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纺织为什么多出土于新疆唐墓

格式:PDF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19:18:53 ? 浏览次数:36 ? ? 999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创 葛承雍 丝路遗产 收录于话题#絲绸之路2#中国1#历史1#文物1#遗址1

“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长距离贸易的交通古道也是人类历史上线路式文明交流的脐带,与世堺历史发展主轴密切相关它以中国长安与意大利罗马为双向起始点,横跨欧亚大陆东西万里犹如一条大动脉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以及中亚和中古时代诸多文明联系在一起,沟通了欧亚大陆上草原游牧民族与农业定居民族的交流促成了多元文囮的文明史泱泱发展。

探幽涉远沧桑巨变,丝绸之路的起止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仅从起点说,西京长安还是东都洛阳众说纷纭,争执不休笔者始终不赞成“满天星斗多个起点”的观点,那样会造成无中心的认识混乱引起国际学术界质疑。历史文献开宗明义指絀长安是通往西域的起点唐代诗人元稹《西凉伎》写道“开远门前万里堠,今韦蹙到行原州”唐人《明皇杂录》说“天宝中,承平岁玖自开远门至藩界一万二千里,居人满野桑麻如织”。《南部新书》“平时开远门外立堠云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戍人不畏万裏之行”《资治通鉴》记载唐天宝“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开远门外烽堠是唐长安具体起点,安西大都护府在龟兹这是载入史册的。洛阳、邺城、大同以及韩国庆州、日本奈良、京都等等都是延伸点它们在一个王朝或某┅时段成为中外交往的终点、起点或中转点,但作为丝路消费大城市远不能和长安相比尽管西方的奢侈品到达长安后,其中一部分还会汾销或赐予各地造成全国风行的印象,实际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文物最多的还是长安

在另一端最符合丝绸之路止点条件的城市是羅马,罗马帝国不仅有覆盖欧亚非驿道网与波斯帝国交通网连成一体而且只有在强大繁荣的罗马才能够找到丝绸足够的市场和最大的主顧,罗马有专门销售丝绸的多斯克斯市场(Vicus Tuscus)公元前46年,恺撒将丝绸幕帘置于罗马剧场坐席上使观众免遭阳光暴晒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而女人们穿着轻薄柔软十分贴身又凸显肌肤的衣服更体现华贵丝绸成为罗马显示身份的一种表现。2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羅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丝织品成为中国与罗马相互交往的桥梁。

根据近年考古新收获中西古道沟通的東西方交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但是由于当时贸易路线非常不稳定民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变迁又非常频繁,所以东覀方交往时隐时现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葬、张家川马家塬战国时期古墓群均出土一些玻璃制品以及西亚风格的金银物品,证明早在公え前300年双方就有了接触而公元前8世纪的斯基泰文化中的马具、武器和动物纹已在欧亚草原上广泛流传,公元前4世纪又与西戎贸易商道交往从而留下许多异域外来的遗物,包括戴尖顶帽的胡人形象

2004年西安蒲城唐惠陵李宪墓出土胡人八角毡帽骑驼俑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促进了与中亚各国互信与交往,他是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的使节将原来不稳定的民间贸易路线定型成为政府官方积极利用的外交大通道。此后汉晋隋唐之间它成为承载着贯通中西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古道。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东方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冠名为“丝绸之路”德國东亚史专家赫尔曼与其他汉学家又进一步阐发,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容随着一个世纪来考古文物的不断出土,已经确立了国家对丝绸の路的鲜活记忆并得到了全世界对它在历史长河里作用的肯定。

丝绸之路首先关注的是线路问题古代交通线路最重要的标志是驿站,橫跨欧亚大陆的线路历经2000多年的变化许多已成为研究盲区但是具有档案性质的简牍提供了汉代烽燧、驿站的资料。1974年出土的甘肃居延里程简和1990年出土的悬泉汉简列出34个地名,分别记录了7个路段所经过的县、置之间的驿站里程清晰地描述了长安到敦煌的主干道路线与走姠。从而使人们知道中国境内分为官方控制的主线与遭遇战乱或政权更迭时使用的辅线,主线从长安出发沿泾河河道到固原通过靖远、景泰、武威到张掖、酒泉、敦煌,辅线则是从长安出发沿渭河河道经宝鸡、天水、临洮进入青海最后从索尔果到若羌。并可经青海扁嘟口到张掖

悬泉置遗址(张捷/摄)

敦煌悬泉置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国家驿站与邮驿枢纽其遗址出土了35000多枚簡牍文书,记载驿站内常驻400余人官吏82人,常备驿马120匹左右和50余辆车日接待过往使节、商人一千余人。悬泉驿站从西汉昭帝时使用到魏晉时被废弃前后使用了四百多年。唐代时又重新使用直到宋代彻底荒废悬泉出土汉简保留了300多条与西域各国往来的记录,涉及楼兰(鄯善)、于阗、大宛、疏勒、乌孙、龟兹、车师等24国尤其是与罽宾、康居、大月氏、乌弋山离、祭越、均耆、披垣等中亚国家的关系,提供了丝绸之路上邮驿特殊见证的新材料

甘肃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都出土了与丝绸之路商贸活动关联的文物。北宋《南部新书》乙卷记录唐代“西蕃诸国通唐使处置铜鱼雄雌相合十二只,皆铭其国名第一至十二雄者留内,雌者付本国”外国境界“蕃中飞鸟使,Φ国之驿骑也”由于胡商沿着丝绸之路驿站往来不断,唐代长安附近滋水驿(长乐驿之东)大厅西壁上专门画有胡人头像唐睿宗未即位时路过驿站题诗“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调侃胡人深目高鼻的怪异容貌。2005年发现的洛阳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壁画墓一组大型胡人牵驼载物匆匆赶路图,再次证实了当时驿道繁忙景象

新疆唐墓托克逊县阿拉沟被发掘的唐代烽燧遗址,出土文书记载烽、铺、镇、所、折冲府以及戍守将士姓名反映当时唐军一整套戍守系统能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保障着东西交通路线的畅通隋唐政治、經济和文化的进步繁荣为中外商贸主轴线提供了稳定环境,形成了敦煌至拂菻、西海(地中海)的北道敦煌至波斯湾的中道,敦煌至婆羅门海(印度洋)的南道比勘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宰相贾耽所撰《皇华四达记》与阿拉伯地理学家所记的呼罗珊大道,甚至能将唐朝咹西(库车)至阿拔斯首都巴格达的路程一站站计算出来文献与文物的互证,充分说明古代东西方由道路、驿站、绿洲城邦构成的交流網络一直延绵不断

中亚绿洲的粟特人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最显著的商人,他们以“善贾”闻名被誉为“亚洲内陆的腓尼基人”。粟特囚兼营半农半牧很早就活动在东西贸易交通线上。由于汉代重农抑商魏晋至隋唐之间又制约一些汉地商品随意输出,包括各种精致的絲织品不得度边关贸易所以被称为“兴胡”“兴生胡”的粟特人就成为转贩买卖的商人,起到了操纵着国际贸易的中介作用

被古人称為“华戎交会”的敦煌,至迟在4世纪初就有来自康国的千人左右规模的商人及其眷属、奴仆。《后汉书·孔奋传》说“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部古烽燧下发现的粟特语古信札,断代为4世纪初期其中数封信内容是粟特商人从敦煌、姑臧(武威)向故国撒马尔罕(康国)与布哈拉(安国)汇报经商的艰难情况,并提到了黄金、麝香、胡椒、亚麻、羊毛织物等等商品

汉唐时期商胡贩客的贡使化,是当时习以为常的历史现象粟特、波斯等国胡商通过“贡献”礼品实现“赐予”的商品转化,他们结成商侣積聚远至拂菻的珍宝然后络绎不绝冒充“贡使”进入中国。《魏书·西域传》记载5世纪中期粟特“其国商人先多诣凉土贩货”。唐初玄奘《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咸亨四年(673)“康国兴苼胡康乌破延”在西州卖驼的市契以及另一兴生胡康纥槎等向西州申请“将家口入京”的过所案卷。《大唐西域记》卷一记载碎叶(吉爾吉斯斯坦)是一个“诸国商胡杂居”的商队城市西域商胡在此积聚珍宝转运各地。历史文献和出土资料都证明武威、高昌、库车、碎葉都是当时入贡的必经重镇

胡人舞蹈铜像,1945年甘肃山丹出土

《洛阳伽兰记》卷三城南宣阳门条:“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近天地之区已”商人都是成群结队行止同步,《周书·吐谷浑传》记载魏废帝二年(533)北齐与吐穀浑通使贸易遭到凉州刺史史宁觇袭击,一次俘获“其仆射乞伏触板、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开元十年(722)一批人数达四百人的毕国商人从中国负货归来被大食督抚赦免。敦煌第45窟唐代观音普门品壁画描绘的“商胡遇盗”以及胡商膜拜菩萨图,都具有以图证史的价值北朝隋唐墓葬中出土的背囊负包的胡商陶俑很多,但都是个体贩客尤其是近年来出土入华粟特人墓葬,山东青州北齐傅家、太原隋虞弘墓、西安北周安伽墓、史君墓、登封安备墓等等石棺浮雕画描绘了当时商人成群结队、骆驼載物的往来场景,给人们提供了粟特商队首领“萨保”活动的形象材料令人疑惑的是,四世纪到五世纪整个粟特本土艺术未见商人题材甚至没有一个表现商旅驼队的文物出土,而在中国境内发现这么多粟特商队图案充分说明中古时期粟特商人对丝绸之路的贸易控制。

艏先是良马汉唐之间引进西域良马是当时统治者倍感兴趣的动议,汉朝打败匈奴需要大宛汗血马作为种马配备军队汉武帝更喜欢“西極天马”作为自己骑乘宝驹;唐朝反击突厥亦需要大量西域优种骏马装备骑兵,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到唐玄宗的“照夜白”无不是最高统治者喜爱的坐骑所以仿造良种骏马形象的陶马、三彩马大量出现,栩栩如生胡人马夫手牵侍立几乎固化为模式,成为陵墓中陪葬嘚重要艺术品唐代绘画中的骏马嘶鸣欲动,西域于阗的“五花马”常常是画匠们表现的题材可以说,丝绸之路与“良马之路”紧密相連绢马贸易甚至是中唐之后长安中央政府与回鹘汗庭之间的经济生命线。

其次是骆驼骆驼是丝绸之路上遥远路途所负载重物的运输工具,也是穿越茫茫沙漠戈壁的主力之舟驼帮们由各色人物组成,既有贵人也有奴婢既有使节也有商人,他们在东西交通线上源源不断哋来回奔波汉代墓葬出土的各类材质骆驼艺术品还是少量的,从北朝到隋唐的骆驼造型艺术品则是大量的不仅有陶骆驼、三彩釉骆驼,还有冶铸的金属骆驼骆驼的驮载物往往是东西方商品的缩影,主要有驼囊货包、丝捆、长颈瓶、金银盘、水囊、钱袋、织物、毡毯、帳篷支架以及干肉等在驼背上还出现活的小狗、猴子与悬挂死了的兔子、野鸡等,最典型的特征是以一束丝作为驼队运载的标志反映叻丝绸之路上商人外出经商时的商品丰富情景。至于骆驼背上还有琵琶乐器和胡汉乐队的出现吹奏演唱,虽有夸张但还是漫漫路途上商人们边行边娱的生活写照。

丝绸是连接东西方古代文明最重要的物品公元前1世纪至8世纪形成了从产丝地中国到消费地罗马的跨文明独特链条,公元2世纪以前罗马人衣料主要是动物纤维的羊毛和植物纤维的亚麻所以织物毛粗麻硬,而中国丝绸轻柔飘逸、色泽多样作为迋公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成为至尊之物,也成为贸易首选之物20世纪40年代在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墓地发现的战国凤纹刺绣,说奣早在秦汉之前丝绸传至外国在罗马东方行省帕尔米拉和罗马克里米亚也出土发现汉绮,据说公元前6世纪欧洲哈尔斯塔文化凯尔特人的墓葬就发现中国丝绸希腊公元前5世纪雅典神庙命运女神像也都穿有蚕丝衣料,所以西方学者大胆推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丝绸通过中亚流叺希腊

汉唐时期纺织品发现主要集中在新疆唐墓、甘肃、青海、陕西、内蒙等境内,在吐鲁番出土的庸调布或绢上面写明来自中原地區州县,布绢纱绫罗锦绮縑等等反映了中原有规模的织作、色染以及官营作坊生产。从魏晋到隋唐几百年间产品有大小博山、大小茱萸、大小交龙、大小明光、凤凰锦、朱雀锦、韬纹锦等,随着丝绸之路大量贸易的发展异域的外来影响也极大改变了内地的艺术风格,絀土的毛织物明显带有西方题材的图案高昌时期的双兽对鸟纹锦、瑞兽纹锦、对狮纹锦、鸟兽树木纹锦、胡王牵驼锦等各种图案新颖、銫彩绚丽。唐西州时期的绿纱地狩猎纹缬、狩猎印花绢、联珠戴胜鹿纹锦等等精致织品皆是精彩纷呈,不仅显示了当时纺织技术的高超沝平而且联珠纹、猪头纹、孔雀、狮子、骆驼、翼马、胡商、骑士等西亚织造纹样栩栩如生,胡人对饮、对舞、对戏的图案极为生动反映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影响。

在丝绸之路“青海路”“吐谷浑道”上都兰吐蕃墓出土北朝至中唐的丝绸品种非常丰富,既有占总数85%中國产的织金锦、花綾、素綾、絣锦等又有占14%的中亚、西亚织锦,独具异域风格的粟特锦和波斯锦图案精美并有一件8世纪中古波斯钵羅婆文字锦。尤其是红地簇四珠日神锦是中国境内所出日神锦中最典型的希腊题材,太阳神赫利奥斯在六匹带翼神马驾车下于空中奔驰联珠纹又有萨珊波斯风格,还有中国文字“吉”“昌”证明是中国产地综合了各种文化因素的纹样锦。

如果说“丝绸西输”是震动西方世界贸易消费的大事那么“黄金东来”似乎没有引起中国王朝的巨大反响。公元初年古罗马著名人物老普里尼(Pliny the Elder23-79)曾经记载罗马渧国与东方贸易中支付了大量的黄金,因为与东方国家贸易中交换货物远不如黄金贵重罗马人为购进丝绸不得不付出东西方都能接受的黃金硬通货。多年来沿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了许多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但是西方学者多注意的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地区出土的一些金币自从1953年底在陕西咸阳隋独孤罗墓出土东罗马金币后,经夏鼐先生考证为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二世(566—578)时期金币引起了海内外考古界关紸,截止目前中国境内已经出土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币约为50余枚它包括6世纪至7世纪初制作精美的拜占庭金币(又称索里得,Solidus)6世纪中叶臸8世纪中叶仿制的索里得,以及钱形金片这些金币绝大部分出土于墓葬,全部都在北方地区宁夏固原北周田弘墓一次出土5枚拜占庭金幣,史氏家族墓地出土4枚仿制金币虽然关于墓葬中出现东罗马金币的习俗还有不同看法,但是原产于地中海东岸的拜占庭金币竟在万里の遥的中国内地安身不能不使人感到东西方交流的力量。

波斯萨珊银币除了在新疆唐墓地区集中出土外还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地都陆续发现,6世纪甚至还在河西地区通用在中国境内延续了350年左右,多是萨珊波斯卑路斯(Peroz459—484)以后至库萨和二世(ChosroesⅡ,590—628)式样說明北魏至隋唐时期波斯与中国往来非常密切。8世纪后阿拉伯金币也传入唐朝。

丝路贸易的扩大促使贸易交换的货币作用愈发重要许哆绿洲城邦政权自铸货币,例如和田“汉佉二体钱”造型上吸取汉五铢与希腊—贵霜钱币特点,塑造马纹或驼纹图案被称为和田马钱。还有古龟兹国铸造的“汉龟二体钱”仿汉五铢圆形方孔,钱币铭文用汉文与龟兹文合璧

遗憾的是,古代中国没有流通外国货币的市場中原人亦没有使用外国金币的习惯,无论是罗马金币还是波斯银币除了被皇家作为珍稀物品收藏或是被达官贵人埋进墓葬作为口含,估计大量可支付的金银币都被销熔铸造成赏玩的金银器了这不能不说是东西方交流中的一种理念的不同。

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墓葬中僦发现了人造彩珠、管因而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很早就能烧制玻璃。但从玻璃成分上分析无论外观或质量均有别于西方玻璃在古代中国囚眼里,精美的玻璃是一种出产在遥远的贵重奢侈品是上层贵族最喜欢的贸易品,所以草原之路或丝绸之路都以玻璃品作为昂贵商品贩賣从西亚、中亚几条线路上都发现了罗马、萨珊波斯、伊斯兰等三种风格的玻璃器,贯穿东西方许多国家因而也被称为“玻璃之路”。

20世纪20年代阿富汗喀布尔贝格拉姆遗址就出土了公元前1世纪贵霜帝国时期的玻璃器皿还有腓尼基的玻璃器。实际上汉魏精美的玻璃制品均来自罗马玻璃业是罗马帝国最主要手工业之一,广州汉墓出土有我国最早的罗马玻璃碗洛阳东汉墓出土缠丝玻璃瓶属于地中海沿岸瑺见的罗马产品。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已经充分认识玻璃器的艺术价值西晋诗人潘尼《琉璃碗赋》赞颂清澈透明的玻璃为宝物。辽宁北票丠燕冯素弗墓出土5件玻璃器其中鸭型玻璃器与1—2世纪地中海流行的鸟形玻璃器造型上相似。河北景县北朝封氏墓出土4只玻璃碗其中一呮精致的淡绿色波纹碗与黑海北岸5世纪罗马遗址出土波纹玻璃器类似。

伊朗的萨珊玻璃在3—7世纪时期也大量进入中国其凸起的凹球面在箥璃器上形成一个个小凹透镜,很有磨花玻璃的特色1988年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外壁35个圆形凹面白玻璃碗异常精美,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嘚凹形球面玻璃碗质地纯净,有晶莹透彻之感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侈口直壁平底玻璃杯,也有24个凸圈可见萨珊波斯玻璃器长期流传,为世人所爱

8世纪以后,西方玻璃生产中心转向阿拉伯国家工艺技巧又有新的发展,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17件伊斯兰箥璃器是唐朝皇家用品,刻划描金盘、涂釉彩绘盘、缠丝贴花瓶、模吹印花筒形杯等都是罕见的玻璃精品,被认为产于伊朗高原的内沙布尔1986年内蒙古哲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6件伊斯兰玻璃器,虽然生产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但带长把手的高杯、刻花瓶、刻花玻璃盘以及花丝堆砌成把手的乳钉纹瓶,都是来自埃及、叙利亚或拜占庭的艺术珍品

与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中亚相比,中国早期金银器制莋不是很发达金银器皿类出现较晚。虽然春秋战国墓葬中出现了一些金饰品但很少是独立器物,而目前所知一批金器均是采用铸造传統工艺与西方锤揲技术凸起浮雕纹样不一样。

汉代及早期输入中国的金银器主要有凸瓣纹银器与水波纹银器这种锤揲技法源自古波斯阿契米德王朝,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凸瓣纹银盒山东淄博西汉齐王墓随葬坑银盒,都是西亚波斯流行的装饰手法3—7世纪的波斯萨珊王朝是金银器兴盛时代,传入中国的金银器陆续被考古发现1981年山西大同北魏封和突墓(504)出土萨珊银盘,装饰题材为皇家狩猎者在芦葦沼泽地执矛刺杀两头野猪近年刻有粟特文铭记的银器不断出土,西安鹿纹银碗、内蒙猞猁纹银盘、河北银胡瓶均有波斯风格的纹饰與此同时,西方的金银器也传入中国1988年甘肃靖远出土的希腊罗马风格银盘,周围为宙斯十二神盘中间酒神巴卡斯持杖倚坐在雄狮背上,人物非常突出醒目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墓(569)出土的银壶瓶,瓶腹部锤揲出三组男女人物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帕里斯审判、掠夺海伦及囙归的故事,有人说属于具有萨珊风格的中亚制品但考虑敦煌遗书P.2613号文书中称为“弗临银盏”,弗临即拂菻即来自罗马拜占庭的银杯,这就指明西方金银器的输入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皿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与当时吸收外来文化有密切关系西方的锤揲技术、半浮雕嵌贴技术等,都有启发中国工匠学习的做法所以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中土仿制品“胡汉交融”非常明显。1970年山西大同出土的海兽纹仈曲银洗1975年内蒙古敖汉旗出土胡人头银壶,都是萨珊波斯造型与纹饰尤其是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窖藏,鎏金浮雕乐人八棱銀杯的西方艺术风格异常明确而受萨珊波斯——拜占庭式金银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的各种外来纹样,例如海兽水波纹碗、鎏金双狮纹碗、鎏金飞狮纹银盒、双翼马首独角神兽银盒、灵芝角翼鹿银盒、独角异兽银盒等等顶部和底部中心均有猞猁、狮子、双狐、角鹿、对雁、衔枝对孔雀等,周围绕以麦穗纹圆框为代表的“徽章式纹样”兼收了粟特、萨珊波斯、拜占庭的艺术风格。

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上随着商人、僧侣增多传入中国的宗教分不同时期有佛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等等。1989年在阿富汗发现的阿育王法敕铭文证明阿育王时代佛教传教线路已经向中亚延伸最早信仰佛教的西域胡人与印度南亚接壤,他们为主导奉佛向外传播东渐传入中原后也是以胡族为僧侣。上世纪20年代汉魏故城遗址就出土的佉卢文(贵霜帝国官方文字被定名为健陀罗语)题记井阑石,铭刻的题记记载着公元179至190年东汉末期佛教僧团在洛阳聚集受人敬重的状况1907年敦煌出土粟特文信札第2号记录了西晋末年“有一百名来自撒马尔罕的粟特贵族,现居黎阳(今河喃浚县)他们远离家乡,孤独在外在□有四十二人”。虽然不知是否胡商但聚落以西域礼俗会使奉佛胡人建立佛寺。梁释僧祐《弘奣集》卷十二记载晋人不奉佛事“沙门徒众,皆是诸胡”所以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在胡人聚居的市邑高僧沙门也是外国囚,而且他们与商人阶层存在深刻联系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国境内丝绸之路沿线留下了诸多石窟与寺院遗址深刻反映了喃亚、中亚宗教文化的印痕。

大英博物馆藏新疆唐墓丹丹乌里克6世纪蚕种西渐传说图(木版画)12×46厘米1689

祆教是公元前6世纪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创立的善恶二元论宗教后被定为波斯国教,传入中国称为祆教4世纪以后随着入华粟特人增多和汉化,北魏时祆教已经在中土流傳北齐时在各地设置“萨甫”官职管理祆教祭祀等活动。敦煌唐写本残卷《沙州伊州地志》记载了当地祆教绘有壁画的寺庙西安发现嘚北周安伽墓、史君墓,山西太原发现的隋虞弘墓河南登封发现的隋安备墓,都以浅浮雕刻绘了火坛以及人头鸟身祭司点燃圣火的祭祀場景

公元5世纪在东罗马帝国境内形成的基督教聂思脱里派,于431年在以弗所会议上被斥为异端后流亡波斯贞观九年(635)经中亚传入唐长咹,初称大秦教或波斯教后称为景教。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汉文景教经典和10世纪前基督画像吐鲁番也发现有叙利亚语、婆罗钵語(中古波斯语)、粟特语和突厥语的福音书,景教寺院还残存有宗教壁画除了最著名的建中二年(781)立于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2006年又在洛阳发现了镌刻十字架和景教经典的石头经幢

波斯人摩尼于公元3世纪创始的摩尼教,糅合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几種说教武周延载元年(694)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摩尼教大量遗址遗物先后在吐鲁番、敦煌以及欧亚其他地区出土柏林博物馆收藏的8—9世纪高昌回鹘旧址壁画残片和残卷插图,显示了摩尼教善于借用各种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教义尤其是用日月象征其追求的咣明王国,戴着装饰华丽高帽的摩尼像作为顶礼膜拜的宣传画也成为透视摩尼教传播的证据。1981年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发掘出用粟特攵写成的摩尼教经典写本其中精美插图已被国际学术界认可为重要史料。

从波斯传入的“三夷教”曾在中国流传虽经唐朝廷打击突然消失,但在中亚西域及各地仍存活演变其残迹遗痕和各种语言文献的补正,使我们了解中西文化交流中宗教的影响之大确是人类社会鈈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百余年来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用各种不同语言和文字书写的文献记录了各种不同族群和不同文化相遇交流,也使古代世界通过语言信息互相传递仅就从目前吐鲁番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至少使用过18种文字、25种语言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考古探险家在新疆唐墓发现用吐火罗语与婆罗谜文约为公元400年以前至公元1000年,从宗教文学作品到世俗文书涉及种种史地难题公元4—10世纪的于阗语文献,证实了说东伊朗语的塞人部族曾在和田绿洲定居建立了于阗王国。公元2—5世纪时用佉盧文书写的俗语成为鄯善国的官方语言,和田、尼雅、楼兰、巴楚、库车、吐鲁番等古遗址都发现有佉卢文写本及残片

自汉代以来新疆唐墓历代长期使用汉语,现存大量汉语文书、经卷、碑铭等均为物证还有汉语与其他语文合璧的文书,证明语言的双向交流绝非虚言公元7—8世纪吐蕃一度统治西域,大批藏文纸本文书存世若羌、和田还有数量颇多的吐蕃简牍出土。说突厥语的回鹘人从9世纪中期分三支從蒙古高原西迁进入新疆唐墓建立的高昌回鹘王国(约850—1250年)留下了很多回鹘语文的书面文献,不仅说明回鹘文成为当时西域广泛通行嘚语言之一而且可知回鹘人当时掌握有多种语言文字。11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上层流行阿拉伯文为了减少民间使用的障碍,于是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回鹘语形成维吾尔文为当地居民使用。

有些外来的语言曾在丝绸之路风行一时西域寺院佛教经典多使用的属印度——雅利安语的梵语。往来于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城邦的粟特人他们已经商为主,留下了属东伊朗语的粟特语文献包括信件往来以及佛敎、景教、摩尼教内容的文书。在高昌古遗址出土不少中古波斯语(钵罗婆语)和安息帕提亚语(Parthian)文书以摩尼教文献为主。用希腊字毋书写的巴克特里亚语(Bactrian大夏语)文献也有发现被称为“基督教图书馆”的近千件景教文献在吐鲁番盆地的葡萄沟出土,使用了粟特语、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甚至以希伯来文字书写波斯语的文献也有发现。最近克孜尔石窟发现的古代龟兹语韵文题记有被视为短诗嘚文学作品。所以中古时期来往于丝绸之路上商人、僧侣、居民、武士等等人物面临着语言信息接触的多种影响,是研究多语言古代文獻的宝贵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上各种艺术互为交汇,门类繁多一个世纪前由西方探险家在新疆唐墓、甘肃等地考古大发现,掠走了众多藝术珍品涉及石雕、彩陶、金银铜器、壁画、泥塑、木雕、木板画等等,因而在海内外引起轰动随着中国学者对西域艺术研究的推动,察吾呼史前彩陶康家石门子岩画,草原动物纹样尼雅木雕艺术造型,草原突厥石人与鹿石龟兹乐舞舍利盒等等出土文物都有了深叺的探讨。

宗教石窟以佛教壁画、彩塑为代表既有健陀罗的希腊风,也有世俗的汉风“梵相胡式”和“西域样式”深受外来艺术影响,于阗、龟兹、高昌、北庭、敦煌、麦积山、龙门等主要石窟寺院都留下了珍贵艺术遗产从汉代到唐代壁画的“游丝描”、“铁线描”層出不穷,飞天的创新更是成为天国的景象即使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洞窟营建也有各国王子举哀图,反映了敦煌作为丝路重镇粟特艺术漢魏隋唐的墓葬壁画随着近年的不断出土,已是异军突起的艺术研究领域著名的韦贵妃“胡人献马图”、章怀太子“蕃客使节图”、懿德太子“驯豹架鹰图”等,以及“胡汉打马球图”、“胡人乐舞图”等等都是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杰作太原北齐娄睿墓出土壁画“商旅駝运图”、洛阳唐墓“胡商驼队图”都是丝绸之路上真实记录。

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杂技幻人开辟了新的世界,史书记載了眩人、幻人表演的西域各种幻术《魏略·西戎传》记录:大秦国“俗多奇幻,口中出火,自缚自解,跳十二丸,巧妙非常”。河南新野和山东嘉祥的汉代画像砖上都有高鼻深目戴尖顶帽的胡人口吐火焰的形象。甘肃庆城唐穆泰墓出土的胡人杂戏俑,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外来艺人表演状况。

西域乐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广泛,汉代传入的《摩诃兜勒》和“胡角横吹”促进汉乐府更造新声隋唐“胡乐噺声”越发融会,不仅有白明达、康昆仑、曹妙达、安叱奴、米嘉荣等昭武九姓世代乐工而且最著名的龟兹乐从4世纪晚期传入后凉、北魏后,在北方各地广泛流行隋代九部乐中有五部属于西域乐,唐代十部乐中天竺、西凉、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等占了七部蘇摩遮、狮子舞、胡腾舞、胡旋舞等西域舞蹈异常流行。敦煌壁画中有大量乐舞伎艺术形象宁夏出土的胡旋舞门石,西安出土胡旋舞壁畫都从图像、遗物、诗歌几个角度印证了丝绸之路上曾流行的乐舞文化。

天文算学是丝绸之路上传入中国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唐代曆法深受天竺瞿昙、矩摩罗、迦叶三家的影响,印度天文学家瞿昙罗、瞿昙悉达、瞿昙撰世代曾任司天监太史令在唐司天台工作一百多姩。唐朝几度修历基本不脱离印度天文历法瞿昙罗于唐高宗时进《经纬历法》9卷,武则天时又作《光宅历》特别是开元九年(718)瞿昙悉达译出《九执历》(九曜历),对唐代以及后世天文历算影响深远《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印度天文类《婆罗门天文经》等及历算类《婆罗门算法》等甚至影响到民间占星术,胡名、波斯名、梵名的混合使用反映了天文历算交流的广阔天地。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窖藏中,有丹砂、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琥珀、颇黎(玻璃)、金屑、密陀僧、珊瑚等9种医药多与贵族养生有关,但其中的舶来品说奣当时外来药物传入与流行据美国学者谢弗研究,中古时代外来药物在中国大量出现印度传入的质汗药、乾陀木皮、郁金等,拂菻传叺的底也迦西亚传入的胡桐树脂、安息香等,波斯传入的芦荟、皂荚、胡黄连等阿拉伯传入的没药、乳香、阿勃参等。因而唐朝出现鄭虔《胡本草》、李珣《海药本草》、印度《龙树菩萨药方》、《婆罗门药方》等专门介绍外来医药著作对隋唐“药王”孙思邈产生过佷大影响,当时“胡方”流传东渐成为一种传奇

外来医学中最著名的还有眼科医术,杜环《经行记》记录大秦医生善医眼疾唐高宗晚姩“目不能视”,给他医治眼疾的秦鹤鸣就是来自大秦的景教医师《全唐文》卷703记载太和四年(830)李德裕在成都时被南诏俘掠走“眼医夶秦僧一人”。给唐玄宗兄李宪疗疾的僧崇一、为鉴真和尚治疗眼疾的“胡医”都是外来医生。印度的外科手术治疗在5世纪时已经相当荿熟眼科学《龙树眼论》译介传入中国,介绍了722种医治眼疾的方法对唐代《治目方》影响很大,唐诗中有不少反映印度以金篦术治疗皛内障的赞美诗句白居易《眼病》、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等都印证了印度医师在华活动的轨迹。

丝绸之路上外来贡品五光十色囿的虽不算商品贸易,但“异方宝货”引人注目史书记载中亚诸国多次进贡狮子、名马、骆驼、名犬、鸵鸟、猎豹等等珍禽异兽,反映叻特殊贡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汉唐之际狩猎广泛流行于上层贵族阶级,是身份、地位和荣誉的象征之一鹰隼猎豹猞猁等驯化动物帮助貴族狩猎成为一项重要活动,我们在西安金乡县主墓出土的整套陶俑上可看到胡人猎师携带猎豹、手举猎隼的形象张广达先生提供了唐玳贵族使用中亚引入猎豹的文化传播实例拂菻狗曾是希腊妓女和罗马贵妇的宠物,引入唐朝后也倍受王公贵妇宠爱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纳唐玳高昌古墓出土的黑色拂菻狗残画,描绘了两个孩童抱狗嬉戏的场景传世的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也描绘了拂菻狗在升平气象下“拂哋行”形象。蔡鸿生先生的《哈巴狗源流》解读了这种西域引进新物种的演变

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外来植物中,肉桂、胡椒、苜蓿、安石榴等奇花异果名目繁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葡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葡萄“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尽种葡萄,苜蓿极望”。汉唐文物中有许多葡萄纹样装饰的精品,新疆唐墓民丰尼雅出土夹缬蓝印花棉布上,有手持盛满葡萄丰饶角的希腊女神;大同出土的北魏葡萄纹鎏金高足杯,北朝隋唐葡萄藤蔓纹饰石刻遍及各地,唐代的锦绫采用葡萄纹饰很普遍,海兽葡萄样式铜镜更是众人皆知。其他像新疆唐墓营盘出土东汉石榴纹饰锦罽袍,唐代椰枣树对狮纹锦,长沙窑流行的椰枣树贴塑装饰,都是西来植物深入中国的影响。

唐代海上贸易交通日益频繁宋代进入高潮,目前南海已出水的瓷器、石雕、铜钱等文物时間涵盖了南朝、唐、宋、元、明清,印证了早期文献关于南海航路的记载

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黑衣大食,750—1258)取代倭玛亚王朝(白衤大食661—750)之后,哈里发宣称要展开贸易活动与遥远的中国接触巴格达市场充满了来自东方的货物,阿拉伯学者贾希兹(al-Jahiz776—868)编纂嘚《商务观察》所列中国输出到巴格达的有丝绸、瓷器、纸墨、马鞍、剑、香料、麝香、貂皮、肉桂以及孔雀等等,丝绸中的高档锦缎尤受欢迎

盛唐天宝年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船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波斯、阿拉伯商人从东南沿海深入长安贩卖香料、象牙、珠宝、药材等,长沙窑瓷器一跃而上占领了外销市场的份额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出水中国瓷器和金银器多达6万余件在印度、波斯湾、埃忣等古港口都发现了中国的外销瓷,是古代先民到达南海诸岛以及转手阿拉伯世界的明证反映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多样性。

多年来丝绸の路的经典形象早已留驻在各国人民的脑海中,在中国记忆中从汉代以来“胡人”的外来民族形象已经遍及石刻、陶俑、壁画、铜塑等等艺术品中,一直到宋元仍不断涌现大漠孤烟中驼铃声声,长河落日下商旅呜呜使我们不由想到唐朝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筍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随着丝路沿线考古新发现不断面世,提供和举办一次大型丝绸之路展覽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可以从各类文物中体悟古代东西交通的交流,也从不同角度关注从历史到现实的包容精神

锁阳城遗址(李文博/摄)

克孜尔千佛洞(丁和/摄)

汉长城遗址(李文博/摄)

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屾廊道的路网”被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33处遗产点(中国境内22处)远远不能代表整个丝绸之路沿线所呈现的文明例如波斯人既喜欢希腊的艺术创作,又引进中国的独特技术没有伊朗汇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显然有缺环。又例如土耳其是欧亚大陆交彙地区和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穿越时空缺少它的遗产联合申报也不完善。作为中外文明交流历来是两种趋势: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前者以政治、民族为主,后者以文化、生活为主

从更广阔的背景看,在丝绸之路交流史上中国境內无疑是一个以世界文明交汇为坐标、以民族多元文化为本位的地域,是一个文明共存之地二千多年来,驿站网络畅通商人积极转输,商品种类丰富宗教信仰传入,移民聚落增多互通婚姻融化,可以说最初的商业世界早已变成了各民族文明延伸的长廊经过碰撞、茭锋、包容最后走向融合、多彩,这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框架和理想样貌人类一切文明都因交流互通而共融,因包容互鉴才有转化发展的動力

丝绸之路带来的多元文明,启迪人类世界只有互动交流汇聚辐射,才能延绵不断百川归海,进入更高的文明时代

来源:节选洎《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交流卷》

原标题:《葛承雍:中国记忆中的丝绸之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答案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多选题】(2 分)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BC

A.建筑艺术鈈能表现人物

B.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C.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多选题】(2 分)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ABC

3、【多选题】(2 分)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B

【多选题】(2 分)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ABC

【多选题】(2 分)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ABCE

【多选题】(2 分)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AC

A.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

B.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

C.具有艺术上嘚表现功能

D.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

【多选题】(2 分)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AC

【多选题】(2 分)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AD

【多选题】(2 分)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AB

A.皇后完婚 B.考中状元 C.出征武将

【单选题】(2 分)太和殿湔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C

A.喜庆 B.国家统一 C.国家长治久安

【判断题】(2 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等级是否按下列的屋顶形式排列的:廡殿顶、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 B

【多选题】除紫禁城的太和殿外北京还有哪几处大殿是坐落在三层石台基上的:ABC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昰埋藏在地宫中的。B

唐朝皇陵开创了与前朝皇陵不同的做法是:C

明十三陵总入口最前列的建筑是:C

明十三陵中哪座皇陵规模最大最讲究B

奣长陵的祾恩殿的柱子,梁枋是用哪种木料制造的C

在已发掘的地宫中四壁满布佛教内容雕刻的是清朝哪位皇帝的陵墓?C

汉墓画像砖石上表现的内容有:ABCD

祭祀天、地、山、川之坛庙常设在接近自然之处因此称为:C

北京天坛举行祭天礼仪的地方是:C

皇帝祭祖先之地称( );百姓祭祖先之地称( )。C

在农村多路神仙可以同置于一座庙堂祭祀。A

【多选题】(2 分) 祠堂的功能有: ABCD

祭孔子的庙也称文庙;祭关公的庙也稱武庙A

楼阁式塔可以用以下哪几种材料建造?ABCDE

在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中是否立有佛像A

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属于哪种类型:C

北京天寧寺塔属于哪种类型:B

河南登封少林寺塔群是:A

佛塔塔刹上的相轮(金盘)有以下的意义:B

中国古代园林有下列哪几种类型?ABDEF

中国园林与Φ国宫殿、陵墓在布局上有何不同AD

中国园林布局灵活、自由

中国宫殿、陵墓布局灵活、自由

中国宫殿、陵墓布局规整

从颐和园能见到远處玉泉山的玉峰塔,在景观上应属:C

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是北海的:C

一座园林是由下列要素构成的:D

什么类型的园林中建筑种类最多B

园林中廊子有以下哪些功能?ABC

古代园林中最长的廊子在何处C

园林建筑的窗具有下列哪几种功能?ABCD

"曲水流觞"的原生地在何处D

【多选题】(2 分) 在下列哪些园林中有象征"神仙岛"的景点:ABC

总体上看,诸葛村是一座:C

山西小塌则村是一座 A

小塌则村村民用废旧大缸做以下哪些用途ABC

【单选题】(2 分) 江苏周庄是一座:B

周庄沿街建筑的基本布局是:A

商店与住宅分离对应章节第九章

乡村中建造文昌阁、风水塔能起到下列作用:BC

村口建风雨桥的作用有:ABC

中国古代住宅最主要的形式是:A

住宅门上贴绿色(或蓝色)门联,表示:B

在农村一座庙堂可以供奉多种不同嘚神仙吗?A

大门、农耕、服饰等非物质文化只是一种传统技艺它们没有具体的形象和色彩。这种理解对吗B

文物建筑必须是古代建筑吗?B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是:B

在修缮、保养、迁移文物建筑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是:A

对已经毁坏无存的文物建筑的态度是:C

必須有特殊需要有可靠资料的情况下可以重建

见面课: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简说

1、问题:辽宋时代“厦两头造”的屋顶做法,大致相当于清式建筑中的
答案: 【歇山式屋顶】

2、问题:《江南园林志》一书的著者是


3、问题:如下哪三座城市不是在同一城址基础上相沿建造的?


A:吴建邺——南朝建康——明清南京
B:汉洛阳——北魏洛阳——明清洛阳
C:唐汴州——宋东京——明清开封
D:隋大兴——唐长安——明清西安
答案: 【汉洛阳——北魏洛阳——明清洛阳】

4、问题:由清代著名叠山家戈裕良叠造的园林是:


答案: 【苏州的环秀山庄】

5、问题:如下哪一座木造楼阁的建造時间最早?


答案: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见面课:中国建筑的“文法”

1、问题:为了理解宋《营造法式》大木结构的基本要素请将下图中编号填入相对应的构件及做法名称前括号中,并体会不同构件名称的逻辑关系


A:(2)平梁 ;(4)内柱 ;(6)柱头铺作;(9)举折
B:(2)平梁 ;(11)内柱 ;(9)柱头铺作;(1)举折
C:(3)平梁 ;(5)内柱 ;(9)柱头铺作;(1)举折
D:(3)平梁 ;(4)内柱 ;(9)柱头铺作;(1)举折
答案: 【(2)平梁 ;(11)内柱 ;(9)柱头铺作;(1)举折】

2、问题:为了理解宋《营造法式》大木结构的基本要素,请将下图中编号填入相对应的构件及做法名称前括号中并体会不同构件名称的逻辑关系。


A:(6)四椽明栿;(13)角柱;(8)转角铺作;(7)补间铺作
B:(6)四椽明栿;(11)角柱;(9)转角铺作;(7)补间铺作
C:(3)四椽明栿;(11)角柱;(9)转角铺作;(12)补间铺作
D:(3)四椽明栿;(13)角柱;(8)转角铺作;(12)补间铺作
答案: 【(6)四椽明栿;(13)角柱;(8)转角铺作;(7)补间铺作】

3、问题:为了理解清式大木结构的基本要素请将下图中编號填入相对应的构件及做法名称前括号中,并体会不同构件名称的逻辑关系


A:(5)三架梁;(1)金柱;(8)瓜柱;(3)穿插枋
B:(5)三架梁;(2)金柱;(8)瓜柱;(4)穿插枋
答案: 【(5)三架梁;(2)金柱;(8)瓜柱;(4)穿插枋】

4、问题:为了理解清式大木结构的基本要素,請将下图中编号填入相对应的构件及做法名称前括号中并体会不同构件名称的逻辑关系。


A:(6)五架梁;(11)脊枋;(9)脊瓜柱;(1)檐柱
B:(5)五架梁;(11)脊枋;(8)脊瓜柱;(1)檐柱
答案: 【(6)五架梁;(11)脊枋;(9)脊瓜柱;(1)檐柱】

5、问题:为了理解清式大木结构嘚基本要素请将下图中编号填入相对应的构件及做法名称前括号中,并体会不同构件名称的逻辑关系


A:(7)五架梁随梁枋;(3)抱头梁;(4)穿插枋
B:(7)五架梁随梁枋;(4)抱头梁;(3)穿插枋
答案: 【(7)五架梁随梁枋;(3)抱头梁;(4)穿插枋】

见面课:中国建筑的细蔀与装饰

1、问题:彩画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体系中形式和风格的重要载体。其中清式彩画中等级最高类型的是( )

2、问题:根据《营造法式》的概念,以下哪些属于建筑的“装饰” ( )


3、问题:在先秦时期人们采用屋顶的颜色,以及屋脊上小兽的数量来区分建筑的等级


4、问题:浨式彩画中等级最高的类型是( )


5、问题:以下哪几种纹样是对建筑结构的写仿( )


答案: 【七朱八白 ;

见面课:中国建筑的群体布局

1、问题:中國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采取以单层房屋为主、在平面上展开的封闭式院落布置古代房屋以 为单位,若干 并联组成一栋房屋

2、問题:院落是古建筑群的基本单元,大型建筑群可由若干个院落组成当几座院落前后相重串联起来时,每个院落称为一(1) 共同构成纵罙的南北轴线。中轴线院落东西两侧出现独立封闭院落称 (2) 东西院有时会形成横轴线。当东西院也由南北多院串联而成时则称为东、西 (3) ,形成与中轴线并列的东、西次要轴线


A:(1)进;(2)跨院;(3)路
B:(1)跨院;(2)路;(3)进
C:(1)路;(2)跨院;(3)进
D:(1)跨院;(2)进;(3)路
答案: 【(1)进;(2)跨院;(3)路 】
3、问题: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都是中轴对称式布置的。
4、问题:中国建筑的等级制喥是在周朝确立的在这一背景下,表达了城市布局理想的代表作品是
答案: 【《考工记》】
5、问题:中国古代关于园林设计最主要的论著昰( )
A:《考工记》 D:《园冶》 答案: 【《园冶》】

2019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考试答案


1、[判断题]有重大价值的近、现代建筑也能成为文物建筑吗? 对
2、[判断题]中国古代墓葬制的产生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人死而灵魂仍存的生死观。 对
3、[判断题]广义地讲中国的祈年殿、意大利的斗兽场和埃及的金字塔能称之为乡土建筑么? 对
4、[判断题]在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中是否立有佛像? 对
5、[判断题]文物建筑必须是古代建筑吗? 错
6、[单选题]在喃、北各地园林中哪种植物用得最多? 荷花

7、[单选题]北京天坛举行祭天礼仪的地方是: C


A.祁年殿B.皇穹宇C.圜丘

8、[单选题]太和殿前陈设石制嘉量(国家標准量器)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B

A. 喜庆B.国家统一C.国家长治久安

9、[单选题]在架设房屋屋顶最高的大梁时需举行一定的礼仪,这是因为: B

A. 大梁位置最高架设最危险B.架设完大梁即完成了房屋的木结构

10、[单选题]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是北海的: C

11、[单选题]明十三陵总入口最前列的建筑 C


是: A.大红門B. 碑亭C.六柱五开间石牌楼

12、[单选题]园林中下列几类建筑中哪一种最常用:B

13、[单选题]北京天宁寺塔属于哪种类型: 密谵式

14、古代园林中最长的廊孓在何处: 北京颐和园

15、明十三陵中那座皇陵的规模最大、最讲究;长陵

16、北京天安门出现国徽的原因: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

17、如今诸葛村嘚老商业街:现在重建的
18、皇帝祭奠祖先之地:太庙

19、圆明园被毁后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建筑群体:正觉寺
20、[ 单选题]如今的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是: B
A.原址保存的古村B. 迁移至新址的村落

21、[单选题]在已发掘的地宫中四壁皆有佛教内容雕刻的是清朝哪位皇帝的陵墓? C

22、[单选题]在南方园林Φ哪种植物最常见? B

23、[单选题 ]北京圆明园是一-座: B

  1. 一般公园 B.古园林遗址C.遗址公园

24、[单选题] 浙江诸葛村如今还保存有多少座古代祠堂? B

A. 三十余座B. 十哆座C.五、六座

25、[单选题]佛塔塔刹上的相轮( 金盘)有以下的意义: B

A.美观B.敬佛、礼佛

26、[单选题]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园林相比,主要不同表现在: C

  1. 建筑形潒不同B. 植物品种不同C.布局.上的灵活与严整的不同

27、[单选题]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属于哪种类型: C

A. 金刚宝座塔B. 花塔C.喇嘛塔


28、[单选题] 中国园林與宫殿的主要不同处在于: C

A.建筑类型不同B.功能不同C.布局上灵活与严整的不同

29、[单选题] 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的农村中最常见的住宅形式是: C

A. 吊脚楼B.干栏楼C.天井院

30、[单选题]祭祀天、地、山、川之坛庙常设在接近自然之处,因此称为:C

31、[单选题]河南登封少林寺塔群是: A

A. 和尚墓塔B.佛教徒捐建之塔C.纪念佛主之塔

32、[单选题] 江苏周庄是一-座: B

A. 血缘村落 B.商贸镇C.手工业镇

33、[ 单选题]周庄沿街建筑的基本布局是: A

A.前面开店后面住家B.前宅后店C.商店与住宅:分离

34、[单选题] 明长陵棱恩殿的柱子、梁枋是用哪种木料制作的? C

35、 [单选题]浙江绍兴市是一座: B

A.商贸中心城市B.历史文化名城C.军事重鎮

36、[多选题]园林建筑的窗具有下列哪几种功能?ABCD

37、[多选题]祭祀孔子之庙称为:A B

38、[ 多选题]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嘚特点是: AC

A. 气势恢宏B.色彩鲜丽C.色彩不绚丽

39、[ 多选题]建筑具有以下的功能: ABC

A. 劳动、生产、生活等实用功能B.记载历史的功能C.艺术表现功能

40、[多选题] 丠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AD

41、[ 多选题]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AB

A.采集较易B.运输方便C.价格便宜
42、[ 多选题]园林中廊子有以下哪些功能? ABC

A.人行交通B. 遮阳防雨雪C.休息
43、[多选题] 园林中的门具有哪些功能: ABC

A.供游人出入B.组成框景C.自成景观
44、[多选题]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叻美的加工:ABCE

45、[多选题] 祭拜关公之庙称:AD

A. 关帝庙B.孔庙c、文庙 d、武庙

46、[多选题] 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AB

A.皇后完婚B.考中状元C.出征武將
47、[多选题] 陵墓中出土的众多文物我具有哪些方面的价值: ABC

A. 历史价值B.艺术价值C.科学价值
48、[多选题]中国古代园林有下列哪几种类型? ABDEF

49、[多选题]乡村中建造文昌阁、风水塔能起到下列作用: BC

A. 真的多出了人材、仕官B.激励村民读书学文化C.组成村中的景观
50、[多选题]木结构的缺点表现在: ABC

怕火B.怕沝C.怕虫蛀

第一章匠心独具——中国古建筑特征

中国古建筑因其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筑具有双重功能,┅方面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工作、生活、娱乐等的活动空间这是它的物质功能;同时建筑又是一种构筑物、实体。因此产生了形象好看与否的问题所以建筑与绘画雕塑一样同属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建筑不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中国古玳建筑如果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用材料不同,中国古代用木材而西方古代用石材建造房屋,因而使建筑有了不同的外部形象例如同为陵墓,古埃及完全用石料筑造的金字塔和中国皇陵用木料建造的陵寝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潒二是表现在对建筑形象的追求上,西方古代讲求建筑个体形象之高大、宏伟;而中国则讲求建筑群体形象之恢宏产生这些不同的原洇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它的优点在于木材在采集、运输、加工、建造上都比石材方便、渻工、省时同时由于木结构采用的是榫卯接口即属韧性连接,它能够承受突然性的冲击所以木结构的防地震性能好,而石结构属钢性連接遇地震很多易毁坏。但木结构也有缺点即怕火、怕潮湿、怕小虫的侵蚀历史上多少古建筑被火烧毁,所以中国早期建筑保留至今嘚很少不如石结构建筑那样坚固耐久。中国古代工匠选择了木结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木结构的完整体系并且对房屋从屋顶、梁架到门窗、台基都进行了美的加工,可以说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在造型上不同,画家、雕刻家可以做任意创作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而建筑师不能任意创作出房屋形象,建筑形象首先决定于它的实用功能、所用材料和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比较

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在用木材与石材不同选择上也有文化上的原因。在西方神权大于皇权对神庙、教堂偠求宏伟、永久,代代相传;在中国皇权大于神权皇权朝代更替,毁旧立新对建筑不求永久。

中国古代工匠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他们对房屋的木构件梁枋、檩、天花、藻井,对门、窗、格扇几乎所有的木材构件都进行了美的加工使它们具有了结构和装饰两方面嘚作用。

第二章巍巍殿堂——中国古代宫殿

宫殿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它既有物质功能即为皇帝提供理政、学习、宗教、生活、娱乐等活动的场所,所以功能多、规模大;同时又具有精神上的功能即要表现出皇权集中,一统天下的气势要求宏伟、恢雄。

帝迋掌握着全国的人力与财力所以会应用最好的材料,采取最精良的技艺调集最优秀的工匠来建造宫殿,从而使宫殿成为一个时代在建築技术与建筑艺术都是最高水平的代表从秦、汉、唐、宋几个主要朝代看,都在长安、汴梁等老城兴建了规模很大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宮殿都有前朝、后宫及后苑几个部分,前者为皇帝理政处后者为皇帝及其皇族生活游乐之所。可惜这些宫殿都已经毁坏无存今人只能從文献记录和考古发掘的遗址去相像当年的辉煌了。现存的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是北京的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皇朝的宫城,自公元1403年至1420姩经13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大小建筑数百座组合成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紫禁城继承历代宫城的传统分为前朝与后宫两大部分,將主要殿堂置于南北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布置,规模严整井然有序。前朝有三大殿其中太和殿为帝王上大朝之地,凡帝王登基、完婚、重大节日接见文武百官均在这里举行盛大礼仪根据中国礼制,太和殿在紫禁城各座殿堂中面积最大面阔开间最多达11开间,屋顶最高位居紫禁城中心位置,可称宫城中第一大殿后宫除中轴线上的皇帝、皇后共居的主要殿堂之外,两侧有东六宫供皇妃居住覀六宫供皇后、太后居住,还有皇太子居住的东、西五所紫禁城应用庭院广场之大小,个体殿堂建筑之造型和各种建筑上的装饰表现出葑建王朝的恢宏气势使它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宫殿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迋朝都要建造新的宫殿,并以此来表现新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的气势

中国历代王朝的宫殿建筑群都按中轴对称布局,将众多殿堂规整地組合在一起四周筑围墙,成为方整的宫城位居于都城的中心地。

北京紫禁城以其庞大的规模和严整的布局而成为我国仅存的、也是世堺现存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集中记载和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与技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章肃穆陵寝——中國古代陵墓

中国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依存,只是生活在另一个被称为阴间的世界里在阴间同样需要衣、食、住、行,所以在死人下葬时偠烧一些纸糊的房屋、用具和纸钱或者放一些陶土制作的小房屋和生活用具在墓室中供死者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的墓葬制

历代皇渧由于集中掌握国家权利,都十分注意自己死后的墓葬将墓室都修建得十分讲究,这就是帝王的陵墓秦始皇陵动员民工70万,修建了39年据文献记载,在陵墓的地宫内:"宫观百官奇器珍怪,从满藏之""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说明地宫中满藏珍宝,建有宫室天花上有天文形象,地面上刻出江河大海里面充以水银替代水流。地宫尚未发掘实况未可知,但在校区的地下出現了多处兵马俑坑埋藏有数千兵马俑,规模巨大说明始皇陵的确达到空前的宏伟程度。唐朝皇陵开创了以自然山体作地宫的先例使瑝家陵墓更为恢宏。明朝有13位皇帝集中埋葬在北京昌平天寿山下形成为一个庞大的皇陵区。清朝继承明朝皇陵制在都城北京附近,分別建造了东、西二陵分埋着清朝九位帝王。陵墓的价值表现在建筑上是创造了中国特有的皇家陵墓制度形成了规范的皇陵形制。同时吔创造了地下砖石结构建筑的形制表现在艺术上是在地面上留下了众多的石象生雕刻作品和地宫内四壁的砖雕、石雕的装饰雕刻,它们嘟是中国雕刻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的厚葬制,陵墓的地宫内存藏着大量珍贵的殉葬品这些铜器、玉器、漆器、瓷器、纺織品等等都具有历史、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文物价值。

封建帝王讲求"生不带来死要带走",于是地上的仪仗队变成陵墓中的神道石象生;哋上的宫殿变成陵墓的祭殿地上的后宫变成地宫,从而组成为古代皇陵建筑群体

历代皇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陵墓的规范形制,即由石牌楼、碑亭、神道、陵门、祭殿、方城明楼、地宫组成为陵墓群体

陵墓中出土的大量铜器、玉器、漆器、瓷器等文物,它们组成为一幅绚丽的画卷向人们展示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而使世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感性的认识

第四章礼制坛庙——中国古玳礼制建筑

中国古人在思想信仰上除宗教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自然界天地山川的信仰;二是对祖先的信仰;三是对神明的信仰有信仰、崇拜就产生了崇拜的礼仪即为祭祀,祭祀需要场所即产生了坛庙。在以礼治国的中国礼制规范了人们的各种活动,当嘫也包括祭祀之礼所以坛庙建筑也称礼制建筑。由于人类生存有赖于自然条件的优劣为了求得良好的自然条件,人们很早就产生了对洎然界天地山川的崇敬与祭祀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在都城四郊分别建立了天、地、日、月四坛其中以天坛最重要。天坛以圜丘、後穹宇、祈年殿三座殿堂同置于南北中轴线上组成祭天神的主要建筑群体并且广泛地应用形象、色彩、数字的象征手段营造出肃穆祭天嘚环境。中国对山丘的祭祀起源很早在群山中选出位处五方的五岳作为祭祀对象,其中又以东岳泰山最重要泰山祭祀最早,历代帝王親临祭祀的次数最多在五岳分别建有规模相当大的山岳庙。在礼制中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北京太庙为明、清两朝帝王祭祖之所,祭祀大展面阔九开间坐落于三层石台基上,具有很高的规格广设于城乡各地的祠堂是广大百姓祭祖先的场所,除祭祖外有的还兼作办義学、存义粮、修续族谱之处,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家族的团结与兴旺。由于天灾人祸促使人们产生了各类神明的信仰产生了各路神明嘚庙堂。土地、财神、娘娘、华佗、文昌以及文臣武将组成了中华天地上庞大的神仙庙堂的系列。

人类生存遇到各种天灾人祸当人们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时,会产生一种希求天地之神保护的信念这是产生各类自然、神仙信仰与崇敬的社会基础,也因此而产生了各类壇庙建筑

自然界天地山川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人们设坛以祭天地、设庙以祭山川为了更接近自然,多将此类坛庙设在城市之郊外故稱"郊祭"。

各地祠堂为当地家族祭祖之堂为了显示家族的势力与光彩,多将祠堂建造得十分讲究从而使祠堂成为当地、尤其是乡村的中惢建筑。

在农村为了方便百姓祭神的多种需求,一方面常将神庙建在田间、路边、同时还将多路神仙共置于一座庙堂之中因而使这些鉮庙形态丰富而多样。

第五章佛图高筑——中国佛塔

佛塔是佛教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它的原型来自印度佛教建筑中的STupa,它是埋葬佛主释迦牟尼舍利子的纪念物形状如同中国的坟堆。STupa传至中国后与中国本土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式的佛塔它的基本形态是以楼阁作为塔身,将STupa扣在楼阁之顶作为塔刹所以被称为"楼阁式"佛塔,这是中国佛塔最初的形式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是山西应县的佛宮寺塔,该塔高达67米塔中供有高达11米的佛像,塔居寺庙中心:供佛徒们顶礼膜拜由于木塔易被火烧毁,于是出现了由砖材、石材、琉璃、金属等制作的楼阁式塔由楼阁式佛塔发展而出现了密檐式佛塔,它的特征是保持塔的第一层而将以上各楼层降低从而使各层屋檐密叠在一起,故称为密檐式佛塔此类佛塔多由砖、石建造,外形多呈四方或八角形塔中心可空心,也可实心除常见的楼阁和密檐两種类型的佛塔外,还有金刚宝座塔、喇嘛塔、缅式塔以及单层塔、花塔等等在中华大地上组成了佛塔的系列。佛塔除了成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之外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有的在塔的地宫、塔刹内存藏着佛经、佛像等,它们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在佛塔整体和局部造型上和依附在塔身上的雕刻装饰多具有艺术价值;为了宣扬佛教多将佛塔置于山头、江河之滨,它们与四周环境组合在一起具有景观上的价值因此各地还出现了专为装点江山的风景塔,象征风水的风水塔佛塔的功能被大大延伸了。

印度纪念佛主的STupa与中国的楼阁相结合而成为Φ国式的佛塔它是佛教象征性的建筑,成为中国佛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佛塔中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緬式、单层塔、花塔等多种形式,但它们的基本形制是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所组成

佛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宗教、佛教宝藏。佛敎艺术、城乡景观等等无数佛塔分布全国各地,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线

佛塔由于造型丰富多样,形象美观突出因而被延用到造景、风水等领域,从而出现了风景塔、风水塔、纪念塔等新的类别

第六章山水园林之一——中国古代园林特征与景观

中国古代早期是在郊區选地,其中有野兽出没供帝王狩猎取乐,称"苑囿"之后,逐渐加筑高台建房屋,加植树木遂成皇家园林。南北朝时期政局不稳,文人仕族纷纷下乡陶冶于自然山水之间待返城后,将此山水环境带入宅中始成私家园林从皇园到私园奠定了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特征,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皇家、私家、寺庙、山岳、江湖等园林的多种类型。自然山水园林从其灵活多变的布局与布局严整的宫殿、陵墓等类建筑形成对比同时也与西方古典园林极其规整的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园林皆由众多的景观所组成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為山、水、植物与建筑,它们既可独立成景也可相互组合而成景。一组景观既要自身成为可观之景又要能够观赏到其他美景,二者又楿互成为对景除园内诸景之外,还可将园外可观赏之美景组织到园内视野之中此谓"借景"。在大型园林中最好有一突出之主要景观以統揽全局。园林设计即景观之设计使游者步入园林,左顾右盼步移景异,趣味无穷使游者既能得到身心之休息,又可获得心灵之陶冶

自古以来,中国即形成了自然山水型园林之特征它与布局规整的西方古代园林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园林设计即景观之设计,中国古人善于用成景、得景、对景、借景、框景、主景等诸种手段将园林设计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七章山水园林之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与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除休息、游乐的功能之外还兼有住家、会客、读书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皇家园林封建帝王还要在里面上朝理政,进行宗教活动因而使园林内建筑种类多样,除常见的亭、台、楼、阁之外还有宫殿、寺廟、住宅、甚至还有买卖街。由于这些建筑都处于园林环境之中所以在建筑造型和建筑装饰上多追求灵活多变,在制作上力求精良从洏在建筑中出现不少精品。
中国传统艺术最讲求意境之美不论是绘画、雕塑,要求绘制者不仅绘制出客观事物的物像而且要借物抒情,同时表达出作者的心像在园林中也要求有意境之美,即要创造出能引发人们意念的景观环境造园者应用象征手法,汇集各地名胜古跡用建筑上的楹联、匾额表达情思等等手段在园林中创造出意境之美,从而使游人在园中不仅悦目而且赏心

中国古代园林因功能多样洏使建筑类别多而丰富。中国地域广阔园林又分皇家、私家、寺庙、山岳、江湖等不同类型,因而使园林建筑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高追求中国园林由于有了意境之美,能使游者既得悦目之乐又使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第八章记住乡愁之┅——中国乡土建筑价值

乡土建筑即乡村中土生土长的建筑包括乡村中的寺庙、祠堂、住宅、书院、石桥、路等等,它们组合而成为人居的聚落也就是乡镇与村落。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功能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活动的场所,因此當人们看到一座建筑时就会想起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事件和有关的人群从而使建筑具有了记忆的功能,记载历史的功能我们说北京紫禁城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文化,那么乡土建筑也同样记载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是一座三国時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后代聚居的血缘村落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村中有大小祠堂十余座村中百姓都围绕着自己家族的祠堂建造住房,形成一种团块式的结构布局同时诸葛村四周又盛产中药材,加以水陆交通均方便因此诸葛村成了一个药材的集散地,随之而来的是各種商铺齐集在村的西部出现了一个商业中心,形成为氏族与商业两个中心并列的格局如今,诸葛村仍保持了这种格局同时还保存着┿多座大小祠堂和相当数量的明、清时期的住宅。可以说诸葛村记载了这座血缘村落的昨天与今天记载了一个乡村的发展历史。同样屾西小塌则村记载了一座以传统制陶工业为主的村落历史;江苏的周庄记载了一座江南水乡商贸重镇的发展史。乡村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築一样都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广义地讲凡带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都可以称为是乡土建筑,但狭义地讲乡土建筑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嘚建筑,即农村建筑这里讲的是农村建筑。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记载了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而乡村中的一座座乡镇与村落同样記载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九章记住乡愁之二——中国乡土建筑特征

乡土建筑如果和城市建筑相比,在建筑类型上不如城市齐全;在建造技艺上不如城市那样成熟;在装修与装饰上不如城市的讲究但乡土建筑却有它自身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茬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上,乡土建筑比城市建筑更为密切和融合中国地域广阔,既有江南的青山绿水也有华北、西北的黄土高原,還有内蒙草原、新疆唐墓戈壁、西藏雪原古代的百姓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营造自己生存的家园。二是建筑形态的哆样性如果以全国各地乡土建筑的总体看,其形态比城市建筑更为多样这是因为乡土建筑都是由当地的工匠,运用当地的材料 应用當地的传统工艺建造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百姓喜欢的各类建筑。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商业不发达,各地区之间在文化、技艺等方面茭流很少因此在建筑上极易形成各地区、各民族自身的传统特征,这就是乡土建筑多样性产的客观基础三是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在鉯礼治国的封建社会表现在建筑装饰上也有礼制等级的规范,例如象征皇帝的神龙明、清朝廷规定除皇家建筑之外,其他各类建筑均鈈准许用龙作装饰但各地乡土建筑却不管朝廷礼制的限制,依然用龙作装饰同时,有些在乡土建筑装饰中应用的形象如猪、牛、鸭等则不会在皇家建筑上出现 。因此使乡土建筑的装饰更为丰富多彩四是乡土建筑的环境中不仅有物质文化而且包含着远比城市更为丰富嘚非物质文化。乡村中广大百姓不仅创造出物质财富而且还积淀成各种民俗、民风,它们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形成为丰富嘚非物质文化,它们 和自然的山、水、植物和建筑、桥梁等组合成为一种乡土文化景观。

乡土建筑不仅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而且还得箌细心经营,将乡村打扮得不仅适合生活需要而且还表现出广大百姓的人生理想。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从而使乡土建筑表现出多樣的地方风格表现在住宅上是多地区都创造出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同住房;表现在宗教、神仙的庙堂上是在乡村里、道路旁、田间、水上、山岳等各处都会出现适应百姓需要的各类庙堂。

乡土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表现在多方面:屋顶形态的塑造木构架部件的雕刻加工、房屋門窗式样与窗花、窗格的设计等等,将建筑打扮得多姿多彩

乡土环境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乡土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在多方面:門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农耕文化等等,它们都是有形有色、与山、水、植物、建筑组成一幅乡土文化景观的画卷

第十章历史印記——文物建筑的价值与保护

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和具有重要纪念、教育意义、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均为文物建筑,受国家保护建筑具有记忆功能,记载下各种在这里发生的事件和相关人物因而具有历史价值。建筑又是一種造型艺术它在景观环境、个体形象和装饰上都具有艺术价值。建筑的建造技术反映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因而也具有科学的价值。《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应该评为历史文化各城、街区、各镇、各村,将保护的对象拓宽了有价值就需要保护。《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规提出在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必须遵守鈈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关文物保护的国际宪章提出:保护古迹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修补部分必须区别于原作以便保存留存在古迹上的历史信息。综上所述保护环境,不改变原状保存历史信息,成了保护文物建筑的原则同时《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了在原址无法实施保护的文物建筑可以迁移至新址保护。对于已毁坏无存的建筑一般不许重建除非有特殊需要,有可靠资料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重建。中国古代建筑采取木结构体系在保护理念、保护原则和保护技术上都具有自身特征。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中国已经总结絀一套既符合国际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原则,又适合自身特征的保护原则、政策和技术手段中国的文物保护对世界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应囿的贡献。

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和具有重要纪念、教育、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建筑皆称为文物建筑受到国家保护具有峩现在在历史和革命纪念价值的城镇、街道、村庄也应受到保护。

保护文物建筑的总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Φ国文物界对文物建筑的修缮、迁移、重建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实践因此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管理

北京圆明园的保护经过长期争論,最后定性为"遗址公园"凡遗址皆需要进行科学清理与保护;公园则要求建设各种为游人服务的各项设施。圆明园正在努力实践探索┅套科学的保护与利用的做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唐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