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习文言文的材料!谢谢各位大大

UID 237906
阅读权限 9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我们的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先背诵,再默写,最后串讲,貌似还可以。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赞同!背多了,就有感觉,很多意思也能 ...
赞同!背多了,就有感觉,很多意思也能 ...
UID 508348
阅读权限 9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跟大宝后面捡宝。
儿读了些论语,上期语文课本里出现了一句,兴奋得什么似的。就这么一点点火花,就成了他继续读下去的动力。
听鲍鹏山的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时,会听上句接下句。有时会提出:我还要再听一遍第N集。如果之前没有先读 论语,有些许的熟悉,不知他还有这兴致没?
也许:课前先熟读,再听老师讲解,课后按应试要求抠字、词。
UID 830804
阅读权限 1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UID 562025
积分 13284
威望 13284
金钱 17292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32 xly2004 的帖子
总之,培养兴趣在先,效率会高很多
UID 680530
阅读权限 8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这个帖子开得正好。
我们还基本没有开始文言文阅读呢,就前一阵读背了几篇初中名篇。孩子向来是不求甚解型的,所以感觉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还可以。
准备小升初不那么紧张或者见缝插针要开始两样工作:一是论语的朗读;二是找一本半文言文的书来阅读。《梦溪笔谈》很感兴趣,可75版的到哪里去买呢?不过没关系,应该可以找到原版的。
上次有朋友介绍说小朋友的文言文阅读,可以从半白话文的小说入手,比如《东周列国传》,不过书买了孩子还没有看,不知如何引她上道呢?
现在好的版本多着呢,只是我懒,就那本 ...
现在好的版本多着呢,只是我懒,就那本 ...
UID 396135
阅读权限 4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女儿四年级。先向各位学习,再谈点个人观点。不对的请大家指正。一直在此偷艺,谢谢各位。
虽然是半文盲,但俺眼里古文比现代文美。尤其先秦文字处处可见思想的力量。
孩子读左传,暑假开始的。每天读10分钟左右。(以前做过铺垫,春秋故事听了N遍)越读越喜欢。后悔当初让孩子读什么论语。因为小朋友对有故事情节的东西更有兴趣。我估计初中的孩子也一样。(以我家的情况来说,鉴于应试,古代圣贤的总结语放在六年级以后诵读较好,如果时间宽裕,中学以后读最好。呵呵)
从长远看,初中依然是打基础,如果将来想写出有思想的文章,建议读下古文,不要从华丽的文字读起。
[ 本帖最后由 ddmaomi 于
15:49 编辑 ]
精品文章!
精品文章!
精品文章!
精品文章!
UID 396135
阅读权限 4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在别的论坛,试着给孩子们讲过春秋,可惜。。。只讲完郑国就停了。(当时在看春秋,看到高兴偷了人家的东西,呵呵)别笑!
周王室先不说,因为简单,用几个词和几个人先简单串下
千金一笑,烽火戏诸候+引狼入室。三个人(周幽王+虢总理+申候)围绕一个美女(褒姒)干的蠢事,葬送了西周。
周幽王英雄救美死于非命,周平王继位迁都。揭开春秋序幕。
先讲郑国,只所以先讲郑国,因为:
1。郑国虽在五霸之外,但号称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是齐恒公等人的好榜样。
2。春秋第一个登场的国家是郑国,郑候无疑是春秋头号主人公。
& && &1。由来
& && & 2。发展
& && & 3。衰败
当年周宣王(幽王爹)将弟弟姬友封在郑,地盘不大。
姬友发现周幽王不务正业,估计离灭亡不远,就申请一块地,搬去长住。郑国诞生了,姬友就是郑恒公。后因救周幽王以身殉国。儿子郑武公继位。又灭了两个小国,从此郑国成了大国。
郑武公的名气略逊于儿子,当年是最早赶到镐京救主的诸候之一。平王继位,于是郑武公等保护周平王迁都,爵号是公(下面给小朋友转传点历史小知识)
当初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诸侯爵位分为5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 本帖最后由 ddmaomi 于
15:56 编辑 ]
真好啊,建议你写一个“春秋那些事儿” ...
真好啊,建议你写一个“春秋那些事儿” ...
学习一下。
学习一下。
谢谢扫盲。惭愧,一直对这些国、公什么 ...
谢谢扫盲。惭愧,一直对这些国、公什么 ...
太好了,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谢谢
太好了,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谢谢
UID 396135
阅读权限 4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郑国之所以强大,因为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大名鼎鼎呀,几个词概括郑庄公,古代神童,忍者神龟。
和郑国有关的成语有;黄泉相见,暗箭伤人&&人尽可夫(现代贬义词。但当年这个词是褒义的。)
一句响当当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庄公之口,当年13岁
再普及个古文小知识:武公之死叫什么?
在周朝,周王死叫崩,诸侯死叫薨(HONG),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不领工资了),百姓死叫“死”,仇人死叫“OVER”(这个是开玩笑)
哈哈,有趣得紧
哈哈,有趣得紧
UID 396135
阅读权限 4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郑庄公是他娘做梦时生的,按当时的说法这种孩子不吉利。起名:WU生。(两种说法,另外WU生指倒生的孩子)
出生起他娘就讨厌他,三年后又生了个弟弟叫段。基本上,小儿子是亲儿子,大儿子WU生好像对门老王家的儿子。
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都很英俊,聪明。郑武公经常和老婆商量继承人的问题。 姜太后急于让小儿子段继位,郑武公反对。
先到这,呵呵。
郑庄公这段左传讲得非常详细。见隐公元年篇。
这么有趣的古文不让孩子读真的有点可惜。等着挨砸,呵呵
[ 本帖最后由 ddmaomi 于
15:16 编辑 ]
我好喜欢。。。强烈建议开贴说春秋。
我好喜欢。。。强烈建议开贴说春秋。
真好哇!就是有点分小贴赚分分的嫌疑。^_^
真好哇!就是有点分小贴赚分分的嫌疑。^_^
真好,希望能继续。
真好,希望能继续。
UID 72930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21 疯语人生 的帖子
很赞同你的观点。
小儿今年刚上预初,开始文言文的学习。暑假的时候为了帮他准备和过渡,按照前辈们的推荐,让他读了“文言文启蒙读本”,是杨振中编写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的。读了20篇小短文之后,每篇只要15分钟左右,就觉得他的语感有了明显的进步。
学校要求开学前背先秦两汉的古诗17首,包括木兰诗和蒹葭等比较难的,我觉得比我们初中时开始文言文学习难多了。儿子觉得非常难背,鉴于之前学习英语的经验,觉得儿子比较听背,掌握得也好。因此帮他找了相应的音频让他听,结果发现这个汉语和英语不完全一样。英语作为拼音语言,听读和听背的语感建立容易得多,也容易理解。而古汉语,里面很多词的用法根本生活中接触不到,连我们大人也听得云里雾里,即便当年我的古文应付考试学得很好。必须找到文字,参考注释后,理解了含义再听音频也觉得有意义,容易记住。儿子听了2周都没记住,开学的时候默写还错了一多半。这个在他学习英文过程中从未出现。
所以我的经验是古汉语和英语都需要培养语感这点是一致的,但学习的方法却是大相径庭的。
希望以后多多沟通。
我很赞同。
我很赞同。
UID 617847
金钱 12489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40 petermonkeymm 的帖子
我觉得古文的听感到艰难,还是跟古汉语接触的量过少有关。
如果孩子听过了相当数量的传统评书,并有过听《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原版古白话的经历,继而去听《东周列国志》这样的较文言的演义小说不会感到困难。如果再结合经典文选阅读,听一些浅显古文是可以想象的。
当然,这个与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诉求有很大关系。就我们而言,这些评书、演义,四五年听下来,有千多回了,而看的历史剧(汉武、贞观等)也不下百集,并已初读了西游、红楼,而且用了一个学期朗读中国历史,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
学古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中国历史。没有历史知识的积淀,“用典”无法共鸣,“生活环境”无法想象,“思维方式”无法理解,想学的有声有色难。当然,就事论事的学习课文,只要认真,也是可以应付。但这往往仅限于学校,出了校门,大多会还给老师的。
我很赞同。
这就是俺后悔让孩子先读论语的原因。贤 ...
这就是俺后悔让孩子先读论语的原因。贤 ...
是的,这也是我希望孩子多接触古文的原因啊
是的,这也是我希望孩子多接触古文的原因啊
我很赞同。
我很赞同。
UID 72930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41 zty1122bb 的帖子
zty1122bb,你的话看了很有启发。
很羡慕您早早地让孩子接触了大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我们一方面自己前些年比较疏忽对孩子的引导,一方面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修养就很差。所以现在孩子接近青春期了才开始引导觉得很累,孩子根本不愿听。
另外一点,不知道这个跟孩子的天性是否也很有些关系。我家小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是愿意盯着中央台的走进科学节目看,对于航天航空,轮船汽车相关的书很有兴趣。文学性强的故事他倒是不太感兴趣,当然也可能由于bbmm都是学工科的,对这方面的引导不力也有关系。所以,看科普类的书,即使我觉得枯燥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比如时间简史,五年级时候就看得入迷,我都不能确定他看懂了多少。可是看文学类的书,他就会打哈欠。这样的孩子找什么经典阅读给他合适呢?
其实小学阶段我也买了一些经典,可是自己没有能力带着学习,孩子自己没兴趣,最后就都成了摆设。现在是不是有些晚了呢?
你上面的话说得真对,没有历史的积淀和思维的认同,出了校门就会还给老师。我自己上学时候古文的考试一直很不错,可是现在是彻底忘得光光,连很多典故都用不来了。当然听别人用还是可以领会的。
总结得真好。谢谢
总结得真好。谢谢
UID 396135
阅读权限 4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跟大家学习.受益匪浅.一直怕看长篇大论,所以分了楼层
想继续给大家讲偷来的春秋,不知合适不?呵呵.
楼上几位高人说出某人心声,现代人学古文,其实就是学历史,学古人怎么运用智慧.
转段书序&我们普通大众应该把历史书当成什么来看,应该把历史当成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材,好好学学里面牛人物是怎么牛的,学学里面的流氓是怎么耍流氓还被认为是君子的,这些才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关。......
另外语,古文都一样,先下手为强.想通了就下手。俺后知后觉(英语这倒霉孩子还在HER姥姥家睡觉),不过小东西竟然不烦感古文,算是收获吧.
提醒女孩子家长,风花雪月是GIRL血液里的东西,学古文要注意前期铺垫,俺也是评书,历史闹剧和历史笑话一起轰炸起家的
[ 本帖最后由 ddmaomi 于
08:31 编辑 ]
介绍一下您家看春秋用的什么材料好么
介绍一下您家看春秋用的什么材料好么
当然合适,继续哈!
当然合适,继续哈!
UID 262259
积分 10451
威望 10451
金钱 119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看到这里精彩的讨论,俺犹豫呀,纠结呀,要不要顶着头盔进来呢
欢迎果行,大家讨论,哪儿需要头盔呢~
欢迎果行,大家讨论,哪儿需要头盔呢~
俺每天分分都没用完,欢迎来啊
俺每天分分都没用完,欢迎来啊
等高人见解。
虽然俺级别低,但做盲流 ...
等高人见解。
虽然俺级别低,但做盲流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UID 246268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借这楼问下各位,有哪些不那么八卦的历史剧适合孩子看的呢?
历史剧,早先的三国演义还好吧?评书什 ...
历史剧,早先的三国演义还好吧?评书什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求送别,离别的文言文,谢谢~~
求送别,离别的文言文,谢谢~~
给文章名就好,有原文更好,
送别的,离别的,饯行的都可以~~~
查了一下古文,有关送别、离别的文言文,除了魏晋南北朝江淹的《别赋》以外,唐代韩愈写得较多,比如《送穷文》、《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处士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等。
现选一篇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这是韩愈写给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赠序。朋友要出远门,写一篇序送给他,说一番勉励和宽慰的话,或者借此发挥点议论,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风尚。
这篇序全文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写得内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澜起伏,显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层意思。“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层。第一句就不同凡响。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前层落墨,起笔不凡”。具有提挈、笼罩全文的作用。“董生举进士”至“郁郁适兹土”是第二层,主要是说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缘由。又说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层,话说得十分肯定。这就回应了前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荆轲、高渐离一流人物。荆轲、高渐离都是好侠尚义之士,在历史上留下过美谈。在古代的燕、赵,这样的人物很多。而董邵南也是一个重节操、有才能的人。韩愈诗中有一首诗,题为《嗟哉董生行》,诗中称赞董邵南的侠义和孝行。这样的人到燕、赵去,自然是会得到赏识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两层。“夫以子之不遇时”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层,意思还是在说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接着笔锋一转,转到第二层,提出“风俗与化移易”的问题。韩愈的意思是要说一个地方的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赵去,是一定会“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那么今天的河北变得如何呢?韩愈没有说,也不便说,他只是提出“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的疑问,并要董邵南去证实一下。话虽不明说,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隐含其中。韩愈的本意,是不赞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为当时的河北,已是藩镇割据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藩镇之祸延续了数十年,唐宪宗即位讨平吴、蜀叛乱,力图统一国内。但河北地区,仍然保持着割据一方的局面。这种封建割据,破坏了唐朝的安定统一,是与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韩愈是反对封建割据的,所以他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为藩镇效力。他虽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对他的爱护,还是向他提出忠告,劝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因为是送行,韩愈不便把话说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规劝,但言外之意还是很明白的。
末段进一步表示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过话仍然说得十分含蓄。请他去凭吊乐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这位古代忠义之士学习,继承其遗风。对有才能但还隐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诉他们到朝廷里来做官,那么你就更应该留在京城,为朝廷出力了。
这篇短文写出了那么多丰富的内容,而且层次清晰,转接自然,层层深入,变化无穷。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宛转含蓄,颇为得体,符合送行时的气氛,又不晦涩,达到了规劝的目的。它的结构异常紧密,行文错综变化,加上反复唱叹,使文章更耐读、有味。这些,都增强了这篇序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1989年1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古文鉴赏大辞典》第707-708页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曾几何时,我们共同努力。曾几何时,我们共同奋斗。曾几何时,我们走过风雨,见到了充满希望的彩虹。而今,你要离开了,犹如你轻轻的来。让我朗读诗句,送别你轻轻的脚步。再见,我们还会相见。
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别董大二首
年代:唐 作者:高适 体裁:七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作者:王维 体裁:七 类别: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呵呵……那就它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不知这算不算?)
这文章还要别人给!唉……自己想的就算怎样比抄的多好也会更难忘!自己想吧!
这!一、一定会有那么一?这、、他日南浦别太·有个女装胖头鱼尾.有个大学生村官山西大同人、是: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求文言文的阅读答案!谢谢!大力好评!&&
颜魅家族Gu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炳烛夜读 额额额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