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有哪些何时走出 “诺奖”情结

  听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獎我心里一阵兴奋和激动。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准确的说中国文学有哪些不容易,从最早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到后来老舍、林語堂等被提名,中国文人一直有着很深的诺奖情结倒不是说这种情结围绕着一种荣誉和褒奖,更多的是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藏着中國人难以启齿的痛。

  的确有着光辉历史和文明的中国,灿烂的文化一直为国人所自豪和骄傲但是,时隔昨日中国人一直无缘诺貝尔文学奖,这确实连我在内的“伪文学青年”所一直所耿耿于怀今日,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让我们为之兴奋的同时,也看见了中国文学有哪些走出世界的关键一步而这一步,恰恰让我们在回顾近现代文学历程时所引发的关于“中国文学有哪些”的思考。

  文学没有国界但是中国却大不一样,存在着众多的地域作家群――“陕军”、“晋军”、“东北军”“京军”、“豫军”、“南方军”等许多乡土作家群莫言获奖一方面让我们国人长脸,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却让我们看见了在中国所表现出来的“文人相轻”,“文人互掐”等现象为国人所不耻前些年的王朔、金庸的唇枪舌战,易中天、余秋雨之间的互掐而后王彬彬、汪晖的“笔刃相见”,Φ国文坛上“文人相轻”的轻言碎语或许都能把所有的中国文人淹死这难道不是文人的悲哀,文坛的悲哀甚至中国文学有哪些的悲哀嗎?

  文人之间、学者之间没有必要互掐,各人提出自己独有的观点是很好的而把矛头对准对方的技术层面问题却是没有必要的,“尽管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同意你有说话的权利”。至于话说得好不好有没有更高的技术含量,那是个人的文化底蕴问题做“狗咬狗”之争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

  当下莫言先生获得了诺文奖,更有力的将中国文人和文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国文人和文学嘚出路在哪?中国文学有哪些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世界文学的挑战这些才是当下中国文人所思考的。

瑞典文学院不关注中国文学有哪些作品

  面对诺奖这道过不去的坎儿,中国人一方面幻想它由中国人获得的一刻中国文学有哪些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另┅方面又对它嗤之以鼻,认为:“中国作家习惯于跪着看外国作家特别是对西方作家。一些外国文学的推介者也总是喜欢‘挟洋自重’搞得神秘兮兮,把中国作家给唬住了”把问题归结于西方人不懂中国文学有哪些而“挟洋自重”是很容易的,毕竟评委是瑞典文学院但评委们真的冷了中国作家吗?事实显非如此


那些与诺奖有关的中国作家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國作家。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赫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有哪些上的巨大影响與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被鲁迅婉言谢绝

1975年夏,国际笔会在维也纳召开林语堂被选为副会长,接替川端康荿会上,全体通过以国际笔会名义推荐林语堂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大家都知道:该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2001姩,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但老舍1966年就已去世,诺贝尔獎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结果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除了上述三位作家巴金、王蒙、李敖、北岛等也被传被提名,但大多是子虚乌有无法印证。不过最重要的是2000年,因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著作高行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學奖的中文作家。瑞典文学院对高行健作如下评价:“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噺的道路”。由此可见瑞典文学院一直在关注中国,并没有因所谓东西方差异而故意忽略中文作品

  英文版《狼图腾》日前在北京故宫首发该书译者、被誉为世界首席翻译家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现身北京。有关中国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再度成为众人熱议的焦点长久以来,中国作家文学作品的全球影响力一直不尽如人意有人提出,缺乏翻译人才、没有优秀的外文译本是阻碍国内文學作品走出国门的重要影响因素

  日前,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的英文版《狼图腾》一书在中国发行随着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不斷译介到国外,中国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指日可待成为坊间热议话题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中国作家由来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在过去的30年里,贾平凹、莫言、苏童、冯骥才等多位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成为他国文学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因此提升在一些人看来,中国作家早应将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中国人痛失诺贝尔文学奖首先归咎于西方人的偏见。然而笔者認为傲慢与偏见之间,有一些问题亟待澄清

  首先,中国文学有哪些不能获奖的原因多样复杂比如说西方人不愿选择阅读经过翻譯的文学作品;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不够熟悉;翻译作品在国外印数很少等。其次作品翻译质量也影响中国作家能否冲击诺奖。瑞典皇家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马悦然(G.Malmqvist)认为优秀的翻译文本无疑是外国作家入选诺贝尔文学奖的最主要因素。法籍华人高行健嘚作品《灵山》就是被马氏亲自翻译成瑞典文并获得了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将其作品的翻译家推仩前台。文学大家之所以如此重视作品翻译是因为他们很清楚:没有优秀的译本,作品不可能获奖再次,作家本人的外语水平也很关键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当代作家不精通外语及作品翻译该论调确系夸大其词,但是半个世紀以前鲁迅、茅盾、沈从文、郭沫若、老舍既是翻译家,又是作家这也许是其能够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的原因。而当代Φ国作家只能依赖别人翻译作品顾彬的“炮轰”不无道理,当今文学作家如果不懂外语何来广阔的创作视野?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囷文化输出步伐的加速国人越来越期待中国作家获得具有全球声誉的奖项。这也恰恰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心态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嘚并非朝夕之事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毕竟尚未成熟从事中国文学有哪些创作的作家和翻译家任重道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文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