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权的定义:南明政权为什么没算在明朝的历史里

争议:南明王朝算明朝吗?南明史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著名学者顾诚先生编撰的《南明史》是国内南明史研究方面的权威著作,他在该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按照顾诚先生的观点:1664年,在茅麓山地区坚持抗清斗争的夔东十三家军被清军消灭,标志着南明史划上句号。我不赞同这一观点,南明史结束的标志应该是什么?在古代时期,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如果皇帝陷于敌国手中却不能生还,往往被史家当成是国家灭亡的标志。1662年,流亡到缅甸的永历帝不幸陷于清廷之手。过去,人们往往把这一事件当成是南明政权灭亡的标志。例如:1902年4月,章炳麟、秦力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242年纪念会”。按照他们的民族观:由满人主导的清廷并不是正统的中国政权,而是一个外族殖民政权。当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虏后,南明政权宣告灭亡,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国也进入了亡国时期。顾诚先生不认同这一标志的理由是:尽管永历帝已经殉国,但奉明朝为正朔的抗清斗争仍在继续。换句话说:他强调的不是皇帝的死亡而是武装斗争能否延续。只要华夏大地上还有公开坚持复明立场的抗清政权,南明史就没有结束。我们可以提出疑问:“尽管夔东十三家军已经被消灭,但坚守台湾的郑氏政权仍然没有放弃抗清立场,为什么不能以郑氏政权被摧毁的那一年(1683年)作为南明灭亡的标志呢?”顾诚先生的理由是:在三藩反清战争中,郑氏政权的领袖(郑经)也一度和其他抗清势力联合作战,但不能把这场战争算成南明史的一部分。
三门峡生活网讯(编辑 李园园)近日长寿老人添玄孙的消息再引关注,据了解付素清老人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女性,现已经足满119岁,就在4天前...
&来源:三门峡生活网
大家都知道三国有神医华佗。在中国古代,相术几乎和医术一样普遍,从街头巷尾到深宅大院,都活跃着相师的身影。
&来源:历史挖掘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组宏大的建筑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来源:历史一箩筐
这不是在欧洲的某地,而是中俄边城——满洲里。 满洲里虽然是中国城市,却到处是异域风情,并且大街上随处可见俄罗斯人,让人感觉置身于欧洲。
&来源:和那个鱼去旅行
奇闻姐导读:故宫灵异事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尤其是1992年的那次事件,由于是雷雨天,被很多人亲眼目睹,所以故宫闹鬼的说法经久不息...
&来源:奇趣网
日,光绪皇帝驾崩,紧接着11月15日,慈禧又咽气了。一时间,大清国阴云密布,朝政暂停,娱乐歇菜,人们手头的工作亦放下...
&来源:历史解密坊
1933年冬,他与妻子两人在古城四川广元拜堂成亲。—年后,女儿张清芳出世,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料1935年竟发生了“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
&来源:雷史我聊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来源:小明读历史
文/暮四先生本文首发于车图腾,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关于蒋委员长的是非功过,暮四不便评说。
&来源:车图腾
在世界政治历史舞台上,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曾遭遇多次暗杀,但他们都侥幸逃脱,有的甚至亲手击毙了刺客。他们被认为是“最难杀死的人”。
&来源:华声在线
在中国短暂恢复对外蒙古的管辖后,外蒙古复被苏俄占领,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5年6月,徐树铮(中)与考察团随员摄于意大利近年来...
&来源:谈古论今看天下
《支那文化史迹》中收录的五台山照片。█ 五台山东南面远望█ 台怀镇全景█ 塔院寺大白塔█ 塔院寺大白塔█ 显通寺█ 显通...
&来源:山西老乡俱乐部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南明 - 搜狗百科
南明公元1644年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毅宗于自缢,明亡。后来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满清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政权、、政权及政权,前后共历18年。1661年(历十五年),率清军入缅,索求,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永历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此后郑氏政权继续奉永历为。1683年,郡王降清,清军占领台湾,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
国际域名缩写
(南京)、太平府(当涂)
永历朝后期
府(安龙)、云南府(滇京)
南京,福京,滇都,广州,肇庆
佛教,道教
天兴府(福京)、延平府(延平)
清统一战争南明是明朝的延续。历经三帝一王,十八年。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抵抗满清的政权。包括政权、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1683年,延平郡王郑克塽降清,清军占领台湾,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南明的历史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
重建明王朝
十七年(1644年)正月,在西安称帝,建国“”,之后向北京进兵,三月十九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向南走。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大体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于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权则据四川一带,政权则据有外的现今,且控制蒙古诸部落,而明朝的残余势力则据有淮河以南的。此时明朝南京的一些武将决计拥立王室的,重建明朝,然后挥师北上。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等人以立贤为名拥潞王,而则主张拥立。但福王最终在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了南京政权主要武装力量、、和,以及中都凤阳总督的支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五月,朱由嵩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光,史称南明。福的以“联虏平寇”为主,谋求与清军连合,一起消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军。
各政权的灭亡
南明建国前后,大顺已被清朝击溃,李自成先后丢失北京和陕西,退往湖北。清二年(1645年)三月,将军事重心东移,命移师南征。此时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驻守武昌的不愿与李自成正面交战,以“”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下。四月廿五,扬州城陷,史不屈遇害。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镇江。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五月廿二朱由嵩被虏获,送往北京处死,弘光政权仅一年,即覆灭。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的益王朱慈炲(1645)、福州的唐王()、绍兴的()、桂林的朱亨嘉(1645)等政权先后建立,其中以鲁、唐二王政权较有实力。这时清朝再次宣布薙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薙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鲁、唐二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各击灭。鲁王在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唐王则被清军俘杀。11月,在广州和又成立了两个南明政权:唐王弟(1646)称帝于广州,改元;()称帝于肇庆,改元。这两个政权也不能团结,甚至,互相攻伐。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就被清军消灭。的益王(1647)、夔州的朱容藩(1649)称监国与桂王争立。也在南澳一度立淮王(1648)为监国,后废。桂王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农民军加入
正当南明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覆亡,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于1645年战死于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和、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北巡抚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先后叛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7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之子等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综观年间,南明军与清军作战中,败多胜少,大批南明的军队先后降清。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等领地,地盘尽失。直到以为主的加入,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张献忠于1646年战死后,以其孙可望、、、等人为主的大西军残部自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二省。1652年,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联合抗清建议,定都。不久,以大西军残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先后击杀清军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并接受了永历,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不幸的是,刘文秀于四川用兵失利,为所败,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之,逼走李定国,闲置刘文秀,致使这一波攻势最终,丢失了四川、湖南。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1653年、1654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会师广州,一举收复广东,但屡误约期,加上流行,没能成功。
李自成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哄,李定国拥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桂王狼狈西奔,进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泄密失败,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一度兵临南京城下,然而郑军中了清军,最终失败,败退厦门。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桂王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七月,李定国在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此后郑成功政权继续奉指派的为。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
1644年明朝疆域图此时大顺军势力已东至,南跨荆楚,西迄秦陇,北抵燕晋,整个北方几乎皆为其所有。南明只控制了江淮、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而在西边的四川,此时领导的另一支农民军正屯兵万县,准备向成都进发。1644年四月时期的南明疆域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被吴三桂和击败。清军占领北京后即出兵追击,十月初三,清军占领山西首府太原。 得知被清军击败,山东河南等地明朝官绅蜂拥而起,大顺军在这里的政权纷纷瓦解。而清军乘虚南下,到1644年十一月清廷已派遣使者兵卒招抚了﹑山东和河南北部三镇。而在西南,张献忠已攻下成都,收取了四川大部,并于11月称帝,建立了。而此时的南明控制范围进一步缩小。1644年11月的南明疆域李自成由山西退入陕西后,清军向陕西进发。1645年清军占领大顺军都城西安。在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后,清军即分兵三路南下江南:部出潼关,经归德向南直趋泗州﹑扬州,进攻南京;部尾随李自成已至,派遣降清的金声桓部收取南昌,然后顺江东下,与多铎部会师芜湖;原驻山东的准塔南下徐州,水陆并进,收取淮安﹑南通等江北之地。 清朝大军已进入,南明的江北诸镇面对清朝大军望风而溃,不降即逃。扬州、南京纷纷陷落。也被俘。1645年六月十四日,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地。1645年,明朝诸臣在福州又拥立唐王为帝,年号,开始与清朝对抗。1645年6月的南明疆域1646年二月,清朝再派大军南征,一举击破明军防线,攻陷绍兴﹑金华﹑定海等浙东之地。但福建的却是不战而降,八月二十八日,清军追至汀州,被俘杀。九月十九日,清军进入福州,遂与引兵避于中卫所(今厦门)鼓浪屿。十月,在江西的金声桓部清军攻下赣州,江西全境也落入清朝之手。在西边的四川,张献忠于八月焚毁成都,弃城而走。而在西南边陲,1645年十二月蒙自土司沙定洲掀起叛乱,夺取云南首府昆明,世守云南的被迫逃往楚雄。至来年二月,除楚雄以西的整个云南都归附了沙定洲。1646年十月初十,在广东肇庆继位监国,这时传来赣南重镇陷落的消息,朱由榔逃往,此时清军李成栋﹑部正迅速由福建向广东推进,清军均以布帕包头,伪称明军,偷袭广州。1646年10月的南明疆域1647年一月,李成栋部清军西进占领肇庆,在攻陷梧州后在桂林受挫后退回广东。此时清军已北上占领韶州,渡海占领琼州。四月时,广东十府均沦陷于清军之手。清朝派孔有德﹑﹑由北京南下,径取湖南,于1647年二月占领长沙。此后,孔有德又派耿仲明部北上攻常德,尚可喜部西进取攸县。到年底之时,除湘西部分土司外,湖南全境皆为清朝所得。在西南,1647年正月,张献忠被清军射死,清军迅速入川。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的率领下急速南撤,渡过长江天险,进入贵州,占领贵阳。统率的清军追至遵义,因地方残破荒芜,粮草不济,只得由四川撤回北京,只在川北据有保宁一隅之地。1647年九月,大西军与沐天波达成协议,决定“共扶明后,恢复江山。”至此除沙定洲仍据守蒙自﹑阿迷州,东川土司禄氏仍存观望外,整个云南都为大西军平定。而在东南沿海,鲁监国已被据守东南沿海的郑彩等人由舟山迎至厦门,1647年七月,趁清军主力北返,鲁监国率部亲征福建,一时义军飙发,远近响应。至1648年6月,南明义军已一度攻陷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县之地。1647年南明疆域图1647年十二月,清军攻占全州,打开广西门户,1648年正月,江西总兵金声桓在南昌宣布,除广信﹑赣州二城外,江西全省皆反清归明。清军已调大军南下镇压。三月,甘肃回民将领米喇印﹑丁国栋也发起反清起义,连克西北各州又引兵东进,攻破兰州,声势大振,清朝在甘肃统治趋于瓦解。清廷于四五月间,夺回洮州﹑兰州等地,米喇印战死。八月,甘州也被清军包围。四月十五日,清两广提督李成栋也在广东宣布反清归明。即领兵北攻赣州,后又中计,在赣州城下立足未稳,便遭突击,被打得大败。在湖南战场,清军得知江西反叛退保岳阳,明军趁机反攻:先后收复常德、辰州、靖州、黎平﹑武冈﹑宝庆等地;督师阁部何腾蛟则收复了全州,进攻永州。十一月,攻下永州,重占宝庆,清军不敌,弃衡州而走。长沙府属县已被忠贞营攻陷九座,长沙已成孤注。至此,明军已收复湖南大部,清兵保据长沙﹑岳阳而已。这年十二月,大同总兵姜瓖也在山西反清,到莅年四﹑五月,山西除省会太原及平阳外都被复明义军占据,反清起义扩展到北方。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于1648年四月攻福建同安。1648年11月的南明疆域1649年正月,形式逐步恶化,清军突袭湘潭,湖南宝庆﹑衡阳﹑靖州等地重新沦陷,广西门户全州也失守,堵胤锡及忠贞营部则由撤入。而在江西,清军已围困南昌半年,正月十九日城破。[54]在西北,清军于正月攻占甘州,不久又破肃州,丁国栋等人被擒杀。二月,李成栋再次北上进攻赣州,三月初,明军在信丰被清军击败,兵溃慌乱之中,李成栋也坠马溺亡。二月十五日,继姜瓖在山西反清后,也在起事,南下占领延安,恢复陕北十九个州县,秦﹑晋两省反清势力已联成一片。直到1650年十一月,清军才平定陕北。1649年十一月,清朝调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尚可喜三王旧部再次南下,孔有德由湖南攻广西,耿仲明﹑尚可喜经江西取广东。1649年6月的南明疆域1650年除夕之夜,尚可喜与部由江西偷袭,又攻陷韶州,三月,清军围攻广州。尚可喜见城坚难破,先发兵招降惠﹑潮二州明军。六月,郑成功垂涎潮州产量之地,竟趁乱引兵攻打驻守此城的,此时潮州以西的惠州已归附清朝,潮州已于南明隔绝,而又受到“友军”郑成功的攻击,于是郝尚久一怒之下再次投降清朝。十一月初二,清军调集援兵大炮,攻破广州城池,杜永和由水路逃往海上琼州。1650年九月,孔有德部进入广西,另一路由全州南进,南北夹击桂林,明军战败。李成栋之子李元胤不忍广东全省重新沦陷清军之手,遂往高州﹑雷州收拾残部,准备再战。此时,孙可望已率军由云南进至,收编了黔省各地割据军阀,准备与清军交战。这一年,郑成功夺取其占据的厦门﹑金门。1650年11月的南明疆域1651年,清朝平﹑靖二藩攻陷﹑廉州。1651年十二月,由柳州南下的清军攻占南宁。1651年三月,清军趁郑成功进攻广东之际,发兵袭取其在厦门的根据地;七月,清军兵分三路攻取鲁监国占据的舟山:一路由杭州至绍兴,一路由衢州经台州——两路军同至定海,共取舟山,另一路由台州乘船北上,吴淞水师则由海上南下。八月,清军在海战中击败明军,于九月登陆舟山破城,鲁监国等人被迫南下,经温州海域三盘至福州海坛山,1652年正月进驻厦门,与郑成功会合。同年,在南宁屡受排挤﹑又不愿投靠孙可望的忠贞营在的率领下经庆远﹑独山北上夔东,与﹑刘体仁﹑李来亨等部会合,后来这一带拥明抗清的武装一起被称为。1651年12月的南明疆域1652年四月,李定国引军入湖南,连克靖州﹑武冈,至八月,湖南大部州县都被明军收复,除辰州孤城明军久攻未下外,只有岳州﹑常德二城尚为清军据守。明军在七月初四破桂林。攻克桂林后,李定国乘胜追击,收复梧州。得知湘桂失利后急派敬谨亲王尼堪领八旗精锐往援湖南。孙可望得知清兵即将奔赴湖南,急调李定国由桂入湘,于是广西大部重新沦于清军之手。十一月,尼堪大军进至,明军退往宝庆。尼堪骄心自用冒进直奔衡阳,遭李定国重军伏击大败,同一天,辰州孤城也被孙可望军攻克。1652年二月,吴三桂与李国翰已由汉中入川,迅速占领成都﹑嘉定﹑重庆﹑叙州等地。八月,入川的刘文秀军开始反击,一举攻克叙州﹑重庆。九月时,清军已退至川北保宁。刘文秀光复四川大部后,率军追至保宁,中吴三桂埋伏,明军大溃,刘文秀败回贵州。1652年十月,郑成功进攻失利。1652年10月的南明疆域孙可望逼走李定国后,亲统大军由武冈进至宝庆,1653年与清军大战,明军战败,清兵趁胜占领宝庆,双方开始在辰州﹑武冈一线对峙。李定国退入广西,脱离驻守贵州湘西的孙可望后,决定由广西向广东进军。1653年二月,李定国重占梧州,师出广东,进抵肇庆城下。自三月二十六日起,李定国开始攻城,李定国攻肇庆未能得手,只得于四月退回广西。 而这时,江南反清志士正密谋联络东西明军,与孙可望军会师于长江。1653年秋,﹑统水师由福建北上,抵达长江口,1654年正月直到瓜州,后因不出,只得返航东下。1653年四月,清军攻海澄,被郑军击败。1653年南明疆域1654年三月,李定国再次进军广东,攻陷廉州﹑高州,但此时清朝援兵到达,李定国被迫撤回广西,所复州县重新沦陷。1654年十二月,得到郑成功援军的张名振三入长江,直逼南京。 1654年,郑成功夺得漳州﹑泉州,后毁城而去。1655年五月,刘文秀水陆并进,进攻常德,由于天降大雨,陆军延期,水军被得到援军的清兵击败,进军长江的计划遂告失败。1655年,郑成功遣水军北上浙江,南下广东。北征之师于十二月进抵舟山;张名振部也从沙洲航海南下进攻舟山,二十六日,和定海清军皆反正归明。南下广东的郑军在潮州揭阳战败,于1656年扬帆东返。年南明疆域1656年二月,趁李定国西返云南之际,清军迅速向广西推进,广西大部州县再次沦陷。1656年七月,郑成功军攻克福州门户闽安镇,进军福州。1656年,清军再攻舟山,于八月二十七日重占该岛。1657年月八月,孙可望率大军由贵阳出师讨伐李定国,挑起内战。孙可望走投无路,深恨李定国,一怒之下投奔宝庆,剃发降清。清廷得孙可望之助,尽悉云贵虚实守备,于十二月起兵三路,进军西南。年南明疆域1658年正月,清朝三路入黔:击败湘西明军,攻克沅州﹑靖州,一路西进,占领,四月入省会贵阳;至四月占领重庆,遵义,于五月与托罗会师于贵阳;赵布泰军三月由湖南赴广西,取道桂林﹑南丹,与五月攻占都匀。至此。三路清军已在贵阳会师。在明军节节败退之际,李定国奏请永历帝遣使前往川东,联络夔东十三家,令其西下攻重庆,以牵制清军。七月,夔东刘体仁等部攻重庆,吴三桂深恐后路被切断,率主力回防,将明军击败。十一月,夔东十三家水陆并进,再攻重庆,双方激战十余日,由于内变,明军水师大败,陆军也被迫回师东撤,忠州﹑万县也落入清军手中。九月,李定国决定分兵把守关岭﹑﹑贞丰,以挡清军,未成。十二月,清朝大军已至曲靖。永历朝廷大为震动,决定由建昌北撤川西,但马吉翔等人私心自用,撺掇永历帝及李定国西逃,最终逃往滇西。1658年八月,郑成功趁清军主力聚于西南之际,乘船北上欲入长江。不料八月驶至浙江羊山突遇飓风,兵船损失颇大,只得南下浙江,以图再举。1658年南明疆域1658年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君臣撤往大理。1659年,清军未经抵抗即入昆明,初四,永历帝至永昌(保山),清军发兵追击,克永昌,渡过怒江直逼腾冲。 永历帝经边境铁壁关逃入缅甸境内,于五月经水路至缅甸首都阿瓦。1659年吴三桂部又平定川南叙州﹑嘉定等地,七月,清军进入成都。1659年,郑成功与张煌言再次北上,夺取定海,由入长江,破瓜州﹑陷镇江,逼近南京。张煌言率前军西上,招抚上游各州县来归,一时大江南北群起响应,徽州﹑芜湖﹑巢县﹑当涂﹑太平﹑铜陵﹑宣城﹑无为等地依次归附。清廷闻南京危急,急调清兵支援,于七月击败郑氏陆军。1662年四月,永历帝被绞杀于昆明。李定国军得知永历皇帝被清军俘杀的消息伤心备至﹑不久发病死于景线。其部下不久便纷纷降清。1662年二月,在东南率军渡海的郑成功收复盘踞三十余年的台湾岛,在海外另辟乾坤。1662年永历朝廷覆亡后,只有东南沿海郑成功﹑张煌言部和川东鄂西的夔东十三家还在坚持抗清。1663年,清朝发三路大军会剿夔东,双方在山险岭峻之地鏖战九月,均损失惨重。十一月,清军调西安满兵经汉中入川,助攻夔东。夔东十三家最终不敌,刘体仁自缢,袁宗第﹑郝摇旗被俘,夔东抗清基地失陷。至此,明室在大陆已无寸土。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次年,即1663年卒,其子孙﹑相继保有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水师大举攻台,不敌,于1683年降于清朝。年南明疆域
弘光:福王:1644年-1645年 :建都南京。 :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日(6月7日)称监国于南京,十五日(6月19日)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五月二十四日(6月17日)清军占领南京,二十八日(6月21日)(或二十五日)被俘。翌年四月初九日(5月23日)被弑。 隆武:唐王朱聿键:1645年-1646年:建都福州。 庙号:绍宗 谥号: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弘光元年日(6月29日)(或日(8月27日))称监国于福州,二十六日(7月19日)(或二十七日(7月20日&),或十五日(8月16日))即皇帝位,隆武,以七月初一日(8月21日)之后为元年。隆武二年八月二十八日(10月7日)(或二十七日(10月6日))被俘。 绍武:唐王朱聿:1646年-1647年:建都广州。 庙号:文宗 谥号:贞天应道昭武达仁成宣闵孝节皇帝隆武二年十一月日(12月8日)(或初一日(12月7日),认为初二日为对)称监国于广州,初五日(12月12日)即皇帝位,改明年为绍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日),广州失。 永历:桂王朱由榔:1646年-1662年:建都。 庙号:昭宗 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检礼仁克孝匡皇帝隆武二年十月十四日(11月20日)称监国于肇庆,十一月十八日(12月24日)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永历元年。永历六年二月初六日(日)至安隆所,两广失。永历十五年七月十九日(日)桂王左右的臣子共四十二人被杀。十二月初三日(日),桂王被缅甸王送至清军营内,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被绞杀于昆明。 监国 :潞王:1645年:建都杭州。 弘光元年六月初八日(7月1日)称监国于杭州,十四日(7月7日)降清城失。翌年四月初九日(日)与弘光等俱被杀。 定武:韩王:1648年-1661年(一般认为不可信)庙号:平宗 谥号:揆道知仁贞信德文奋武靖肃敦康元皇帝定武政权的记载见于清朝初年的(1986年出版)。但一般认为不可信。可参见顾诚。 监国::1645年-1653年:建都绍兴后台州。 庙号:义宗 谥号: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献文敬武明德肃仁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一日(8月12日)称监国于台州,以明年为(鲁)监国元年。鲁监国八年三月,自去监国号,奉表滇中(永历)。 东武:淮王:1648年-1649年庙号:敬宗 谥号:忠天隆道昭义钦成靖文襄武奋仁睿监国:王朱亨嘉(兄裔):1645年:建都桂林。 在南京陷落之后,隆武元年八月初三日,自称监国,在八月二十五日被俘。 监国: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建都应天自称监国三日。 监国:益王朱慈炲:1645年:建都 于弘光元年十月自称监国。 监国:益阳王朱术?:1646年:建都龙游 自称监国。 监国:益王:1647年:建都自称监国三日。 监国:朱容藩:1649年:建都夔州 于永历三年正月自称监国,次年春,兵败自杀。 监国:宁靖王朱术桂:1648年至1683年庙号: 谥号:秉天正睿良敏敦文简武思仁贞孝考皇帝至永历三十七年十二月降清止,政权名义上一直奉朱术桂为监国,使用永历年号。
正当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挽救了危局。自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和、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北巡抚联合抗清。1647年(永历元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清广东提督、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清延安营、清甘州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另外,还专门派使节前往石柱争取四川总兵、忠贞侯的支持:《春晖堂笔记》写本卷中《永历杂记》有一则云:“当入滇之先,遣使往忠州加秦良玉,任以四川,仍以督兵靖川中诸贼。”。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声势颇大。1648年(永历二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1652年(永历六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年(永历三年至四年),何腾蛟、瞿式耜、等人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清康熙三年)。1652年(永历六年),南明永历朝廷接受部将、联合抗清建议,定都。不久,以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击毙清定南王,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海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南明王朝的厦门保卫战:明军难得的以弱胜强之后,刘文秀于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逼走李定国,自己统兵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中失利。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1653年(永历七年)、1654年(八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成功会师广州,一举收复广东。虽然李定国部队先后取得大捷和江门大捷,但屡误约期,加上流行,导致肇庆战役和新会战役没能成功。但郑成功部队并没有闲着,1656年(永历十年),郑军取得泉州湾大捷,1657年(十一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同年率部取得文村大捷。1656年(永历十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永历十二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桂王狼狈西奔,进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泄密导致未能,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此即。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接连取得、大捷、镇江大捷一系列的胜利。郑军一度兵临下,并收复四府地方,然而郑军中了清军,最终失败,撤回厦门。清军派大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但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海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清军入关,明末发源于老百姓的英勇抵抗,值得同胞缅怀。正是危难之际总有,才使得5000年不断绝,而其他诸多古国皆已作古,换过一轮又一轮。缅怀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的凛凛,不与。民族英雄:,绝命语:“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率扬州百姓抗清。几世繁华的,那个富家天下、扬一益二的扬州城遭受了鞑子的破坏,化为废墟。但后人不会忘记扬州先辈的气节,壮怀激烈。不愧是华夏名城,。“不知江月待何人”“青山隐隐水迢迢”“竹西佳处”“烟花三月下”“十年一觉扬州梦”……,绝命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三百里江山”指城。江阴百姓抵抗八十一日,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江东少年,少年江东。16岁就义。绝命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张煌言,绝命赋:“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张煌言被并称“”,祭英雄,秀美的江南山水为之增色。
南明时期,、日本、、、也曾派使者入贡。元年也曾颁登基予琉球,并记载于琉球一书。值得一提的是,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诏谕清朝,并称为。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及、以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意图令南明和清朝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到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70]意图令明朝和清朝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到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1644年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琉球仍旧尊奉明朝为中央王朝,与明朝的继承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朝贡不绝。《明史·琉球传》称:“虔事,为外藩最。”1644年,尚贤王遣正议大夫金应元、使者吉时逢等渡明请求册封;因当时清军攻入中原,战乱未平,且又有海盗阻隔道路,所以长时期滞留在福建省。1645年,南明弘光帝即位,遣福州左卫指挥花煾诏谕琉球。尚贤王遣毛大用、阮士元庆祝并再次请求册封。弘光帝以礼科给事中陈燕翼为册封正使、行人韩元勋为册封副使。不过未出航的时候弘光政权就被清军所灭。立于福建,遣指挥闽邦基诏谕琉球,琉球还继续遣使向明朝朝贡。1646年,隆武帝为清朝所灭后,琉球仍然向监国朝贡。也同支持鲁王的建国公郑彩关系密切,郑彩也严禁手下船只袭击琉球贡船。鲁王和建国公通过琉球的获得了抗击清军所需的硫磺;另一方面,建国公希望从日本购买武器,但由于坚持而失败了。琉球一直拒绝同清朝建立关系,直到1653年(永历七年),琉球中山王尚质才遣使前往清朝,决定同清朝建立朝贡关系。第二年,再遣贡使,并且缴换了明朝敕印,请求封号。
弘光政权延续明朝对日政策弘光政权延续了明朝旧有的对日政策,在抗清作战中没有改善的行动,仍然设置敌视日本的官职,给浙江总兵官王之仁镇倭将军印。隆武政权一改对日政策向日借兵原来与明王朝仇对的南洋海盗商业集团,出于对故土的认同,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并逐渐成为福建事实上的控权者,以为代表的南洋商盗在福建拥立唐王,其子占据厦门。这些海盗集团原来与日本贸易交往密切,为了扩充抗清力量,隆武政权改变对日政策,积极利用他们与日本贸易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向熟悉的落主武士乃至幕府政府乞师乞资求援抗清。
早在永历政权建立之初,暹罗方面就做好救援准备,但由于情势复杂未有实质行动。后来一度大破清军,南明形势出现转机,向南洋国家请兵的计划也被搁置。而暹罗国王帕拉赛也在1656年去世,子昭发猜即位。但不久帕拉赛王之弟室利发动政变,杀害侄昭发猜自立,暹罗内乱。同年,帕拉赛幼子那莱再度政变消灭室利,夺回了政权。暹罗在一年内更迭了四个国王,政局动荡,支援南明的行动也不得不暂停了。到了1658年,那莱王稳定了国内局势,再度着手援明准备。1659年初,云南失陷、出逃的消息传至暹罗,暹罗君臣商议迎永历入泰避难。但此后不久,永历帝却逃进了缅甸。暹罗与缅甸世代仇恨,听闻此事,那莱王失望不已并担忧永历帝安危,遂派兵至泰、缅边境,见机行使,以防不测。暹罗那莱王闻永历帝殉难,李定国病故,悲痛万分,但亦无可奈何,只好引军南归。此后暹罗为南明晋王李定国立庙祭祀,每到明、永历帝忌日也都举行佛事。后来清朝试图逼迫暹罗臣服,命其交出明朝颁发的金印、诏书。暹罗国小兵寡,但又不愿背明,其王命工匠仿制金印送交清廷,将真物暗中藏匿。
永历四年(1646年)澳门葡萄牙当局发兵300、携大炮数门前来助战,一时使南明收复了不少失地。为了感谢,永历六年(1648年)宫中受洗的有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其嫡母、生母马太后、妻子、太子慈炫都进行过洗礼,但永历帝本人则并未受洗。永历六年(1648年)十月再度危机,永历帝再次派人赴澳门求援,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相助,显得微不足道。于是,王太后又决定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的书信中诚恳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来中国广传圣教。此书信历时两年之久方才抵达。而当卜弥格携教宗复书返回抵交趾(安南)时,已经是永历十六年(1662年)八月,已经濒于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终亦未能送到永历帝之手。
1644 —1645 应天(监国) 潞王1645 杭州(监国)
1645 —1655 绍兴 舟山(监国) 益王 朱慈炲 1645 抚州2、襄皇帝
1645 —1646 天兴(监国)
朱亨嘉 1645 桂林(唐王)
绍武 1646 广州(监国) 益阳王 朱术? 1646 龙游3、匡皇帝
永历 1646 —1662 肇庆
滇都(淮王) 朱常清 东武 1648 南澳(监国) 益王 朱由榛 1647 揭阳4、潮朱成功() 1661 —1662 承天5、延平文王
1662 —1681 承天监国世子 ? 1681 承天6、1681 —1683 承天1.朱成功本名郑森,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依现有文献上所记载:朱成功在隆武元年(1645)时便被封为“提督禁旅,以驸马、都尉礼从事”; 隆武二年(1646)晋封“忠孝伯,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大将军印”; 永历二年(1648)晋封“威远侯”; 永历3年(1649)封为“漳国公”。永历八年(1654)封为“延平王”。到了永历十一年(1657),永历帝晋封其为潮王,但朱成功辞不敢受。又根据闽海纪要,嗣王克爽上成功谥时称之为潮武王,故成功之爵位当为延平王进封潮王,明制国姓只止一代,故其子孙因称其本姓。2南明韩王朱本铉的定武政权之存在只记载于与之《》,关于其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故不应该列入表中。朱容藩仅为为楚藩宗人,僭号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也不列入。3南明诸帝当以弘光,隆武,永历,郑氏三王为正统,括号内为监国等其他诸王。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史学界有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从占领北京起,民族矛盾就成了主要矛盾;也有人认为由明至清一直处于主要地位。所以南明初期的主要政策是“联虏平寇”,意思是联合清朝扫灭“流寇”。可以说“联虏平寇”(或称“借虏平寇”)是弘光政权的。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弘光政权地结果却为“联虏平寇”方针所葬送,数十万官军叛降清朝,反过来为清政权征服江南各地效犬马之劳。隆武政权以后,朝廷改变方针,由“联虏平寇”转为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即“联寇抗清”。[1]但是后期因为内部不和逐步被清军分化瓦解,民军和南明诸政权纷纷被清军消灭。
在南明诸统治者中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监察御史吴春枝纠劾邵武通判陈主谟、古田知县吴士燿、汀州知府王国冕贪污虐民。他当即下旨:“各官赃私可恨,皆纱帽下虎狼也。若不严惩,民生何赖?都着革了职,该抚速解来京,究问追赃充饷。”当他听说被清朝逼勒剃头的军民往往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特别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元年七月,敕谕总兵何成吾曰:“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此十字可切记也。”史籍记载,给事中监永胜伯郑彩的军队进入江西,“时大清兵所至令民剃发,而南军遇无发者辄杀不问。难民因是多输牛酒,为间导;南军咫尺不得虚实,饷、导俱绝。家玉设小牌,免死,给与难民,欢呼来归者千百人”。这个政策同清廷的“留发不留头”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是更得人心的。
与阉党之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原本和东林诸君子关系不错,但受到的打压,最后倒向阉党。当时东林党人力主拥立潞王,写信给说明福王“七不可立”,马士英却抢先拥立福王。史可法在东林党与阉党之间两难。《》记载阮大铖刻意逢迎的吴应箕、沈昆铜、沈眉生等人,结果反被责打一顿,后来阮大铖成为朝重臣,随之展开报复行动。针对万历以来党争给国事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的方针。就任监国时,他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其中说:“帝王量大,则识必高。识高,必用舍公明。又何有乎东林、门户,魏党、马党之纷纷哉!呜呼,三党成,偏安矣;四党成,一隅矣!”下文说,他“监国闽省,创设有司,约率众而本己,官不备以惟人;焦劳昕夜,惟贤是求”。同年八月二十七日,亲出考选推官策题云:“历代之受患,莫过于群臣朋党之最大。于今两京之覆,二帝之伤,皆此故也。……大明开天,党肇于神庙之季。东林、魏党;门户、马党,交激递变,而有如此之痛效矣。朕今志在荡平,尽去诸党之名,惟在廷严说谎之条,在外正贪婪之罚。可见,隆武帝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门户之见,不咎既往,只要参与抗清就量才录用。永历朝又有吴楚党争,主要是“东勋”养子李元胤及杜永和等和“西勋”陈邦傅以及节制的将领之间的斗争,楚党的幕后人物为李元胤、袁彭年、丁时魁、。吴党有瞿式耜、、陈邦傅、王化澄、朱天麟。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原民军,、瞿式耜则排斥民军。吴、楚党争使得明朝与闯营、西营的战力始终无法整合,最后纷纷亡于清军之手。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论点,比如反对满洲及,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西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明朝中叶起,西方纷纷踏足中土。他们通过天文、历学、地学等科学知识来得以接触和影响中国的上层社会人士,并发展其入教。至明末,从皇室成员、宫中太监,到朝中士大夫、地方官绅,均有入教者,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传教士在华传教活动由上而下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清室入关之初,西方传教士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是随机应变,迅速投效新皇权,如等;一是继续为苟延于南方的朱明王族献计献策,试图振兴明朝政权,如、瞿纱微、等。因、隆武政权昙花一现,西方传教士在南明的活动及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永历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使明清政权的交替产生了拖缓的作用。
南明政权也铸造发行有货币,如弘光政权铸有“”、隆武政权铸有“隆武通宝”、鲁王政权铸有“”、永历政权铸有“”,其中以“永历通宝”钱铸造使用时间最长,前后长达37年。
朝代大明通宝隆武通宝年限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通宝
朝代大清大顺大西大周总统兵马大将军通宝洪化通宝年限
新朝初建,重建乃为必然之举。各政权在招收溃兵、流寇及定策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支撑本政权的军事力量存在。
弘光政权在军事上毫无作为,军费开支却极度膨胀。李清记:“上即位后,楚镇(指部)及四镇频以匮告,而司兵惟务姑息,不知汰无用,核虚名。楚镇兵五万余,需银一百八万;四镇兵各三万,需饷二百四十万,本色一百万。五镇不足恃,且还为我虞。居重驭轻,有京营六万,需饷一百二十万,锁上游,控江北,复有江督、安抚、芜抚、文武操江、、郑彩、、黄蜚、卜从善等八镇,共兵十二万,计饷二百四十万。合之七百余万,而川、楚、东、豫督、抚、镇不与焉。
根据明朝会典等制度的规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为国公,死后可追赠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实行至隆武朝。但至永历朝时时局混乱,在的逼迫下,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惯例,分封了不少异姓王。
从军事斗争上看,南明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南明处于满洲,蒙古联合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为此南明军民进行了四十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等。仅《》就收录有殉节诸臣2249人,其中大部分身处在南明。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