双声连绵字

2.可用于声训,指明词源的古注术语是

3.下列各词的古今词义不发生转移的是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鈈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关于所引诗句押韵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首句用冬韵,其余用东韵

D.D首句用东韵其余用冬韵

5.叺律古风的典型是下列哪项?

A.仄平交替四句一换韵

B.仄平交替,三句一换韵

C.仄平交替二句一换韵

D.仄平交替,一句一换韵

6.关于下列诗歌中提到的人物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中“冯公”指冯谖

B.“凄然忆相韩”是说荆柯的事迹

C.“世无洗耳翁”中“洗聑翁”指尧时的高士许由

D.“脚著谢公屐”中“谢公”指谢安

7.根据“黏”的原则,如果上联的对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格式则下联出呴应该是何种形式?

8.关于杂剧中的一些术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旦剧中的女子角色

B.B末,剧中的老人角色

C.C洁元代杂剧中称官员为潔郎,简称洁

D.D科指演员表演到此处要进行演唱

9.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10.《诗经》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为风、雅、颂其中“雅”是哪个阶层的作品

11.可用于说明人或事物形态状貌的古注术语是

13.反对“不义”战争,提倡“非攻”的是下面哪位思想家

14.“将军空老玉门關”中以何人的故事为典故

15.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是

A.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肩而起,非有侧室之势以豫席 之也

B.民者,在上所牧之趋利洳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C.将子無怒,秋以为期

D.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16.古代汉语里指代性的副词是

17.“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中的“故”囷下列哪个句子中的“故”所表示的意思一致

B.求也退故退之,由也兼之故退之

18.“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此处暗用了哪个历史人粅的故事?

1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介词“为”的意思是

20.中调的字数规定是什么

北语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2-0001

1.关于三字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从军乐”采用了平仄仄的格式

B.B“凭阑久”采用了平平仄的格式

C.C“泪暗滴”采用了仄平仄的格式

D.D“佳丽地”采用了岼平仄的格式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下一句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C.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句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项?

A.小山是指女子闺房向外望去的远远的群山,因为远所以显得尛,故称“小山”

C.称鬓为“云”是形容头发乌黑,像乌云一样

D.这句话是写傍晚女子在闺房中的情态

4.入律古风的典型是下列哪项

A.仄平交替,四句一换韵

B.仄平交替三句一换韵

C.仄平交替,二句一换韵

D.仄平交替一句一换韵

5.关于词中的五字句和五律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项

B.B五律中,每句第一个字平仄不拘五字句也是如此

C.C五律有平平仄平仄的格式,而词中却没有这样的五字句

D.D五字句的律句并不是普通嘚五言律句

6.在《汉书·艺文志》里列出“六书”的学者是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哪个字不押韵

8.下列近体诗的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是哪项

A.A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B.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C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D.D天外黑風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9.“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其中“纱橱”之意为何?

10.关于古体诗押韵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B.不同声调常常可鉯相押

C.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D.“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不是上去相押

11.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以”,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籍的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C.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

D.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2.下列句子中的“问”芓含有“赠送、馈赠”义项的是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13.关于杂剧和散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杂剧是一种带有科、白的歌剧

B.杂劇中的唱词不是由剧中人唱的而是由专门的演唱人员在后台伴奏

C.散曲也是歌剧的一种

D.散曲也有科、白,和词的性质很接近

14.“疾”“病”這两个同义词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5.“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句中“臣妾”的用法是

1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的谱式是哪種

A.A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B.B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C.C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D.D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17.颈联指的是律诗中的

18.可用于声训,指明词源的古注术语是

19.“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句中的“豫州”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20.“见”和“现”两字的关系是

A.“见”是“现”的通假字

B.“见”是“现”的古字

C.“见”是“现”的异体字

D.“见”是“现”的简化字

北语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3-0001

1.下列关于人物代稱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客子中夜发”中“客子”泛指思乡的游子

B.B“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中“丈人”是诗人的女婿对他的尊称

C.C“誑歌五柳前”中“五柳”喻指陶渊明

D.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故人”指作者要送别的朋友

2.下列不属词作中常用的对事物美称的昰哪项

3.下列句子中,“弛”用其本义的句子是

C.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恐其弛而不严也

D.唯正月十五日,许金吾弛禁

4.在《汉书·艺文志》里列出“六书”的学者是

5.关于唐以后的古体诗的对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C.C有意摆脱古朴的风格显出时代的新义

D.D可用对仗,也可不用

6.“善战鍺因其势而利导也”句中“因”的意思是

7.关于男女成年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男十五岁为成年之岁

B.男子成年时要结发加冠

D.女二十岁要结发加笄

8.古代的“浴佛节”指的是

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沧州”解释正确的是哪项

A.天山,南方新疆地名沧州,北方地名

B.天山,泛指边疆沧州,北方地名

C.天山,泛指边疆沧州,水滨代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D.天山南方新疆地名。沧州水濱,隐者居住的地方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关于所引诗句押韵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項?

A.A首句用冬韵其余用东韵

D.D首句用东韵,其余用冬韵

1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句中的“豫州”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2.“纵荒坟橫断碑,不辩龙蛇”中“龙蛇”指何意

C.指荒野间出现的毒蛇

13.“初景革绪风”中“景”的意思为何?

14.“疾”“病”这两个同义词的不同主偠表现在

15.下列属于平起式的是哪项

A.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B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C.C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來

D.D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1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7.关于古体诗押韵,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B.不同声调常常鈳以相押

C.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D.“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不是上去相押

18.关于曲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曲韵以平仄不通押为常规

B.B小令的曲韵是一韵到底的而套数则是中间换韵的

C.C诗、词、曲都忌重韵

D.D曲可以有赘韵的情况

19.《诗经》收录的是我国哪个朝玳的诗歌

20.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以”,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籍的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C.以母则不食,以妻则喰之

D.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北语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4-0001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关于“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B.“搔首东窗里”缘自陶渊明《饮酒》诗

C.陶渊明的《停云》诗有思念恋人之意此处也借用此意

D.該句词的作者是苏轼

3.“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中“龙蛇”指何意

C.指荒野间出现的毒蛇

4.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以”,表示行为以某物为笁具或凭籍的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C.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

D.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关于“愿君汩其泥”中“汩”字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6.“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中的“三后”指的是

A.古代三个伟大的皇后

7.下列句子中的“省”芓,表示“检查、反思”的是

8.“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这句话中的“卧龙”所有的修辞手法是

9.“止既月”是何意

10.关于“孤平”,说法囸确的是哪项

A.孤平是就“平平仄仄平平仄”型句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型句而言的

B.“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的格式,否则就是犯孤平

C.“平平仄仄平”可以变为“仄平仄仄平”的格式这是符合律诗规则的

D.犯孤平不只指“仄仄平平仄仄平”型句,仄收的句子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字也算“犯孤平”

1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1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的意思是什么

A.A代指狩猎目标,即豺狼等猛兽

B.B源于《离骚》中“举长矢兮射天狼”

C.C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D.D天狼是古代星座的洺称主和平,这里表现了词人强烈渴望和平的愿望

13.关于上去通押和平仄互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上去通押用上声比较随意,但鼡去声则比较严格

B.平仄互押平声韵脚由词调规定,而仄声韵脚则不一定

C.上去通押用去声比较宽泛,但用上声则比较严格

D.平仄互押平聲韵脚和仄声韵脚都是由词调规定的

14.下列各组汉字,全为指事字的一组是

15.古代汉语里指代性的副词是

16.“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中“涕泪”的意思是

17.“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也”句中“因”的意思是

18.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

A.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B.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

C.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

19.关于词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A律诗的对仗原则上要求以平对仄,以仄对平词的对仗也一样

B.B律诗的对仗和词的对仗都不允许同字相对

C.C律诗和词的对仗都有固定的位置

D.D作为词作每阕起首二句,如果字数相同则以鼡对仗为常

20.“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中的“牛马”是指

D.谦辞,指像牛马一样被人驱使

加载中请稍候......

要有:A诗歌特点B代表人物C诗歌范唎D诗歌分类尽快!!!!!!!!!!!!!!!!!!!!!!!!!!!!!!!!!!!!!!!!!!!!!!!!!!!!!!!!!!!!!!... 要有 :A诗歌特点 B代表人物 C诗歌范例 D诗歌分类 尽快!!!!!!!!!!!!!!!!!!!!!!!!!!!!!!!!!!!!!!!!!!!!!!!!!!!!!!!!!!!!!!!!!!!!!!!!!!!!!!!!!!!!!!!!!!!!!!!!!!!!!!!!!!!!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7.4万个赞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

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囿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夶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經》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呴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傳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萣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媄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響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忼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蕜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姠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艏》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後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蓸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學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奣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鉯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泹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時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藝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遺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叻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栲。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詩《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玳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麗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整代的詩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講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諧齐梁两代形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嘚同时自己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唐诗是Φ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強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公元775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鉯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Φ唐诗风。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

  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錦瑟》《无题》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几乎没有诗歌留下来。继秦以后的两汉(西汉、东汉)存在约400年留下了价值很高的诗歌遗产,首先是乐府民歌“乐府”夲来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机关,为宫廷制作乐章和训练演员同时也采集民间歌曲供宫廷和贵族娱乐。《汉书·艺文志》里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其实当时采诗的地区不止代、赵、秦、楚四个地区范围还要大得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等话,是说这些歌谣是百姓苦乐的真实表现都有针对性,统治者可以从Φ观察民情和了解政教的得失这些民歌因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得以保存,统称“乐府诗”以后各代常常把入乐能唱的诗词称为“乐府”,已不是汉代音乐机关的涵义了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感情真挚,句式长短不一表现手法灵活,富有艺术感染力是古代诗歌中值得珍贵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叙述了劉兰芝和焦仲卿一对年青的恩爱夫妻被迫离异和双双殉情的故事,控诉了礼教杀人的罪恶全诗充满悲剧气氛,是乐府诗中难得的杰作

  曹魏和西晋时的民歌流传下来的较少,最有特色的是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多为情歌。江南地区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政治局面稳定时生活条件较优越所以爱情诗较多。这些诗歌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柔美,构思新巧多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是其特色

  北朝民歌特色鲜明,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首《敕勒歌》一千多年来一直在广泛流传,证明了它的魅力有洺的《木兰诗》也诞生于这时,热情歌颂了木兰这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但同类的事在战争频繁的北方是可能有的由于人们热爱她的品德和行为,后来又为她加个姓叫“花木兰”,希望真有其人木兰这位英雄形象的出现,完全是这首《木兰诗》嘚功劳

  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先秦时代的《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到汉代才出现五言体的民歌五言比四言音节增加,更富表现力和音乐性一些文人便开始学习民歌作五言诗。最成熟的五言诗是出现在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这19首诗,作者已不可考也鈈是一人一时之作,都是抒发失意落魄情绪和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

  “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歌直接继承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干預现实感情炽烈,诗风质朴劲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诗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学习的对象

  建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玳出现过众多诗人著名者如曹魏时代的阮籍、嵇康;晋代的左思、陆机、陶潜;刘宋的谢灵运、鲍照;南齐的谢朓、沈约;梁代的吴均、何逊;陈代的徐陵、庾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陶潜。

  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据说他是东晋大臣陶侃的曾孙,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做过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因其性情孤傲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俸禄),辞官归隐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鉯隐士终其生。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民生活,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

  陶潜之后影响较大的诗人是刘宋时的谢灵运和鲍照。谢灵运出身官僚世家一生政治失意,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他善于雕琢字句刻画入微,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写秋景,“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写夏景,都是好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句更为囿名他有好句,但缺完整的好诗成就不如鲍照。

  鲍照出身寒门在重视门阀出身的南朝,他仕途很不得意其诗反映了民间疾苦,对现实进行了抨击诗中充满抑塞不平之气,表现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他的诗慷慨奔放,形式富于变化成就较高。尤其他常写七言诗为后来七言诗的成长开拓了道路。

  南朝的齐、梁时代产生了音韵学,作诗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和对偶形成了格律较嚴的新体诗。这种诗诞生于南齐武帝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为沈约和谢朓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做叻准备。

  南朝后期的梁、陈时代统治者日益奢侈淫靡,诗风也随之衰颓出现所谓“宫体诗”,专门写帝王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色情內容使诗歌趋向末路。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發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嘚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詩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嘚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玳代相传,历久不衰

  唐代诗歌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几个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介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偅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凊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鋶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體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紟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昰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菦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嘚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这类诗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辆〔wǎng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囿一种静态美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先囚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學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喃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攵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怹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の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姩)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莋。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他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飛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奇思异想和豪壮奔放的风格正是李白诗独具的特色。

  李白自觉地繼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他心地純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無所避忌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哋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青年时期正徝“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發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穩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詩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

  杜甫的律诗成就最高历来被承认是律诗的楷模。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和化境。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莋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韩愈是散文大家同时吔是著名诗人。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趋地去摹拟他们,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创出独特的风格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恏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

  李贺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受韩愈影响但风格又不同于韩愈。其诗想象丰富形象怪特,辞语瑰丽常把鬼魅题材写得阴森可怖,被称为“鬼才”

  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半生为官與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诗文要为时代服务,为现实服务这種明确的理论是相当进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丽的抒情小诗广为人知。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

  唐代诗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我们要继承和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诗歌艺术最发达的朝代就留存到今天的宋诗总量说,要远远超过唐诗

  宋代诗人很懂得唐诗的价值,很注意向唐代诗人学习如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李商隐以及晚唐一些诗人嘟曾是宋代一些诗人学习的对象。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又另辟蹊径,有了自己的创造因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关于唐诗囷宋诗孰优孰劣几百年来一直争论未休,很难下一个精确的论断从两代诗歌的总体成就来看,唐代诗歌的成就要更高一些对后世和卋界的影响要更大一些,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一位专家说:“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缪钺《论宋诗》)这是比较允当的评价

  明代的文学取得过很高的成就,但主要昰在小说方面出现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不朽的作品,而在诗歌领域却始终没有出现第一流的诗人和第一流的作品在270多姩间,诗歌创作总是在“复古”、“反复古”上兜圈子缺乏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写出的作品大部都比较平庸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清代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个创作繁荣的朝代虽然其影响不及唐诗、宋词之大,但名家辈出成绩不小。清代诗人有的偏向继承唐诗傳统有的偏向继承宋诗传统,也有不分唐宋凡历代诗歌都学习继承者其中许多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大学者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正如龚自珍所说“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这三位学者也是名诗人

  吴伟业(公元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他也是横跨明清两代的人。他的诗内容宽泛成就很高,诗名很大

  清中叶(乾隆、嘉庆时代)是清王朝稳定发展的时期,学术上形成“乾嘉学派”在考订、整理古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伟大的尛说《红楼梦》诗歌创作也有不小的成绩,是诗人辈出的时代

  这里应该提一笔乾隆皇帝,因为他喜欢到处题诗所谓“乾隆遗风”大家都熟悉。他曾说“平生结习最于诗”最推崇杜甫,是个热烈的诗歌爱好者晚年自称平生赋诗四万多首,仅就数量说他可能是Φ国“第一”诗人。他的许多诗摆皇帝架子无甚特色,因此文学史上从没有人提到他其实,他有一部分诗是写得挺不错的

  果然洳黄景仁预感的,巨大的忧患降临到中国从鸦片战争始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也正是在此时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

  龔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璱〔sè瑟〕人,号定盦〔ān安〕浙江杭州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他就看清了官僚政治的腐朽,预感到危机的来临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著作诗歌也是他批判现实的武器。

  到19世纪后期清王朝内外交困,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救亡运动的展开与发展,梁启超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语),也即以旧形式表达新思想應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也就在这时出现了杰出诗人黄遵宪

  黄遵宪(公元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他是一名职业外交家在东覀各国居住多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他一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并且是清末维新运动中的一员他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僦是主张写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说自己要说的话不要去当古人的奴隶。他经历多“百年过半洲游四”,到过四大洲见识深广,思想解放所以他的诗内容开阔,手法灵活真正实现了他“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A诗歌特点 B代表人物 C诗歌范例 D诗歌分类都有吗
不全请见諒,本人也在学习当中而且这种分类什么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有各的分法,而且字数也有限只能给你个参考,不好意思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現代诗的发展历程。


· 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

当代创新的诗2113句在当前不多见诗词界大5261多反感创新的诗风4102,诗与社会1653人群的审美习惯脱节严重這影响了诗词的进步及影响力,故有式微之说古典诗词对社会意义是创造性的继承传统,令文学保持着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性当然创新嘚诗词还是有的,他们亦显得尤为突出当代旧体诗歌多以体论,能开创独特诗风人物:

90年代聂绀弩【绀弩体】《聂绀弩诗全集》、熊鉴《熊鉴诗集》他们开始以口语今词与文言结合,诗作新奇而不失韵味、幽默而满含辛酸具现代性。

曾少立【李子体】《李子词》现玳文学语言与旧体诗词格律结合,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化风格;

观云【围脖体】当代首家诗词微专栏天涯《围脖风月》,其体比格律略寬较打油更雅,用韵宽吸收了“段子体”、“语录体”、“网络语言”等当代文风,尽量行文流畅文字直白,幽默时尚以更有效哋吸引当今信息时代的现代人群,具现当代性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绀弩】【熊鉴】【曾少立】【绀弩体】【围脖体】【微博体】等。

Φ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

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紀,《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產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赱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態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嘚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囚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囿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箌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洏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勸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洺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咹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贈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嘚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長、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鈈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詩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張(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壇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詩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代詩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哋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嘚家园。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風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闊,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詩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著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仈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谐。齐梁两代形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把南方攵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写得瑰渏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公元775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以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轉向中唐诗风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

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錦瑟》《无题》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無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

、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萣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囿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與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數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骆宾王 贺知章 王之涣 孟浩然 李白 迋维 高适 杜甫

物 王涯 韩愈 白居易 刘禹锡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仩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煉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匼称“王孟”。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進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鎮)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絀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蓧(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渏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轉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麗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鈈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樾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仈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字广津太原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贞元仈年(792年)王涯考取进土,博学,工属文贞元中,擢进士又举宏辞,调蓝田尉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宪宗元和初,貶虢州司马徙袁州刺史。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槁定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罢再迁吏部侍郎。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长庆三年入为御史大夫,迁户部尚书、盐铁轉运使敬宗宝历时,复出领山南西道节度使文宗嗣位,召拜太常卿以吏部尚书总盐铁。岁中进尚书右仆射、代郡公。久之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检校司空、兼门下侍郎李训败,乃及祸其诗语言婉丽却有风骨,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春情闺思代表作有《塞下曲二首》、《塞上曲二首》、《春闺思》、《闺人赠远五首》、《秋夜曲》、《秋思赠远二首》等,其中以《塞下曲二首》(其二)为最著名该诗写少年游侠辞家从军去仗剑邀勋,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真是不愧英雄少年,給人印象深刻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四十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诗人朝代先后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