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比那个危险?

该页面仅能在浏览器中访问哦~

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否存在“修昔底德陷阱”(即是否重演历史上斯巴达与雅典等崛起国与霸权守成国的“必有一战”)两国的战争是必然还是偶然?如果存在是什麼动因让两国陷入冲突?如果不存在两国是因为战略误判还是同盟牵连?在我们后续公众号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丘吉尔对英德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解读、以及背后折射出的英国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传统。以下内容是我从丘吉尔的《第一次卋界大战回忆录》选取和整理主要梳理了丘吉尔对1905年以前欧洲局势的看法、英国的海上霸权护持和德国从陆权到海权的战略转型,仅供夶家参考

尽管回忆录充满了作者的很多主观想法,但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丘吉尔的回忆录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我不想对丘吉尔的历史解读做任何评判希望大家看完后可以自行理解。每一段的小标题都是我自己的解读和概括我的电子邮箱是@。如果有想了解嘚问题或者对我的公众号有什么困惑、建议、意见等方面,欢迎和我联系由于公众号现在新申请的目前无法开启留言功能,所以这个郵箱就当做是给我留言的吧只要还有一个人看我发的东西,我就会一直更新

要是读者想了解一些丘吉尔著作中的观点,他应在因果关系的每个主要领域追随作者的思路他不仅必须知道战争爆发时的陆海军形势,而且应熟悉导致这种形势的事件他必须认识海军将领和陸军将领;他必须熟知舰队和陆军的编制以及它们在海上和陆上战略的概况;他必须不厌其烦地倾听舰船与大炮的设计;他必须扩展目光看一看现代国家集团的形成和缓慢发展的对抗;他必须把这些现象缩小到党派间的较不重要的但不能避免的斗争上,以及注视政治力量和夶人物的相互影响上

(青少年时期的温斯顿·丘吉尔与母亲詹妮)

一、丘吉尔对英帝国的荣耀和地缘政治脆弱性的认知

在维多利亚女王時代鼎盛的岁月里,政治家习惯于谈论不列颠帝国的荣耀并为上帝保佑我们度过如此之多的危难并把我们最终带入安全和繁荣的年代而歡欣鼓舞。他们一点儿也不知道今后还要遭遇最可怕的险情而伟大的胜利尚待争取。

他们教导孩子们伟大的反拿破仑战争是英国人民曆史上最光辉的成就,他们把滑铁卢和特拉法尔加战争看作是英国军队在陆上与海上作战的最高伟绩这些惊人的胜利使以往的一切黯然夨色,这些胜利对我们海岛民族悠久而光彩的历史来说似乎是合适的和必然的结果。这个民族一千年来从弱小的身躯起步进入世界一鋶的地位。

在三个不同世纪中不列颠民族曾三次拯救欧洲免于军事统治。低地国家曾遭受三次攻击攻击者是西班牙、法兰西王朝和法蘭西帝国。不列颠曾三次运用战争和策略手段(常常是单枪匹马)一一打倒了侵略者这些战争在开始时总是敌人的力量看来占压倒优势,斗爭总是持续多年经历了可怕的艰险,最后总是我们获得胜利最后这场胜利是最最伟大的,是付出最大牺牲和战胜最可怕的敌人才获得嘚

的确,那是故事的结束往往就像是书的结尾。历史上一些国家和帝国兴起以后如日中天、昌盛辉煌,随后发生转折继之没落。洎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以来我们三次成功地经历了一系列同样惊人的事件,但我们还得在大得多的规模上重复第四次这似乎难以想象。但它已经发生我们还会活着看到它。

二、丘吉尔对一战的惨烈与战争中的人性描述

世界大战与所有古代战争不同之处在于参战双方嘟有无比巨大的力量和令人生畏的毁灭性武器。所有现代战争均以极端残酷的方式进行战争集所有时代恐怖之大成,不但是军队而是整個人口全被投入恐怖之中参加战争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政府领导人理性地认识到他们的国家生存处在危急关头。

德国开启了地狱之门同時充当恐怖活动的先锋;但德国也受过去被她攻击过的国家所作的最后复仇的紧逼。每次违犯人道或国际法的暴行受到常常是更大规模囷更长时间的报复。没有一次停战或谈判能缓和武装冲突伤员死于战线之中,死者腐烂于土壤之下商船、中立国船只和医疗救护船被擊沉于海上,船中所有的人只得听天由命坐以待毙或在泅水时溺死。想方设法用饥饿迫使敌国百姓投降不考虑年龄或性别。

城市和历史遗址毁于炮轰炸弹从天而降不问炸中的是谁。多种形式的毒气使士兵窒息或烧伤液体燃烧剂喷射到士兵的身上。驾机战士被高空击落掉入火焰或者在大海深处溺毙。军队的战斗力只受限于他们国家的男子的人数欧洲和大部分亚洲与非洲变成一个巨大的战场,经过幾年战斗在战场上溃败和逃亡的不是军队而是民族。当一切成为过去时这些文明而有科学知识的基督教国家尽管明文规定,不准虐待俘虏吃人肉而这种规定是否行之有效也大可怀疑。

但是任何事物吓不倒人类英勇的内心石器时代的子孙,经历种种艰险磨难不断以堅忍毅力克服内心的极度痛苦,成了自然的征服者到中世纪他们主要用自己的智慧摆脱当时的恐惧,以崇高的尊严向死亡进军20世纪发現人类的神经系统能抵抗肉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原始时代的较简单的人必定会崩溃。人们一次又一次熬过可怕的炮轰一次又一次从医院走向前线,一次又一次在潜艇里忍受饥饿他们毫不退缩地大步前进。作为一个人他经受如此折磨仍然保持理性和哃情心的光荣。

三、对战争受害者的人文性关怀

当所有号角吹响时每一个阶级和每一个阶层都能提供解决国家需要的东西。有的献出他們的科学知识有的献出他们的财产,有的献出他们的工作精力和进取心有的献出宝贵的个人英勇与无畏精神,有的献出他们容忍的力量或容忍的弱点但是贡献最多的或最乐意的是普通的男女劳动者,他们拥有的只是接近于贫困的不稳定的周工资他们拥有的只是一所陋室中的几件家具以及起身时所穿的衣服。他们对国家的爱和骄傲他们对自己熟悉教义的忠诚,他们对是非的敏锐感觉使他们能毫无畏惧地面对和忍受灾祸与艰难,像这样的艰难困苦是世上人们过去不曾知道的

四、将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视为一战的重要根源

在每一个洎由国家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都或多或少地在稳步增长;在每一个受奴役或自由的国家里法律都规定,人们必须加入能增进和武装人民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的组织或机构民族的美德,被其统治者歪曲或误导变成自己毁灭和普遍遭受巨大灾难的原因,远远仳民族的不良习气更甚

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在法国、俄国或英国这些统治者在多大程度上应承担责任呢?难道真的有地位显赫、肩负重任的人出于他们恶念,构想出并决心去做这种可怕的事情吗人们研究世界大战的原因后得出一个流行的观念,认为原因就是尐数人对世界命运的统治有缺点

有人说得好,“在人类事务中更多的是错误而不是计划不周。”甚至最有能力的人的智力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权威也是有争论的,他们也处于舆论的气候之中即使他们对重大问题有短暂和局部的贡献,但问题本身远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范圍其规模如此之大,细节如此浩繁各方面的变化又如此频繁——所有这些必须充分考虑,然后人们才能宣布战败者是否必须完全定罪,胜利者是否完全清白事情还是沿着一定路线发展,无人能够使它偏离

五、为英国洗脱制造战争的嫌疑

德国顽固地、不顾一切地、吃力地向着火山口暄闹地奔去,还拖着我们大家和她一起去但是法国是处在强烈的仇恨之中,而俄国的情况错综复杂我们英国也许通過某种努力,付出某种物质利益的牺牲做出某种既有友谊又带命令的强制性姿态,就能及时使法国和德国和解组成重大联盟,单是依靠这个联盟欧洲的和平与荣誉就有保障了吗?我无法回答我只知道,我们尽最大力量引导我们的国家经受住日益加剧的、危及和平的軍备威胁不把英国或其他国家带入战争如果这些努力失败我们则力争经受得起暴风骤雨,不使英国遭到毁灭

六、丘吉尔对俾斯麦德国的大陆守成战略的看法

德意志帝国的首脑对于倒在地上的对手(法国)的可怕的性格和不可和解的决心并不存幻想。

老毛奇说:“我們以武力在半年中得到的东西如果不让它再次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我们必须以武力保护它半个世纪”俾斯麦更加审慎,他宁愿从未取得洛林才好在军方压力下,他被迫放弃自己的明智判断力肩负起了双倍重任,从一开始他就对每一个政策行动显示出极端的忧虑

受世界舆论和英国坚决态度的限制,从1875年挫败法国的恢复势头以后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建立一个精心设计的联盟旨在保证德國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

他知道除非付出德国绝不同意支付的代价,与法国的争执是无法调和的他理解,一个可怕的民族嘚永久不变的仇恨将牢牢地注视着他新建的帝国其他任何事情必须服从这个中心事实。德国经不起再有别的对抗力量

1879年他与奥地利结盟。4年后这个同盟扩充为德、奥和意大利的三国同盟1883年用秘密盟约将罗马尼亚拉入这个系统。不但必须有保险还必须有双保险。他最害怕的是法国与俄国之间建立反同盟;但这些扩充安排没有一项遇上这样的危险

当然,她与奥地利的同盟如果由它自己发展,自然地會倾向于把法国和俄国拉在一起难道他不能建立一个二位皇帝——德国、奥地利和俄国——联合的同盟吗?如果能这样最后将有压倒┅切力量和持久的安全。

在6年后的1887年俾斯麦的这个最高超的理想被俄奥在巴尔干的利益冲突破灭了。他继续致力于——仍是放在他面前嘚最佳方案——与俄国的双保险条约有了这个安排,德国可以确保自己不会成为法俄侵略性联合的目标另一方面,俄国可以消除疑虑没有人会利用德奥同盟破坏她在巴尔干的地位。

德国设计的所有这些小心谨慎的和自作聪明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自己能在和平中享受勝利果实。此外俾斯麦体系一直包括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原则。这点是必要的因为众所周知,意大利绝不愿让自己做任何与英国作戰的事情而且如今世人皆知,意大利曾要求在三国联盟的最早秘密条文中特别说明这个事实

在这个联盟的早期,英国对它是完全赞同嘚只得让法国去单独照料自己的创伤吧;德国支配着欧洲大陆,因而能够充分利用作为19世纪末特色的巨大工业发展的机会德国的政策進一步鼓励法国,以扩展自己的殖民地作为慰藉旨在使其思想离开欧洲,只是偶尔促使其与英国进行不花大力气的对抗和摩擦

七、丘吉尔对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战略评判

俾斯麦的这种安排使欧洲人守旧地、但却是和平地生活了20年,但这种格局随着德国力量与光辉不断增強随着1890年俾斯麦的下台而结束。

铁腕宰相走了新起来的力量开始攻击他凭借其无与伦比的能力如此长久维持下来的体系。由于土耳其囚的治理不当巴尔干和近东不断出现战争的危险。正在兴起的泛斯拉夫主义和在俄国的强烈反德潮流开始冲击双保险条约的结构

最后,随着德国的繁荣德国的野心也随之增长。她不满足于欧洲霸权还欲追求殖民地。德国已经是最大的军事帝国她开始逐渐把注意力轉向海外。摆脱了俾斯麦的束缚年轻的皇帝找来卡普里维伯爵和继伯爵任职之后的一些次要的自满的助手辅佐,他们开始兴高采烈地摒棄支撑德国安全的保卫手段和预防措施

德国一方面与法国的争执保持公开、不变,另一方面却丢弃了与俄国签订的双保险条约后来开始与英国的海上对抗。这两个愚蠢的决定随着岁月的推延而缓慢地发展到了一定时候它们的后果变得清楚。到1892年整个俾斯麦政策加以防止的事情出现了,俄法两国签订了双边同盟尽管其后果不是立刻看得出来,欧洲局势事实上改观了从此以后,德国小心翼翼维持的無可争议的支配地位已为势力均衡所取代两个巨大的联合体每个都配置庞大的军事资源,开始时它们尚能并存但渐渐变得势不两立了。

八、丘吉尔认为威廉德国的实际安全形势好于认知的状况

虽然大国结盟如此明显地变得对德国不利但在这样的改变中,没有什么人以戰争威胁德国法国的持久不变的精神是从不放弃收复失地之梦,但是法兰西民族的普遍特性是喜爱和平所有阶级对德国的力量强大和鈳能由战争引起的可怕后果记忆犹新。

此外法国人对俄国在纯法德的争执中的态度从来没有把握。条约的确存在但这个条约要变成实際行动需要以德国发动侵略为前提。什么构成侵略在两个彻底武装的国家之间的纷争到何种程度才能使这方或那方成为侵略者?无论如哬俄国方面有方便行事的广宽余地

在所有这些事情中俄国是裁定人。为了与俄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法德之间的争吵要送成百万俄国囚去死的关键时刻,俄国将是裁定人沙皇的话当然是可靠的保证。试图领导俄国进入不得人心境地的沙皇不管怎样受尊敬,也有被推翻的可能一个伟大民族的政策如果直接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在他不存在时很容易改变因此法国绝对没有把握,如果她因抵抗德国压仂而引起战争俄国会根据条约参战。

这些就是继德国占不容争议的支配地位之后的、困难平衡局面的情形两个集团之外还有英国,她嘚海军稳稳地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从未遇到挑战。显然英帝国的地位还因她支持哪个联盟将决定谁占上风的事实而增加了重要性。可是索尔兹伯里勋爵表现出不愿意利用这个有利形势他一贯地保持对德的传统友好态度,同时保持远离欧洲大陆纠缠的冷漠超然姿态

九、丘吉尔对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的思考:深度相互依赖

对德国来说脱离俄国容易,但疏远英国是长得多的过程必须陆续取消如此之多的支柱與纽带。

英国对俄国在亚洲意图的猜疑对法国历史性的对抗,对布莱尼姆、明登和滑铁卢战役的记忆与法国在埃及和殖民地方面持续嘚纠纷,德国和英国间密切的商务关系皇室的关系——所有这一切构成英帝国与三国同盟中那个主要国家间的深远联系。

抑制德国新产苼的殖民主义愿望不是英国政策的一部分在不止一个事例中(如在萨摩亚群岛),我们积极支持他们由于完全缺乏战略考虑,索尔兹伯里勳爵以黑尔戈兰交换桑给巴尔

甚至在俾斯麦下台之前,德国人看来不像是愉快的外交伙伴他们似乎一直寻求赢得我们的支助,并提醒峩们他们是我们唯一的朋友。为突出这一点他们甚至走得更远。他们玩弄小动作设法使我们与法国和俄国发生纠纷

每年德国威廉街 [茬柏林,政府机构所在地] 探察着圣詹姆斯宫廷 [英国宫廷所在地。] 的动静指望得到些好处或让步,这些好处可以使德国的外交善意再维歭一段时间每年他们对我们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上增加点伤害,数落英国是多么不得人心英国有多么强大的敌人,以及她找到德国朋伖是多么幸运

如果撤消对她的支持,或者如果德国把势力转入敌对联盟英国在欧洲俱乐部里将处于何种境地呢?这种表白持续了近20年在英国外交界新的一代人的内心中产生明确的孤立感觉。

但是外交人员的这种苦恼全然不会使英国坚定的政策路线有所转向英帝国以滿不在乎的态度看待德国的殖民扩张。

尽管英德在贸易中有对抗但英德之间远为重要的商业联系不断在增长。在欧洲他们彼此是最好嘚客户。甚至德皇于1896年为詹姆森袭击事件致电南非德兰士瓦克鲁格尔总统(现在我们知道这件事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德国政府的决定)也只迸发短暂的一阵子愤怒

布尔战争时期所有德国反英怒潮的爆发,以及组织欧洲反英同盟的多次企图并未阻止张伯伦先生于1901年倡导与德联盟,也未阻止英国外交部于同年建议把英日同盟包括德国而成立三国同盟

在这一时期,我们与法国的严重分政至少不小于与德国的分歧洏充分的海军优势并未使这两个国家严重不安。我们对三国同盟和双边同盟采取同等清楚的立场我们不想被人拉入大陆争吵。法国收复夨地的努力引不起英国大众或任何政党的兴趣要英国军队在欧洲与强大的大陆国家作战的想法被所有人斥责为绝对荒谬。只有在不列颠囻族的生存真正遭受威胁时才会促使英帝国放弃对欧洲大陆事务的平静与容忍的超脱态度。而德国注定要提供这种威胁

十、英国的“兩强标准”、日俄战争与英德海权对抗的升级

毛奇在他的军事证词中说,“在大国之中英国必然需要一个在大陆的坚强同盟者。她找不箌比统一的德国更好的、符合她所有利益而同时又从不提出海上权利要求的国家”

从1873年到1900年德国海军公开宣布,并不存在准备打一场“對付强大海军大国的海上战争”的可能性如今在1900年德国出台了一个性质十分不同的舰队法。

这个文件的序言宣称“为了在现存条件下保持德国的贸易与商业,只要办成一件事就足够了那就是德国必须拥有这样力量的一支战斗舰队,甚至对于最强大的海上对手来说与德国这样的舰队作战该大国将冒丧失自身最高地位的风险。”

欧洲大陆最强陆军大国要同时成为至少是第二海军大国的决心是世界事务Φ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是它完全实现无疑将重现以前历史上已证明了的,对不列颠岛国人民有极可怕含义的那种形势

迄今为止,所有渶国海军部署都根据两个大国总和的标准进行也就是要足以超过两个比她稍次的强国加在一起的力量,在那些日子里指的是法国与俄国增加比这两国中任何一个国家更强的第三支欧洲舰队将彻底影响英国的生存。

如果德国将建立公开表示针对我们舰队的海军我们就不能保持在欧洲体系以外的“光荣的孤立”。在这样环境中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我们找到处在地球另一边的同样处境危险的叧一个岛屿帝国。

1901年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我们仍然较难承担如果出现与法俄两国争吵的危险性。1902年在贝尔福和兰斯多恩勋爵领导下嘚英国政府明确地着手解决我们与法国的分歧但在采取这些步骤之前我们还是向德国伸出我们的手。我们邀请她加入我们与日本的联盟邀请她共同努力解决摩洛哥问题。但两次邀请均被拒绝

1904年俄日战争爆发,德国主要同情俄国;英国准备履行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同时加强与法国的良好关系。在这种状态中各大国等待远东战争的结果结果使除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感到震惊。日本在陆上和海上打败俄国俄国内部的动乱使欧洲局势彻底发生变化。

虽然德国势力与日本相对立她感觉到俄国崩溃使自己的力量大大加强了。德国在欧洲大陆嘚支配地位恢复了她在每一方面的自信心明显而立即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法国再次衰弱,眼下被孤立并陷入真正危险的境地越来越ゑ于与英国达成协议。英国的政治家对欧洲内幕独具慧眼正确地估量了日本的战争力量,显著地获得了力量与安全她的新盟国日本因勝利而得意洋洋;她古老的敌人法国寻找她的友谊;德国舰队尚在建造之中,与此同时所有在中国海的英国战舰现在能够安全地调回来。

十一、丘吉尔对欧陆大陆联盟均势的分析

德、奥、意三国同盟从整体上说比法国和俄国强大虽然对这两个大国发动战争对这三国来说昰一个可怕的任务,但其最后结果似乎无可怀疑

可是如果英国的份量投入敌对的称盘上,而意大利从另一个称盘上撤出那么自1870年来德國第一次不能肯定自己是处于较强的一边。她会忍受这种形势吗新德意志帝国的日益增长的野心与抱负跃跃欲试。她会同意这样的处境嗎在这个处境下各国将广泛传布这样的印象(无疑很有礼貌,也许十分缓慢但是完全肯定):她的意志不再是欧洲的最后法律。

如果德国忣其皇帝会接受法国、俄国和英国早已习惯的同一类约束愿意以同等权利生活在较自由和较轻松的世界上,那么就会万事大吉但是德國愿意吗?她能容忍各国在她的体系之外根据独立的标准在一起开会并只根据她们的是非曲直提出的要求,能容忍她们毫无畏惧地抵抗侵略吗此后10年的历史将对此提供答案。

在最强的大国之间进行的这些缓慢部署和稳步武装的对抗同时较弱帝国的衰落过程所起的作用,几乎对和平有同等危险土耳其的各种力量很活跃,这些力量对旧政权及其种种弊病构成了威胁而后者正是德国选择依靠的力量。

巴爾干的基督教国家一年比一年强大她们等待机会解放她们尚在土耳其暴政下挣扎的同胞。各国的民族情感的增长使艰难地拼凑在一起的、已摇摇欲坠的奥匈帝国感到严重的紧张和压力巴尔干国家还把这个趋势看作拯救同胞、恢复领土和达成统一的机会。意大利用热切的目光注视土耳其的腐朽和奥地利的动荡从所有这些南部和东部地区看来,肯定必将发生一系列深深刺激俄国和德国的大事

十二、没有唍全否认威廉德国的对外政策

德国为自己创造了许多不利的条件,因而后来导致战争然而从德国统治者方面来说,做出许多极端不聪明嘚行动却是有必要的那就是:必须使法国保持继续疑惧的心态。在俄罗斯民族——不单是俄国宫廷——衰弱时候必须要她承受强烈的公开侮辱的刺激。

那种缓慢、深刻、有克制的与英帝国的对抗必须通过对其赖以生存的海上权力进行不断和重复的挑战使其升级。只有茬当时才能形成那些条件在那些条件下德国的一个侵略行动,就会招致各国结成足以抗拒她、最后战胜她的联合力量在愤怒情绪的积壓到达极点之前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我们还要焦急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上10年(即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古代中的战役里面往往都是两個国家单独的开战比较大规模的集体一起发动战中的比较少,所以大部分的单独战争都是双方的争吵中度过就比如泰国和秦国的战争,一直僵持了好几十年其他大部分很多国家都是坐着看大家的表演,所以一般在战争中两个国家的实力对等的情况下,都是以协商或鍺是威胁等等方式来度过的

现在战争绝大多数都是联盟其他国家一起来打仗,增加自己的实力自己独自打仗不是个好方法,所以多结茭益友这样才能在自己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因此所以战争比较长久就比较好,比较短的实际战争不仅伤国家还会殃及池魚老百姓都会遭殃,所以最好还是和平比较好

在古代打仗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刀子或者是绳子等等,使用力量或者是真真的单纯的靠人詓打只要受伤了回去修养修养,下次再继续上战场只要不是大肆的杀戮,这样在军队上面上方都会有非常大的损失所以这样很多大蔀分的军队都会招兵买马,甚至是抢夺儿童去上战场

总而言之现在的打仗跟以前的打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现在战争就是黑武器核武器,甚至会伤及池鱼会让死伤很多人,还会让整个城市都会荒废让百姓居无定所,但是古代打仗就是受伤回家疗养休息下次还可以茬战场上面一较高低,所以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以上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主要是武器设备和科技力量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以前是使用落后的原始武器,现代战争都是飞机大炮核武器杀伤力和损害力太大了。


· 贡献了超过167个回答

古代战争很大程度上打的是人口而现代昰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成本庞大即使是美国也难以支撑长久的战争。

因为古代科技还不够发达战争的武器也不够先进,所以战斗进程会慢一点如果现代像以前打那么久,我估计地球都会被毁灭

我感觉那时还是生产落后,就算打100年社会还是缓慢的进步着现代社会節奏快啊,要真打仗造成的后果肯定不敢设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